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水时¹至,百川灌(guàn)²³。泾(jīng)之大,两涘(sì)(zhǔ)之间,不辩牛马。大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¹⁰。顺流而东行,至大北海。东面¹¹而视,不见水端¹²。大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¹³,望洋¹⁴向若¹⁵而叹曰:“野语¹⁶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¹⁷’者,我之谓也¹⁸。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¹⁹,而轻伯夷之义²⁰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²¹之难穷²²也,吾非至大子之门,则殆(dài)²³矣,吾长²⁴²⁵笑大大方之家²⁶。”
译文:秋季的霖雨如期而至,千百条小河注入黄河。水流宽阔,两岸和水中洲岛之间,连牛马都分辨不清。于是乎,河伯洋洋自得,认为天下的美景都集中在他自己这里。顺着流水向东方行走,一直到达北海,面向东看去,看不到水的尽头。这时,河伯转变了自己的脸色,抬头仰视着海神若叹息说:“俗话所说的‘知道的道理很多了,便认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这正是说我呀。再说,我曾经听说(有人)认为仲尼的学识少,认为伯夷的义行轻。开始我还不敢相信,现在我亲眼目睹了大海您大到难以穷尽,如果我没有来到您的身边,那就很危险了,我将要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嘲笑。”
注释:¹时:按季节。²灌:注入。³河:黄河。⁴泾流:水流。⁵两涘:河的两岸。涘:水边。⁶渚崖:水洲岸边。渚:水中洲岛。⁷辩:通“辨”。⁸焉:乎。⁹河伯:黄河之神。伯,长者之称。¹⁰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以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¹¹东面:脸朝东。¹²端:边,尽头。¹³旋其面目:改变他(欣然自喜)的面容。旋:转,转变。¹⁴望洋:仰视的样子,也作“望羊”、“望阳”,然解作望见海洋亦通。¹⁵若:即海若,海神。¹⁶野语:俗语,谚语。¹⁷莫己若:宾语前置,即莫若己,没有人比得上自己。¹⁸我之谓也:即谓我也。¹⁹少仲尼之闻:认为孔子的学识少。闻:学识,学问。²⁰轻伯夷之义:认为伯夷的义行轻。伯夷:商代诸侯孤竹君的长子,历来被看做义士的典型。少、轻,作动词用。²¹子:您。本指海神,这里借指海。²²难穷:难以穷尽。穷:尽。²³殆:危险。²⁴长:长久,永远。²⁵见:表被动。²⁶大方之家:明白大道理的人。大方:大道。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季的霖雨如期而至,千百条小河注入黄河。水流宽阔,两岸和水中洲岛之间,连牛马都分辨不清。于是乎,河伯洋洋自得,认为天下的美景都集中在他自己这里。顺着流水向东方行走,一直到达北海,面向东看去,看不到水的尽头。这时,河伯转变了自己的脸色,抬头仰视着海神若叹息说:“俗话所说的‘知道的道理很多了,便认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这正是说我呀。再说,我曾经听说(有人)认为仲尼的学识少,认为伯夷的义行轻。开始我还不敢相信,现在我亲眼目睹了大海您大到难以穷尽,如果我没有来到您的身边,那就很危险了,我将要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嘲笑。”

注释

时:按季节。

灌:注入。

河:黄河。

泾流:水流。

两涘:河的两岸。

涘:水边。

渚崖:水洲岸边。

渚:水中洲岛。

辩:通“辨”。

焉:乎。

河伯:黄河之神。

伯,长者之称。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以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

东面:脸朝东。

端:边,尽头。

旋其面目:改变他(欣然自喜)的面容。

旋:转,转变。

望洋:仰视的样子,也作“望羊”、“望阳”,然解作望见海洋亦通。

若:即海若,海神。

野语:俗语,谚语。

莫己若:宾语前置,即莫若己,没有人比得上自己。

我之谓也:即谓我也。

少仲尼之闻:认为孔子的学识少。

闻:学识,学问。

轻伯夷之义:认为伯夷的义行轻。

伯夷:商代诸侯孤竹君的长子,历来被看做义士的典型。

少、轻,作动词用。

子:您。

本指海神,这里借指海。

难穷:难以穷尽。

穷:尽。

殆:危险。

长:长久,永远。

见:表被动。

大方之家:明白大道理的人。

大方:大道。

庄周

庄周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其文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其作品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其书《庄子》被奉为《南华真经》。 ▶ 2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芥毛金爪勇难干,肯作霜花对乍寒。
芥毛金爪勇难干,肯作霜花对乍寒。
若说乘轩有痴鹤,司晨如此合峨冠。
若说乘轩有痴鹤,司晨如此合峨冠。
翔仞当年览德辉,传芳花品未思归。
翔仞当年览德辉,传芳花品未思归。
晚来雾鬓凭轩处,直恐金翘相对飞。
晚来雾鬓凭轩处,直恐金翘相对飞。
泽兰萱草比多言,谓汝分阴久夺鲜。
泽兰¹萱草²比多言,谓汝分阴久夺鲜。
注释:¹泽兰:菊科泽兰属植物。“妇人和油泽头,故云泽兰。”最早之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到我国的礼记和楚辞。²萱草:黄花菜学名萱草。
政恐淇园修竹劲,不如秦岭老松坚。
¹恐淇园修竹劲,不如秦岭老松坚。
注释:¹政:指国政。淇园修竹:指卫武公辅佐周平王之事。此处借指仁政、德政。淇园,周代卫国的竹园。修竹,长竹,高竹。秦岭老松:《汉书·东方朔传》记载,南山即终南山,在今陕西省南部,是秦岭的主峰之一。在民间,对老者的祝福,常用“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之词句,愿老者福寿双全。东海就是指现在的东海与黄海。南山一词,则源于《诗经·小雅·天保》篇,“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南山之寿,不骞不崩”。比照“淇园修竹”,此“秦岭老松”似亦有所指。
高标幽艳自宜霜,弱草繁葩莫中伤。
高标幽艳自宜霜,弱草繁葩莫中伤。
肯与红莲媚三夏,要同黄菊向重阳。
肯与红莲媚三夏,要同黄菊向重阳。
临风裛露早秋天,范出南金色更鲜。
临风裛露早秋天,范出南金色更鲜。
若向东篱比标格,定知花市不言钱。
若向东篱比标格,定知花市不言钱。
此诗饱含忧愤,前两句以泽兰和萱草之口吻,互责对方夺其风光;后两句述担忧之事,即虽拥有仁德美行,但难以实现,因为与秦岭松的长久相比,其难以相匹。诗中深蕴宏伟抱负不得施展的忧愤之情。

yùncàizhānmíngqiūyuánjué--hóngshì

jièmáojīnzhǎoyǒngnángànkěnzuòshuānghuāduìzhàhán

ruòshuōchéngxuānyǒuchīchénéguān

xiángrèndāngniánlǎnhuīchuánfānghuāpǐnwèiguī

wǎnláibìnpíngxuānchùzhíkǒngjīnqiàoxiāngduìfēi

lánxuāncǎoduōyánwèifēnyīnjiǔduóxiān

zhèngkǒngyuánxiūzhújìnqínlǐnglǎosōngjiān

gāobiāoyōuyànshuāngruòcǎofánzhōngshāng

kěnhóngliánmèisānxiàyàotónghuángxiàngzhòngyáng

línfēngzǎoqiūtiānfànchūnánjīngèngxiān

ruòxiàngdōngbiāodìngzhīhuāshìyánqián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群芳过后¹西湖²好,狼籍残红³。飞絮(xù)(méng)。垂柳阑(lán)尽日风。
译文:百花凋零之后西湖的景致依然很美,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飞扬的柳絮好似细雨迷蒙。垂落的杨柳纵横交杂,在和风中随风飘荡,摇曳多姿。
注释:¹群芳过后:百花凋零之后。群芳,百花。²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阳西北,颖水和诸水汇流处,风景佳胜。³狼籍残红:残花纵横散乱的样子。残红,落花。狼籍,同“狼藉”,散乱的样子。⁴濛濛:今写作“蒙蒙”。细雨迷蒙的样子,以此形容飞扬的柳絮。⁵阑干:横斜,纵横交错。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shēng)¹²尽游人去³,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译文:笙箫歌声渐渐消歇,游人也已尽兴散去,才开始觉春日空寂。回到居室,等待着燕子的来临,只见双燕从蒙蒙细雨中归来,这才放下帘栊。
注释:¹笙歌:笙管伴奏的歌筵。²散:消失,此指曲乐声停止。³去:离开,离去。⁴帘栊:窗帘和窗棂,泛指门窗的帘子。

  这是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时写的十首《采桑子》中的第四首,抒写了作者寄情湖山的情怀。虽写残春景色,却无伤春之感,而是以疏淡轻快的笔墨描绘了颍州西湖的暮春景,创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艺术境界。而词人的安闲自适,也就在这种境界中自然地表现出来。情景交融,真切动人。词中很少修饰,特别是上下两片,纯用白描,却颇耐寻味。

  这首词是欧阳修晚年居住的颍州西湖的暮春景象,从而表现了作者异常的、幽微的心理状态。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这首词上阕是说,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丽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柳絮飘舞,柳枝在和风中随风飘荡,在和煦的春风中,怡然自得,整日轻拂着湖水。

  西湖花时过后,残红狼籍,常人对此,当是无限惋惜,而作者却赞赏说“好”,确是异乎寻常的。首句是全词的纲领,由此引出“群芳过后的”湖上一片实景,笼罩在这篇实景上的是寂寞空虚的气氛。落红零乱满地,杨花漫空飞舞,使人感觉春事已了。“垂柳阑干尽日风”与上二句相联系,写出了栏畔翠柳柔条斜拂于春风中的姿态;单是这风中垂柳的姿态,本来是够生动优美的,然而著以“尽日”二字,联系白居易《杨柳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来体会,整幅画面上一切悄然,只有柳条竟日在风中飘动,其境地之寂静可以想见。在词的上阕里所接触到的,只是物象,没有出现任何人的活动。眼前的是自然界,显得多么令人意兴索然。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下阕前两句是说,游人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才开始觉得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这份安谧。“笙歌散尽”,虚写出过去湖上游乐的盛况;“游人去后,始觉春空”,点明从上面三句景象所产生的感觉,道出了作者的复杂微妙的心境。“始觉”是顿悟之词,这两句是从繁华喧闹消失后清醒过来的感觉,繁华喧闹消失,既觉有所失的空虚,又觉得获得宁静的畅适。首句说的“好”即是从这后一种感觉产生,只有基于这种心理感觉,才可解释认为“狼籍残红”三句所写景象的“好”之所在。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末两句是说,回到居室,拉起窗帘,等待着燕子的来临,直到双燕从蒙蒙的细雨中归来,才放下了帘子。

  最后两句,写室内景,从而使人揣想,前面所写的一切,都是词人在室外凭栏时的观感。末两句是倒装。本是开帘待燕。“双燕归来”才“垂下帘栊”。着意写燕子的活动,反衬出室内一片清寂气氛。“细雨”字还反顾到上阕的室外景。落花飞絮,着雨更显得春事阑珊。这首词从室外景色的空虚写到室内气氛的清寂,通首体现出词人生活中的一种静观自适的情调。

  这首词是欧阳修颍州西湖组词《采桑子》十首的第四首。诸词抒写作者以闲退之身恣意游赏的怡悦之情,呈现的景物都具有积极的美的性质,如“芳草长堤”、“百卉争妍”“空水澄鲜”等等。独此首赏会的是“狼籍残红”。整组词描写的时节景物为从深春到荷花开时,“狼籍残红”自然是这段过程中应有的一环。如果说诸词表现了词人作为闲人对各种景物的欢然会意,本词却不自觉的透露出来他此时的别样情绪。作者这时是以太子少师致仕而卜居颍州的。他生平经历过不少政治风浪,晚年又值王安石厉行新法,而不可与争,于是以退闲之身放怀世外,这组词总的是体现了他这种无所牵系的闲适心情。但人情往往也有这样的矛盾,解除世事的纷扰固然觉得轻快,而脱去世务又感到空虚。本词“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却是极其微妙的反映出这种矛盾的心情。结尾“垂下帘栊”两句,乃极静的境界中着以动象,觉余情袅袅,表现出对春的流连眷恋意识,不免微露怅惘的情绪。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4月版:第458-459页
2、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231页
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87-188页
4、 刘长贺.宋代诗词典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508

cǎisāng ·qúnfāngguòhòu西hǎo

ōuyángxiū sòngdài 

qúnfāngguòhòu西hǎo lángcánhóng fēiméngméng chuíliǔlángānjìnfēng 
shēngsànjìnyóurén shǐjuéchūnkōng chuíxiàliánlóng shuāngyànguīláizhōng 
商水西门语,东风动柳枝。
商水¹西门²语,东风动柳枝。
译文:在商水城的西门话别,暖暖的东风吹拂着柳枝。
注释:¹商水:今河南商水。²西门:指县城西门。时诗人西行向舞阳。
年华入危涕,世事本前期。
年华¹入危涕(tì)²,世事³本前期。
译文:年华艰险使人涕哭流泪,如今局势所成皆有前因。
注释:¹年华:年光。²危涕:危险艰苦使人涕哭流泪。³世事:时势或历史。
草草檀公策,茫茫杜老诗。
草草¹(tán)公策²,茫茫³杜老诗。
译文:叹草草败退檀道济之策,读着茫茫无限老杜的诗。
注释:¹草草:此指鲁莽轻率。²檀公策:原指南朝宋将檀道济征北魏,粮尽退兵之事。³茫茫:渺茫。⁴杜老:即杜甫。
山川马前阔,不敢计归时。
山川马前阔,不敢计归时。
译文:马前的山川是如此壮阔,自然不敢计算回归之时。

  这首诗是诗人南奔途中创作的一首感时感事的诗,首联描写出发时的场景,中间两联叹家身兼伤国事,尾联收束到离别之上,又与时事密切相关。此诗精巧用典,含蓄吞吐,气脉连贯,沉郁浑厚,叙述伤时感事有杜甫沉郁苍茫的气韵,堪为佳作。

  “商水西门语,东风动柳枝。”地、时、事兼叙,于地,则商水西门;于时,则东风动柳,是早春时季;于事,则临别告语。“语”字大约从杜诗学来。杜甫《哀王孙》:“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所与“语”者,当是前来送别的人;当然也似可兼指附近的商水河,言河水潺援之声,也如珍重话别。“东风动柳枝”,其时正是春季。既是眼前之景,又于景中含不尽之情。那柔弱的柳枝,给人一种缠绵的感觉,正是离情别绪的写照。吴文英说得好:“一丝柳、一寸柔情。”(《风入松》)。伤春又伤别,倍感无奈。这与《诗经·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名句殊为相近。这两句,又大有杜甫《发同谷县》“临歧别数子,握手泪再滴”之意。诗人此次南行,是迫于兵灾,更有许多不得已。此意含而不露,却待其后申叙。

  “年华入危涕,世事本前期。”句叙而兼议,将首联暗蓄之意进一步发明。“年华”承“东风”,“危涕”接别语,虽重在个人感受,而实有伤时之感寓于其中。孟子有“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之语,江淹有“孤臣危涕,孽子坠心”(《恨赋》)之句,故简斋之危涕,实有孤臣之悲。“入”字提炼得新鲜有力,自是江西诗派之家法。“世事”主要特指眼下国有累卵之危,民有倒悬之急。如此窘境,绝非偶然,而是事出有因,执政者失策之种种,只要联系当时历史状况,自然不难明白。

  “草草华公策”,紧承“世事”句,追究前事之因。“华公策”,用刘宋时征北将军华道济“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事,讥刺北宋朝廷避金人、求苟安的失计。诗人用华道济典故,追咎宣和七年(1125)北宋朝廷退避金兵,以致军机贻误、汁京被占的罪过。国家与个人的命运原本相连,诗人不得不在颠沛流离中度日了。

  “茫茫杜老诗”,杜甫在入蜀以后以及在湖湘时期,写到安史之乱或各地军阀的战争时,多用“干戈茫茫”字眼。如《南池》诗:“干戈浩莽莽。”又如《惜别行送刘仆射判官》诗:“九州兵革浩茫茫。”诗人平生极为推崇杜诗,在创作上经常模仿;更重要的是老杜后半生多在战火中度过,而其伤时忧乱之作特多。时异事同,而孤臣之心难诉,他只好在吟诵杜诗之求得安慰了。

  尾联所云,尽管仍然与时事密切相关,但在诗意上则收束到离别之上。“山川马前阔”,则前路漫漫,不见尽头;“不敢计归时”,则归期杳杳,未有已时。身世之感,黍离之悲,充盈弥漫。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821-822
2、 傅德岷.宋诗名篇赏析:巴蜀书社,2012:256-257

抑抑威仪,维德之隅。人亦有言:靡哲不愚,庶人之愚,亦职维疾。哲人之愚,亦维斯戾。
抑抑¹威仪²,维德之隅(yú)³。人亦有言:靡(mǐ)靡不愚,庶(shù)人之愚,亦职维疾。靡人之愚,亦维斯戾(lì)
译文:仪表堂堂礼彬彬,为人品德很端正。古人有句老俗话:“智者有时也愚笨。”常人如果不聪明,那是本身有毛病。智者如果不聪明,那就反常令人惊。
注释:¹抑抑:慎审貌,谦谨貌。一通“懿懿”,美好貌;轩昂貌。马瑞辰通释:“抑,通作‘懿’。”²威仪:仪表威武严肃,军容整齐。³隅:角,借指品行方正。⁴职:主。⁵戾:乖谬。
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有觉德行,四国顺之。訏谟定命,远犹辰告。敬慎威仪,维民之则。
¹²维人³,四方其训之。有觉德行,四国顺之。訏(xū)定命,远犹(yóu)告。敬慎威仪,维民之则。
译文:有了贤人国强盛,四方诸侯来归诚。君子德行正又直,诸侯顺从庆升平。建国大计定方针,长远国策告群臣。举止行为要谨慎,人民以此为标准。
注释:¹无:发语词。²竞:强盛。³维人:由于(贤)人。⁴训:顺从。⁵觉:正直。⁶訏谟:大谋。⁷命:政令。⁸犹:同“猷”,谋略。⁹辰:按时。
其在于今,兴迷乱于政。颠覆厥德,荒湛于酒。女虽湛乐从,弗念厥绍。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
其在于今,兴迷乱于政。颠覆厥(jué)德,荒湛(dān)¹于酒。女²³湛乐从,弗念厥绍。罔(wǎng)先王,克¹⁰明刑¹¹
译文:如今天下乱纷纷,国政混乱不堪论。你的德行已败坏,沉湎酒色醉醺醺。只知吃喝和玩乐,继承帝业不关心。先王治道不广求,怎能明法利众民。
注释:¹荒湛:沉迷。湛,同"耽"。²女:汝。³虽:惟。⁴从:通"纵",放纵。⁵绍:继承。⁶罔:不。⁷敷:广。⁸求:指求先王之道。⁹克:能。¹⁰共:通“拱”,执行,推行。¹¹刑:法。
肆皇天弗尚,如彼泉流,无沦胥以亡。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维民之章。修尔车马,弓矢戎兵,用戒戎作,用逷蛮方。
(sì)¹皇天弗尚²,如彼泉流,无沦胥(xū)³以亡。夙兴夜寐(mèi),洒扫庭内,维民之章。修尔车马,弓矢戎兵,用戒戎作,用逷(tì)蛮方
译文:皇天不肯来保佑,好比泉水空自流,君臣相率一齐休。应该起早又睡晚,里外洒扫除尘垢,为民表率要带头。整治你的车和马,弓箭武器认真修,防备一旦战事起,征服国外众蛮酋。
注释:¹肆:于是。²尚:佑助。³沦胥:相率,沉没。⁴章:模范,准则。⁵戎兵:武器。⁶用:以。⁷作:起。⁸逷:通“剔”,治服。⁹蛮方:边远地区的民族部落。
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¹尔人民,谨(jǐn)尔侯²度,用戒不虞(yú)³。慎(shèn)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diàn),不可为也!
译文:安定你的老百姓,谨守法度莫任性。以防祸事突然生。说话开口要谨慎,行为举止要端正,处处温和又可敬。白玉上面有污点,尚可琢磨除干净;开口说话出毛病,再要挽回也不成。
注释:¹质:安定。²侯:语助词。³不虞:不测。
无易由言,无曰苟矣,莫扪朕舌,言不可逝矣。无言不雠,无德不报。惠于朋友,庶民小子。子孙绳绳,万民靡不承。
无易¹²言,无曰苟矣,莫扪³舌,言不可逝矣。无言不雠(chóu),无德不报。惠于朋友,庶民小子。子孙绳(mǐn)(mǐn),万民靡不承
译文:不要随口把话吐,莫道"说话可马虎,没人把我舌头捂",一言既出难弥补。没有出言无反应,施德总能得福禄。朋友群臣要爱护,百姓子弟多安抚。子子孙孙要谨慎,人民没有不顺服。
注释:¹易:轻易,轻率。²由:于。³扪:按住。⁴朕:我,秦时始作为皇帝专用的自称。⁵逝:追。⁶雠:反映。⁷绳绳:谨慎的样子。⁸承:接受。
视尔友君子,辑柔尔颜,不遐有愆。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无曰不显,莫予云觏。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视尔友¹君子,辑²柔尔颜,不遐³有愆(qiān)。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无曰不显,莫予云(ɡòu)。神之格¹⁰,不可度(duó)¹¹思,矧(shěn)¹²可射(yì)¹³思!
译文:看你招待贵族们,和颜悦色笑盈盈,小心过失莫发生。看你独自处室内,做事无愧于神明。休道“室内光线暗,没人能把我看清。”神明来去难预测,不知何时忽降临,怎可厌倦自遭惩。
注释:¹友:指招待。²辑:和。³遐:何。⁴愆:过错。⁵相:察看。⁶屋漏:屋顶漏则见天光,暗中之事全现,喻神明监察。⁷云:语助词。⁸觏:遇见,此指看见。⁹格:至。¹⁰思:语助词。¹¹度:推测,估计。¹²矧:况且。¹³射:通“斁”,厌。
辟尔为德,俾臧俾嘉。淑慎尔止,不愆于仪。不僭不贼,鲜不为则。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彼童而角,实虹小子。
¹尔为德,俾臧俾嘉。淑²慎尔止³,不愆于仪。不僭(jiàn)不贼,鲜(xiǎn)不为则。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彼童而角,实虹小子。
译文:修明德行养情操,使它高尚更美好。举止谨慎行为美,仪容端正有礼貌。不犯过错不害人,很少不被人仿效。人家送我一篮桃,我把李子来相报。胡说羊羔头生角,实是乱你周王朝。
注释:¹辟:修明,一说训法。²淑:美好。³止:举止行为。⁴僭:超越本分。⁵贼:残害。⁶鲜:少。⁷则:法则。⁸童:雏,幼小。此指没角的小羊羔。⁹虹:同“讧”,溃乱。
荏染柔木,言缗之丝。温温恭人,维德之基。其维哲人,告之话言,顺德之行。其维愚人,覆谓我僭。民各有心。
(rěn)¹柔木,言²(mín)³之丝。温温恭人,维德之基。其维靡人,告之话言,顺德之行。其维愚人,覆谓我僭。民各有心。
译文:又坚又韧好木料,制作琴瑟丝弦调。温和谨慎老好人,根基深厚品德高。如果你是明智人,古代名言来奉告,马上实行当作宝。如果你是糊涂虫,反说我错不讨好,人心各异难诱导。
注释:¹荏染:坚韧。²言:语助词。³緍:给乐器安上弦。⁴话言:陈奂《诗毛氏传疏》:“话,当为‘诂’字之误也。《(经典)释文》引《说文》作‘告之诂言’,云:‘诂,故言也。’是陆(陆德明)所见《说文》,据诗作‘诂言’,可据以订正。”诂言,老古话。
於乎小子,未知臧否。匪手携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借曰未知,亦既抱子。民之靡盈,谁夙知而莫成?
(wū)¹小子,未知臧(zāng)(pǐ)²。匪³手携之,言示之事。匪(fēi)面命之,言提其耳。借曰未知,亦既抱子。民之靡盈,谁夙知而莫(mù)成?
译文:可叹少爷太年青,不知好歹与重轻。非但搀你互谈心,也曾教你办事情。非但当面教导你,还拎你耳要你听。假使说你不懂事,也已抱子有儿婴。人们虽然有缺点,谁会早慧却晚成?
注释:¹於乎:叹词。²臧否:好恶。³匪:非。⁴示:指示。⁵面命:当面开导。⁶借曰:假如说。⁷盈:完满。⁸莫:同“暮”,晚。
昊天孔昭,我生靡乐。视尔梦梦,我心惨惨。诲尔谆谆,听我藐藐。匪用为教,覆用为虐。借曰未知,亦聿既耄。
昊天孔昭,我生靡乐。视尔梦(méng)(méng)¹,我心惨惨。诲尔谆谆,听我藐藐²。匪用为教,覆用为虐(xuè)³。借曰未知,亦聿(yù)既耄(mào)
译文:苍天在上最明白,我这一生没愉快。看你那种糊涂样,我心烦闷又悲哀。反覆耐心教导你,你既不听也不睬。不知教你为你好,反当笑话来编排。如果说你不懂事,怎会骂我是老迈。
注释:¹梦梦:同“瞢瞢”,昏而不明。²藐藐:轻视的样子。³虐:“谑”的假借,戏谑。⁴聿:语助词。⁵耄:年老。
於乎小子,告尔旧止。听用我谋,庶无大悔。天方艰难,曰丧厥国。取譬不远,昊天不忒。回遹其德,俾民大棘。
於乎小子,告尔旧止。听用我谋,庶¹无大悔。天方艰难,曰²丧厥国。取譬不远,昊天不忒(tè)³。回遹(yù)其德,俾民大棘
译文:叹你少爷年幼王,听我告你旧典章,你若听用我主张,不致大错太荒唐。上天正把灾难降,只怕国家要灭亡。让我就近打比方,上天赏罚不冤枉。如果邪僻性不改,黎民百姓要遭殃。
注释:¹庶:庶几。²曰:语助词。³忒:偏差。⁴回遹:邪僻。⁵棘:通“急”。

  《毛诗序》曰:“《抑》,卫武公刺厉王,亦以自警也。”但古人对此多有争议。《国语·楚语》曰:“昔卫武公年数九十有五矣,犹箴儆于国曰:自卿以下至于师长士,苟在朝者,无谓我老耄而舍我,必恭恪于朝,朝夕以交戒我。闻一二之言,必诵志而纳之,以训道我。在舆有旅贲之规,位宁有官师之典,倚几有诵训之谏,居寝有暬(xiè)御之箴,临事有瞽史之道,宴居有师工之诵。史不失书,蒙不失诵,以训御之。于是乎作《懿戒》以自儆也。”三国吴韦昭注:“昭谓《懿》诗,《大雅·抑》之篇也,懿读曰抑。”是以此诗为卫武公自儆之诗,而非剌诗。宋朱熹《诗集传》也持此观点,云:“卫武公作此诗,使人日诵于其侧以自警。”而清姚际恒《诗经通论》驳《毛诗序》道:“刺王则刺王,自警则自警,未有两事可夹杂为文者。”近人亦多以为此系刺诗而非自儆之诗。其实《毛诗序》之说并无大误,只是措辞有些欠妥,如说成“卫武公藉自警以刺王”,就圆通无碍了。因为自儆与刺王两事看似无关,实则“乃诗人之狡猾手法,恰当赅括在奴隶制社会诗人首创主文谲谏技巧之中”(陈子展《诗经直解》)。

  至于所刺的周王是否如《毛诗序》所说是周厉王,宋代以来学者对此考辨已详。宋戴埴《鼠璞》说:“武公之自警在于髦年,去厉王之世几九十载,谓诗为刺厉王,深所未晓。”清阎若璩《潜丘剳记》说:“卫武公以宣王十六年己丑即位,上距厉王流彘之年已三十载,安有刺厉王之诗?或曰追刺,尤非。虐君见在,始得出词,其人已逝,即当杜口,是也;《序》云刺厉王,非也。”他们都指出《抑》不可能是刺厉王。清魏源《诗古微》进一步分析说:“《抑》,卫武公作于为平王卿士之时,距幽(王)没三十余载,距厉(王)没八十余载。‘尔’、‘女’、‘小子’,皆武公自儆之词,而刺王室在其中矣。‘修尔车马,弓矢戎兵’,冀复镐京之旧,而慨平王不能也。”魏氏认为此诗所刺的周王不是厉王也不是幽王,而是平王,他的意见是正确的。
  
  周平王就是周幽王的儿子宜臼,幽王昏庸残暴,宠爱褒姒,最后被来犯的西戎军队杀死在骊山。幽王死后,宜臼被拥立为王。公元前770年(平王二年),晋文侯、郑武公、卫武公、秦襄公等以武力护送平王到洛邑,东周从此开始。其时周室衰微,诸侯坐大。平王施政不当,《王风·君子于役》、《王风·扬之水》就是刺平王使“君子行役无期度”,“不抚其民,而远屯戍于母家(申国)”之作。而此诗作者卫武公则是周的元老,经历了厉王、宣王、幽王、平王四朝。厉王流放,宣王中兴,幽王覆灭,他都是目击者,平王在位时,他已八九十岁,看到自己扶持的平王品行败坏,政治黑暗,不禁忧愤不已,写下了这首《抑》诗。

  诗的前四章为第一部分。首章先从哲与愚的关系说起。《诗经》的艺术手法,通常说起来主要有赋比兴三种,此处用的是赋法,也就是直陈,但这种直陈却非较常见的叙事而是说理。“靡哲不愚”,看来是古人的格言,千虑一失,聪明人也会有失误,因此聪明人也要谨慎小心。普通人的愚蠢,是他们天生的缺陷;而聪明人的愚蠢,则显得违背常规,令人不解。在卫武公眼中,周平王不是一个傻瓜,但现在却偏生变得这么不明事理,眼看要将周王朝引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卫武公是非常希望平王能够做到“抑抑威仪,维德之隅”的,可惜现实令人失望。于是接下去作者便开始从正反两方面来作规劝讽谏。

  第二章卫武公很有针对性地指出求贤与立德的重要性。求贤则能安邦治国,“訏谟定命,远犹辰告”二句便是求贤的效用,立德则能内外悦服,“敬慎威仪,维民之则”二句,便是立德的结果。第三章转入痛切的批评,“兴迷乱于政”、“颠覆厥德”、“荒湛于酒”、“虽(惟)湛乐从(纵)”、“弗念厥绍”、“罔敷求先王”,一下子列举了平王的六条罪状,可谓怵目惊心,仿佛是交响乐中由曲调和缓的弦乐一下子进到了音响强烈的铜管乐,痛之深亦见爱之深。第四章“首三句有挽回皇天之意,亦明其为王言之”(陈子展《诗经直解》),再转回正面告诫,要求执政者(从自儆角度说是卫武公,从刺王角度说是周平王)早起晚睡勤于政事,整顿国防随时准备抵御外寇。“用戒戎作,用逷蛮方”两句,对幽王覆灭的隐痛记忆犹新,故将军事部署作为提请平王注意的重大问题。

  第五章至第八章,是诗的第二部分,进一步说明什么是应当做的,什么是不应当做的,作者特别在对待臣民的礼节态度,出言的谨慎不苟这两点上不惜翻来覆去诉说,这实际上也是第二章求贤、立德两大要务的进一步体现。后来孔子所谓的“仁恕”之心,以及传统格言的“敏于事而慎于言”的道理,已经在此得到了相当充分的阐发,从这一点上说,卫武公可称得上是一个伦理家、哲学家。在具体的修辞上,作者在纯粹的说理句中,不时注意插入形象性的语句,使文气不致过于板滞,可渭深有匠心。如第五章的“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是对比中的形象,第六章的“莫扪朕舌,言不可逝矣”,是动作中的形象,第七章的“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与第八章的“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是比喻中的形象,而“彼童而角,实虹小子”以无角公羊自夸有角的巧喻刺平王之昏聩,尤为神来之笔,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以之与《小雅·宾之初筵》“由醉之言,俾出童羖”句相提并论,说此诗“是无角者而言其有角”,《宾之初筵》是“有角者而欲其无角”,“二者相参,足见诗人寓言之妙”。

  第九章至末章是诗的第三部分。在反覆申述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之后,卫武公便恳切地告诫平王应该认真听取自己的箴规,否则就将有亡国之祸。“荏染柔木,言緍之丝”为诗中惟一用兴法的两句,兴又兼比,拿有韧性的木料才能制作好琴,而上等的制琴木料还应配上柔顺的丝弦作比方,说明“温温恭人,维德之基”的道理,可谓语重心长。而作为对比的“其维愚人”、“其维哲人”几句的弦外之音,无非是这样的意思:大王啊,您听我的话就是明主,您不听我的话就是昏君,您可要三思啊!其言潜气内转,柔中带刚。下面第十章“匪手携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用两个递进式复句叙述,已是后世扇面对的雏形,极其鲜明地表现出一个功勋卓著的老臣恨铁不成钢的忧愤。而第十一章连用四组叠字词,更增强了这种忧愤的烈度。于是末章作者再一次用“於乎小子”的呼告语气作最后的警告,将全诗的箴刺推向高潮。“取譬不远,昊天不忒”,就如《大雅·荡》的结尾“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一样,是痛心疾首的悲叹。今天的读者面对这样的忧愤之词,仍觉惊心动魄,不知当时周平王读此诗会有什么反应。但不管效果如何,此诗“千古箴铭之祖”(吴闿生《诗义会通》)的地位当是无法动摇的。并且,除了从文学角度说《抑》自有其审美价值外,从语言学角度说,它又是一座成语的矿藏,“夙兴夜寐”、“白圭之玷”、“舌不可扪”、“投桃报李”、“耳提面命”、“谆谆告戒”等成语,都出自此篇。

míng xiānqín 

wēi wéizhī rényǒuyán zhé shùrénzhī zhíwéi zhérénzhī wéi 

jìngwéirén fāngxùnzhī yǒujuéxíng guóshùnzhī dìngmìng yuǎnyóuchéngào jìngshènwēi wéimínzhī 

zàijīn xīngluànzhèng diānjué huāngdānjiǔ suīdānzóng niànjuéshào wǎngqiúxiānwáng gōngmíngxíng 

huángtiānshàng quánliú lúnwáng xīngmèi sǎotíngnèi wéimínzhīzhāng xiūěrchē gōngshǐróngbīng yòngjièróngzuò yòngmánfāng 

zhìěrrénmín jǐněrhóu yòngjiè shèněrchūhuà jìngěrwēi róujiā báiguīzhīdiàn shàng yánzhīdiàn wéi 

yóuyán yuēgǒu ménzhènshé yánshì yánchóu bào huìpéngyǒu shùmínxiǎo sūnmǐnmǐn wànmínchéng 

shìěryǒujūn róuěryán yǒuqiān xiàngzàiěrshì shàngkuìlòu yuēxiǎn yúngòu shénzhī duó shěn 

ěrwéi zāngjiā shūshèněrzhǐ qiān jiànzéi xiǎnwéi tóutáo bàozhī tóngérjiǎo shíhóngxiǎo 

rěnrǎnróu yánmínzhī wēnwēngōngrén wéizhī wéizhérén gàozhīhuàyán shùnzhīxíng wéirén wèijiàn mínyǒuxīn 

xiǎo wèizhīzāng fěishǒuxiézhī yánshìzhīshì fěimiànmìngzhī yáněr jièyuēwèizhī bào mínzhīyíng shuízhīérchéng 

hàotiānkǒngzhāo shēng shìěrméngméng xīncǎncǎn huìěrzhūnzhūn tīngmiǎomiǎo fěiyòngwéijiào yòngwéixuè jièyuēwèizhī mào 

xiǎo gàoěrjiùzhǐ tīngyòngmóu shùhuǐ tiānfāngjiānnán yuēsàngjuéguó yuǎn hàotiān huí mín 

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夫放言遣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故作《文赋》,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论作文之利害所由,它日殆可谓曲尽其妙。至于操斧伐柯,虽取则不远,若夫随手之变,良难以辞逮。盖所能言者具于此云。
余每观才士¹之所作²,窃³有以得其用心。夫放言遣辞,良多变矣,妍蚩(chī)(hǎo)(wù),可得而言。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¹⁰不称物¹¹,文不逮意¹²,盖非知¹³之难,能¹⁴之难也。故作文赋,以述先士之盛藻(zǎo)¹⁵,因论作文之利害¹⁶所由,佗日殆¹⁷可谓曲尽其妙¹⁸。至於操斧伐柯(kē)¹⁹,虽取则不远,若夫随手之变²⁰,良难以辞逮,盖所能言者,具於此云尔²¹
译文:我每次阅读那些有才气作家的作品,对他们创作时所有的心思自己都有体会。诚然,作家行文变化无穷,但文章的美丑,好坏还是可以分辨并加以评论的。每当自己写作时,尤其能体会到别人写作的甘苦,常常忧虑意愿与事物不相符,文章不能准确地把意愿表达出来。大概这个问题,不是难以认识,而是难以解决。因此作《文赋》借评前人的优秀作品,阐述怎样写有利,怎样写有害的道理。或许可以说,前人的优秀之作,已把为文的奥妙委婉曲折也体现了出来。至于前人的写作决窍,则如同比着斧子做斧柄,虽然样式就在眼前,但那介心应手的熟练技巧,却难以用语言表达详尽,大凡能用语言说明的我都在这篇《文赋》里了。
注释:¹才士:即文章之士。²作:作文。³窃:私意。⁴用心:构思。⁵放言:运用语言。⁶遣辞:修饰词语。⁷良:实在。⁸妍蚩好恶:指写作的得失。妍:好。蚩:通“媸”:即丑。好恶:喜好和厌恶,指兴趣。⁹属文:缀文。¹⁰意:构思之意。¹¹称物:适合外物。¹²逮意:表达思想。¹³知:指通晓作文之理。¹⁴能:指个人实际写作。¹⁵盛藻:美文。¹⁶利害:关键。¹⁷殆:或者。¹⁸曲尽其妙:穷尽文章写作的奥妙。¹⁹操斧伐柯:指借鉴前人创作经验。²⁰随手之变:指具体作文的灵活变化。²¹云尔:句尾助词。
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詠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慨投篇而援笔,聊宣之乎斯文。
¹中区²以玄览³,颐(yí)情志於典坟。遵四时以叹逝,瞻(zhān)万物而思纷。悲落叶於劲秋,喜柔条於芳春,心懔(lǐn)以怀霜,志眇(miǎo)而临云。咏世德之骏烈¹⁰,诵先人之清¹¹¹²。游文章之林府¹³,嘉¹⁴丽藻¹⁵之彬彬。慨¹⁶投篇¹⁷而援笔,聊宣¹⁸之乎斯文。
译文:久立天地之间,深入观察万物;博览三坟五典,以此陶冶性灵。随四季变化感叹光阴易逝,目睹万物盛衰引起思绪纷纷。临肃秋因草木凋零而伤悲,处芳春由杨柳依依而欢欣。心意肃然台胸怀霜雪,情志高远似上青云。歌颂前贤的丰功伟业,赞美先人高尚的节操。漫步书林欣赏众多文质并茂的佳作,赞美诗文华丽词藻的优美。慨然有感投书提笔写成文,略微表达文学的奥义。
注释:¹伫:久立。²中区:天地间。³玄览:深刻的观察。⁴颐:陶冶。⁵典坟:古典。⁶懔懔:危惧貌。⁷眇眇:高远貌。⁸怀霜、临云:言高洁也。⁹世德:世代相传的德行。¹⁰骏烈:丰功伟绩。¹¹清:节操。¹²芬:芳名。¹³林府:林海,指众多的文章。¹⁴嘉:赞美。¹⁵丽藻:美丽的语言。¹⁶慨:有所感受。¹⁷投篇:进入写作。¹⁸宣:表达。
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其致也,情曈曨而弥鲜,物昭晣而互进。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于是沈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婴缴,而坠曾云之峻。收百世之阙文,採千载之遗韻。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然后选义按部,考辞就班。抱景者咸叩,怀响者毕弹。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或本隐以之显,或求易而得难。或虎变而兽扰,或龙见而鸟澜。或妥帖而易施,或岨峿而不安。罄澄心以凝思,眇众虑而为言。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始躑躅于燥吻,终流离于濡翰。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信情貌之不差,故每变而在颜。思涉乐其必笑,方言哀而已叹。或操觚以率尔,或含毫而邈然。
其始¹也,皆收视反听²,耽(dān)思傍讯³,精(wù)八极,心游万仞。其致也,情曈(tóng)(lóng)而弥鲜,物昭晣(zhé)¹⁰而互进¹¹。倾¹²群言¹³之沥液¹⁴,漱(shù)¹⁵六艺之芳润。浮天渊¹⁶以安流¹⁷,濯(zhuó)¹⁸下泉而潜浸¹⁹。於是沈辞怫(fú)²⁰,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²¹,若翰(hàn)²²(yīng)²³(zhuó)²⁴,而坠曾²⁵云之峻。收百世之阙(què)²⁶,采千载之遗韵²⁷。谢²⁸朝华²⁹於已披³⁰,启夕秀³¹於未振³²。观古今於须臾(yú),抚³³四海於一瞬。
译文:开始创作,精心构思。潜心思索,旁搜博寻。神飞八极之外,心游万刃高空。文思到来,如日初升,开始朦胧,逐渐鲜明。此时物象,清晰互涌。子史精华,奔注如倾。六艺辞采,荟萃笔锋。驰骋想象,上下翻腾。忽而漂浮天池之上,忽而潜入地泉之中。有是吐辞艰涩,如衔钩之鱼从渊钓出;有时出语轻快,似中箭之鸟坠于高空。博取百代未述之意,广采千载不用之辞。前人已用辞意,如早晨绽开的花朵谢而去之;前人未用辞意,象傍晚含苞的蓓蕾启而开之。整个构思过程,想象贯穿始终。片刻之间通观古今,眨眼之时天下巡行。
注释:¹其始:构思开始。²收视反听:不视不听。³耽思傍讯:深思博采。⁴精:精神。⁵骛:奔驰。⁶八极:喻远。⁷万仞:喻高。⁸其致:文思到来。⁹曈昽:天蒙蒙亮。¹⁰昭晣:明显。¹¹互进:纷至沓来。¹²倾:倾倒。¹³群言:众说。¹⁴沥液、芳润:指精华。¹⁵漱:吮吸,吸取,吸收。¹⁶天渊:星名。¹⁷安流:平静流动。¹⁸濯:洗涤。¹⁹潜浸:沉浸。²⁰沉辞怫悦:吐辞艰涩。²¹联翩:联绵不断。²²翰鸟:即山鸡。²³缨:中箭。²⁴缴:生丝缕。²⁵曾:通层。²⁶阙文:古籍脱文。²⁷遗韵:佚诗之类。²⁸谢:弃去。²⁹华:通花。³⁰披:指开过。³¹秀:以喻文。³²振:发生。³³抚:引申为搜索。
伊兹事之可乐,固圣贤之可钦。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函绵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言恢之而弥广,思按之而逾深。播芳蕤之馥馥,发青条之森森。粲风飞而猋竖,郁云起乎翰林。
然后选义¹按部²,考辞³就班。抱景者咸叩(kòu),怀响者毕弹。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或本隐以之显,或求易而得难。或虎变而兽扰,或龙见而鸟澜。或妥帖而易施,或岨(jǔ)峿(wǔ)¹⁰而不安。罄(qìng)¹¹澄心¹²以凝思,眇¹³众虑而为言。笼¹⁴天地於形内¹⁵,挫¹⁶万物於笔端。始踯(zhí)(zhú)¹⁷於燥吻,终流离¹⁸於濡(rú)¹⁹翰。理²⁰扶质以立干²¹,文垂条而结繁。信²²情貌之不差²³,故每变而在颜。思涉乐其必笑,方言哀而已叹。或操觚(gū)²⁴以率尔²⁵,或含毫而邈然²⁶
译文:完成构思,布局谋篇。选辞精当,事理井然,有形之物尽绘其形,含声之物尽现其者。葳者层层阐述,由隐至显或者步步深入,从易 到难,有时纲举目张,如猛虎在山百兽驯伏,有时偶遇奇句,似蛟龙出水海鸟惊散。有时信手拈来辞意贴切,有时煞费苦心辞意不合,这时要排除杂念专心思考,整理思诉诸语言,将天地概括为形象,把万物融会于笔端,开始好象话在干唇难以出口,最后酣畅淋漓泻于文翰。事理如树木的主体,要突出使之成为骨干,文辞象树木析枝条,干壮才能叶茂校繁。情貌的确非常一致,情绪变化貌有表现。内心喜悦面露笑容,说到感伤不禁长。有时提笔一挥而就,有时握笔心理感到茫然。
注释:¹选义:按照内容。²按部、就班:安排位置。³考辞:提炼语言。⁴或本隐以之显,或求易而得难:言或本之于隐而遂之显,或求之于易而便得难。⁵虎变:虎毛色更新:斑斓生色。⁶扰:驯服。⁷见:通现。⁸澜:散。⁹妥帖:恰当。¹⁰岨峿:不相合。¹¹罄:尽。¹²澄心:潜心。¹³眇:精。¹⁴笼:囊括。¹⁵形内:胸中。¹⁶挫:折服。¹⁷踯躅:徘徊不前。¹⁸流离:转徙。¹⁹濡:渍。²⁰理:文义。²¹立干:树立根本。²²信:真。²³情貌之不差:指辞与义相合。²⁴觚:方形的木简。²⁵率尔:不经意。²⁶藐然:渺茫。
体有万殊,物无一量。纷纭挥霍,形难为状。辞程才以效伎,意司契而为匠。在有无而僶俛,当浅深而不让。虽离方而遯圆,期穷形而尽相。故夫夸目者尚奢,惬心者贵当。言穷者无隘,论达者唯旷。
¹兹事²之可乐,固圣贤之所钦³。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函绵邈(miǎo)於尺素,吐滂沛乎寸心。言恢之而弥广,思按之而逾深。播芳蕤(ruí)¹⁰之馥(fù)¹¹,发青条之森森¹²。粲¹³风飞而猋(biāo)¹⁴竖,郁云¹⁵起乎翰林¹⁶
译文:写作充满着乐取,一向为圣贤们推尊。它在虚无中搜求形象,在无声中寻找声音。有限篇幅容纳无限事理,宏大思想出自小小寸心。言中之意愈扩愈广,所含内容越挖越深像花朵芳香四溢,象柳条郁郁成荫。光灿灿如旋风拔地而起,沉甸甸如积支笔下生文。
注释:¹伊:发语辞。²兹事:谓文。³钦:敬佩。⁴函:含也。⁵绵邈:长久不绝。⁶尺素:径尺的生绢。⁷滂沛:盛大。⁸恢:扩大。⁹按:抑按。言思虑一发:愈深恢大。¹⁰蕤:草木华垂貌。¹¹馥馥:芳香。¹²森森:树木茂盛。¹³粲:鲜明。¹⁴猋:暴风。¹⁵郁云:浓云。¹⁶翰林:文士荟萃之处。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悽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徹以闲雅,说炜晔而谲诳。虽区分之在兹,亦禁邪而制放。要辞达而理举,故无取乎冗长。
体有万殊,物无一量¹。纷纭²挥霍³,形难为状。辞程才以效伎,意司而为匠。在有无而黾(mǐn)勉,当浅深而不让。虽离方而遯(dùn)员,期穷形而尽相。故夫夸目者尚奢¹⁰,惬(qiè)¹¹心者贵当¹²。言穷者无隘,论达者唯旷。
译文:文章体式千差万别,客观事物多种多样,事物繁多变化无穷,圆满此很难描摹形象。辞采如同争献技艺的能工,文意好比掌握蓝图的巧匠,文辞当不当用他要仔细斟酌,文章或深或浅他都分毫不让。即或违反写作常规,也要极力描绘形象。因此喜欢渲染的人,崇尚华丽词藻;乐于达理的人,重视语言精当。言辞过于简约,文章格局不大论述充分畅达,文章气势旷放。
注释:¹体有万殊,物无一量:文章之体,有万变之殊。²纷纭:杂乱。³挥霍:疾速。⁴形难为状:众物之形,无一定之量也。⁵程:展示。⁶效伎:表现技巧。⁷司:主。⁸契:指意思相合。⁹夸目:炫耀。¹⁰奢:浮夸。¹¹惬:快意。¹²当:恰到好处。
其为物也多姿,其为体也屡迁;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虽逝止之无常,故崎錡而难便。苟达变而相次,犹开流以纳泉;如失机而后会,恒操末以续颠。谬玄黄之秩叙,故淟涊而不鲜。
诗缘情¹而绮(qǐ)(mí)²,赋体物³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箴(zhēn)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彻以闲雅,说炜(wěi)(yè)而谲(jué)(kuáng)。虽区分之在兹,亦禁邪而制放。要辞达而理举,故无取乎冗长。
译文:诗用以抒发感情,要辞采华美感情细腻,赋用以铺陈事物。要条理清晰,语言清朗。碑用以刻记功德,务必文质相当,诔用以哀悼死者,情调应该缠绵凄怆。铭用以记载功劳,要言简意深,温和顺畅。箴用以讽谏得失,抑扬顿挫,文理清壮。颂用以歌功倾德,从容舒缓,繁采华彰,论用以评述是非功过,精辟缜密,语言流畅。奏对上陈叙事,平和透彻,得体适当。说明以论辨说理,奇诡诱人,辞彩有光,文体区分大致如此,共同要求禁止邪放。辞义畅达说理全面,但要切记不能冗长。
注释:¹缘情:因情。²绮靡:艳丽。³体物:状物。⁴浏亮:清明。⁵博约:事博文约。⁶禁邪:禁止邪说。⁷制放:制止荒诞。⁸辞达:语言通畅。⁹理举:理合。
或仰逼于先条,或俯侵于后章;或辞害而理比,或言顺而意妨。离之则双美,合之则两伤。考殿最于锱铢,定去留于毫芒;苟铨衡之所裁,固应绳其必当。
其为物也多姿¹,其为体也屡迁。其会意²也尚巧,其遣言³也贵妍。暨(jì)音声之迭(dié),若五色之相宣。虽逝止之无常,固崎锜(qí)而难便。苟达变而识次¹⁰,犹开流以纳泉¹¹。如失机¹²而后会,恒操末以续颠¹³。谬玄黄之袟(zhì)¹⁴,故淟(tiǎn)(niǎn)¹⁵而不鲜。
译文:客观事物千姿百态,文章体式也常变迁。为文立意崇尚冷气巧,运用文辞贵在华妍、音调高低错落有致,好象五色配合鲜艳。虽说取舍本无定律,文辞安排很难合适;但要通晓变化的规律、次序,就象开泉纳流吻自然。假如错过变化时机再去凑合,犹如以尾续首,颠倒混乱。如果颜色配搭不当,就会混浊不清色泽有艳。
注释:¹多姿:万物万形:故曰多姿。²会意:立意。³遣言:运用语言。⁴音声迭代:指文辞更替,而成文章:若五色相宣而为绣。⁵逝止:去留,指语辞取舍。⁶无常:无穷。⁷崎锜:艰险不安。⁸难便:不适合。⁹达变:通晓变化之理。¹⁰识次:识别事物的次第。¹¹纳泉:容纳。¹²失机:失去机会。¹³操末以续颠:指始末颠倒。¹⁴秩叙:次序。¹⁵淟涊:垢浊。
或文繁理富,而意不指适。极无两致,尽不可益。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虽众辞之有条,必待兹而效绩。亮功多而累寡,故取足而不易。
或仰逼於先条,或俯侵於后章。或辞害而理比,或言顺而义妨。离之则双美,合之则两伤。考殿最¹於锱(zī)(zhū),定去留於毫芒。苟铨(quán)衡之所裁,固应绳其必当。或文繁理富,而意不指适²。极无两致,尽不可益。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虽众辞之有条,必待兹而效绩。亮功多而累寡,故取足而不易。
译文:有时下文对上文有损害,有时上文对下文影响。有时语言不顺而事理连贯,有时语言连贯而事有妨。把它分开两全齐美,合在一起互相损伤。所用辞意严格考较,去留取舍他细衡量。如用法度加以权衡,丝毫不差合乎词章。有时辞藻繁多义理丰富,欲达之意却不清楚。文章主题只有一个,意思说尽不再赘述。关键地方简要几句,突出中心这是警语。尽管讲得条条有理,借助警句才更有力。文章果能利多弊少,就该满足不再改易。
注释:¹殿最:次第的等级:上者为殿;下者为最。²指适:恰当。
或藻思綺合,清丽千眠。炳若缛绣,悽若繁絃。必所拟之不殊,乃闇合乎曩篇。虽杼轴于予怀,怵他人之我先。苟伤廉而愆义,亦虽爱而必捐。
或藻思¹绮合²,清丽千眠³。炳若缛(rù),凄若繁弦。必所拟之不殊,乃暗合乎曩(nǎng)篇。虽杼轴於予怀,怵他人之我先。苟伤廉而愆(qiān)义,亦虽爱而必捐。
译文:有时组织词义如编彩绘,严密漂亮光泽鲜艳。辞采富丽象斑烂锦秀,情调凄婉如乐器和弦。果真自己没有独创,恐怕就要雷同前贤。虽出自个人锦心绣口,也怕别人用于我先。假如确能有伤品誉,虽然心爱一定削删。
注释:¹藻思:文情。²绮合:文彩合于情思。³千眠:光色盛貌。⁴缛绣:彩色缤纷。⁵繁弦:曲调复杂。⁶杼轴:以织喻。
或苕发颖竖,离众绝致;形不可逐,响难为系。块孤立而特峙,非常音之所纬。心牢落而无偶,意徘徊而不能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彼榛楛之勿翦,亦蒙荣于集翠。缀《下里》于《白雪》,吾亦济夫所伟。
或苕(tiáo)¹发颖竖²,离众绝致。形不可逐,响难为系。块孤立而特峙(zhì),非常音之所纬。心牢落³而无偶,意徘徊而不能揥(dì)。石韫(yùn)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彼榛(zhēn)(kǔ)之勿翦,亦蒙荣於集翠。缀下里於白雪,吾亦济夫所伟。
译文:有时个别句子出类拨萃,象芦苇开花禾苗秀稳。如声不可拴,影不可追,佳句孤零零超然独立,绝非庸言能够相配。心茫然很难再寻佳句,犹豫徘徊又不忍将客观存它舍弃。文有奇就象石中藏玉使山岭坐辉,又象水中含珠令河川秀媚。未经整枝的灌木踢然不美,招来翠鸟也会为它增加。将俚俗的《下里巴人》跟高雅的《阳春白雪》一起演奏,也能够相映生辉。
注释:¹苕:草苕。² 颖竖:离于众辞,绝于致思。颖:禾穗。³牢落:犹辽落。⁴揥:去。⁵榛:小栗。⁶楛:作箭之木。
或讬言于短韻,对穷迹而孤兴,俯寂寞而无友,仰寥廓而莫承;譬偏絃之独张,含清唱而靡应。或寄辞于瘁音,徒靡言而弗华,混妍蚩而成体,累良质而为瑕;象下管之偏疾,故虽应而不和。或遗理以存异,徒寻虚以逐微,言寡情而鲜爱,辞浮漂而不归;犹絃么而徽急,故虽和而不悲。或奔放以谐和,务嘈囋而妖冶,徒悦目而偶俗,故高声而曲下;寤《防露》与桑间,又虽悲而不雅。或清虚以婉约,每除烦而去滥,阙大羹之遗味,同朱絃之清氾;虽一唱而三叹,固既雅而不艳。
或讬(tuō)言於短韵¹,对穷迹而孤兴。俯寂寞而无友,仰寥廓而莫承。譬偏弦之独张,含清唱而靡应。或寄辞於瘁音,徒靡言而弗华。混妍蚩(chī)而成体,累良质而为瑕。象²下管之偏疾,故虽应而不和。或遗理以存异,徒寻虚以逐微。言寡情而鲜爱,辞浮漂³而不归。犹弦幺而徽急,故虽和而不悲。或奔放以谐合,务嘈囋(zá)而妖冶。徒悦目而偶俗,固高声而曲下。寤(wù)防露与桑间,又虽悲而不雅。或清虚以婉约,每除烦而去滥。阙(quē)大羹(gēng)之遗味,同朱弦之清汜。虽一唱而三叹,固既雅而不艳。
译文:有时候写成短小的诗文,面对淡薄的内容却少有兴趣。俯看下文孤独而没有响应,仰观上文空荡而无所应承。好比孤弦独奏,虽蕴含清韵,却单调没有和声。有时候文辞憔悴,虽徒事浮靡,语言却光泽。把美丑混为一体,质地上乘的美玉也会因疵累而成瑕,又好比堂下管乐奏出偏急的调音,虽欲与堂上雅乐相应,却由于曲调急促不能协调。有时候抛弃文章的内容义理,以保存文辞的奇瑰,只能是徒然追循文字的虚浮和细微。言辞缺少感情和鲜明爱憎,文辞轻飘飘而不真实,就好比在单弦上弹奏,音调虽和谐,却不能感人。有时候文章写得奔放恣意,音韵格律轻佻鄙俗,仅仅为了迎合世俗,纵然声调再高,品味也是低下。如同《防露》与《桑间》,纵然感人,却并不高雅。有时候文章写得清新空灵而柔美简约,也摒弃了浮词滥调,但由于过分平淡却像没有调料的肉汁,又像抚琴弹奏质朴清曲,纵然一人唱三人和,也只能说雅致并不艳美。
注释:¹短韵:小文,即诗。²象:类。³漂:犹流。⁴不归:不归于实。⁵幺:小。⁶嘈囋:声貌:防露:未详。桑间濮(pú)上之音:亡国之音。
若夫丰约之裁,俯仰之形,因宜适变,曲有微情。或言拙而喻巧,或理朴而辞轻;或袭故而弥新,或沿浊而更清;或览之而必察,或研之而后精。譬犹舞者赴节以投袂,歌者应絃而遣声。是盖轮扁所不得言,故亦非华说之所能精。
若夫丰约¹之裁,俯仰之形。因宜适²变,曲有微³情。或言拙而喻巧,或理朴而辞轻。或袭故而弥新,或沿浊而更清。或览之而必察,或研之而后精。譬犹舞者赴节以投袂,歌者应弦而遣声。是盖轮扁所不得言,故亦非华说之所能精。
译文:至于文辞繁简、谋篇大局,其灵活应变也自有微妙之处。有时语言朴拙而喻义巧妙,有时思想质朴而文辞飘逸。有时因沿袭旧辞而每出新意,有时沿袭浊音而变化清音。有时稍一观览便能明察文义,有时深入钻研才能悟得深邃。就好比舞者合着节拍舞动衣袖,歌者和着琴弦唱出歌声,这里的奥妙轮扁说不出来,也非文辞所能阐明。
注释:¹约:俭也。²适:之。³微:妙。⁴袭:因。⁵沿:因述。⁶袂:衣袖。⁷遣:发。⁸华说:巧言。
普辞条与文律,良余膺之所服。练世情之常尤,识前脩之所淑。虽发于巧心,或受蚩于拙目。彼琼敷与玉藻,若中原之有菽。同橐籥之罔穷,与天地乎并育。虽纷蔼于此世,嗟不盈于予掬。患挈缾之屡空,病昌言之难属。故踸踔于短垣,放庸音以足曲。恒遗恨以终篇,岂怀盈而自足?惧蒙尘于叩缶,顾取笑乎鸣玉。
普辞条与文律,良余膺之所服。练世情之常尤,识前修之所淑¹。虽濬(jùn)发於巧心,或受蚩于拙目。彼琼敷(fū)²与玉藻,若中原之有菽³。同橐(tuó)(yuè)之罔穷,与天地乎并育。虽纷蔼於此世,嗟不盈於予掬。患挈(qiè)之屡空,病昌言之难属。故踸(chěn)(chuō)于短垣,放庸音以足曲。恒遗恨以终篇,岂怀盈而自足。惧蒙尘於叩缶(fǒu)¹⁰,顾取笑乎鸣玉。
注释:¹淑:善。²琼敷、玉藻:喻文。³菽:藿(huò)也。⁴橐:排橐:冶铸者用以吹火使炎炽。⁵嗟不盈于予掬:毛诗曰:终朝采绿:不盈一掬。毛苌曰:绿:王刍。两手曰掬。⁶挈瓶:喻小智之人:以注在上。⁷属:续。⁸踸踔:无常,谓脚长短。国语曰:有短垣:君不逾。⁹庸:常。¹⁰缶:瓦器而不鸣:更蒙之以尘:故取笑乎玉之鸣声。
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起。方天机之骏利,夫何纷而不理?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纷葳蕤以馺遝,唯毫素之所拟;文徽徽以溢目,音泠泠而盈耳。及其六情底滞,志往神留,兀若枯木,豁若涸流;揽营魂以探赜,顿精爽而自求;理翳翳而愈伏,思轧轧其若抽。是以或竭情而多悔,或率意而寡尤。虽兹物之在我,非余力之所戮。故时抚空怀而自惋,吾未识夫开塞之所由。
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¹。来不可遏²,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起。方天机³之骏利,夫何纷而不理。思风发於胸臆,言泉流於唇齿。纷威蕤(ruí)以馺(sà)(tà),唯毫素之所拟。文徽徽以溢目,音泠(líng)泠而盈耳。及其六情底,志往神留。兀若枯木,豁(huō)若涸¹⁰流。揽营魂以探赜(zé),顿精爽於自求。理翳(yì)¹¹翳而愈伏,思乙¹²乙其若抽。是以或竭情而多悔,或率意而寡尤。虽兹物¹³之在我,非余力之所戮。故时抚空怀而自惋,吾未识夫开¹⁴¹⁵之所由。
注释:¹纪:纲纪也。²遏:止。³天机:自然。⁴威蕤:盛貌。⁵馺遝:连续不断:引申为盛多貌。⁶毫:笔。纂文曰:书缣曰素。⁷底:着也。⁸滞:废也。⁹枯木:取其寂漠无情。¹⁰涸:竭。¹¹翳:奄。¹²乙:抽:难出之貌。¹³物:事也。¹⁴戮:并。¹⁴开:谓天机骏利。¹⁵塞:谓六情底滞。
伊兹文之为用,固众理之所因。恢万里而无阂,通亿载而为津。俯贻则于来叶,仰观象乎古人。济文武于将坠,宣风声于不泯。塗无远而不弥,理无微而弗纶。配霑润于云雨,象变化乎鬼神。被金石而德广,流管絃而日新。
伊兹文¹之为用,固众理之所因。恢万里而无阂(hé),通亿载而为津。俯贻²则于来叶,仰观象³乎古人。济文武於将坠,宣风声於不泯。涂无远而不弥,理无微而弗纶。配沾润於云雨,象变化乎鬼神。被¹⁰¹¹¹²而德广,流¹³管弦¹⁴而日新。
译文:文章作用很大,许多道理借它传扬。道传万里畅通无阻,沟通亿载它是桥梁。给千秋万代立下准则,向古来圣贤鞠躬行礼。往能挽救文武之道使之不至衰落,它能宏扬教化使其免于泯灭。人生道路多么广远它都能指明,世间哲理多么精微客观存在都能囊括。它的作用同雨露滋润万物本比,它的手法幽微简直与鬼神相似。文章刻于金石美德传遍天下,文章播于管弦更能日新月异。
注释:¹兹文:泛指文章。²贻:传。³象:取法。⁴文武:文王、武王之道。⁵泯:灭。⁶涂:通途。⁷弥:不止:引申为到达。⁸纶:知。⁹配沾润于云雨,象变化乎鬼神:山大云多:沾润天下:喻文有云雨之智:似鬼神般变化多端。¹⁰被:覆盖。¹¹金:锺鼎。¹²石:碑碣。¹³流:谱。¹⁴管弦:乐器。

  《文赋》是中国最早系统地探讨文学创作问题的论著。全文以赋的形式写成。作者是西晋著名文学家陆机。

  陆机在《文赋》中用他的文学实践的亲身体会,生动地描述和分析了创作的心理特征和过程,表达了他的美学美育思想。主要包括:

  (1)“情因物感,文以情生”。《文赋》认为,情感是文学创作冲动的来由和起点。在艺术想象过程中,许多心理活动交织在一起,情、理、物象,文辞纷至沓来,所要创造的艺术形象也愈加清晰鲜明。在这过程中,作者的情感起着重要的作用,正所谓“思涉乐其必笑,方言哀而已叹”。

  (2)“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文赋》充分肯定了艺术想象的作用,认为在构思阶段,则“收视反听,耽思傍讯,情骛八极,公游成仞”,“观古今于须臾,扶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表明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完全沉入艺术想象过程中。

  (3)“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文赋》强调灵感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指出艺术创作成就的取得同“应感之会,通塞之纪。即灵感问题有密切关系。认为灵感具有“来不可遏,去不可止”,“或竭情而多悔,或率意而寡尤”的特征。

  (4)“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文赋》在艺术风格上,崇尚华丽之美,强调“丽辞”。这反映了六朝时期讲求形式美的新时尚。

  (5)《文赋》将文体区分为十种,简明概述了各体的特征。可以说,《文赋》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整个艺术创作思维的规律。

  《文赋》是我国古代研究文学创作特点的最早的一篇专论,在美学史上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