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德尧新庙,威灵禹旧山。海门宾羽卫,地轴启云关。
文德尧新庙,威灵禹旧山。海门宾羽卫,地轴启云关。
无路攀仙驾,当年拱圣颜。小臣衰疾泪,空望帝乡潸。
无路攀仙驾,当年拱圣颜。小臣衰疾泪,空望帝乡潸。

tàishànghuánglíngjiàyǐnwǎnliùshǒuliù--fànchéng

wényáoxīnmiàowēilíngjiùshānhǎiménbīnwèizhóuyúnguān

pānxiānjiàdāngniángǒngshèngyánxiǎochénshuāilèikōngwàngxiāngshān

范成大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 2060篇诗文

猜您喜欢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哀筝一弄¹(xiāng)江曲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译文:她拨响音色哀怨的筝,弹奏了如此凄美的一曲,一声声愁绪,仿如碧波荡漾的湘水。她的纤纤玉指,划过十三根筝弦,细腻地传达出内心浓稠的怨恨。
注释:¹弄:演奏乐曲。²湘江曲:曲名,即《湘江怨》。相传舜帝南巡苍梧,二妃追至南方,闻舜卒,投江而死。后人以此为题材写成乐曲。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波筵(yán)秋水¹²,玉柱斜飞雁³。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dài)低。
译文:面对宴间宾客,她清澈的目光缓缓流动,筝柱斜列着,仿佛斜行的大雁的行列。波曲调弹响到最哀伤的那一刻,她仿如春山般的两道黛眉,就这样慢慢地低垂了下去。
注释:¹秋水:秋天的水,比喻人(多指女人)清澈明亮的眼睛。²慢:形容眼神凝注。³玉柱斜飞雁:古筝弦柱斜列如雁行,故又称雁柱。⁴春山:喻美人的眉峰。⁵眉黛:古代女子用黛画眉,故称眉为眉黛,黛,青黑色的颜料。

  这是一首写歌女弹筝的词,或有所寄托,或纯写眼中所见之人,耳中所闻之曲,不必深究。

  开篇先点出乐曲的格调,首先,用的是筝,而筝声向来苍凉柔婉,适合表现哀怨、哀愁的情绪,而歌女所弹奏的也正是类似湘江故事的哀伤曲调。乐曲本是要靠耳听,而无法目见的,但词人却突然从听觉转向视觉,说“声声写尽湘波绿”。这种修辞手法叫作“通感”,也称“移觉”,即将不同感官所感受到的诸如听觉、视觉、触觉、嗅觉等感触沟通起来。因为文字最方便描写的是视觉,而对于听觉则相对难以描摹,所以用视觉来比拟听觉——澄碧的湘流。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说,确实易使人产生哀愁的情感.于是便以通感的手法来比喻筝曲。

  上阕后两句点明了通感所表述的含义,并点出弹筝人的身份——女子,在以筝弹奏“幽恨”之曲。

  下阕开篇也是视觉,重点从筝曲转换到弹筝之人,在宴会席间,沉静地弹筝,“秋水”也即澄澈的目光缓缓流转,表明弹筝的女子完全把整个身心都融合到所弹奏的筝曲中去了。而赏其弹奏者眼中所见既有澄澈目光,也有斜行的筝柱,也将筝和人合为一体,仿佛这乐声不是从筝上弹出,而是从弹筝女子心中涌出一般。正因如此,才能在筝声弹奏到最凄婉断肠的那一刻,女子缓缓垂下双眉,表情与乐声浑然一体,吐尽了胸中的哀伤和怨恨。

  全词语辞清美婉丽,情感真挚凄哀,风格含蓄深沉,令人可观可叹。

参考资料:
1、 上彊邨民.宋词三百首全解: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14

mán ·āizhēngnòngxiāngjiāng

yàndào(zhāngxiān) sòngdài 

āizhēngnòngxiāngjiāng shēngshēngxiějìnxiāng绿 xiānzhǐshísānxián jiāngyōuhènchuán 
dāngyánqiūshuǐmàn zhùxiéfēiyàn tándàoduànchángshí chūnshānméidài 
忍让为居家美德。不闻孟子之言,三自反乎?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学问识见。孟子“生于忧患”“存乎疢疾”,皆至言也。
忍让为居家美德。不闻孟子之言,三自反乎?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¹学问识见。孟子“生于忧患”“存乎疢(chèn)²”,皆至言也。
译文:忍让是居家的一种美德,你没听到过孟子说的,假如有人对我横蛮无理,一定要反躬自问,自己是不是不仁,是不是不礼,是不是不忠?如果认为只有和人争竞短长才算赢,那么就是最不聪明而自寻烦恼的。人生在世,哪里能总是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呢?只要遇到逆境,都能增长学问和见识。孟子说过,“生于忧患会使人增长才干”,“存乎疢疾会使人经受锻炼”,这些都是至理名言。
注释:¹掌:同“长”。²疢疾:疾病,比喻忧患。
花枝出建章,凤管发昭阳。
花枝¹出建章²,凤管³发昭(zhāo)
译文:宫女们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袅袅婷婷,鱼贯走出建章宫殿。昭阳宫里住着细腰美人赵飞燕,吹吹打打,在乐声中为王侍宴。
注释:婕妤:这里指班婕妤,班固的姑姑。¹花枝:喻美丽的嫔妃宫女。²建章:宫名。³凤管:乐器名。⁴昭阳:汉文帝所居之处。
借问承恩者,双蛾几许长。
借问承恩¹者,双蛾(é)²几许长。
译文:谁问承受帝王恩宠的宫女嫔妃,难道你们能超越我的双眉弯弯。
注释:¹承恩:受皇上宠爱。²双蛾:女子修长的双眉。借指美人。

  此诗开头两句描绘了得到皇帝宠爱的宫女的得意和欢乐情状。“花枝”喻写灿烂的春光,“凤管”喻指欢乐的歌舞。这两句叙事的角度为班婕妤自己。首句写出班婕妤所见:又一个美人出现在建章宫里。这在她心里,自然是一个不祥的征兆。次句写班婕妤所闻:赵飞燕所居的昭阳宫里,彻夜凤箫之声不歇。两句都是客观地平平叙出,实际上融入了班婕妤无尽的失意和孤独,新人的蒙宠和她的被弃损也在暗中作了强烈的对比。

  后两句是模拟班婕妤的口气对皇帝宠爱宫女的质问。“双娥几许长”意即打扮得如何美丽?这是对“承恩者”乔装巧扮的讽刺。这两句问得很冷峻,同时又可以看出,所谓婕妤之“怨”并不在夺宠的宫女身上,而在喜新厌旧的汉成帝。在结构上不但突出异军,而且挖掘主题深意,见出诗人见识的高超。倘若班婕妤只是怨君王不来陪伴,或只是怨赵飞燕妖冶惑主,则仅为女人的拈酸吃醋,境界就要大相径庭了。

  诗人借抒发失宠宫女的怨愤来抒发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的情怀,是“言近旨远”之作。

jiéyuàn

huángrǎn tángdài 

huāzhīchūjiànzhāng fèngguǎnzhāoyáng 
jièwènchéngēnzhě shuāngécháng 
欲转声犹涩,将飞羽未调。
欲转声犹涩,将飞羽未调。
高风不借便,何处得迁乔。
高风不借便,何处得迁乔。
郑愔这一首有名的五绝,其妙处在于,诗人以雄劲的笔触,描写咏黄莺儿的艺术概括。他通过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以及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yǒnghuángyīngér--zhèngyīn

zhuǎnshēngyóujiāngfēiwèidiào

gāofēngjiè便biànchùqiānqiáo

一顾倾吴。苎萝人不见,烟杳重湖。当时事如对弈,此亦天乎。大夫仙去,笑人间、千古须臾。有倦客、扁舟夜泛,犹疑水鸟相呼。
一顾倾吴¹。苎(zhù)萝人²不见,烟杳(yǎo)重湖³。当时事如对弈,此亦天乎。大夫仙去,笑人间、千古须臾(yú)。有倦客、扁(piān)舟夜泛,犹疑水鸟相呼。
译文:一顾倾吴的故事流传至今,主角西施就不见了,眼前只有生养西施的鉴湖烟雾迷茫。当时事就像下棋,也是天意。文种大夫逝去可惜,更可笑人间,千年变幻有如昨天。我游玩已疲倦,夜里泛舟想静一下,似有水鸟呼我。
注释:¹一顾倾吴:指西施的故事。吴王夫差得西施荒废朝政,最终被越国所灭。²苎萝人:指西施。西施出生于越国苎萝村。³重湖:即鉴湖,在浙江绍兴西南。⁴对弈:下棋。此处喻指吴、越两国之争。⁵大夫:指越国大夫文种。卧龙山旧称种山,此处有文种墓,文种有功而被杀。⁶须臾:表示很短的时间,片刻之间。
秦山对楼自绿,怕越王故垒,时下樵苏。只今倚阑一笑,然则非欤。小丛解唱,倩松风、为我吹竽。更坐待、千岩月落,城头眇眇啼乌。
秦山¹对楼自绿,怕越王故垒²,时下樵(qiáo)³。只今倚阑一笑,然则非欤。小丛解唱,倩松风、为我吹竽。更坐待、千岩月落,城头眇(miǎo)眇啼乌
译文:蓬莱阁对面的秦望山一片碧绿,只怕山下越王故垒,长满了草,时下砍柴人正在光顾。如今倚栏杆一笑,但并不高兴。有侍女唱歌,又请松林之风伴奏,确是乐事。可我更希望等到西山月落下,大宋江山百鸟齐唱的黎明。
注释:¹秦山:即秦望山,在绍兴东南。秦望山有秦始皇游赏时的石碑。²越王故垒:指越王勾践筑的越王台,在卧龙山西侧。³樵苏:打柴割草。⁴小丛解唱:侍女盛小丛善于唱歌。⁵竽:笙一类的乐器。⁶月落:这里指黎明。⁷啼乌:指鸣叫的鸟类。

  此词是为辛弃疾《汉宫春·会稽蓬莱阁怀古》而作的和词。辛弃疾原词主旨是借吴越之争题,发心中愤概,论人间沧桑,议南宋“被西风”“变灭”形势,也流露出辛弃疾当时对朝庭的不满和难以改变现实时悲凉情绪。

  姜夔这首词是就西施之事展开,开篇就是一句:一顾倾吴。把美人计的主角西施一顾,致使吴国倾覆事实点破,接着说此人如今不见了,只留眼前生养西施的鉴湖水面上的烟雾。姜夔就此发表议论:吴越之争,犹如一场下棋游戏,把你死我活的战场说成是游戏,这是姜夔为下文埋下伏笔。游戏并非天意,而是人为。文种大夫被杀,岂是功带来的罪。可笑人世间,千年不过是顷刻之间变化。姜夔此刻笔端一转,说我好似游戏疲倦了,夜中泛一舟图个清闲,然而耳边觉得有人呼我。世间就是这样,逝者已逝去,活者就有责任活。无法清闲下来,责任使然。姜夔用“水鸟相呼”喻世间不平静,有责任的人不能平静。“有倦客,扁舟夜泛,犹疑水鸟相呼”即是对前面的总结,又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片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词下片开始仍借古迹述事,进一步宣发议论与感慨。接着又是一笔“笑”字,可这笑无法笑出来,是苦笑,笑得很不痛快。仔细想来,吴越之争当然不是一场游戏。虽然这时辛大将军热情招待词人,派小丛为了解除他的忧伤给他唱歌,并请来山林之中的松风伴奏,有美妙的乐曲,这应是人生快事。按说辛这么高的规格接待姜,应该是姜高兴的事,可是姜夔就是高兴不起来。姜夔千里迢迢从杭州赶来绍兴,不为听音乐,那为什么而来呢?姜夔此词的收拍点明心中所期盼的大事。“更坐待,千岩月落,城头眇眇啼乌。”这是说:我姜夔活在世间都有水鸟相呼,你辛大将军责任重大,用音乐、美味招待我并非我所愿,我姜夔所期盼的是希望你辛大将军领军北伐,我在黑夜里等待你带来大宋朝的黎明时刻,让我听到城头百鸟争鸣。

  辛弃疾原词以吴越之争论人间冷暖,世间沧桑,云雨变化在倾刻,称赞范蠡与西施隐居的生活快乐,冷观吴越霸业的消亡,仍有归隐思想。姜夔的词紧贴吴越之争典故,点明西施起到了“一顾倾吴”的作用,历史人物不在,故事存留,活着的人要有责任。姜夔以自己还有“水鸟相呼”,责任在身,力劝辛弃疾要为国家做事,特别是此和词的收拍,让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刘乃昌.姜夔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11:174-178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