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有环周,穷腊忽受谢。眷眷山水心,幸此朱墨暇。
岁月有环周,穷腊忽受谢。眷眷山水心,幸此朱墨暇。
招呼得良友,邂逅成夙驾。深寻故辙迹,喜见新结架。
招呼得良友,邂逅成夙驾。深寻故辙迹,喜见新结架。
永怀拾遗公,藏器此待价。横流诗书泽,下及杨李霸。
永怀拾遗公,藏器此待价。横流诗书泽,下及杨李霸。
炎神抚兴运,制作流大化。石室万卷藏,纶言九天下。
炎神抚兴运,制作流大化。石室万卷藏,纶言九天下。
规模未云远,荒茀良可诧。自非贤邑宰,谁复此精舍。
规模未云远,荒茀良可诧。自非贤邑宰,谁复此精舍。
会当求敕赐,毕愿老耕稼。更与尽心期,临流抗风榭。
会当求敕赐,毕愿老耕稼。更与尽心期,临流抗风榭。

yóubái鹿dòngxièchéngyuánfànzhīcáisānxiōngbìngshìzhūtóngyóuzhě--zhū

suìyuèyǒuhuánzhōuqióngshòuxièjuànjuànshānshuǐxīnxìngzhūxiá

zhāoliángyǒuxièhòuchéngjiàshēnxúnzhéjiànxīnjiéjià

yǒng怀huáishígōngcángdàijiàhéngliúshīshūxiàyáng

yánshénxìngyùnzhìzuòliúhuàshíshìwànjuǎncánglúnyánjiǔtiānxià

guīwèiyúnyuǎnhuāngliángchàfēixiánzǎishuíjīngshě

huìdāngqiúchìyuànlǎogēngjiàgèngjǐnxīnlínliúkàngfēngxiè

朱熹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1267篇诗文

猜您喜欢
王屋山人魏万,云自嵩宋沿吴相访,数千里不遇。乘兴游台越,经永嘉,观谢公石门。后于广陵相见,美其爱文好古,浪迹方外,因述其行而赠是诗。 仙人东方生,浩荡弄云海。
王屋山人魏万,云自嵩宋沿吴相访,数千里不遇。乘兴游台越,经永嘉,观谢公石门。后于广陵相见,美其爱文好古,浪迹方外,因述其行而赠是诗。 仙人东方生,浩荡弄云海。
译文:你个小家伙,有仙人气质,出生东方,却像西方的神仙喜欢戏弄浩荡云海。精神沛然,纵神天游,独去独往,家人也不知道你的去向。
仙人东方生,浩荡弄云海。沛然乘天游,独往失所在。
仙人东方生,浩荡弄云海。沛然乘天游,独往失所在。
译文:你是魏侯家的子孙,继承了他的大名,本家住在聊摄城。你神态卷舒,出元入化,喜欢参拜古贤遗迹。
魏侯继大名,本家聊摄城。卷舒入元化,迹与古贤并。
魏侯继大名,本家聊摄城。卷舒入元化,迹与古贤并。
译文:你十三岁就舞弄文墨,看相读史,也是挥笔生花。你口齿伶俐,辩论可以折服著名辩论家田巴生,和鲁连子一样。
十三弄文史,挥笔如振绮。辩折田巴生,心齐鲁连子。
十三弄文史,挥笔如振绮。辩折田巴生,心齐鲁连子。
译文:你曾相西去洛阳等地,让当地文人吃惊不小。你在王屋山采气炼功,窥奥入妙,一睹洞天门。
西涉清洛源,颇惊人世喧。采秀卧王屋,因窥洞天门。
西涉清洛源,颇惊人世喧。采秀卧王屋,因窥洞天门。
译文:你也去过嵩山,遇到不少羽客道士。清早就携着月光子的素手,晚上就宿在玉女的窗前。
朅来游嵩峰,羽客何双双。朝携月光子,暮宿玉女窗。
朅来游嵩峰,羽客何双双。朝携月光子,暮宿玉女窗。
译文:你曾相去鬼谷,赏其窈窕秀美,也到龙潭观其众流急奔。现在有东渡汴河水,行走三千里来拜访我。
鬼谷上窈窕,龙潭下奔潈。东浮汴河水,访我三千里。
鬼谷上窈窕,龙潭下奔潈。东浮汴河水,访我三千里。
译文:满怀逸兴,观赏吴云,一路飘飖到了浙江岸。扬帆挥手,海渡杭州与越州之间,在樟亭观望海潮。
逸兴满吴云,飘飖浙江汜。挥手杭越间,樟亭望潮还。
逸兴满吴云,飘飖浙江汜。挥手杭越间,樟亭望潮还。
译文:你又听说会稽山水秀美,来到耶溪弄溪水。会稽山水有万壑千岩,峥嵘影象都投影在镜湖里。
涛卷海门石,云横天际山。白马走素车,雷奔骇心颜。
涛卷海门石,云横天际山。白马走素车,雷奔骇心颜。
译文:那里的秀色不可形容,江城洒满清辉。在水中行船如同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
遥闻会稽美,且度耶溪水。万壑与千岩,峥嵘镜湖里。
遥闻会稽美,且度耶溪水。万壑与千岩,峥嵘镜湖里。
译文:你在那里逗留很久,然后入剡溪寻找王子猷与许询等名人的遗迹。你肯定笑着读了曹娥碑,沉吟了许久蔡邕题的黄绢幼妇外孙齑臼评语,也一定知道那是绝妙好词的意思。
秀色不可名,清辉满江城。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
秀色不可名,清辉满江城。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
译文:天台山着连四明山,日落以后就入国清寺休息。看见月亮围绕五峰转,古松百里,飒飒松声如鸣琴。
此中久延伫,入剡寻王许。笑读曹娥碑,沉吟黄绢语。
此中久延伫,入剡寻王许。笑读曹娥碑,沉吟黄绢语。
译文:沿灵溪看越国,华顶峰就显得特别缥缈超忽。山上有石梁横躺在青天之上,人只得侧足而行,起码要花半个月。
天台连四明,日入向国清。五峰转月色,百里行松声。
天台连四明,日入向国清。五峰转月色,百里行松声。
译文:你突然就想去看看永嘉,不怕海路遥远。扬帆挂席横渡海湾,回头看见赤城一片彩霞光。
灵溪咨沿越,华顶殊超忽。石梁横青天,侧足履半月。
灵溪咨沿越,华顶殊超忽。石梁横青天,侧足履半月。
译文:赤城逐渐远去消失,眼前又突现一高耸的孤屿。海水连续万古流淌,孤屿上高亭历尽千年霜月。
忽然思永嘉,不惮海路赊。挂席历海峤,回瞻赤城霞。
忽然思永嘉,不惮海路赊。挂席历海峤,回瞻赤城霞。
译文:缙云河谷水急难渡,但那里的石门最雄壮可观。瀑布似乎挂在北斗星上,不知道此水的源头在那里。
赤城渐微没,孤屿前峣兀。水续万古流,亭空千霜月。
赤城渐微没,孤屿前峣兀。水续万古流,亭空千霜月。
译文:瀑布才山壁喷薄而下,如洒白雪,空空濛濛,白天也寒意遽然而生。你有种,不惧恶溪的水险滩急,还想去看看恶溪是怎么个恶法。
缙云川谷难,石门最可观。瀑布挂北斗,莫穷此水端。
缙云川谷难,石门最可观。瀑布挂北斗,莫穷此水端。
译文:那恶溪,咆哮七十滩,水石相喷薄。路是李北海李邑开的,岩是谢康乐凿的。
喷壁洒素雪,空濛生昼寒。却思恶溪去,宁惧恶溪恶。
喷壁洒素雪,空濛生昼寒。却思恶溪去,宁惧恶溪恶。
译文:到处是松风和猿声,你却一洞一壑地搜索看看住没住神仙。山径出往梅花桥,双溪合并与潮水融合一体。
咆哮七十滩,水石相喷薄。路创李北海,岩开谢康乐。
咆哮七十滩,水石相喷薄。路创李北海,岩开谢康乐。
译文:到金华岸落帆,看到赤松子了吗?那里有沈约题诗的八咏楼。
松风和猿声,搜索连洞壑。径出梅花桥,双溪纳归潮。
松风和猿声,搜索连洞壑。径出梅花桥,双溪纳归潮。
译文:城西边孤峰高耸孤峰高耸在四荒外,旷望群川汇合。云卷天地开阔,波涛连天,似乎要席卷浙西。
落帆金华岸,赤松若可招。沈约八咏楼,城西孤岧峣.
落帆金华岸,赤松若可招。沈约八咏楼,城西孤岧峣.
译文:新安江口乱流奔涌,北岸有个严光濑。那是严子光的钓台,耸立在碧云中,邈然与苍岭相对。
岧峣四荒外,旷望群川会。云卷天地开,波连浙西大。
岧峣四荒外,旷望群川会。云卷天地开,波连浙西大。
译文:后来你又到吴都,悠然到了姑苏城。从烟绵笼罩的九疑山样的地方出来,突然看到五湖漭荡如天。
乱流新安口,北指严光濑。钓台碧云中,邈与苍岭对。
乱流新安口,北指严光濑。钓台碧云中,邈与苍岭对。
译文:目极心远,悲歌长吁,李白你在那里?船回楚江滨,挥浆回到扬子津。
稍稍来吴都,裴回上姑苏。烟绵横九疑,漭荡见五湖。
稍稍来吴都,裴回上姑苏。烟绵横九疑,漭荡见五湖。
译文:身著日本布裘,神态昂然出风尘。五月份见到我,交谈以后,我就知道你是个聪明人。
目极心更远,悲歌但长吁。回桡楚江滨,挥策扬子津。
目极心更远,悲歌但长吁。回桡楚江滨,挥策扬子津。
译文:你我相逢,其乐无限,天天一起游山玩水。我徒然干谒诸侯,不致意于财产积累。
身著日本裘,昂藏出风尘。五月造我语,知非儓儗人。
身著日本裘,昂藏出风尘。五月造我语,知非儓儗人。
译文:吾的朋友杨利物句如扬子江上的云彩——飘逸潇洒,爱好弦歌,日播清芬。他虽为江宁太守,但是个山公一样豪气冲天的人。
相逢乐无限,水石日在眼。徒干五诸侯,不致百金产。
相逢乐无限,水石日在眼。徒干五诸侯,不致百金产。
译文:我们乘兴去拜访他,让他知道我喜爱你。你以后还有机会来吗?也许我们仙台有期。
吾友扬子云,弦歌播清芬。虽为江宁宰,好与山公群。
吾友扬子云,弦歌播清芬。虽为江宁宰,好与山公群。
译文:你回到家里,东窗边的绿玉树,一定又多长出三五枝枝。你家北边天坛山的人,一定会笑你,如此迟归。
乘兴但一行,且知我爱君。君来几何时,仙台应有期。
乘兴但一行,且知我爱君。君来几何时,仙台应有期。
译文:我们就要远别了,写首诗歌送你,表达我悲伤的心情。我思念你的心就像黄河水永不断歇。
东窗绿玉树,定长三五枝。至今天坛人,当笑尔归迟。
东窗绿玉树,定长三五枝。至今天坛人,当笑尔归迟。
我苦惜远别,茫然使心悲。黄河若不断,白首长相思。
我苦惜远别,茫然使心悲。黄河若不断,白首长相思。
根据裴斐的《李白年谱简编》,此诗当作于公元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三载),当时李白送魏万归隐故乡王屋山。王屋山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的济源市,是中国古代名山,也是道教十大洞天之首。此诗介绍了魏万一生的戎马生涯,同时表达了李白对魏万遭遇的愤慨、无奈和惋惜之情。诗中“目极心更远,悲歌但长吁”、“黄河若不断,白首长相思”等句表达了作者对好友的留恋以及替好友感到惋惜之情,同时也蕴含着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情绪。
彩云易向秋空散,燕子怜长叹。几翻离合总无因,赢得一回僝僽一回亲。
彩云易向秋空散,燕子怜长叹。几翻离合总无因,赢得一回僝(chán)(zhòu)¹一回亲。
译文:天高气爽的秋季,彩云最容易被风吹散开去,燕子听到满腹心事之人的长叹,也会感到怜惜,几次离合总是没有来由,让人感到时而忧愁,时而温馨。
注释:¹僝僽:烦恼、愁苦。
归鸿旧约霜前至,可寄香笺字。不如前事不思量,且枕红蕤欹侧看斜阳。
归鸿旧约霜前至,可寄香笺(jiān)¹字。不如前事不思量,且枕红蕤(ruí)²(qī)³侧看斜阳。
译文:归雁飞来的时候。霜期已经到来,可以托大雁把书信带给那远行的人吗?还是不要想以前的那些事了,暂且倚着绣枕看那西下的落日吧。
注释:¹香笺:指散发有香气的信笺。²红蕤:红蕤枕。传说中的仙枕,此处代指绣花枕。³欹:斜着。

  这首词是从闺中人的角度写的,写她想思的愁情难耐,写她痛苦矛盾的心理。

  上片写二人总是轻易地分离,且没有任何缘由。“彩云易向秋空散,燕子怜长叹”,是说彩云易散,好景难留。独居深闺盼人归的女子满腹心事,想起欢聚时的温馨和离别时的不舍,她不免一会儿欢喜,一会儿忧愁正满腹心事,却又见北燕南去,直惹来声声长叹,连燕子都觉得自己可怜:“几番离合总无因,赢得一回僝僽一回亲”,虽然每次的离合没有什么原因,但每次却都带来一次伤感,相逢时又更加亲近。

  下片首二句写他又一次爽约,连书信都没有寄来。“归鸿旧约霜前至,可寄香笺字”,句中还可以读出些许怨恨,是说当初分别的时候。虽然曾定好霜期之前就会归来,但在回来之前。应该寄封书信来一解自己的相思之苦啊。 “不如前事不思量。且枕红蕤欹侧看斜阳”两句是女子的自我安慰之语,看似自我解脱,实透露着无奈和伤感。这是整首词最妙之处,女子愁罢叹罢,忽而觉得自己的情绪有些莫名其妙,于是自我安慰、自我开解一番,索性侧身看那夕阳去。这般极富生活化的场景真实得仿佛就在我们每个人身边,妙趣冲淡了愁苦,感伤中又带着几分难察的俏皮。词的婉转味道因而又平添了几分,这比起说来说去只有“思念”二字的诗词更容易贴近人心。

  全词明白如话,短短两片词,闺中女子相思甚苦、愁情难耐的矛盾心理跃然纸上。而这一番小女子的细腻心思、扭捏姿态却出于一个男人笔下,让人不得不感叹纳兰容若的情愫之敏感、体物之细微。

参考资料:
1、 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编.金瓶梅研究 第1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07:第200页
2、 纳兰容若著.一生最爱纳兰词 全词彩插珍藏版:石油工业出版社,2014.11:第73页

měirén··cǎiyúnxiàngqiūkōngsàn--lánxìng

cǎiyúnxiàngqiūkōngsànyànziliánzhǎngtànfānzǒngyīnyínghuíchánzhòuhuíqīn

guī鸿hóngjiùyuēshuāngqiánzhìxiāngjiānqiánshìliàngqiězhěnhóngruíkànxiéyáng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夜市¹千灯照碧云²,高楼红袖(xiù)³客纷纷
译文:扬州城里夜市繁华,千灯万火映照碧云,高楼内外到处可见浓妆艳抹的女子,那些寻欢作乐的游客纷纷而来,络绎不绝。
注释:¹夜市:夜间的集市。反映唐时城市商业的繁荣。²碧云:碧空。³红袖:原指女子的艳色衣衫,这里借代女子。⁴纷纷:众多。
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如今不似时平日¹,犹自²(shēng)³彻晓闻
译文:如今的天下纷乱不已,再也不像以往的太平盛世那样,但想不到这里依然是笙歌一片,通宵不散。
注释:¹时平日:承平之日。²自:语气助词,表肯定,无实义。³笙歌:歌舞的音乐。笙,簧管乐器。此处泛指乐器演奏时发出的声音。⁴晓闻:通宵达旦。

  这首诗从其夜景着笔,可说从一个重要侧面表现了扬州的繁华,连同诗人的感慨。

  前两句实写扬州夜景。首句写其静景。“千灯”,说明灯之多。诗人在地面“千灯”和距离地面遥远的“碧云"之问只用一个“照”字,就将夜晚扬州灯光的光亮程度真实表现了出来。次句则写动景,整个扬州市,酒楼多,歌妓多,乘兴吃酒玩乐的商客多;而这“三多”合为一体,就使扬州市的夜晚成为一个喧嚣的、旋转的世界。

  三、四句写诗人的感慨。看到眼前繁盛景象,诗人不禁联想到扬州以外广大地区的萧条败落。自从“安史之乱”以来,唐帝国整体机制日见衰朽,外患频仍,内忧不绝,所以诗人感慨“如今”时局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安定太平了。可是这种国势日衰景况在扬州好像还没有被感知到,人们仍然由着自己的心性,踏着乐器吹奏出的节拍,载歌载舞,通宵达旦。这中间虽有辛辣的嘲讽,但更多的还是对人们感觉迟钝而表现出的深深忧虑。

  这首诗不惟内容深刻,而且构思精奇。诗人巧妙地由写扬州繁华夜景开局,最终却落在将人们视线引向对整个唐帝国命运的思考上,显示出一种讽喻的创作意向。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482

kànyángzhōushì--wángjiàn

shìqiāndēngzhàoyúngāolóuhóngxiùfēnfēn

jīnshìshípíngyóushēngchèxiǎowén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入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江山信美,终非吾土,问何日是归年?
采菱(líng)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¹
译文:透过清秋的薄雾,传来了采菱姑娘的笑语。湖面风平浪静,像白色的素绢平铺。
注释:¹练:白色的绢绸。

  乐府诗中有《江南弄》、《采莲曲》等,表现江南水乡的特有风情。早期的散曲文人多以《小桃红》的曲牌,将乐府的这种风调移植入曲中,曲牌也因而有《平湖乐》的别名。

  秋天是菱角莲蓬的收获季节,水乡姑娘们荡着莲舟,来到湖塘之上,一边劳作,一边笑语喧哗。这种景象本身就充溢着生活之美。妙在作品将它放在“秋烟”也即清秋的晨雾中表现,作为隐隐约约的远景,这种朦胧美令人心旌动荡。诗人自己也荡舟于湖上,风平波静,水面如摇曳的一块白绢。“波静如横练”,既有“平”的形感,又有“白”的色感,更有“软”的质感,这是作者置身的近景。“隔秋烟”的朦胧与“横练”的明晰形成一重对照,“人语”与“波静”又形成一重对照,从而使短短的两句景语中,蕴涵了丰富的诗情画意。

  “入手风光莫流转”,语本杜甫《曲江》的诗句:“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流转”即迁延变化之意。这是诗人面对湖上美景的感想,何况此时他的小船已经穿过了“秋烟”,同采菱的姑娘们打了照面。后者对他投以嫣然一笑,更足令诗人销魂。“共留连”是巧妙的斡旋,它既是对“入手风光”感想的延续,又是作者相逢画船的实情写照。江南水乡风物明媚,人情旖旎,诗人陶醉其间是可以想象的。

  岂料结尾笔锋陡然一转,悲从中生。诗人借用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的名句,引出了自己油然而生的慨叹:“问何日是归年”。“何日是归年”是杜甫《绝句二首》中的成句,可见这种乡愁在诗人心底中蓄藏已非一日。从客方的美景中意识到“终非吾土”,从极度的快意中涌现出归期杳渺的惆怅,就特别令人悲怆。这种大起大落的手笔,具有动魄惊心的效果。

  《平湖乐》(即《小桃红》)格多律句,故清人朱彝尊《词综》即将此曲收入为词。由宋词一路衍化而来的那部分曲,确曾存在亦词亦曲、“词以文(而)言,曲以声(而)言”(刘熙载《艺概》)的一体二名的情形。但混淆的产生,主要还是缘于早期文人以词笔为散曲的创作倾向。该篇末句“问”为衬字,可知作者是将它认同为曲的。

píngyuè ·cǎilíngrénqiūyān

wángyùn yuándài 

cǎilíngrénqiūyān jìnghéngliàn shǒufēngguángliúzhuǎn gòngliúlián huàchuánxiàochūnfēngmiàn jiāngshānxìnměi zhōngfēi wènshìguīnián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¹归于腐坏澌(sī)²(mǐn)³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gōng)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¹⁰施于事,况于言乎?
译文:各种草木鸟兽被归类为“物”,而世间众人被归类为“人”,他们生存在世时虽有分别,然而到了死亡时却很相同,全部也都变成腐朽、消亡殆尽的地步。而圣贤身处世人之中,他们也需要面对这种生死变化,然而却和各种事物及世人有分别——他们能在精神、功业上永垂千古,时间再久也能够留存。圣贤能够长存不朽的缘故,就在于他们建立德行、功业或著作了。一个人能努力修炼个人操守的话,一定能有所成就;若要建立个人功业,却是受社会情况限制;若要行文传世的话,则被个人天赋所约束。有些人能建立功业,却未必有著作留下。看《诗》、《书》、《史记》等著作所记,当中有多少人是善于著作的呢?至于有高尚德行的人,更未必能建立功业,又有著作传世的了。孔子的弟子中,有能建立功业的,有能著书立说的。就以颜渊为例,他独居穷宅时挨饥受冷;在与人相处时又整天沉默寡言,旁人也许以为他愚笨无能。然而当时孔门中众多弟子都极其尊重颜渊,无人敢与他相比。就是后世千百年来,也没有人能在德行上能胜过颜渊。由颜渊能够永存不朽的原因来看,固然不是凭借他的功业,更不必说是著作吧?
注释:¹一:全,都。²澌尽:全部消失。澌,尽。³泯灭:消灭净尽。⁴逾:通“愈”。⁵不朽:不可磨灭。⁶有得:指能成功。⁷政事:冉有、季路。⁸陋巷:狭小的巷子。⁹肱:指胳膊。¹⁰待:凭借。
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 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予读班固¹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zhù)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shǔ);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²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³? 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译文:我曾读《汉书·艺文志》、唐《四库书目》等著作,见当中列举上古至今有著作流传的文人,其作品有多至百余篇,也有少的约三四十篇。然而文人虽多不胜数,大部分的作品却已随时间而散失消亡,至今只存留百分之一二而已。我悲叹这些作者,他们的文章虽然华丽,但好像花木被风飘散,鸟兽鸣叫掠过耳边一样,只得短暂停留人间。他们创作时竭尽心力,这又和世人为生活 忙忙碌碌有何分别呢?而且最后也或早或迟地面对死亡,他们的情况和草木、鸟兽、世人一样;全部归于泯灭消失,可知道“立言”实在是不能够依靠的。现今追求学问的人,他们全部羡慕古代圣贤能够名声不朽,可是只懂用一辈子功夫在著述文字方面,那真是可悲的了!
注释:¹班固:字孟坚,东汉史学家、文学家,扶风安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人。²工:工巧。³汲汲营营:心情急切地营求不已。
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¹文章,稍稍见²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³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译文:你(徐无党)从小便跟随我学习,写的文章,已经颇得别人称赞。学成后,又在礼部应考科举;名列前茅,从而名声显著人前。你的文章日渐进步,有一种如泉水涌出山间的气势。不过,我希望借本篇文章挫一挫你的锐气,和勉励你求学之道,因此在你南归之时赠送这篇文章给你。同时,我自己相当喜爱为文写作,因此也用本文来警示自己一番。
注释:¹为:写。²见:助动词,表被动。³文辞:文章。⁴摧:折,抑制。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记载了穆叔与范宣子论何者为“不朽”的一段名言。范宣子以世禄为不朽,穆叔却认为世禄不能称为不朽。他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欧阳修这篇文章里所说的“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就是指立德、立功、立言。全文用了一半篇幅,论三者之所以为不朽。并将“修之于身”(立德)放在最高地位,“见之于言”(立言)排在第三,这自然不无重道轻文的意思。但这篇文章的主旨,又不在权衡文道之孰重孰轻,而另有其深意在。

  文章重点在第三段——论立言之不可恃。细读这段文字,会发现文章在立论上有一个矛盾。前面说,圣贤是不同于草木、鸟兽、众人的,这种人“虽死而不朽,愈远而弥存”。他们之所以被人尊为圣贤,长存不朽,是由于他们曾经立德、立功、立言。这里指明立言为三不朽之一。而第三段又说:“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这是说,立言之士,与草木鸟兽之必然速朽没有区别。下文说得更明显:著作之士“卒与三者(指草木、鸟兽、众人)同归于泯灭”,是前后矛盾。

  再三涵泳这段文字,就会悟出这里面有含而未申之意。这含而未申之意,正是该文的主旨之所在。第一,古人留下的著作,大多数仅在《汉书·艺文志》诸书中著录其书名、篇目,具体的作品则“百不一二存”。这说明,历史对立言之士的著作进行了无情的淘汰。那“百不一二存”的传世之作,是大浪淘沙剩下来的金子,是经受过时代的严格考验的,其余的早就湮没不存了。于此可见,文章难工,传世不易。后之视今,亦如今之视昔。这是作者的慨叹,既以自勉,也以之勉徐无党。其次,前两段把“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三者并列为“不朽”,是阐述古代经传中论道之言,反映的是书本上的人生价值观念。第三段论立言之不可恃,将与鸟兽众人同归于泯灭,是欧阳修读史自悟之理。所谓言之不可恃。就是文章著述不重于人的委婉说法。这是从历史事实中总结出来的。反映了实践中呈现的另一种价值观念。书本上的价值观念与实践中的价值观念如此不同,遂使古今无数文士为之荷笔彷徨。作者自己一生的体验,便是明证。因此,文章结尾用“亦以自警焉”,暗暗透出个中消息。由此可见,这篇文章还表明了自古以来文章之士共同的悲哀,因以之警徐无党。

  这样就见出该文的第一个特点:题旨深隐。欧阳修在其《论尹师鲁墓志》一文中提出:写作应该力求“文简而意深”,并说:“春秋之义,痛之益至,则其辞益深。……诗人之志,责之愈切,则其言愈缓。”他这篇《送徐无党南归序》,无愧于文简意深、爱深言切的典范之作。

  全文立意,既重在表明文之难工与立言之不足恃,抒发包括自己在内的千古文章之士共同的悲慨,写来便情真语切,感慨深沉,这是该文的另一个特点。自古文士,留下来的篇章已仅“百不一二”,其余都“散亡磨灭”,是事之一可悲。留传下来的文章,“文字丽矣,语言工矣”,又“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是事之二可悲。这些人士活着的时候,“汲汲营营”,辛苦忙碌、呕心沥血地进行写作,才达到文丽语工的境地;而当其“忽焉以死”,仍然免不了“同归于泯灭”,是事之三可悲。末了写到“今之学者”,穷其一生精力,孜孜于文字著作,结果是“皆可悲也”。这段文字,饱含深情,既哀人亦复自哀。那种苍茫万古之意,发而为声,则抑扬唱叹,慷慨苍凉。试诵读第三段,先用“百不一二存焉”,“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发出深沉的咏叹;次用“汲汲营营”一个反问句抒发感慨;再用“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一收一顿;最后用“皆可悲也”放声长吁:语调吞吐抑扬,声情契合,不仅足以“摧其(徐无党)盛气”,也足以引起后之文士读此文者无限悲怆。事之不平,积为愤懑。全篇无一愤语,却饱含愤意于笔端。

  这篇文章在艺术上还有一个特点:结构非常紧凑,前呼后应,针线绵密,因此读来气势流贯,又回环往复,现出一种感情上的涡流。人手一句,先提出“草木”、“鸟兽”、“众人”三者都无法逃避同归灭亡的自然规律,然后从“众人”中引入“圣贤”,说他们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六字扣紧首句,文境稳步推开。接下去论圣贤之所以不朽在于修身、施事、见言,将三者平列。继以比较法层层筛选,步步推出中心。首则拿“施事”与“见言”比,论见之于言者不如施之于事;再拿“施事”、“见言”与“修身”比,引孔子的弟子宰我、子贡善于言语,冉有、季路长于政事,都比不上能修身立德而并不长于言语、政事的颜回,突出修身为首要之道,立言居三者之末,渐渐过渡到第三段论立言之不足恃,文意暗暗逗出,又层层推进。到第三段,先说“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束以“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荣华”紧承“丽”字,“好音”紧承“工”字,接榫紧密。又加上“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使草木、鸟兽、众人汇齐,与篇首第一句“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桴鼓相应。复承以“而卒三者同归于泯灭”、“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再提“泯灭”、“不朽”,首尾回环,遥相顾盼,使这篇短文在畅达中有一种遒练逆折的劲气。这些地方,都见出作者为文炼气的功力和缜密的文心。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古文鉴赏辞典珍藏本 中: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1439-1443

sòngdǎngnánguī

ōuyángxiū sòngdài 

    cǎoniǎoshòuzhīwéi zhòngrénzhīwéirén wéishēngsuī érwéitóng guīhuàijìnmǐnmièér érzhòngrénzhīzhōng yǒushèngxiánzhě shēngqiějiān ércǎoniǎoshòuzhòngrénzhě suīérxiǔ yuǎnércún suǒwéishèngxiánzhě xiūzhīshēn shīzhīshì jiànzhīyán shìsānzhěsuǒnéngxiǔércún xiūshēnzhě suǒhuò shīshìzhě yǒuyǒuyān jiànyánzhě yòuyǒunéngyǒunéng shīshì jiànyán shīshūshǐsuǒzhuàn rénjiēnéngyánzhīshìzāi xiūshēn érshīshì jiànyán  kǒng yǒunéngzhèngshìzhě yǒunéngyánzhě ruòyánhuízhě zàilòuxiànggōngér qúnránzhōngrén rándāngshíqúnjiētuīzūnzhī wéigǎnwàngér érhòushìgèngbǎiqiānsuì wèiyǒunéngzhīzhě xiǔércúnzhě dàishīshì kuàngyán 

    bānwénzhì tángshū jiànsuǒliè sāndàiqínhànlái zhùshūzhīshì duōzhězhìbǎipiān shǎozhěyóusān shípiān rénshèngshǔ érsànwángmiè bǎi èrcúnyān qièbēirén wénzhāng yángōng cǎorónghuázhīpiāofēng niǎoshòuhǎoyīnzhīguòěr fāngyòngxīnzhīláo zhòngrénzhīyíngyíng érránzhě suīyǒuchíyǒu érsānzhětóngguīmǐnmiè yánzhīshìgài jīnzhīxuézhě shèngxiánzhīxiǔ érqínshìjìnxīnwénjiānzhě jiēbēi 

    dōngyángshēng shǎocóngxué wéiwénzhāng shāoshāojiànchēngrén  érqúnshìshì gāo yóushìzhīmíng wénjìn shuǐyǒngérshānchū cuīshèngérmiǎn guī gàoshìyán ránwéiwénzhě yīnjǐngy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