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赏嘉节,别异忽相和。暮色汀洲遍,春情杨柳多。
谁知赏嘉节,别异忽相和。暮色汀洲遍,春情杨柳多。
高城恋旌旆,极浦宿风波。惆怅支山月,今宵不再过。
高城恋旌旆,极浦宿风波。惆怅支山月,今宵不再过。
皎然

皎然

僧皎然,生卒年不详。俗姓谢,字清昼,湖州(浙江吴兴)人,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皎然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 51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洁白孤高生不同,顶丝清软冷摇风。窥鱼翘立荷香里,
洁白孤高生不同,顶丝清软冷摇风。窥鱼翘立荷香里,
慕侣低翻柳影中。几日下巢辞紫阁,多时凝目向晴空。
慕侣低翻柳影中。几日下巢辞紫阁,多时凝目向晴空。
摩霄志在潜修羽,会接鸾凰别苇丛。
摩霄志在潜修羽,会接鸾凰别苇丛。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王杨卢骆¹当时体²,轻薄为文哂(shěn)³未休。
译文:王杨卢骆开创了一代诗词的风格和体裁,浅薄的评论者对此讥笑是无止无休的。
注释:¹王杨卢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四人擅长诗文,对初唐的文学革新有过贡献,被称为 “初唐四杰”。²当时体:那个时代的风格体裁。体:这里指诗文的风格而言。³哂:讥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尔曹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译文:待你辈的一切都化为灰土之后,也丝毫无伤于滔滔江河的万古奔流。
注释:¹尔曹:彼辈,指那些轻薄之徒。
《戏为六绝句》是杜甫针对当时文坛上一些人存在贵古贱今、好高骛远的习气而写的。它反映了杜甫反对好古非今的文学批评观点。其中的“不薄今人”、“别裁伪体”、学习“风雅”、“转益多师”(兼采众家之长)等见解在今天也还是有借鉴意义的。本诗是《戏为六绝句》中的第二首,诗中既明确地肯定了王杨卢骆“初唐四杰”的文学贡献和地位,又告诫那些轻薄之徒不要一叶障目而讥笑王杨卢骆,他们的诗文将传之久远,其历史地位也是不容抹杀的。

wéiliùjué ·èr

 tángdài 

wángyángluòdāngshí qīngwéiwénshěnwèixiū 
ěrcáoshēnmíngmiè fèijiāngwànliú 
南山何其悲,鬼雨洒空草。
南山¹何其悲,鬼雨²洒空草³
译文:终南山上荒凉的景象多么悲凄,鬼雨洒落在空净的草地之上。
注释:¹南山:此指终南山,即秦岭山脉,横亘关中南面,西起秦陇,东彻陕西蓝田,凡长安以南诸山,皆属终南范围。²鬼雨:因死亡者的腐恶气味弥漫而降下的雨。³空草:空净的草野。
长安夜半秋,风前几人老。
长安夜半秋,风前几人老¹
译文:长安秋夜飘忽的霖雨带来阵阵寒意,在这寒风前多少魂灵离去。
注释:¹老:死,老死。
低迷黄昏径,袅袅青栎道。
低迷¹黄昏径²,袅(niǎo)³青栎(lì)
译文:在幽暗的小径上,有夹道的青栎为它们送行。
注释:¹低迷:昏暗迷离。²径:小道。³袅袅:风摇树木状。⁴青栎道:植有栎木行道树的道路。栎,落叶乔木,叶子长椭圆形,木坚可做枕木。。
月午树无影,一山唯白晓。
月午¹树无影²,一山唯白晓³
译文:在青冥的天空中,有惨白的月亮为它们照明。
注释:¹月午:指月到中天,月光直照。²树无影:“无”字《汇解》本作“立”,据宋刊本、金刊本、日本内阁文库本改。因月光垂直照下,故后有“树无影”之说。³惟白晓:指月光照得南山一片凄淡虚白,如同天晓。
漆炬迎新人,幽圹萤扰扰。
漆炬¹迎新人²,幽圹(kuàng)³扰扰
译文:那一排排坟茔早已燃起漆灯迎接新亡之人,就像萤火虫在幽暗的圹穴前纷乱飞舞。
注释:¹漆炬:漆灯,这里指鬼火、磷火。²新人:新死者。³圹:墓穴。⁴萤:亦指磷火。⁵扰扰:纷乱的样子。

  这首诗抒写死葬之悲。南山在诗中俨然便是一处亘古坟场,是众生最终归宿的象征,那儿到处浮动着森然鬼气。钱钟书称赏李贺“咏鬼诸什”“意境阴凄,悚人毛骨”,“幻情奇彩,前无古人”,《谈艺录》所举数篇例证中就有这《感讽》第三首。

  诗歌首句一“悲”字,为全篇定下悲戚哀怨的基调,隐见长吉内心的生命忧惧。此时“鬼雨”破空而来,洒落在空净的草地之上,顿使生人感受到它胁逼的力量。“鬼”“雨”二字如此搭配为长吉所独创,这个新造词意在表明由于死者之多,其腐恶气味不断弥漫,竟至形成“鬼雨”到处飘洒,如是则愈能显出作者对死亡的厌患。“长安夜半秋”忽又明确交待时地季节,长安可凭以确定南山的方位,“秋”之季度则实为此诗的底色,秋的衰变、秋的萧杀,自然引出了下句的“风前几人老”。

  正因为秋风催人衰老逝去,诗人既而想象初丧者通过青栎道入山走向墓地的凄凉情景。安昏的山路上,光线昏暗低迷,两旁是栎树在风中摇摆;这时秋月正明,投射下惨白的月光,照得一山虚明如晓,由于月处中天,树影凝聚于树冠之下如同没有影子一般,益发森怖可畏。终于到达目的地了:但见磷火荧荧宛若漆灯迎接新亡之人,就好像萤火虫在幽暗的圹穴前纷乱飞舞,令人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无论谁只要达于此地,即走完了人生的全部旅程,而后伴随着他的便是永恒的暗夜和死寂。

  此诗造语炼词,颇为讲究,正所谓“不犯俗尘,人情鬼语”(刘辰翁《笺注评点李长吉歌诗》),诸如“鬼雨”二字的新创,“月午树无影”的奇幻境象,“漆炬迎新人”的幽僻惊悚,皆是长吉呕心镂骨、凿险追幽之处。清牟愿相评李贺诗“如雨洗秋坟,鬼灯如月”(《小澥草堂杂论诗》),牟氏评语所用文学意象正是来自此诗。

参考资料:
1、 闵泽平.李贺全集汇校汇编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169-177
2、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560-562
3、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26-1027
4、 吉新宏.观望者:现实秩序中的李贺.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52-56
5、 钱钟书.谈艺录.北京:中华书局,1984:47

gǎnfěngshǒu ·sān

 tángdài 

nánshānbēi guǐkōngcǎo 
chángānbànqiū fēngqiánrénlǎo 
huánghūnjìng niǎoniǎoqīngdào 
yuèshùyǐng shānwéibáixiǎo 
yíngxīnrén yōukuàngyíngrǎorǎo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禳过。贬酒阙色,所以无污。
绝嗜(shì)禁欲,所以除累。抑¹非损²恶,所以禳(ráng)³。贬酒阙(quē)色,所以无污。
译文:杜绝不良的嗜好,禁止非分的欲望,这样可以免除各种牵累;抑制不合理的行为,减少邪恶的行径,这样可以避免过失;谢绝酒色侵扰,这样可以不受玷污。
注释:¹抑:压制、控制。²损:减少。³过:过失、错误。
避嫌远疑,所以不误。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避嫌远疑,所以不误。博学切问¹,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译文:回避嫌疑,远离惑乱,这样可以不出错误。 广泛地学习,仔细地提出各种问题,这样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行为高尚,辞锋不露,这样可以修养身心、陶冶性情。
注释:¹博学切问:广博地学习,对学问详细地询问。
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深计远虑,所以不穷。亲仁友直,所以扶颠。
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深计远虑,所以不穷。亲仁友直,所以扶颠。
译文:肃敬、节俭、谦逊、简约,这样可以守身不辱;深谋远虑,这样可以不至于困危;亲近仁义之士,结交正直之人,这样可以在逆境中得到帮助。
近恕笃行,所以接人。任材使能,所以济物。殚恶斥谗,所以止乱。(殚恶 一作:瘅恶)
近恕笃(dǔ)¹,所以接人。任材使能,所以济物。殚(dān)恶斥谗,所以止乱。(殚恶 一作:瘅恶)
译文:为人尽量宽容,行为敦厚,这是待人处世之道。任才使能,使人人能尽其才,这是用人成事之要领;抑制邪恶,斥退谗佞之徒,这样可以防止动乱。
注释:¹笃行:行为淳厚,纯正踏实。
推古验今,所以不惑。先揆后度,所以应卒。设变致权,所以解结。
推古验今,所以不惑。先揆后度,所以应卒。设变致权,所以解结。
译文:推求往古,验证当今,这样可以不受迷惑;了解事态,心中有数,这样可以应付仓卒事变;采用灵活手法,施展权变之术,这样可以解开纠结。
括囊顺会,所以无咎。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括囊(náng)¹顺会,所以无咎。橛(jué)橛梗梗²,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译文:心中有数,闭口不言,凡事能顺从时机,这样可以远怨恶咎;坚定不移,正直刚强,这样才能建功立业;勤勉惕励;心地善良,这样才能善始善终。
注释:¹括囊:扎紧口袋,比喻谨慎闭嘴不说话。²橛橛梗梗:不可动摇的样子。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译文:秦王嬴政以虎视龙卷之威势,扫荡、统一了战乱的中原六国。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译文:天子之剑一挥舞,漫天浮云消逝,各国的富贵诸侯尽数迁徙到咸阳。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译文:所谓大命天与,宏图大略驾御群雄。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收兵铸¹金人,函谷正东开。
译文:天下兵器铸为十二金人,函谷关的大门向东面大开,国内太平。
注释:¹铸:把金属熔化后倒在模子里制成器物。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
铭功会(kuài)(jī)¹岭,骋(chěng)望琅(láng)(yá)台。
译文:会稽岭刻石记下丰功伟绩,驰骋琅琊台瞭望大海,何处是仙岛蓬莱?
注释:¹会稽:中国古代郡名,位于长江下游江南一带。会稽之地旧属百越支下的于越,于公元前222年设郡(秦朝置)。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wēi)¹
译文:用了七十万刑徒在骊山下修建陵墓,劳民伤财!
注释:¹隈:山水等弯曲的地方。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译文:盼望着神仙赐长生不老之药来,徒然心哀!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连弩(nǔ)射海鱼,长鲸正崔嵬(wéi)¹
译文:派大海船入海,用连发的弓箭射杀山一样大的鲸鱼,是为了清除所谓的妖怪。
注释:¹崔嵬:高大貌。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
译文:哦,那鲸鱼多么大啊,额头就有山丘大,呼吸时扬起的波浪势如云声如雷。
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qí)(liè)¹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译文:鱼刺一张开,青天看不见,有他们在海里,怎能到蓬莱?
注释:¹鬐鬣:鱼脊和鱼颌上的羽状部分。
徐巿载秦女,楼船几时回?
徐巿载秦女,楼船几时回?
译文:徐巿用楼船载三千童男童女去寻仙药,至今没有回来!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译文:看看骊山脚下的深土里,金棺盛的只是秦始皇冰冷的骨灰。

  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鉴赏此诗:

  第一种,是从唐诗赏析的角度:

  战国末期,秦国最为强盛,所以其他六国就听从苏秦的计谋合纵,简称六合。所谓秦王扫六合就是秦国灭六国。六合指的是齐、楚、燕、韩、赵、魏六个诸侯国。

  此诗前段从篇首至“骋望琅邪台”,颂扬秦王之雄才大略和统一业绩。

  头四句极力渲染秦始皇消灭六国平定天下的威风。不言平定四海,而言“扫”空“六合”(包天地四方而言之),首先就张扬了秦王之赫赫声威。再用“虎视”形容其勃勃雄姿,更觉咄咄逼人。起二句便有“猛虎攫人之势”。紧接着写统一天下的具体情事,也就有如破竹了。三句“浮云”象征当时天下混乱阴暗的局面,而秦王拔剑一挥,则寰区大定,一人“决”字,显得何其果断,有快刀斩乱麻之感。于是乎天下诸侯皆西来臣属于秦了。由于字字掷地有力,句句语气饱满,不待下两句赞扬,赞扬之意已溢于言表。“明断”句一作“雄图发英断”,但不管“明断”、“英断”也好,“雄图”、“天启”、“大略”也好,总算把对政治家的最高赞词都用上了。诗篇至此,一扬再扬,预为后段的转折蓄势。紧接“收兵”二句写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所采取的巩固政权两大措施,亦是张扬气派。一是收集天下民间兵器,熔铸为十二金人,消除反抗力量,使“天下莫予毒也已”,于是秦和东方交通的咽喉函谷关便可敞开了。二是于琅邪台、会稽山等处刻石颂秦功德,为维护统一作舆论宣传。“会稽岭”和“琅邪台”一南一北,相距数千里,诗人紧接写来,有如信步户庭之间。“骋望“二字形象生动地展示出秦王当时志盈意满的气概。秦之统一措施甚多,择其要者,则纲举目张,叙得简劲豪迈。对秦王的歌颂至此臻极,然而物极必反,这犹如贾谊《过秦论》的开篇,真是轰轰烈烈,使后来的反跌之笔更见有力。

  后段十二句,根据历史事实进行生动艺术描写,讽刺了秦王骄奢淫侈及妄想长生的荒唐行为。先揭发其骊山修墓奢靡之事。公元前212年,即秦始皇即王位第三十五年,发宫刑罪犯七十多万人建阿房宫和骊山墓,挥霍恣肆,穷极民力。再揭发其海上求仙的愚妄之举。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二十八年),齐人徐芾说海上有蓬莱等三神山,上有仙人及不死之药,于是始皇遣徐芾带童男女数千人入海追求,数年无结果。此即“采不死药”事。“茫然使心哀”是担心贪欲未必能满足的恐惧和空虚。这四句对于前段,笔锋陡转,真如骏马驻坡。写始皇既期不死又筑高陵,揭示出其自私、矛盾、欲令智昏的内心世界。但诗人并没有就此草草终篇,在写其求仙最终破产之前,又掀起一个波澜。据史载徐芾诈称求药不得,是因海中有大鱼阻碍之故,于是始皇派人运着连续发射的强弩沿海射鱼,在今山东烟台附近海面射死一条鲸。此节文字运用浪漫想象与高度夸张手法,把猎鲸场面写得光怪陆离,有声有色,惊险奇幻:赫然浮现海面上的长鲸,骤然看来好似一尊山岳,它喷射水柱时水波激扬,云雾弥漫,声如雷霆,它鬐鬣张开时竟遮蔽了青天。诗人这样写,不但使诗篇增添了一种惊险奇幻的神秘色彩,也是制造希望的假象,为篇终致命的一跌作势。长鲸征服了,不死之药总可求到吧。结果不然,此后不久,始皇就在巡行途中病死。“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这是最后的反跌之笔,使九霄云上的秦王跌到地底,真是惊心动魄,以此二句收束筑陵、求仙事,笔力陡健,而口吻冷隽。想当初那样“明断”的英主,竟会一再被方士欺骗,仙人没做成,只留下一堆寒冷的骨灰,而“徐芾载秦女,楼船几时回?”让方士大讨其便宜。历史的嘲弄是多么无情啊。

  此诗虽属咏史,但并不仅仅为秦始皇而发。唐玄宗和秦始皇就颇相类似:两人都曾励精图治,而后来又变得骄侈无度,最后迷信方士妄求长生。据《资治通鉴》载:“(玄宗)尊道教,慕长生,故所在争言符瑞,群臣表贺无虚月。”这种蠢举,结果必然是贻害于国家。可见李白此诗是有感而发的。全诗史实与夸张、想象结合,叙事与议论、抒情结合,欲抑故扬,跌宕生姿,既有批判现实精神又有浪漫奔放激情,是李白《古风》中的力作。

  第二种,是从明史的角度:

  从明史分析的角度看,有人认为,此诗不仅仅预言明亡,连前后的国运都预言到了。这类观点指出:前四句“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是概括秦汉以来中国历代大一统王朝的丰功伟绩。再四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是讲明朝衰亡,清兵入关。(第一句明熹宗朱由校的年号,第二句是指清太祖太宗,省略主语,第三句是指明朝镇压农民起义,导致金人坐大,铸通助。第四句是指山海关打开,清兵入关,明朝亡国)。其后六句“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是讲清朝征服明朝后的恶行。(会稽代指江南,江南反清很严重,琅琊代指孔圣人的故乡,指中华正统,都被屈服。而“刑徒七十万”,暗指清代大兴文字狱)。又四句“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是隐喻西方人的舰队强大,鸦片战争中打开国门。(额鼻代指蛮族,因为蛮族喜欢在额头和鼻子上刺青)。接着的四句“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是讲中国海权的丧失,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蓬莱此处代指扶桑日本,几时回就是说日本人的舰队终于打回来了)。最后两句“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讲的是秦始皇陵被发现,和第一句相呼应。

  对第二种解读,笔者在不得不佩服其想象力、附会力的同时,实在不敢恭维。毕竟,个中的曲解比比皆是。

  当然,我们也不能说明朝灭亡自天启年间的说法毫无道理。理由有二:

  一是有人说,明之亡,始于党争,党争最酷烈之时,莫甚于天启年间,由于天启的放任,邪党与魏忠贤互相勾结,假天启狐假虎威,在东林党和邪党的党争中,君子道消,小人道长。笔者认为,士大夫与皇权的矛盾激烈、统治者与民众的矛盾激化等等,也都是明朝根基受到很大冲击的原因。

  二是查证天启年间前后这段历史,我们可以发现:“1627年,也就是天启皇帝朱由校在位的最后一年,陕北白水县农民王二率领数百农民杀死知县张斗耀,揭开了明末农民战争的序幕。之后第三年,杰出的农民领袖李自成也加入了农民起义军的行列,很快成为名震一时的“闯王”,1644年3月17日,起义军包围了明朝都城北平,19日,李自成军队进入北平,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今景山)的一棵树上。统治中国276年之久的明王朝,终于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革命推翻了。”

  表面上看,明王朝是在1644年才正式灭亡的,但是,这样一个帝国的覆灭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无谓党争、内部腐化、后金崛起等也是关键的原因。因此,把1627年,农民起义开始,作为明代统治出现断层的一个标志也是可信的。

  所以,若是由1627年往上推九个世纪,诗仙李白的预言与历史事实两相校正,其误差范围竟只有惊人的7年,很是神奇。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202-203页

fēng ·qínwángsǎoliù

bái tángdài 

qínwángsǎoliù shìxióngzāi 
huījiànjuéyún zhūhóujìn西lái 
míngduàntiān lüèjiàqúncái 
shōubīngzhùjīnrén hánzhèngdōngkāi 
mínggōngkuàilǐng chěngwànglǎngtái 
xíngshíwàn shānwēi 
shàngcǎiyào mángránshǐ使xīnāi 
liánshèhǎi chángjīngzhèngcuīwéi 
éxiàngyuè yángpēnyúnléi 
lièqīngtiān yóupénglái 
巿zǎiqín lóuchuánshíhuí 
dànjiànsānquánxià jīnguānzànghánhu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