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气凄凉七百年,招贤一举独非天。
道气凄凉七百年,招贤一举独非天。
当场礼义难分别,回首空山重惘然。
当场礼义难分别,回首空山重惘然。

mèngzi··mèngzijiànliánghuìwáng--chén

dàoliángbǎiniánzhāoxiánfēitiān

dāngchǎngnánfēnbiéhuíshǒukōngshānzhòngwǎngrán

陈普

陈普

陈普(公元一二四四年至一三一五年)生于宋理宗淳祐四年,卒于元仁宗延祐二年,年七十二岁。居石堂山。入元,隐居教授,从学者数百人。三辟为本省教授,不起。当聘主云庄书院。晚居莆中,造就益众。普著述有石堂遗稿四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 751篇诗文

猜您喜欢
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孤峰渐映湓城北,
西塞山¹前水似蓝²,乱云³如絮(xù)满澄潭
译文:西塞山峻峭葱翠水色呈蔚蓝,纷乱的云朵如絮般飘浮映满澄澈江潭。
片月斜生梦泽南。爨动晓烟烹紫蕨,露和香蒂摘黄柑。
孤峰¹渐映湓(pén)²北,片月³斜生梦泽南。
译文:庐山孤峰在湓城北若隐若现,空中半月渐渐斜挂在梦泽南。
注释:¹孤峰:独峰。²湓城:县名,隋改彭蠡县置,唐改为浔阳县。故址在今江西九江。³片月:半月也。梦泽:云梦泽,即今洞庭湖。
他年却棹扁舟去,终傍芦花结一庵。
(cuàn)¹动晓烟²烹紫蕨(jué),露和香蒂³摘黄柑
译文:春炊晓烟袅袅烹煮紫茎蕨菜,秋露滋润香蒂采摘橙色黄柑。

  西塞山,因为三国时是东吴的江防边塞,故历代诗人多有题咏,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即是千古盛传的名作。韦庄行至西塞山下,前望江水,仰观阙塞,历史往事和前贤佳句勾起丰富的联想。诗作首联侧重写俯视所见近景;颔联转写仰望所见远景;颈联描写西塞山的特产,为其自然美景增添浓郁的生活情趣;尾联表达出于此结茅归隐的心愿。此诗用语自然巧妙,细微精炼。

  首联两句,一写水,一写山。“水似蓝”,表明其地水深莫测,江右西塞山势的峻峭,以及山间葱茏草色的映衬,使得江水的颜色蔚蓝。此句虽写水,而山亦映带其中。次句写山势险峻,用“乱云如絮”描绘,云层如轻漂的花絮,在山间起伏缠绕,非山势高峻难得有此景象。这起伏的乱云弥漫江上,缠绕山间,使山势与水面通过乱云的衔接,而产生一种奇妙的效果。故此句虽落笔在山,而水亦映带其中。试想,置身于蔚蓝平静的江面与陡峭如削的山势比照之下,加以缈茫起伏的云絮飘飘,这个环境给诗人的感受,一定是对比强烈又结合奇妙的一种艺术境界。

  颔联一瞻前程,湓城北的庐山依稀可见,渐见影像;一顾来路,云梦之南的天际,片月斜挂,渐远渐斜。“渐映”恰当地呈现出当时舟行的渐见过程,“斜生”也巧妙地点出时间的推移、位差的变化。

  颈联由前幅的实景勾勒转入虚笔飞动,与前面身临奇妙环境的感受作呼应,为末尾所发归焉之志作铺垫。蕨本多年生植物,嫩时茎叶可食,其色紫,故名紫蕨,采食的时间在仲春时节。柑成熟时色黄,采摘期在秋冬之际。仲春所烹食的紫蕨与秋冬之际摘柑不可同日而语;烹蕨的晓烟和带露的黄柑亦与诗人黄昏舟行的时间相背。在此诗人通过适当的联想,把此地异时生长成熟的植物作艺术的归纳,把西塞山一带的优美图画描绘得更富有艺术魅力和生活情趣。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以“故垒萧萧芦荻秋”终结,尽管充满对“四海为家日”的欣慰和六朝衰亡的感喟,读来总有几分凄凉萧瑟。韦庄对西塞山的一景一物,却洋溢出深切的爱恋,他无意于为芦荻秋风伤叹,而把芦花视为宁静恬适生活的伴侣,期望着有朝一日独棹扁舟而来,依傍芦荻结庵而居,领略西塞山的优美山水景物,观“他年”“终傍”之辞,其志可知。

  就全诗看,尽管前两联以暗示行迹的方式对西塞山的奇特地势环境作了描写,但若无第三联以羡慕的心情对此地烹紫蕨、摘黄柑的虚笔赞美,不仅诗的尾联难以引出,并且全诗亦显得平泛平淡,难以因巧见意。第三联的安排,不仅为全诗的画面增添了生气与活力,而且由实入虚而归为遣志发情,更显得自然巧妙。至于作者在遣词造语上的细微精炼,在达意的准确和追求七律诗成熟的技巧上,造诣深厚。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06:684-686
外平不书,此何以书?大其平乎己也。何大其平乎己?庄王围宋,军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于是使司马子反乘堙而窥宋城。宋华元亦乘堙而出见之。司马子反曰:“子之国何如?”华元曰:“惫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司马子反曰:“嘻!甚矣,惫!虽然,吾闻之也,围者柑马而秣之,使肥者应客。是何子之情也?”华元曰:“吾闻之:君子见人之厄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司马子反曰:“诺,勉之矣!吾军亦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揖而去之。
外平不书¹,此何以书?大²其平乎己³也。何大其平乎己?庄王围宋,军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于是使司马子反乘堙而窥宋城。宋华元亦乘而出见之。司马子反曰:“子之国何如?”华元曰:“惫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¹⁰而炊之。”司马子反曰:“嘻!甚矣,惫!虽然,吾闻之也,围者柑马¹¹而秣¹²之,使肥者应客。是何子之情¹³也?”华元曰:“吾闻之:君子见人之厄¹⁴则矜¹⁵之,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司马子反曰:“诺,勉之矣!吾军亦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揖而去之。
译文:鲁国以外的诸侯之间讲和,《春秋》都不记载;这次楚宋两国讲和,为什么破例记载呢?这是因为赞扬这次讲和,出于两国大夫的主动。为什么要赞扬两国大夫的主动?楚庄王围攻宋国,军队只剩下七天的口粮。吃完军粮还不能取胜,就只好回去了。于是派司马子反登上土堙,窥探宋国都城的情况。宋国的华元也登上土堙,出来会见子反。子反说:“你们的情况如何?”华元说:“疲惫不堪啊!”子反说:“疲惫到什么程度?”华元说:“交换孩子杀了吃,拆下尸骨烧火做饭。”子反说:“呀,很厉害啦,疲惫!我听说,被围困的军队,总是让马儿衔着木棍,不让马儿吃饱,只牵出肥马给客人看,你怎么这样对我吐露真情?”华元说:“我听说:君子看见别人困难就怜悯他们,小人看见别人危难就幸灾乐祸。我看你是位君子,所以据实相告。”司马子反说:“嗯,努力防守吧!我们也只有七天的军粮,吃完军粮还不能取胜,就会撤军了。”说罢,向华元拱手告别。
注释:¹外平不书:指鲁宣公十二年,楚庄王攻破郑国,郑伯求降,庄王与他讲和的事。《春秋》中没有记载。外,鲁国之外的国家。平,讲和。书,记载。²大:赞扬。³平乎己:主动讲和。⁴庄王:即楚庄王。⁵司马子反:楚国大夫,掌管军政。⁶乘:登。⁷堙:小土山。⁸华元:宋国大夫。⁹易子:交换儿子。¹⁰析骸:劈开尸骨。¹¹柑马:给马嘴衔木棍。¹²秣:喂。¹³情:说真话。¹⁴厄:困难。¹⁵矜:怜悯 。
反于庄王。庄王曰:“何如?”司马子反曰:“惫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庄王曰:“嘻!甚矣,惫!虽然,吾今取此,然后而归尔。”司马子反曰:“不可。臣已告之矣,军有七日之粮尔。”庄王怒曰:“吾使子往视之,子曷为告之?”司马子反曰:“以区区之宋,犹有不欺人之臣,可以楚而无乎?是以告之也。”庄王曰:“诺,舍而止。虽然,吾犹取此,然后归尔。”司马子反曰:“然则君请处于此,臣请归尔。”庄王曰:“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吾亦从子而归尔。”引师而去之。故君子大其平乎己也。此皆大 夫也。其称“人”何?贬。曷为贬?平者在下也。
¹于庄王。庄王曰:“何如?”司马子反曰:“惫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庄王曰:“嘻!甚矣,惫!虽然,吾今取此,然后而归尔。”司马子反曰:“不可。臣已告之矣,军有七日之粮尔。”庄王怒曰:“吾使子往视之,子曷²为告之?”司马子反曰:“以区区³之宋,犹有不欺人之臣,可以楚而无乎?是以告之也。”庄王曰:“诺,舍而止。虽然,吾犹取此,然后归尔。”司马子反曰:“然则君请处于此,臣请归尔。”庄王曰:“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吾亦从子而归尔。”引师而去之。故君子大其平乎己也。此皆大夫也。其称“人”何?贬。曷为贬?平者在下也。
译文:司马子反回去见楚庄王。庄王说:“敌情如何?”司马子反说:“疲惫不堪啊!交换孩子杀了吃,拆下尸骨烧火做饭。”庄王说:“呀,很厉害啦,疲惫!那么,我就攻下宋城再回去。”司马子反说:“不行,我已告诉对方,我军也只有七天的口粮了。”庄王大怒:“我叫你去侦察敌情,你怎么倒向对方泄露军机?”司马子反说:“小小一个宋国,尚且有不肯骗人的大臣,难道楚国就没有吗?因此我向对方说了实话。”庄王说:“嗯,后退三十里然后驻扎下来!虽然军粮不足,我还是要攻下宋城再回去。”司马子反说:“既然如此,就请君王住下好啦,我可要请求回去。”庄王说:“你丢下我回去,我和谁住在这儿呢?我也回去算了。”于是带领全军退出宋国。因此君子就赞扬两大夫主动讲和。他们都是大夫,怎么《春秋》又只称之为“人”呢?这是含有贬低他们的意味。为什么要贬低他们?因为他们私下讲和,超越了自身的权限。
注释:¹反:同“返”,返回。²曷:为什么。³区区:很小。⁴舍而止:后退三十里然后驻扎下来。舍:古代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⁵平者在下:讲和的人处在下位。
本篇解释《春秋》“宋人及楚人平”一句。这六字,有褒有贬。褒扬华元和子反两位大夫以诚相待主动讲和,减轻了宋楚两国的战祸。贬的是两人超越君权自作主张,背着国君讲和。此例一开,君权就危险了。文章反映了古代战争的残酷,通篇全用对话口气,重复之中又有变化,颇为传神。文章在于揭示所谓“春秋笔法”。
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
垂杨拂绿水,摇艳¹东风年²
译文:春天来了,垂杨荡漾在白云绿水间,它那美丽的枝条随着春风飘扬,好不娇美。
注释:¹摇艳:美丽的枝条随风飘扬。²年:时节。
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
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
译文:这里适逢生机蓬勃的春天,花儿争相开放,但玉关边塞此时却是冰雪交加,美人每当想起这些,都会倍感惆怅。她在金窗前独自凭依,看叶暖烟空,心中更有无限离愁。
美人结长想,对此心凄然。
美人结长想¹,对此心凄然。
译文:她面对此景心中常会荡起一种凄凉之感。
注释:¹长想:又作“长恨”。
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
(pān)条折春色,远寄龙庭¹前。
译文:真想攀折柳条,以远寄到情郎所在的龙城前,让他明白她的一片相思。
注释:¹龙庭:又叫龙城。是匈奴祭天、大会诸部之地。
《折杨柳》,乐府《横吹曲辞》旧题。此首诗抒写的是女子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触景生情,引起了对征戍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zhéyángliǔ

bái tángdài 

chuíyáng绿shuǐ yáoyàndōngfēngnián 
huāmíngguānxuě nuǎnjīnchuāngyān 
měirénjiéchángxiǎng duìxīnrán 
pāntiáozhéchūn yuǎnlóngtíngqián 
昔因征远向金微,马出榆关一鸟飞。
¹因征远向金微,马出榆(yú)²一鸟飞。
译文:过去因征讨远方敌人向金微山进军,跨马出榆关如一只飞翔的鸟一样轻盈。
注释:¹昔:从前,过去。²榆关:古地名。在今 河南省中牟县南。
万里只携孤剑去,十年空逐塞鸿归。
万里只携孤剑去,十一空逐塞(sài)鸿归。
译文:戍边万里,带着宝剑去,十一时间毫无建树只能归家。
手招都护新降虏,身著文皇旧赐衣。
手招都护新降虏(lǔ),身著文皇旧赐衣。
译文:手中有新投降的俘虏,身上穿着文皇旧时赏赐的衣服。
只待烟尘报天子,满头霜雪为兵机。
只待烟尘¹报天子,满头霜雪为兵机。
译文:只等待未来的某次战斗来报答天子,满头的白发都是为了寻找合适的机会。
注释:¹烟尘:烽烟和征程。借指战争。
秋风拂尽热,半夜雨淋漓。
秋风拂尽热,半夜雨淋漓。
译文:秋风吹拂,将炎热一扫而尽,半夜之时小雨纷纷。
绕屋是芭蕉,一枕万响围。
绕屋是芭蕉,一枕万响围。
译文:雨水滴打在绕屋的芭蕉树上,响彻整个园林。
恰似钓鱼船,篷底睡觉时。
恰似钓鱼船,篷¹底睡觉时。
译文:这雨声就好像是在钓鱼船上,在船帆下睡觉时的雨滴的声音一样。
注释:¹船篷:覆盖在小木船上的拱形物,用来遮蔽日光和风雨。

shūchuāng--zhōudūn

qiūfēngjǐnbànlín

ràoshìjiāozhěnwànxiǎngwéi

qiàshìdiàochuánpéngshuìjuéshí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