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溪泚泚惠泉清,流出龟山木铎声。怪杀荆舒犹未尽,至今茅苇窃科名。
梁溪泚泚惠泉清,流出龟山木铎声。怪杀荆舒犹未尽,至今茅苇窃科名。

dàonánxiàzuò--quánwàng

liánghuìquánqīngliúchūguīshānduóshēngguàishājīngshūyóuwèijǐnzhìjīnmáowěiqièmíng

全祖望

全祖望

全祖望(1705-1755),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浙东学派重要代表,字绍衣,号谢山,学者称谢山先生,浙江鄞县(今鄞州区洞桥镇沙港村)人。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上承清初黄宗羲经世致用之学,博通经史,在学术上推崇黄宗羲、万斯同,于南明史实广为搜罗纂述,贡献甚大,其著作极为丰富,达35部,400多卷,且大多数学术著作用力极深。其主要著作有:《鲒埼亭集》、《困学纪闻三笺》、《七校水经注》、《续甬上耆旧诗》、《经史问答》、《读易别录》、《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等。 ▶ 707篇诗文

猜您喜欢
湘流绕南岳,绝目转青青。
湘流¹绕南岳²,绝目³转青青。
译文:湘水环绕着南岳衡山,极目远望,但见一片青色。
注释:¹湘流:指湘水。²南岳:即衡山,五岳之一,在湖南省衡山县西。³绝目:极目,极尽目之所至。
怀禄未能已,瞻途屡所经。
怀禄¹未能已²,瞻(zhān)途屡所经。
译文:身膺公务,不可歇息,举目两岸景色,都那么熟悉,这是我多次路过的地方。
注释:¹禄:禄位。²已:止。这句意思是,诗人对于禄位的怀念,尚未停止。
烟屿宜春望,林猿莫夜听。
烟屿(yǔ)¹宜春望,林猿³莫夜听。
译文:烟水弥漫的岛屿,尤适宜春季眺望;林中猿啸,千万别在夜间倾听。
注释:¹屿:河中小洲。衡山附近湘江中有观湘州、鳌洲等小屿。²猿:猴子。
永路日多绪,孤舟天复冥。
永路¹日多绪²,孤舟天复冥(míng)³
译文:在这漫漫长路,我的思绪交缠;纵一叶扁舟,行在冥冥夜色之中。
注释:¹永路:长远的道路。²绪:愁绪。³冥:昏黑。
浮没从此去,嗟嗟劳我形。
浮没¹从此去,嗟(jiē)²劳我形³
译文:从此浮沉而去了,真可叹啊!我竟如此劳碌奔波。
注释:¹浮没:飘浮汩没。谓仕途顺畅或不顺畅。²嗟嗟:叹词,表示感慨。³劳我形:劳累我的身体。

  该诗着重抒写诗人赴湘水途中的感受。首句说:“湘流绕南岳”,展示出一幅气势壮阔的山水图画,同时在写景中暗寓行旅的路线。该句虽不事刻画,但着一“绕”字便可使人想见山形的曲折、水流的婉蜒。次句承上写舟行所见,极目望去,进入视野的都是青青的山色。一个“转”字颇值得玩味,它既与“绕”字呼应,传达出舟绕山而行的逼真感受,而且隐约透露出诗人的内心情绪。因为青青山色固然令人赏心悦目,但如果一路行来,转过一山又是一山,眼前唯见青山白水,久而久之,自不免觉得单调乏味,更何况从下文可知诗人此行并非为着游山玩水,所以开头两句虽只是写景叙事,已为全诗奠定了倦游的基调。

  “怀禄未能已,瞻途屡所经。”是该诗的主旨,全诗的写景抒情都从这两句生发。上句揭示了行旅“未能已”的原因乃在于“怀禄”,具体到该首诗不过是作官的一种委婉的说法,从中可见诗人身不由己、无可奈何的处境。下句接着说因“屡所终”之故,旅途的自然山水在他的眼里统统失去了新鲜感和吸引力。这两句诗语调低沉,其中不仅流露出诗人的羁旅之感、飘泊之叹,还有诗人对宦游生涯的厌倦。

  正因为诗人怀着这样一种心情并且移情于物,所以湘江上的一切景物便都蒙上了一层凄清黯淡的色彩。“烟屿”以下四句所展示的就是这样一幅处处渗透着诗人主观感情的图景。五、六两句,一从视觉着笔,一从听觉入手,传达出旅人白天、夜晚的不同感受,运笔极为简练。“烟屿”本是美景,惜乎只“禄春望”,言外之意是眼下却不能给人带来审美愉悦;猿啼本自凄哀,在万籁俱寂的夜里,格外显得凄厉,使人伤情。这两句一“禄”一“莫”,正反成对,使诗意跌宕不平。接着两句继续写旅途情景,但变换了一种角度。江水迢迢,长途漫漫,一叶孤舟从日出到日落,从黄昏到夜晚,日复一日,简直不知何日是归期、何处是尽头!如果说上两句侧重抒发的是诗人凄凉感伤的情怀,那么这两句更多地带有孤寂苦闷的意味。

  以上八句层层蓄势,结末的抒慨虽语气直露却情真意切、水到渠成。“浮没”一词,语意双关,既指行舟的随波逐流,也喻宦海的沉浮,“浮没从此去”一句似乎很旷达,但紧接着便是一声嗟叹:“嗟嗟劳我形。”并在此沉重的叹息中收束全诗。

  该诗将山水同行旅结合起来写,却又不同于一般的山水行旅诗。它没有对沿途风光多作刻画,而主要用赋的手法抒写行旅感受,即或写到景物,也是为这一主旨服务。联系诗人的际遇,不难理解,这行旅中的种种感受,正是他屡遭迁谪的经历和他厌仕途的心结在诗中的折射。诗人将它们不露痕迹而又富于启示地融进长途跋涉的体验中,从而创造出既真实动人又含蓄蕴藉的独特意境。

参考资料:
1、 余冠英.《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07月第1版:第101-103页

xiāngzhōngzuò--zhāngjiǔlíng

xiāngliúràonányuèjuézhuǎnqīngqīng

怀huáiwèinéngzhānsuǒjīng

yān屿chūnwànglínyuántīng

yǒngduōzhōutiānmíng

méicóngjiējiēláoxíng

鸣螀颓墄,吹蝶空枝,飘蓬人意相怜。一片离魂,斜阳摇梦成烟。香沟旧题红处,拚禁花、憔悴年年。寒信急、又神宫凄奏,分付哀蝉。
鸣螀(jiāng)¹颓墄(qī)²,吹蝶空枝³,飘蓬人意相怜。一片离魂,斜阳摇梦成烟。香沟旧题红处,拚禁花、憔悴年年。寒信急、又神宫凄奏,分付哀蝉
译文:寒蝉在残败的台阶间悲鸣,风吹树叶如蝴蝶般翩翩落下,只留下空空的枝条,与如飞蓬般飘零的人同病相怜。那一片离开了身躯的魂魄,在夕阳下摇曳如梦转成烟,愈难追寻。芬芳的御沟是当年红叶题诗流传的地方,那被抛弃的禁宫花朵,年年都憔悴不堪。严寒的征兆已迫近了,再加上宫中皇帝思念爱妃的凄婉乐曲,都寄托给这寒蝉的悲鸣了。
注释:辛丑十一月十九日:辛丑,即光绪二十七年(1901)。味聃,洪汝冲,字味聃,湖南宁乡人,清末词人,有《候蛩词》、《蜕庵词稿》。¹鸣螀:螀,寒蝉,古人认为叫声悲哀。²颓墄:残败的台阶。³吹蝶空枝:像蝴蝶一样飞舞的落叶。⁴飘蓬:飘飞的蓬草,比喻无常的命运。⁵一片离魂二句:用倩娘离魂典故。据陈玄祐《离魂记》记载,张倩娘与表兄王宙本有婚约,在父悔婚后抑郁成疾,以致魂魄离开身体去追随王宙。在此既指离枝飘逝的叶魂,又寓逝去珍妃的芳魂。梦成烟,意为往事都如梦如烟不可追寻。⁶香沟旧题红处二句:用红叶传诗的典故。古代有不少这类典故,大意都是久困深宫的宫女,在落叶上写下寄托怀春意的诗篇,放入御沟随水后为外人拾得,由此引发一系列悲欢离合的事。此处用此典,正契合于落叶、宫禁、帝妃爱情的主题,是珍妃在冷宫中凄苦幽禁生活的写照。禁花,兼指典故中久困的宫女与现实中的珍妃。禁,有宫禁与幽禁双重含义。⁷寒信:严寒将至的征兆。⁸又神宫凄奏二句:用《落叶哀蝉曲》的典故。据王嘉《拾记》载,汉武帝在宠妃李夫人逝世后,思念不已。在泛舟池上时,令女伶唱其自度曲,面对落日、凄奏、凉风,触景伤情,因赋《落叶哀蝉曲》。在此寓光绪对珍妃的思念。哀蝉既呼应上文的因寒冷而悲鸣的“鸣螀”,又能兼指《落叶哀蝉曲》。
终古巢鸾无分,正飞霜金井,抛断缠棉。起舞回风,才知恩怨无端。天阴洞庭波阔,夜沈沈、流恨湘弦。摇落事,向空山、休问杜鹃。
终古巢鸾(luán)无分¹,正飞霜金井²,抛断缠棉。起舞回风,才知恩怨无端³。天阴洞庭波阔,夜沈沈、流恨湘弦。摇落事,向空山、休问杜鹃
译文:昔日同巢鸾偶相依恋的缘分再也没有了,黄叶正面对着严霜、金井的摧折,一切缠绵情丝都被迫斩断、抛弃了。在回旋的风中起舞,才知道此生所经受的种种恩泽与怨恨都是无因而起,不由自主。天色阴郁,洞庭湖上波澜壮阔,沉沉的夜幕下,离情别恨在湘妃的弦音中回荡。这木叶飘逝的悲剧啊,若是飘到了空山中,切莫再去惦念、问讯那啼血的杜鹃了。
注释:¹终古巢鸾无分:意为帝后往昔恩爱的缘分再也没有了。巢鸾,在爱巢中相依的鸾偶。鸾鸟是凤凰的一种,常寓后妃,又常以鸾俦寓爱侣。无分,没有缘分。²飞霜金井:用黄叶被严霜金井吞噬,喻珍妃在慈禧逼迫下堕井而亡。化用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诗意。³起舞回风二句:起舞回风,用李贺《残丝曲》“落花起作回风舞”诗意。用在风中流转不定的无常命运,喻珍妃在宫中宠辱都不由自主的命运。无端,无缘无故,突显她任人摆布的无辜和无奈。⁴天阴洞庭波阔二句:用湘妃典故。相传舜帝晚年在一次南巡中去世,葬于苍梧。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追之不及,相与痛哭,眼泪洒在竹子上形成难以磨灭的斑纹,成为斑竹。最终二妃跃入湘江殉情,葬于洞庭湖中君山,化作湘水之神——湘妃。湘弦,唐代钱起在著名的《湘灵鼓瑟》诗中称世传湘妃善于鼓瑟,弦音凄苦怨慕,寄了对舜的思念。此词用珍妃比湘妃。⁵摇落事:即如宋玉《九辩》所道“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在此用秋叶的飘逝喻珍妃之死。⁶向空山休问杜鹃:珍妃的魂魄不要再去惦念、询问光绪帝,以免得知他不幸的处境,会更为忧愁。空山,幽静少人迹的山林。杜鹃,相杜鹃杜为战国时蜀王杜宇(号望帝)死后所化,啼声凄切,泪尽继之以血。在此用杜鹃寓遭受亡国危机的光绪帝。用皎然《秋晚宿破山寺》“秋风落叶满空山”与何应龙《伤春》“欲向空山问杜鹃”诗意。

  词序中的辛丑,是光绪二十七年(1901)。前一年为庚子,即光绪二十六年(1900),德、奥、美、法、英、意、日、俄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据《清史稿》卷二四《德宗本纪》:光绪二十七年十一月,西太后和光绪自西安还京,并以珍妃上年殉节宫中,追晋贵妃”。所谓“殉节”,实是讳饰之词,西太后在逃离北京前,曾下令将珍妃推坠于宫井之中。洪汝冲的原词就作于这年的十一月。洪汝冲,字味聃(dan),湖南宁乡人,有《候蛩词》、《蜕庵词稿》。洪汝冲《声声慢·落叶》:“银瓶坠水,金谷飘烟,西风一叶惊秋。凤宿鸾栖,等闲摇落飕飕。春工剪裁几费,肯随波,流出宫沟。吹梦紧,问人间何世,半晌淹留? 连理桃根犹在,甚花难蠲忿,草不忘忧。浸玉寒泉,昭阳往事今休。哀蝉莫弹幽怨,怕稠桑、无语凝眸。谁认取,满荒郊都是乱愁。”彊村这首词是和作,确如龙榆生铨释:“此为德宗还宫后恤珍妃作”(《近三百年名家词选》)。

  上片开端三句:“鸣螀颓墄,吹蝶空枝,飘蓬人意相怜”,就给人带来一股悲凉气氛。螀(jiang),寒蝉。墄(ce),台阶。颓墄,毁坏的台阶。蓬,蓬草。秋日枯萎,随风而飞。寒蝉鸣叫于毁坏的宫殿台阶之中,悲声哀景,映衬出劫后宫苑的荒凉景象。树叶纷纷坠飞,有如蝴蝶飞舞,剩下满目空枝。蝴蝶本与春风为伴,而在使生命凋零的秋风中,只有萎落、飘亡! 肃杀的气氛,美丽的形象,既切落叶词题,其中又隐现着珍妃的影子。“飘蓬人意相怜”,指光绪离京出逃如蓬草飘飞,也是指光绪在西太后的威迫下难以自主。相怜,说光绪对推坠井下死去的珍妃蕴含无限的怜爱之情,是深探心曲之辞。“一片离魂,斜阳摇梦成烟”,在光绪眼中,死去的珍妃有如一片离魂似的落叶,当年共处的往事昔情,历历难以忘怀,楼空人去,恍然如梦,在斜阳冉冉之中,如梦的往事旧情摇漾不已,隐约而又迷茫。 “相沟旧题红处,拚禁花、憔悴年年”,回忆当年与珍妃相爱情景。相沟题红,唐范摅《云溪友议》记载,唐宣宗时,卢渥赴京应举,偶临御沟,拾得红叶,上有题诗:“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后宣宗放出部分宫女,渥得一人即题诗红叶上者。这里用以指光绪与珍妃两情眷好,似由天定。但珍妃不为西太后所喜,这里以“禁花”,即宫禁中的花,代指珍妃,“憔悴年年”,暗示珍妃为西太后所忌,心境极为抑郁。结尾的“寒信急,又神宫凄奏,分付哀蝉”三句,寒信,寒冷的信息,指秋风。神宫,指光绪所居的宫殿。三句写秋风劲急,落叶纷坠,簌簌有声,如同凄凉的音乐。王子年《拾遗记》记载:汉武帝思念死去的李夫人,赋《落叶哀蝉曲》。词中的“凄奏”、“哀蝉”,暗指此曲,反映光绪思念珍妃的凄凉心情,身分、感情相合,而又时时不忘紧切落叶词题。至此,秋风声,落叶声,哀蝉声,以及心中怀念逝去者的痛苦心声,融化为充塞天地的悲声。

  下片“终古巢鸾无分,正飞霜金井,抛断缠绵”三句,曲折道出珍妃被推坠宫井事。本想与珍妃相爱终老,却哪知无此缘分,原因在金井飞霜,隐约吐露了西太后的残酷无情,珍妃的逼坠井中的惨痛情事,从此被迫割断了与珍妃的缠绵情缘。“起舞回风,才知恩怨无端”,表面上写落叶在旋风中飘扬如同起舞,实际上则是写光绪回忆与珍妃的歌吟生活,而这一切都成为永难返回的过去,追寻根源,不由感叹无端的恩怨造成了多少人间憾恨。“天阴洞庭波阔,夜沉沉、流恨湘弦”,用《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诗意,切合秋深落叶题旨,同时更包含着《湘夫人》一诗中所抒写的人天悠隔的痛苦,那如梦、如云、如彩云、如落叶,如昙花的一现,那令人空惘、惆怅的幻灭之感,那浩茫难平的情思,正象那洞庭湖水一样。孟郊《湘弦怨》诗:“湘弦少知音,孤响空踟蹰”。这里作者把广阔的洞庭湖水、人天永隔的幽怨,与繁声促节的湘弦音声组合在一起,融化为一曲绵绵不尽的流恨,阴阴天宇,沉沉夜色,形象地染绘出一幅色彩阴暗的画面,笼罩着浓重的悲剧气氛。最后以“摇落事,向空山、休问杜鹃”结尾,“摇落”二字,总结全词,揭破题旨。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其实,摇落又岂止是草木,人生的生死、盛衰,爱情的聚散、悲欢,何尝不是如此! 这样的深悲巨痛,刻骨铭心,时刻难忘,就如空山杜鹃不停止地泣血哀啼,吐诉不尽内心郁结蕴藏的哀伤。

  全词紧扣落叶,但又不拘滞于表面的咏物,而是借落叶咏叹光绪与珍妃的悲剧,就光绪而言,他虽贵为天子,但却保护不了自己宠爱的妃子,在西太后的淫威下,眼睁睁地看着珍妃被活活的逼死井中,这既是帝运的衰落,实际上也是整个封建帝制的衰亡。作者将落叶的形象与珍妃的悲惨遭遇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落叶的飘零坠落之中,隐藏着珍妃的可怜影子。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望海楼¹明照曙(shǔ)霞,护江堤(dī)²白踏晴沙。
译文:杭州城外望海楼披着明丽的朝霞,走在护江堤上踏着松软的白沙。
注释:¹望海楼:作者原注云:“城东楼名望海楼。”²堤:即白沙堤。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涛声夜入伍员¹庙,柳色春藏苏小²家。
译文:呼啸的钱塘涛声春夜传入伍员庙,娇嫩的绿柳春踏包蕴在苏小小家。
注释:¹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²苏小:即苏小小,为南朝钱塘名妓。西湖冷桥畔旧有苏小小墓。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红袖¹织绫(líng)夸柿蒂(dì),青旗²(gū)³趁梨花
译文:红袖少女夸耀杭绫柿蒂织工好,青旗门前争买美酒饮“梨花”。
注释:¹红袖:指织绫女。²青旗:指酒铺门前的酒旗。³沽酒:买酒。⁴梨花:酒名。作者原注云:“其俗,酿酒趁梨花时熟,号为‘梨花春’。”案此二句写杭州的风俗特产:夸耀杭州产土绫“柿蒂”花色好,市民赶在梨花开时饮梨花春酒。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译文:是谁开辟了通向湖心孤山的道路?长满青草的小道像少女的绿踏裙腰弯弯斜斜。

  首联,先推出“望海楼”“护江堤”,是因为楼高、堤长足可贯领通篇,它们在辉彩早霞、泛光晴沙的映照下,一“明”一“白”,渲衬成一派秾丽畅朗的气氛,渐启以下佳境。在这里,“照”楼曙踏和霞光属客观现象,“踏”堤遨游则是游人的兴趣,一静一动,皆从诗人眼中见出,紧扣题目的“望”字。诗中原注:“城东楼名望海楼”,又杭城临钱塘江,故筑堤。次联转过一层,始引出显著的季节特征:春潮汹涌,夜涛摩荡,声响直振吴山顶的伍公庙;柳枝掩映,苏小家正当新绿深处,春光似乎就凝汇在她如花的年华和火一般的热情里……这两句声踏交织、虚实相衬,分别从视听感知里生发出“夜入”“春藏”的美妙联想,一并融进涵纳着深沉悠远的历史内容的“伍员庙”“苏小家”里,使古老的胜迹超越时空,带上了现实感,并给读者以审美的愉悦。

  第三联从前面连辐直下的四处景点移开目光,注视到民俗人事上来。江南丝织业繁盛,故诗中自注:“杭州出柿蒂,花者尤佳也”,据宋人吴自牧《梦粱录·物产》记载,这是绫的花纹;又当地产美酒,诗中亦自注:“其俗,酿酒趁梨花时熟,号为‘梨花春’”。这里特以二者并举,描写杭州女工织艺的精巧和当时人们争饮佳醪的民俗风情,勾勒出繁荣兴旺的社会景象。而“红袖”与“青旗”、“柿蒂”与“梨花”的颜踏对照、品物相衬,更象一幅工丽雅致的画图,流溢着浓郁活泼的生活情趣。尾联以登高远眺所见的阔大场景收束,暗与首句照应。“湖寺西南路”,指由断桥向西通往湖中到孤山的长堤,两旁杂花草木密布,诗中自注说:“孤山寺路在湖洲中,草绿时,望如裙腰”。请看,满湖清波如同少女的彩裙飘动,白堤上烟柳葱茏,碧草如茵,就像少女裙上的绿踏飘带。上句就“谁开”提唱,故设问答,接着用了“裙腰”这个绝妙的比喻,使人联想到春天的西湖,仿佛是一位风姿绰约的妙龄少女的化身。

参考资料:
1、 余冠英 .《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9 .

hángzhōuchūnwàng

bái tángdài 

wànghǎilóumíngzhàoshǔxiá jiāngbáiqíngshā 
tāoshēngyúnmiào liǔchūncángxiǎojiā 
hóngxiùzhīlíngkuāshì qīngjiǔchènhuā 
shuíkāi西nán cǎo绿qúnyāodàoxiá 

绝岸风威动,寒房烛影微。
绝岸风威动,寒房烛影微。
译文:陡峭的岸边狂风大作,凄冷的房屋里只有点点微弱烛光。
岭猿霜外宿,江鸟夜深飞。
岭猿霜外宿,江鸟夜深飞。
译文:猿猴露宿在结霜的山岭,深夜时分江边还有鸟儿飞过。
独坐亲雄剑,哀歌叹短衣。
独坐亲雄剑,哀歌叹短衣。
译文:身着短衣独自坐着,手握宝剑悲歌长叹。
烟尘绕阊阖,白首壮心违。
烟尘绕阊(chāng)(hé)¹,白首壮心违。
译文:烟尘环绕着那雄伟宫门,已是两鬓斑白,满怀壮志却无处施展。
注释:¹阊阖:阊阖门原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天门,后泛指宫门或京都城门,借指京城、宫殿、朝廷等。

--

juéànfēngwēidònghánfángzhúyǐngwēilǐngyuánshuāngwài宿jiāngniǎoshēnfēi

zuòqīnxióngjiànāitànduǎnyānchénràochāngbáishǒuzhuàngxīnwéi

宝婺摇珠佩,常娥照玉轮。
宝婺(wù)¹摇珠佩,常娥照玉轮。
译文:宝婺摇响了珠佩,嫦娥将月光照射过去,催促着织女赶紧渡过银河。
注释:¹宝婺:即婺女星。又名须女,有四星,二十八宿之一,玄武七宿之第三宿。首联写织女嫁牵牛,婺女近为之摇佩,嫦娥远为之照轮。
灵归天上匹,巧遗世间人。
灵归天上匹¹,巧遗(wèi)²世间人。
译文:织女的才智是上天赋予的,她又将自己的机巧传给了人间。
注释:¹灵匹:神仙配偶。谢惠连《牛女诗》:“云汉有灵匹。”巧:乞巧。²遗:给予,交付。农历七月七日夜,天上牛郎织女相会,妇女于当晚穿针,以能连续穿七孔针者为聪明,此种风俗称为乞巧。《荆楚岁时记》:“七夕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铃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得。”
花果香千户,笙竽滥四邻。
花果香千户,笙(shēng)(yú)滥四邻。
译文:庭中摆满了鲜花果品,它们的香气飘送到千家万户,吹奏的笙等声也响彻四邻。
明朝晒犊鼻,方信阮家贫。
明朝晒犊(dú)¹,方信阮家²贫。
译文:而我呢,等到明天将把犊鼻浑晾晒出来,大家就会相信我的贫寒了。
注释:¹犊鼻:犊鼻裤,形如犊鼻的围裙。²阮家:阮咸,阮籍之兄子也,竹林七贤之一。《晋书·阮咸传》:“咸与籍居道南,诸阮居道北,北阮富,南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服,锦绮粲目。咸以竿挂大布犊鼻于庭,人或怪之,答日:‘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这首诗首联谓织女嫁与牵牛,婺女近为其摇佩,嫦娥远为其照轮。颔联谓牛女这一对仙侣配于天上,而七夕美俗长留人间。颈联谓七夕之夜,家家户户陈列花果于庭中以乞巧,管乐之声相闻。尾联谓明日曝衣,才相信我同阮咸一样清贫。结句有寓意,借言虽有家室,但依旧贫穷。这首诗语言平实,章法平创,却有寓意。

  首联言婺女、嫦娥促成牛、女之会合,以比婚于王氏实友人鼎力相助焉。三句“灵匹”切七夕,又以喻婚姻的谐美,“灵匹”又以寓匹偶王氏婚姻如娶嫦娥,美如神仙,世间所无。四句“巧”亦双关,言“乞巧”以切七夕外,又寓王氏女的娇好、美艳。五、六正写七夕乞巧,亦忆婚时的情景。然美满的婚偶并无改自己一生的沦落困顿,故有“明日晒犊鼻,方信阮郎贫”的慨叹。

  一至六盖追忆议婚、婚娶之时,故七、八慨叹于现实境况之贫困,有“明日”云云。而“方信”二字,则原未意料也,言下与节镇联姻,即不令己“富贵”,亦不至如今的沦落贫穷;无奈今日竟如阮郎七夕的竿挑犊鼻。

  该诗记录了农历七月初七的风俗掌故。前四句写牛郎织女之间的相会,后四句写人家的富足与自己的贫穷,传达诗人与妻子贫贱相守的情形。从章法上看,前六句叙事,较为平实,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颔联别具匠心,一句承上,一句生下。其中可见诗人在运文方面的机巧。末两句用典,以阮咸事迹寄慨,使诗作翻出新意,给人以回味。

参考资料:
1、 (唐)李商隐著,李商隐集 (第二版),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年01月第2版,第269页

ǒu--shāngyǐn

bǎoyáozhūpèichángézhàolúnlíngguītiānshàngqiǎoshìjiānrén

huāguǒxiāngqiānshēnglànlínmíngcháoshàifāngxìnruǎnjiāpí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