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三径长蒿莱,愧予慇勤千里来。校罢遗书却归去,此心元自不曾灰。
门前三径长蒿莱,愧予慇勤千里来。校罢遗书却归去,此心元自不曾灰。

liǎngjuésòngshùnzhīnánguī--zhū

ménqiánsānjìngzhǎnghāoláikuìyīnqínqiānláixiàoshūquèguīxīnyuáncénghuī

朱熹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1267篇诗文

猜您喜欢
漾漾带山光,澄澄倒林影。
(yàng)¹带山光²,澄澄倒林影。
译文:轻波荡漾的水面映射出四周山色,澄澈的泉水倒映着山间林木扶疏的姿影。
注释:¹漾漾:水波飘荡的样子。²山光:山的景色。
那知石上喧,却忆山中静。
那知石上喧,却忆山中静。
译文:不理会石上的喧闹纷乱,独自回忆着山中的静谧。

  这是一首写泉的小诗,它不是写山中的泉,而是写山下的泉。山中泉是涓涓细流,而山下泉则常常已汇流成小潭。依傍山麓,不免倒映出山光林影。诗就是从描写这水中的倒影开始的。

  “漾漾带山光,澄澄倒林影。”写轻波荡漾的水面,反射著四周景物的色彩,或草木之幽绿,或岩石之沉黑,总之是那山的色调。而在那山的基色上又映出林木扶疏的姿影,因为泉水清冽,诗人用了一个“倒”字来写林影,十分生动,而且涵义丰富,既可以指水中之影如林木倒伏水面,又可以表示水中之影与实物之形的正反颠倒,体物入微,极其简练而富有情趣。

  “那知石上喧”转写声,并进而寄托一时的感兴。泉由山中流到山下,在石上激起喧响,这本是自然之理,也是泉流的最后归宿。然而诗人却设想,这种喧响的嘈杂会让它怀念起在山中时的安静。这里“却忆山中静”的“忆”字有的版本作“益”,如果是“益”那么就是一种以动写静的反衬表现。仔细玩味,我觉得还是“忆”于义为长。诗人生活在大历年代,当时战乱初平,满目疮痍,社会现实令人失望。于是在当时人的心理上都弥漫着一重消极隐退的情绪,常常是身入仕途,心却萦系在江湖之上、山林之间。这首诗实际上就表现了那种典型的心态。诗人起先是渴望立功扬名、一意进取的,可当仕宦生活饱经忧患之后,他转而怀念起未出仕的清闲了。“那知石上喧,却忆山中静”。诗人借助于移情手法,将自己的内心活动投射到外物上去,使客观外物泉成了自己心灵的外化和表现。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中国古代诗人眼中,山水从来就不是一个纯粹客观的审美对象,它同时是诗人主体的投射和外化。诗人观赏山水,同时也就是在观照自我,他在物我之间寻求一种沟通和交流,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甫曾这首小诗篇幅虽短,同样也体现了这种精神。

shānxiàquán

huángzēng tángdài 

yàngyàngdàishānguāng chéngchéngdàolínyǐng 
zhīshíshàngxuān quèshānzhōngjìng 
南山豆苗荒数亩,拂袖先归去。高官鼎内鱼,小吏罝中兔。争似闭门闲看书。
南山豆苗荒数亩,拂袖先归去¹。高官鼎(dǐng)内鱼,小吏罝(jū)²中兔。争似³闭门闲看书。
译文:家乡的田园已经荒芜了好几亩,赶紧拂袖归去吧。高官不过是鼎内的游鱼,小吏不过是网中的兔子。怎么比得上关上门闲适地看书。
注释:双调:宫调名,是元曲常用宫调之一。清江引:曲牌名。南曲属仙吕入双调;北曲属双调。多用为小令。句式定格为七、五、五、五、七。¹“南山”二句:意谓故乡田园已荒芜,应该赶紧归去。化用杨恽《报孙会宗书》与陶渊明《归去来辞》《归园田居》等诗文中的语句。²罝:捕兽的网。³争似:怎比,怎能像。
春宵睡重,梦里还相送。枕畔起寻双玉凤,半日才知是梦。
春宵睡重,梦里还相送。枕畔起寻双玉凤,半日才知是梦。
一从卖翠人还,又无音信经年。却把泪来作水,流也流到伊边。
一从卖翠人还,又无音信经年。却把泪来作水,流也流到伊边。

  这是起首写离别苦闷的爱情词。

  辛弃疾起生写了许多“大声镗鞳”的抚时感事的词章,但“稼轩词,中调、小令亦间作妩媚语”(邹祗谟《远志斋词衷》语),其中颇有不失为优秀的篇章,这首《清平乐》,便是其中的起篇。

  词写起个闺中少妇,与所爱的人,起别经年,音讯全无,生死未卜。是所爱的人变了心,还是发生了什么意外?上片,“春宵睡重,梦里还相送。”写这个闺中妇人,春夜做了起个梦,梦见当年两人分别相送时的情景。她待要找寻玉钗分起半与所爱的人做纪念时,惊醒过来,“才知是梦”。写得情凄意切,感兴淋漓。

  下片,“起从卖翠人还,又无音信经年。”与心爱的人长久离别,而不能见面,且又无音讯。怎办呢?“却把泪来作水,流也流到伊边。”只好以眼泪作水,自离别以后,流的泪水,汇流成河。这由泪水汇成的河流,也早可以流到心爱人的身边了!描写得多么形象生动,维妙维肖,细腻感人。由于作家的笔触深入到描写对象的心灵深处,把握住特定环境下的特定情境,捕捉住足以代表情人之间别离苦闷的特定特征,因而塑造出有个性特征的动人形象,从而产生了感人的艺术效果。

  《宋四家词选"序论》说:“稼轩敛雄心,抗高调,变温婉,成悲凉。”概括了辛词的基本风貌。辛词以豪迈雄大见长,这方面的作品是极为丰富的。但是,辛弃疾也同时创作了起批以婉约秀娟而著称的作品。这些作品,如娇艳的春兰,与他的另起大批有如傲霜秋菊的作品,争奇斗艳,显示了作家生活的广阔和才华的超绝。正如这首《清平乐》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词人的心扉,让我们领略了他丰饶多姿的艺术才华。

qīngpíng··chūnxiāoshuìzhòng--xīn

chūnxiāoshuìzhòngmèngháixiāngsòngzhěnpànxúnshuāngfèngbàncáizhīshìmèng

cóngmàicuìrénháiyòuyīnxìnjīngniánquèlèiláizuòshuǐliúliúdàobiān

谢家生日好风烟,柳暖花春二月天。
谢家¹生日好风烟,柳暖花春二月天。
译文:你的生日和谢安侄女谢道韫的一样正逢美好时节,在春暖花开的艳阳天。
注释:¹谢家:指东晋谢安家。这里以谢安侄女谢道韫来代指自己的妻子。
金凤对翘双翡翠,蜀琴初上七丝弦。
金凤对翘双翡翠¹,蜀琴²初上七丝弦。
译文:金银、玉石做成的鸟形首饰衬得你的容貌更为娇媚,好似卓文君弹奏琴上的七根丝弦。
注释:¹金凤、翡翠:两种鸟名。这里指用金银、玉石做成的鸟形首饰。²蜀琴: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所弹的琴,这里代指诗人和妻子原来常弹的琴。
鸳鸯交颈期千岁,琴瑟谐和愿百年。
(yuān)(yāng)交颈¹期千岁²,琴瑟谐和³愿百年。
译文:我们如同形影不离的鸳鸯,盼望百年好合,琴瑟和鸣。
注释:¹鸳鸯交颈:比喻夫妻恩爱。鸳鸯,一种雌雄形影不离的鸟,古代常用来比喻夫妻。²期千岁:希望夫妻千年和好。³琴瑟谐和:比喻夫妻间感情和谐。琴瑟,两种乐器,比喻夫妻。
应恨客程归未得,绿窗红泪冷涓涓。
应恨客程¹归未得,绿窗²红泪冷涓涓³
译文:此时此刻你该是在怨我,作客他乡未曾归去,在绿纱窗里和着灯烛流泪。
注释:¹客程:指作者在外奔波做客。²绿窗:指李郢妻子闺室的窗户。³涓涓:细水漫流的样子,这里指诗人妻子思夫流泪。

  这首诗先写妻子过生日时的美景来烘托妻子的娇贵、可爱,接着用比喻抒发自己愿与妻子白头偕老的美好愿望,最后设想妻子喜逢生日而不能与丈夫共同庆贺的心情。全诗以互换思绪的写法,既是写思夫的女子闺怨,又是向妻子表达自己的思念与深情,对不能归家为妻子过生日表示歉意。

  “谢家生日好风烟,柳暖花春二月天。”首联以妻子过生日的美景来烘托妻子的娇贵、可爱。“柳暖花春”描写了妻子过生日之时的美好:正是农历二月春暖花开的艳阳天气。阳光明媚,薄雾缭绕,好似人间仙境。从心理上给人以美景有美人之感,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爱慕。

  颔联“金凤对翘双翡翠,蜀琴初上七丝弦。”以谢家女来代指妻子,既写了妻子出身名门,也写出了妻子的聪明才智。还抓住妻子头上的首饰、妻子娴熟的琴艺等有特征的事物进一步写出了妻子的多才多艺。

  颈联“鸳鸯交颈期千岁,琴瑟谐和愿百年。”用比喻抒发自己的美好愿望。用鸳鸯交颈和琴瑟谐和来表达自己希望与妻子白头偕老,永不分离,使诗歌的情感进入高潮。

  尾联“应恨客程归未得,绿窗红泪冷涓涓”却是一个大的收煞,这是作者对妻子喜逢生日的心情的设想,描写了妻子接到作者的这首诗,知道丈夫不能回来与自己共同庆贺,她痴坐在闺房中,眼泪汪汪,满怀伤感,属于“从对面写来”的方法,在恋诗中别具一格。突出表现了诗人自己的孤独凄清,并把夫妻二人的感情融为一体。

  全诗写婚后与别后之恋,除了表达对妻子生日表示祝贺之外,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中妻子的思念之情和不能回家团聚的遗憾之情,意挚情真,写得极为感人。

参考资料:
1、 杨辇宗,杨实诚 著.爱情诗注析.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426-428
2、 李元洛 选评.历代文人爱情诗词曲三百首.长沙:岳麓书社,2012年:28-29
3、 张企荣 主编.中国诗歌故事大全 上.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07月第1版:1034

wèizuòshēng--yǐng

xièjiāshēnghǎofēngyānliǔnuǎnhuāchūnèryuètiānjīnfèngduìqiàoshuāngfěicuì

shǔqínchūshàngxiányuānyāngjiāojǐngqiānsuìqínxiéyuànbǎinián

yīnghènchéngguīwèi绿chuānghónglèilěngjuānjuān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xiāng)¹白发多。
译文:秋风飒飒而起,广袤无垠的洞庭湖水,泛起层层白波;一夜愁思,湘君也多了白发。
注释:¹湘君:湘水之神,一说是巡视南方时死于苍梧的舜。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醉后不知天在水¹,满船清梦压星河。
译文:醉卧扁舟,只见一片星光璀璨的世界,似幻似真、缥缈迷离。不知道是天上的星辰倒映在水中,还是我身处梦境呢?
注释:¹天在水:天上的银河映在水中。

  此篇是元末明初诗人唐温如的传世之作。关于这位作者,历史上没有只言片语的记载。然而,就是这一首诗让人们深深地记住了他。借助于这样的一首短短的七言绝句,读者所能体悟到的,则是诗人特有的精神风貌。这首诗就像是他的一幅自画象,读过之后,诗人的精神风貌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诗题中的“龙阳县”,即今湖南汉寿。“青草湖”,即今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诗题中说“青草湖”,而诗中又写“洞庭”,是两水相连相通的缘故。

  这是一首极富艺术个性的纪游诗。

  诗的前两句“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把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眼前壮阔的自然景色描绘巧妙地结合了起来,以虚幻的神话,传递出真实的感情。秋风飒飒而起,广袤无垠的洞庭湖水,泛起层层白波,渺渺茫茫。那景象,与春日中轻漾宁静的碧水比较,给人一种深沉的逝川之感。诗人悲秋之情隐隐而出。但他故意不用直说,而塑造了一个白发湘君的形象,发人深省。传说湘君闻帝舜死于苍梧之野,追随不及,啼竹成斑,那是够悲切的了。而此时萧瑟之秋景,竟使美丽的湘君一夜间愁成满头银发。这种新奇的构想,更使人可以想象到洞庭秋色是怎样的触目惊心。客观世界如此,诗人自己的迟暮之感、衰颓之意,自然尽在不言中了。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两句对梦境的描写十分成功:入夜时分,风停了,波静涛息,明亮的银河倒映在湖中。湖边客船上,诗人从白天到晚上,手不释杯,一觞一咏,怡然自乐,终至于醺醺然醉了,睡了。“春水船如天上坐”(杜甫《小寒食舟中作》)的感觉,渐渐地渗入了诗人的梦乡。他仿佛觉得自己不是在洞庭湖中泊舟,而是在银河之上荡桨,船舷周围见到的是一片星光灿烂的世界。诗人将梦境写得如此美好,有如童话般地诱人。然而,“此曲只应天上有”,梦醒时,留在心上的只是无边的怅惘。一、二句写悲秋,未必不伴随着生不逢时、有志难伸的感慨;后两句记梦,写出对梦境的留恋,正从反面流露出他在现实中的失意与失望。所以三、四句看似与一、二句情趣各别,内里却是一气贯通、水乳交融的。

  这两句对梦境的描写十分成功:梦境切合实境,船在天上与天在水中正相关合,显得真实可信;梦无形体,却说清梦满船,梦无重量,却用“压”字来表现,把幻觉写得如此真切;从梦境的清酣,不难觉察出诗人对于摆脱尘嚣的愉悦,记梦而兼及感情,则又有暗中传神之妙。古代写梦的诗不少,但像这首诗这样清新奇丽而又含蓄丰富,却是并不多见的。

  全诗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笔调轻灵,写景记梦,虚实相间。构思之新颖独特,诗境之缥缈奇幻,为前人诗作所少见。而充溢在字里行间的那极富浪漫的色彩,也在后人的诗文中留下了无法磨灭的痕迹。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385-1386页

lóngyángxiànqīngcǎo

tánggǒng yuándài 

西fēngchuīlǎodòngtíng xiāngjūnbáiduō 
zuìhòuzhītiānzàishuǐ mǎnchuánqīngmèngxī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