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陂无人秋草逼,轻霞反射西树黑,牧唱风吹下岩侧。
荒陂无人秋草逼,轻霞反射西树黑,牧唱风吹下岩侧。
村女如识柴门路,群鸡飞上山樗树。
村女如识柴门路,群鸡飞上山樗树。
李锴

李锴

(1686—1755)清汉军正黄旗人,字铁君,号眉生,又号豸青山人、幽求子、焦明子。李辉祖子。尝充笔帖式,旋弃去。乾隆元年举鸿博,未中选。以岳丈大学士索额图声势煊赫,避去,隐于盘山豸峰下。诗亦脱俗,而刻意求高,不免有斧凿处。有《睫巢集》、《尚史》等。 ▶ 356篇诗文

猜您喜欢
水悠悠,路悠悠,隐隐遥山天尽头,关河又阻修。
水悠(yōu)¹,路悠悠,隐隐遥山天尽头,关河²又阻(zǔ)³
注释:¹悠悠:遥远。²关河:关口和河防。³阻修:既阻隔,又遥远。
古兴州,古灵州,白草黄云都是愁,劝君休倚楼。
古兴州¹,古灵州,白草黄云都是愁,劝君休倚(yǐ)楼。
注释:¹古兴州:西夏时的国都,也称兴庆府,即今银川市。

zhǎngxiāng··qiūtiào--zhūzhān

shuǐyōuyōuyōuyōuyǐnyǐnyáoshāntiānjǐntóuguānyòuxiū

xìngzhōulíngzhōubáicǎohuángyúndōushìchóuquànjūnxiūlóu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¹吾亦见真吾。
译文:树木凋零,江河干涸,群山一片萧瑟;在这辽阔的天地间,我正可以看清“真我”的本质。
注释:¹迥然:形容差别很大。
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坐对韦编¹灯动壁,高歌夜真雪压庐。
译文:我坐在那儿,展开书卷而读,灯光摇曳,映射在墙上,墙壁好像也跟着在晃动;半夜时分高声朗诵着书籍,房顶全被积雪覆盖了。
注释:¹韦编:这里指书籍。
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
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
译文:地上的火炉里,炭在燃烧,锅里正在煮着茶,我就在四壁放满了图书的空间里读书。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译文:读书之乐到哪里去寻找?就在这寒天雪地,且看那几朵盛开的梅花,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天地孕育万物之心。

shíshū ·

wēngsēn sòngdài 

luòshuǐjìnqiān jiǒngránjiànzhēn 
zuòduìwéibiāndēngdòng gāobànxuě 
chádǐngpēnghuóhuǒ qīngchēngshūzhě 
shūzhīchùxún shùdiǎnméihuātiānxīn 
东风荡飏轻云缕,时送萧萧雨。水边画榭燕新归,一口香泥湿带、落花飞。
东风荡飏(yáng)¹轻云缕(lǚ)²,时送萧(xiāo)萧雨³。水边画榭(xiè)燕新归,一口香雨湿带、落花飞
译文:东风轻轻地吹拂,云儿缕缕随风飘过。萧萧春雨时紧时缓不停歇。茫茫水边的小楼阁,新归的燕子忙筑窝。口衔香雨穿烟雨,落花粘身频飞过。
注释:¹荡飏:飘扬,飘荡。²缕:一条一条地。³萧萧雨:形容雨声萧萧。⁴水边二句:谓新归双燕衔雨筑巢。台榭,建筑在高台上临水的四面敞开的楼阁。
海棠糁径铺香绣,依旧成春瘦。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海棠糁(sǎn)¹径铺香绣²,依旧成春瘦³。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译文:小径上落满了海棠花,缤纷斑斓花香四发。绿肥红瘦人愁煞。更哪堪,黄昏时节,庭院里柳树落啼鸦。还记得吗,朗月如辉的月光下,那人带着素洁的月色,轻轻地摘下如雪的梨花。
注释:¹糁:掺和。²香绣:这里指海棠花瓣。³成春瘦:花落则春光减色,有如人之消瘦,此言春亦兼及人。⁴柳啼鸦:归鸦啼于柳上。⁵那人:指所思女子。⁶和月句:极言人与境界之实。

  词的上片开篇两句没有写“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芳菲春景,而是直说“风”、“雨”。东风轻拂着大地,几缕淡淡的云彩在天空飘荡。这两句里的“风”和“雨”,是全词的词眼,大好的春光就是在风雨中消逝的,领起了全篇词意。“水边台榭燕新归,一口香泥、湿带落花飞。”两句化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谁家新燕啄春泥”的诗意。燕子才刚刚归来,还未来得及观赏芳菲春色,满树花朵却已经凋零,如此景象,词人不由产生满腔感慨、满腹愁绪。这里的“泥”承第二句“萧萧雨”,“落花”承第一句“东风荡飏”而来。燕子新归,而落红已经成阵,目睹这种景色,词人的感慨之情油然而生。

  词的下片首句承上片“落花”,开始描写凋零的海棠。“海棠糁径铺香绣,依旧成春瘦。”在此词人虽然只取了海棠一种花来进行描写,但是读者从中仿佛还可以看到桃花、杏花、梨花……落红一地。当所有春花凋零并被泥土掩埋,也就没有什么春色可言。用“春瘦”来形容春色渐失十分形象传神,也是全词的主旨所在。春也如人一般,在万花凋零的满腹愁绪中逐渐消瘦,逐渐疲惫不堪。结尾两句“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开始出现人的形象,画面也顿时变得更加丰富。

  全词无一字说愁,却处处都透着愁绪。春天本是百花竞放、喧闹芳菲的季节,可是经历一场风雨后,凋零的花朵,衔泥的春燕,对月啼叫的乌鸦却让人顿感凄凉。花开花落虽是自然之理,却引发了敏感词人心中的无限愁绪,凄凉的其实不只是春色,也是词人因年华渐逝、壮志未酬而生的悲哀。词中的抑郁哀婉之气令读者读之不禁为作者坎坷的生平而动容。

参考资料:
1、 徐寒主编.历代古词鉴赏 下:中国书店,2011.06:第383页
2、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编著.宋词鉴赏大全集 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543页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zhuó)¹吾缨(yīng)²
译文:沧浪的水清澈时可以用来洗涤冠缨;
注释:¹濯:洗。²缨:用线或绳等做的装饰品。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译文:沧浪的水浑浊的时候就可以用来洗脚。

  《沧浪歌》是一首清新而悠扬的短歌,歌者名渔夫,一位没名字考证的隐者。在《楚词·渔夫》可以看到作为乱世智者的打鱼人和屈原的那次对白。渔夫对屈原的劝导蕴含者一位哲人和一位诗人的深层的理解及同情,这是基于心灵默契之上的对立和转向,渔人的宛尔而笑意味情长,击桨远去那沧浪之歌依然余音袅袅。后人将其谱成古琴曲,名为《沧浪歌》。并引用了其里面的内容。

  屈原认为“安能以皓皓之白, 而蒙世俗之尘埃乎?”而沧浪歌却说:“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是“莲出污泥而不染”的另一种说法,就是说白者自白是不会被玷污的,(屈原)你没必要以死来表示自己的清白高洁,(既然你无力改变“举世皆浊”的世态)你应该豁然地面对这种世态。

  沧浪歌早在春秋时期已经传唱,孔子孟子都提到它了。孟子曰:“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在楚地流传久远的《孺子歌》不是屈原首创,也不是“渔父”首创。屈原沧浪遇渔父 古时,汉江有一支流流经沔阳,名曰沧浪河。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流放之时,游经沧浪水,在张沟处遇渔父问渡,颇为伤感,渔父唱了一首《沧浪歌》启发屈原如何面对现实,传为历史佳话。

  沧浪歌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目前在当代文学作品中,有两部长篇小说传承了沧浪歌的哲学理蕴,一部是竺葛卓灵的网络长篇小说《沧浪歌》,一部是作家阎真的官场小说《沧浪之水》,是沧浪歌在当代生活中的新唱。

cāngláng

míng xiānqín 

cānglángzhīshuǐqīng zhuóyīng 
cānglángzhīshuǐzhuó zhuó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¹。泪²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泪¹一枝春欲放:此指买得一支将要开放的梅花。²泪:指形似眼泪的晶莹露珠。
译文:在卖花人的担子上,买得一枝含苞待放的花。那晨曦的露珠也在那花色之中留下痕迹,让花显得更楚楚动人。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怕郎猜道,奴¹面不如花面好。云鬓(bìn)²斜簪(zān),徒³要教郎比并⁴看。泪¹奴:作者自称。²云鬓:形容鬓发多而美。³徒:只、但。郎:在古代既是妇女对丈夫的称呼,也是对她所爱男子的称呼。这里当指前者。⁴比并:对比。
译文:我怕丈夫看了花之后犯猜疑,认为我的容颜不如花的漂亮。我这就将花插在云鬓间,教他看一看,到底哪个比较漂亮。

  这首词作于建中靖国年间,其时词人与夫君赵明诚新婚燕尔,心中充满对爱情的热情挚着。全篇截取了作者新婚生活的一个侧面,显示她放纵恣肆的独特个性。  

  上片主旨是买花。宋朝都市常有卖花担子,一肩春色,串街走巷,把盎然生趣送进千家万户。似乎小丫环入报以后,女主人李清照随即作了吩咐,买下一枝最满意的鲜花。整个上片便是截取了买花过程中最后一个画面,所写的便是女主人公手执鲜花,满怀深情地进行欣赏。“春欲放”三字,表达了她对花儿的由衷喜爱,其中“春”字用得特别好,既可以指春色、春光、春意和春天,也可以借指花儿本身。“春” 字境大,能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联想。下面“泪染轻匀”二句,写花的容态。着一“泪”字,就把花拟人化了,再缀以“轻匀”二字,便显花娇而不艳,其中似乎渗透着女主人对它的同情与爱抚。前一句为虚,出自词人的想象;后一句属实,摹写了花上的露珠。“犹带彤霞晓露痕”,花朵上披着彤红的朝霞,带着晶莹的露珠,不仅显出了花之色彩新鲜,而且点明时间是清晨,整个背景写得清新绚丽,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新婚的欢乐与甜蜜。  

  下片主旨写戴花。首先,作者从自己一方说起,侧重于内心刻画萋。“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活活画出一位新嫁娘自矜、好胜甚至带有几分嫉忌的心理。她青年妇女中,本已感到美貌超群,但同“犹带彤霞晓露痕”的鲜花相比,似乎还不够娇美,因此怀疑新郎是否爱她。这里表面上是说郎猜疑,实际上是她揣度郎心,曲笔表达,轻灵有致。同上片相比,前面是以花拟人,这里是以人比花,角度虽不同,但所描写的焦点都是新娘自己。接着二句,是从人物的思想写到人物的行动。为了争取新郎的欢爱,她就把花儿簪鬓发上,让新郎看看哪一个更美。然却终未说出谁强,含蓄蕴藉,留有余味。“云髻斜簪”,丰神如画。这里李清照,写出了一点闺房的乐趣。  

  全篇通过买花、赏花、戴花、比花,生动地表现了年轻词人天真、爱美情和好胜的脾性。可谓达到了“乐而不淫”的艺术境界,全词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是一首独特的闺情词。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1216-1217 .
2、 于非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 :523-524 .
3、 刘长贺 .宋代诗词典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年 :608-609 .

jiǎnlánhuā ·màihuādànshàng

qīngzhào sòngdài 

màihuādànshàng mǎizhīchūnfǎng lèirǎnqīngyún yóudàitóngxiáxiǎohén 
lángcāidào miànhuāmiànhǎo yúnbìnxiézān yàojiàolángbìngkà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