四望青山宿雾收,白鸥浩荡意悠悠。
红旗不用穿三市,画舸何妨访十洲。
台榭装成多样景,水云占却几分秋。
洛阳耆旧名园记,般入明州志可不。
四望青山宿雾收,白鸥浩荡意悠悠。
红旗不用穿三市,画舸何妨访十洲。
台榭装成多样景,水云占却几分秋。
洛阳耆旧名园记,般入明州志可不。
吴潜

吴潜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5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袪兮,无我恶兮,不寁故也!
¹大路兮,掺(shǎn)²执子之袪(qū)³兮,无我恶(è)兮,不寁(zǎn)也!
译文:沿着大路跟你走,双手拽住你衣袖。千万不要嫌弃我,别忘故情把我丢。
注释:¹遵:沿着。²掺:执,拉住,抓住。³袪:衣袖,袖口。⁴无我恶:不要以我为恶(丑)。一说“恶(wù)”意为“讨厌”。⁵寁:去。即丢弃、忘记的意思。一说迅速。⁶故:故人,故旧,旧情。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无我魗兮,不寁好也!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无我魗(chǒu)¹兮,不寁好(hào)²也!
译文:沿着大路跟你走,紧紧握住你的手。千万别嫌我貌丑,别忘情好把我丢。
注释:¹无我魗:不要以我为丑。魗,同“丑”。²好:情好。

  此篇无首无尾,诗人只是选择男子离家出走,女子拽着男子衣袖,拉紧他的手,苦苦哀求他留下的一个小镜头,以第二人称呼告的语气反复哭诉。全诗只有两章八句,既没有点明男子离家出走的原因,也没有交代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然而诗人描绘的这幅平常而习见的画面,却是活灵活现的。诗中生动地描述了一幅似乎非常具体的生活场景:一对男女在大路上追逐,女的追上男的,在路边拉扯纠缠,还似乎有女子悲怆的哭诉声,她呼唤着男子,不断重复地说着:“不要嫌恶丢弃我!”“多年相爱不能说断就断!”除此,她已经没有别的话要说,仿佛自己的一切辛酸、痛苦、挣扎、希望都凝聚在这两句话中了。她多么渴望在自己的哀求下,他能回心转意,两人重归于好,相亲相爱过日子。这是女主人公唯一祈求。但是,诗至此却戛然而止,不了了之,留下了一大片画面空白,容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审美情趣去创造,去丰富,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设想,绘出不同结果的精彩画面。所以诗中这幅片断性的画面尽管是一目了然的,但却是极具有包孕性的。

  此诗语言自然流畅,朴实无华。原诗纯为赋体,二章四句,每句皆押韵。第二章首句“路”,王引之《经义述闻》说:“当作道,与手、魗、好为韵,凡《诗》次章全变首章之韵,则第一句先变韵。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61-162

zūn

shījīng·guófēng·zhèngfēng xiānqín 

zūn shǎnzhízhī  zǎn 
zūn shǎnzhízhīshǒu chǒu zǎnhǎo 
采莲船上采莲娇,新月凌波小。记得相逢对花酌,那妖娆,殢人一笑千金少。羞花闭月,沉鱼落雁,不恁也魂消。
采莲船上采莲娇,新月凌波小。记得相逢对花酌(zhuó),那妖娆,殢(tì)人一笑千金少。羞花闭月,沉鱼落雁,不恁(nèn)¹也魂消。
译文:采莲船上采莲女娇媚无比,如新月凌波。记得相逢对花酌酒,那妖娆一笑,价值千金都嫌少。羞花闭月沉鱼落雁的容貌,令人销魂。
注释:越调:宫调名,元曲常用宫调之一。小桃红:小桃红:越调常用曲牌名,又名“采莲曲”“武陵春”“绛桃春”“平湖乐”等,句式为七五七、三七、四四五,八句六韵。¹恁:这样。
采莲人唱采莲词,洛浦神仙似。若比莲花更强似,那些儿,多情解怕风流事。淡妆浓抹,轻颦微笑,端的胜西施。
采莲人唱采莲词,洛浦神仙¹似。若比莲花更强似,那些儿,多情解怕风流事。淡妆浓抹,轻颦(pín)²微笑,端的胜西施。
译文:采莲人唱着采莲词,好似洛浦神仙。如果比作莲花更是相似,体态风流,风情万种。淡妆浓抹,轻颦微笑,确实比得上西施那样美。
注释:¹洛浦神仙:指洛神。传说古帝宓羲氏之女溺死洛水而为神,又名宓妃。²颦:皱眉。
采莲湖上采莲人,闷倚兰舟问。此去长安路相近,恨刘晨,自从别后无音信。人间好处,诗筹酒令,不管翠眉颦。
采莲湖上采莲人,闷倚(yǐ)兰舟问。此去长安路相近,恨刘晨¹,自从别后无音信。人间好处,诗筹(chóu)酒令,不管翠眉颦(pín)
译文:采莲湖上的采莲人,怅惘地靠在船上感叹。这里离长安路很近,恨情郎自从别后无音信。别留恋那边好处,饮酒行令,不管我忧愁。
注释:¹刘晨:用刘晨天台山遇仙的典故,喻指情郎。《幽明录》载,东汉人刘晨与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到两位仙女,分别和他们结亲,半年后回家,才知道已过百年。

  此组曲抒写采莲女的生活和爱情,格调清新可喜。第一首曲子细致地描摹了采莲女的美貌,第二首曲子塑造了一个容貌华丽的采莲女的形象,第三首曲子从采莲女的角度抒发了对心上人既思念又怨恨的复杂心情。前两曲似是男对女唱,后一曲似是女唱。

  第一首曲子细致地描摹了采莲女的美貌。曲子开头,作者观察细致入微,运用白描的手法,整体勾勒出采莲女的形象。“采莲湖上采莲娇,新月凌波小”,“新月”形容采莲女眉之细长,为静态描写;“凌波”形容采莲女脚之小巧玲珑,为动态描写。这一静一动,形神兼备,写出了采莲女的绰约风姿。接下来,作者采用追忆的方法,回想当年与美人初次相逢时对花酌饮的美好情景,不禁发出了如此的赞叹:“那妖娆,殢人一笑千金少。”作者没有直言女子一笑倾城倾国,而是用具体的“千金”来衡量,使女人的美艳姣容更加形象生动。下面“羞花闭月,沉鱼落雁,不恁也魂消”进一步夸赞了女子的花容月貌,令人销魂。作者将女子美貌置于自然之中,以“花”“月”“鱼”“雁”这四种大自然中的美丽景物作比,避免了作呆板的刻画,更能写出采莲女的美丽、娇媚。作者将采莲女置于湖上采莲的大背景之中,在动态中描摹,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相映成趣,一个清丽脱俗、秀美灵动的采莲女就这样浮现在读者眼前。

  第二首曲子塑造了一个容貌华丽的采莲女的形象。“采莲人唱采莲词,洛浦神仙似,若比莲花更强似”几句刻画了采莲女美丽的容颜。她轻摇着船儿,轻唱着歌儿,从湖中心翩然而至,如洛神一般美得无与伦比。她长得体态轻盈柔美像受惊后翩翩飞起的鸿雁,身体健美柔曲像腾空嬉戏的游龙;容颜鲜明光彩象秋天盛开的菊花,青春华美繁盛如春天茂密的青松。“那些儿,多情解怕风流事。淡妆浓抹,轻颦微笑,端的胜西施。”她姿态奇美,明艳高雅,仪容安静,体态娴淑;情态柔顺,宽和妩媚,用语言难以形容,浓妆艳抹都能把她衬托得恰到好处,不管是微蹙双眉还是浅然一笑都是风情万种。她明丽耀眼如清澈池水中婷婷玉立的荷花,和名震天下的大美女相比也更胜几分。这首曲赞美采莲女的美貌,既有正面夸赞,又有侧面烘托,将采莲女的容华刻画得淋漓尽致。文辞明快自然、清丽婉约。文中美若天仙的采莲女引发了无数对美的想象。

  第三首曲子从采莲女的角度抒发了对心上人既思念又怨恨的复杂心情。“采莲湖上采莲人,闷倚兰舟问,此去长安路相近”几句交代了地点和人物。虽然采莲女在湖上采着莲,面对碧湖蓝天,莲花朵朵,莲叶田田,可是她却心不在此,而是“闷倚兰舟”。一个“闷”字,渲染出了女主人公怅惘无奈的心绪;而又一个“倚”字,更加烘托出女子惆怅时懒散无力的情态。她无精打采地倚在船头,默默的流水更增添了她的惆怅,她不禁暗自感叹:从这里到长安,果真隔得那么远吗?接着“恨刘晨,自从别后无音信”解释了采莲女心中惆怅的原因——她在思念着远在长安的心上人。自从他离开之后,杳无音信,爱恋与思念在漫长的等待中掺杂了愁苦与怨恨。这里引用刘晨的典故也是透着微微的担心,害怕他流连花花世界,贪图享乐而一去不返。“人间好处,诗筹酒令,不管翠眉颦。”接着上句具体描写采莲女的担心:心上人会不会只顾享受外面世界的精彩,吟诗作对,寻欢作乐而流连忘返了呢?完全忘记了家中苦苦等待他的采莲女。家里的人儿为他茶饭不思、愁眉不展。这首曲子采用了白描的手法,真实细腻地刻画出采莲女的心理活动。曲的前半部分着重抒发女主人公惆怅寂寞之情,后半部分则是思念不成,由爱入恨,感情起伏变化真切自然。曲中的语言也极具特色,恰如其分地使用了口语,通俗易懂,也直抒胸臆,更真实地表现人物形象,塑造人物性格。

  前两曲,似是男对女唱。当年相逢花间,对花酌,对花饮,采莲女在他的眼中,就是沉鱼落雁、羞花闭月的洛浦神女宓妃,就是倾城倾国的越国美女西施,敌不住那人一笑,“不恁也魂消”。后一曲,似是女唱。这里的采莲女借刘晨指曾与相恋的男子,“自从别后无音信”,大概是迷恋上了长安的好去处,在那里“诗筹酒令”,乐而忘归,全不管自己“翠眉颦”。

参考资料:
1、 李 诚.元曲小百科.成都:巴蜀书社,2013:71-72
2、 毕宝魁 尹博.元曲三百首译注评.北京:现代出版社,2015:3-4
3、 贺新辉.元曲名篇赏析.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7:16-18

xiǎotáohóng ·cǎilián

yángguǒ yuándài 

cǎiliánchuánshàngcǎiliánjiāo xīnyuèlíngxiǎo xiāngféngduìhuāzhuó yāoráo rénxiàoqiānjīnshǎo xiūhuāyuè chénluòyàn nènhúnxiāo 
cǎiliánrénchàngcǎilián luòshénxiān ruòliánhuāgèngqiáng xiēér duōqíngjiěfēngliúshì dànzhuāngnóng qīngpínwēixiào duānshèng西shī 
cǎiliánshàngcǎiliánrén mēnlánzhōuwèn chángānxiāngjìn hènliúchén cóngbiéhòuyīnxìn rénjiānhǎochù shīchóujiǔlìng guǎncuìméipín 
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
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
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
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
耽酒须微禄,狂歌托圣朝。
耽酒须微禄,狂歌托圣朝。
故山归兴尽,回首向风飙。
故山归兴尽,回首向风飙。

guāndìnghòuzèng--

zuò西wèiliángwèizhéyāolǎozǒuqiěxiāoyáo

dānjiǔwēikuángtuōshèngcháoshānguīxìngjǐnhuíshǒuxiàngfēngbiāo

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
但肯¹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
译文:只要肯下功夫,就能做出好诗。这种创作是没有老师的,凭借的只是瞬间的灵感。
注释:¹但肯:只要肯。
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多为绝妙词。
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多为绝妙词。
译文:夕阳、花草这样的普通景色,都会因为灵感触发下的灵活运用而成为绝妙的诗句。
江风扬浪动云根,重碇危樯白日昏。
江风扬浪动云根¹,重碇(dìng)²危樯(qiáng)³白日昏。
译文:江风卷起惊涛骇浪,拍击着两岸悬崖峭壁,危舟飘荡,桅杆摇晃,满天布满重重乌云。
注释:¹云根:指江边的山石。²碇:系船的石墩。³危樯:高耸的桅杆。
已断燕鸿初起势,更惊骚客后归魂。
已断燕鸿¹初起势,更惊²(sāo)³后归魂。
译文:已经像北国的鸿燕,刚想起飞就被摧抑,又像悲愤的骚客,远眨天涯难归惊魂。
注释:¹燕鸿:即鸿雁,比喻刘蒉有万里腾飞之志,且又澄清高洁。但是不幸的是他刚刚展翅,就被狂风摧折了。²更惊:意谓江风蔽日的景象惊动了刘蒉迟迟不归的魂灵。³骚客:指刘蒉。⁴后归:迟归。刘蒉被贬长达七年之久,所以言此。
汉廷急诏谁先入,楚路高歌自欲翻。
汉廷急诏(zhào)¹谁先入,楚路高歌²自欲翻³
译文:哪里会有汉廷的急诏,把你提前召回,只能像接舆那样,佯狂楚路高歌抒情。
注释:¹汉廷急诏:指汉代朝廷曾急诏征回者。²楚路高歌:以屈原比刘蒉,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所以为“楚路高歌”。高歌,形容诗情悲壮。³翻:以旧曲制作新词。
万里相逢欢复泣,凤巢西隔九重门。
万里相逢欢复泣¹,凤巢(cháo)²西隔³九重门
译文:万里他乡与你相逢,既喜悦又悲伤,恨只恨凤凰巢在僻野,遥遥远隔九重门。
注释:¹万里相逢欢复泣:指两人在远离京城的地方重逢。²凤巢:比喻贤臣在朝。传说黄帝时,凤凰息于东园,或巢于阿阁。³西隔:当时诗人在荆楚之地,长安位于荆楚西北,所以谓西隔。⁴九重门:指皇帝居住的地方。

  诗一开头即显雄伟气魄,境界开阔。“江风扬浪动云根,重碇危樯白日昏”描绘的既是两人相逢之地风浪蔽天、日昏舟危的景象,更渗透着诗人对时代政治环境的深切感受。江风浩浩,浊浪奔腾,看似“云根”一般的岸边山石和系船石墩受到浪花一阵阵的冲击,船上的高高桅杆,在江风中摇摇晃晃,显得景色分外惨淡。浊浪、危舟、昏天的景象正是晚唐动荡险恶的局势的象征。

  接下来的两联把表现刘蒉的坎坷遭遇和抒发对刘蒉的深切同情紧密结合起来,“已断”句将刘蒉比作有万里翱翔之志的北国鸿雁,刚刚振翅就被狂风摧折,以此喻指刘蒉刚要在政治上奋飞高举即遭恶势力摧抑和扼杀的遭际。“更惊”句把刘蒉比作受谗而被流放的屈原,因为遭受诬陷,远贬南荒,难归乡土。前一个“已”字,后一个“更”字,紧凑有力地把刘蒉以“对策”触怒小人和后来横遭贬谪——其生平遭际中的两件大事——联结起来。而且通过沉痛愤慨的笔调,表现出诗人对刘羡之不平遭遇的扼腕叹息。颈联又借用历史人物进一步抒写对刘蒉的敬仰和同情。贾谊被贬三年,终于被汉文帝召回长安,拜为梁怀王太傅,可是同贾谊一样有抱负有才华的刘蒉却没能有被急诏征回的命运。接舆不满现实,曾编成歌词,嬉笑怒骂地批判当世,刘蒉也像接舆一样,批评朝廷,写出了一篇在当时士人和朝官中引起强烈反响的“对策”。“谁先入”是对刘蒉“不得入”的同情和不平;“高歌”是刘蒉欲力抗王朝危亡而大声疾呼的勇敢选择,这一句饱含着诗人对他的不畏险恶、追求高洁情操的赞赏和敬仰。

  尾联上句“万里相逢欢复泣”是对友人相逢时悲喜交集的复杂心态的写照。两位挚友在远离家乡、远离帝京的地方不期而遇,其兴奋和喜悦之情是可想而知的。然而这又是两个同具匡世济国之心和忧时愤世之感的文人朋友,他们的这次重逢,恰恰同在他们患难之时:一个是因罪被贬;一个是因为受到腐朽势力的长期排挤而万里投荒,大体相同的坎坷命运和对国运的忧切,又使他们不得不泣。“欢”不过是知音意外相逢时那一刹那间的快事,“泣”则是长期郁结于胸中的悲愤情怀的抒发。这其中,既有对个人命运的嗟叹,更多的是为国运难扶的悲泣,这一点在末句中的“凤巢西隔九重门”中已经表现得很显豁了。“凤巢”是贤者的象征,凤巢被拒之九重门之外,其济国匡世之才志备受排挤,不为君王所接纳反而流贬远地,朝中奸臣当道,君王被蒙蔽视听,臧否不明,晚唐王朝正如“重碇危樯白日昏”般岌岌可危。

  李商隐是唐代诗人学杜甫的一个卓越的殿军。他的这首赠友之作能够将对朋友的同情、对同事的忧虑和对宦官黑暗势力的愤恨很好地融为一体,在深沉凝重之中饱含哀怆愤激,其风格深厚蕴藉,酷似杜诗而又有诗人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和表现手法。

参考资料:
1、 邓丹,陈芝国.《李商隐诗赏读》 :线装书局,2007.02 :59-60

zèngliúfén--shāngyǐn

jiāngfēngyánglàngdòngyúngēnzhòngdìngwēiqiángbáihūn

duànyàn鸿hóngchūshìgèngjīngsāohòuguīhún

hàntíngzhàoshuíxiānchǔgāofān

wànxiāngfénghuānfèngcháo西jiǔzhòngmé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