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运四时成一年,八节相迎尽可怜。秋贵重阳冬贵腊,不如寒食在春前。
天运四时成一年,八节相迎尽可怜。秋贵重阳冬贵腊,不如寒食在春前。
禁火初从太原起,风俗流传几千祀。算取去年冬至时,一百五日今朝是。
禁火初从太原起,风俗流传几千祀。算取去年冬至时,一百五日今朝是。
今年寒食胜常春,总缘天子在东巡。能令气色随河洛,斗觉风光竞逐人。
今年寒食胜常春,总缘天子在东巡。能令气色随河洛,斗觉风光竞逐人。
上阳遥见青春见,洛水横流绕城殿。波上楼台列岸明,风光所吹皆流遍。
上阳遥见青春见,洛水横流绕城殿。波上楼台列岸明,风光所吹皆流遍。
画阁盈盈出半天,依稀云里见鞦韆。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恒娥到月边。
画阁盈盈出半天,依稀云里见鞦韆。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恒娥到月边。
金闺待看红妆早,先过陌上垂杨好。花场共斗汝南鸡,春游遍在东郊道。
金闺待看红妆早,先过陌上垂杨好。花场共斗汝南鸡,春游遍在东郊道。
千金宝帐缀流苏,簸琼还坐锦筵铺。莫愁光景重窗闇,自有金瓶照乘珠。
千金宝帐缀流苏,簸琼还坐锦筵铺。莫愁光景重窗闇,自有金瓶照乘珠。
心移向者游遨处,乘舟欲骋凌波步。池中弄水白鹇飞,树下抛球彩莺去。
心移向者游遨处,乘舟欲骋凌波步。池中弄水白鹇飞,树下抛球彩莺去。
别殿前临走马台,金鞍更送彩毬来。毬落画楼攀柳取,枝摇香径踏花回。
别殿前临走马台,金鞍更送彩毬来。毬落画楼攀柳取,枝摇香径踏花回。
良辰更重宜三月,能成昼夜芳菲节。今夜无明月作灯,街衢游赏何曾歇。
良辰更重宜三月,能成昼夜芳菲节。今夜无明月作灯,街衢游赏何曾歇。
南有龙门对洛城,车马倾都满路行。纵使遨游今日罢,明朝尚自有清明。
南有龙门对洛城,车马倾都满路行。纵使遨游今日罢,明朝尚自有清明。

hánshípiān--wánglíngrán

tiānyùnshíchéngniánjiéxiāngyíngjǐnliánqiūguìzhòngyángdōngguìhánshízàichūnqián

jìnhuǒchūcóngtàiyuánfēngliúchuánqiānsuànniándōngzhìshíbǎijīncháoshì

jīnniánhánshíshèngchángchūnzǒngyuántiānzizàidōngxúnnénglìngsuíluòdòujuéfēngguāngjìngzhúrén

shàngyángyáojiànqīngchūnjiànluòshuǐhéngliúràochéng殿diànshànglóutáilièànmíngfēngguāngsuǒchuījiēliúbiàn

huàyíngyíngchūbàntiānyúnjiànqiūqiānláishéncóngyúnxiàshìhéngédàoyuèbiān

jīnguīdàikànhóngzhuāngzǎoxiānguòshàngchuíyánghǎohuāchǎnggòngdòunánchūnyóubiànzàidōngjiāodào

qiānjīnbǎozhàngzhuìliúqióngháizuòjǐnyánchóuguāngjǐngzhòngchuāngànyǒujīnpíngzhàochéngzhū

xīnxiàngzhěyóuáochùchéngzhōuchěnglíngchízhōngnòngshuǐbáixiánfēishùxiàpāoqiúcǎiyīng

bié殿diànqiánlínzǒutáijīnāngèngsòngcǎiqiúláiqiúluòhuàlóupānliǔzhīyáoxiāngjìnghuāhuí

liángchéngèngzhòngsānyuènéngchéngzhòufāngfēijiéjīnmíngyuèzuòdēngjiēyóushǎngcéngxiē

nányǒulóngménduìluòchéngchēqīngdōumǎnxíngzòng使shǐáoyóujīnmíngcháoshàngyǒuqīngmíng

王泠然

王泠然

王泠然(?692--?725),字仲清。太原(今属山西)人。开元五年登进士第,后官太子校书郎。曾上书张说自荐,未果。秩满,迁右威卫兵曹参军。工文赋诗。气质豪爽,当言无所回忌,乃卓荦奇才,济世之器。惜其不大显而终。有集今传。 ▶ 7篇诗文

猜您喜欢
懒浴新凉睡早。雪靥酒红微笑。倚楼起把绣针小。月冷波光梦觉。
懒浴新凉睡早。雪靥(yè)¹酒红微²笑。倚楼起把绣针³小。月冷波光梦觉。
译文:七夕之夜,女子们懒懒沐浴后,趁着凉爽,静静卧在园中床上。渐渐入梦,白皙面庞显露出点点笑容。绣楼上“乞巧”的女子,只见她们傍楼倚栏,就着皎洁的月笑,细心地想将丝线穿过那小小的绣针孔,并希望一举成功,求得巧心。色已深,月笑明亮,室外渐渐开始转凉,一觉从梦中惊醒,才知前事都是身在梦境之中。
注释:秋蕊香:词牌名,又名秋蕊香令。双调,四十八字,上下片各四句四仄韵。七夕:节日名。阴历七月初七日的晚上。古代神话,七夕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新凉:谓初秋凉爽的天气。¹雪靥:谓颜面白。靥,面颊上的微窝,笑靥、酒靥。²微:一本作“侵”。³绣针:此指乞巧节,古时妇女的节日。旧时民间习俗,妇女于阴历七月七日夜间向织女星乞求智巧,谓之“乞巧”。⁴波光:一本作“秋波”。
怕闻井叶西风到。恨多少。粉河不语堕秋晓。云雨人间未了。
怕闻井叶西风¹到。恨多少?粉河²不语堕(duò)³秋晓。云雨人间未了。
译文:自己在这个静寂的秋夜里,孤零零的一个人特别怕听到那风扫落叶的簌簌声。仰望空中由米粒似的星星组成的天河,想到此时牛郎织女相见默默,一片深情尽在不言之中。天上的神仙夫妇仅只有一年一度的相聚,那还不如人世间的男欢女爱,恩爱不绝来得现实。
注释:¹井叶西风:即通过梧叶传达秋天的信息。《梦粱录》卷四“七月”条:“立秋日,太史局委官吏于禁廷内,以梧桐叶植于殿下,俟交立秋时,太史官穿秉奏曰:‘秋来。’其时梧叶应声飞落一二片,以寓报秋意。”井叶,即桐叶,梧桐叶落,一叶知秋。²粉河:天河,银河。³堕:一本为“坠”。⁴云雨:旧称男女欢会。宋玉《高唐赋序》言楚王梦与神女相会高唐,神女自谓“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词,以神话传说与人间习俗为题材,抒写了人们的悲欢离合。上片写民间乞巧习俗;下片由七夕神话传说引发词人对神仙也难相聚的感叹。此词行文密丽、疏密相间、隶事渊雅,用笔疏宕,用事雅致而富有深意。

  词的上阙写民间乞巧习俗。每年阴历七月七日之夜妇女们向织女星乞求智巧,谓之“乞巧”。《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tōu,石似金者,即黄铜)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词之开章写妇女们在新凉之夜,洗浴完毕,懒于早睡;而在庭院中饮酒嬉戏,结彩线,穿绣针以乞巧。“懒浴新凉睡早”是倒文。“雪靥”一词,勾出人物是年轻的女子,她们浴后肌肤雪白,面颊上的酒窝满含笑意。“酒红”二字把女子们乞巧时食瓜饮酒等活动形象写出。“绣·针”二字点出七夕乞巧。“倚楼”既交待了女子的身份,又点出了活动的地点。此三句一气赶下,写女子们的乞巧活动。歇拍“月冷波光梦觉”一句,一个大的转折写到女子在绣楼入睡的情况。此时月光如水,照着睡梦中的女子,那冷冷的月光使梦中人惊醒,故“觉”字,引出下片的内容。

  下阙引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写出闺怨。过片“怕闻井叶西风到”,“秋”在古人心中常常是“自古逢秋多寂寥”(刘禹锡语)“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诗句);“秋”常引起人们萧瑟、凄凉的感受,更会引起“念君客游思断肠,贱妾茕茕守空房”(曹丕语)游子思妇的。伤别之恨。词中的“怕闻”二字,就是含蓄地写出此情。“粉河不语堕秋晓”一句以银河日没的形象,写出七夕过后,“牵牛织女遥相望”的离情别恨。此句运用拟人手法,以银河日隐的无奈,表达了对牛郎织女长别的同情。“恨多少”不仅写牛郎织女的离恨,也表达了多少女子的愁离恨别。故而以反诘句出之,强调了词眼。结句“云雨人间未了”化用宋玉《高唐赋序》中的楚王与巫山神女相会高唐,离别时神女谓“旦为行云,暮为行雨”的典故,写出人间男女总是有“未了情”的惆怅。

  全词以“恨”为中心,层层展开。下片是全词重点,从正面出之。“怕闻”句化用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草木摇落、客游断肠、茕茕空房的意境,引出“恨多少”三字,“粉河”句,从银河隐去、牛女相别的意象补叙“恨多少”之情,最后又以“云雨人间未了”化用楚王、神女相会相别的典故,再次渲染“恨多少”。上片写女子乞巧的欢愉之情,是反衬伤离恨别之情,是从对面写起,如此可见章法上的跌宕起伏,独具匠心。

  此词的另一特点是疏密相间,隶事渊雅。况周颐曰:“梦窗密处,能无数丽字。一生动飞舞,如万花为春。”(《蕙风词话》)如上片行文密丽,“雪靥酒红”红白相间,不仅色彩秘丽,而且“雪靥”写新浴后肌肤洁白细腻,面容娇美,“酒红”写出浴后饮酒乞巧,脸色红艳的情况。而“月冷波光梦觉”一句,不仅写出月光如水,而且写出女子人睡梦醒时的感受,“月冷”运用通感手法,揭示“梦觉”,引出下片的离情别恨。下片全部意象写“未了”情,围绕“恨”字,以桐叶翻飞、西风萧瑟、银河坠隐等景物烘托,其用笔是疏宕的。在隶事上,由七夕的乞巧民俗,到神话的牛女银河相会,用事雅致而富有深意,可见其“锤炼之工”。(郑文焯语)

参考资料:
1、 赵慧文,徐育民.《吴文英词新释辑评 上》:中国书店,2007:第331-333页
裹粮杖轻策,怀迟上幽室。
(guǒ)¹杖轻策²,怀迟³上幽室
译文:准备好食物拿起手杖,蜿蜒曲折的爬上风景清幽之地。
注释:¹裹粮:准备好食物。²杖轻策:拿起轻便的手杖。³怀迟:犹逶迤,迂回曲折貌。⁴幽室:石室,山洞。此指风景清幽之地。
行源径转远,距陆情未毕。
行源¹²转远,距陆³情未毕
译文:沿着小路向溪流的源头越走越远,到了上岸的地方沿溪而游的兴致还十分浓厚。
注释:¹行源:溯流而上,向溪流的源头前进。²径:小路。³距陆:到上岸处。⁴情未毕:意谓沿溪而游的兴致还十分浓厚。
澹潋结寒姿,团栾润霜质。
(dàn)(liàn)¹²寒姿,团栾(luán)³润霜质
译文:水波微微动荡的样子凝结成孤寒的姿色,竹子经霜愈见青翠光润。
注释:¹澹潋:水波微微动荡的样子。²源:凝源。³团栾:犹檀栾。竹秀美貌,这里指代竹。⁴润霜质:谓竹性耐寒,经霜愈见青翠光润。
涧委水屡迷,林迥岩逾密。
(jiàn)¹水屡(lǚ)²,林迥(jiǒng)³岩逾密。
译文:涧水弯曲故屡屡不辨水流的去向,丛林深远岩石也越来越密。
注释:¹涧委:涧水弯曲。²水屡迷:谓因为涧流弯曲,故屡屡不辨水流的去向。³林迥:丛林深远。
眷西谓初月,顾东疑落日。
(juàn)¹西谓初月,顾²东疑落日。
译文:朝西看密林中漏下的落日余光斑斑驳驳令人怀疑可能已是夜晚,再向东看,岩壁上隐现出昏黄的月色,又使他怀疑是夕阳正在沉落。
注释:¹眷:眷顾,细细观看。²顾:回顾,回头看。
践夕奄昏曙,蔽翳皆周悉。
践夕奄昏曙(shǔ)¹,蔽(bì)(yì)²皆周悉³
译文:从早到晚,一会儿就过去了,山岩和林木的最隐蔽幽深之处都已经完全熟悉了。
注释:¹奄昏曙:谓从早到晚,一会儿就过去了。²蔽翳:指山岩和林木的最隐蔽幽深之处。³周悉:完全熟悉。
蛊上贵不事,履二美贞吉。
(gǔ)¹贵不事,履二²美贞吉³
译文:虽然身在仕途,但却不为所累,在永嘉太守任上游玩其乐无穷,人能守正道而不自乱则吉。
注释:¹蛊上:指《易经·蛊卦》上九。句用《易·蛊》“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之意,意谓虽然身在仕途,但却不为所累。²履二:指《易经·履卦》九二。此句用《易·履》“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之意,说明在永嘉太守任上优游的乐趣。³贞吉:谓人能守正道而不自乱则吉。
幽人常坦步,高尚邈难匹。
幽人¹常坦步²,高尚邈难匹。
译文:我自己经常安然地步行,都难以与绵邈的高尚相匹敌。
注释:¹幽人:指隐者,诗人自称。²坦步:安然地步行。
颐阿竟何端,寂寂寄抱一。
(yí)¹竟何端²,寂寂寄抱一³
译文:不事王侯的隐士和凡夫俗子之间本来相差很远,但在老子看来,却并没有多少区别。
注释:¹颐阿:应诺与呵责,指善良与罪恶。或谓颐阿即伊我,你我之间,借指不事王侯的隐士和凡夫俗子。²何端:有何区别。这句意谓颐阿之间本来相差很远,但在老子看来,却并没有多少区别。³寄抱一:将思想感情寄托于玄理。抱一,道家谓专精固守不失其道。一,指道。
恬如既已交,缮性自此出。
恬如¹既已交,缮(shàn)²自此出。
译文:恬静和智慧既然已经有了,涵养本性就是从此处变现出来的。
注释:¹恬如:恬静和智慧。²缮性:即涵养本性之意。

  公元422年(永初三年),谢灵运被降职外放永嘉任太守。诗人在郡不理政务,恣情遨游山水。每游一处,必有诗篇记胜。这首诗即是其一。据《读史方舆纪要》说:“(永嘉)西北二十里有青嶂山,上有大湖,澄波浩渺,一名七峰山。”此青嶂山,似即绿嶂山。

  谢灵运的山水诗多采取纪游的写法。其章法结构,大抵是先纪游,继写景,最后兴情悟理。此诗即采取这种井然的推展次序。起首二句,写他出发前的准备和启程情况。诗人携带足够的干粮,拄着轻便的手杖,兴致勃勃地启程了。他沿着逶迤起伏的山路徐行而上,要攀登那风景清幽奇险的高峰。“怀迟”,与威夷、逶随、逶迤等词通。“幽室”,风景清幽之处,指绿嶂山。灵运是一位旅行家、冒险家。他所选择的风景,不是那些寻常易见的田园或低丘浅流,他对山水的欣赏,不像陶渊明那样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眺望为满足。他总是以高山深谷为目标,欲求人所未见的幽景奇观。这两句的“裹粮”和“杖策”,就表明了这次旅游路程之遥远险阻,也流露出诗人寻幽探胜的极大热忱。灵运诗这种在开篇记游时即表现出的欣喜向往之情,往往能使人一开卷就引起感情的共鸣。次二句,写他溯流而上,向溪涧的源头前进;到了上岸处,兴致仍然十分浓厚。这是全诗的第一个层次,即纪游。轻快灵动的诗句,已引领读者步入佳境。

  以下八句,即依照游历次序,描绘途次的风景。诗人循溪畔步游,但见溪边水波澹澹,并在山湾处汇集,凝成了一个澄碧的深潭。潭上烟雾弥漫,使他感觉凛然生寒。环视溪潭岸上,修竹环合,摇曳风中,虽经秋霜之冻,愈见得青翠光润,葱郁可人,显出坚贞的品质。“团栾”亦作“檀栾”,形容竹的形貌之词。“寒姿”指水,“霜质”谓竹。诗人沿着溪潭继续游赏,遥看涧流弯弯曲曲,像蛇一样蜿蜒而去,使他难以辨明流水的去向。举目望去,山林伸向远方,那山岩也随着林子延伸,越到远处,看起来岩层越密。诗人置身在这无边无际的深碧苍翠之中,已经不知道是白天还是晚上。他朝西看,密林中漏下的落日余光斑斑驳驳,令人怀疑可能已是夜晚,明月初升了。再向东看,岩壁上隐现出昏黄的月色,又使他怀疑是夕阳正在沉落。灵运写山水景色,最擅长实景实写,细腻刻画。正如王夫之所评:“取景则于击目经心,丝分缕合之际,貌固有而言之不虚”(《古诗评选》卷五)。这六句,从视觉、触觉、感觉、错觉多方面着笔,准确地表现出深山大壑中密林幽涧的气象,又利用浅深、明暗、远近的对比,显示了山水的繁复、曲折,阴暗、清冷,造成一种幽深、神秘、变幻莫测的境界。如此神秘幽异的原始山林景色,是前人所未见到也未写过的。灵运写山水,为了达到“情必极貌以写物”的目标,便力求“辞必穷力而追新”,以新的语言词眼表达新奇的意象。这几句中的“委”与“迥”,“屡迷”与“逾密”,状景异常精细逼真。“澹潋结寒姿,团栾润霜质”一联,在上下句之中造设“澹潋”、“团栾”两个叠韵词对偶,造成听觉上整齐铿锵的韵律感;而“结”与“润”两个动词,分置于句中第三字的中间位置,构成“句中眼”,更使景物呈现出活泼的生气与清新的韵致,显出诗人的匠心巧思。“践夕”二句,总揽一笔,说自己在深山中只顾赏玩幽景,忘却了时间的推移,不觉中,已从早上游到了黄昏。而岩林最幽深最隐蔽的地方,也都游历到了,以上是第二层次,诗人以其丽情密藻铺叙景物,形成了全篇最精采的部分。

  “蛊上”以下八句,是第三层次,即兴情悟理。这一部分写得较为枯燥,下面略作解释。“蛊上”,谓蛊卦上九。《周易·蛊》说:“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履二”,谓履卦九二。《周易·履》说:“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贵”、“美”都是主张、赞赏之意。“幽人”和“高尚”两句紧承上两句,进而抒发情怀,说凡隐逸之人,都是心怀坦荡,安行无碍,这种高尚之风,高远之趣,真是举世无双的了。读者不难发现,灵运这里已是以“幽人”自居了。“颐阿”,应答之声;“何端”,即何由。这一句意思说:我身心都沉浸在阒无人迹的山林之中,再也无由听到謦欬之声了。“寂寞”句,同样出于《老子》:“圣人抱一为天下式”、“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一”是道或大全的意思,抱一就是守道。这句说:我只能在寂寞中把思想感情寄托于老庄玄理,安性守道。结尾一联,上句的“如”字,应作“知”。《庄子·缮性篇》说:“古之治道者,以恬养知,生而无以知为也,谓之以知养恬。知与恬交相养,而和理出其性。”其大意是说,知识是有害的,要追求“大道”,就必须恬静无为,任其自然,摒弃知识。而摒弃知识,才是真正的“知”。恬静无为养育了这个“知”,而这个“知”又反过来养育了恬静无为。二者“交相养”、相互促成,人性中就产生了“和理”(指至为纯粹平和的精神境界)。这个方法,就是“缮性”。缮是“治”的意思,治性,亦即养性之意。灵运在这里说,在此自然的环抱中,他感到自己已经达到了“恬知交相养”的境界,从此可以去讲究养生之道了。

  这首诗虽然多了一个语言晦涩乏味的“玄言尾巴”,但它不仅模山范水方面极为生动、清新,而且对于游历的过程、时间,地点、心情,都交待得明白清晰,表现出一种登涉之趣。因此,读者读这首诗,仍然会在不知不觉中跟随着诗人攀岩泛流,徜徉于山光水色之中,从而获得与大自然交感会通的审美上的愉悦。

参考资料: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646-648页

dēngyǒngjiā绿zhàngshān--xièlíngyùn

guǒliángzhàngqīng怀huáichíshàngyōushì

xíngyuánjìngzhuǎnyuǎnqíngwèi

dànliànjiéhán姿tuánluánrùnshuāngzhì

jiànwěishuǐlínjiǒngyán

juàn西wèichūyuèdōngluò

jiànyǎnhūnshǔjiēzhōu

shàngguìshìèrměizhēn

yōurénchángtǎngāoshàngmiǎonán

ājìngduānbào

tiánjiāoshànxìngchū

此道昔归顺,西郊胡正繁。
此道¹昔归顺²,西郊胡³繁。
译文:当年由金光门这条路,去投奔凤翔,长安西郊,到处是安史叛军正作乱。
注释:¹此道:指金光门。²昔归顺:指至德二载投奔凤翔时,长安西边的胡骑正甚繁乱。归顺:指逃脱叛军归凤翔,投奔肃宗。³胡:这里指安禄山部队。⁴正:一作“骑”。
至今残破胆,应有未招魂。
至今残破胆¹,应有未招魂²
译文:直到如今想起来,仍叫人心惊胆颤,有人神魂尚未招回,依然诚恐诚惶。
注释:¹破胆:丧胆,惊骇。²未招魂:指活人的神魂,意谓推想叛军占据时,臣民神魂惊散之常,应有未招而不归之魂。未,一作“犹”。
近侍归京邑,移官岂至尊。
近侍¹归京邑(yì)²,移官³岂至尊(zūn)
译文:我拜近得左拾遗,回到了京畿地方,贬我华州掾,这旨意难道出自至尊。
注释:¹近侍:指拜左拾遗。侍,一作“得”。²京邑:指华州,因系畿县,距京城长安不远。³移官:调动官职,指由左拾遗外放为华州司功参军。⁴岂至尊:难道出自皇帝之意。岂,一作“远”。
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
无才日衰老,驻(zhù)马望千门¹
译文:算了吧,我这庸才已逐日衰老鬓苍,告别长安,驻马回望千门宫殿檐房!
注释:¹千门:原指宫中的门户,这里借代宫殿,形容其建筑宏伟,门户很多。

  首联扣题,从“悲往事”写起,述说往日虎口逃归时的险象。“胡正繁”有两层含义:一是说当时安史叛军势大,朝廷岌岌可危;二是说西门外敌人多而往来频繁,逃出真是太难,更能表现出诗人对朝廷的无限忠诚。颔联“至今”暗转,进一步抒写昔日逃归时的危急情态,伸足前意而又暗转下文,追昔而伤今,情致婉曲。章法上有金针暗度之效。

  颈联转写今悲,满腔忠心却遭外贬,本是皇帝刻薄寡恩,是皇帝自己疏远他,可诗人却偏说“移官岂至尊”,决无埋怨皇帝之意,故成为杜甫忠君的美谈。但若仔细体会,杜甫在这两句中还是含有怨艾之情的,只不过是说得婉曲罢了。尾联在自伤自叹中抒写眷恋朝廷不忍遽去的情怀。感情复杂而深婉,虽然写得很含蓄,实际是在埋怨肃宗。

  这首诗追忆了当年九死一生从胡尘中间道逃往凤翔的情景,痛定思痛,感慨万千。当年是“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朝廷悯生还,亲故伤老丑。涕泪授拾遗,流离主恩厚”,本以为从此可以效忠王室、裨补国政,谁知却因正直敢言了遭奸按诽傍,天子疏远,从政一年多就被贬斥。诗人内心的怨望很深,却以“不怨之怨”的委婉笔法写出。篇末抒发自己眷念京国的深情,更加衬托出统治者的黑白不辨、冷酷无情。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五):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07-108
2、 沙灵娜 何年.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210-212

zhìèrzǎijīngjīnguāngménchūjiàndàoguīfèngxiángqiányuánchūcóngzuǒshíhuàzhōuyuànqīnbiéyīnchūményǒubēiwǎngshì

 tángdài 

dàoguīshùn 西jiāozhèngfàn 
zhìjīncándǎn yīngyǒuwèizhāohún 
jìnshìguījīng guānzhìzūn 
cáishuāilǎo zhùwàngqiānmén 
天边老人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
天边老人¹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²哭。
译文:流落天边的老人回不了家,黄昏时分向东来到大江边失声痛哭。
注释:¹天边老人:诗人自谓。²大江:嘉陵江。声泪俱下曰哭。
陇右河源不种田,胡骑羌兵入巴蜀。
(lǒng)¹河源²不种田,胡骑³(qiāng)江入巴蜀。
译文:陇右和河源的地再也不能种了,吐蕃的骑兵已侵人了巴蜀。
注释:¹陇右:陇右道,唐代十道之一。辖地为今甘肃陇山以西、乌鲁木齐以东。²河源:在青海省境内。³胡骑:指广德元年十二月,吐蕃陷松、维、保三州及云山,新筑二城。
洪涛滔天风拔木,前飞秃鹙后鸿鹄。
洪涛滔天风拔木,前飞秃鹙(qiū)¹后鸿鹄(hú)
译文:洪水滔天啊大风拔起了树木,前面飞着秃鹜后面飞着鸿鹄。
注释:¹秃鹜:一种大型猛禽,又名“座山雕”,状如鹤而大,青苍色,张开翅膀有五六尺。
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
九度¹附书向洛阳²,十年³骨肉无消息。
译文:多少次捎信给故乡洛阳,十年间骨肉亲朋音讯杳无。
注释:¹九度:多次。九,极言其多。²洛阳,故里所在。³十年:自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起,至今已十年。⁴骨肉:这里指兄弟。

  “天边老人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 ,这两句是抒情式描写,漂泊天涯、饱受艰辛的诗人,面对浩荡的大江,想起过去的种种,那种突然涌上心头的辛酸、悲苦一下子爆发了出来,声泪俱下。天边老人,杜甫自谓。大江,指嘉陵江。

  “陇右河源不种田,胡骑羌兵入巴蜀”,这两句说的是引发诗人临江哭泣的原因,一是有家不能归,一是国家正在遭受外族的入侵,山河破碎。陇右,指陇右道,属于唐代十道之一。包括今天甘肃陇山以西,新疆乌鲁木齐以东及青海东北部的地区。河源,在今天青海省境。763年七月,吐蕃攻占河西、陇右这些地方,十二月陷落松、维、保三州,以及云山、新筑二城。这就是这两句所咏的史事。

  “洪涛滔天风拔木,前飞秃鹙后鸿鹄。”这两句写临江所见到的景物,波浪滔天,狂风撼动巨树,鸿鹊飞在了秃鹜的后面。这两句是即景寓情。上句写到了世乱的景象,下旬就感慨自己不能够奋翅急飞,因为前面有“秃鹜”。秃鹜,水鸟,一种比较凶猛的动物。后鸿鹄,指后飞的鸿鹄,“飞”字从上文而省,句法与“东飞驾鹅后鹜鸽”(《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同。

  “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最后这两句也是说哭泣的原因,多次给在洛阳的家人写信,却没有收到回信,没有亲人的消息,分外的担忧。骨肉,这里指兄弟。九度,指九次。这里极力说其多,不一定是确数。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8月版,第199-200页
2、 杜甫.杜甫诗集:万卷出版公司,2008年5年:第174-175页

tiānbiānxíng--

tiānbiānlǎorénguīwèidōnglínjiāng

lǒngyòuyuánzhǒngtiánqiāngbīngshǔ

hóngtāotāotiānfēngqiánfēiqiūhòu鸿hóng

jiǔshūxiàngluòyángshíniánròuxiāo

乙未,中郎令吴,念兄弟三人或仕或隐,散于四方,乃取子瞻怀子由之意,扁其退居之堂曰“听雨”。十月,予往吴省之,见而叹曰:“吾观子瞻居宦途四十余年,即颠沛流离之际,室家妻子潇然不在念,而独不能一刻忘情于子由,夜床风雨之感无日无之,乃竟不得与子由相聚也。”  
乙未,中郎¹令吴,念兄弟三人或仕或隐,散于四方,乃取子瞻怀子由²之意,扁其退居之堂曰“听雨”。十月,予往吴省之,见而叹曰:“吾观子瞻居宦(chì)途四十余年,即颠沛(pèi)流离之际,室家妻子潇然不在念,而独不能一刻忘情于子由,夜床风雨之感无日无之,乃竟不得与子由相聚也。”  
译文:乙未年(万历二十二年),袁宏道做吴县县令,念及我们兄弟三人有的出仕、有的隐居,分散在四方(不能相见),就取苏轼思念苏辙之意,为自己的休息闲坐之所题写匾额“听雨”。这一年的十月,我去吴县探望他,见到听雨堂后(不由)感叹道:“我看苏轼为官四十多年,在颠沛流离之时,家室妻子全然不顾念,却唯独没有一刻能忘记苏辙,对儿时两人风雨对床的人生乐趣的感念,没有一天没有的,可是最终他也没能和苏辙相聚。
注释:¹中郎:即袁宏道,为本文作者袁中道之兄。²子瞻怀子由:苏辙在《<逍遥堂会宿二首>并引》中写道:“辙幼从子瞻读书,未尝一日相舍。既壮,将游宦四方,读韦苏州诗,至‘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恻然感之,乃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故子瞻始为凤翔幕府,留诗为别曰‘夜雨何时听萧瑟’。其后子瞻通守余杭,复移守胶西,而辙滞留于淮阳、济南,不见者七年。”
嗟乎!宋自仁宗以后,皆非治朝也。子瞻之肮脏好尽,子由之狷介寡合,皆山林之骨,非希世取功名之人也。古之君子,有一人知之,则可以隐。夫孰有子瞻与子由两相知者?以两相知之兄弟,而偕隐于山林,讲究性命之理,弹琴乐道,而著书瑞草、何村之间,恐亦不大寂寞也;而乃违性乖质,以战于功名之途,卒为世所忌,几至于死。彼黄州之行已矣,元祜初,既得放归阳羡,当此时,富贵功名之味,亦既尝之矣;世路风波之苦,亦既历之矣;己之为人,足以招尤而取忌,亦大可见矣,肱已九折矣。或招子由至常,或移家至许,或相携而归,使不得遂其乐于中年者,庶几得遂于晚岁,亦奚不可。胡为乎招即来,麾即去,八年荣华,所得几何?而飘零桄榔之下,寂寞蜒岛之中,濒海相逢,遂不得与子由再见,此吾之所不晓于子瞻者也。夫人责自照。陶潜之可仕而不物,以其性刚耳。子瞻渡海以后,乃欲学陶,夫不学之于少,而学之于老,是贼去而弯弓也。  
(jiē)¹!宋自仁宗以后,皆非治朝也。子瞻之肮脏好尽,子由之狷介²寡合,皆山林之骨,非希世取功名之人也。古之君子,有一人知之,则可以隐。夫孰有子瞻与子由两相知者?以两相知之兄弟,而偕³隐于山林,讲究性命之理,弹琴乐道,而著书瑞草、何村之间,恐亦不大寂寞也;而乃违性乖质,以战于功名之途,卒为世所忌,几至于死。彼黄州之行已矣,元祜初,既得放归阳羡,当此时,富贵功名之味,亦既尝之矣;世路风波之苦,亦既历之矣;己之为人,足以招尤而取忌,亦大可见矣,肱已九折矣。或招子由至常,或移家至许,或相携而归,使不得遂其乐于中年者,庶几得遂于晚岁,亦奚不可。胡为乎招即来,麾即去,八年荣华,所得几何?而飘零桄(guāng)(láng)之下,寂寞蜒(yán)岛之中,濒(bīn)海相逢,遂不得与子由再见,此吾之所不晓于子瞻者也。夫人责自照。陶潜之可仕而不物,以其性刚耳。子瞻渡海以后,乃欲学陶,夫不学之于少,而学之于老,是贼去而弯弓也。  
译文:唉!宋朝自宋仁宗以后,都不是安定太平的时代。苏轼高亢耿直,无所保留地进谏忠言,苏辙洁身自好、不肯同流合污,他俩都有隐居山林的风骨气度,(本质上)不是迎合世俗谋取功名之人。古代的君子,有一个人了解他,就可以隐居了。何况苏轼、苏辙两人互为知己?两个互为知己的兄弟,一起隐居山林,讲究性命之理,弹琴论道,在瑞草桥、何村中著书,恐怕也不会太寂寞吧。可是他竟然违背本性,在功名仕途上努力,最终被世人嫉妒,几乎处于死地。那黄州之行也就罢了,元祐初年得以回到阳羡,在那时,富贵功名的滋味已经尝过了;世路坎坷的苦楚,也经历过了;自己的为人,足以招致怨恨和忌妒,也大约可见了,可谓历经磨练而富有经验了。或者招苏辙到常州,或者搬家到许昌,或者兄弟二人一起回到故乡,让不能在中年实现的乐趣,在晚年实现,也不是不可能的。为什么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八年之间,荣华富贵得到了多少呢?结果是被贬谪惠州、儋州,飘零寂寞,最终不能与苏辙相见。这是我不理解子瞻的地方。人贵在自我了解。陶潜可以做到出仕却不为外物所役(而辞官),是因为他性情刚毅啊。子瞻被贬到海南以后才想学陶渊明,他不在年轻的时候学,却在老年的时候学,这和贼逃走了以后才想要弯弓射箭是一样的。
注释:¹嗟乎:感叹词,相当于“唉”。²狷介:性情正直,不肯同流合污。³偕:一同。
今吾兄弟三人,相爱不啻子瞻之于子由。子瞻无兄,子由无弟,其乐尚减于吾辈。然吾命薄,或可以免于功名。独吾观两兄道根深,世缘浅,终亦非功名之品。而中郎内宽而外激,心和而迹孤,尤与山林相宜。今来令吴中,令简政清,了不见其繁,而其中常若有不自得之意。岂有鉴于子瞻之覆辙,彼所欲老而学之者,中郎欲少而学之乎?如是则听雨之乐,不待老而可遂也,请归以俟。
今吾兄弟三人,相爱不啻(chì)¹子瞻之于子由。子瞻无兄,子由无弟,其乐尚减于吾辈。然吾命薄,或可以免于功名。独吾观两兄道根深,世缘浅,终亦非功名之品。而中郎内宽而外激,心和而迹孤,尤与山林相宜。今来令吴中,令简政清,了不见其繁,而其中常若有不自得之意。岂有鉴于子瞻之覆辙(zhé),彼所欲老而学之者,中郎欲少而学之乎?如是则听雨之乐,不待老而可遂也,请归以俟。
译文:现在我们兄弟三人,相亲相爱的程度不亚于子瞻和子由。子瞻没有哥哥,子由没有弟弟,他们的快乐要比我们兄弟三人少。然而我福薄,或许可以免于功名。只是我看两个哥哥修道的根基深,俗世的缘分浅,终究不是功名之人。而且中郎心胸宽广而外显激切,心态平和而行迹孤傲,尤其适宜隐居。现在在吴县担任县令,政令清简,全然不见繁忙,但是他的心中常常好像不快乐。莫非从子瞻的覆辙中有所鉴戒,子瞻想在年老的时候学陶渊明,而中郎想要在年轻的时候学陶渊明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兄弟对床听雨的快乐,不用等到老年就可以实现了,请让我回去等待这一天。
注释:¹不啻:不止;不只。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