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涨一篙绿,江阔暮涛寒。龙骧万斛飞举,鲸饮酒杯宽。醉倚柁楼清啸,目送孤鸿杳霭,景意与俱闲。恍若驭风去,蓬岛旧家山。
记吾庐,环翠竹,拱苍官。碧云信杳,谁为日日报平安。桂棹桃溪归后,流水落红香寂。春事想阑珊。赖有锦囊句,写向此中看。
春涨一篙绿,江阔暮涛寒。龙骧万斛飞举,鲸饮酒杯宽。醉倚柁楼清啸,目送孤鸿杳霭,景意与俱闲。恍若驭风去,蓬岛旧家山。
记吾庐,环翠竹,拱苍官。碧云信杳,谁为日日报平安。桂棹桃溪归后,流水落红香寂。春事想阑珊。赖有锦囊句,写向此中看。
杨冠卿

杨冠卿

杨冠卿(1138-?)南宋诗人,字梦锡,江陵(今属湖北)人,举进士,为九江戎司掾,又尝知广州,以事罢。晚寓临安。闭门不出,与姜夔等相倡和。冠卿才华清俊,四六尤流丽浑雅,淳熙十四年(1187),编有《群公词选》三卷(已佚),自序曰:“余漂流困踬,久客诸侯间……时有所撄拂,则取酒独酌,浩歌数阕,怡然自适,似不觉天壤之大,穷通之为殊途也。”著有《客亭类稿》十五卷。《彊村丛书》辑有《客亭乐府》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283篇诗文

猜您喜欢
炎帝者,黄帝同母异父兄弟也,各有天下之半。黄帝行道而炎帝不听,故 战于涿鹿之野,血流漂杵。《商君书》
炎帝者,黄帝同母异父兄弟也,各有天下之半。黄帝行道¹而炎帝不听,故战于涿(zhuō)鹿²之野,血流漂(piāo)(chǔ)³
译文:炎帝,黄帝同母异父的兄弟,他和黄帝各自拥有天下的一半。黄帝推行以仁义为核心的治国之道,炎帝不愿意听从,于是两人在涿鹿原野上展开一场大战。战争酷烈无比,死伤者血流成河,连长杆兵器都漂浮起来了。
注释:¹行道:推行以仁义为核心的治国之道。²涿鹿:今河北涿鹿一带。³漂杵:杵,捣物的棒槌。这里杵是指古代战车上所用的一种长杆兵器。血流成河,长杆兵器都漂了起来。形容战死的人很多。也泛指流血很多。
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率熊、罴、狼、豹、䝙、虎为前驱,以雕、鹖、鹰、鸢为旗帜。三战然后得其志。《绎史》
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¹之野,率熊、罴(pí)、狼、豹、䝙(chū)、虎为前驱,以雕、鹖(hé)、鹰、鸢(yuān)为旗帜。三战然后得其志²
译文:黄帝与炎帝在阪泉的原野上交战,黄帝率领熊、罴、狼、豹、䝙、虎打前锋,用雕、鹖、鹰、鸢等猛禽为旗帜。经过多次较量,最终获得胜利。
注释:¹阪泉:古地名。相传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²得其志:达到自己的目的。
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神农氏既殁,以强胜弱,以众暴寡,故黄帝内行刀锯,外用甲兵。《列子》
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刑政¹不用而治,甲兵²不起而王。神农氏既殁(mò)³,以强胜弱,以众暴寡,故黄帝内行刀锯,外用甲兵。
译文:神农在位时,男子耕耘,妇女织布,不动刑罚而治理国家,不动刀兵而称王天下。神农死后,天下大乱,以强凌弱、以众欺寡的事情很多。黄帝为了恢复秩序,只好用严刑治理内部,以刀兵对付外敌。
注释:¹刑政:指刑法在一个国家贯彻实施的状况。²甲兵:指铠甲和兵械,泛指兵器。³殁:死。⁴以众暴寡 :以人多势众的一帮去欺凌、迫害人少势弱的一方。
投老归来供奉班,尘埃无复见钟山。
投老归来供奉班¹,尘埃无复见钟山²
译文:年纪渐老我从朝廷归居金陵,多年来朝务冗杂,如尘埃一样蒙住自性,一直没有再见过钟山。
注释:¹供奉班:指在皇帝左右供职的一班官员。²钟山:又称金陵山、紫金山,在今江苏南京的东面。王安石晚年罢相后即隐居金陵半山,钟山离诗人所居半山七二里。
何须更待黄粱熟,始觉人间是梦间。
何须更待黄粱熟¹,始觉人间是梦间。
译文:何必要等到黄粱饭烧熟呢?虽未像卢生一样入梦,却已经感到人间就是一场梦境。
注释:¹黄粱熟:即“黄粱一梦”的故事。唐代沈既济《枕中记》记载,卢生在邯郸客店中昼寝入梦,历尽荣华富贵。梦醒,主人炊黄粱尚未熟。后来因以比喻虚;幻的事和欲望的破灭。
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
黄河走东溟¹,白日落西海。
译文:黄河流入东海,白日沉于西海。
注释:¹东溟:即东海。
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
逝川与流光¹,飘忽不相待。
译文:时光就如同这东去的黄河,飘忽而逝,时不我待。
注释:¹“逝川”句:喻失去的光阴。
春容舍我去,秋发已衰改。
春容¹舍我去,秋发²已衰改。
译文:青春的容颜舍我而去,满头白发已改变了我的容貌。
注释:¹春容:少年之容。²秋发:衰暮之发。
人生非寒松,年貌岂长在。
人生非寒松,年貌岂长在。
译文:人的一生不是年年常青的寒松,青春哪里能够长在?
吾当乘云螭,吸景驻光彩。
吾当乘云螭(chī)¹,吸景驻光彩²
译文:我欲乘飞龙而去,让时光停止,这样就能让青春永放光彩。
注释:¹云螭:云中之龙。螭,传说中的独角龙。²“吸景”句:谓阻止太阳运行,即让时光停止。这里,吸与驻同义,都是阻止之义;景与光彩同义,都指日。
云间铁瓮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
云间铁瓮(wèng)¹近青天,缥(piāo)(miǎo)²飞楼³百尺连。
译文:高耸入云的铁瓮城已近青天,凌云的缥缈高楼似与天相连。
注释:¹云间铁瓮:谓铁瓮城高入云间。²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之状。³飞楼:形容楼高凌空的样子。
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三峡江声流笔底¹,六百²帆影落樽(zūn)前。
译文:三峡的江声似乎流入我笔底,六百的帆影好像映落我杯前。
注释:¹“三峡”句:意谓眼前的江景引起我的诗兴,似乎可以听到三峡的江声。底:《宋诗纪事补遗》、《湖北诗征传略》作“是”。有其他版本记作”下“。  ²六百:吴、东晋、宋、齐、梁、陈,史称六百。
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起白烟。
几番画角¹催红日,无事沧(cāng)²起白烟³
译文:几番呜咽的画角催落着红日,远处幽静的沧洲袅起了白烟。
注释:¹画角:古代以皮革或竹木制成的管乐器,声音哀厉高亢,多在军中使用,因外加彩绘而得名。形如竹筒,出自西羌。²沧洲:滨水的地方,古称隐者所居。此指镇江江边某幽僻之处。³白烟:指水气蒙蒙,远望有如白烟。
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
忽忆赏心何处是¹?春风秋月两茫然。
译文:忽忆起赏心美景究竟在何处?往事如烟那春风秋月已茫然。
注释:¹是:《宋诗纪事补遗》、《湖北诗征传略》作“是”。有其他版本记作”在“。

  诗题“望梅楼”却不先写楼,而从楼所踞的城池写起。镇江古有“铁瓮城”之称,米芾使用了这个古称,又写这“铁瓮”矗立“云间”,邻近青天。旧传望海楼是镇江城中最高处,对城池如此称谓、如此描绘,是为了望海楼铺设高接云端又富有雄奇之概的地理环境。于是第二句开始写楼。“楼”而能“飞”,是形容楼高如同凌空架构,又是形容楼檐上翘,楼体大有飞腾之势。一个“飞”字,既是实际描写,又有夸张意味,这显然是从《诗经·小雅·斯干》“如翠斯飞”句意化中。“缥缈”写出了云烟缭绕中的飞楼与天相连,殆如仙境。首联二句是诗人白远方对望海楼的仰视,坚如铁瓮的城池是楼的根基,无垠的天宇是楼的背景,描写望海楼的高峻奇伟。

  颔联两句是写诗人登楼俯瞰的情景。望海楼面临大江,昼夜奔流着的涛声传人耳际,触发了挥笔作诗的雅兴,但诗人却说是江声流到了笔底;江上片片征帆映人眼帘,又引动了举樽饮酒的豪情,但诗人却说是帆影落到樽前,可谓妙趣横生。这本是诗人登临后的亲见亲闻亲感,但在两句之首分别冠以“山峡”、“六朝”二字,景与情就一下子脱开了眼前的实境,空间、时间大大扩展。诗人驰骋想象,让江声带着三峡的雄巍,让帆影映着六朝的繁盛,这正是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所谓“寂然疑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这两句以诗人的见闻感受突出望海楼高大久远。

  就在诗人尽情观赏、逸兴遄飞之际,黄昏来临,远处传来阵阵画角声,像在催促红日西沉。日落了,平静的江边升腾起白色的雾气。可能是那呜呜的画角声把诗人从三峡与六朝的遐想中引回现实,但这一联写景却是自楼内向外远望,视线随着地平线延伸。在这里,红日、白烟形成色彩的对比,日落、烟起形成趋向的对比,红日落处、白烟起处形成远近的对比,而它们又落合起来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黄昏可谓良辰,望海楼可谓美景,对于喜好观览的诗人,这该是赏心乐事了。然而尾联以“忽忆”二字领起,诗歌的情调急剧变换,诗人却想不到到哪里才是自己心意欢乐之处。和煦的春风、皎洁的秋月一向被认为是自然中美的代表,但诗人却对此感到茫然,表露出低沉伤感的情绪。他是一位不肯与世俯仰的画家、诗人,仕途不顺利,被世人称为“米颠”,他蓄积于胸中的垒块总要在作品中一吐为快,此其一。具体到此诗来说,六代虽在此竞逐繁华,但它们还是随着三峡江声而流逝了,无限好的夕阳在画角声中也已西沉,此情此景使诗人心绪变得黯然。此其二。结尾一联虽显得有些伤感,但从中却可窥见正直的诗人画家内心所隐藏的难以言述的苦闷。姜白石论诗曾说“篇终出入意表,或反终篇之意,皆妙”(《白石诗说》),米芾并非故意让尾联“出人意表“,“反终篇之意”,以求其妙,所以这结尾就更富深情、更含深义了。

  这是一首写景为主的七律。诗人写景选择不同的立足点——远近、内外、上下,不同的视线——仰视、俯瞰、远望,因而构成写景的不同角度,绘成多种特色的画面,展现出望海楼既有高峻雄奇的气势,又有久远博大的蕴含,还具有隽远的逸韵。米芾在此确是充分发挥了他画家之所长。而夸张的写景手法把那些难以描述的抽象意念也具体化了:写诗情是江声流人笔底,写酒兴是帆影落于樽前。前两联无处不是夸张,第三联却是对黄昏景色的直接描绘。借助于想象和联想,望海楼的景历历如绘。

  这首诗颔、颈二联的对偶句,不仅按律诗要求平仄相对,句法相当,而且作到了刘勰所谓“自然成对”,绝不刻意求工;“反对为优”,让事物互相映衬。颈联两句对仗在对比中写景已如上述;颔联两句一写声、一写形、一写地域上的自东向西、一写历史上的自古至今,最后却又分别化作自己的诗情和酒兴,情景交织;全诗委婉曲折,言短而意深。

参考资料:
1、 吴在庆编著 .新编宋诗三百首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4年 :154-156 .
2、 蒋楚麟 赵得见主编 .古诗赏析 二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7年 :79-82 .

wànghǎilóu

 sòngdài 

yúnjiāntiěwèngjìnqīngtiān piāomiǎofēilóubǎichǐlián 
sānxiájiāngshēngliú liùcháofānyǐngluòzūnqián 
fānhuàjiǎocuīhóng shìcāngzhōubáiyān 
shǎngxīnchùshì chūnfēngqiūyuèliǎngmángrán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sài)¹途辽远,城南²战苦辛。
译文:塞北的征途十分遥远,城南的战斗多么的辛苦。
注释:战城南:乐府《铙歌·鼓吹曲辞》旧题,多写战争的残酷,军旅生活的艰辛。¹塞北:北方边疆之地,一般指长城外为塞北。²城南:泛指边塞城堡的附近,非确指城的南边。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fān)¹旗如鸟翼,甲胄(zhòu)²似鱼鳞。
译文:旌旗飘舞就像鸟的彩翼,甲胄映日好似鱼的银鳞。
注释:¹幡:垂直悬挂的一种窄长形旗子。²甲胄:甲是用皮革绳索串联铁叶而成的战衣,即铁甲。胄是战争中戴的防护帽子。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冻水¹寒伤马,悲风²愁杀人。
译文:冰冷刺骨的水冻伤了骏马,凛凛秋风愁杀了征人。
注释:¹冻水:即冰冷的水。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据传说,古代长城之南有溪坂,上有土窟,中有泉水流出,舀之不竭。汉时将士远征塞北,常饮马于此。这里的冻水泛指河水。²悲风:秋风。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寸心¹明白日,千里暗黄尘²
译文:将士心中充满了阳光,千里边塞滚动着黄尘。
注释:¹寸心:即心中。²黄尘:飞扬的黄沙。

  诗歌虽然以征战者的口吻讲述了远征边塞的军旅生涯,但已不同于汉乐府中的《 战城南 》那样写得血流成河、惨不卒读了。诗中的主人公在叙述战争时,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充满了胜利的希冀。诗的格调雄浑激越,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之情。首联描绘寥廓的塞外战争背景,颔联和颈联用景物描写、侧面描写的手法衬托战斗的艰苦,尾联写主人公从内心流露出自豪、自信,充满了胜利的希望。这首诗格调雄浑高昂,洋溢着爱国热情,是刚健清新之作。

  首联以对句开起,出句开门见山交待战争的地点,仿佛画家的笔先挥毫泼墨抹出一个塞外广袤的背景。一个“辽”字,一个“远”字,表现出塞北的广阔无际,也给诗歌增加了空间感。对句切题,正面描叙战争场景,暗寓“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的悲壮场面。诗人如泣如诉的概述,浸含泪血,语言朴实真挚。

  颔联用近似白描的手法描绘战场的景象,战旗猎猎,盔明甲亮,刀光血影隐隐可见。排比点缀手法将作战阵式写得极有气势,不但写出了军队威武,而且写出了士兵斗志。诗人在诗歌中,选择了“幡旗”和“甲胄”两个意象,不但抓住了古代战场特色,也把描写的镜头拉近,突出了威武雄壮的气魄。读者从诗句里可以深深地触摸到诗的主人公脉搏激剧的跳动:激动的心、自豪的情,东闯西突血肉搏杀。

  颈联生死攸关之际,人的心境更是复杂多变、不可捉摸的,在一阵冲杀之后,感慨也随之而来。因此颈联自然地转入抒情性的叙述。“冻水寒伤马”,化用陈琳诗句:“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 !’”(《饮马长城窟行》)这里表面上是写马,实则写人 ,巧妙地表达边地苦寒不宜“稽留”之意 。“悲风愁杀人”,化用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句意,进一步直抒胸臆。秋风凛冽,塞外草衰,一派萧瑟之气,倍添征人思乡怀归的愁绪。这联诗真实地反映了广大塞外将士的思想和情绪,也是诗人思想倾向的流露。

  尾联以景作结,“千里暗黄尘”,既是描绘大漠黄沙飞的自然景色,也用以渲染战争的激烈,征尘千里遮天蔽日。然而战士的心中却充满了明亮的阳光。“寸心明白日”句,精微入妙,词语新颖,内涵丰富,艺术概括力强,揭示了征人光明的内心世界。他心系着祖国 ,怀着必胜的信心,视死如归,继续驰骋疆场,报效君王。

参考资料:
1、 赵建莉.初唐诗歌赏析: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29-31
2、 曾凡玉.唐诗译注鉴赏辞典:崇文书局,2017:55

zhànchéngnán

yángjiǒng tángdài 

sàiběiliáoyuǎn chéngnánzhànxīn 
fānniǎo jiǎzhòulín 
dòngshuǐhánshāng bēifēngchóushārén 
cùnxīnmíngbái qiānànhuángché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