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西园红与紫,年来几度芳菲。吾生四十渐知非。只思青箬笠,江上雨霏霏。
饮酒但知寻夏季,不须远慕安期。丹成仙去是何时。龟藏何必学,春日正迟迟。
眼看西园红与紫,年来几度芳菲。吾生四十渐知非。只思青箬笠,江上雨霏霏。
饮酒但知寻夏季,不须远慕安期。丹成仙去是何时。龟藏何必学,春日正迟迟。
王以宁

王以宁

王以宁(约1090年--1146年):字周士,生于湘潭(今属湖南),是两宋之际的爱国词人。他曾为国奔波,靖康初年征天下兵,只身一人从鼎州借来援兵,解了太原围。 ▶ 3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携手江村,梅雪飘裙。情何限、处处消魂。故人不见,旧曲重闻。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
携手江村,梅雪飘裙¹。情何限²、处处消魂³。故人不见,旧曲重闻。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
译文:正值梅花似雪,飘沾衣襟的时候,和老朋友携手到城外游春。回忆旧地,处处黯然伤神,无限愁苦。去年的同游之人已不在眼前,每当吟诵旧曲之时,就想起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那些诗酒游乐的地方。
注释:¹梅雪飘裙:梅花飘雪,洒落在同行歌妓的衣裙上。²何限:犹“无限”。³消魂:魂魄离散,形容极度愁苦的状态。⁴故人:指陈述古。⁵望湖楼:又名看经楼,在杭州。⁶孤山寺:寺院名,又叫广化寺、永福寺,在杭州孤山南。⁷涌金门:杭州城之正西门,又名丰豫门。
寻常行处,题诗千首,绣罗衫、与拂红尘。别来相忆,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
寻常行处¹,题诗千首,绣(xiù)罗衫²、与拂红尘³。别来相忆,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边柳,陇(lǒng)头云。
译文:那时游乐所至,都有题诗,不下千首;到如今这些诗上都已落满了灰尘,得用绣罗衫去拂净才能看清。自离开杭州后有谁在思念我呢?当然是往日的友人了。还有西湖的明月,钱塘江边的柳树,城西南诸山的名胜景物呢!
注释:¹寻常行处:平时常去处。²绣罗衫:丝织品做的上衣。³拂红尘:用衣袖拂去上面的尘土。⁴湖:指杭州西湖。⁵陇:小山丘,田埂。

  这首词表现了苏轼对杭州诗友的怀念之情。

  作者以追念与友人“携手江村”的难忘情景开始,引起对友人的怀念。风景依稀,又是一年之春了。去年初春,苏轼与陈襄曾到杭州郊外寻春。苏轼作有《正月二十一日病后述古邀往城外寻春》诗,陈襄的和诗有“暗惊梅萼万枝新”之句。词中的“梅雪飘裙”即指两人寻春时正值梅花似雪,飘沾衣裙。友情与诗情,使他们游赏时无比欢乐,消魂陶醉。“故人不见”一句,使词意转折,表明江村寻春已成往事,去年同游的故人不在眼前。每当吟诵寻春旧曲之时,就更加怀念了。作者笔端带着情感,形象地表达了与陈襄的深情厚谊。顺着思念的情绪,词人更想念他们在杭州西湖诗酒游乐的地方——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这三处都是风景胜地。词的下片紧接着回味游赏时两人吟咏酬唱的情形:平常经过的地方,动辄题诗千首。“寻常行处”用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字面,“千首”言其多。他们游览所至,每有题诗,于是生发出下文“绣罗衫、与拂红尘”的句子。“与”字下省去宾语,承上句谓所题的诗。这里用了个本朝故事。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六载:“世传魏野尝从莱公游陕府僧舍,各有留题。后复同游,见莱公之诗已用碧纱笼护,而野诗独否,尘昏满壁。时有从行官妓颇慧黠,即以袂就拂之。野徐曰:‘若得常将红袖拂,也应胜似碧纱笼。’莱公大笑。”宋时州郡长官游乐,常有官妓相从。“绣罗衫”,如温庭筠《菩萨蛮》“新贴绣罗襦”,为女子所服。这一句呼应陈襄前诗,也就是唤起对前游的回忆。词意发展到此,本应直接抒写目前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了,但作者却从另一角度来写。他猜想,自离开杭州之后是谁在思念他。当然不言而喻应是他作此词以寄的友人陈襄了。然而作者又再巧妙地绕了个弯子,将人对他的思念转化为自然物对他的思念。“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不是泛指,而是说的西湖、钱塘江和城西南诸名山的景物,本是他们在杭州时常游赏的,它们对他的相忆,意为召唤他回去了。同时,陈襄作为杭州一郡的长官,可以说就是湖山的主人,湖山的召唤就是主人的召唤,“何人”二字在这里得到了落实。一点意思表达得如此曲折有致,遣词造句又是这样的清新蕴藉,借用辛稼轩的话来说:“看使君,于此事,定不凡。”(《水调歌头·送郑厚卿赴衡州》)

  苏轼在杭州时期,政治处境十分矛盾,因反对新法而外任,而又得推行新法。他写过许多反对新法的诗歌,“托事以讽,庶几有补于国”;又勤于职守,捕蝗赈饥,关心民瘼,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因法以便民”。政事之余,他也同许多宋代文人一样,能很好安排个人生活。这首《行香子》正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代士大夫的生活,不仅表现了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也流露出对西湖自然景物的热爱。《行香子》是他早期的作品之一,它已突破了传统艳科的范围,无论在题材和句法等方面都有显见的以诗为词的特点。这首词虽属酬赠之作,却是情真意真,写法上能从侧面入手,词情反复开阖,抓住了词调结构的特点,将上下两结处理得含蓄而有诗意,在苏轼早期词中是一首较好的作品。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708-710
2、 朱靖华.苏轼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7:166-169
3、 刘石 等.宋词鉴赏大辞典:中华书局,2011:202-204
4、 刘默.宋词鉴赏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168-169
才睡。愁压衾花碎。细数更筹,眼看银虫坠。
才睡。愁压衾(qīn)¹碎。细数更(gēng)(chóu)²,眼看银虫³坠。
译文:刚刚睡下。沉重的愁思,仿佛要把衾被上的花卉图案压碎。细细数着更筹,眼看着灯花落下。
注释:玉连环影:词牌名,此调谱律不载,或亦自度曲。“愁压”句:此为夸张之语,谓愁绪之沉重,仿佛将被子上的花也要压碎了。¹衾花:指织印在被子上的花卉图案。²更筹:古时夜间用于报时用的计时竹签,这里借指时间。³银虫:指蜡烛的烛花。
梦难凭,讯难真,只是赚伊终日两眉颦。
梦难凭,讯¹难真,只是赚²伊终日两眉颦(pín)³
译文:梦境不可信,音讯难成真,只取得了她终日里蹙起的两弯蛾眉。
注释:¹讯:音信。²赚:赚得,取得。³颦:指女子皱眉的样子。

  这首词的上片写自己一方相思惆怅,孤独无眠。下片突发奇想,一下转到了描绘对方相思的情景,说她也整日里相思而致眉头频皱。如此跳跃之笔,不惟灵动,且更显思致深厚。全词情致含婉,流美动人。

  上阙写词人相思惆怅,孤衾难眠。不知道这一晚纳兰又是如何在他那百转千嘲的惆怅中度过的,好不容易睡下,却辗转难眠。几经反复,算了。披衣坐起,却只剩下一声“才睡”的叹息。想来,纳兰最开始应该强迫自己睡下的,只是“愁压衾花碎”,梦难成,愁却小见少,睡也多愁,不睡也罢。前人对于“愁”的描述,有说流不尽的李后主《浪淘沙》: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亦有说载不动的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而此处纳兰说愁,却只是唯美,让人觉得安静而小心翼翼,一如词人的多情与体贴。“细数更筹,眼看银虫坠”,长夜漫漫,此刻的纳兰却只是坐在时间的边上,看着银烛渐消,烛泪点点,缓缓流下、汇聚、变凉。欧阳澈在《小重山》里说“无眠久,通夕数更筹”,纳兰到底数了多久,或许是一夜。那这样的“一夜”又发生了多少次,无从知晓,只是远远地看着他的影子,让人觉得怜惜而心疼。

  下阙笔锋一跃,突发奇想地揣测起恋人此时的情景。他想象此时的伊人也正因幻梦难凭,情郎音讯不明,整日里相思而眉头频皱。烛光恍惚,最有梦幻的感觉,此时相逢却犹恐是梦。多情人,睡梦难凭,那就醒着梦义何妨,纳兰这时大概也在模拟相见的情景吧。 “讯难真”,可知纳兰一定是向太多的人问询了“伊”的消息,然而各人各话、消息缤纷混杂,以致真假难辨了,却可怜了纳兰的一片痴心。最后一句“只是赚伊终日两眉颦”最见纳兰体贴,不禁让人联想到《红楼梦》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龄官划蔷痴及局外”中宝玉只顾着提醒龄官躲雨,而全忘了自己也在雨中的事。痴情者总爱忘了自己,纳兰也如是。

  上下阕一为实情,一为虚设之景,但对恋人的相思痴恋之情游走于字里行间,一以贯之。整首词灵动跳跃,使得意境全出,雅致玄妙。

参考资料:
1、 《经典读库》编委会编著.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11:第96页
2、 (清)纳兰性德著.聂菁菁主编,纳兰词全编全赏: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11:第369页
夜来酒醒清无梦,愁倚阑干。露滴轻寒。雨打芙蓉泪不干。
夜来酒醒清无梦,愁倚阑(lán)¹。露滴轻寒。雨打芙蓉²泪不干。
译文:在夜里酒醒了无梦境,周围一片清静,起来因忧愁而倚靠栏杆。夜深天寒,晶莹的露珠不断滴落,冰冷的秋雨落到荷塘的芙蓉花上,就像清泪未曾干过。
注释:¹阑干:即栏杆。用竹、木、砖石或金属等构制而成,设于亭台楼阁或路边、水边等处作遮拦用。²芙蓉:荷花的别名。
佳人别后音尘悄,瘦尽难拚。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佳人别后音尘¹悄,瘦尽难拚(pàn)²。明月无端³。已过红楼十二间。
译文:想起与露人一别之后,彼此音信全无,虽然身体不断地消瘦下去,但还是难以放弃思念。夜已更深,高悬的明月不知不觉地已经移过红楼十二间了。
注释:¹音尘:音信,消息。²难拚:犹难舍。³无端:引申指无因由,无缘无故。

  这首词抒发的是多情才子月夜相思的别情愁绪。起首二句点出时间是在深夜,隐含的背景是在酒醉之后,交代的事情是“清无梦”和“愁倚阑干”。用“清”字描写夜深人静酒醒之后神志的极端清晰和周围环境的极端宁静,见出词人当时索寞无聊的意绪。“无梦”二字,十分准确地描绘出酒醒之后神经依旧麻木思绪却骤然清醒之后,脑海里出现短暂的思维空白时的惶恐、无聊和失落。

  接下来两句写倚阑干时所见。“雨打”一句,化用唐代白居易《长恨歌》诗意:“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而抒情色彩更浓。这两句写景,实际上饱含着作者的主观色彩。

  过片交代愁因:与佳人一别之后,彼此音讯全无,而一片痴情,却日甚一日,纵然是“为伊消得人憔悴”,瘦损不堪,也毫无衰竭之势。“瘦尽难拚”,可见出其愁情的深挚。

  最后两句,又转回写愁倚阑干所见。陷入沉思之中的词人,丝毫没有感觉到时间的推移,不知不觉地,夜已更深了,明月已经移过红楼十二间了。透过其“愁倚”时间之久,精神之集中,折射出其相思之深挚。“无端”二字,露出怨意,看似怨月,实则是词人内心无绪、愁怨难排时的痴语。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 罗立刚.秦观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3:156-158

chǒuér··láijiǔxǐngqīngmèng--qínguān

láijiǔxǐngqīngmèngchóulángànqīnghánrónglèigàn

jiārénbiéhòuyīnchénqiāoshòujǐnnánpànmíngyuèduānguòhónglóushíèrjiān

朅来豪游子,势利祸之门。
(qiè)¹来豪游子,势利祸之门。
译文:那些外出豪游的人啊,追求势利开启祸患之门。
注释:¹朅:离去,去。
如何兰膏叹,感激自生冤。
如何兰膏¹叹,感激自生冤。
译文:何必叹息兰膏因材而尽,感动激发自己造成怨愤。
注释:¹兰膏:古代用泽兰子炼制的油脂。可以点灯,一种润发香油。
众趋明所避,时弃道犹存。
众趋明所避,时弃道犹存。
译文:众人所趋指明躲避所在,被时世抛弃而道义尚存。
云渊既已失,罗网与谁论。
云渊¹既已失,罗网与谁论。
译文:既然失去了白云和深渊,投入罗网跟谁说理评论?
注释:¹云渊:指鸟可高飞入云,鱼可潜藏入渊。
箕山有高节,湘水有清源。
(jī)山有高节,湘水有清源。
译文:箕山之下有许由的高节,湘水之中有屈原的清贞。
唯应白鸥鸟,可为洗心言。
唯应白鸥鸟,可为¹洗心²言。
译文:只应当交游海上的白鸥鸟,可对它们倾吐,荡涤心中杂念。
注释:¹为:一作“与”。²洗心:指荡涤心中杂念。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行歌¹野哭²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³
译文:有人边行走边唱歌,有人在野外啼哭,两种声音都令我心中伤悲,远处的灯火夜空的疏星,渐渐地趋向暗淡低微。
注释:野宿:住宿在郊外。¹行歌:边行走边唱歌,借以抒发感情、表达意愿等。《晏子春秋·杂上十二》:“梁丘据左操瑟,右挈竽,行歌而出。”²野哭:哭于郊外。³微:暗淡低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病眼不眠非守岁¹,乡音²无伴苦思归。
译文:病眼睡不着并非因着守岁,乡音无人为伴我苦苦地思归。
注释:¹守岁:除夕习俗,熬夜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²乡音:家乡的口音。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chóng)(qīn)¹脚冷知霜重,新沐(mù)²头轻感发稀。
译文:盖着几条被子双脚依旧冰冷,知道冬霜重满是寒气,刚洗过头发觉得守松,却感知鬓发又已变稀。
注释:¹重衾:多条被子。²沐:洗发。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译文:多谢残灯并不将人嫌弃,孤舟中整夜里许我相伴相依。
南来三见岁云徂,直恐终身走道途。
南来三见岁云徂(cú)¹,直恐终身走道途。
译文:来到江南见旧岁三度辞去,真怕终身要奔走在道路。
注释:¹岁云徂:谓年岁辞去。徂,往。
老去怕看新历日,退归拟学旧桃符。
老去怕看新历日¹,退归拟学旧桃符²
译文:年纪老大怕看新的日历,辞官归乡准备学写旧的桃符。
注释:¹历日:这里指日历。²桃符:相传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其下有神荼、郁垒二神,能食百鬼。故俗于农历元旦,用桃木板画二神于其上,悬于门户,以驱鬼避邪。五代后蜀始于桃符板上书写联语,其后改书于纸。
烟花已作青春意,霜雪偏寻病客须。
烟花¹已作青春²意,霜雪偏寻病客须。
译文:自然景物已表露春天的意味,我这病客的胡须偏被霜雪找寻。
注释:¹烟花:泛指春景。²青春:春季。
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
但把穷愁博¹长健²,不辞最后饮屠(tú)³
译文:纵使穷愁潦倒但愿赢得此身长健,不怕轮到我最后一个把屠苏酒饮。
注释:¹博:赢得。²长健:身体健康。³屠苏:酒名,也作“酴酥”、“屠酥”。

  第一首诗以悲情起句,遣词造句处处含悲。“野哭”、“病眼”、“苦思”、“霜重”、“残灯”、“孤舟”诸语,无不充满冷寂愁郁的色调,望而生悲。当然,诗人如此惆怅郁结是有特定的时空背景的。写作此诗时,正值除夕之夜。除夕是一年的终结,站在这个时间点上,不免让人心生岁月如流、人生易老之叹。苏轼说洗过头后,感到头轻发疏,就是这个意思,此其一。其二,除夕是合家团圆,共享天伦的最重要节日,但诗人却受命在外,远离故土,思乡之情、羁旅之意油然而生。其三,诗人彼时迁谪出京在杭州任职,是由于与改革派的王安石政见不合所致,命运多舛,仕途偃蹇的忧伤一直萦绕在他心头,一有机会就会喷薄而出。这种情怀在第二首诗中展露得更明显。万家合欢的除夕之夜,诗人独在异乡,饱受严寒,辗转难眠,触景生情,歌哭皆悲。不过,这首诗也不尽是悲情。末尾两句,诗人写他从残灯的一线光亮和小舟的一夜托身里,感受了一丝的温暖和美好,所以他要感谢它们,这就是苏轼的超迈之处了。这其实也是下文写自己的豁达乐观张本。

  第二首主要写政治上的失意。首句“南来三见岁云徂”,三年之中,诗人虽然不断上陈己见,无奈与当权者多有不合,终不能回朝。诗人由此感叹恐怕自己一生都要在谪居在外,奔走宦途了。第三句写是年老心境:人老了,就不想看新的年历,怕勾起对年华流逝的伤感。第四句中诗人自比“旧桃符”。桃符是民间新年时悬于门户、用以辟邪的桃木,上面刻有传说能食鬼怪的神荼、郁垒二神的形象,一般是一年一换。“拟学旧桃符”暗指诗人要抛却不如意的仕途。这当然是一时之意。五六两句写自己的老态。而诗人以“老”、“病客”自称,实际上是就心境而言的,因为在年龄上他当时才38岁。末尾两句是全篇之眼。诗人一扫前面的郁闷,表示要用“穷”和“愁”换取长久的健康,要屠苏酒来迎新年。正月初一饮屠苏酒是一种习俗,饮用的顺序是自少至老。诗人说“不辞最后饮”,表明他不以岁月流逝为意,以豁达乐观待之。以此观照开篇,更见苏轼豪放旷达的情怀。

  这两首诗是羁愁之文,构思精巧,落墨不俗,收束更是出人意表。诗人用笔老成,写景抒情,形象深致,曲折顿挫。

参考资料:
1、 孙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59-60
2、 王水照 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77

chú宿chángzhōuchéngwàièrshǒu--shì

xíngliǎngkānbēiyuǎnhuǒxīngjiànxiàngwēi

bìngyǎnmiánfēishǒusuìxiāngyīnbànguī

zhòngqīnjiǎolěngzhīshuāngzhòngxīntóuqīnggǎn

duōxiècándēngxiánzhōuxiāng

nánláisānjiànsuìyúnzhíkǒngzhōngshēnzǒudào

lǎokànxīn退tuìguīxuéjiùtáo

yānhuāzuòqīngchūnshuāngxuěpiānxúnbìng

dànqióngchóuzhǎngjiànzuìhòuyǐ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