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劭年高冠里闾,庆余犹及魏公舒。
似闻白鹤归华表,应有青刍奠故庐。
帝梦漫惊虞涧筑,史占空叹渭滨渔。
泫然东望无从弟,莫厕邦人会葬车。
德劭年高冠里闾,庆余犹及魏公舒。
似闻白鹤归华表,应有青刍奠故庐。
帝梦漫惊虞涧筑,史占空叹渭滨渔。
泫然东望无从弟,莫厕邦人会葬车。
王之道

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1106篇诗文

猜您喜欢

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
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fú)平沙。
译文:杏花在细细的如青烟的柳丝中若隐若现,夜晚的露珠轻柔的拂去深绿色柳叶的尘沙。
长条别有风流处,密映钱塘苏小家。
长条别有风流处,密映钱塘苏小家。
译文:柳枝也有他风流的一面呀,悄悄的倒映着钱塘美女在夜色中点灯梳妆。

  这首小诗写得清雅别致,题为“柳”,全篇不带一个“柳”字,却处处有着“柳”的影子。开头“晓带轻烟”四个字为整篇诗作定下了轻淡飘渺的色彩基调。“晚凝深翠”,颜色浓了一些,晨光过后,带了一些暮色。

  “长条别有风流处”,这句显得极有动感,同时又饱含着诗人的情感。柳条长飘的动作化在“风流”二字中。

  最后一句是柳丝的画面,“密映钱塘苏小家”,好一幅江南春色图。

  身为政治家的寇准竟也能够写出如此清新别致的诗作,而且毫不做作,感情自然地流露。想来该是政治生涯的疲倦吧!

liǔ--kòuzhǔn

xiǎodàiqīngyānjiānxìnghuāwǎnníngshēncuìpíngshā

zhǎngtiáobiéyǒufēngliúchùyìngqiántángxiǎojiā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五月榴花妖艳¹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zòng)。金盘送。生绡(xiāo)²画扇盘双凤。
译文:五月是石榴花开的季节,杨柳被细雨润湿,枝叶低低沉沉地垂着。人们用五彩的丝线包扎多角形的粽子,煮熟了盛进镀金的盘子里,送给闺中女子。
注释:¹妖艳:红艳似火。²生绡:未漂煮过的丝织品。古时多用以作画,因亦以指画卷。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正是浴兰¹时节动。菖(chānɡ)(pú)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ménɡ)忪。等闲惊破²纱窗梦。
译文:这一天正是端午,人们沐浴更衣,想祛除身上的污垢和秽气,举杯饮下雄黄酒以驱邪避害。不时的,窗外树丛中黄鹂鸟儿鸣唱声,打破闺中的宁静,打破了那纱窗后手持双凤绢扇的睡眼惺忪的女子的美梦。
注释:¹浴兰:见浴兰汤。²惊破:打破。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是宋代欧阳修的一首词。

  上片写端午节的风俗。用“榴花”“杨柳”“角粽”等端午节的标志性景象,表明了人们在端午节的喜悦之情。

  下片写端午节人们的沐浴更衣,饮下雄黄酒驱邪的风俗。后面紧接着抒情,抒发了一种离愁别绪的青丝。

  欧阳修《渔家傲》写的闺中女子,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间:享用粽子后,未出阁的姑娘,在家休息,梦醒后想出外踏青而去。抒发了闺中女子的情思。

jiāào ·yuèliúhuāyāoyànhōng

ōuyángxiū sòngdài 

yuèliúhuāyāoyànhōng 绿yángdàichuíchuízhòng xīnchánjiǎozòng jīnpánsòng shēngxiāohuàshànpánshuāngfèng 
zhèngshìlánshíjiédòng chāngjiǔměiqīngzūngòng huángshínòng yóuméngsōng děngxiánjīngshàchuāngmèng 
霜风渐紧寒侵被。听孤雁、声嘹唳。一声声送一声悲,云淡碧天如水。披衣告语:雁儿略住,听我些儿事。
霜风¹渐紧寒侵被。听孤雁、声嘹(liáo)(lì)²。一声声送一声悲,云淡碧天如水。披衣告语:雁儿略住,听我些儿事。
译文:深秋中刺骨的寒风侵入被间,聆听着空然夜空中传来的孤雁响亮而凄厉的呜叫。一声更比一声凄厉,微风轻拂,蓝天唳水。床上衣服对着雁儿说,听听我想把满腹的愁绪。
注释:¹霜风:刺骨寒风。²嘹唳:形容声音响亮凄清。
塔儿南畔城儿里,第三个、桥儿外,濒河西岸小红楼,门外梧桐雕砌。请教且与,低声飞过,那里有、人人无寐。
塔儿南畔城儿里,第三个、桥儿外,濒(bīn)¹河西岸小红楼,门外梧桐雕砌。请教且与,低声飞过,那里有、人人无寐(mèi)²
译文:城里南边桥外河边西边,门外梧桐树屹立的那个小楼里。你飞过我亲人的居所,请千万不要高声鸣叫,以免惊动也是无眠的她。
注释:¹濒:临。²人人:用以称亲昵者。

  这首托雁言情之作,表现客居异乡的游子对亲人的思念。内容在诗词中屡见不鲜,但表现手法却新颖,细腻,很能感人。

  上片先借秋夜景物渲染孤芳寂寞的感受。一句“霜风渐紧寒侵被”尽抒寒意,孤苦之情。而一声声孤雁的哀鸣又烘托游子的孤独凄芳的情怀。“一声声送一声悲”,用一声声孤雁的悲鸣传达出一个悲痛的倾诉,一声声鸣叫牵动着主人公沉重凄苦的心情。

  “云淡碧天如水,披衣起”形象地表现出他的急切的心情。“告雁略住,听我些儿事。”语气之柔软和缓,神态之恳切诚挚,触目可见。托雁传情,本绝无可能,而如此设词,异想天开,却将游子深婉细腻的心理活动,表现得入木三分。

  下片全是游子对雁所说的话。其实质而言之,仅有一句话,即是说:你飞过我亲人的居所,请千万不要高声鸣叫,以免惊动也是无眠的她。此处全用口语,虽无一字直叙人物,却真切地表达了他内心的思念,十分生动传神。这里,“他”——游子不厌其烦,絮絮叨叨地向大雁详细描述亲人居住的具体住所,“城里”“桥外”“河西”“小楼”“门外”等分别用“塔儿南畔”,“第三个”“濒河西岸”“梧桐雕砌”等词清清楚楚、详详细细地描述出来。看似絮叨,实是殷勤。不仅表现出对大雁的真切希望,又生动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这首词题材极其普通,但特点鲜明。语言文字明白浅显,质朴无华,却生动形象,韵味隽永。可称“凡情无奇而自佳,景不丽而自妙者”。(陆时维《诗境总论》)。这首词口语化也极其鲜明,特别是那一长句“塔儿”直至“雕砌”。该词是一首健康优美,生动活泼,美轮美奂的民间小调。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2374页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青海¹长云²(àn)雪山³,孤城(yáo)望玉门关
译文:青海湖上乌云密布,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注释:¹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唐朝大将哥舒翰筑城于此,置神威军戍守。²长云:层层浓云。³雪山:即祁连山,山巅终年积雪,故云。⁴孤城:边塞古城。⁵玉门关:汉置边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一作“雁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不破 一作:不斩)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¹楼兰²终不还³。(不破 一作:不斩)
译文: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注释:¹破:一作“斩”。²楼兰:汉时西域国名,即鄯善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一带。西汉时楼兰国王与匈奴勾通,屡次杀害汉朝通西域的使臣。此处泛指唐西北地区常常侵扰边境的少数民族政权。³终不还:一作“竟不还”。

  唐代边塞诗的读者,往往因为诗中所涉及的地名古今杂举、空间悬隔而感到困惑。怀疑作者不谙地理,因而不求甚解者有之,曲为之解者亦有之。这第四首诗就有这种情形。

  前两句提到三个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横亘廷伸的祁连山脉。青海与玉门关东西相距数千里,却同在一幅画面上出现,于是对这两句就有种种不同的解说。有的说,上句是向前极目,下句是回望故乡。这很奇怪。青海、雪山在前,玉门关在后,则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乡该是玉门关西的西域,那不是汉兵,倒成胡兵了。另一说,次句即“孤城玉门关遥望”之倒文,而遥望的对象则是“青海长云暗雪山”,这里存在两种误解:一是把“遥望”解为“遥看”,二是把对西北边陲地区的概括描写误解为抒情主人公望中所见,而前一种误解即因后一种误解而生。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诗人在开篇描绘了一幅壮阔苍凉的边塞风景,概括了西北边陲的状貌。这两句话的意思是:青海湖上的天空,长云遮蔽,湖北面绵延着的雪山隐约可见,翻过雪山,就是河西走廊荒漠中的孤城,再往西,就可以看到玉门关。在唐代,西边有吐蕃,北边有突厥,当时的青海是唐军和吐蕃多次交战的地方,而玉门关外就是突厥的势力范围,所以这两座城池是唐重要的边防城。看着青海和玉门关,就使 战士想到曾经在这两个地方发生过的战斗场面,不由心潮澎湃。可见这两句写景中包含丰富的感情,有戍守边疆将士们对边防的关注,有他们对自己能担负保家卫国责任的自豪,也有边疆环境恶劣,将领戍边生活艰苦的孤寂心情,种种感情都融进了这苍凉 辽阔、迷茫昏暗的景象中。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 “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盛唐优秀的边塞诗有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本篇就是一个显例。可以说,三、四两句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是因为有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本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76-79页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14-118页

cóngjūnxíngshǒu ·

wángchānglíng tángdài 

qīnghǎichángyúnànxuěshān chéngyáowàngménguān 
huángshābǎizhànchuān穿jīnjiǎ lóulánzhōnghuán  (zuò zhǎn )
落日在帘钩,溪边春事幽。
落日在帘钩¹,溪边春事幽。
译文:落日好像悬挂在卷帘所用的挂钩上,凭窗而望,只见溪边的农人正忙碌着春耕。
注释:¹帘钩:卷帘所用的钩子。
芳菲缘岸圃,樵爨倚滩舟。
芳菲缘岸圃,樵爨(cuàn)¹倚滩舟。
译文:沿溪岸的园圃上满是鲜花绿草,农人们有的在打柴做饭,有的正将小船停靠在溪滩上。
注释:¹樵爨:打柴做饭。
啅雀争枝坠,飞虫满院游。
(zhào)¹雀争枝坠,飞虫满院游。
译文:叽叽喳喳的雀鸟在树枝上跳跃、争闹,有的掉了下来;飞虫也满院游走。
注释:¹啅:噪聒。
浊醪谁造汝,一酌散千忧。
浊醪(láo)¹谁造汝,一酌散千愁。
译文:是谁酿造出了这浊酒啊?让我能一酌消解无数烦忧。
注释:¹浊醪:浊酒。

luò--

luòzàiliángōubiānchūnshìyōufāngfēiyuánànqiáocuàntānzhōu

zhuóquèzhēngzhīzhuìfēichóngmǎnyuànyóuzhuóláoshuízàozhuósànqiānyō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