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缭绕七香车,洞里神仙炼紫霞。
华表鹤归春寂寂,东风吹尽碧桃花。
彩云缭绕七香车,洞里神仙炼紫霞。
华表鹤归春寂寂,东风吹尽碧桃花。
陈允平

陈允平

陈允平,字君衡,一字衡仲,号西麓,宋末元初四明鄞县(今浙江宁波市鄞县)人。生卒年俱不确定,前人认为“把陈允平的生年定在宁宗嘉定八年到十三年之间(1215-1220)比较合理”,“卒年疑在元贞前后,与周密卒年相去不远”,暂依之。少从杨简学,德祐时授沿海制置司参议官。有诗集《西麓诗稿》,存诗86首,《全宋诗》另从《永乐大典》辑3首,从《诗渊》辑50首,共计139首。有词集《日湖渔唱》和《西麓继周集》,各存词86首和123首,还有5首有调名而无词,《全宋词》无另辑者,共计209首。 ▶ 336篇诗文

猜您喜欢
长林众草入秋荒,独有幽姿逗晚香。
长林¹众草入秋荒²,独有幽姿(zī)³晚香。
注释:¹长林:指大片的树林,广阔的树林。²荒:荒芜。³幽姿:谓清幽秀美的姿态。⁴逗:此处有散发、溢出之意。
每向风前堪寄傲,几因霜后欲留芳。
每向风前堪寄傲(ào)¹,几因霜后欲留芳。
注释:¹每向句:谓秋兰即使在风中亦傲骨挺然,不屈服。
名流赏鉴还堪佩,空谷知音品自扬。
名流¹赏鉴(jiàn)还堪佩²,空谷³知音品自扬
注释:¹名流:指文人雅士,有名望的人。²佩:古人多有佩戴兰花以示清雅、以求吉祥的习惯。³空谷:犹言深谷。⁴扬:昂扬,张扬。
一种孤怀千古在,湘江词赋奏清商。
一种孤怀¹千古在,湘江词赋(fù)奏清商²
注释:¹孤怀:谓清高孤傲的情怀。²湘江句:谓屈原流放于湘江畔所作的兰橘颂歌,一直付诸乐律,传唱至今。清商:古五音之一,商声。后则以之指各种乐曲。
向称梅兰竹菊为四君子,是谓其品操高洁,风姿清雅,历来诗家吟诵者甚多。静诺此诗,一承前辈诗人旨趣,对兰草的清香傲骨,雅姿洁品作了进一步的阐扬。当然,诗言其志,内中自然寄托着诗人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说诗人以兰自况,亦无不可。至少我们可以认为,诗人爱兰,爱得很深沉很真挚,犹如千余年前楚三闾大夫屈原那样。这便是诗人的心声。
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
一派白虹¹起,千寻²雪浪³飞。
译文:瀑布好像一派白色虹霓自天而降,飞溅起千丈滔滔雪浪。
注释:¹白虹:形容瀑布自天而降,有如白色虹霓。²寻:度量单位,八尺为一寻。³雪浪:形容瀑布飞溅,激起雪白的浪花。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依。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依。
译文:海风没有力量将它吹断,在江月辉映下泛着白光。
冷气分青嶂,馀流润翠微。
冷气分青嶂(zhàng),馀流润翠微¹
译文:像一道青色的屏障散着寒气,清清的流水滋润着青翠山岗。
注释:¹翠微:形容花果山青翠幽深。
潺湲名瀑布,真似挂帘帷。
(chán)(yuán)¹名瀑布,真似挂帘帷。
译文:这道瀑布不停地潺潺流淌,好像晶莹的帘幕挂在山上。
注释:¹潺湲:水流徐缓的样子。
《西游记》第一回中,众猴们发现花果山瀑布时,写有这首诗。这首诗的第一、二句“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以“白虹”为比喻,“千寻“的夸张,对花果山水帘洞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写。该诗的三、四句“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依”,化用了唐代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描写花果山瀑布长流不断,气韵生动,气势壮观的景象。五、六句诗“冷气分青吹,余流润翠微”描写了瀑布为花果山增色,使的山色更加青翠可爱。结尾的两句诗,描写了瀑布挂在山洞口,真如一道水晶帘幕,天造地设,鬼斧神工。可见这花果山果然是众猴们生活的理想之处,堪称为“洞天福地”。
参考资料:
1、 吕树坤《四大名著诗词赏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 年第1版,第46页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袭来何处香? 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lǚ)¹,树头树底孤山²上。冷风袭来何处香? 忽相逢缟(gǎo)(mèi)³(xiāo)。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译文:冬前冬后转遍了几个村庄,踏遍了溪南溪北,双脚都沾满了霜,又爬上孤山,在梅树丛中上下寻觅,都未见到梅花的踪迹,寻梅不遇,沮丧地立于山头,忽然一阵寒风吹来,不知从何处带来一阵幽香,蓦然回首,她竟然就在身后,那样淡妆素雅,俏然而立。我顿时如遇梅花仙子一般,惊讶于她的清丽脱俗,沉醉于她的风华绝代。然而春寒使我从醉梦中醒来,听到凄怨的笛声,便想到春天会尽,梅花也会片片凋落,此时淡淡的月色笼罩着黄昏。
注释:双调:宫调名;水仙子:曲牌名;寻梅:曲题。¹两履霜:一双鞋沾满了白霜。²孤山:此指杭州西湖之孤山,位处里外二湖之间,又名瀛屿,旧时多梅,是号称“梅妻鹤子”的北宋诗人林逋的隐居处。³缟袂:白绢做的衣袖。缟,白色的绢。⁴绡裳:生丝薄绸做的下衣。绡,生丝织成的薄绸。此处言“缟袂绡裳”,是将梅花拟人化,将其比作缟衣素裙的美女,圣洁而飘逸。⁵淡月昏黄:月色朦胧(空气中浮动着梅花的幽香)。

  此曲头三句寻觅梅花的过程,事实上是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过程。“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两句,给人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终达彼岸的愉悦。出人意料的是,作者的情绪却陡然倒转:冷风彻骨,骤然酒醒,凄婉的笛声令人断肠;而朦胧的月色,正把梅花消溶。结尾连用三个典故,进一步描写梅花的神韵,自然带出诗人因理想难于实现的感叹和忧伤。此篇情感起伏回环,情节一波三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复杂的心曲,折射着当时复杂的社会现实。

  结合前面的背景分析,这支曲子中的梅花可以理解为作者心目中高洁品性的代名词,这在他另一支散曲《折桂令·荆溪即事》中也可以看出来:

  问荆溪溪上人家:为甚人家,不种梅花?老树支门,荒蒲绕岸,苦竹圈笆。寺无僧狐狸样瓦,官无事鸟鼠当衙。白水黄沙,倚遍阑干,数尽啼鸦。

  《折桂令·荆溪即事》中,作者讽刺了当时中官僚腐朽,社会风气颓落,致使人民困苦,正义不得伸张的社会现实。感叹家家不种梅花,实则隐射梅花般的高洁品性无人拥有。

  所以,《水仙子·寻梅》中的梅花也可以是高尚品格的象征,“寻梅”二字本身即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格的渴望与追求。“冬前冬后”道出了寻梅时间之长,从冬前直找到冬后;“溪南溪北”、“树头树底”写明了寻梅的地域之广,溪水南北,孤山上下,作者都寻了个遍。这两句一方面从时间以及空间的跨度之大来表现作者寻梅之艰,寻梅之勤;另一方面,从侧面亦体现出作者爱梅之切,宁肯溪南溪北、树头树底,从冬前直找到冬后也不肯罢休。爱梅之切,实则是作者在苦苦呼唤人性的高洁和社会的公平;寻梅之艰,体现着这一愿望的实现之难。

  从第三句开始,作者笔风一转。头两句虽然表达了寻梅的艰辛,但接下来的两句带来了一些好消息。虽然已是冬后,“冷风”已“来”,本来已经对寻梅不抱希望了,可是不经意间,一阵暗香传来,作者不禁激动地自问,“何处香?”体现出对传来梅香之地的急切寻觅。忽然间,“缟袂绡裳”的“白衣仙女”翩然而至,进入作者的眼帘。苦苦寻觅的梅花在作者的心里就如同神仙一般高洁、神圣,再一次表现出作者的爱梅之深。

  可是接下来,作者笔锋一转,本来他已经找到了他苦苦寻觅的梅花,但是,“酒醒”了,之前的喜悦瞬时荡然无存,原来这都是一场梦,现在刺骨的冷风惊醒了美梦。作者心里仿佛响起凄凉的笛声,使得春天的气息也无法令人开心,而是更加使人断肠!“寻梅”只是一场南柯之梦。作者从梦中惊醒,认清了现实,眼前的仅仅是淡淡的泛着月晕的月色,昏黄一片,失望的氛围弥漫开来。全曲到此戛然而止,并未交代最后的结局,留下了深长的余味。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699-701
2、 李汉秋 李永祜.元曲精品.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83-84
钑镂银盘盛炒虾,镜湖莼菜乱如麻。
(sà)(lòu)¹银盘盛炒虾,镜湖²(chún)菜乱如麻。
译文:雕嵌着花纹的银盘中盛着炒过的虾子,碗中盛着莼菜根熬的汤,所以看上去乱得像麻一样。
注释:¹钑镂:用金银在器物上雕嵌花纹。²镜湖:即今绍兴鉴湖,以大禹在会稽山下铸镜的传说而得名。
汉儿女嫁吴儿妇,吴儿尽是汉儿爷。
汉儿女嫁吴儿¹妇,吴儿尽是汉儿爷。
译文:你们北方的女子经常嫁给我们南方的汉子,那北地女子生下的孩子算是你们北方人,我们吴地人不就是北方仁的爹了么!
注释:¹吴儿:吴地少年。

zhīzhāngshī--kuàng

lòuyínpánshèngchǎoxiājìngchúncàiluànhànérjiàérérjǐnshìhànér

几回江上泣途穷,每遇良辰叹转蓬。
几回江上泣途穷,每遇良辰¹叹转蓬(péng)
译文:我长年寄居他乡,漂泊在外,又赶上一年一度的寒食节,不记得自己曾多少次在江上乘着船为走投无路而伤心落泪,每当遇上美好的日子就叹息自己像是随风飘转的蓬草。
注释:¹良辰:美好的日子。
火燧知从新节变,灰心还与故人同。
火燧(suì)¹知从新节变,灰心还转故人同。
译文:人们请新火用的引火之物随着时节而变化,但我对人生前途的悲观心态依旧和以前一样。
注释:¹火燧:引火之物。古有钻燧改火之俗。因季节变换改用不同的燧木以取火。
莫听黄鸟愁啼处,自有花开久客中。
莫听黄鸟愁啼处,自有花开久客中。
译文:在外漂泊的游子啊,你不要只去听那枝头黄鹂的悲啼声,春天来了,自然会有花儿在久居外乡的游子心中开放。
贫病固应无挠事,但将怀抱醉春风。
贫病固应无挠事,但将怀抱醉春风。
译文:贫寒和疾病本来就不能够使我低头屈服,只管将理想和抱负暂时放下,尽情地去欣赏美好的春色。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