綵服趋庭训,分交载酒过。芸香名早著,蓬转事仍多。
綵服趋庭训,分交载酒过。芸香名早著,蓬转事仍多。
苦战知机息,穷愁奈别何。云霄莫相待,年鬓已蹉跎。
苦战知机息,穷愁奈别何。云霄莫相待,年鬓已蹉跎。

yànguōxiàoshūyīnzhīyǒubié--gāoshì

cǎitíngxùnfēnjiāozàijiǔguòyúnxiāngmíngzǎozhepéngzhuǎnshìréngduō

zhànzhīqióngchóunàibiéyúnxiāoxiāngdàiniánbìncuōtuó

高适

高适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朝中期名臣、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 250篇诗文

猜您喜欢
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
(tūn)¹将出兮东方,照吾槛²兮扶桑³
译文:温暖明亮的光辉从东方生出,照在我的栏杆和神木扶桑上。
注释:九歌:《楚辞》篇名。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东君:即太阳神。¹暾:温暖光明的样子。²槛:栏干。³扶桑:传说中的神树,生于日出之处。
抚余马兮安驱,夜皎皎兮既明。
抚余马兮安驱¹,夜皎(jiǎo)²兮既明。
译文:轻轻扶着我的马慢慢地行走,从皎皎月夜直走到天色明亮。
注释:¹安驱:慢慢地行走。²皎皎:指天色明亮。
驾龙辀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
驾龙辀(zhōu)¹兮乘雷²,载云旗兮委(wēi)(yí)³
译文:驾着龙车借着那雷声轰响,载着如旗的云彩舒卷飘扬。
注释:¹龙辀:以龙为车。辀,本是车辕横木,泛指车。²雷:指以雷为车轮,所以说是乘雷。³委蛇:即逶迤,曲折斜行。一说飘动舒卷的样子。
长太息兮将上,心低徊兮顾怀。
长太息兮将上¹,心低徊²兮顾怀³
译文:长长叹息,我将飞升上天,我的内心又充满眷念彷徨。
注释:¹上:升起。²低徊:迟疑不进。³顾怀:眷恋。
羌声色兮娱人,观者憺兮忘归。
¹声色兮娱人,观者憺(dàn)²兮忘归。
译文:声与色之美足以使我快乐,观看的人群怡然自得,流连忘返。
注释:¹羌:发语词。²憺:安然。
緪瑟兮交鼓,箫钟兮瑶簴。
(gēng)¹瑟兮交鼓²,箫钟³兮瑶簴(jù)
译文:调紧瑟弦交互把那大鼓敲,敲起乐钟使钟磬木架动摇。
注释:¹緪:急促地弹奏。²交鼓:指彼此鼓声交相应和。交,对击。³箫钟:用力撞钟。箫,击。⁴瑶簴:指钟响而簴也起共鸣。瑶:通“摇”,震动的意思。簴,悬钟声的架。篪:古代的管乐器。
鸣篪兮吹竽,思灵保兮贤姱。
鸣篪(chí)兮吹竽(yú),思灵保¹兮贤姱(kuā)²
译文:鸣奏起横篪又吹起那竖竽,更想起那美好的巫者灵保。
注释:¹灵保:指祭祀时扮神巫。²姱:美好。
翾飞兮翠曾,展诗兮会舞。
(xuān)¹兮翠²³,展诗兮会舞。
译文:起舞就像小翠鸟轻盈飞举,陈诗而唱随着歌声齐舞蹈。
注释:¹翾飞:轻轻的飞扬。翾,小飞。²翠:翠鸟。³曾:飞起。⁴展诗:展开诗章来唱。诗,指配合舞蹈的曲词。会舞:指众巫合舞。
应律兮合节,灵之来兮蔽日。
应律¹兮合节²,灵³之来兮蔽日。
译文:合着音律配着节拍真和谐,众神灵也遮天蔽日全驾到。
注释:¹应律:指歌协音律。²合节:指舞合节拍。³灵:众神。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青云衣¹兮白霓(ní)²(cháng)³,举长矢(shǐ)兮射天狼
译文:把青云当上衣白霓作下裳,举起长箭射那贪残的天狼。
注释:¹衣:古代指上衣。²霓:彩虹外围的光圈。³裳:古代指下衣。矢:箭。⁴天狼:即天狼星,相传是主侵掠之兆的恶星,其分野正当秦国地面。因此旧说以为这里的天狼是比喻虎狼般的秦国,而希望神能为人类除害。
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
操余弧¹兮反²沦降(jiàng)³,援北斗兮酌桂浆
译文:我抓起天弓阻止灾祸下降,拿过北斗斟满了桂花酒浆。
注释:¹弧:木制的弓,这里指弧矢星,共有九星,形似弓箭,位于天狼星的东南。²反:同“返”,指返身西向。³沦降:沉落。⁴援:引。⁵桂浆:桂花酿的洒。
撰余辔兮高驼翔,杳冥冥兮以东行。
(zhuàn)¹余辔(pèi)兮高驼(chí)²翔,杳³(míng)冥兮以东行(xíng)
译文:轻轻拉着缰绳在高空翱翔,在幽暗的黑夜又奔向东方。
注释:¹撰:控捉。²驼:通“驰”。³杳:幽深。⁴冥冥:黑暗。⁵东行:向东运行。

  这是楚人祭祀太阳神的颂歌。此诗描绘了东君壮美而崇高的形象,桑反映了太阳自然属性的美,又反映了人本质力量的伟大,达到神与人的统一,自然与艺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诗第一、第二章是扮神之巫所唱,第三章是迎神之巫所唱,第四章又是扮神之巫所唱,全诗各章之间联接承转自然,在轮唱中烘托出东君的尊贵、雍容、威严、英武,高亢宏亮的声乐恰如其分地演绎出光明之神的灿烂辉煌,生动地表现了太阳神的特点。

  诗已开头就先刻意描写一轮喷薄而出的红日那温煦明亮的光辉。就如昏暗的剧场突然拉开帷幕,展现出一个鲜丽明艳的大背景,把整个气氛渲染得十分浓烈。旭日欲出,自然先照亮日神东君所住的日出之处,也就自然引出日神。东君是伟大的,他所驾驭的太阳把光和热带给人类,是那样的慷慨无私,自然有那从容不迫的姿态。所以他总是不激不厉,安详地驾着太阳车缓缓而行,履行他一天的神圣职责。

  接着按常理应写阳光普照大地,日神给人类带来的一切的意义,但作者并未转而叙述大地山川的反映,仍围绕主题描写了一个日神行天的壮丽场面。这里的龙和上文的马实际上是同一物。飞龙也好,天马也罢,都是上天的神灵,故屈赋中常互称。天马行空,自非凡马可比。这里的雷声,实际上是龙车滚滚驶过的声音。而天上片片绚丽云彩的伴随,就如龙车上插着万杆旌旗,又是何等的显赫。这种场面,只能从后世描写天子浩浩荡荡的出行中去体会了。

  至此,作者笔锋一转,让东君发出长长的叹息。因为他即将回到栖身之处,而不能长久陶醉在给人类带来光明带来一切的荣耀中,所以他眷恋、彷徨。但那行天时轰响的龙车声和委蛇的云旗色确实给他以快意,就连观者也因之乐而忘返。

  提及观者,又自然地引出一个极其隆重热烈迎祭日神的场面。人们弹起琴瑟,敲起钟鼓,吹起篪竽,翩翩起舞。于是,东君的官属们也为人们这虔诚之心所感,遮天蔽日纷纷而下。东君的司职很明确,就是给人们带来光明。然而这里描写的东君与众不同,他并不是趁着暮色悄悄地回返,而是继续为人类的和平幸福而工作着。他要举起长箭去射那贪婪成性欲霸他方的天狼星,操起天弓以防灾祸降到人间,然后以北斗为壶觞,斟满美酒,洒向大地,为人类赐福,然后驾着龙车继续行进。这里的一个“高”字,再次把东君那从容不迫伟大而无敌的气度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戴震《屈原赋注》认为天狼星在秦之分野,故“举长矢兮射天狼”有“报秦之心”,反映出对秦国的敌忾,联系历史事实,此论自非无稽之谈。

  结合祭祀仪式上的乐舞表演情况来看,可以判断第一、第二章是扮神之巫所唱,第三章是迎神之巫所唱,第四章又是扮神之巫所唱。而各章歌辞之间的联接承转,又极其自然,在轮唱中烘托出日神的尊贵、雍容、威严、英武,那高亢宏亮的声乐正恰如其分地演绎出光明之神的灿烂辉煌。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774-777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芙蓉¹金菊²³(xīn)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疏黄。
译文:在节气接近重阳的时侯,芙蓉和金菊争芳斗妍。远处的乡村,秋色如画中一般美丽,树林间从浓密的红叶中透出稀疏的阳色.真是鲜亮可爱。
注释:¹芙蓉:这里指木芙蓉。²金菊:黄色的菊花。³斗:比胜。⁴馨:散布得很远的香气。⁵天气:气候。⁶重阳: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⁷红树:这里指枫树; ⁸间:相间,夹杂。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流水淡¹,碧天²长。路茫茫³。凭高目断。鸿雁(yàn)来时,无限思量
译文:中原地区,秋雨少,秋水无波,清澈明净;天高气爽,万里无云,平原仰视,上天宽阔没有边际,前路茫茫,把握不住。登高远望,看到鸿雁飞来,引起头脑中无限的思念。
注释:¹流水淡:溪水清澈明净。²碧天:碧蓝的天空。³茫茫:广阔,深远。⁴凭高目断:依仗高处极目远望,直到看不见。目断:指望至视界所尽处,犹言凝神眺望。⁵鸿雁:即“雁”。大的叫鸿,小的叫雁。⁶思量:相思。

  此词以写景为主,上片点明“天气欲重阳”,下片以“凭高目断”相照应,可知此词为重九登高所作。词中通过对节令、景物、环境的描写,烘托出重阳佳节倍思亲的气氛,最后以“无限思量”点出主题。

  词起两句:“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近重阳。” 选出木芙蓉、黄菊两种花依然盛开、能够在秋风中争香斗艳来表现“重阳”到临前的季节特征。接着“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两句,从近景写到远景,从周围写到望中的乡村,从花写到树。秋景最美的,本来就是秋叶,这里拈出树上红叶来写,充分显出时令特征。红树中间还带着一些“疏黄”之色,树叶之红是浓密的,而黄则是稀疏的,浓淡相间,色调更丰,画境更美。

  下片“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三句从陆上写到水上,从地面写到天上。着一“淡”字,写出中原地区秋雨少,秋水无波,清光澄净之景致;而天高气爽,万里无云,平原仰视,上天宽阔无际,于是,又用一“长”字状天。这两字看似平常,却很贴切。上面景语,用笔疏淡,表现作者的心境是闲适的。至“路茫茫”三字,则带感慨情绪:前路茫茫,把握不住。接下去:“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写久久地登高遥望,看到鸿雁飞来,引起头脑中的无限思念。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此词之写景正与此境相合。正因为前面所写之景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因此最后点题水到渠成,收到情景相生的艺术效果。

zhōngqíng··róngjīndòuxīnxiāng--yànshū

róngjīndòuxīnxiāngtiānzhòngyángyuǎncūnqiūhuàhóngshùjiānshūhuáng

liúshuǐdàntiānzhǎngmángmángpínggāoduàn鸿hóngyànláishíxiànliàng

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中庭月。相忆梦难成,背窗灯半明。
牡丹花谢¹莺声歇,绿杨满院中庭月。相忆梦难成²,背窗³灯半明。
译文:牡丹花谢,夜莺也停止了歌声,月光在满种满绿杨的庭院。我思念着你难以入梦,背窗陪伴着长夜孤灯,看着它昏昏欲。
注释:¹牡丹花谢:形容春天已过。²梦难成:指难以入眠。³背窗:谓人面背窗。
翠钿金压脸,寂寞香闺掩。人远泪阑干,燕飞春又残。
翠钿(diàn)¹金压脸²,寂寞香闺³掩。人远泪阑(lán),燕飞春又残。
译文:玉翠金钿低垂在我的脸上,在紧闭着门窗的闺阁里,我只觉心中满是孤寂。想到远在边关的亲人,想一想燕子衔走的春光,伤心的泪,不停地淌!
注释:¹翠钿:绿色的花钿,用翡翠(青绿色)珠玉制成的首饰。花钿,又名花子、媚子、施眉心,古代妇女面额上的一种妆饰。唐代妇女多用金箔、彩纸等剪成花样贴在额上以为妆饰。²金压脸:指以黄粉敷面。³香闺:女子居室。⁴阑干:纵横。

  这是一首闺怨词,主要描写闺中思妇忆念远人的悠悠情思。上片先写外界环境,再转入室内写人,点明主人公伤情怀远的具体情状;下片抒写女主人公在此情此景中的感受,充满相忆之苦与人生感慨。全词意脉连贯统一,情景交织互渗,结构首尾呼应,创造出回环往复的抒情效果。

  上片首二句写外界环境。“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可见时当春暮,“中庭月”则点明“夜”。这两句,除表现时间外,又兼有布置环境的作用,杨树满院,浓绿暗淡,月到中庭,洒下清冷的光辉,同时点出了女主人公情绪的外感因素。

  “相忆”两句,转入室内写人,直接点明在这暮春良宵之时,主人公伤情怀远的具体情状:因离别而相忆,继而辗转反侧,彻夜不眠,相伴的只有“半明”的孤灯,想要做个远梦,与远人相偎相倚,可梦也难成。

  下片深入一层,写女主人公在此情此景中的感受。先刻画女子的情态:“翠钿金压脸”,以首饰之缤纷富丽反面衬托美人之孤寂;再写香闺的孤独:“寂寞香闺掩”,以香闺之掩闭正面状美人内心之凄苦,深动人心。末二句既叹春去匆匆,也叹年华易逝,一笔兼写两意,相忆之苦与人生感慨融为一体。

  “人远泪阑干”,正面揭示出孤独与寂寞都是因为“人远”所致;而“燕飞春又残”,再从侧面暗寓主人公的青春正随时光的流逝而流逝。香闺空掩,盛装之下,却难掩寂寞;无语泪流,春已暮,人未还,真不知这种等待还要持续多久。以景结情,感情的表露凄恻感人,更加渲染出无限感伤的意绪。

  这首词时而正面描写,时而侧面描写,回环往复,层层深入。全词意脉连贯统一,情景交织互渗,结构首尾呼应,创造出了回环往复的抒情效果,意味深长。

参考资料:
1、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14-15
2、 王克俭.温庭筠晏殊诗词选.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2007:70

mán··dānhuāxièyīngshēngxiē--wēntíngyún

dānhuāxièyīngshēngxiē绿yángmǎnyuànzhōngtíngyuèxiāngmèngnánchéngbèichuāngdēngbànmíng

cuìdiànjīnliǎnxiāngguīyǎnrényuǎnlèilángànyànfēichūnyòucán

满眼东风飞絮。催行色、短亭春暮。落花流水草连云,看看是、断肠南浦。
满眼东风飞絮(xù)。催行色¹、短亭春暮。落花流水草连云,看看春、断肠南浦(pǔ)²
译文:暮春时节,东风吹拂,眼前尽春飞舞的柳絮,好像在催人启程。远望开去,落花流水,芳草连天。看着看着,仿佛春肠断南浦。
注释:夜行船:词牌名,《太平乐府》《中原音韵》、元高拭词,俱注双调。黄公绍词,名《明月棹孤舟》。双调五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¹行色:行旅。²南浦:送别之处。
檀板未终人去去。扁舟在、绿杨深处。手把金樽难为别,更那听、乱莺疏雨。
(tán)¹未终人去去²。扁(piān)舟在、绿杨深处。手把金樽(zūn)难为别,更那听³、乱莺疏雨。
译文:檀板一曲,歌声萦耳踏上行程。转眼间一叶扁舟已驶向绿杨深处。送行之人手把酒杯,送别之情难以诉说;也更不忍心听那黄莺乱啼,疏雨滴沥。
注释:¹檀板:檀木制成的拍板,此处代指乐曲。²人去去:谓友人即将离去。³那听:哪里还有心思去听。

  上片首先展现的是一派晚春景象,“满眼东风飞絮”六字,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烦乱,这就把惜别的主基调定了下来。随后直言在日暮的短亭中,友人的离去已近在眼前。“短亭春暮”一语而三义。既点明离别,又交代了离别的时间、地点。然后宕开一笔,写更为广阔的暮春景色;远远看去,落英片片,被无情的流水卷到远方,青草连云,一片凄迷之象。再遥望南浦,更加令人肠断。整个上片,柳絮、落花、芳草、流水、短亭、南浦等意象都充满了伤别伤怀的意味,离愁浓厚。

  下片写告别的场景,就在渡口前,主人公为友人设下宴席,请来歌伎,可惜此时情绪烦乱,歌还没唱完,友人便频频道别,走向绿杨深处的舟船。天上下起了小雨,更增重了主人公内心的阴郁:若在寻常时日,细雨黄莺,或许是最美的景致,可今天不是,因为与友人分别的惆怅,已使主人公没有了丝毫的闲情逸致。结二句以递进手法加倍写离情。而“乱莺疏雨”与开篇“东风飞絮”相圆合,始终是恼人的景色,烦乱的心绪。

  以景托情,是该词最明显的特点。词中描绘的景色,如果不是在送别的背景下,或许很令人赏心悦目,一旦加入了离情别绪,这些景致便都变得兴味索然,甚至起到了相反的作用。比如连云的碧草,青绿的杨柳,还有疏雨中鸣啭的莺声等。然而与满眼飞絮、落花流水的场景结合起来,让人感受到的,便都是离别时的愁肠了。全词刻画细致入微,情景交融,亦为送别佳作。

参考资料:
1、 (宋)欧阳修著;李之亮注析.欧阳修词选: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05:第207页-第208页
2、 郁玉莹编著.欧阳修词评注: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03:第57页

xíngchuán··mǎnyǎndōngfēngfēi--ōuyángxiū

mǎnyǎndōngfēngfēicuīxíngduǎntíngchūnluòhuāliúshuǐcǎoliányúnkànkànshìduànchángnán

tánbǎnwèizhōngrénbiǎnzhōuzài绿yángshēnchùshǒujīnzūnnánwèibiégèngtīngluànyīngshū

松雪飘寒,岭云吹冻,红破数椒春浅。衬舞台荒,浣妆池冷,凄凉市朝轻换。叹花与人凋谢,依依岁华晚。
松雪飘寒,岭¹云吹冻,红破数椒²春浅。衬舞台荒,浣(huàn)妆池³冷,椒凉市朝轻换。叹花与人凋谢,依依岁华
译文:古松积雪飘来寒意,岭头冬云吹成冰冻,数点红梅绽出浅浅的春色。聚景园中当年的歌舞楼台今已荒芜,宫女浣沙池今日冷寂,繁华市朝变作椒凉废苑,竟如此轻易!可叹梅花与人一样所存无几,相对依依共同迎来又一度岁暮。
注释:雪香亭:南宋孝宗在杭州清波门外建聚景园,奉高宗游幸,其后遂为累朝临幸之所。至理宗以后,日渐荒废。¹岭:即葛岭,在杭州西北十二里,西湖北。相传葛洪炼丹于此。²椒:梅花含苞未放时,其状如椒也。³衬舞台,浣妆池:应是聚景园中旧有之池台。浣:洗。⁴市朝:本指人众会集之处,这里是指朝代、世事。⁵岁华:既指岁月,也指年华。⁶晚:终,将尽。
共凄黯。问东风、几番吹梦,应惯识、当年翠屏金辇。一片古今愁,但废绿、平烟空远。无语销魂,对斜阳、衰草泪满。又西泠残笛,低送数声春怨。
共椒黯¹。问东风、几番吹梦²,应惯识³、当年翠屏金辇(niǎn)。一片古今愁,但废绿、平烟空远。无语销魂,对斜阳、衰草泪满。又西泠(líng)残笛,低送数声春怨。
译文:心情是一样的椒凉黯淡!试问东风方才几度来去,往日繁华已然成梦去远。东风啊,你一定多次见识过宋帝后妃的仪仗御辇。四处笼罩着伤今怀古的愁绪,满目是荒芜的草木与茫茫暮霭。我面对衰草斜阳默默无语,黯然魂消,泪流满面。远处西泠桥又传来断续的笛声,低低呜咽着春天的哀怨。
注释:¹椒黯:椒凉暗淡。²吹梦:吹醒当年的繁华梦。³惯识:识惯。翠屏金辇:翠屏,碧玉屏风,代指宫苑旧日豪华的设施。辇,人推挽的车。⁴金辇:贵族的车驾。⁵废绿:荒芜的园林。⁶销魂:非常感伤。李煜《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⁷西泠残笛:西泠,即西泠桥,在杭州西湖孤山下,为后湖与里湖之界。也名西陵、西林。残笛:断断续续的笛音。

  “松雪飘寒,岭云吹冻”,起笔一组工巧而自然的对句,点出天气,勾画梅亭的寒景,已透出凄怨之音。一个“飘”字,一个“吹”字,并见出体物之细、炼字之精。紧接着,“红破数椒春浅”一句揭示所咏之物。在料峭的寒风中,含苞如椒的梅花又绽出了几点红色。“红破”带出饱满的生机。梅花预报了春的到来。自然之春方始来临,而人事之春却早已消歇了。这是运用反衬手法,被衬托者便是下面“衬舞台荒,浣妆池冷”的残败景象。衬舞台、浣妆池疑是聚景园中旧有之池台,尚可令人想见当日歌舞管弦之繁,红拥翠簇之盛。奈何“市朝轻换”,良辰难再,如今这里只剩下荒凉的舞台,冷寂的妆池了。唯有那红梅依旧花开花落,念及于此,作者怎能不感到“凄凉”呢?句中“荒”、“冷”诸字形象地写出了物是人非之变。“轻换”是用淡笔写浓情,加重了哀痛,又有世情遽变,恍若梦幻的感觉。三句中,前两句开,后一句合。“叹花”两句折回雪香亭梅。词人为家国之恨忧思郁结,愁损年华;那红梅有知,似也同其哀感。这里,物我交映,彼此相怜,把伤国自伤,寂落无依的情感深沉地吐露出来。梅花初放,而诗人却想到了它的凋谢,则亡国之人的心绪可知,悼伤故国之意如见了。

  “共凄黯”三句近承上文之“凋谢”,远接篇首之“飘寒”、“吹冻”,是词论家所谓岭断云连的“提空之笔”。上片题面已足,此处又反复申说,以尽其意。“问东风”,是满腔悲愤无可告语之状,益见悲凉。“几番吹梦”,言恋恋于前朝,其情不能自己,至于梦魂牵绕;一梦觉来,更是凄伤惆怅无限。“应惯识”者,当就老梅而言,谓今日之梅“应惯识”当年之“翠屏金辇”之盛时车骑。屏、辇意从前文“衬舞台”、“浣妆池”出,反透“市朝轻换”之意。“惯识”,有殷勤问故朝的深情;“应”,推度之辞,含心事茫茫、然疑不定之神态。下面两句倒装。“但”字一转,然后落下,作一波峭。“废绿平烟空远”,指眼前之景物。曰“废”、曰“空”,语气衰颓。曰“平”、曰“远”,则置身亭上,居高远眺之状。六字中一字一层,情景兼胜。回应上文,反剔出江山兴废之恨。寄慨苍茫,令人生无穷的哀叹。接下,“无语”二句,花与人共写。昔日宫苑的官梅,如今自开自落在荒寒的废圃。衰草、斜阳,状其景;销魂、泪满,言其情。与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同一机杼。结拍两句,以《落梅花》之西泠残笛,重加渲染。面对废绿、荒烟、斜阳、衰草、残笛,词人们唯有满腔的亡国之痛,唯有沉默无语黯然销魂,唯有欷欺大恸热泪纵横!国亡园荒梅落人老,至此,吊故国、吊梅花和吊自己已浑然不可分辨。

参考资料:
1、 郑春山主编.千古绝唱 中国古典文学赏析:中国言实出版社,1999.09:第3042页

xiànxiānyīn··diàoxuěxiāngtíngméi--zhōu

sōngxuěpiāohánlǐngyúnchuīdònghóngshùjiāochūnqiǎnchèntáihuānghuànzhuāngchílěngliángshìcháoqīnghuàntànhuāréndiāoxièsuìhuáwǎn

gòngànwèndōngfēngfānchuīmèngyīngguànshídāngniáncuìpíngjīnniǎnpiànjīnchóudànfèi绿píngyānkōngyuǎnxiāohúnduìxiéyángshuāicǎolèimǎnyòu西língcánsòngshùshēngchūnyuà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