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夜淮弥净,浮空月正明。虚无含气白,凝澹映波清。
遥夜淮弥净,浮空月正明。虚无含气白,凝澹映波清。
见底深还浅,居高缺复盈。处柔知坎德,持洁表阴精。
见底深还浅,居高缺复盈。处柔知坎德,持洁表阴精。
利物功难并,和光道已成。安流方利涉,应鉴此时情。
利物功难并,和光道已成。安流方利涉,应鉴此时情。

yuèyìngqīnghuáiliú--chǎng

yáohuáijìngkōngyuèzhèngmínghánbáiníngdànyìngqīng

jiànshēnháiqiǎngāoquēyíngchùróuzhīkǎnchíjiébiǎoyīnjīng

gōngnánbìngguāngdàochéngānliúfāngshèyīngjiànshíqíng

徐敞

徐敞

生卒年不详。德宗建中进士。《全唐诗》存诗5首。 ▶ 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晋师从齐师,入自丘舆,击马陉。
晋师从齐师,入自丘舆(yú),击马陉(xíng)
译文:晋军追赶齐军,从丘舆进入齐国境内,攻打马陉。
注释:丘舆:地名,齐国境内,在今山东益都县内。马陉:地名,齐邑名,在益都县的西南。
齐侯使宾媚人赂以纪甗、玉磬与地。“不可,则听客之所为。”
齐侯使宾媚(mèi)人赂(lù)以纪甗(yǎn)、玉磬(qìng)与地。“不可,则听客之所为。”
译文:齐顷公派宾媚人将纪国的炊器、玉磐赠送给晋国,并归还鲁、卫两国的土地。“不行,就任凭他们所为。”
注释:宾媚人:齐国上卿,即国佐。赂:赠送财物。甗:读音yǎn,陶器,甑的一种,是一种礼器。玉磬:乐器。纪:古国名。为齐所灭。纪甗玉磬,是齐灭纪时所得到的珍宝。
宾媚人致赂,晋人不可,曰:“必以肖同叔子为质,而使齐之封内尽东其亩。”对曰:“肖同叔子非他,寡君之母也;若以匹敌,则亦晋君之母也。吾子布大命于诸侯,而曰必质其母以为信,其若王命何?且是以不孝令也。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若以不孝令于诸侯,其无乃非德类也乎?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故诗曰:‘我疆我理,南东其亩。’今吾子疆理诸侯,而曰‘尽东其亩’而已;唯吾子戎车是利,无顾土宜,其无乃非先王之命也乎?反先王则不义,何以为盟主?其晋实有阙。四王之王也,树德而济同欲焉;五伯之霸也,勤而抚之,以役王命;今吾子求合诸侯,以逞无疆之欲。诗曰:‘布政优优,百禄是遒。’子实不优,而弃百禄,诸侯何害焉?不然,寡君之命使臣,则有辞矣。曰‘子以君师辱于敝邑,不腆敝赋,以犒从者;畏君之震,师徒桡败。吾子惠徼齐国之福,不泯其社稷,使继旧好,唯是先君之敝器、土地不敢爱。子又不许,请收合馀烬,背城借一。敝邑之幸,亦云从也;况其不幸,敢不唯命是听?’”
宾媚人致赂,晋人不可,曰:“必以肖同叔子为质,而使齐之封内尽东其亩。”对曰:“肖同叔子非他,寡君之母也;若以匹敌,则亦晋君之母也。吾子布大命于诸侯,而曰必质其母以为信,其若王命何?且是以不孝令也。诗曰:‘孝子不匮(kuì),永锡(cì)尔类。’若以不孝令于诸侯,其无乃非德类也乎?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故诗曰:‘我疆我理,南东其亩。’今吾子疆理诸侯,而曰‘尽东其亩’而已;唯吾子戎车是利,无顾土宜,其无乃非先王之命也乎?反先王则不义,何以为盟主?其晋实有阙(quē)。四王之王也,树德而济同欲焉;五伯(bà)之霸也,勤而抚之,以役王命;今吾子求合诸侯,以逞无疆之欲。诗曰:‘布政优优,百禄是遒。’子实不优,而弃百禄,诸侯何害焉?不然,寡君之命使臣,则有辞矣。曰‘子以君师辱于敝邑(yì),不腆(tiǎn)敝赋,以犒(kào)从者;畏君之震,师徒桡(ráo)败。吾子惠徼(yāo)齐国之福,不泯(mǐn)其社稷(jì),使继旧好,唯是先君之敝器、土地不敢爱。子又不许,请收合馀(yú)(jìn),背城借一。敝邑之幸,亦云从也;况其不幸,敢不唯命是听?’”
译文:宾媚人送上礼物,晋国人郤克不答应,说:“必须以萧同叔的女儿做人质,同时使齐国境内的田亩全部改为东西向。”宾媚人回答说:“萧同叔的女儿不是别人,是敝国国君的母亲。如果以对等相待,也就是晋国国君的母亲。您向诸侯颁布天子的命令,却说一定要人家的母亲做人质作为凭信,将何以对天子之命?而且这是以不孝来命令诸侯。《诗经·大雅·既醉》说:‘孝子的心从不衰竭,永远赐福于你的同类。’如果以不孝命令诸侯,恐怕不是施恩德于同类吧?先王划定天下的疆界,治理天下的道路,河流,考察土性所宜而分派它们的利益。所以《诗经·小雅·信南山》说:‘我划定疆界,治理沟垄,朝南朝东修起田埂。’现在您划分和治理诸侯的土地,却说‘全部将田垄改为东西向’就完了,只顾有利于您的战车出入,不顾土性所宜,恐怕不是先王的遗命吧?违反先王就是不义,怎么做诸侯的领袖?恐怕晋国的确有过错。四王统一天下的时候,树立德行,帮助实现大家的共同愿望。五伯称霸诸侯的时候,勤劳王事,安抚诸侯,奉行天子的命令。现在您却谋求会合诸侯,以满足无止境的贪欲。《诗经·商颂·长发》说:‘施政宽和,百福聚集。’您实在不肯宽大,从而抛弃各种福禄,这对诸侯有什么害处呢?如果您不同意,敝国国君命令使臣,已有言辞在先了,说:‘您率领贵国国君的军队光临敝国,敝国以微薄的兵赋来犒劳您的随从。由于畏惧贵国国君的威严,军队遭到了挫败。承蒙您为求取齐国的福佑,不灭绝它的社稷,使它继续同贵国保持旧日的友好关系,敝国决不敢吝惜先君这些破旧的器物和土地。您又不答应。那就请允许我们收集残余,在敝国城下决一死战。即使敝国侥幸取胜,也要服从贵国;况且不幸战败,敢不完全听从贵国的命令?’”
注释:肖同叔子:肖,小国名;同叔:国王的名称;子,女儿。萧君同叔的女儿,即齐顷公的母亲。封内:国境内。尽东其亩:田地垄亩全改为东西向,道路沟渠也相应地变为东西向,因为齐、晋东西相邻,这样一改,以后晋国的兵车过入齐境便于通行。古代田亩制,一亩宽一步,长百步,有东西向和南北向的不同。王命:先王以孝治天下的遗命。先王,已去世的君王。疆理:指划分疆界和沟渠小路。阙:缺点,过失。四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济:满足的意思。同欲:共同的欲望。五伯:五伯之称有二:有三代之五伯,有春秋之五伯。《左传·成公二年》,齐国佐曰:“五伯之霸也,勤而抚之,以役王命。”杜元凯云:“夏伯昆吾,商伯大彭、豕韦,周伯齐桓、晋文。”《孟子》:“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赵台卿注:“齐桓、晋文、秦缪、宋襄、楚庄。”二说不同。据国佐对晋人言,其时楚庄之卒甫二年,不当遂列为五。役王命:从事于王命。优优:和缓宽大的样子。百禄:百福,百种福禄。遒:聚。辞:言词,话。腆:丰厚。桡:弯曲,屈从徼:求取,招致烬:火灰。余烬:指残余的军队。背城借一:背靠着城,再打一仗。意即在城下决一死战。
晋齐鞌之战齐军败绩,齐国佐奉命出使求和,但面对郤克得苛刻条件,他从容不迫逐条驳斥,并且用齐顷公的口气——虽然国君已经交代有最后的底线,但并未如此明晰地表态齐国尚愿一搏——若无和解的可能,则破釜沉舟奉陪到底!这十足底气,只能源于齐国的实力。这是国佐​外交最坚实的后盾。但是他说辞的逻辑无懈可击,果然是不辱使命!
世上蓬莱第几洲,长云漠漠鸟飞愁。
世上蓬莱¹第几洲,长云漠漠²鸟飞愁。
译文:想要登上那如蓬莱仙山般的金山,万里高空上雾霭沉沉,就连飞鸟也为难以飞往而发愁。
注释:裴如晦:作者友人,与王安石有交往。¹蓬莱:神话传说中的神山。相传渤海中仙人居住的地方。诗文中借以比喻仙境。²漠漠:云烟密布的样子。
海山乱点当轩出,江水中分绕槛流。
海山乱点当轩出,江水中分绕槛(jiàn)¹流。
译文:海与山在疾驶的舷船交替出现,船在夜色中破浪前行,海水在船的两侧奔流而去。
注释:¹槛:栏杆。
天远楼台横北固,夜深灯火见扬州。
天远楼台横北固,夜深灯轩见扬州。
译文:北固山上的楼台已经远在天边,夜幕扬州的灯火渐渐出现在眼前。
回船却望金陵月,独倚牙旗坐浪头。
回船却望金陵月,独倚牙旗¹坐浪头。
译文:回首遥看那金陵的明月,正挂在乘风破浪的船的牙旗上,宛如独自坐在浪头上。
注释:¹牙旗:旗杆上饰以象牙的旌旗,这里指代裴如晦的官船。

  首联总写金山胜景。诗人用“烟波微茫信难求”的海上仙山蓬莱岛为喻写金山夜景,十分恰切,夜色朦胧,长云漠漠,连飞鸟也为难以前往而发愁。可是“蓬莱有路教人到”,诗人的激动的心情可想而知。

  颔联让人想起李白“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句式上虽有点模仿的痕迹,但不乏创新。李白以气势胜,杨蟠以炼句胜,各有千秋。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出句中的动词用得很妙,尤其是“乱点”和“出”,把山给写活了,不但有生气,而且有灵气。比王安石《桂枝香》中“翠峰如簇”要生动得多,就连李白的“半落”,也怕是“稍逊风骚”。

  颔联写的是白天,颈联写的是晚上。这一联要比王安石的“天末海门横北固”和“远有楼台只见灯”那几句“尤胜”(方回《瀛奎律髓》),苍茫的天宇下,多景楼、北固山“横空出世”,屹立天际,千百年来“阅尽人间春色”与沧桑;灯火辉煌的“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城依然非常繁华,“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景象是十分令人神往的。这一切,在朦胧的夜幕轻纱的笼罩下,和蓬莱仙山简直没有什么两样。

  尾联若理解为取李商隐《重有感》中“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的诗意,似乎是吹捧裴如晦也能“安危须共主君忧”。若以纯写景解,却别有一番风味。金陵上空的一轮明月,正挂在牙旗上,船在江中破浪前行,那月亮似乎像是坐在浪头上。这样写江中明月确实非常别致,非常独特,非常新颖,比张若虚“滟滟随波千万里”有趣得多。

péirùnzhōupéihuìxuéshìyóujīnshānhuízuò--yángpán

shìshàngpéngláizhōuzhǎngyúnniǎofēichóu

hǎishānluàndiǎndāngxuānchūjiāngshuǐzhōngfēnràokǎnliú

tiānyuǎnlóutáihéngběishēndēnghuǒjiànyángzhōu

huíchuánquèwàngjīnlíngyuèzuòlàngtóu

骍骍角弓,翩其反矣。兄弟婚姻,无胥远矣。
(xīng)¹角弓,翩(piān)²其反矣。兄弟婚姻³,无胥(xū)矣。
译文:调好角弓绷紧弦,弦弛便向反面转。兄弟姻亲一家人,相互亲爱不疏远。
注释:角弓:两端用兽角装饰的弓。¹骍骍:弦和弓调和的样子。²翩:此指反过来弯曲的样子。³昏姻:即“婚姻”,指姻亲。⁴胥:相。⁵远:疏远。
尔之远矣,民胥然矣。尔之教矣,民胥效矣。
尔之远矣,民胥¹²矣。尔之教³矣,民胥效矣。
译文:你和兄弟太疏远,民众就会跟着干。你能言传加身教,民众互相来仿效。
注释:¹胥:皆。²然:这样。³教:教导。⁴效:仿效,效法。
此令兄弟,绰绰有裕。不令兄弟,交相为愈。
此令¹兄弟,绰(chuò)²有裕³。不令兄弟,交相为愈。
译文:彼此和睦亲兄弟,感情深厚少怨怒。彼此不和亲兄弟,相互残害全不顾。
注释:¹令:善。²绰绰:宽裕舒缓的样子。³裕:宽大。⁴不令:不善,指兄弟不相友善。
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于己斯亡。
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于己斯亡¹
译文:民众心地如不善,就会相互成积怨。接受爵禄不相让,轮到自己道理忘。
注释:¹亡:通“忘”。
老马反为驹,不顾其后。如食宜饇,如酌孔取。
老马反为驹(jū),不顾其后。如食宜饇(yù)¹,如酌(zhuó)²取。
译文:老马当作驹使唤,不顾其后生祸患。如像吃饭只宜饱,又像喝酒不贪欢。
注释:¹饇:饱。²孔:恰如其分。
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
毋教猱(náo)¹升木,如涂²涂附³。君子有徽(huī)(yóu),小人与
译文:猴子爬树不用教,如泥涂墙容易牢。君子善政去引导,小民自然跟着跑。
注释:¹猱:猿类,善攀援。²涂:泥土。³附:沾着。⁴徽:美。⁵猷:道。⁶与:从。⁷属:依附。
雨雪瀌瀌,见晛曰消。莫肯下遗,式居娄骄。
雨雪瀌(biāo)¹,见晛(xiàn)²曰消。莫肯下遗³,式居娄骄。
译文:雪花落下满天飘,一见阳光全融销。居于上位不谦恭,别人学样耍高傲。
注释:¹瀌瀌:下雪很盛的样子。²晛:日气。³遗:通“隤”,柔顺的样子。⁴式:用,因也。⁵娄:借为“屡”。
雨雪浮浮,见晛曰流。如蛮如髦,我是用忧。
雨雪浮浮¹,见晛曰流。如蛮如髦(máo)²,我是用忧。
译文:雪花落下飘悠悠,一见阳光化水流。无良小人像蛮髦,对此我心深烦忧。
注释:¹浮浮:与“瀌瀌”义同。²蛮、髦:南蛮与夷髦,古代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称呼。

  全诗共八章,取喻多奇。首章“騂騂角弓,翩其反矣”,是用角弓不可松弛暗喻兄弟之间不可疏远。“兄弟昏姻”是同类连及,并无确指,着重点是同宗兄弟。“兄弟昏姻,无胥远矣”,为全诗主题句,以下各章,多方申述,皆以此为本。

  第二章叙说疏远王室父兄的危害。“无之远矣,民胥然矣;无之教矣,民胥效矣”,四句皆以语气词煞尾,父兄口气,语重心长。作为君王而与自家兄弟疏远,结果必然是上行下效,民风丕变,教化不存。

  第三章用兄弟之间善与不善的两种不同结果增强说服的效果。和善的兄弟相互平安相处,泰然自得,不和的兄弟相互残害,不能自保。如果说这一章还是因说理的需要而作的正反两方面的假设,那么第四章则是通过现实中已成为风气的责人不责己的小人做法直言王行不善的社会恶果。“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于己斯亡”,不善良的兄弟间只知相互怨怒,不顾礼仪道德,为争爵禄地位各不相让,涉及一己小利便忘了大德。

  第五、六两章以奇特的比喻、切直的口吻从正反两方面劝诱周王。只有自身行为合乎礼仪,才能引导小民相亲为善。“老马反为驹,不顾其后”,取譬新奇,以物喻人,指责小人不知优老而颠倒常情的乖戾荒唐,一个“反”字凸现出强烈的感情色彩。“如食宜饇,如酌孔取”,正面教导养老之道。第六章更是新意新语竞出。“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用猿猴不用教也会上树,泥巴涂在泥上自然粘牢比喻小人本性无德,善于攀附,如果上行不正,其行必有过之。后两句“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又是正面劝戒,如果周王有美德,小民也会改变恶习,相亲为善的。此意与后世所谓“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正相一致。

  诗的最后两章以雪花见日而消融,反喻小人之骄横而无所节制和不可理喻。“莫肯下遗,式居娄骄”和“如蛮如髦”说的是小人,却暗指周王无道。有鉴于此,诗人不禁长叹“我是用忧”,此“忧”非为自身忧,也非为小人忧,而是为国家为天下而深怀忧患。

  全诗因是父兄口吻,所以“少微婉,多切直”(陈子展《诗经直解》引孙鑛语),少了一些通常意义上的诗味。又正因为是父兄口吻,全诗以气贯通,或取譬,或直言,都在光怪陆离中显示出一种酣畅,一种奔涌的激情。因此孙鑛给出“风骨自高奇”的评价。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491-494

jiǎogōng

míng xiānqín 

xīngxīngjiǎogōng piānfǎn xiōnghūnyīn yuǎn 

ěrzhīyuǎn mínrán ěrzhījiāo mínxiào 

lìngxiōng chuòchuòyǒu lìngxiōng jiāoxiāngwéi 

mínzhīliáng xiāngyuànfāng shòujuéràng zhì wàng 

lǎofǎnwéi hòu shí zhuókǒng 

jiāonáoshēng  jūnyǒuhuīyóu xiǎorénzhǔ 

xuěbiāobiāo jiànxiànyuēxiāo kěnxiàsuí shìjiāo 

xuě jiànxiànyuēliú mánmáo shìyòngyōu 

听风听雨,春残花落门掩。乍倚玉阑,旋剪夭艳。携醉靥。放溯溪游缆。波光撼。映烛花黯澹。
听风听雨,春残花落¹门掩²。乍倚玉阑³,旋剪夭艳。携醉靥(yè)。放倚(sù)溪游缆。波光撼。映烛花黯澹(dàn)
译文:听风又听雨,春将过去,花儿调谢,门也掩闭。刚刚倚靠在美玉装饰的栏杆,又立即被风剪去了鲜艳美丽。携带着醉靥,放开那逆流而上的游船绳缆,荡着波光,牡丹花把烛光映衬显得暗淡。
注释:垂丝钓近:词牌名。双调,六十六字,上片八句六仄韵;下片七句六仄韵。云麓(lù):即史宅之,号云麓,为两朝宰相史弥远之子,与吴文英为同乡。淳祐八年(1248年) 以签枢密院事领财计,建议括浙西园田,一路骚动,怨嗟沸腾。据夏承焘《梦窗词集后笺》:“梦窗酬赠各词,或在其括田之前耶。”史宅之在括田之前,《宁波府志》称其:“著异闻录,寓规弥远,避势远嫌,退处月湖。”前后判若二人。画舫:彩饰图像的游船。洛花:洛阳花。牡丹花的别称。《群芳谱》:“唐宋时,洛阳花为天下冠。故牡丹名洛阳花。”¹春残花落:指春花凋谢之后,牡丹始开。故牡丹又俗称“谷雨花”。皮日休:“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吴融《僧舍白牡丹》:“春残独自殿群芳。”花落,一作“落花”。²门掩:形容门前冷落,花事寂寞。³玉阑:阑槛的美称。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其三:“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阑,同“栏”。罗隐《牡丹》:“太真无力凭栏杆”。⁴夭:美盛的样子。《诗·周南·桃夭》:“桃之天夭,灼灼其华。”⁵醉靥:牡丹品种中有称“醉杨妃”者,又称“杨妃醉酒”,为洛花之最老品种,至今尚存。⁶倚:逆流而上。⁷放缆:即解开缆绳,游船行驶。⁸撼:一作“闪”或“掩”。
碎霞澄水,吴宫初试菱鉴。旧情顿减。孤负深杯滟。衣露天香染。通夜饮。问漏移几点。
碎霞¹澄水,吴宫初试²菱鉴³。旧情顿减。孤负深杯滟(yàn)。衣露天香染。通夜饮。问漏移几点。
译文:破碎的云霞,澄澈的湖水,仿佛吴宫刚刚照过的菱花镜。原来的情绪顿时少了。也算辜负了深杯酒满。衣服上的露水被天香尽染。喝个通宵吧,问滴漏的计时器上移到了几点。
注释:¹碎霞:状牡丹花之色彩。白居易《牡丹芳》:“宿露轻盈泛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²吴宫初试:将吴宫的宫女比喻牡丹花。以吴宫宫女之美貌比拟牡丹花繁盛簇拥,纷中有整的形态。吴宫,吴国旧时的宫殿。³菱鉴:菱花镜。⁴孤负:同“辜负”。⁵滟:水满貌。⁶天香:即牡丹。“国色”“天香”乃牡丹花的美称。⁷漏:即刻漏,古代滴水计时的器具。

  这是一首纪游词。词的上片写景,有暮春景、船中景、船外景,统融成一幅官宦人家的闲情逸趣图景;下片着重叙述好客的主人史云麓以及宴饮情景。词写夜游宴饮。既因有“洛花”同行可大增游兴,又因乘“画舫”划行于溪水之上而倍增画意诗情。境界自是不俗。此词写得明快流利。

  上阙的发端“听风听雨”一韵,化用皮日休、吴融诗之意,言春天风雨之后,百花凋零,此时正是牡丹盛开之际。“乍倚玉阑”一韵,化用李白《清平调》,罗隐《牡丹》诗意,以杨贵妃美姿比拟牡丹花,一个“乍”字,突出其含苞未放。“剪夭艳”言其美艳之形乃是造化剪裁,一个“旋”字,与“乍”字呼应,均强调花蕾初放,时间短暂,形美色艳。“携醉靥”一韵,以贵妃的美面比拟牡丹,故牡丹花有名“杨妃醉酒”者,此韵扣题“载洛花”三字。“放溯溪游缆”二韵,言画舫逆溪而游,水波荡漾,波光粼粼,风景优美。“映烛花黯淡”一韵,扣题“宴客”二字,写云麓先生在画舫内宴客的情况,“烛花”暗示画舫宴客时间在晚上,“映烛花黯淡”以烛光黯淡反衬牡丹花的光华耀眼。

  下阙不变,继写牡丹花的美艳,“碎霞澄水”一句,用晚霞灿烂映照在清澄的水面上来比拟牡丹花的色彩斑斓明丽,“吴宫初试菱鉴”此句化用辛弃疾《念奴娇·赋白牡丹》:“对花何似?吴宫初教,翠围红阵。”以吴宫宫女之美貌比拟牡丹花繁盛簇拥,纷中有整的形态。“菱鉴”言似锦繁花映照在如镜的水面上。“旧情顿减,孤负深杯滟”此笔锋一转,写自己对牡丹花的感想,这真是空际转身。前面极力描绘牡丹花之美艳多姿,此处却突然“情顿减”“负深杯”,其情突然急骤下转。此词以如此笔法,言自己对牡丹之情突然减弱,辜负了主人斟酒满杯以赏花的深情,这其中含蓄地表达了对国事的隐忧。“衣露天香染”三韵,又掉转笔锋写同游的人们,依旧沉醉在牡丹花中,衣服尽染牡丹香,通宵达旦地饮酒,不关心时间的早晚。

  此词大幅描绘牡丹花美艳异常,多处化用典故,包括李白、白居易、皮日休、吴融、罗隐、辛弃疾等语典,并以杨贵妃比拟牡丹花,词风浓艳密丽。后空际转身,写自己对牡丹花的感想,寄托了对国事的隐忧,这与吴文英词中的《解语花·梅花》:“冷云荒翠,幽栖久,无语暗中春怨。”《丁香结·秋日海棠》:“娇羞艳色,自伤时背”一样,均有寄托之思。这正如李庆甲所言:“用比兴手法和苍凉的音调,隐晦曲折地写出了对宋室沦亡的哀伤之情。”(《词综·前言》)俞平伯亦言:“吴文英……他们每通过典故词藻的掩饰,曲折地传达眷怀家国的感情,这不能不说比之‘花间’词为深刻,也比北宋词有较大的进展。”(《唐宋词选释·前言》)

参考资料:
1、 赵慧文,徐育民.《吴文英词新释辑评 上》:中国书店,2007:第246-248页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¹谓庄子曰:“魏王²(yí)³我大瓠(hù)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shí)。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piáo),则瓠(huò)无所容。非不呺(xiāo)大也,吾为(wèi)¹⁰其无用而掊(pǒu)¹¹之。”庄子曰:“夫子固¹²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jūn)¹³手之药者,世世以洴(píng)¹⁴(pì)¹⁵(kuàng)¹⁶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¹⁷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yù)¹⁸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shuì)¹⁹吴王。越有难²⁰,吴王使之将(jiàng)²¹。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²²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²³也,或²⁴²⁵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²⁶以为大樽(zūn)²⁷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huò)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²⁸也夫!”
译文:惠子对庄子说:“魏王赠送我大葫芦的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容得下五石。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它的坚固程度太脆弱而无法举起来。把它剖开做瓢,却因太大而没有适于它容纳的东西。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而砸烂了它。”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一善于调制不皲手药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游客得到药方,来游说吴王。越国发兵入侵吴国,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现在你有可容五石东西的大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却担忧它大而无处可容纳呢?看来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
注释:瓠(hù):葫芦。¹惠子:宋国人,姓惠名施,做过梁惠王的相。惠施本是庄子的朋友,为先秦名家代表,但本篇及以下许多篇章中所写惠施与庄子的故事,多为寓言性质,并不真正反映惠施的思想。²魏王:即梁惠王,又称魏惠王。³贻:赠送。⁴树:种植、培育。⁵实:容得下。⁶石:形容容积。⁷举:拿起来。⁸瓠落:又写作“廓落”,很大的样子。⁹呺然:庞大而又中空的样子。¹⁰为:因为。¹¹掊:砸破。¹²固:实在,确实。¹³龟:通作“皲”,皮肤受冻开裂。¹⁴洴:浮。¹⁵澼:在水中漂洗。¹⁶絖:古同“纩”,丝绵。¹⁷方:药方。¹⁸鬻:卖,出售。¹⁹说:劝说、游说。²⁰难:发难,这里指越国对吴国有军事行动。²¹将:统率部队。²²裂:划分出。²³一:同一,一样的。²⁴或:无定代词,这里指有的人。²⁵以:凭借,其后省去宾语“不龟手之药”。²⁶虑:考虑。一说通作“摅”,用绳络缀结。²⁷樽:本为酒器,这里指形似酒樽,可以拴在身上的一种凫水工具,俗称腰舟。²⁸有蓬之心:喻指见识浅薄不能通晓大道理。蓬:草名,其状弯曲不直。

shízhī

zhuāngzhōu xiānqín 

    huìwèizhuāngyuē  wèiwángzhīzhǒng shùzhīchéngérshíshí chéngshuǐjiāng jiānnéng pōuzhīwéipiáo huòluòsuǒróng fēixiāorán wéiyòngérpǒuzhī  zhuāngyuē  zhuōyòng sòngrényǒushànwéijūnshǒuzhīyàozhě shìshìpíngkuàngwéishì wénzhī qǐngmǎifāngbǎijīn érmóuzhīyuē  shìshìwéipíngkuàng guòshùjīn jīnzhāoérbǎijīn qǐngzhī  zhī yuèwáng yuèyǒunàn wángshǐ使zhījiàng dōng yuèrénshuǐzhàn bàiyuèrén lièérfēngzhī néngjūnshǒu huòfēng huòmiǎnpíngkuàng suǒyòngzhī jīnyǒushízhī wéizūnérjiāng éryōuhuòluòsuǒróng yóuyǒupéngzhīxī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