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思贤共政涂,中台前日得真儒。
正看浴凤来虽晚,不觉冥鸿去已孤。
晓月犹临千里梓,春风又卷五云图。
谁过南荡青山下,只恐高名自古无。
天子思贤共政涂,中台前日得真儒。
正看浴凤来虽晚,不觉冥鸿去已孤。
晓月犹临千里梓,春风又卷五云图。
谁过南荡青山下,只恐高名自古无。
王珪

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王珪历仕三朝,典内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册,多出其手。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时称“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库全书》辑有《华阳集》四十卷。 ▶ 253篇诗文

猜您喜欢
挞彼殷武,奋伐荆楚。深入其阻,裒荆之旅。有截其所,汤孙之绪。
(tà)¹彼殷武²,奋伐荆(jīng)³。深入其阻,裒(póu)荆之旅。有截其所,汤孙之绪(xù)
译文:殷王武丁神勇英武,是他兴师讨伐荆楚。王师深入敌方险阻,众多楚兵全被俘虏。扫荡荆楚统治领土,成汤子孙功业建树。
注释:¹挞:勇武貌。²殷武:即殷高宗武丁,殷朝的一位中兴之主,曾任用贤人傅说(yuè)为相,并不断对西北的贡方、土方、鬼方、羌、周族等用兵,在位五十九年。³荆楚:即荆州之楚国。⁴裒:“捊”之别体,通“俘”,俘获。⁵汤孙:指商汤的后代武丁。⁶绪:功业。
维女荆楚,居国南乡。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
维女(rǔ)¹荆楚,居国南乡(xiàng)²。昔有成汤,自彼氐(dī)(qiāng)³,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
译文:你这偏僻之地荆楚,长久居住中国南方。从前成汤建立殷商,那些远方民族氐羌,没人胆敢不来献享,没人胆敢不来朝王。殷王实为天下之长。
注释:¹女:同“汝”,你。²乡:通“向”。³自彼氐羌:自,犹“虽”;氐、羌,散居在今西北陕西、甘肃、青海一带的边远民族。⁴常:长。“常”是“尚声”字,与“长”字古音同部,故可释为“长”。
天命多辟,设都于禹之绩。岁事来辟,勿予祸适,稼穑匪解。
天命多辟(bì)¹,设都于禹之绩²。岁事来辟³,勿予祸适,稼穑(sè)匪解(xiè)
译文:上天命令诸侯注意,建都大禹治水之地。每年按时来朝来祭,不受责备不受鄙夷,好好去把农业管理。
注释:¹多辟:众多诸侯国君。²绩:通“迹”。³来辟:犹言“来王”、“来朝”。⁴祸适:读同“过谪”,义为谴责。⁵解:同“懈”。
天命降监,下民有严。不僭不滥,不敢怠遑。命于下国,封建厥福。
天命降监,下民有严(yǎn)¹。不僭(jiàn)不滥²,不敢怠(dài)(huáng)。命于下国,封建厥(jué)福。
译文:上天命令殷王监视,下方人民恭谨从事。赏不越级罚不滥施,人人不敢怠慢度日。君王命令下达诸侯,四方封国有福享受。
注释:¹严:同“俨”,敬谨。²不僭不滥:毛传:“赏不僭、刑不滥也。”封:毛传:“大也。”
商邑翼翼,四方之极。赫赫厥声,濯濯厥灵。寿考且宁,以保我后生。
商邑(yì)¹翼翼²,四方之极³。赫(hè)赫厥(jué)声,濯(zhuó)厥灵。寿考且宁,以保我后生
译文:殷商都城富丽堂皇,它是天下四方榜样。武丁有着赫赫声名,他的威灵光辉鲜明。既享长寿又得康宁,是他保佑我们后人。
注释:¹商邑:指商朝的国都西亳。²翼翼:都城盛大貌。³极:准则。⁴濯濯:形容威灵光辉鲜明。⁵后生:犹言后代子孙。
陟彼景山,松柏丸丸。是断是迁,方斫是虔。松桷有梴,旅楹有闲,寝成孔安。
陟彼景山,松柏丸丸¹。是断是迁,方²(zhuó)³是虔(qián)。松桷(jué)有梴(chān)。旅(yíng)有闲,寝成孔¹⁰安。
译文:登上那座景山山巅,松树柏树挺拔参天。把它砍断把它远搬,削枝刨皮加工完善。长长松木制成方椽,楹柱排列粗壮溜圆。寝庙落成神灵安恬。
注释:¹丸丸:形容松柏条直挺拔。²方:是,乃。³斫:砍。⁴虔: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以为“削”。此指用刀削木。⁵桷:方形的椽子。⁶梴:木长貌。⁷旅:当依毛传释为“陈列”。⁸有闲:闲闲,大貌。⁹寝:此指为殷高宗所建的寝庙。古时的寝庙分两部分,后面停放牌位和先人遗物的地方叫“寝”,前面祭祀的地方叫“庙”。¹⁰孔:很。

  《商颂·殷武》这首诗的主旨,是通过高宗寝庙落成举行的祭典,极力颂扬殷高宗继承成汤的事业所建树的中兴业绩。

  全诗共六章,一、四、五章每章六句,二、六章每章七句,三章五句。前五章写殷高宗武丁中兴之事,最后一章写高宗寝庙落成的情景。

  这首诗歌在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色,是各章都有它描写的侧重点。第一章言武丁伐楚之功。“挞彼殷武,奋伐荆楚”二句,表现了武丁对楚用兵的勇猛神速。“罙(深)入其阻,裒荆之旅”,写出武丁的军队是在突破险阻中取得节节胜利。“有截其所,汤孙之绪”,特别点明武丁之所以能征服荆楚之地,那是因为他是成汤的后世子孙,理应有所作为。第二章写武丁对荆楚的训诫。“维女(汝)荆楚,居国南乡(向)”二句,从荆楚所处的地理位置,指出它理应俯首听命。“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这是以成汤征服氐、羌的先例来告诫荆楚归服,可谓是“刚柔并举”。第三章只有五句,可能有脱文,是写四方诸侯来朝。说殷武丁秉承“天命”统治诸侯,因之诸侯入国朝见天子、在封地勤治农事,都是他们应尽的职守。第四章,进一步申述武丁是受“天命”的中兴之主,人民百姓只能安分守己,按商朝的政令行动。第五章,写商朝的国都西亳地处中心地带的盛况,这里曾是中兴之主殷武丁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地方,故特别用“商邑翼翼,四方之极”两句诗来渲染它,而武丁在位长达五十九年,说他“赫赫厥声,濯濯厥灵”,并不过分。末章描写修建高宗寝庙的情景,用“陟彼景山,松柏丸丸”两句诗作比兴,不但形象生动,而且有象征意义,象征殷武丁的中兴业绩垂之不朽。

  这首诗在用韵上也有其特色。第一章句句用韵,“武”“楚”“阻”“旅”“所”“绪”同叶鱼部韵;第二章除“维女荆楚”一句不用韵,其余句句用韵,“乡”“汤”“羌”“享”“王”“常”同叶阳部韵;第三章句句用韵,“辟”“绩”“辟”“适(谪)”“解(懈)”是锡支通韵;第四章句句用韵,前后换韵,“监”“严”“滥”“遑”是谈阳合韵,“国”“福”叶职部韵;第五章句句用韵,前后换韵,“翼”“极”叶职部韵,“声”“灵”“宁”“生”叶耕部韵;最后一章句句用韵,“山”“丸”“迁”“虔”“梃”“闲”“安”叶元部韵。由于末章用元韵一韵到底,颇能渲染出宗庙落成的喜庆气氛。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729-732

yīn

míng xiānqín 

yīn fènjīngchǔ shēn póujīngzhī yǒujiésuǒ tāngsūnzhī 
wéijīngchǔ guónánxiāng yǒuchéngtāng qiāng gǎnláixiǎng gǎnláiwàng yuēshāngshìshàng 
tiānmìngduō shèzhī suìshìlái huòshì jiàfěixiè 
tiānmìngjiàngjiān xiàmínyǒuyán jiànlàn gǎndàihuáng mìngxiàguó fēngjiànjué 
shāng fāngzhī juéshēng zhuózhuójuélíng shòu寿kǎoqiěníng bǎohòushēng 
zhìjǐngshān sōngbǎiwánwán shìduànshìqiān fāngzhuóshìqián sōngjuéyǒuchān yíngyǒuxián qǐnchéngkǒngān 
泾水黄,陇野茫。
(jīng)水黄¹,陇(lǒng)野茫。
译文:泾水混浊发黄,陇西原野茫茫。
注释:¹泾水黄:隋朝末年,河东汾阳人薛举与其子仁杲(găo 搞)反于陇西,自称西秦霸王。公元616年(大历十三年)僭(jiàn 见)帝号于兰州,公元618年(唐武德元年)举军谋取长安时,举染疾而卒,其子仁杲立,为秦王李世民所破,仁杲率部归降,被斩,陇西遂平。《泾水黄》所叙即为此事。
负太白,腾天狼。
¹太白,腾天狼²
译文:“太白”“天狼”失守,薛举加倍猖狂。
注释:¹负:仗恃。²太白、天狼:均为秦之疆域;又,古人以太白主杀伐,故用以喻兵戎,以天狼喻贪残。
有鸟鸷立,羽翼张。
有鸟鸷(zhì)立,羽翼张。
译文:恶鸟高视鸷立,羽翼肆意伸张。
钩喙决前,钜趯傍。
钩喙(huì)¹决狼,钜(jù)²(tì)³傍。
译文:铁嘴钢牙列狼,脚掌顿地其旁。
注释:¹喙:鸟嘴。²钜:一作“距”,指禽类脚掌后的尖端突起的部分。³趯:跳跃的样子。
怒飞饥啸,翾不可当。
怒飞饥啸,翾(xuān)¹不可当。
译文:飞腾喧啸无忌,其势似不可挡。
注释:¹翾:飞翔。
老雄死,子复良。
老雄死¹,子复良²
译文:不料薛举早死,其子更加猖狂。
注释:¹老雄死:指公元618年(武德元年)薛举率部谋取长安,临发时染病,未几而卒。²良:甚也,意思是更加厉害。
巢岐饮渭,肆翱翔。
巢岐(qí)饮渭¹,肆翱(áo)翔。
译文:秦王直驱岐渭,大鹏展翅翱翔。
注释:¹巢岐饮渭:指秦王李世民的军队进驻关中之地。巢:用如动词,筑巢,引申为安营扎寨。岐:岐山。渭:渭水。
顿地紘,提天纲。
顿地紘(hóng)¹,提天纲²
译文:整顿纲纪国法,布下天罗地网。
注释:¹地紘:系地的大绳,喻维系国家的法律。紘:成组的绳子。²天纲:天布的罗网,亦喻国家的法律。纲:鱼网上的总绳,引申为事物的主要部分。
列缺掉帜,招摇耀鋩。
列缺¹掉帜(zhì)²,招摇³耀鋩(máng)
译文:战旗飞动如电,刀剑耀眼放光。
注释:¹列缺:闪电。²帜:旗帜。³招摇:星名,在北斗杓端,为北斗第七星。⁴鋩:刀剑的尖端部分。
鬼神来助,梦嘉祥。
鬼神来助,梦嘉祥。
译文:自来鬼神相助,祥梦示教战场。
脑涂原野,魄飞扬。
脑涂原野,魄飞扬。
译文:恶鸟肝脑涂地,仁杲魂魄飞散。
星辰复,恢一方。
星辰复,恢一方。
译文:日月星辰归位,秦王造福一方。
《唐铙歌鼓吹曲·泾水黄》是《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的第四首,写秦王李世民率师平定叛逆薛举父子之事。全诗可分为两大层,第一层写薛举嚣张,似“翾不可当”;子承父业,仁杲更是了得,“巢岐饮渭,肆翱翔”简直无人可敌。第二层写世民之神武,尽极赞美颂扬之词;他“顿地紘,提天纲”,威风八面;因顺天顺民,竟使“鬼神来助,梦嘉祥”;经艰苦卓绝,终于使“星辰复,恢一方”,功不可没。第一层写薛举父子之势力乃为衬托太宗神奇之武功,笔法曲折翻驳,先喻后正,用语古峭,险劲有锋,令人赏玩不已。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jiāng)¹孤村²不自哀³,尚思为国戍(shù)轮台
译文:穷居孤村,躺卧不起,不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哀伤,心中还想着替国家戍守边疆。
注释:¹僵卧:躺卧不起。这里形容自己穷居孤村,无所作为。僵,僵硬。²孤村:孤寂荒凉的村庄。³不自哀:不为自己哀伤。⁴思:想着,想到。戍轮台:在新疆一带防守,这里指戍守边疆。戍,守卫。⁵轮台:在今新疆境内,是古代边防重地。此代指边关。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夜阑(lán)¹卧听风吹雨²,铁马³冰河入梦来。
译文: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声,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注释:¹夜阑:夜残;夜将尽时。²风吹雨:风雨交加,和题目中“风雨大作”相呼应;当时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风吹雨”也是时局写照,故诗人直到深夜尚难成眠。³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⁴冰河:冰封的河流,指北方地区的河流。

  这首诗以“痴情化梦”的手法,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一片赤胆忠心。

  诗的开头两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低卧,直挺挺地躺着,意思是说年老力衰,作者当时已68岁。孤村,荒僻的小村,指作者的故乡山阴。戍,是守卫的意思。轮台,是汉代西域地名,在今新疆轮台县,这里是借指宋朝北方边防据点。两句的意思是说:我拖着病弱的身体,躺在这荒僻的小村庄里,但是我并不为自己的艰难处境而哀伤,我还想着为国家去守卫北方边疆。“僵卧孤村不自哀”叙述了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尚思为国戍轮台”是对“不自哀”这种精神状态的解释,前后照应,形成对比。

  “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僵”字写年迈,写肌骨衰老,“卧”字写多病,写常在床蓐;“孤”字写生活孤苦,不仅居处偏僻,而且思想苦闷,没有知音;“村”写诗人贫困村居,过着荒村野老的凄苦生活。四字写出了作者罢官回乡后处境寂寞、窘迫、冷落的生活现状。笼罩着一种悲哀的气氛,让人十分同情。但接下去“不自哀”三字情绪急转,又现出一种乐观豪放之气。诗人对自己的处境并不感到悲哀,贫病凄凉对他来说没有什么值得悲哀之处;诗人自己尚且“不自哀”,当然也不需要别人的同情。但他需要理解,理解他终生不渝的统一之志,理解他为这个壮志奋斗的一生,理解他的满腔热血、一颗忠心,就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的精神状态。

  这两句诗是诗人灵魂和人格的最好说明,山河破碎,国难当头,自有“肉食者谋之”,诗人不必多此一举。另外,诗人正是因为“喜论恢复”、热心抗敌才屡屡受打击,最后才罢官闲居的。作为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人,他一生问心无愧,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尽到了自己的责任,而今后国运如何他可以毫不负责。其次,虽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诗人作为年迈多病的老人也已不能承担报国杀敌的义务了。作为一个既无责任也无义务的七旬老人仍有“为国戍轮台”的壮志,这就让人肃然起敬慷慨扼腕。相比之下,那些屈辱投降的达官贵人和苟且偷生的人,他们承担着责任和义务却无心复国,显得渺小和可鄙。

  “夜阑卧听风吹雨”紧承上两句。因“思”而夜阑不能成眠,不能眠就更真切地感知自然界的风吹雨打声,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这样听着、想着,辗转反侧,幻化出特殊的梦境——“铁马冰河”,而且“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铁马冰河入梦来”正是诗人日夜所思的结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英雄气概。这也是一代志士仁人的心声,是南宋时代的民族正气。

参考资料:
1、 高安炜·《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论两篇·2012年·广西师范学院
2、 缪钺 等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 :984-985 .

shíyuèfēngzuò ·èr

yóu sòngdài 

jiāngcūnāi shàngwèiguóshùlúntái 
lántīngfēngchuī tiěbīngmènglái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而今才道¹当时错,心绪(xù)凄迷²。红泪³偷垂(chuí),满眼春风百事非。
译文:现在才知道那时我错了,心中凄凉迷乱,眼泪默默落下,满眼看到的都是春风,事物却非于从前。
注释:¹才道:才知道。²凄迷:凄凉迷乱。³红泪:形容女子的眼泪。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情知此后来无计¹,强说欢期²。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译文:明知此次分别之后再无相见的机会,还是勉强约定将来相会的日期。像这样一别,一待梨花落尽,月亮又会悬系在西天。
注释:¹无计:无法。²欢期:佳期,指二人重会相守之期。

  《采桑子》率直平白,把词人的一片深情以及被迫分离永难相见的痛苦与思念表达得淋漓尽致。

  该词上片描写自己与表妹之间只是一种错,抒发了自己凄迷的心情。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有一种美,就在于语言的歧义,“心绪凄迷”是本篇抒情的重心。这里的“心绪凄迷”,正是由上面的“错”而引发出来,但而今才明白的“当时错”,究竟是当初不应相识,还是当初不该从相识而走得更近,或是当时应该牢牢把握住机会、不放你离去,作者所谓的“错”是什么词中并未交待清楚,也不需要交待清楚,这个空间是留给读者自己想像的,读者不应该侵占、剥夺,也不能够侵占、剥夺。

  “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设想那个女子正在偷偷垂泪,这里似乎是一个错位的修辞,要说“百事非”,应该搭配“满眼秋风”才是,但春风满眼,春愁宛转,由生之美丽而感受死之凄凉,在繁花似锦的喜景里独会百事皆非的悲怀,尤为痛楚。此刻的春风和多年前的春风并没什么两样,而此刻的心情却早已步入秋天。

  下片开始写无可奈何的心境,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无奈之情。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欢期”是相见、欢聚的意思,而“强说”一词让这份期待中的欢期变得难以预见,明明知道再也不会有见面的机会了,但还是强自编织着谎言,约定将来的会面。那一别真成永诀,此时此刻,欲哭无泪,欲诉无言。

  “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风动梨花、淡烟软月中,翩翩归来的,是佳人的一点幽香,化作梨花落入手心。情语写到尽处,以景语来作结:以景语的“客观风月”来昭示情语的“主观风月”,这既是词人的修辞,也是情人的无奈。正是那无限愁怀说不得,却道天凉好个秋。

  全词以懊恼之意写分离之苦,语少而意足,辞新而情悲,有跌宕摇曳之姿。

参考资料:
1、 纳兰容若;聂小晴 .纯美阅读 纳兰词.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02:019-020
2、 赵明华.纳兰词典评.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2:013-014
3、 纳兰性德,田萍.《纳兰词全集鉴赏》 .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100

cǎisāng ·érjīncáidàodāngshícuò

lánxìng qīngdài 

érjīncáidàodāngshícuò xīn hónglèitōuchuí mǎnyǎnchūnfēngbǎishìfēi 
qíngzhīhòulái qiángshuōhuān bié luòjìnhuāyuèyòu西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岂有豪情似旧时¹,花开花落²两由之³
译文:腥风血雨磨不掉我当年的豪情壮志,任凭花开花谢革命的决心坚如磐石。
注释:杨铨:字杏佛,鲁迅友人。¹旧时:以前。²花开花落:喻世事变化、人事荣枯。³两由之:由,任随。之,代词,指花开花落。两由之,任随它花开花落去吧。
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何期¹泪洒江南雨²,又为斯民³哭健(jiàn)
译文:怎想到这大雨的日子我挥泪如雨,又为祖国痛哭失去了一位坚强战士。
注释:¹何期:哪里想到。²江南雨:送杨铨入殓时,天正下雨,这里含有悲痛深切、泪如雨下的意思。³斯民:此民,指人民。⁴健儿:指杨铨。

  这是一首积淀着无限深情的悼念亡友的诗作。在中华民国时期,悼亡,对革命者来说是常事,因而,它也就成了鲁迅诗作的一个重要的主题。和一般性的悼亡之作不同的是,鲁迅在此诗中除使用“健儿”一词外,基本上不涉及被悼念者的身世、人品和才学,而主要是写诗人自己的心境和感情。

  诗的前两句乍看起来和悼念挚友似无关联,全然是在写自己的感受;而就情绪的格调来看,仿佛还不免有些压抑和低回。“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说明诗人近时的心境不如过去亢奋,已经被压抑到低沉、麻木的境地,甚至连花开花落、人事荣枯也激不起心中的一点微波和涟漪了。这显然是反语,是极言压迫已经超出了可以负荷的程度;只好听之任之。作者鲁迅在《南腔北调集(守常全集)题记》一文中说过:“革命的先驱者的血,现在已经并不希奇了。单就我自己说罢,七年前为了几个人,就发过不少激昂的空论,后来听惯了电刑,枪毙斩决,暗杀的故事,神经渐渐麻木,毫不吃惊,也无言说了。我想,就是报上所记的“人山人海”去看枭首示众的头颅的人们,恐怕也未必觉得更兴奋于看赛花灯的罢。血是流得太多了。”他在《集外集拾遗·上海所感》中又说过“初看见血,心里是不舒服的,不过久住在杀人的名胜之区,则即使见了挂着的头颅,也不怎么诧异。这就是因为能够习惯的缘故。”鲁迅的这些话;可以印证他的“豪情”之所以锐减完全是因为压迫无比惨烈、社会极其黑暗的缘故。从艺术的表现角度来讲,前两句感情低回,似现木然,则是一种蓄势待发、欲扬先抑的手法。作为革命家的鲁迅,他决不会对时 势的变化、斗争的起伏、革命的成败以及革命者的生死置之度外, 漠不关心的。1926年,他在抨击旧军阀时,曾说过:“人们的痛苦是不容易相通的。因为不易相通,杀人者便以杀人为唯一要道,甚至于还当作快乐。然而也因为不容易相通,所以杀人者所显示的‘死之恐怖’,仍然不能够儆戒后来,使人们永远变作牛马”(《华盖集续编·死地》)杨铨死后不久,作者鲁迅在写给友人台静农的信中说:“仆生长危邦,年逾大衍,天灾人祸,所见多矣,无怨于生,亦无怖于死,即将投我琼瑶,依然弄此笔墨,夙心旧习,不能改也,惟较之春初,匿亦颇自摄养耳”。既然“无怨于生”、“固亦颇自摄养”;既然“无怖于死”,则旧习不改,“依然弄此笔墨”,决不会被白色恐怖所吓退,“豪情”也决不会真的减遇,就是减退了,也必当再度焕发。所以在写给友人的信中他多次表示:“继杨杏佛而该死之榜,的确有之”,“据闻在‘白名单’中,我也荣获入选”,但作者却正义凛然、勇敢无畏地宣告:“只要我还活着,就要拿起笔,去回敬他们的手枪。’’

  “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疑民哭健儿。”笔锋突然一转,豪情再度昂奋,更加焕发。蓄势待发的感情,冲破了前所罕见的大黑暗迸发了出来,在这江南大雨之日,作者也涕泪滂沱地哭吊这位人民的健儿。末二句即融景入情,表达了作者沉痛真挚的感情。一个“又”字,既说明了暗杀革命者的事件的不断上演,反映国民政府统治下的严酷。又说明了前两句所表达到的“麻木”心情的所由来的原因,前后照应。诗的前后各半部分表现的感情,先抑后扬,又以当前景,融入当时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参考资料:
1、 周振甫.鲁迅诗作鉴赏: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283-284页
2、 林伟.鲁迅诗歌注析: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124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