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域归来更大何,办装未办口悬河。乘槎路远天忧大,缚马书来国论多。
绝域归来更大何,办装未办口悬河。乘槎路远天忧大,缚马书来国论多。
一借荆州还岂易,尽抛瓯脱议尤讹。云蒸龙变归神略,回首沧溟久不波。
一借荆州还岂易,尽抛瓯脱议尤讹。云蒸龙变归神略,回首沧溟久不波。

yùnwénguāncházhūjiāngèr--lún

juéguīláigèngbànzhuāngwèibànkǒuxuánchéngcháyuǎntiānyōushūláiguólùnduō

jièjīngzhōuháijǐnpāoōutuōyóuéyúnzhēnglóngbiànguīshénlüèhuíshǒucāngmíngjiǔ

吴汝纶

吴汝纶

吴汝纶(1840-1903),字挚甫,一字挚父,安徽省桐城县(今枞阳县会宫镇老桥村吴牛庄)人,晚清文学家、教育家。同治四年进士,授内阁中书。曾先后任曾国藩、李鸿章幕僚及深州、冀州知州,长期主讲莲池书院,晚年被任命为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并创办桐城学堂。与马其昶同为桐城派后期主要代表作家。其主要著作有《吴挚甫文集》四卷、《诗集》一卷、《吴挚甫尺牍》七卷、《深州风土记》二十二卷、《东游丛录》四卷。 ▶ 16篇诗文

猜您喜欢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灵台¹无计逃神矢²,风雨如磐(pán)³暗故园
译文:我的心没有办法逃避这(神秘隐匿的)箭矢刺射所带来的痛,因为我的国家正在遭受着灾难。
注释:¹灵台:指心,古人认为心有灵台,能容纳各种智慧。²神矢:爱神之箭。作者鲁迅在这里,是把中了爱神丘比特的神箭比喻为自己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和对当时帝国主义的憎恨感情。³风雨如磐:风雨,在这里指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统治。磐,扁而厚的大石。风雨如磐,比喻国家和民族灾难的深重。⁵故园:故国、祖国。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寄意寒星¹(quán)²不察³,我以我血荐轩(xuān)(yuán)
译文:这份情感寄托给天上的星星却没有人明了,我誓将我的一腔热血报效我的祖国。
注释:¹寄意寒星:是说作者当时远在国外,想把自己一片爱国赤诚寄托天上的寒星,让它代为转达于祖国人民。²荃:香草名,古时比喻国君,这里借喻祖国人民。³不察:不理解。荐:奉献。⁴轩辕:即黄帝,是古代传说中的氏族帮落酋长。《史记》记载:中国历史,是从黄帝开始的。黄帝复姓轩辕,所以轩辕黄帝被称为汉族始祖,由此引申为“中华民族”或“中国”。

  “灵台无计逃神矢”,诗一开头就用希腊神话白虹神箭射心这个形象的比喻,倾诉了作者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思。作者鲁迅还在南京求学时,就努力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密切注视当时的政治局势,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民族命运;到日本后,又接受了孙中山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的思潮影响,因而祖国的垂危、人民的苦难,更象神箭一样射中了他,使他无时无刻不为祖国和人民的命运担心和忧虑。这句诗展示了作者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把挽救国家危亡看作自己神圣职责的革命胸怀,表现了鲁迅积极战斗的人生观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民主主义立场。

  “风雨如磐暗故园”,是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侵略和压迫,犹如磐石压顶,使祖国暗无天日,景象惨淡,岌岌可危。这句诗,高度概括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黑暗悲惨的现状,是产生“灵台无计逃神矢”这一强烈感情的客观原因。作者鲁迅这时虽身居异域,远隔重洋,但万里海天,并没有隔断他同祖国人民息息相通的联系。他遥念在帝国主义列强宰割蹂躏和清王朝反动统治下的祖国。灾难重重,危机四伏,内心的忧愤溢于字面。“暗”字不但写出了黑暗动荡的祖国的政治形势,而且写出鲁迅无法遏制的愤慨和深沉的忧虑。

  “寄意寒星荃不察“,“意”,指作者的救国救民的理想。“荃”,指人民。这里,作者用浪漫主义的想象表达自己拯救祖国的希望,希望他的救国救民的理想能为“荃“所理解,即希望祖国人民觉醒起来。作者鲁迅当时对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有一定认识的,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局限,鲁迅对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还估计不足,因此发出了“寄意寒星荃不察”的慨叹。鲁迅慨叹“荃不察”,是迫切希望祖国人民能尽快觉醒,以便担当起拯救祖国的任务。

  最后一句“我以我血荐轩辕”,是鲁迅对祖国、对人民发出的庄严誓言,决心为祖国、为人民而献身。虽然人民暂时还未觉醒,但他要尽自己的努力,唤醒群众,和群众一起参加战斗,甘洒热血写春秋。这一肝胆照人,气贯长虹的诗句,字字倾注了作者鲁迅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心,表现了青年时代的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英雄气概,将诗的感情升华到了一个激昂慷慨,热血沸腾的高度。

  这首诗,声调激越,感情强烈。作者运用顿挫跳跃的笔法,有曲折、有波澜、有起伏地把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抒发得深刻真切。全诗四句,先写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继写由热爱而引起对处在“风雨如磬”之中的祖国的忧虑,再写由忧虑而感到“寄意寒星荃不察”,心情不免有点沉重,最后跃上一个新的高峰,激昂慷慨,热血沸腾,迸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最强音,充满着激励的力量。这首诗,还通过典故运用和比喻、象征的手法,使所抒发的感情形象化。如“神矢”这个典故的运用,就把抽象的爱国主义感情表现得更具体。“风雨如磬”这个富有象征性的比喻,十分形象地表现出黑暗势力的强大,民族危机的深重,国家处境的险恶。以“荃”这种芳香的草比喻人民,表现了鲁迅对人民热爱赞颂的感情。最后,用“轩辕”代祖国,并以血来奉献,更使爱国主义的思想得到最形象最突出的表现。

参考资料:
1、 广西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室.鲁迅小说诗歌散文选讲.南宁市:广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280-285页

xiǎoxiàng--xùn

língtáitáoshénshǐfēngpánànyuán

hánxīngquáncháxuèjiànxuānyuán

去年离别雁初归,今夜裁缝萤已飞。
去年离别雁初归,今夜裁缝萤已飞。
译文:去年离别正是北雁南飞,今夜灯下衣已不见流萤踪迹。
征客近来音信断,不知何处寄寒衣?
征客近来音信断,不知何处寄寒衣?
译文:远征的丈夫近来没有消息,棉衣做好了不知该寄向哪儿?
这是一首很优美的小诗。诗写一位少妇,独处空闺,深深地思念着远征边塞的丈夫,情真意切,思致清幽绵邈。唐初边地战火不断,诗人有所感而作此诗。开头两句借雁和萤说明女主人公和丈夫分别已经有一年了。更让人担心的是“近来”没有消息。尽管如此,女主人公夜中还在赶忙缝制寒衣,思念、忧虑、关切之情和离别的痛苦都融在其中了。诗通过对女主人公心理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不幸者的深切同情。

guīyuàn--zhānghóng

niánbiéyànchūguījīncáifèngyíngfēi

zhēngjìnláiyīnxìnduànzhīchùhán

四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
四郊阴霭(ǎi)散,开户半蟾(chán)¹生。
译文:当四野阴云消散的时候,打开窗户看见一弯月升在云上。
注释:¹半蟾:月亮从山头升起一半。
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
万里舒霜合¹,一条江练²横。
译文:万里原野弥漫着一片霜雾,月下横着一条素练似的大江。
注释:¹合:满。²江练:像舒绢一样的江水。练:舒绢。
出时山眼白,高后海心明。
出时山眼¹舒,高后海心明。
译文:在它初升时山中泉眼透舒,当它升高时海水透出明光。
注释:¹山眼、海心:皆是比喻月亮。
为惜如团扇,长吟到五更。
为惜如团扇¹,长吟到五更。
译文:只因为怜惜这像团扇的明月,一直不眠长吟到天色大亮。
注释:¹团扇:古人以月喻团扇,此指月亮。
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雨后月夜美景的感受是鲜明的:雨停后,风吹云雾散尽,打开窗户看夜色,半边明月刚从东方冉冉升起,夜深了,秋霜万里铺满大地,长江如练向东横流。月亮刚出时把山野照得雪白,月到中天时海水的中心也被照得明澈透亮。因为爱惜这似团扇一样美丽的月亮,诗人一直对她咏诗赞诵到天将亮时,诗的首两句写月出的情况及月形,三至六旬描绘月夜壮阔美丽的景色,从“半蟾生”、“出时”、“高后”可以看到月升的过程。字数不多而却形象鲜明,对仗工整。这里作者采用了拟人与夸张的手法,使诗带上了幻想的色彩。随着对霜天月夜之美景的观察、发现、体会,诗人的感受在不断地升华,终于在诗的末两句,诗人以抑制不住的激情连连咏赞这美丽的月色至拂晓天明。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夺得 一作:夺取)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¹。(夺得 一作:夺取)
译文:当年十五二十岁青春之时,徒步就能夺得胡人战马骑。
注释:¹“步行”句:汉名将李广,为匈奴骑兵所擒,广时已受伤,便即装死。后于途中见一胡儿骑着良马,便一跃而上,将胡儿推在地下,疾驰而归。见《史记·李将军列传》。夺得:一作“夺取”。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射杀山中白额虎¹,肯胡²(yè)下黄须儿³
译文:年轻力壮射杀山中白额虎,数英雄岂止邺下的黄须儿?
注释:¹“射杀”句:与上文连观,应是指李广为右北平太守时,多次射杀山中猛虎事。白额虎(传说为虎中最凶猛一种),则似是用晋名将周处除三害事。南山白额虎是三害之一。见《晋书·周处传》。中山:一作“山中”,一作“阴山”。²肯胡:岂可只推。³邺下黄须儿:指曹彰,魏武帝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二子、魏文帝曹丕之弟、陈王曹植之兄。须黄色,性刚猛,曾亲征乌丸,颇为曹操爱重,曾持彰须曰:“黄须儿竟大奇也。”这句意谓,岂可只算黄须儿才是英雄。邺下,曹操封魏王时,都邺(今河北临漳县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译文:身经百战驰骋疆场三千里,曾以一剑抵当了百万雄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汉兵奋迅如霹(pī)(lì),虏(lǔ)(qí)崩腾畏蒺(jí)(lí)¹
译文:汉军声势迅猛如惊雷霹雳,虏骑互相践踏是怕遇蒺藜。
注释:¹蒺藜:本是有三角刺的植物,这里指铁蒺藜,战地所用障碍物。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卫青¹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²³
译文:卫青不败是由于天神辅助,李广无功却缘于命运不济。
注释:¹卫青:汉代名将,汉武帝皇后卫子夫之弟,以征伐匈奴官至大将军。²缘:因为。³胡:命运。⁴奇:单胡。偶之对称,奇即不偶,不偶即不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cuō)(tuó)成白首。
译文:自被摈弃不用便开始衰朽,世事随时光流逝人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昔时飞箭无全目¹,今日垂杨生左肘。
译文:当年象后羿飞箭射雀无目,如今不操弓疡瘤生于左肘。
注释:¹飞箭无全目:这里只是强调羿能使雀双目不全,于此见其射艺之精。飞箭:一作“飞雀”。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路旁时卖故侯瓜¹,门前学种先生柳²
译文:象故侯流落为民路旁卖瓜,学陶令门前种上绿杨垂柳。
注释:¹故侯瓜:召平,本秦东陵侯,秦亡为平民,贫,种瓜长安城东,瓜味甘美。²先生柳:晋陶渊明弃官归隐后,因门前有五株杨柳,遂自号“五柳先生”,并写有《五柳先生传》。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苍茫 一作:茫茫)
苍茫¹古木连²穷巷,寥(liáo)落寒山对虚牖(yǒu)
译文:古树苍茫一直延伸到深巷,寥落寒山空对冷寂的窗牖。
注释:¹苍茫:一作“茫茫”。²连:一作“迷”。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shì)令疏勒¹出飞泉,不似颍(yǐng)川空²使酒³
译文:誓学耿恭在疏勒祈井得泉,不做颍川灌夫为牢骚酗酒。
注释:¹疏勒:指汉疏勒城,非疏勒国。²颍川空:使酒灌夫,汉颍阴人,为人刚直,失势后颇牢骚不平,后被诛。³使酒:恃酒逞意气。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xí)交驰日夕闻。
译文:贺兰山下战士们列阵如云,告急的军书日夜频频传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节使三河募(mù)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译文:持节使臣去三河招募兵丁,招书令大将军分五路出兵。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¹宝剑动星文²
译文:老将揩试铁甲光洁如雪色,且持宝剑闪动剑上七星纹。
注释:¹聊持:且持。²星文:指剑上所嵌的七星文。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大将 一作:天将)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chǐ)令越甲鸣¹吾君。(大将 一作:天将)
译文:愿得燕地的好弓射杀敌将,绝不让敌人甲兵惊动国君。
注释:¹鸣:这里是惊动的意思。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¹功勋(xūn)
译文:莫嫌当年云中太守又复职,还堪得一战为国建立功勋。
注释:¹取:一作“树”。

  这首诗叙述了一位老将的经历。他一生东征西战,功勋卓著,结果却落得个“无功”被弃、不得不以躬耕叫卖为业的可悲下场。边烽再起,他又不计恩怨,请缨报国。作品揭露了统治者的赏罚蒙昧,  冷酷无情,歌颂了老将的高尚节操和爱国热忱。

  全诗分三段,开头十句为第一段,是写老将青壮年时代的智勇、功绩和不平遭遇。先说他少时就有李广之智勇,“步行”夺得过敌人的战马,引弓射杀过山中最凶猛的“白额虎”。接着改用曹操的次子曹彰故事,彰绰号黄须儿,奋勇破敌,却功归诸将。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描绘老将的智勇才德。接下去,以“一身转战三千里”,见其征战劳苦;“一剑曾当百万师”,见其功勋卓著;“汉兵奋迅如霹雳”,见其用兵神速,如迅雷之势;“虏骑崩腾畏蒺藜”见其巧布铁蒺藜阵,克敌制胜。但这样难得的良将,却无寸功之赏,所以诗人又借用历史故事抒发自己的感慨。汉武帝的贵戚卫青所以屡战不败,立功受赏,官至大将军,实由“天幸”;而与他同时的著名战将李广,不但未得封侯授爵,反而得罪、受罚,最后落得个刎颈自尽的下场,是因“数奇”。这里的“天幸”,既指幸运之“幸”,又指皇帝宠幸;“数奇”,既指运气不好,又指皇恩疏远,都是语意双关的。诗人借李广与卫青的典故,暗示统治者用人唯亲,赏罚失据,写出了老将的不平遭遇。

  中间十句为第二段,写老将被遗弃后的清苦生活。自从被弃置之后老将便“衰朽”了,岁月蹉跎,心情不好,连头发都白了。他昔日虽有后羿射雀而使其双目不全的本领,但久不习武,双臂就如同生了疡瘤,很不利落了。古人常以“柳”谐“瘤”,并且“杨”“柳”通假。在这里诗人以“杨”谐“疡”(疮)是照顾到诗的平仄声调。老将被弃,疡生左肘,却还得自寻生计,“路旁时卖故侯瓜”。“故侯”,指秦东陵侯召平,秦破,为布衣,种瓜于长安东城。这里说他不仅种瓜,而且“路旁时卖”,可知生活没有着落;“门前学种先生柳”,也是指他以耕作为业的意思。陶渊明门前有五柳,因自号“五柳先生”。至于住处则是“苍茫”一片“古木”丛中的“穷巷”,窗子面对着的则是“寥落寒山”,这更见世态炎凉,门前冷落,从无宾客往还。但是老将并未因此消沉颓废,他仍然想“誓令疏勒出飞泉”,象后汉名将耿恭那样,在匈奴疏勒城水源断绝后,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终于又得泉水却敌立功;而决不像前汉颍川人灌夫那样,解除军职之后,使酒骂坐,发泄怨气。

  最末十句为第三段,是写边烽未熄,老将时时怀着请缨杀敌的爱国衷肠。先说西北贺兰山一带阴霾沉沉,阵战如云,告急的文书不断传进京师;次写受帝命而征兵的军事长官从三河(河南、河内、河东)一带征召大批青年入伍,诸路将军受诏命分兵出击。最后写老将,他再也呆不住了,先是“拭拂铁衣如雪色”,把昔日的铠甲摩擦得雪亮闪光;继之是“聊持宝剑动星文”,又练起了武功。他的宿愿本就是能得到燕产强劲的名弓“射天将”擒贼擒王,消灭入寇的渠魁;并且“耻令越甲鸣吾君”,绝不让外患造成对朝廷的威胁。结尾为老将再次表明态度:“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立功勋”,借用魏尚的故事,表明只要朝廷肯任用老将,他一定能杀敌立功,报效祖国。魏尚曾任云中太守,深得军心,匈奴不敢犯边,后被削职为民,经冯唐为其抱不平,才官复旧职。

  这首诗十句一段,章法整饬,大量使事用典,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刻画出“老将”的艺术形象,增加了作品的容涵量,完满地表达了作品的主题。沈德潜《唐诗别裁》谓“此种诗纯以对仗胜”。诗中对偶工巧自然,如同灵气周运全身,使诗人所表达的内容,犹如璞玉磨琢成器,达到了理正而文奇,意新而词高的艺术境界。

lǎojiàngxíng

wángwéi tángdài 

shàoniánshíèrshíshí xíngduó  (duó  duó )
shèshāshānzhōngbáié kěnshùxiàhuángér 
shēnzhuǎnzhànsānqiān jiàncéngdāngbǎiwànshī 
hànbīngfènxùn bēngténgwèi 
wèiqīngbàiyóutiānxìng guǎng广gōngyuánshù 
cóngzhìbiàn便shuāixiǔ shìshìcuōtuóchéngbáishǒu 
shífēijiànquán jīnchuíyángshēngzuǒzhǒu 
pángshímàihóuguā ménqiánxuézhòngxiānshēngliǔ 
cāngmángliánqióngxiàng liáoluòhánshānduìyǒu  (cāngmángzuò mángmáng )
shìlìngshūchūfēiquán yǐngchuānkōngshǐ使jiǔ 
lánshānxiàzhènyún jiāochíwén 
jiéshǐ使sānniánshào zhàoshūdàochūjiàngjūn 
shìtiěxuě liáochíbǎojiàndòngxīngwén 
yuànyāngōngshèjiàng chǐlìngyuèjiǎmíngjūn  (jiàngzuò tiānjiàng )
xiánjiùyúnzhōngshǒu yóukānzhàngōngxūn 
蛮入成都,频著功劳。
¹入成都,频²(zhù)功劳。
译文:南蛮侵入成都时,蜀将多次立下战功。
注释:¹蛮:指南诏国。²频:一作“颇”。
十年分散剑关秋,万事皆随锦水流。
十年分散剑关¹秋,万事皆随²锦水³流。
译文:十年前的秋天与您在剑门关分别,十年后的现在万事都随着锦江水东流不复返。
注释:¹剑关:即剑门关,为蜀地著名关隘。²随:一本作“从”。³锦水:即锦江,在蜀地。
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
¹气已曾明汉节²,功名犹自³滞吴钩
译文:在南诏入侵时您已经用战功表明了志气节操,可至今仍功名不就未能封侯显贵。
注释:¹散:一本作“心”。²汉节:指蜀将效忠国家的气节。此用西汉苏武典故。³自:一本作“尚”。⁴滞吴钩:指未能封侯显贵。滞,一本作“带”。吴钩,泛指利剑,喻指从军立功之散。
雕边认箭寒云重,马上听笳塞草愁。
雕边¹认箭²寒云重,马上听笳(jiā)(sài)草愁。
译文:在沉重的寒云下射雕并辨认自己的箭,马上听着胡笳似乎塞草也笼罩着悲愁。
注释:¹雕边:即边雕,边关之雕。²认箭:指雕被射下,蜀将在雕身上辨认出自己的箭。
今日逢君倍惆怅,灌婴韩信尽封侯。
今日逢君倍惆(chóu)(chàng),灌(guàn)婴韩信¹尽封侯。
译文:今天与君重逢惆怅之意更加的深了,可知道出身微贱的灌婴韩信也都已经封侯。
注释:¹灌婴韩信:灌婴、韩信皆为西汉开国功臣,但二人出身贫贱。

  此诗写一位在抗击南诏入侵战争中建立赫赫战功但十年不得封赏的蜀将,诗中饱含对这位蜀将的同情和惋惜,也隐含着对朝廷忽视功臣的不满。全诗从忠心耿耿、文武双全和出身高贵等不同角度刻画了蜀将的形象。

  全诗四联八句。首联“十年分散剑关秋,万事皆随锦水流”,首句点明自己与蜀将十年前剑关分别,次句写十年中世事变迁,反托“滞”字。“万事”表明经历沧桑,下文就是承“万事”展开。

  颔联“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两句是一篇之主,谓蜀将在南诏入侵时已用“频着功劳”的实际行动表明了忠于朝廷的志气节概,但十年后功名不立,“犹自”滞居下位。“已曾”与“犹自”构成转折关系。著一“滞”字,突出了蜀将的有功无赏。

  颈联“雕边认箭寒云重,马上听笳塞草愁”,写蜀将的文采武功,出句形容蜀将箭法如神,对句表现蜀将文采风流。“寒云重”“塞草愁”写出蜀将闲置冷落景况,承“滞吴钩”而申言之。

  尾联“今日逢君倍惆怅,灌婴韩信尽封侯”,“今日逢君”点明今日重逢,遥应首句“十年分散”;“倍惆怅”者,他人才能功绩不及蜀将者均得封赏,独君犹自留滞不迁也。结句似谓昔日出身、功业不如蜀将者如今居然都已封侯显贵,而唯独蜀将一直得不到封赏。

  此诗中二联均贴“蜀将”而言,仅首尾点明昔别今逢。其在艺术上的主要特色是从不同角度塑造了蜀将忠勇双全的形象。颔联突出表现蜀将的忠心耿耿,颔联表现蜀将的文武双全,结句还说明了蜀将还有高贵的出身。如此将领不得封赏,诗中为蜀将鸣不平的主旨不言而喻。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温庭筠诗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83-86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