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缭绕七香车,洞里神仙炼紫霞。
华表鹤归春寂寂,东风吹尽碧桃花。
彩云缭绕七香车,洞里神仙炼紫霞。
华表鹤归春寂寂,东风吹尽碧桃花。
陈允平

陈允平

陈允平,字君衡,一字衡仲,号西麓,宋末元初四明鄞县(今浙江宁波市鄞县)人。生卒年俱不确定,前人认为“把陈允平的生年定在宁宗嘉定八年到十三年之间(1215-1220)比较合理”,“卒年疑在元贞前后,与周密卒年相去不远”,暂依之。少从杨简学,德祐时授沿海制置司参议官。有诗集《西麓诗稿》,存诗86首,《全宋诗》另从《永乐大典》辑3首,从《诗渊》辑50首,共计139首。有词集《日湖渔唱》和《西麓继周集》,各存词86首和123首,还有5首有调名而无词,《全宋词》无另辑者,共计209首。 ▶ 336篇诗文

猜您喜欢
金谷园那得三生富,铁门限枉作千年妒。汨罗江空把三闾污,北邙山谁是千钎禄?想应陶令杯,不到刘伶墓。怎相逢不饮空归去。
金谷园¹那得三生富,铁门限²枉作千年妒。汨罗江空把三闾(lǚ)³污,北邙(máng)谁是千钎(qiān)(lù)?想应陶令杯,不到刘伶(líng)墓。怎相逢不饮空归去。
译文:石崇暴富只不过是一片云烟,稍纵即逝。人们这 “千年寿”的美愿只能是一场空,哪怕把门槛筑得再高,都阻挡不了人固有一死。原本纯彻的汨罗水也被罩上了 “污屈原”的罪名,当时的帝王将相,可后来又怎么样呢?不如像陶潜和刘伶那样隐居山林、饮酒自娱。既然相逢应当痛快喝酒,否则怎么会不虚此行。
注释:塞鸿秋:曲牌名。共七句,句式为七七七七五五七。押六个仄声韵。押韵之句末三字为“平平仄”。第五、六句须用对仗。¹金谷园:晋石崇所建,在洛阴城西。石崇以谊富著称,经常在余谷园中宴宾取乐,行令罚酒。²铁门限:铁门槛,喻过不去。³三闾:三闾大夫的简称。战国时楚国所设的官司,掌管屈、昭、景三性贵族的事,屈原曾任此职,故以“三闾“你指屈原。屈原被放遂以后,于五月五日自沉于汩罗江。⁴北邙山:在洛阴市北,东汉及魏的王侯公卿多葬于此,后人常用来泛指一般的墓地。⁵千钎禄:指高官厚禄。钎,古代量器。《左传》昭公三年:“侈十则钟。”杜预注:“(钟)六斛四斗。”⁶陶令杯:陶渊明曾做彭泽令,又性嗜酒,故云“陶令杯”。⁷刘伶:西晋沛国(今安徽宿县)人,字伯伦。“竹林七贤”之一。性嗜酒,作《酒德颂》,对封建礼表示蔑视,对醉乡生活表示赞扬。李贺《将进酒》:“劝群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令坟上土。”

  全曲通过举例讲述了对世间豪族的否定,不如像陶潜那样隐居山林、饮酒自娱。全曲通过否定现实,讴歌退隐,表明了作者的人生观与处世哲学:人生短促、盛衰无常,一切荣华富贵都是过眼烟云,因而要隔绝红尘,避世隐居,过与世无争、诗酒闲逸的生活。

  小令第一句是从富的角度来写的。其中,“金谷园”是用典,即西晋富家石崇在河阳修筑的花园,以奢侈称著当时:以蜡当柴,美人充室,甚至在厕所中放有香料、干枣等。历代文人用其代富, 《红楼梦·林黛玉题世外桃源》中有: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在庾信 《枯树赋》中也有类似记载: “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昙花。”中间用 “哪得”相连,写出了作者对世间豪族的否定态度,认为石崇暴富只不过是一片云烟,稍纵即逝。

  紧接着的第二句,作者将笔触转移到了人生的另一追求,寿的角度上。人们怀着美好的愿望想延长生命的期限,抑或还想阻止生命的结束,便 “打铁做门限”来阻止 “阴间鬼的牵魂”,但善良的人们啊,这 “千年寿”的美愿只能是一场空,哪怕把门槛筑得再高、再结实,都阻挡不了 “人固有一死”的生老病死规律。可见,这一切都是枉作。一种劝世嫉俗的感情溢于言表、流于行间。

  “汨罗江”一句又是从忠君爱国的角度写的,这句也是用典。在那黑暗的社会里,在那浑浊的时代中,原本纯彻的汨罗水也被罩上了 “污屈原”的罪名,这使人很自然地想起了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句诗。实际上,这里暗含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的嘲讽与对屈原之死的叹惋之情、对忠君报国之人生追求的否定态度,同时也影射了自己的失意生涯,他 “为人方直,名闻天下,声彻闺阁”,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当时却无法施展,这在他的杂剧 《王粲登楼》中有所反映,其中抒发了游子飘零、怀才不遇、仕途失意的感情。

  “北邙山谁是千钟禄”,这句是对人生显贵的否定。笔随曲意,在最后的三句里,郑光祖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不如像陶潜那样隐居山林、饮酒自娱。既相逢当痛饮之,否则岂不有虚此行。但同样可视之为面对人生的自由:既来世上而不饮,岂不也是 “空归去”。因此,作者以与知己相逢为乐事,以诗酒自娱,卒彰显其志。

  纵观全首小令,它通过否定现实,讴歌退隐,表明了作者的人生观与处世哲学:作者认为人生短促、盛衰无常,一切荣华富贵都是过眼烟云,因而要隔绝红尘,避世隐居,过与世无争、诗酒闲逸的生活。

参考资料:
1、 冯艳华.毁誉贬褒 曲尽其意——赏析郑光祖小令《正宫·塞鸿秋》[J].名作欣赏,2002(6):104-105.
桑怿,开封雍丘人。其兄慥,本举进士有名,怿亦举进士,再不中,去游汝、颍间,得龙城废田数顷,退而力耕。岁凶,汝旁诸县多盗,怿白令: “愿为耆长,往来里中察奸民。”因召里中少年,戒曰:“盗不可为也!吾在此,不汝容也!”少年皆诺。里老父子死未敛,盗夜脱其衣; 里父老怯,无他子,不敢告县,臝其尸不能葬。怿闻而悲之,然疑少年王生者,夜人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明日遇之,问曰:“尔诺我不为盗矣,今又盗里父子尸者,非尔邪?”少年色动;即推仆地,缚之。诘共盗者,王生指某少年,怿呼壮丁守王生,又自驰取某少年者,送县, 皆伏法。
桑怿(yì),开封雍丘¹人。其兄慥(zào),本举进士有名,怿亦举进士,再不中,去游汝²、颍(yǐng)间,得龙城³废田数顷,退而力耕。岁凶,汝旁诸县多盗,怿白令: “愿为耆(qí),往来里中察奸民。”因召里中少年,戒曰:“盗不可为也!吾在此,不汝容也!”少年皆诺。里老父子死未敛(liǎn),盗夜脱其衣; 里父老怯(qiè),无他子,不敢告县,臝(luǒ)其尸不能葬。怿闻而悲之,然疑少年王生者,夜人其家,探其箧(qiè),不使之知觉。明日遇之,问曰:“尔诺我不为盗矣,今又盗里父子尸者,非尔邪?”少年色动;即推仆(pū)地,缚之。诘(jié)共盗者,王生指某少年,怿呼壮丁守王生,又自驰取某少年者,送县, 皆伏法
译文:桑怿是开封雍丘县人,他的哥哥桑慥因为参加进士考试而有名。桑怿也参加进士考试,却两次都没有考中,便到汝州、颍州间游历,在龙城获得废弃的田地数顷,退出科举考试尽力进行耕作。因年成不好,汝州附近的各县盗贼很多,桑怿找到县令对他说:“我想当耆长,在乡间往来巡查奸民。”县令同意后,桑怿就召集乡村少年,并告诫说:“不可再做偷盗之事,现在有我在这里,就绝不会容忍你们!”少年们连声答应。里老父儿子死了没有入棺,盗贼夜晚就把尸体的衣服脱了。里老父害怕,又没有其他儿子,不敢到县衙告状,儿子尸体裸露又不能下葬。桑怿听到这件事很怜悯里老父,就怀疑是少年王生做了这件事。晚上来到王生家,偷偷察看他的箱笼,没有让他发觉。第二天遇到王生,问道:“你答应我不偷东西,现在偷里老父儿子尸体衣服的人,不是你吗?”少年变了脸色。桑怿立刻将其推倒在地上绑了起来。盘问一起盗窃的人,王生指证某个少年。桑怿立刻叫壮丁看守住王生,自己又跑去捉拿那个少年,一起送到县上。这两个人都受到法律的惩治。
注释:¹雍丘:今河南杞县,宋属京畿路开封府。²汝:今河南临汝,宋属京西北路。³龙城:汝州有龙兴县,唐置,县有豢龙城,当即其地,宋后改名宝丰,今河南宝丰。百亩曰顷。⁴白:禀告。⁵耆长:宋初循旧制,县置耆长、弓手、壮丁以逐捕盗贼,各以乡户等第差充。⁶臝:裸体。⁷箧:竹箱。⁸仆:向前跌倒。⁹伏法:有罪就刑。
又尝之郏城,遇尉方出捕盗,招怿饮酒,遂与俱行。至贼所藏,尉怯,阳为不知以过,怿曰:“贼在此,何之乎?”下马独格杀数人,因尽缚之。又闻襄城有盗十许人,独提一剑以往,杀数人,缚其余。汝旁县为之无盗。京西转运使奏其事,授郏城尉。
又尝之¹(jiá)²,遇尉方出捕盗,招怿饮酒,遂与俱行。至贼所藏,尉怯,阳³为不知以过,怿曰:“贼在此,何之乎?”下马独格杀数人,因尽缚之。又闻襄城有盗十许人,独提一剑以往,杀数人,缚(fù)其余。汝旁县为之无盗。京西转运使奏其事,授郏城尉。
译文:桑怿也曾经去郏城,遇到县尉刚要出去逮捕盗贼,就招呼桑怿饮酒,饮酒后便邀桑怿与他一起出行。到了盗贼窝藏的地方,县尉有些害怕,假装没看见就走了过去。桑怿说:“盗贼就在这里,你还要去哪里?”于是下马独自杀了数名盗贼,并将他们全都绑了起来。又听说襄城有数十个盗贼,就独自提剑前往,杀了几个盗贼,把剩下的人全都绑了起来。汝城附近的县因此盗贼绝迹,京西转运使将桑怿的事上奏朝廷,朝廷就任命桑怿做郏城尉。
注释:¹之:往也。²郏城:今河南郏县,宋属汝州。³阳:与“佯”同,假装。⁴格:相抱而杀之曰“格”,见《汉书》注。⁵襄城:今河南襄城,宋属汝州。⁶转运使:官名,掌一路财赋之登记,并岁行所部,检察储积,稽考账簿,及专举刺官吏之事。
天圣中,河南诸县多盗,转运奏移渑池尉。崤,古险地,多深山,而青灰山尤阻险,为盗所恃。恶盗王伯者,藏此山,时出为近县害。当此时,王伯名闻朝廷,为巡检者,皆授名以捕之。既怿至,巡检者伪为宣头以示怿,将谋招出之。怿信之,不疑其伪也。因谍知伯所在,挺身人贼中招之,与伯同卧起十余日,乃出。巡检者反以兵邀于山口,怿几不自免。怿曰:“巡检授名,惧无功尔。”即以伯与巡检,使自为功,不复自言。巡检俘献京师,朝廷知其实,罪黜巡检。
天圣中,河南诸县多盗,转运奏移渑(miǎn)¹尉。崤(xiáo)²,古险地,多深山,而青灰山尤阻险,为盗所恃。恶盗王伯者,藏此山,时出为近县害。当此时,王伯名闻朝廷,为巡检³者,皆授名以捕之。既怿至,巡检者伪为宣头以示怿,将谋招出之。怿信之,不疑其伪也。因谍知伯所在,挺身人贼中招之,与伯同卧起十余日,乃出。巡检者反以兵邀于山口,怿几不自免。怿曰:“巡检授名,惧无功尔。”即以伯与巡检,使自为功,不复自言。巡检俘(fú)献京师,朝廷知其实,罪黜(chù)巡检。
译文:天圣年间,河南所属的县盗贼很多,转运使奏请朝廷调整了渑池尉。崤山,是古代的险要之地,泥山很多,而青灰山十分险峻难行,被盗贼所占领。一个叫王伯的恶盗藏匿在这座山中,时常出来在附近的县为非作歹。正当此时,王伯的事情让朝廷知道了,朝廷点名让其巡检捕捉。不久,桑怿到了这里,巡检伪造朝廷的宣召文书给桑怿看,准备筹划将王伯招出。桑怿相信了,没有怀疑是伪造的,就秘密察看王伯藏身的地方,深入盗贼巢穴招安,与王伯同睡同起十余天。他使王伯相信了自己,就一起出山来。那个巡检反而用兵在山口阻截,桑怿差一点连自己都不能逃脱。桑怿说:“巡检被点名捕盗,这样做是害怕得不到功劳。”就把王伯给了巡检,使其邀功,不再说自己的事了。巡检将王伯俘获后押送到京城,朝廷了解了实际情况,就将巡检罢免了。
注释:¹渑池:今河南渑池,宋属京西北路河南府。²崤:山名,在河南洛宁北,西北接陕县,东接渑池,有东西二崤,均极峻险。³巡检:官名,宋时沿边溪峒沿江沿海均置之,掌训治甲兵,巡逻州邑,擒捕盗贼,所在听州县守令节制。⁴授名:谓朝廷疏王伯姓名,授巡检使捕之。⁵宣头:宣传诏旨之文书。唐制旨自禁中出付中书者,曰“宣”。⁶谍:伺敌之动静以报。⁷挺身:挺立其身,状其勇。
怿为尉岁余,改授右班殿直、永安县巡检。明道、景祐之交,天下旱蝗,盗贼稍稍起,其间有恶贼二十三人,不能捕,枢密院以传召怿至京,授二十三人名,使往捕。怿谋曰:“盗畏吾名,必已溃,溃则难得矣,宜先示之以怯。 ”至则闭栅,戒军吏无一人得辄出。居数日,军吏不知所为,数请出自效,辄不许。既而夜与数卒变为盗服以出, 迹盗所尝行处,入民家,民皆走,独有一媪留,为作饮食,馈之如盗。乃归,复避栅三日,又往,则携其具就媪馔,而以其余遗媪,媪待以为真盗矣。乃稍就媪,与语及群盗辈。媪曰:“彼闻桑怿来,始畏之,皆遁矣;又闻怿闭营不出,知其不足畏,今皆还也。某在某处,某在某所矣。”怿尽钩得之。复三日,又往,厚遗之,遂以实告曰:“我,桑怿也,烦媪为察其实而慎勿泄!后三日,我复来矣。”后又三日往,媪察其实审矣。明旦,部分军士,用甲若干人于某所取某盗,卒若干人于某处取某盗。其尤强者在某所,则自驰马以往,士卒不及从,惟四骑追之,遂与贼遇,手杀三人。凡二十三人者,一日皆获。二十八日,复命京师。
怿为尉岁余,改授右班殿直、永安县巡检。明道、景祐之交,天下旱蝗,盗贼稍稍起,其间有恶贼二十三人,不能捕,枢(shū)密院以传(zhuàn)¹召怿至京,授二十三人名,使往捕。怿谋曰:“盗畏吾名,必已溃,溃(kuì)则难得矣,宜先示之以怯。 ”至则闭栅(zhà)²,戒军吏无一人得辄(zhé)出。居数日,军吏不知所为,数请出自效,辄不许。既而夜与数卒变为盗服以出, 迹³盗所尝行处,入民家,民皆走,独有一媪(ǎo)留,为作饮食,馈(kuì)之如盗。乃归,复避栅(zhà)三日,又往,则携其具就媪馔(zhuàn),而以其余遗媪,媪待以为真盗矣。乃稍就媪,与语及群盗辈。媪曰:“彼闻桑怿来,始畏之,皆遁矣;又闻怿闭营不出,知其不足畏,今皆还也。某在某处,某在某所矣。”怿尽钩得之。复三日,又往,厚遗之,遂以实告曰:“我,桑怿也,烦媪为察其实而慎勿泄!后三日,我复来矣。”后又三日往,媪察其实审矣。明旦,部分军士,用甲若干人于某所取某盗,卒若干人于某处取某盗。其尤强者在某所,则自驰马以往,士卒不及从,惟四骑追之,遂与贼遇,手杀三人。凡二十三人者,一日皆获。二十八日,复命京师。
译文:桑怿做郏城尉一年有余,又被任命为右班殿值、永安县巡检。明道、景祐之交,天下大早闹蝗灾,盗贼渐渐增多。有恶贼二十三人,没有办法抓到。枢密院以驿站快马召桑怿进京,交给他二十三个盗贼的名字,让他前往缉拿。桑怿思考说:“盗贼害怕我的名字,听到我去一定会逃跑,逃散后就更不容易抓了,应当先向他们表现我的害怕的情绪。”桑怿到了那里就关闭军营大门,告诫军吏不许一个人走出军营。住了几天,军吏不了解他的意图,多次请求出战效力,总是不被允许。过了一阵,在一个晚上,桑怿和几个军卒装扮成盗贼出来,寻找盗贼曾经走过的地方。走进老百姓家,老百姓都逃走,唯独有一位老太太留下来,像对待盗贼一样给他们东西吃。回来后,又关闭军门。三天后再次前往,带着器具到老人处吃饭,并且把剩余的留给了老妇人,等到老妇人把他们当做真盗贼后,就渐渐接近老妇人,跟她说话,并提到了那群盗贼。老妇人说:“他们听到桑怿来了,开始很害怕就全都跑了。又听说桑怿关闭营门不愿出来,知道他不值得惧怕,现在都回来了。谁谁谁在某处,谁谁谁在某地。”桑怿完全探得了盗贼的下落。过了三天,又前往,送给老妇人厚礼,告诉她实情:“我就是桑怿,麻烦老妇人帮助我们了解实情,且千万不要泄露,三天后我再来。”桑怿过了三天又前往,详尽打听了老妇人了解的实情。第二天天一亮,他分别部署军士,以甲士若干人在某地捕捉某盗贼,以军卒若干人在某处捕捉某盗贼。其中尤其强的盗贼在某地,就亲自乘快马前往,士卒都没跟上,只有四个骑士跟上他,后与盗贼遭遇了,桑怿亲自杀了三人。二十三个盗贼一天内都抓到。仅二十八天,桑怿就回京复命了。
注释:¹传:传驿之车马也。²栅:木垣曰栅,行军所居。³迹:循其迹。⁴媪:老妇。⁵钩:致也。谓钩得其情,使对者不疑,若不问而自知。⁶部分:部署。
枢密吏谓曰:“与我银,为君致阁职。”怿曰:“用赂得官,非我欲,况贫无银;有,固不可也。”吏怒,匿其阀,以免短使送三班。三班用例,与兵马监押。未行,会交趾獠叛,杀海上巡检,昭、化诸州皆警,往者数辈不能定。因命怿往,尽手杀之。还,乃授阁门祗候。怿曰:“是行也,非独吾功,位有居吾上者,吾乃其佐也,今彼留而我还,我赏厚而彼轻,得不疑我盖其功而自伐乎?受之徒惭吾心。”将让其赏归己上者,以奏稿示予。予谓曰:“让之,必不听,徒以好名与诈取讥也。”怿叹曰:“亦思之,然士顾其心何如尔,当自信其心以行,讥何累也?若欲避名,则善皆不可为也已。”余惭其言。卒让之,不听。怿虽举进士,而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多此类。
枢密吏谓曰:“与我银,为君致阁职¹。”怿曰:“用赂得官,非我欲,况贫无银;有,固不可也。”吏(lì)怒,匿其阀(fá,以免短使³送三班。三班用例,与兵马监押。未行,会交趾(zhǐ)(liáo)叛,杀海上巡检,昭、化诸州皆警,往者数辈不能定。因命怿往,尽手杀之。还,乃授阁门祗(zhī)候。怿曰:“是行也,非独吾功,位有居吾上者,吾乃其佐也,今彼留而我还,我赏厚而彼轻,得不疑我盖其功而自伐乎?受之徒惭吾心。”将让其赏归己上者,以奏稿示予。予谓曰:“让之,必不听,徒以好名与诈取讥也。”怿叹曰:“亦思之,然士顾其心何如尔,当自信其心以行,讥何累也?若欲避名,则善皆不可为也已。”余惭其言。卒让之,不听。怿虽举进士,而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多此类。
译文:枢密院官吏对他说:“给我银子,我为你谋取阁门通事舍人的官职。”桑怿说:“我不想通过贿赂得到官职,况且我贫穷没有银子!即使有,也绝对不能这样做。”官吏非常生气,隐瞒了他立功的情况,并免去临时差使,送交三班院安排。三班按常规,让他做了兵马监押。还没有来得及走,恰巧碰到交趾地方獠族叛乱,杀了海上巡检,昭州、化州都报了警,去了几拨人马都不能平定。所以朝廷命令桑怪前往,杀掉了叛贼。回京后,就任命他做阁门祗侯。桑怿说:“这次行动,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有地位在我上面的,我是尽力辅佐他们。现在他留在那里而我却回来了,我赏赐很厚而他却很轻,难道不会怀疑我掩盖他们的功劳而表现自己吗?接受了这样的赏赐只会使我内心惭愧。”就要把朝廷的赏赐让给自己的上司,把奏稿给我看。我对他说:“让给别人,朝廷一定不会答应,只会因此被看做爱好虚名和诡诈而被人嘲笑。”桑怿感叹说:“我也想到了这点,然而观察一个人的品质如何,应当根据他的行为作判断,被人嘲笑有什么呢?如果想躲避名声,那么好事就都别做了。”听后我也感到惭愧。他终于将功勋让给了别人,没有听劝告。桑怿虽然参加过科举考试,但文化水平不高,但他做的事情都合乎道德伦理,很多都像这件事一样。
始居雍丘,遭大水,有粟二廪,将以舟载之,见民走避溺者,遂弃其粟,以舟载之。见民荒岁,聚其里人饲之,粟尽乃止。怿善剑及铁简,力过数人,而有谋略。遇人常畏,若不自足。其为人不甚长大,亦自修为威仪,言语如不出其口,卒然遇人,不知其健且勇也。
始居雍(yōng)丘,遭大水,有粟二廪¹,将以舟载之,见民走避溺者,遂弃其粟(lǐn),以舟载之。见民荒岁,聚其里人饲之,粟尽乃止。怿善剑及铁简²,力过数人,而有谋略。遇人常畏,若不自足。其为人不甚长大,亦自修为威仪,言语如不出其口³,卒(cù)然遇人,不知其健且勇也。
译文:当初桑怿住在雍丘,遭到大水,有两仓粮食准备用船运走,看到老百姓奔跑躲避大水,就丢弃了粮食,用船载运老百姓。看到老百姓遇到收成不好的年景,就将村里人集中起来,用自家的粮食给他们做饭,直到把自家的粮食吃完为止。桑怿喜欢舞剑和铁简,力气超过几个人,并且很有胆识和策略。遇到人常常腼腆,好像很惭愧。他长得不太高大,但经过自己的修习也显得很有威仪;说话有点口吃,人们偶然遇见但并不了解他,其实他健硕而且很勇武。
注释:¹廪:藏米之仓。²铁简:古兵器,无刃而有四棱,方棱似简,故名,后亦作“锏”。³言语如不出其口:谓口讷。《礼记》谓赵文子,其言若不出诸其口。⁴卒:急遽(jù),仓促。
庐陵欧阳修曰:勇力人所有,而能知用其勇者,少矣。若怿可谓义勇之士,其学问不深而能者,盖天性也。余固喜传人事,尤爱司马迁善传,而其所书皆伟烈奇节,士喜读之,欲学其作,而怪今人如迁所书者何少也!乃疑迁特雄文,善壮其说,而古人未必然也?及得桑怿事,乃知古之人有然焉,迁书不诬也,知今人固有而但不尽知也。怿所为壮矣,而不知予文能如迁书,使人读而喜否?姑次第之。
庐陵欧阳修曰:勇力人所有,而能知用其勇者,少矣。若怿可谓义勇之士,其学问不深而能者,盖天性也。余固喜传人事,尤爱司马迁¹善传,而其所书皆伟烈奇节,士喜读之,欲学其作,而怪今人如迁所书者何少也!乃疑迁特雄文,善壮其说,而古人未必然也?及得桑怿事,乃知古之人有然焉,迁书不诬(wū)²也,知今人固有而但不尽知也。怿所为壮矣,而不知予文能如迁书,使人读而喜否?姑次第之。
译文:庐陵欧阳修说:勇武和力量是人们所具备的,但能够了解体会并使用勇武的人就很少了。像桑怿这样的人,可以称得上是义勇之士了。他的学问不深却能有所作为,可以说是一种天性。我本来爱好写人物传记,特别喜爱司马迁的传记,而且他撰写的人都是性情伟烈节操不凡的人,士人喜爱读这样的书。我想学他的笔法,但怪怨现在如司马迁笔下那样的人为什么这样少呢?我就怀疑司马迁只不过靠雄奇的文笔善于夸大其词,古代的人不一定像这样。等知道了桑怿的事,才知道现实中也有这样的人,司马迁的文章没有欺骗后人,我们只是不知道而已。桑怿做的事堪称雄壮,但却不知道我的文章能不能如司马迁的书那样令人们喜欢读它?姑且按顺序记下桑怿的事迹。
注释:¹司马迁:字子长,生于龙门,父谈为太史,迁世其业,李陵降匈奴,迁极言其忠,坐下腐刑,乃细金匮石室之书,上起黄帝,下止获麟之岁(汉武帝元狩元年),作《史记》一百三十卷,凡十二纪,十年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自古称为良史。²诬:妄,错。

  这是一篇人物传记。该传略进了对桑怿出身、世系、仕履的介绍以及他最后抵抗西夏为国捐躯的事迹,而是集中笔力描写他在捕捉盗贼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勇敢机智、立功拒赏等高贵品质。文章还写了巡检欺骗桑怿、枢密吏索贿、桑怿让赏等情节,暴露了宋王朝从地方到朝廷的吏治腐败,加上“盗贼四起”,客观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作者有意选取最能表现人物性格和才能的层出不穷的奇特情节,来突出桑怿这位奇男子、伟丈夫,写法颇似《史记》,具有强烈的艺术吸引力。这种介于正史与传奇之间的写法对后世作品颇有影响,明清时期人物传记如宋濂的《秦士录》、魏禧的《大铁椎传》等在构思上都有意模仿此文。

  欧阳修写桑怿,以捕盗为重点。所谓“盗”,大体上有两类:一类是单纯偷窃抢夺财物的不良之徒;一类是与封建政权为敌的起义农民。桑怿所捕的盗这两种类型都有,因而他的行为虽有除暴安良的一面,但本质上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这是读者在阅读这篇文章时首先要明确的一点。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作者选择了几个典型事例,有略有详地展开描写,成功地塑造了桑怿这个人物形象。

  第一个典型事例是汝州近边诸县多盗贼,桑怿主动向县令要求当耆长,“往来里中察奸民”,一举拿获两名盗尸衣的少年,并交县衙绳之以法。第二个典型事例是在郏城和襄城捕盗,突出桑怿的勇敢。郏城捕盗是将他与郏城县尉作对比描写,以县尉之怯衬出桑怿之勇。襄城捕盗则是独写其勇:“闻襄城有盗十许人,独提一剑以往,杀数人,缚其馀。”这两个事例都是简笔描写,却能抓住人物最关键的言行,刻画人物,生动传神。

  第三个典型事例是桑怿任渑池县尉时招安恶盗王伯,突出桑怿的智勇及胸襟。巡检用伪造的朝廷招降文书欺骗桑怿,要他进招降王伯,于是他“挺身人贼中招之,与伯同卧起十馀日。信之,乃出”。谁知当他带王伯一起下山受降时,“巡检者反以兵邀于山口,怿几不自免”。桑怿上当受骗,几乎丢掉性命,却仍对那位欺骗他的巡检宽大为怀,让他把王伯押解朝廷进请功,如此心胸肚量,实为罕见。

  第四个典型事例是桑怿当永安县巡检时,用计在一日之间将二十三名恶贼一网打尽。这个事例最曲折复杂,也是作者重点刻画所在。桑怿接受任务后,先准确地分析了群盗的心理:“盗畏吾名,必已溃,溃则难得矣,宜先示之以怯。”接着,描写桑怿在紧闭栅门,向群盗示怯的同时,穿上盗贼的服装私访,经过许多曲折,终于收买了一个能探知贼情的老媪,摸清了群盗的情况。最后,经过周密的部署,桑怿身先士卒,亲自进捕捉最强悍的对手,“凡二十三人者,一日皆获。”通过这一典型事例,桑怿的智勇已经跃然纸上。

  第五个典型事例是写他拒绝用行贿手段取得高官,表现了他的崇高品德。第六个典型事例写他立功不愿受重赏的谦逊胸怀。第七个典型事例是写他爱民的情怀。通过这些事例的补充,桑怿这个人物形象已十分高大丰满。最后,作者又出人意表地简略介绍桑怿真实的外貌:身材不算高大,遇人羞涩,不善言辞,与他那力过数人、深通谋略的大智大勇似不相称,然而这正是作者塑造人物的真实丰满之处。

  这篇传记不仅有鲜明的人物形象,而且结构上也颇具特色。它不像六朝小说吉光片羽式地勾勒名士的举手投足,也不像现代小说围绕中心事件展开情节、塑造人物,而是截取了桑怿性格特征的一个方面的三个具体画面,环环入扣,展示出他的“大智”、“大仁”、“大勇”。这种结构手法酷似当代戏剧的“冰糖葫芦式”结构,清晰紧凑,引人入胜。

参考资料:
1、 欧阳修著;沈利华,倪培翔解评.《欧阳修集》.山西:三晋出版社,2008年8月:第133页—第134页
2、 谈凤梁.《历代文言小说鉴赏辞典》.江苏:江苏文艺出版社,1991年7月第1版:第679页

sāngzhuàn

ōuyángxiū sòngdài 

    sāng kāifēngyōngqiūrén xiōngzào běnjìnshìyǒumíng jìnshì zàizhòng yóu yǐngjiān lóngchéngfèitiánshùqǐng tuì退érgēng suìxiōng pángzhūxiànduōdào báilìng  yuànwéizhǎng wǎngláizhòngchájiānmín  yīnzhàozhòngshàonián jièyuē  dàowéi zài róng  shàoniánjiēnuò lǎowèiliǎn dàotuō lǎoqiè  gǎngàoxiàn luǒshīnéngzàng wénérbēizhī ránshàoniánwángshēngzhě rénjiā tànqiè shǐ使zhīzhījué míngzhī wènyuē  ěrnuòwéidào jīnyòudàoshīzhě fēiěr  shàoniándòng tuī zhī jiégòngdàozhě wángshēngzhǐmǒushàonián zhuàngdīngshǒuwángshēng yòuchímǒushàoniánzhě sòngxiàn jiē 

    yòuchángzhījiáchéng wèifāngchūdào zhāoyǐnjiǔ suìxíng zhìzéisuǒcáng wèiqiè yángwéizhīguò yuē  zéizài zhī  xiàshāshùrén yīnjìnzhī yòuwénxiāngchéngyǒudàoshírén jiànwǎng shāshùrén  pángxiànwéizhīdào jīng西zhuǎnyùnshǐ使zòushì shòujiáchéngwèi 

    tiānshèngzhòng nánzhūxiànduōdào zhuǎnyùnzòumiǎnchíwèi xiáo xiǎn duōshēnshān érqīnghuīshānyóuxiǎn wéidàosuǒshì èdàowángzhě cángshān shíchūwéijìnxiànhài dāngshí wángmíngwéncháotíng wéixúnjiǎnzhě jiēshòumíngzhī zhì xúnjiǎnzhěwěiwéixuāntóushì jiāngmóuzhāochūzhī xìnzhī wěi yīndiézhīsuǒzài tǐngshēnrénzéizhòngzhāozhī tóngshí nǎichū xúnjiǎnzhěfǎnbīngyāoshānkǒu miǎn yuē  xúnjiǎnshòumíng gōngěr  xúnjiǎn shǐ使wéigōng yán xúnjiǎnxiànjīngshī cháotíngzhīshí zuìchùxúnjiǎn 

    wéiwèisuì gǎishòuyòubāndiàn殿zhí yǒngānxiànxúnjiǎn míngdào jǐngyòuzhījiāo tiānxiàhànhuáng dàozéishāoshāo jiānyǒuèzéièrshísānrén néng shūyuànzhuànzhàozhìjīng shòuèrshísānrénmíng shǐ使wǎng móuyuē  dàowèimíng kuì kuìnán xiānshìzhīqiè  zhìzhà jièjūnrénzhéchū shù jūnzhīsuǒwéi shùqǐngchūxiào zhé érshùbiànwéidàochū dàosuǒchángxíngchù mínjiā mínjiēzǒu yǒuǎoliú wéizuòyǐnshí kuìzhīdào nǎiguī zhàsān yòuwǎng xiéjiùǎozhuàn érwèiǎo ǎodàiwéizhēndào nǎishāojiùǎo qúndàobèi ǎoyuē  wénsānglái shǐwèizhī jiēdùn yòuwényíngchū zhīwèi jīnjiēhuán mǒuzàimǒuchù mǒuzàimǒusuǒ  jìngōuzhī sān yòuwǎng hòuwèizhī suìshígàoyuē   sāng fánǎowéicháshíérshènxiè hòusān lái  hòuyòusānwǎng ǎocháshíshěn míngdàn fènjūnshì yòngjiǎruògānrénmǒusuǒmǒudào ruògānrénmǒuchùmǒudào yóuqiángzhězàimǒusuǒ chíwǎng shìcóng wéizhuīzhī suìzéi shǒushāsānrén fánèrshísānrénzhě jiēhuò èrshí mìngjīngshī 

    shūwèiyuē  yín wéijūnzhìzhí  yuē  yòngguān fēi kuàngpínyín yǒu     miǎnduǎnshǐ使sòngsānbān sānbānyòng bīngjiān wèixíng huìjiāozhǐliáopàn shāhǎishàngxúnjiǎn zhāo huàzhūzhōujiējǐng wǎngzhěshùbèinéngdìng yīnmìngwǎng jìnshǒushāzhī huán nǎishòuménzhīhòu yuē  shìxíng fēigōng wèiyǒushàngzhě nǎizuǒ jīnliúérhuán shǎnghòuérqīng gàigōngér shòuzhīcánxīn  jiāngràngshǎngguīshàngzhě zòugǎo稿shì wèiyuē  ràngzhī tīng hàomíngzhà  tànyuē  zhī ránshìxīněr dāngxìnxīnxíng lèi ruòmíng shànjiēwéi  cányán ràngzhī tīng suījìnshì érshènzhīshū ránsuǒwéi jiēdào duōlèi 

    shǐyōngqiū zāoshuǐ yǒuèrlǐn jiāngzhōuzàizhī jiànmínzǒuzhě suì zhōuzàizhī jiànmínhuāngsuì rénzhī jìnnǎizhǐ shànjiàntiějiǎn guòshùrén éryǒumóulüè rénchángwèi ruò wéirénshènzhǎng xiūwéiwēi yánchūkǒu ránrén zhījiànqiěyǒng 

    língōuyángxiūyuē yǒngrénsuǒyǒu érnéngzhīyòngyǒngzhě shào ruòwèiyǒngzhīshì xuéwènshēnérnéngzhě gàitiānxìng zhuànrénshì yóuàiqiānshànzhuàn érsuǒshūjiēwěilièjié shìzhī xuézuò érguàijīnrénqiānsuǒshūzhěshào nǎiqiānxióngwén shànzhuàngshuō érrénwèirán sāngshì nǎizhīzhīrényǒurányān qiānshū zhījīnrényǒuérdànjìnzhī suǒwéizhuàng érzhīwénnéngqiānshū shǐ使rénérfǒu zhī 

水木深不极,似将星汉连。
水木深不极,似将星汉连。
译文:树木高耸入云,溪流深不见底,像是要将天地连接在一起。
中州唯此地,上界别无天。
中州¹唯此地,上界²别无天。
译文:整个中华大地只有这么一片美景,连仙界也没有这一方天地。
注释:¹中州:中原地区。²上界:天上神仙居住的地方。
雪折停猿树,花藏浴鹤泉。
雪折停猿树,花藏(cáng)浴鹤泉。
译文:雪花飞落停留在猿猴攀爬过的树上,零落的花瓣藏身于仙鹤濯身的泉水中。
师为终老意,日日复年年。
师为终老意,日日复年年。
译文:我愿在此终老,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

chēngxīnzhōngdǎo--fānggàn

shuǐshēnshìjiāngxīnghànliánzhōngzhōuwéishàngjièbiétiān

xuězhétíngyuánshùhuācángquánshīwèizhōnglǎoniánnián

乾隆四十年七月丁巳,余邀左世琅一青,张若兆应宿,同入北山,观乎双溪。一青之弟仲孚,与邀而疾作,不果来。一青又先返。余与应宿宿张太傅文端公墓舍,大雨溪涨,留之累日,盖龙溪水西北来,将入两崖之口,又受椒园之水,故其会曰双溪。松堤内绕,碧岩外交,势若重环。处于环中,以四望烟雨之所合散,树石之所拥露,其状万变。夜共一镫,凭几默听,众响皆入,人意萧然。
乾隆四十年七月丁巳¹,余邀左世琅(láng)²一青,张若兆³应宿,同入北山,观乎双溪。一青之弟仲孚,与邀而疾作,不果来。一青又先返。余与应宿宿张太傅文端公墓舍,大雨溪涨,留之累(lěi)日,盖龙溪水西北来,将入两崖之口,又受椒园之水,故其会曰双溪。松堤(dī)内绕,碧岩外交,势若重环。处于环中,以四望烟雨之所合散,树石之所拥露,其状万变。夜共一镫(dēng),凭几默听,众响皆入,人意萧然。
译文:乾隆四十年七月丁巳日?我邀左世琅一青,张若兆应宿,一同进入北山,到双溪游览。一青的弟弟仲孚本来应邀同游,但因突然生病没有来。一青又先回去。我便和张应宿一起住在了张太傅文端公墓地旁边的庐舍里。天降大雨,双溪的溪流猛涨,我们便滞留在那里好几天。大概龙溪水从西北方向滚滚而来,在快要进入两座山崖之间的入口时,又有椒园之水汇入,因为两水汇聚,这条溪便被称为“双溪”。茂盛的松树恰如堤坝在双溪内环绕,双溪外,苍绿色的山岩交错分布,整个情形像双环状。我们处于环状的中间向四处观望,恰好目睹烟雨的聚合与消散,树林和石头簇拥着交错呈现,在烟雨中这些 景致变化万千。夜晚坐在同一灯光下,倚靠几案默听,所有的自然音响都汇入耳畔,我们便有一种孤寂冷清的萧然之感。
注释:¹乾隆四十年七月丁巳:即公元1775年。²左世琅:字一青。³张若兆:字应宿。⁴双溪:位于今安徽桐城龙眠乡境内龙眠河与椒园小河汇流处,故称“双溪”。⁵张太傅文端公:即清朝名相张英(1637~1708),桐城人,卒后谥号“文端”,赠太子太傅。⁶镫:同“灯”,指油灯。
当文端遭遇仁皇帝,登为辅相,一旦退老,御书“双溪”以赐,归悬之于此楣,优游自适于此者数年乃薨,天下谓之盛事。而余以不肖,不堪世用,亟去,蚤匿于岩窭,从故人于风雨之夕,远思文瑞之风,邈不可及。而又未知余今者之所自得,与昔文端之所娱于山水间者,其尚有同乎耶,其无有同乎耶?
当文端遭遇仁皇帝¹,登²为辅相,一旦³退老,御书“双溪”以赐,归悬之于此楣(méi),优游自适于此者数年乃薨(hōng),天下谓之盛事。而余以不肖,不堪世用,亟(jí)去,蚤(zǎo)匿于岩窭(jù),从故人于风雨之夕,远思文瑞之风,邈(miǎo)不可及。而又未知余今者之所自得,与昔文端之所娱于山水间者,其尚有同乎耶,其无有同乎耶?
译文:文端受仁德的皇帝恩宠,登上宰相的高位,一朝告老还乡,皇帝亲笔题写“双溪”两字赐赠,回乡以后将御笔题匾悬挂在此处的门楣上,在这里过了几年优游闲适的日子才去世,世人都说这是一件盛事。我因为不贤,不堪为世所用,急忙离去,早早隐居在山崖的深底,在风雨之夜与友人一起,远思文端的风范,觉得遥不可及。但是,不知现在我游览双溪的感受,与昔日文端游山玩水的快乐,是有某些相同之处呢,抑或没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注释:¹仁皇帝:即康熙帝(1654~1722),名爱新觉罗·玄烨,谥号“大清圣祖仁皇帝”。²登:加封。³一旦:一天之间。⁴楣:门框上边的横木。⁵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⁶邈:遥远。

  全文不过三百来字,熔描绘景物、凭吊前贤、抒发感慨于一炉。篇幅虽短,情韵生动,充分体现出姚鼐散文记事明晰、文字雅洁,惜墨如金而又余味悠长的风格特点。

  作者首先扼要交代了出游经过以及留宿双溪张英墓舍的缘由。由于“大雨溪张,留之累日”,故得以从容观赏双溪景色:“松堤内绕,碧岩外交,势若重环”茂密的松树郁郁葱葱,苍绿色的山岩重重叠叠,互相掩映,蔚为壮观。加之云气弥漫,烟雨朦胧,呈现出千变万化的情态。在作者的笔下,双溪一带景色犹如一幅酣畅淋漓的水墨山水画,令人陶醉。

  置身这优美的环境中,作者情不自禁地凭吊起乡人引为骄傲的前贤张英宰相。想当年,张英以自己的才干辅佐康熙帝,深受器重,退休归乡颐养天年,康熙帝亲赐“双溪”二字,优游自适,寄情山水。君臣遇会,谓为盛事。

  文末,作者联系自己的思想、抱负抒发情怀,流露出对乡先辈遣风的无限钦慕之意。

去国登兹楼,怀归伤暮秋。
去国¹登兹(zī)²,怀归伤暮秋。
译文:离开国都登上这新平城楼,面对寥落暮秋怀归却不得归使我心伤。
注释:¹去国:离开国都。²兹楼:指新平楼。兹:此。
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
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¹
译文:天空辽阔,夕阳在远方落下;寒波微澜,河水在静静流淌。
注释:¹寒波流:指泾水。
秦云起岭树,胡雁飞沙洲。
秦云¹起岭树,胡雁(yàn)²飞沙洲³
译文:云朵从山岭的树林上升起,北来的大雁飞落在沙洲。
注释:¹秦云:秦地的云。新平等地先秦时属秦国。秦,见《横江词》注。²胡雁:北方的大雁。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通称,这里指北方地区。³洲:水中可居之地。
苍苍几万里,目极令人愁。
苍苍¹几万里,目极²令人愁。
译文:茫茫苍苍的几万里大地,极目远望使我忧愁。
注释:¹苍苍:一片深青色,这里指旷远迷茫的样子。²目极:指放眼远望。

  李白怀着愤懑、失望的心情离开了长安。当他登上新平城楼,远望着深秋景象,时值暮秋,天高气爽,落日时分,登楼西望,目极之处,但见落日似比平日遥远;溪水清净,水波起伏,寒意袭人。此情此景,让李白不禁引起了怀归之情。他虽然壮志未遂,但并不甘心放弃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多么想重返长安,干一番事业。然而,希望是渺茫的。他望着那“苍苍几万里”的祖国大地,联想起在唐玄宗统治集团的黑暗统治下,一场深刻的社会危机正在到来,他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深深忧虑。因此,诗人发出了“极目使人愁”的感叹。

  “去国登兹楼,怀归伤暮秋”写诗人通过交代事件发生的背景和情感,用铺叙手法描绘一幅离开长安登新平城楼、时值暮秋想念长安的伤感景致,以“怀”、“归”、“伤”、“暮秋”等诗词烘托气氛,能起到点明题旨、升华主题的作用。

  “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秦云起岭落,胡雁飞沙洲””写诗人登新平城楼时所见所闻的叙述,借有巨大气势的事物和表现大起大落的动词,如“天”、“日”、“水”、“云”、“落”、“寒”、“流”、“起”、“飞”等,觥筹交错中,使得诗意具有飞扬跋扈又不失唯美伤感的气势。而“落日”、“寒流”、“秦云”、“胡雁”则勾画出一副凄凉的暮秋景色,这正是诗人怀归忧国,但又无可奈何的渺茫心情的反映。

  “苍苍几万里,目极令人愁”写诗人登新平城楼眺望中所见后的感受,借景抒情,情含景中,既暗寓自己极度思念帝都长安的心情,又突显诗人为祖国的前途命运而产生“愁”绪,抒发自己的感叹,把情与景关联得十分紧密。结尾的“令人愁”和第二句的“伤暮秋”,遥相呼应,构成了全诗的统一情调。

  诗体在律古之间,李白虽能律,却不是律之所能律。其诗是从古乐府古风一路行来,自成体势,不一定只限于律古。全诗语言精练,不失迅猛阔大的气势,极富韵味,寥寥数笔,却情意深长,流露出诗人壮志未酬、处境困窘的忧伤之情。

参考资料:
1、 李晖编.李白诗选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0:96-97
2、 王文金.新编千家诗之三 咏秋古诗百首:海燕出版社,1986年08月第1版:66-67

dēngxīnpínglóu

bái tángdài 

guódēnglóu huái怀guīshāngqiū 
tiānchángluòyuǎn shuǐjìnghánliú 
qínyúnlǐngshù yànfēishāzhōu 
cāngcāngwàn lìngrénchó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