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峰江上色,羡尔及秋行。释氏推真子,郗家许贵甥。
乱峰江上色,羡尔及秋行。释氏推真子,郗家许贵甥。
氎花新雨净,帆叶好风轻。千里依元舅,回潮亦有情。
氎花新雨净,帆叶好风轻。千里依元舅,回潮亦有情。

sòngjiǎnshàngrénzhījiànzhōujìn使shǐjūnjiù--jiǎorán

luànfēngjiāngshàngxiàněrqiūxíngshìshìtuīzhēnzijiāguìshēng

diéhuāxīnjìngfānhǎofēngqīngqiānyuánjiùhuícháoyǒuqíng

皎然

皎然

僧皎然,生卒年不详。俗姓谢,字清昼,湖州(浙江吴兴)人,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皎然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 51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
有过于江上¹者,见人方引²婴儿而欲投之³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
译文:有个经过江边的人,看见一个人正拉着一个小孩要把他投到江里去,小孩吓得直哭。过江的人忙问这样做的原因,那人回答:“这孩子的父亲擅长游泳。”
注释:¹过于江上:经过江边。²方引:正带着,牵着。方,正在。引:带着,抱着。³之:代词,指婴儿。⁴善:擅长。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¹(jù)²善游哉?以此任物³,亦必悖(bèi)矣。
译文:孩子的父亲虽然擅长游泳,这个小孩难道也立即会游泳吗?这样处理事情,肯定是谬误的啊!
注释:¹岂:难道。²遽:立即。³以此任物:用这种观点来对待事物。任,对待。任物:对待事物。以:用。⁴悖:违反。

  父善游讲述的是古代有个经过江边的人,看见一个人正带着一个小孩想把他投到江里,小孩吓得直哭。这人问他原因,那人回答:“这孩子的父亲擅长游泳。”孩子的父亲虽然擅长游泳,这个小孩难道也立即会游泳吗? .用这种观点对待事物,也一定是违反常理的。

  而事告诉我们,知识与技能是无法遗传的。一个人单纯强调先天智力和体能因素的作用,而忽视后天刻苦学习的重要性,那是幼稚可笑的。

三杰当日,俱曾此地,殷勤纳谏论兴废。见遗基,怎不伤悲!山河犹带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东,也在图画里;西,也在图画里。
三杰¹当日,俱曾此地,殷(yīn)勤纳谏(jiàn)²论兴废。见遗基³,怎不伤悲!山河犹带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东,也在图画里;西,也在图画里。
译文:当年汉室三杰,都曾在这里聚会,汉朝建立后,他们还经常向刘邦诚挚地进谏,谈论历朝历代的交替兴废。一千多年过去了,如今看到他们当年的遗迹,往事涌上心头,怎不令人无限伤悲!人事沧桑不断,而这里的山河还到处诱发着他们当年的英雄气概,“鸟尽弓藏”令人悲!登上这未央宫遗址的最高处,坐地观看:东面,也是如画的河山;西面,也是如画的河山。可是,有谁能保有这壮丽的河山永在!
注释:¹三杰:指汉代张良、萧何、韩信三人,他们帮助刘邦统一中国。²纳谏:古代君主采纳臣下的进谏。³遗基:指残留的未央宫废墟。⁴闲坐地:闲坐着。

  作者来到未央宫殿的遗址,登上那高大的土台基,思接千载,自然想到了这座宏伟宫殿的营造者,那些辅佐汉高祖刘邦创建大汉帝国江山的开国元勋们,尤其是被刘邦称为“人杰”的张良、萧何、韩信,即世称之为“三杰”者。此三人,或“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或“镇国家抚百姓给馈让不绝于粮道”,或“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为汉王朝的建立,作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被封公封侯。反思自己,宦途坎坷,如今“白发满头新”([中吕]《喜春来》)而壮志未酬;张良和韩信,为刘邦开创天下,尽心竭力,建立殊勋,然而当刘邦坐稳皇帝之后,前者被迫急流勇退,后者被杀害于长乐宫钟室之中。想到自己“中年才过便休官”([双调]《水仙子》),又曾因上疏谏内廷元夕张灯事被迫弃官归去,如今虽接受朝廷任命,在关中救灾,但以后的情况又会如何,追忆历史,凭吊古人,想及现实,感念自身,让他“见遗基,怎不伤悲”,写得言真理至,水到渠成,深沉而自然。

  下面“山河犹带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二句,应颠倒一下先后次序去理解。作者登上未央宫遗址那高大的土台基之上,举目四望,心胸顿时为之开扩,刚才那种略带伤感的意绪倏然逝去。关中真乃帝王之乡,金城千里,三杰的英名和事业,好象使壮美的山河更增添了绚丽的色彩。向东望去,美丽的山川如在图画之中,向西望去,美丽的山川也如在图画当中,祖国的美丽山河,使诗人心中发出由衷的赞叹。在这里,作者仰慕三杰的英气长存,为河山生色,也就是仰慕三个人物的壮志与功业,这种仰慕之中自然也就透露出作者想建功立业、有所作为的雄心壮志。结合作者在关中救灾时的勤政爱民诸事来看,这样的理解就更有根据了。

  这支怀古曲由缅怀历史人物写起,缘事抒情,感情的旋律始抑终扬,先含蓄后明快,起伏跌宕,韵味悠长。

shānyáng··wèiyāng怀huái--zhāngyǎnghào

sānjiédāngcéngyīnqínjiànlùnxìngfèijiànzěnshāngbēishānyóudàiyīngxióngshìshàngzuìgāochùxiánzuòdōngzàihuà西zàihuà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夜市¹千灯照碧云²,高楼红袖(xiù)³客纷纷
译文:扬州城里夜市繁华,千灯万火映照碧云,高楼内外到处可见浓妆艳抹的女子,那些寻欢作乐的游客纷纷而来,络绎不绝。
注释:¹夜市:夜间的集市。反映唐时城市商业的繁荣。²碧云:碧空。³红袖:原指女子的艳色衣衫,这里借代女子。⁴纷纷:众多。
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如今不似时平日¹,犹自²(shēng)³彻晓闻
译文:如今的天下纷乱不已,再也不像以往的太平盛世那样,但想不到这里依然是笙歌一片,通宵不散。
注释:¹时平日:承平之日。²自:语气助词,表肯定,无实义。³笙歌:歌舞的音乐。笙,簧管乐器。此处泛指乐器演奏时发出的声音。⁴晓闻:通宵达旦。

  这首诗从其夜景着笔,可说从一个重要侧面表现了扬州的繁华,连同诗人的感慨。

  前两句实写扬州夜景。首句写其静景。“千灯”,说明灯之多。诗人在地面“千灯”和距离地面遥远的“碧云"之问只用一个“照”字,就将夜晚扬州灯光的光亮程度真实表现了出来。次句则写动景,整个扬州市,酒楼多,歌妓多,乘兴吃酒玩乐的商客多;而这“三多”合为一体,就使扬州市的夜晚成为一个喧嚣的、旋转的世界。

  三、四句写诗人的感慨。看到眼前繁盛景象,诗人不禁联想到扬州以外广大地区的萧条败落。自从“安史之乱”以来,唐帝国整体机制日见衰朽,外患频仍,内忧不绝,所以诗人感慨“如今”时局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安定太平了。可是这种国势日衰景况在扬州好像还没有被感知到,人们仍然由着自己的心性,踏着乐器吹奏出的节拍,载歌载舞,通宵达旦。这中间虽有辛辣的嘲讽,但更多的还是对人们感觉迟钝而表现出的深深忧虑。

  这首诗不惟内容深刻,而且构思精奇。诗人巧妙地由写扬州繁华夜景开局,最终却落在将人们视线引向对整个唐帝国命运的思考上,显示出一种讽喻的创作意向。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482

kànyángzhōushì--wángjiàn

shìqiāndēngzhàoyúngāolóuhóngxiùfēnfēn

jīnshìshípíngyóushēngchèxiǎowén

水光如练落长松,云际天桥隐白虹。
水光如练落长松,云际天桥隐白虹。
译文:穿桥而过的水光仿佛长练般落到高高的松树上,天生桥犹如白虹在浮云间时隐时现。
注释:天生桥:修文名胜风景区之一,位于谷堡乡哨上,离修文县城12.5公里。
辽鹤不来华表烂,仙人一去石桥空。
辽鹤不来华表¹²,仙人一去石桥空。
译文:辽鹤没有归来华表已经毁烂,仙人已经离去,只留下空空的石桥。
注释:¹华表:古代设在城门、坟墓前的石柱。²烂:腐烂,这里作“毁损”解。辽鹤句:此句用典。据《搜神记》载辽东有丁令威,其人远行,死后化为白鹤归来,栖止于辽东城门华表柱上。此传说距王守仁所生活年代已是几百年后,其时华表已烂。
徒闻鹊架横秋夕,漫说秦鞭到海东。
徒闻鹊架¹横秋夕,漫说秦表²到海东。
译文:曾听说喜鹊会在秋夜架起鹊桥,还听说秦始皇的长鞭能把大石赶到海东。
注释:¹鹊架:此句引用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民间传说。²秦表:传说秦始皇有神表,能赶石头到海中。
移放长江还济险,可怜虚却万山中。
移放长江还济险,可怜虚却万山中。
译文:如果将天生桥移到长江,定能救险济生,可惜它却在这万山丛中毫无用处。
韩魏多奇节,倜傥遗声利。
韩魏多奇节,倜(tì)(tǎng)遗声利¹
译文:韩魏多有轻生重义、为知己者死的游侠,洒脱不拘留下名利。
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
共矜(jīn)然诺心,各负纵横志。
译文:少年游侠者重然诺、好结交,各负凌云之志。
结交一言重,相期千里至。
结交一言重,相期千里至。
译文:然而一言九鼎,一旦结交,即千里相会。
绿沉明月弦,金络浮云辔。
绿沉¹明月弦,金络浮云辔(pèi)
译文:绿带缠绕在如月的弓弦上,金丝绦络住如云的马辔头。
注释:¹绿沉:浓绿色。
吹箫入吴市,击筑游燕肆。
吹箫入吴市¹,击筑游燕肆²
译文:伍子胥过着流亡乞食的生活,高渐离为欲前去刺杀秦王的荆轲击筑送行。
注释:¹吹箫入吴市:过着流亡乞食的生活。伍子胥为报父兄之仇,从楚国逃到吴国,曾在吴国吹箫乞食。²击筑游燕肆:荆轲欲前去刺杀秦王,其友高渐离在易水击筑为他送行。
寻源博望侯,结客远相求。
寻源博望¹侯,结客远相求。
译文:张骞出使西域,穷河源,游侠儿亦如博望侯怀抱赴边立功之志。
注释:¹寻缘博望:指汉代的张骞,汉武帝命其穷黄河之源,因出使西域。
少年怀一顾,长驱背陇头。
少年怀一顾,长驱背陇(lǒng)¹
译文:只要君王一垂顾,肝脑涂地、流血野草也在所不辞,都会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
注释:¹陇头:陇山,六盘山南段的别称。
焰焰戈霜动,耿耿剑虹浮。
焰焰戈霜动,耿(gěng)耿剑虹浮。
译文:刀光剑影映照着游侠儿矫健的身影,强弓劲弩尽显少年侠士的身手。
天山冬夏雪,交河南北流。
天山冬夏雪,交河南北流。
译文:天山无论是冬日夏日都会飞雪,交河南北向流淌着。
云起龙沙暗,木落雁门秋。
云起龙沙¹暗,木落雁门²秋。
译文:云从漠北边塞升起,雁门关的秋日草木早已凋零。
注释:¹龙沙:河北喜峰口外卢龙山后的大漠,后泛指漠北边塞之地。²雁门:长城上重要的关隘雁门关,在山西代县北部。
轻生殉知己,非是为身谋。
轻生殉(xùn)知己,非是为身谋。
译文:游侠为知己者死,不是为自己谋名利。

  这首诗发端二句已概全篇之旨,“韩魏多奇节,倜傥遗声利”,以下均围绕“多奇节”处而展开。承接此二句,以下八句历叙少年游侠者的精神品格与豪荡气魄。“绿沉明月弦,金络浮云辔”,此十字着重从形象上描绘少年侠士潇洒倜傥的飒爽英姿。“吹箫入吴市,击筑游燕肆”,伍子胥有经文纬武之才,因楚平王听信谗言杀害伍奢与伍尚,他逃奔吴国,欲借外力以报杀父兄之仇。伍子胥在吴都梅里(即今无锡梅村),举目无亲,衣食无着,被迫吹起斑竹箫管,在市中乞食,后得公子光的赏识,谋刺王僚,成就大业。高渐离与荆轲为友,善击筑,“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史记·刺客列传》)。后燕亡,高渐离为秦王击筑,因在筑中置铅以伺机击秦王,未果被害。游侠之人并非久居人上,即使沉沦下僚之时,胸中仍怀一股不可磨灭之气。这段奇气促其忍辱负重,完成自己重然诺的历史使命。

  下面以博望侯张骞的典故轻轻地转到了游侠儿慷慨立边功的主题上来,继写其在战场上杀敌报国的“奇节”。张骞出使西域,穷河源,直至昆仑山下,“大宛之迹,元因博望;始究河源,旋窥海上”(《史记·大宛列传》)。其开疆拓土的历史功绩永不可磨灭,“博望侯”就衍化为英雄主义的象征,而与任侠风气相联系在一起了。“寻源博望侯,结客远相求”,游侠儿亦如博望侯怀抱赴边立功之志。云气散漫风萧索,紫塞雁门草木凋,艰苦的边关生活并没有消损少年游侠奋勇杀敌、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而是黄沙穿金甲,马革裹尸还,甘愿赴汤蹈火以报知己之恩遇。这样就自然引出了“轻生殉知己,非是为身谋”的感慨来,这既照应了开头的“遗声利”,也使全篇的中心思想得到统一。

  综观全诗,首联已概括全篇之主旨,“侠”之精神在“奇”,此“奇”非他“奇”,而是奇在其轻身重义上,奇在其士为知己者死上,奇在其“遗声利”“非是为身谋”上,正与尾联相应。中篇尽叙侠客之态,承首联之“奇”而启尾联之“殉知己”“一言重”“垂一顾”“千里至”“远相求”,皆应照生情,写得气脉流转、神情摇曳,悲壮英豪之中有清新雅致之音,与虞氏的一贯风格有其相通之处。

参考资料:
1、 杨旭辉主编;苏州大学《唐诗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唐诗鉴赏大辞典:彩色版.北京:中华书局,2011:6-8
2、 于至堂.唐诗鉴赏辞典:北京出版社,2009

jiéshǎoniánchǎngxíng--shìnán

hánwèiduōjiétǎngshēng

gòngjīnránnuòxīnzònghéngzhì

jiéjiāoyánzhòngxiāngqiānzhì

绿chénmíngyuèxiánjīnluòyúnpèi

chuīxiāoshìzhùyóuyàn

xúnyuánwànghóujiéyuǎnxiāngqiú

shǎonián怀huáizhǎngbèilǒngtóu

yànyànshuāngdònggěnggěngjiànhóng

tiānshāndōngxiàxuějiāonánběiliú

yúnlóngshāànluòyànménqiū

qīngshēngxùnzhīfēishìwèishēnmó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