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坐理情条,虚斋息众嚣。
默坐理情条,虚斋息众嚣。
寰区指稊米,身世谕芭蕉。
寰区指稊米,身世谕芭蕉。
雨任阶生藓,风嫌树有瓢。
雨任阶生藓,风嫌树有瓢。
惟思白莲社,他日许相招。
惟思白莲社,他日许相招。

怀huáitiāntáijìnchánshī--qiánwéiyǎn

zuòqíngtiáozhāizhòngxiāo

huánzhǐshēnshìjiāo

rènjiēshēngxiǎnfēngxiánshùyǒupiáo

wéibáiliánshèxiāngzhāo

钱惟演

钱惟演

钱惟演(977—1034)北宋大臣,西昆体骨干诗人。字希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吴越忠懿王钱俶第十四子。从俶归宋,历右神武将军、太仆少卿、命直秘阁,预修《册府元龟》,累迁工部尚书,拜枢密使,官终崇信军节度使,博学能文,所著今存《家王故事》、《金坡遗事》。 ▶ 116篇诗文

猜您喜欢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镜湖¹三百里,菡(hàn)(dàn)²发荷花。
译文:镜湖之大有三百余里,到处都开满了欲放的荷花。
注释:¹镜湖:一名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县东南。²菡萏:荷花的别称。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ài)若耶(yē)¹
译文:西施五月曾在此采莲,引得来观看的人挤满了若耶溪。
注释:¹若耶: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境内。溪旁旧有浣纱石古迹,相传西施浣纱于此,故又名“浣纱溪”。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回舟不待月¹,归去越王家。
译文:在回舟的时候,月亮还未出来,西施就被越王带邀而去了。
注释:¹回舟不待月:指西施离去之速,就在回舟的时候,月亮尚未出来,就被带邀而去了。这是夸饰的修辞手法。

  这首诗讲的是西施若耶采莲的故事。

  诗首句“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广阔三百里的镜湖,在含着花苞的荷花吐发的时候,西施泛舟出现了,成为采莲人,但是她的艳丽和美名引起了轰动。

  “人看隘若耶”,人人争餐秀色,使宽阔的若耶溪变得狭隘了,著一“隘”字而传神,那种人潮汹涌、人舟填溪满岸的热闹场面,犹如呈现在读者眼前,将王维《西施咏》的“艳色天下重”的虚写,变成了轰动当地的如实描绘。

  这里又戛然而止,不再在西施身上着墨,而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勾践早已确定使用美人计来对付吴国,而西施的美艳倾倒众生,轰动当地,那么越国的君臣也不用去费力探访了,有了这位不二的美女人选之后,才“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较之王维的“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语异而意同,王维的诗多了一重曲折,略去了勾践君臣实施美人计的过程;李白的诗实施了“截割”,割去了选作吴宫妃子的结果,同样地表现了“艳色天下重”的意义。这种截割,多了一些含蓄和暗示:既然是“归向越王家”,勾践同样也能留下这个美人,但他在“报吴”、“复仇”的目标下克制住了;而西施的入吴,却成为亡吴的原因之一。

  西施采莲,在若耶溪里,不但有传说,而且合情理;至于泛舟三百镜湖之中,则是作者的想象了。但这一想象却有更改事实之嫌,因为如果是借镜湖湖水的清澈来表现西施“自鉴其美”,或者是借三百里的水程来表现拜倒西施的人的众多,那么下句“人看隘若耶”就显得多余了,这可能是李白百密一疏的笔误。

参考资料:
1、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338-341
2、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52-254

 ·xià

bái tángdài 

jìngsānbǎi hàndànhuā 
yuè西shīcǎi rénkànàiruò 
huízhōudàiyuè guīyuèwángjiā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译文:窗外是满月,明镜里也是满月,思乡的情绪如同刀在心头乱割!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译文:辗转流离,家乡越来越远;想要攀折月中桂枝,无奈天空如此远阔!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译文:归去吧!路上的霜露像雪一样洁白,林中栖息的小鸟正梳理着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译文:这时抬头看月宫中的玉兔,(因月光皎洁明亮)几乎可以数得清它细小的毫毛。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
译文:圆月慢慢落下巫山深峡,犹自被白帝城衔挂着。
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
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
译文:江上雾气沉沉,江浦昏暗,但是车轮一样倾斜的圆月依然把半座楼照得通明。
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译文:兵营里士兵的刁斗敲响了催晓的声音,月宫的蟾蜍也自然倾斜。
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译文:圆月如同张满的弓,苍白的魂魄不仅仅照耀汉家营盘。

  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此组诗主调应该是悲伤苍凉的。第一首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归心折大刀”说的是吴刚在月宫被罚砍桂花树,杜甫猜想,吴刚也不是情愿砍树,一心想回到人间来。归去之心,竟然折断了砍树的大刀。“蓬”,蓬草,遇风飞转,故叫“飞蓬”。这里诗人用“转蓬”遇风飞转的形象,比喻自己飘泊不定的生活,隐示自己羁旅漂泊的苦味。由景入情,转篷象征漂泊无依的情感,杜甫空有归心只可惜无处还乡的凄凉。“行地远”指诗人自己当时处在偏远的夔州。诗人借此表达了反对战乱的思想。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极力写月亮之亮,进一步反衬自己思念远征的亲人,祈愿平息战争,国泰民安。末两句,“直”通“特”,“简直”的意思。“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意为,这个时候仰望玉兔(指月亮),简直会数得清它的毫毛,形容月亮的明亮。第一首诗采用了反衬手法,在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避乱生涯中的愁闷。

  第二首诗全诗写景,景中见情。“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描写的月光给人的感觉是苍茫的,悲凉的。“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刁斗声起,让诗人想起离乡戍边的“汉家营”里的士卒,更想到了普天下在战乱中背景离乡的劳苦大众。忧己更忧民,这正表现了杜甫的伟大之处。

yuèshíyuèèrshǒu

 tángdài 

mǎnyuèfēimíngjìng guīxīnzhédāo 
zhuǎnpéngxíngyuǎn pānguìyǎngtiāngāo 
shuǐshuāngxuě línjiànmáo 
shízhānbái zhíshǔqiūháo 

shāoxiàshānxiá yóuxiánbáichéng 
chénquánàn lúnbànlóumíng 
diāodǒujiēcuīxiǎo chánchúqiěqīng 
zhānggōngcán hànjiāyíng 

长安市上醉春风,乱插繁花满帽红。
长安市上醉春风,乱插繁花满帽红。
译文:提着酒壶,走在春风扑面的长安街面上,看着熙熙攘攘的行人头上插满红色绚烂的繁花。
看尽人间兴废事,不曾富贵不曾穷。
看尽人间兴¹²³,不曾富贵不曾穷。
译文:看尽人间世事。只觉人生之间朝朝暮暮,起起伏伏是再正常不过,最后没有谁富贵也没有谁穷。
注释:¹兴:指兴盛。²废:指衰败。³事:指兴废的历史。

--yóu

zhǎngānshìshàngzuìchūnfēngluànchāfánhuāmǎnmàohóng

kànjǐnrénjiānxìngfèishìcéngguìcéngqióng

插天翠壁,排山雪浪,雄关险扼东溟。沙屿布棋,飚轮测线,龙骧万斛难经。笳鼓正连营。听回潮夜半,添助军声。尚有楼船,鲎帆影里矗危旌。
插天翠壁,排山雪浪,雄关险扼(è)东溟¹。沙屿²布棋³,飚(biāo)测线,龙骧(xiāng)万斛(hú)难经。笳(jiā)鼓正连营。听回潮夜半,添助军声。尚有楼船,鲎(hòu)帆影里矗危旌(jīng)
译文:翠绿的峭壁刺入天空,雪白的巨浪排山倒海,雄起险要的关隘据守着东海。浅滩与暗礁如棋子般密布,御风而行的神车测量着航线,能载重万斛的巨轮也难以通过。笳鼓声正在相连成片的军营中响起,试听半夜回荡的潮水声,仿佛在为这军乐声助威。还有如楼房般的轮船,在林立的风帆营里高耸着旗帜。
注释:¹东溟:东海。²沙屿:指岛屿,有暗沙礁岛。³布棋:星罗棋布。⁴飚轮:轮船。⁵龙骧:指喻大船。苏轼《大风留金山两日》“龙骧万斛不敢过”。⁶楼船:此处指敌舰。⁷鲎:介类,腹部甲壳上翘似帆,人称鲎帆。鲎,读若“后”。⁸矗:耸,挺立。⁹危旌:高扬的舰旗。
追思燕颔勋名,问谁投健笔,更请长缨?警鹤唳空,狂鱼舞月,边愁暗入春城。玉帐坐谈兵。有獞花压酒,引剑风生。甚日炎洲洗甲,沧海浊波倾?
追思燕颔(hàn)(xūn)¹,问谁投健笔,更请长缨²?警鹤唳(lì)空,狂鱼舞月,边愁暗入春城。玉帐坐谈兵³。有獞(tóng)压酒,引剑风生。甚日炎洲洗甲,沧海浊波倾?
译文:追忆当年生有燕颔福相的定远侯班超的功业,试问如今有谁能像他一样投健笔从戎,更请长缨出战呢?白鹤在空中鸣叫示警,海鱼在月下疯狂地舞动,战乱危机暗暗涌入了春日的边城。将领们正在营帐中坐谈兵事。既有边地如花的女子来为他们压米取酒,又有引剑挥舞的豪兴,剑下疾风生。到什么时候才能在这炎热的岛屿上洗净兵甲长不用,令沧海上染血的浑浊波涛都倾泻干净呢?
注释:¹燕颔勋名:指历史名将如班超,《后汉书·班超传》中有看相者对班超所说的话:“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²投笔、请缨:投笔从戎,建功立业。³“玉帐”句:指将帅们沉缅歌舞酒色,空谈纸上兵。玉帐:谓军营。⁴獞花:指女僮,舞姬。此词指少数民族有侮意。獞:僮。⁵甚日:何日。⁶炎洲:南方闽粤一带。⁷洗甲:结束战争。

  公元1884年(清光绪十年)到1885年间发生的中法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丧权辱国的战争之一。其时法国帝国主义先迫使越南签订《顺化条约》,使越南沦为“保护国”;接着于1883年底向中国军队进攻,挑开了战争序幕。腐朽的清政府力主议和,于1884年五月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主和派在天津与法国使节签订《中法会议简明条款》,从而更助长了法国侵略者的饕餮野心。六月法军向谅山发动进攻,并将战争扩大到海上,八月进攻台湾,袭击福州马尾,战火在台、澎海域和越南两个地区燃起。十月法军一度攻占基隆,并妄图深入台北,遭到清军和台湾人民顽强抵抗,在淡水一战中受了重创,法国侵占台湾的计划终于粉碎了。在战争初始阶段,清廷水陆两师本尚称锐勇,态势并非不利,相反是应该能操胜券的。但主帅无意于战,故闽、台海战一接触,福州前线即因主帅何如璋畏葸动摇而遭到惨败,紧接着基隆亦失守,酿成令人扼腕悲慨的局面。最后虽恢复了失地,但依然以可耻的《中法新约》的签订宣告结束了这场战争。

  张景祁晚年宦游台湾,中法战事蔓延海上时,张氏是身历目击者。他的《甲申志愤》、《甲申乙酉纪事诗》以及《新蘅词》中一组纪事词就是这次战争的“史诗”。特别是这些纪事词,确实如谭献所说,“笳吹频惊,苍凉词史,穷发一隅,增成故实”(《箧中词续》),是清词的一宗瑰宝。这首《望海潮》写于基隆未失守前,词所表现的战备松弛、文恬武嬉的腐败状以及作者的忧愤都极其真实,是史的艺术笔录。

  词的上片从首句到“添助军声”,运用赋的铺陈手法,把基隆的险峻地势和重兵镇守的“雄关”气象作了着意的描述和刻划。基隆地处台湾岛北端,旧名鸡笼,是台北的门户。作为重要的港口它倚山面海,确实可称“金台锁钥”。张景祁一起手就抓住了山势“插天”,海涛“排山”的特点,在海、山、天三者间构形一个“险扼东溟”的形势,文字冼练而雄劲。接着天险之写后面,又是一个四字对句连六字句式的人防的描述。他说沿海岸线的星罗棋布的礁屿上都有守防,战船巡游在沿海一带连成线形连环之师。有点有线,应该说是颇有固若金汤之势了,所以他说哪怕你是“龙骧万斛”也休想经此险关入侵。斛,量词,古代以十斗为一斛,万斛极言其重大,犹如今日所说万吨。龙骧,原意为威武将领,此处谓统帅大战船的将帅。以上是水上的防守,陆上呢?“笳鼓正连营”,也是阵营密布。夜半回潮助军声之威,则是在气氛上增添一笔,肃杀威严之极。可是,在如此貌似壁垒森严的海陆防卫之前,何以竟然出现“鲎帆影里矗危旌”的“楼船”呢?按理,既然是“雄关险扼东溟”,就不该容许“楼船”——敌舟来游弋的,然而事实却是闯来了“鲎帆”!上片这末一句语调极为冷峻的描绘,与前面严整的铺陈适成对比,将“我军亦不之诘也”的松懈的神情或托大、掉以轻心以至麻痹状态充分揭露出来。鲎,海中动物名,带甲壳,背骨高如帆,有风则举,尾呈剑状。词中用以比喻法军战舰。危旌,高高扯起的旗帜。

  词的下片以暴露的手法回答为什么“尚有楼船”高扬“危旌”的种种原因,同时披露了作者的忧愤悲慨情怀。张景祁首先感慨的是主帅权臣中没有真正坚毅富斗志,报国具赤胆的人。所以他要怀念东汉的那位燕颔虎须、投笔从戎的班超,发出今天有谁“更请长缨”的呐喊声。他预感到局势危急,“警鹤唳空”二句即是比拟风惊鹤唳、“狂鱼”嚣张的形势,认定战火将很快从边境之外引向内陆。“春城”指喻依然沉浸在升平状态中的城邑。“玉帐坐谈兵”以下写出大吏将帅们仍沉湎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淫靡中,或“僮花压酒”,美姬伴饮,或“引剑风生”,纸上谈兵。结句以迷惘的问语形式来表现,是词人忧心忡忡的情思的发露,他慨叹何日战火结束,外侮中止,四海真正清平?

  词不以含蓄称,也不是传统的比兴之作,并且少有辟典。张景祁词是从“浙派”入手的,但时势人心的变异,现实政况的刺激,他不能不一变而为沉慨悲吭,不作舒缓抽理之吟。只是在句式的锤炼上,气韵的讲究雅洁这些方面看,仍还可以感觉到他的艺术倾向的。特别象“警鹤唳空,狂鱼舞月”,“僮花压酒,引剑风生”这类四字对句的工整精警,最能审辨出浙派词风的艺术趣味来。

参考资料:
1、 品诗文网
一望四十里,弥漫白浸天。
一望四十里,弥漫白浸天。
译文:一眼望去,四十里水泊之上白雾弥漫,笼罩四野苍穹。
何年围此水,为我垦成田。
何年¹围此水,为我垦²成田。
译文:若是能将这片水域挖掘修整,垦做良田该多好,我愿长居于此,不再理会世事。
注释:¹何年:哪一年。²垦:开垦。
风使帆船疾,云和竹苇连。
风使帆船疾,云和竹苇连。
译文:劲风鼓荡着船帆,使小舟在水面上疾行。静立船头,远远望去,视线尽头的白云仿佛间似与水边洁白的芦苇花连成一片。
末流溪转狭,浮沫带蛟涎。
末流溪转狭,浮沫带蛟涎。
译文:小舟随风渐行渐远,来到了溪流尽头。水面逐渐变得狭窄,上面开始浮起点点泡沫,好像是蛟龙在口吐龙涎。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