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摇指午。
对南宫。
日月相会。
实沉中。
离光布政。
动温风。
纯阳之月。
乐炎精。
赤雀丹书。
飞送迎。
朱弦绛鼓。
罄虔诚。
万物含养。
各长生。
招摇指午。
对南宫。
日月相会。
实沉中。
离光布政。
动温风。
纯阳之月。
乐炎精。
赤雀丹书。
飞送迎。
朱弦绛鼓。
罄虔诚。
万物含养。
各长生。
庾信

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北周时期人。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 49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
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bì)开。
译文:好像是海神来过之后一样,又来了一阵恶风,巨浪拍击着天门山,打开了山门石壁。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浙江¹八月何如此?涛(tāo)似连山喷雪来²
译文:浙江八月的海潮能比得上这里的风浪吗?浪涛像连绵的山峰喷雪而来。
注释:¹浙江:此指钱塘江。²来:一作“东”。
“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海神”,指海潮,这里刚刚涨潮,潮还没退,狂风又来了,浪打在天门石壁上,似乎打开了天门的大门。天门,即天门山。“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浙江八月”一词很令人费解,诗写的是江东,写到浙江去的原因,实际上不过是用浙江潮来说明横江浪涛之大。宋代的苏轼苏这样写浙江潮:“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农历八月是浙江潮最为壮观的时候,那凶险的程度非比寻常,而横江潮后之浪可与浙江潮相匹敌。可见李白是见过浙江潮的,随手捡来,不着痕迹。最后一句“涛似连山喷雪来”形容风起涛涌的凶险。
参考资料:
1、 陈伯海.唐诗汇评(上).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628-630

héngjiāng··--bái

hǎishénláiguòèfēnghuílàngtiānménshíkāi

zhèjiāngyuètāoshìliánshānpēnxuělái

暗水通潮,痴云阁雨,微阴不散重城。留得枯荷,奈他先作离声。清歌欲遏行云住,露春纤、并坐调笙。莫多情,第一难忘,席上轻盈。
暗水通潮,痴云阁¹雨,微阴不散重城。留得枯荷,奈他先作离声。重歌欲遏(è)行云住,露春纤²、并坐调笙。莫多情,第一难忘,席上轻盈。
注释:魏塘:地名,今属浙江嘉兴。吴下:今江苏苏州。¹阁:通“搁”,撂下。²春纤:纤白如葱的手指。
天涯我是飘零惯,任飞花无定,相送人行。见说兰舟,明朝也泊长亭。门前记取垂杨树,只藏他、三两秋莺。一程程,愁水愁风,不要人听。
天涯我是飘零惯,任飞花¹无定,相送人行。见说兰舟,明朝也泊长亭。门前记取垂杨树,只藏他、三两秋莺。一程程,愁水愁风,不要人听。
注释:¹飞花:此指杨花。
这是一首送别词,此词不同于其他送别之作的地方是:男女主人公均将离开他们一起生活过的地方。词开笔先渲染送别时的景色,接着叙写别筵上侑歌行酒,貌似欢乐,其实笼罩着浓浓的离愁。过片自我宽慰,谓“我已习惯于飘零,人生离合已不在话下”。然而一旦想起佳人明朝也将离去,便一时悲不自胜。只觉愁水愁风,更增凄恻耳。

gāoyángtái··jiāngfǎnwèitángshūxiāngziguīxiàzhìjiǔhuàbié怀huáiwǎngwǎng--guōlín

ànshuǐtōngcháochīyúnwēiyīnsànzhòngchéngliúnàixiānzuòshēngqīngèxíngyúnzhùchūnxiānbìngzuòdiàoshēngduōqíngnánwàngshàngqīngyíng

tiānshìpiāolíngguànrènfēihuādìngxiāngsòngrénxíngjiànshuōlánzhōumíngcháozhǎngtíngménqiánchuíyángshùzhǐcángsānliǎngqiūyīngchéngchéngchóushuǐchóufēngyàoréntīng

细草穿沙雪半销,吴宫烟冷水迢迢。
细草¹穿沙雪半销,吴宫²烟冷水迢(tiáo)³
译文:早春时节,地上的积雪还消融未尽,细嫩的青草已从沙土中悄悄探出头;吴地烟水迢迢,弥漫千里,隐隐透着清冷之气。
注释:除夜:除夕。石湖:今江苏苏州西南。苕溪:浙江吴兴县的别称,因境内苕溪得名。吴兴即湖州(宋时湖州治所在吴兴),时姜夔安家于此。¹草:夏校本、陆本、许本并作“草”,吟稿本作“柳”。²吴宫:苏州有春秋时代吴国宫殿的遗址。³迢迢:遥远的样子。
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译文:虽然深藏竹林的梅花无人欣赏,但它那沁人心脾的清芬却随着夜中的春风,一路飘过了石桥。

  这是一首写景的诗。

  细草、沙地、吴宫、烟水、梅花、竹丛、石桥,建构出一个幽冷、萧索、缥缈的世界,人的灵魂似乎随着迢迢的流水、飘浮的暗香徜徉。写梅花遗貌得神,画图难足。清刘熙载《艺概》云:“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容,在乐则琴, 在花则梅也。”此诗写梅亦如是。结句畅达悠扬。清幽冷寂的氛围中,愈能体味姜夔何以“ 体貌清莹,望之若神仙中人”(张羽《白石道人传》)。

  诗句平易浅显,韵味华美。作者用极其自然逼真的手法,写了他由石湖返回苕溪时,沿途所见的幽雅景致。当时,作者在除夕的晚上,与好友分手,兴高采烈地乘船归回居地,心情是比较欢快的。因此,所作也比较轻松活泼。首句“细草穿沙雪半消”,点明时在除夕,是冬去春来,雪半消、草发芽的季节。这写是途中所见的近景。

  二句“吴宫烟冷水迢迢”是写远景。小舟疾驶,那高大华丽的吴宫,被茫茫雾气笼罩,渐渐隐没在远处。

  三句转写眼前,“梅花竹里无人见”。轻快疾驶的小舟,路过高洁、清雅、傲气的梅花和竹林,自有一种乐趣。

  四句以“一夜吹香过石桥”作结,“一夜香”既与上句“梅花”衔接,又启句中“过石桥”。至此,把诗人的得意之情,巧妙地暗喻出来。

chúshíguīsháo ·

jiāngkuí sòngdài 

cǎochuān穿shāxuěbànxiāo gōngyānlěngshuǐtiáotiáo 
méihuāzhúrénjiàn chuīxiāngguòshíqiáo 
我行其野,蔽芾其樗。昏姻之故,言就尔居。尔不我畜,复我邦家。
我行其野,蔽芾(fèi)¹其樗(chū)²。昏姻³之故,言尔居。尔不我畜(xù),复我邦家
译文:走在郊野荒凉路,路旁椿树枝叶疏。只因婚姻的缘故,言才与你同居住。你不好好善待言,只有回到言故土。
注释:¹蔽芾:树叶初生的样子。²樗:臭椿树,不材之木,喻所托非人。³昏姻:即婚姻。⁴言:语助词,无实义。⁵就:从。⁶畜:养活。一说是爱的意思。⁷邦家:故乡。
我行其野,言采其蓫。昏姻之故,言就尔宿。尔不我畜,言归斯复。
我行其野,言采其蓫(zhú)¹。昏姻之故,言就尔宿(sù)²。尔不我畜,言归斯复³
译文:走在郊野荒凉路,采摘蓫叶多辛苦。只因婚姻的缘故,才到你家同住宿。你不好好善待言,只有回归言家族。
注释:¹蓫:草名,俗名羊蹄菜,似萝卜,性滑,多食使人腹泻。²宿:居住。³言归斯复:言、斯,都是句中语助词。归、复,即归回。
我行其野,言采其葍。不思旧姻,求尔新特。成不以富,亦祗以异。
我行其野,言采其葍(fú)¹。不思旧姻,求尔新特²。成³不以富,亦祗(zhǐ)以异
译文:走在郊野荒凉路,采那葍草聊果腹。你全不思往日情,追求新欢太可恶。不是她家比言富,是你变心的缘故。
注释:¹葍:多年生蔓草,花相连,根白色,可蒸食,饥荒之年,可以御饥。²新特:新配偶。特,匹。³成:借为“诚”,的确。⁴祗:只,恰恰。⁵异:异心。

  《小雅·我行其野》作为一首弃妇诗,和《卫风·氓》等其他同题材作品的大力渲染被弃前的生活场景所不同的是,其作者更多地表现弃妇目前,即此时此刻的情绪。作品开头,作者便把自己情感悲剧的抒写安排在一个似乎暗合其孤独凄凉境况的,生长着樗树和蓫草、葍草的岑寂原野上,以此点明以下所抒写的,只是在抒情主人公经历了被遗弃之变故的打击后,离开伤她心的人,在归家途中的心理活动。

  此诗三章,每章前二句,都是同一个画面的重复或再现。它描绘出一个人在点缀着几棵樗树的原野上独行的情景。“我行其野,蔽芾其樗”从比例和透视关系上讲,无边的原野、凝滞不动的树草(蓫、葍)和渺小无助而又孤独的行人(作者),给读者的是一种自然界的宏大与人类的渺小、原野的寂静和人心的焦虑的对立感。原野因人之渺小而愈显其大、愈显其宁静安谧,人因原野之宏大而愈显其小、愈显其躁动不安。抒情主人公被命运抛弃进而抗争无力的悲剧在这里被放大或具体化了。同时,印象的叠加,也引起人们对隐藏于画面背后之故事的强烈探究欲。

  每章后四句,则是对上述画面之深层含义的具体阐释:因婚姻而与你聚首,但“尔不我畜”,我只能独行于这归里的旷野上。这个阐释在全诗三章的反覆咏唱中,随着人物情绪的波动有被深化的趋势。一、二章里,她仿佛还只是故作轻松的念叨:“尔不我畜,复我邦家。”“尔不我畜,言归斯复。”试图把痛苦深埋在心底,强自宽解。但到第三章,她情感的火山终于爆发了,这难以平复的伤痛和无人可诉的委屈,和着苦涩的泪水,在这样一个爱恨交织的时刻,以这样一种爱恨难分的心理,流淌着怨恨:“不思旧姻,求尔新特。成不以富,亦祗以异。”至此,全诗也在这情绪发展的高潮戛然而止,留给读者的,只有无限的同情、惆怅和遗憾。

  这首诗的另外一个突出特点是采用了象征、暗示的手法。用行遇“樗”“蓫”“葍”等恶木劣菜象征自己嫁给恶人,并以之起兴,暗示自己为人所弃的痛苦心情,融情于景,情景交织。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379-381

xíng

míng xiānqín 

xíng fèichū hūnyīnzhī yánjiùěr ěr bāngjiā 
xíng yáncǎizhú hūnyīnzhī yánjiùěr宿 ěr yánguī 
xíng yáncǎi jiùyīn qiúěrxīn chéng zhī 

蓼彼萧斯,零露湑兮。既见君子,我心写兮。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
(lù)¹彼萧²³,零露湑(xǔ)兮。既见君子,我心写(xiè)兮。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
译文:艾蒿长得高又长,叶上露珠晶晶亮。既已见到周天子,我的心情真舒畅。一边宴饮边谈笑,因此大家喜洋洋。
注释:¹蓼:长而大的样子。²萧:艾蒿,一种有香气的植物。³斯:语气词,犹“兮”。⁴零:滴落。⁵湑:湑然,萧上露貌。即叶子上沾着水珠。⁶写:舒畅。⁷燕:通“宴”,宴饮。⁸誉处:安乐愉悦。处,安乐也。
蓼彼萧斯,零露瀼瀼。既见君子,为龙为光。其德不爽,寿考不忘。
蓼彼萧斯,零露瀼(ráng)¹。既见君子,为龙为光²。其德不爽³,寿考不忘
译文:艾蒿长得高又长,叶上露珠浓又亮。既已见到周天子,感到恩宠又荣光。您的德行洁无瑕,祝您长寿永无疆。
注释:¹瀼瀼:露繁貌,露水很多。²为龙为光:为被天子恩宠而荣幸,喜其德之辞。龙,古“宠”字。³不爽:不差。⁴不忘:没有止期。忘,“止”的假借。
蓼彼萧斯,零露泥泥。既见君子,孔燕岂弟。宜兄宜弟,令德寿岂。
蓼彼萧斯,零露泥泥¹。既见君子,孔燕²(kǎi)(tì)³。宜兄宜弟,令德寿岂(kǎi)
译文:艾蒿长得高又长,叶上露珠润又亮。既已见到周天子,快乐非常心悦畅。如同兄弟情意浓,美德无瑕寿且长。
注释:¹泥泥:露濡貌,露水很重。²孔燕:非常安详。³岂弟:即“恺悌”,和乐平易。⁴宜兄宜弟:形容关系和睦,犹如兄弟。宜,适宜。⁵令德:美德。⁶岂:快乐。
蓼彼萧斯,零露浓浓。既见君子,鞗革忡忡。和鸾雍雍,万福攸同。
蓼彼萧斯,零露浓浓¹。既见君子,鞗(tiáo)²忡忡³。和鸾(yōng),万福攸
译文:艾蒿长得高又长,叶上露珠浓又浓。既已见到周天子,精致马勒饰黄铜。銮铃悦耳响叮当,万般福祉归圣躬。
注释:¹浓浓:同“瀼瀼”,露盛多貌。²鞗革:鞗,辔头;革,马辔所余而垂者也。³忡忡:饰物下垂貌。⁴和鸾:鸾,借为“銮”,和与銮均为铜铃,系在轼上的叫“和”,系在衡上的叫“銮”。皆诸侯车马之饰也。《小雅·庭燎》亦以君子目诸侯,而称其鸾旗之美,正此类也。⁵雍雍:和谐的铜铃声。⁶攸:所。⁷同:会聚。

  全诗四章,全以萧艾含露起兴。萧艾,一种可供祭祀用的香草,诸侯朝见天子,“有与助祭祀之礼”,故萧艾以喻诸侯。露水,常被用来比喻承受的恩泽。故此诗起兴以含蓄、形象的笔法巧妙地点明了诗旨所在:天子恩及四海,诸侯有幸承宠。如此,也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完全是一副诸侯感恩戴德、极尽颂赞的景仰口吻。

  首章写初见天子的情景及感受。“蓼彼萧斯,零露湑兮。”自古以来,阳光雨露多是皇恩浩荡的象征和比喻,而微臣小民多以草芥自比,因此,这开头两句可以是兴,也可以看作比。有幸见到了君王,或是得到了君王的恩宠,当然是喜上眉梢,喜出望外,心里有多高兴自不待言,因此说:“既见君子,我心写兮。”似是日日夜夜,朝思暮盼,今日终遂心愿后的表述。因为在诸侯看来,入朝面君,无疑是巨大的幸事,一个“写”字,形象地描画出诸侯无比兴奋、诚惶诚恐、激动得难以言表的感受。境由心造,心情舒畅当然见什么都高兴。和君王在一起宴饮谈笑,如坐春风,因此,自然会得到君王的首肯、赞许,尽情享受那种恩遇带来的精神愉悦。因此,当他们与天子共享宴乐之时,便争相倾吐心中的敬祝之情,完全沉浸在圣洁的朝圣之乐中。

  二、三两章进一步描写君臣之谊,分别从诸侯与天子两方面落笔。对诸侯而言,无疑应感谢天子圣宠,“为龙为光”,这当然是“其德不爽”的结果。故最后祝天子“寿考不忘”;对天子而言,则是描写其和乐安详的圣容及与臣下如兄弟般的深情。可以说抓住了两个最有代表性的方面,恰如其分地刻画出了天子的风仪及修养。这样可亲可爱的天子,不可能不受到臣下的拥戴与崇敬。

  末章借写天子离宴时车马的威仪进一步展示天子的不凡气度。看那威风凛凛的高头大马,听那叮当悦耳的铃声和鸣,威而不滥,乐而不乱,恰恰表明天子不仅能够泽及四海,而且可以威加四夷,因此,他才能够集万福于一身,不愧受命于天的真命天子。全诗以“和鸾雍雍,万福攸同”作结,为读者描绘了一派其乐融融的大祝福场面:四方车马齐聚,鸾铃叮当悦耳,臣民齐祝君王,万福万寿无疆!想来真是令人激动满怀,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此诗无论内容或是形式,均体现出雅诗的典型风格。因表现的是诸侯对天子的祝颂之情,未免有些拘谨,有些溢美,比起健康活泼、擅长抒发真情实感的民间风诗来,在艺术与情感上,可取之处便少了许多。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348-350

xiāo

míng xiānqín 

xiāo líng jiànjūn xīnxiè yànxiào shìyǒuchǔ 
xiāo língrángráng jiànjūn wéichǒngwéiguāng shuǎng shòu寿kǎowàng 
xiāo líng jiànjūn kǒngyànkǎi xiōng lìngshòu寿kǎi 
xiāo língnóngnóng jiànjūn tiáochōngchōng luányōngyōng wànyōutó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