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山房寒意饶,卧闻风怒响林梢。乌啼坏堞悲无食,鹤立高松喜有巢。
雪后山房寒意饶,卧闻风怒响林梢。乌啼坏堞悲无食,鹤立高松喜有巢。
浊酒沽来聊慰藉,拙诗吟罢更推敲。剡溪有兴谁堪访,闲探梅华过远郊。
浊酒沽来聊慰藉,拙诗吟罢更推敲。剡溪有兴谁堪访,闲探梅华过远郊。

xuěqiǎn怀huáièrshǒu--wánghàn

xuěhòushānfánghánráowénfēngxiǎnglínshāohuàidiébēishígāosōngyǒucháo

zhuójiǔláiliáowèizhuōshīyíngèngtuīqiāoshànyǒuxìngshuíkān访fǎngxiántànméihuáguòyuǎnjiāo

王翰

王翰

王翰(公元687年~726年),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唐代边塞诗人。与王昌龄同时期,王翰这样一个有才气的诗人,其集不传。其诗载于《全唐诗》的,仅有14首。登进士第,举直言极谏,调昌乐尉。复举超拔群类,召为秘书正字。擢通事舍人、驾部员外。出为汝州长史,改仙州别驾。 ▶ 483篇诗文

猜您喜欢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¹(sù)
译文:想要让家庭富裕不需要买肥沃的土地,读书就可以获得许多稻米。
注释:¹千钟:极言粮多。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安居¹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译文:想要生活安定,不需要建造高大堂皇的房子,书千就有黄金打造的房子。
注释:¹安居:安定地生活。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译文:出门不要怕没有人跟随,读书做了官就能享受车马的簇拥。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译文:娶妻不要害怕没说媒,考取功名后自然能拥有美人。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译文:男人如果想实现平生志向,就赶紧勤奋地在窗前读书吧。

  “黄金屋”指代荣华富贵的生活,“颜如玉”指代美貌的女子。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概括了过去许多读书人读书的目的和追求。其实列举这两者只是一种借代的说法,它们是一朝金榜题名出人头地后最具代表性的收获,这里也就代指出人头地。古代许多读书人读书的目的求的就是一个出人头地。所以人们也就常用这句话鼓励别人或子女读书。

  字里行间给我们的启示是读书考取功名是当时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用现代理念去解释,读书就是接受教育,教育是社会的一个功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学能,以投身社会,服务人群。

quànxuéshī

zhàohéng sòngdài 

jiāyòngmǎiliángtián shūzhōngyǒuqiānzhōng 
ānyòngjiàgāotáng shūzhōngyǒuhuángjīn 
chūménhènrénsuí shūzhōngchēduō 
hènliángméi shūzhōngyǒuyán 
nánérsuìpíngshēngzhì jīngqínxiàngchuāngqián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零落¹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shāng)²客长寿³
译文:我潦倒穷困漂泊落魄,唯有借酒消愁,主客持酒相劝,相祝身体健康。
注释:¹零落:漂泊落魄。²奉觞:捧觞,举杯敬酒。³客长寿:敬酒时的祝词,祝身体健康之意。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¹
译文:当年主父偃向西入关,资用困乏滞留异乡,家客思念折断了门前杨柳。
注释:¹折断门前柳:折断门前的杨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吾闻马周¹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译文:哎,我听说马周客居新丰之时,天荒地老无客赏识。
注释:¹马周:《旧唐书》记载:“马周西游长安,宿于新丰,逆旅主人唯供诸商贩而不顾待。周遂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主人深异之。至京师,舍于中郎将常何家。贞观五年(631年),太宗令百僚上书言得失,何以武吏不涉经学,周乃为陈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皆合旨。太宗怪其能,问何,对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具草也。’太宗即日招之,未至间,遣使催促者数四。及谒见,与语甚悦,令值门下省。六年授监察御史。”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空将笺(jiān)上两行书,直犯龙颜¹请恩泽²
译文:只凭纸上几行字,就博得了皇帝垂青。
注释:¹龙颜:皇上。²恩泽:垂青。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我有迷魂¹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译文:我是个执迷不悟的客,但听君一席话我茅塞顿开,犹如雄鸡一声啼叫,天下大亮。
注释:¹迷魂:这里指执迷不悟。宋玉曾作《招魂》,以招屈原之魂。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少年心事当拏云¹,谁念幽寒坐呜呃(è)²
译文:少年客应当有凌云壮志,谁会怜惜你困顿独处,唉声叹气呢?
注释:¹拏云:高举入云。²呜呃:悲叹。

  这首诗写诗客客居长安,求官而不得的困难处境和潦倒感伤的心情。诗客以不得志的客的身份作客饮酒,前四句写作客的情形和潦倒自伤的心情。中间四句,诗客由自伤转为自负和自勉,引汉代名士主父偃和唐代名士马周自比,说明他自己有经世之才,早晚会得到皇帝赏识。后四句,诗客又由自负和自勉转为自伤,感慨自己冷落寂寞的处境。三层意思转折跌宕,沉郁顿挫,而以怀才不遇之意加以贯通。《李长吉集》引黄淳耀的话评价说:“绝无雕刻,真率之至者也。”黎简评价说:“长吉少有此沉顿之作。”

  从开篇到“家客折断门前柳”四句一韵,为第一层,写劝酒场面。先总说一句,“零落栖迟”(潦倒游息)与“一杯酒”连缀,大致地表示以酒解愁的意思。不从主客祝酒写起,而从客方(即诗客自己)对酒兴怀落笔,突出了客方悲苦愤激的情怀,使诗一开篇就具“浩荡感激”(刘辰翁语)的特色。接着,诗境从“一杯酒”而转入主客持酒相劝的场面。他首先祝客客身体健康。“客长寿”三字有丰富潜台词:忧能伤客,折客之寿,而“留得青山在”,才能“不怕没柴烧”。七字画出两客的形象,一个是穷途落魄的客客,一个是心地善良的主客。紧接着,似乎应继续写主客的致词了。但诗笔就此带住,以下两句作穿插,再引申出“零落栖迟”的意思,显得委婉含蓄。“主父西游困不归”,是说汉武帝时主父偃的故事。主父偃西入关,郁郁不得志,资用匮乏,屡遭白眼(见《汉书·主父偃传》)。诗客以他来自比,“困不归”中含有无限辛酸之情。古客多因柳树而念别。“家客折断门前柳”,通过家客的望眼欲穿,写出诗客自己的久羁异乡之苦,这是从对面落笔。引古自喻与对面落笔同时运用,都使诗情曲折,生动有味。经过这两句的跌宕,再继续写主客致词,诗情就更为摇曳多姿了。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到“直犯龙颜请恩泽”是第二层,为主客致酒之词。“吾闻”二字领起,是对话的标志;同时通过换韵,与上段划分开来。这几句主客的开导写得很有意味,他抓住上进心切的少年心理,甚至似乎看穿诗客引古自伤的心事,有针对性地讲了另一位古客一度受厄但终于否极泰来的奇遇:唐初名臣马周,年轻时受地方官吏侮辱,在去长安途中投宿新丰,逆旅主客待他比商贩还不如,他的处境比主父偃更为狼狈。为了强调这一点,诗中用了“天荒地老无客识”的生奇夸张造语,那种抱荆山之玉而“无客识”的悲苦,以“天荒地老”四字来表达,看似无理,实际上极能尽情。马周一度像这样困厄难堪,以后却时来运转,因替他寄寓的主客、中郎将常何代笔写条陈,唐太宗十分高兴,予以破格提拔。(注:原文见作品注释。)“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说的就是这件事。主客的话到此为止,只称引古事,不加任何发挥。但这番语言很富于启发性。他说马周只凭“两行书”即得皇帝赏识,言外之意似乎是:政治出路不只是有一种途径,“囊锥”终有出头之日,科场受阻也不能悲观。事实上,马周只是被唐太宗偶然发现,这里却说成“直犯龙颜请恩泽”,主动自荐,似乎又在怂恿少年要敢于进取,创造成功的条件。这四句以古事对古事,话中有话,极尽循循善诱之意。

  “我有迷魂招不得”至篇终为第三层,直抒胸臆作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主客的开导使“我”这个“有迷魂招不得”者,茅塞顿开。诗客运用擅长的象征手法,以“雄鸡一声天下白”写主客的开导生出奇效,使他的心胸豁然开朗。这“雄鸡一声”是一鸣惊客,而“天下白”的景象更是光明璀璨。这一景象激起了诗客的豪情,于是末二句写道:“少年正该壮志凌云,怎能一蹶不振!老是唉声叹气,那是谁也不会来怜惜你的。”“谁念幽寒坐呜呃”,“幽寒坐呜呃”五字,用语独造,形象地刻画出诗客自己“咽咽学楚吟,病骨伤幽素”(《伤心行》)的苦态。“谁念”句,同时也就是一种对旧我的批判。末二句音情激越,颇具兴发感动的力量,使全诗具有积极的思想色彩。

  《致酒行》以抒情为主,却运用主客对白的方式,不作平直叙写。诗中涉及两个古客故事,却分属宾主,《李长吉歌诗汇解》引毛稚黄的话说:“主父、马周作两层叙,本俱引证,更作宾主详略,谁谓长吉不深于长篇之法耶?”这篇的妙处,还在于它有情节性,饶有兴味。另外,诗在铸词造句、辟境创调上往往避熟就生,如“零落栖迟”、“天荒地老”、“幽寒坐呜呃”,尤其是“雄鸡一声”句等等,或语新,或意新,或境奇,都对表达诗情起到了积极作用,是李贺式的锦心绣口。

zhìjiǔxíng

 tángdài 

língluòchíbēijiǔ zhǔrénfèngshāngchángshòu寿 
zhǔ西yóukùnguī jiārénzhéduànménqiánliǔ 
wénzhōuzuòxīnfēng tiānhuānglǎorénshí 
kōngjiāngjiānshàngliǎngxíngshū zhífànlóngyánqǐngēn 
yǒuhúnzhāo xióngshěngtiānxiàbái 
shàoniánxīnshìdāngyún shuíniànyōuhánzuòè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qí)¹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gōng),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zǎn)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注释:西江月:词牌名。¹蕲水:水名,今湖北浠水,流经湖北浠水县境,在黄州附近。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照野弥(mí)¹浅浪,横空隐隐层霄(xiāo)²。障泥³未解玉骢(cōng),我欲醉眠芳草。
译文:月光下小溪春水涨满、水波涌动,隐隐约约的看见天空中云气弥漫。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就想倒在这芳草中睡一觉。
注释:¹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²层霄:弥漫的云气。³障泥:马鞯,垂于马两旁以挡泥土。⁴玉骢:良马。⁵骄:壮健的样子。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可惜¹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qióng)(yáo)²。解鞍(ān)(qī)枕绿杨桥,杜宇³一声春晓。
译文:这溪中景致如此可爱,千万不能让马儿踏碎那水中的月亮。我解下马鞍作枕头,斜卧在绿杨桥上进入了梦乡,听见杜鹃叫时,天已明了。
注释:¹可惜:可爱。²琼瑶:美玉。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³杜宇:杜鹃鸟。

  这是一首寄情山水的词。上片写词人路上的见闻和醉态,下片言词人对美好景物的怜惜之情。此词以空山明月般澄澈、空灵的心境,描绘了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月夜人间仙境图,表现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抒发了作者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全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境界空灵浩渺,读来回味无穷。

  作者在词中描绘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把自然风光和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在诗情画意中表现自己心境的淡泊、快适,抒发了他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

  小序叙事简洁,描写生动,短短五十四字,即写出地点、时间、景物以及词人的感受。它充满了诗情画意,是一篇写得很优美的散文,可与其《记承天寺夜游》媲美。

  上片头两句写归途所见:“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弥弥,是水盛的样子;层霄,即层云。春夜,词人在蕲水边骑马而行,经过酒家饮酒,醉后乘着月色归去,经过一座溪桥。由于明月当空,所以才能看见清溪在辽阔的旷野流过。”先说“照野”,突出地点明了月色之佳。用“弥弥”形容“浅浪”,就把春水涨满、溪流汩汩的景象表现出来了。广阔的天空还有淡淡的云层。“横空”,写出了天宇之广。说云层隐隐约约在若有若无之间,更映衬了月色的皎洁。野外是广袤的,天宇是寥廓的,溪水是清澈的。在明月朗照之下的人间仙境中,诗人忘却了世俗的荣辱得失和纷纷扰扰,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此两句暗写月光。

  “障泥未解玉骢骄”,是说那白色的骏马忽然活跃起来,提醒他的主人:要渡水了!障泥,是用锦或布制作的马荐,垫在马鞍之下,一直垂到马腹两边,以遮尘土。《晋书·王济传》:“济善解马性,尝乘一马,著连乾障泥,前有水,终不肯渡。济曰:‘此必是惜障泥。’使人解去,便渡。”词人在这里只是写了坐骑的神态,便衬托出濒临溪流的情景。

  把典故融化于景物描写之中,这是很成功的一个例子。此时,词人不胜酒力,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鞍鞯,即欲眠于芳草。“我欲醉眠芳草”,既写出了浓郁的醉态,又写了月下芳草之美以及词人因热爱这幽美的景色而产生的喜悦心情,可以说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过片二句,更进一步抒发十分迷恋、珍惜月色的心情,为“解鞍少休”补充了看来非常奇特,实际上更为充足的理由。琼瑶,是美玉,这里比作皎洁的水上月色。可惜,是可爱的意思。这一溪风月确实是太迷人了!那月光洒满了静静的原野,洒满了清澈的溪流,水月交辉,真像缀满了无数晶莹无暇的珠玉。如果策马前进,那些珍奇的珠玉书势必被马蹄踏碎,这怎么能行呢?词人在这里用的修辞手法是“借喻”,径以月色为“琼瑶”。由于感情真挚,这个境界是极为幽美、静谧、纯洁的。这一境界,是东坡独特的感受,前人似未曾有过。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末两句是说,我解下马鞍做枕头,斜卧在绿杨桥上进入了梦乡,听见杜鹃叫时,天已亮了。

  词人终于用马鞍作枕,依靠着它斜卧在绿杨桥上“少休”了。这一觉当然睡得很香,及至醒来,“杜宇一声春晓”,春天的黎明又是一番景色了。这个结尾如空谷传声,余音不绝。妙在又将一幅清新明丽的画卷呈现在我们面前,但是却留下了空白,让读者用自己丰满的联想去感受它。

  此词所描绘的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中,处处有“我”之色彩,景物成为塑造“我”的典型性格的凭据。词人不论是醉还是醒,是月夜还是春晨,都能“无入不自得”,随意而成趣,逐步展示词的意境。作者善于把意和境浑然凝结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他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忘却了世俗的荣辱得失和纷纷扰扰,表现了自己与造化神游的畅适愉悦,读来回味无穷,令人神往。

参考资料:
1、 宋廓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633-635

西jiāngyuè ·qǐngzàihuángzhōu

shì sòngdài 

qǐngzàihuángzhōu chūnxíngshuǐzhōng guòjiǔjiāyǐn jiǔzuì chéngyuèzhìqiáoshàng jiěāngōng zuìshǎoxiū juéxiǎo luànshānzǎnyōng liúshuǐqiāngrán fēichénshì shūqiáozhùshàng 

zhàoqiǎnlàng héngkōngyǐnyǐncéngxiāo zhàngwèijiěcōngjiāo zuìmiánfāngcǎo 
fēngyuè jiàosuìqióngyáo jiěānzhěn绿yángqiáo shēngchūnxiǎo 

小莲初上琵琶弦,弹破碧云天。分明绣阁幽恨,都向曲中传。
小莲¹初上琵琶弦,弹破碧云天²。分明绣阁³幽恨,都向曲中传。
译文:小莲刚刚给琵琶调弦,声音清越,好像要冲破云天。细细听来,乐声分明在诉说绣阁中的怨恨,声声感人。
注释:¹小莲:北齐后主高纬宠妃冯淑妃名小怜(一作莲),能弹琵琶,善歌舞。此处借指琵琶女。²碧云天:意思是蔚蓝的天空。³绣阁:闺房,指女子的住处。⁴幽恨:深恨。
肤莹玉,鬓梳蝉,绮窗前。素娥今夜,故故随人,似斗婵娟。
肤莹(yíng)¹,鬓(bìn)梳蝉(chán)²,绮(qǐ)³前。素娥今夜,故故随人,似斗婵娟
译文:只见她肤如美玉,梳着一对蝉鬓,手抱琵琶,站在窗前。今晚的月亮照着她,好像月宫里的嫦娥特意跟她比美似的。
注释:¹莹玉:形容皮肤洁白。莹:玉色美石。²鬓梳蝉:将鬓发梳成蝉翼的形状。³绮窗:雕画美观的窗户。⁴素娥:传说月中女神名嫦娥,月色白,故又称素娥。⁵故故:故意或特意。唐、宋时口语。⁶婵娟:美好的样子。

  上片写琵琶女高超的技艺和内心的幽恨。苏轼借北齐善弹琵琶的冯淑妃的名字指称琵琶女,暗含着对她的技艺的赞许和肯定。“初上琵琶弦”,是说转轴拨弦,开始弹奏。听去果然不同凡响:“弹破碧云天。”古人形容歌声响亮和美妙,本有“响遏行云”之说(见《列子·汤问》),唐诗“歌遏碧云天”即由此而来。苏轼再加变化,用来夸说琵琶弹奏的高妙动人,是恰切不过,而又有创新意味的。着一“破”字,可能受到“鬼才”诗人李贺“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这句诗的启发,以突出其超常的艺术效果。由于受到词调字句的严格限制,苏轼不可能像白居易那样在《琵琶行》中对另一个琶琶女的绝技展开描写,而只是从听者感受的角度,以夸张和写意的笔法作了高度的概括,从而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收到了以少胜多的效果。说琵琶女技艺高超,还表现在:“分明绣阁幽恨,都向曲中传。”能把一个闺中女子内心深微、复杂的感情,都通过琵琶弹奏的乐曲传达出来,让苏轼“分明”地加以体认,这是很精湛的技艺。这两句虽然同样写听觉感受,却从曲调传写的情感(或心理内容)着眼,因而并不显得重复,而且多少接触到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也暗含着苏轼对她的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上片写琵琶女,句句紧扣“琵琶”的弹奏,寥寥几笔,就能给人以比较鲜明、深刻的印象。

  下片转换角度,写琵琶女的外形美。过片“肤莹玉,鬓梳蝉”两句,从正面着笔写琵琶女的肤色白皙和鬓发俏丽,像是电影中的两个特写镜头,表现了琵琶女外形的美丽。接下去“绮窗前”一句,像是写了一个侧影,与上片联系起来看,这该是琵琶女弹奏之处,原来那美妙动听、曲传幽恨的琵琶声就是从这儿发出的。所以这一笔虽已虚化,却给读者留下了想象和回味的空间。结尾以明月来衬托,使琵琶女更显得天姿国色,美丽动人。妙在将明月人格化,说明月在今夜特意随人行走(当明月发现琵琶女之后),似乎要同琵琶女比一比谁更美好呢。这是苏轼听到琵琶女弹奏时,恰好见到当空的一轮明月,灵感突发,因而获致的神来之笔

  从全词来看,上片为主,而下片为宾,下片所写的人的外形美,对于上片所写的技艺之精、乐声之美来说,也是一种衬托。苏轼使二者相得益彰,更突出了琵琶女美的形象。这是作品艺术构思上的一个重要特色。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91-93

zhōngqíng··--shì

xiǎoliánchūshàngxiándànyúntiānfēnmíngxiùyōuhèndōuxiàngzhōngchuán

yíngbìnshūchánchuāngqiánéjīnsuírénshìdòuchánjuān

蕙草生山北,托身失所依。
(huì)¹生山北,托身失所依。
译文:蕙草生长在大山的北面,无依无靠,孤苦伶仃。
注释:¹蕙草:香草名,又名熏草、零陵香,俗名“佩兰”,绿叶紫花,有清香味,魏武帝(曹操)以之为香烧之,俗习以为佩带它可以除臭避疫。
植根阴崖侧,夙夜惧危颓。
植根阴崖¹侧,夙(sù)²惧危³(tuí)
译文:蕙草生长在背阳的高峰上,日夜担忧唯恐坠落下来。
注释:¹阴崖:背阳的山崖。²夙夜:朝夕,日夜。³危:原指危险,这里是高处之意。⁴颓:坠落。
寒泉浸我根,凄风常徘徊。
寒泉浸我根,凄风常徘(pái)(huái)¹
译文:冰冷的泉水浸泡着我的根,寒冷的风随时吹打着我的身躯。
注释:¹徘徊:回旋往返,意为随风摇摆。
三光照八极,独不蒙余晖。
三光¹照八极²,独不蒙(méng)³余晖(huī)
译文:日、月、星的光辉能普照大地,然后由于山崖的阻隔,蕙草只能承受到一点微弱的光线。
注释:¹三光:指日、月、星的光芒。²八极:八方之极远之地,极言其远。³蒙:蒙受,承受。⁴余晖:傍晚的阳光,这里指微弱的光线。
葩叶永雕瘁,凝露不暇晞。
(pā)¹叶永雕瘁(cuì)²,凝露不暇(xiá)³(xī)
译文:花和叶子一直都很枯槁,身上也一直披着露霜。
注释:¹葩:花。²瘁:同“悴”,憔悴,枯萎,枯槁。³暇:闲暇。⁴晞:消失,逝去。
百卉皆含荣,己独失时姿。
百卉(huì)¹皆含荣²,己独失时姿³
译文:百花盛开之季,而蕙草却独独发育迟缓而显得与季节不合。
注释:¹百卉:百花。²荣:花木的花。³时姿:时节下的姿态。
比我英芳发,鶗鴂鸣已衰。
¹我英芳发,鶗(tí)(jué)²鸣已衰。
译文:待到蕙草开花的时候,已是暮春时节,百花凋零了。
注释:¹比:等到。²鶗鴂:杜鹃鸟。杜鹃鸟常常暮春时鸣叫,因而它的叫常常是花落时节的象征。

  在古代的咏兰诗中,大多是赞美兰花的高洁品性的,然而该首咏兰诗与一般咏兰诗不同,它咏叙了兰花因托身非地而遭遇的不幸。

  全诗可分为两个部分。从“蕙草生山北”至“独不蒙馀晖”为第一部分。写兰花所生长的环境。“蕙草生山北,托身失所依”是总写,兰花生长山的北面,生非其地。接下来“植根”六句,是具体描写这一恶劣的环境。

  在这恶劣的环境中,幼小的生命怎么生活。诗的后半部分就着重描述了在险恶环境中的蕙草是怎样顽强抗争的。但任凭环境再恶劣,蕙草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芳香,尽管百花都已开过,蕙草也在最后一个发出了动人心魄的芳香,即使这芳香姗姗来迟,却显示了一种精神,一种顽强的、百折不挠的精神。但是蕙草刚刚发出芬芳,却又到了百花凋谢的季节,对于花草来说,开花吐香是其一生最辉煌的时期,然后蕙草的辉煌是如此的短暂。诗到这里,黯然而收,透出一种不言而伤的情调,诗人对此寄予了深深的同情与惋惜。

  诗人身处东汉末年,当时各个势力割据,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诗作也正是反映了一部分中下层文士的极端苦闷又不甘沉沦的情绪,诗中那个阴冷凄清的环境正是东汉社会黑暗的一个侧面写照。

  全诗采用“比兴”的手法,“怨而不怒”的态度,并用叙事体第一人称的口气,以形象的语言把咏物与身世之慨结合的天衣无缝,表现的感情有时哀怨动人,生动形象。

参考资料:
1、 俞为民编选.《深谷幽香·兰花》: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08月第1版:第16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