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艳霏霏去,羁人处处游。明年纵相见,不在此枝头。
风艳霏霏去,羁人处处游。明年纵相见,不在此枝头。

biéluòhuā--liúyánshǐ

fēngyànfēifēirénchùchùyóumíngniánzòngxiāngjiànzàizhītóu

刘言史

刘言史

刘言史(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唐代诗人。藏书家,赵州邯郸人。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约自唐玄宗天宝元年至宪宗元和八年间在世。少尚气节,不举进士。与李贺同时,工诗,美丽恢赡,自贺外世莫能比。亦与孟郊友善。初客镇襄,尝造节度使王武俊。武俊好词艺,特加敬异卒后,葬于襄阳。孟郊作歌哭之。言史著有歌诗六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曾旅游金陵、潇湘、岭南等地。王武俊任成德军节度使时,颇好文学,为之请官,诏授枣强县令,世称“刘枣强”,但未就任。 ▶ 68篇诗文

猜您喜欢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
问君¹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²。杨柳乍(zhà)如丝³,故园春尽时。
译文:试问我为何轻易地离别?一年能有几次圆月。北国的杨柳刚刚如长丝,家园已是三圆过尽时。
注释:¹问君:词人自问。²一年能几团圆月:指自己与家人一年能团聚多久。³乍如丝:指刚刚吐出新绿时。⁴故园:指词人家所在的北京。
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旧事逐寒潮,啼鹃恨未消。
春归¹归不得,两桨松花²隔。旧事逐寒潮,啼(tí)(juān)³恨未消。
译文:圆天归去我却不能归,行船松花江被江阻隔。往事悠悠像寒冷的江潮,裹啼的杜鹃怨恨未消。
注释:¹春归:乘春而归家。²松花:松花江。³啼鹃:鹃,杜鹃,传说杜鹃啼叫声为“不如归去”。

  上阕由问句起:“问君何事轻离别”,这句是词人故意模拟妻子口吻质问自己:你为何轻视离别?表面上是妻子恼我,骨子里是我谅妻子,笔致深情而委婉。接以“一年能几团圆月”句,其怅叹离多会少之情已见。词人并不是“轻离别”,只是身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他随扈出行,不得不离,不得不别。“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二句出之以景语,以美好的春色反衬有家难归的悲凄。“乍如丝”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北地的季节在仲春,那么此时“故园”也就春意阑珊了。

  下阕明确点出“归不得”的缘由,即扈驾从巡,身不由己。“春归归不得”一句上承“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言春尽而不能归的怅惘心情。“两桨松花隔”,南朝民歌《莫愁乐》:“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词人反其意而用之,说是因为被松花江阻隔,不能回去。表面是怨江,实际上是怨侍卫之差事阻其归家与妻子相聚。结篇二句是此时心态的描写,即追思往事,令人心寒,犹如眼前松花江水的寒潮起伏,不能平静。

  全词话语直致,但内容曲折,首句的拟言和结句的用典都为本词增加深沉宛转之情,深婉感人。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子艮.纳兰词 前碎一地的残香与叹息:万卷出版公司,2012.07:100-101页

mán··wènjūnshìqīngbié--lánxìng

wènjūnshìqīngbiéniánnéngtuányuányuèyángliǔzhàyuánchūnjǐnshí

chūnguīguīliǎngjiǎngsōnghuājiùshìzhúháncháojuānhènwèixiāo

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
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
泉聒栖松鹤,风除翳月云。
泉聒栖松鹤,风除翳月云。
踏苔行引兴,枕石卧论文。
踏苔行引兴,枕石卧论文。
即此寻常静,来多只是君。
即此寻常静,来多只是君。
此诗写出诗人久居静谧山间,在秋分时节的夜晚喜遇友人,与之畅游的欢欣喜悦之情,亦由“喜”衬“愁”,在人烟罕至的山林中,难得与知己畅诉文章,今之喜由平日之清寂而来。 秋分气候宜人,秋天夜晚碧凉如水,诗人所居山中更在蓊郁树林、淙淙泉水下更显幽静闲适。山月之光因微风吹开遮蔽云翳而更透出清辉,映照山间大地,使得诗人感天地万物之灵妙运化,而兴发文学之思。

lánsānjiànfǎng访

jiǎdǎo tángdài 

lòuzhōngréngqiǎn shíjiéqiūfēn 
quánguōsōng fēngchúyuèyún 
táixíngyǐnxìng zhěnshílùnwén 
xúnchángjìng láiduōzhǐshìjūn 
梅擎残雪芳心奈,柳倚东风望眼开,温柔樽俎小楼台。红袖绕,低唱喜春来。
梅擎(qíng)残雪芳心奈,柳倚东风望眼开,温柔樽(zūn)(zǔ)¹小楼台。红袖²绕,低唱喜春来。
译文:梅花托着残雪花蕊生冷,柳枝随着东风摇摆,像少女的眼睛张开。小楼台的宴席上摆满了盛酒肉的樽俎,宾主尽情欢娱。舞女红袖绕身,歌女低声唱着《喜春来》。
注释:¹樽俎:樽:古代的酒器。俎,古代祭祀或宴会时放肉的器物,这里代指饮酒赏春。²红袖:指宴会中的歌女。

  这首曲子描绘了春宴现场的情景。

  梅花托着白雪,柳枝随风飘拂。小楼台在玉梅、白雪的映照下,在柳枝的围护下,盛酒和盛肉的樽俎,摆满了宴席,主人与宾朋一面欢宴,一面观看歌舞,好不热闹。“柳倚东风望眼开”是说柳枝倚靠这东风,随风摇摆,像少女睁开的眼睛一样,一张一合。这句用的是拟人手法,写出了柳枝的妖娆。

参考资料:
1、 滕 森.元曲三百首彩图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4
2、 赵其钧.元曲举要.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2
3、 蔡践解译.元曲全鉴(典藏版).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2-3
周公负斧扆,成王何夔夔?
周公负斧扆¹,成王何夔(kuí)²
译文:周公背靠斧依而立受诸侯朝拜,周成王为何如此戒惧敬慎呢?
注释:¹斧扆:指古代天子坐处,在东西户牖之间所设的用具。状如屏风,高八尺,以绛为质,其上绣为斧文。起于周代。简称“扆”也写作“依”,或称“斧依”、“屏扆”。²夔夔:形容敬谨恐惧的样子。
武王昔不豫,剪爪投河湄。
武王昔不豫,剪爪投河湄。
译文:周武王不愉快的时候,周公剪爪投入河湄。
贤圣遇谗慝,不免人君疑。
贤圣遇谗慝(tè)¹,不免人君疑。
译文:贤圣都会遭遇被人进谗陷害,人君也不免有所怀疑。
注释:¹谗慝:进谗陷害。
天风拔大木,禾黍咸伤萎。
天风拔大木,禾黍咸伤萎。
译文:风能够拔起参天大树,禾苗尽受损坏。
管蔡扇苍蝇,公赋鸱鸮诗。
管蔡扇苍蝇,公赋鸱鸮诗。
译文:周武王弟管叔鲜与蔡叔度像苍蝇一样扇动流言蜚语,周公写下《鸱鸮》诗。
金滕若不启,忠信谁明之。
金滕¹若不启,忠信谁明之。
译文:如果周武王没有看到周公的《金縢》书,谁知道谁忠信可靠呢?
注释:¹金滕:《尚书·周书》中的篇目,记载的是周武王死后成王消除对周公误解的事件。
冷烟轻澹傍衰丛,此夕秦淮驻断蓬。
冷烟轻澹(dàn)¹傍衰丛²,此夕秦淮³(zhù)断蓬
译文:清冷的烟雾笼罩着衰败的树丛,今夜漂泊的船只行至秦淮河岸边停靠。
注释:金陵:古邑名。今江苏省南京市的别称。战国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灭越后在今南京市清凉山(石城山)设金陵邑。¹轻澹:即轻淡。澹:一作“霭”,一作“雨”。²衰丛:衰败的树丛。³秦淮:河名。流经南京,是南京市名胜之一。⁴断蓬:犹飞蓬,比喻漂泊无定。此指船。
栖雁远惊沽酒火,乱鸦高避落帆风。
(qī)¹远惊沽(gū)²火,乱驻高避落帆风。
译文:几处酒店夜火,惊起了水边栖雁;风帆下落,昏鸦纷纷惊叫着高飞躲避。
注释:¹雁:一作“鸟”。²沽酒:卖酒。
地销王气波声急,山带秋阴树影空。
地销王气¹波声急,山带秋阴树影空。
译文:山上那摇落的树干仿佛正在倾听那挟带着三百年金陵王气的涛声,消逝在远方的夜空。
注释:¹王气:旧指象征帝王运数的祥瑞之气。
六代精灵人不见,思量应在月明中。
六代¹精灵²人不见,思量³应在月明中。
译文:那些曾经在秦淮河身边风流一世的六代人物,如今都在哪里?想来应在这清冷的月光中。
注释:¹六代:指东吴、东晋以及南朝的宋、齐、梁、陈六个朝代,都在建康(即金陵)建都,因唐朝人许嵩在《建康实录》一书记载了这六个朝代而得名。六:一作“数”。²精灵:精灵之气。指显贵人物。³思量:考虑;忖度。

  冷烟、薄霭、衰丛,诗一开始就以愁惨之墨,描绘出一幅惨淡的秦淮秋暝图。在这令人惆怅的伤心之夜,一只旅船缓缓地向河岸靠去。首联在写景叙事中点出“夜泊金陵”诗题。其中“断蓬”二字用得极巧妙,秋蓬根断,随风飘荡,来去无所,正喻诗人身不由己的飘泊生涯,而“蓬”音与船篷之“篷”相同,驻蓬,犹言驻篷,即泊船,故“蓬”字用,在一石二鸟,既叙事,又写情,富于形象。

  中间两联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夜色初临,河岸上刚点燃的几处酒店夜火,惊起了水边草丛中栖息的征雁,传来阵阵凄唳的鸣叫和鸟翅扑打声。旅船靠岸,风帆下落,盘旋在桅杆四周的昏鸦纷纷惊叫着高飞躲避。在这阒寂的秋夜中,远处大江的涛声显得格外清楚、格外急促。秋阴遮盖下的山上,那摇落的树干一枝枝孤零零地伸向朦胧的夜空,仿佛正在倾听那急促的涛声挟带着三百年金陵王气,消逝在远方的夜空。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感慨万千:啊,昔日歌吹动地,灯火彻夜的秦淮河,如今竟成了征雁寒鸦的世界!秦淮河啊!秦淮河,自古以来,你伴着这虎踞龙蹯的金陵,审视着人间的沧桑变化,那些曾经在你身边风流一世的六代人物,如今都在哪里?在白日喧嚣的阳光下,人们难以寻找他们的踪迹,想来在这清冷的月光下,他们的精灵正和你一起,静听着寂寞的潮水拍打眼前这座空城,凝视着月色朦朦的大地吧。

  在金陵这块土地上,产生过许多杰出的怀古之作,刘禹锡的《金陵怀古》、杜牧的《夜泊秦淮》等诗,千古为人咏唱不衰,这些作品将诗人心中那一股故国萧条悲叹之感融入金陵山水,它们与金陵同在。罗隐这首《金陵夜泊》,受前辈诗人风格熏染,但它能够在被白居易称为“后之诗人无复措词”的刘禹锡《石头城》之后,跻身金陵怀古诗精英之列,这不仅得力于为人激赏的“六代精灵人不见,思量应在月明中”的名句,更在“罗隐一生身”的个性特色,即“篇篇皆有喜怒哀乐心志去就之语,而终不离乎一身”(《桐江诗话》)。正因为罗隐身当末世,所以他有深沉的盛衰兴亡的历史意识;正因为他处于军阀混战,兵火遍地的乱世,所以他的生命价值感更加激烈;又因为他一生坎坷、感遇辄发,为人忌恨,所以他对人生的凄凉体会更深。这些充满人世忧愁的情感熔铸在诗歌意象中,使全诗意境悲凉凄清。

  诗人选择了若干与自己悲凉身世可能建立同构关系的意象,来表现其潦倒落魄之情,在这样一种创作思想支配下,昔日繁华富贵的金陵,在诗中就以冷月寒烟、空山急浪围绕笼盖的面目出现,充斥其中的是枯树衰草,征雁暮鸦,升腾在夜空中的是那些为悲剧命运哀泣的六朝亡灵。自然意象、人事意象和幻想意象交织反射出诗人凄苦的心态。

  罗隐诗固多讥刺,但在辛辣尖刻的讽刺和强烈的抨击中,也处处流露出乱世中不得志的伤感和种种忧患,说他是讽刺诗人固然可以,也可以说他是感伤诗人,此诗即可证明。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665-666

jīnlíng--luóyǐn

lěngyānqīngdànbàngshuāicóngqínhuáizhùduànpéng

yànyuǎnjīngjiǔhuǒluàngāoluòfānfēng

xiāowángshēngshāndàiqiūyīnshùyǐngkōng

liùdàijīnglíngrénjiànliàngyīngzàiyuèmíngzhō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