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淡荡烟波煖,蒲萄渌涨春江满。日暮汀洲采白蘋,芹芽出水兰心短。
江南淡荡烟波煖,蒲萄渌涨春江满。日暮汀洲采白蘋,芹芽出水兰心短。
美人去矣隔湘江,谁其赠我明月珰。
美人去矣隔湘江,谁其赠我明月珰。
杨冠卿

杨冠卿

杨冠卿(1138-?)南宋诗人,字梦锡,江陵(今属湖北)人,举进士,为九江戎司掾,又尝知广州,以事罢。晚寓临安。闭门不出,与姜夔等相倡和。冠卿才华清俊,四六尤流丽浑雅,淳熙十四年(1187),编有《群公词选》三卷(已佚),自序曰:“余漂流困踬,久客诸侯间……时有所撄拂,则取酒独酌,浩歌数阕,怡然自适,似不觉天壤之大,穷通之为殊途也。”著有《客亭类稿》十五卷。《彊村丛书》辑有《客亭乐府》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283篇诗文

猜您喜欢
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窭且贫,莫知我艰。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出自北门,忧心殷(yīn)¹。终²(jù)³且贫,莫知我艰。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译文:我从北门出城去,心中烦闷多忧伤。既受困窘又贫寒,没人知我艰难样。既然这样算了吧,都是老天安排定,我有什么办法想!
注释:¹殷殷:忧愁深重的样子。²终:王引之《经义述闻》引王念孙说:“终,犹既也。”³窭:贫寒,艰窘。⁴已焉哉:既然这样。⁵谓:犹奈也,即奈何不得之意。
王事适我,政事一埤益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谪我。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王事¹(zhì)²,政事³(pí)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biàn)(zhé)我。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译文:王家差事派给我,衙门公务也增加。我从外面回到家,家人纷纷将我骂。既然这样算了吧,都是老天安排定,我有什么好办法!
注释:¹王事:周王的事。²适我:扔给我。适:通“擿”,同“掷”,扔。³政事:公家的事。⁴一:都。⁵埤益:增加。⁶徧:同“遍”。⁷谪:谴责,责难。
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遗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摧我。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王事敦(dūn)¹我,政事一埤遗²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摧³我。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译文:王家差事逼迫我,衙门公务也派齐。我从外面回家里,家人纷纷将我讥。既然这样算了吧,都是老天安排定,我有什么好主意!
注释:¹敦:逼迫。²遗:交给。³摧:挫也,讥刺。

  这是一首小官吏诉说自己愁苦的诗。从诗的语言看,并没有“忠臣不得其志”或“安于贫仕”莫意,旧说未免令人感到迂曲,今人的“怨诉”说则解释较为圆满。诗中的小官吏公事繁重苛细,虽辛勤应付,但生活依然清贫。上司非但不体谅他的艰辛,反而一味给他分派任务,使他不堪重负。辛辛苦苦而位卑禄薄,使他牢骚满腹,家人的责备更使他难堪,他深感仕路崎岖,人情浇薄,所以长吁短叹,痛苦难禁,悲愤莫余,只好归莫于天,安莫若命。

  此诗经北门开篇,自古以来,北通“背”,朱熹解读第一章开篇为“比”,就预先注明诗的主人公正面临着背时的命运。其实,从府衙北门而出,当然是背对光明而来的,自然是形象暗淡无光,精神萎靡不振。他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低着头走回家。因为无职无权,当然就要受穷了,想体面也体面不起来,其内心莫黯然神伤,可想而知。但别人却不知道他的这份艰难,这个别人不只包括他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上司,还包括靠他糊那点薪俸养活的家人。他也自知没有本事,但又无能为力,只剩下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的份了。这个小官吏,甘于清贫,内外交困,穿着寒酸,愧对家人,但又如此任劳任怨,忠于王事,勤于政事,真是具有敬业精神的忠谨莫士。

  这首诗的主人公虽然是一名官吏,但全诗并非无病呻吟,的确体现了《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诗中连用“我”字而蕴含的感情色彩。全诗纯用赋法,不假比兴,然而每章末尾“已焉哉,天实为莫,谓莫何哉”三句重复使用,大大增强了语气,深有一唱三叹莫效,牛运震《诗志》认为这些句段与《古诗十九首》中“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等一样,“皆极悲愤语,勿认作安命旷达”,这是很有见地的。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78-80
2、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80-82

běimén

shījīng·guófēng·bèifēng xiānqín 

chūběimén yōuxīnyīnyīn zhōngqiěpín zhījiān yānzāi tiānshíwéizhī wèizhīzāi 
wángshìzhì zhèngshì wài shìrénjiāobiànzhé yānzāi tiānshíwéizhī wèizhīzāi 
wángshìdūn zhèngshì wài shìrénjiāobiàncuī yānzāi tiànshíwéizhī wèizhīzāi 
因他害,染病疾,相识每劝咱是好意。相识若知咱就里,和相识也一般憔悴。
因他害,染病疾,相识每¹劝咱是好意。相识若知咱就里²,和³相识也一般憔(qiáo)(cuì)
译文:因为想他害了相思,得了一身的病。朋友们劝我都是一番好意。可朋友们要是知道我心里想的,一定会和我一样憔悴。
注释:¹相识每:相好的朋友们。每,即“们”字,元人俗语。²就里:内情。³和:连。

luòméifēng··yīnhài--zhìyuǎn

yīnhàirǎnbìngxiāngshíměiquànzánshìhǎoxiāngshíruòzhīzánjiùxiāngshíbānqiáocuì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译文:此花浅黄而清幽,形貌温顺又娇羞。性情萧疏远离尘世,它的浓香却久久存留。无须用浅绿或大红的色相去招摇炫弄,它本来就是花中的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阑 通:栏)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lán)开处冠中秋¹。骚(sāo)²可煞³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阑 通:栏)
译文:梅花肯定妒忌它,而它又足以令迟开的菊花感到害羞。在装有华丽护栏的花园里,它在中秋的应时花木中无双无俦。大诗人屈原啊,可真叫无情无义,在写到诸多花木的《离骚》里,为何岩桂不被收?
注释:¹“画阑”句: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的“画栏桂树悬秋香”之句意,谓桂花为中秋时节首屈一指的花木。²骚人、楚人:均指屈原。³可煞:疑问词,犹可是。⁴情思:情意。⁵何事:为何。

  咏物诗词一般以咏物抒情为主,绝少议论。李清照的这首咏桂词一反传统,以议论入词,又托物抒怀。咏物既不乏形象,议论也能充满诗意,堪称别开生面。“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短短十四字却形神兼备,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

  上句重在赋“色”,兼及体性;下句重在咏怀,突出“香”字。据有关记载,桂树花白者名银桂,黄者名金桂,红者为丹桂。它常生于高山之上,冬夏常青,以同类为林,间无杂树。又秋天开花者为多,其花香味浓郁。色黄而冠之以“轻”,再加上“暗淡”二字,说明她不以明亮炫目的光泽和秾艳娇媚的颜色取悦于人。虽色淡光暗,却秉性温雅柔和,像一位恬静的淑女,自有其独特的动人风韵。令人爱慕不已。她又情怀疏淡,远迹深山,惟将浓郁的芳香常飘人间,犹如一位隐居的君子,以其高尚的德行情操,赢得了世人的敬佩。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形神兼备地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她的颜色并不艳丽,“暗淡轻黄”,与很多名花相比,外表逊色得多。她的社会声望也很一般,“情疏迹远”,并没有得到什么荣耀和宠幸,更不会有人给她热捧恭维。但是她的体性温柔,香留天地之间。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从这两句起直至歇拍,都是以议论的方式行文。这两句是议论的第一层。花当然是以红为美的。至于碧牡丹、绿萼梅之类,那就更为名贵了。这些都是桂花没有具备的。但是作者认为,内在美,比外在美更为重要。“何须”二字,把各种名花一笔荡开,突出了色淡香浓、迹远品高的桂花,断定她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这是议论的第二层。梅花既有妍丽的外美,更有迎霜雪而开的高洁的内美。菊花更是人所共同认可的“君子之花”,兼具内外之美。但是这两种名花,在桂花的面前都自叹不如,都产生了羞愧和妒忌的心理。经过这样的比较抑扬,桂花的定位就很清楚了。所以作者论定:桂花是众多的秋季名花之冠。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这是议论的第三层。“骚人”,指屈原。屈原在《离骚》中,用褒扬之笔,列举了各种各样的香草名花,以比况君子修身美德,可是偏偏没有提到桂花。所以作者抱怨他“可煞无情思”。屈原的人品和才德,是人所共同景仰的,这也包括作者李清照在内。对这位先贤的抱怨,更突出了作者对桂花的珍重。

  李清照的这首咏物词咏物而不滞于物。草间或以群花作比,或以梅菊陪衬,或评骘古人,从多层次的议论中,形象地展现了她那超尘脱俗的美学观点和对桂花由衷的赞美和崇敬。桂花貌不出众,色不诱人,但却“暗淡轻黄”、“情疏迹远”而又馥香自芳,这正是词人品格的写照。这首词显示了词人卓尔不群的审美品味,值得用心玩味。

参考资料:
1、 朱德才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203-1204
2、 管士光 选注.宋词精选.郑州:大象出版社,2012:115

zhètiān ·guìhuā

qīngzhào sòngdài 

àndànqīnghuángxìngróu qíngshūyuǎnzhǐxiāngliú qiǎnshēnhóng shìhuāzhōngliú 
méidìng yīngxiū huàlánkāichùguànzhōngqiū sāorénshàqíng shìdāngniánjiànshōu  (lántōng lán )
鲁连卖谈笑,岂是顾千金。
鲁连¹卖谈笑²,岂是顾千金。
译文:鲁仲连依靠谈笑出人头地,难道是为了钱帛财富?
注释:¹鲁连:即鲁仲连。²卖谈笑:指他从容不迫,谈笑退秦兵。
陶朱虽相越,本有五湖心。
(táo)¹虽相越,本有五湖心²
译文:尽管范蠡在越国出仕入相,但他原本只想退隐江湖。
注释:¹陶朱:即范蠡别称。²五湖心:谓隐退江湖之志。
余亦南阳子,时为梁甫吟。
余亦南阳子¹,时为梁甫(fǔ)吟。
译文:我也只想效仿南阳诸葛亮,所以时常吟诵《梁父吟》。
注释:¹南阳子:即指诸葛亮,他于南阳躬耕时,常吟诵梁父吟。
苍山容偃蹇,白日惜颓侵。
苍山容¹偃蹇(jiǎn)²,白日惜颓(tuí)³
译文:虽然苍山容许了我不问世事,但落下的太阳又使我感伤流逝的光阴。
注释:¹容:容许。²偃蹇:形容偃息而卧,不问世事的样子。³颓侵:这里指太阳下山。
愿一佐明主,功成还旧林。
愿一佐明主,功成还旧林。
译文:只求能够辅佐一位贤明的君主,待到功成名就便退隐原来的山林。
西来何所为,孤剑托知音。
西来何所为,孤剑¹托知音。
译文:到西边去是为了做什么?孤身一人的我去求助知心好友。
注释:¹孤剑:李白自喻。
鸟爱碧山远,鱼游沧海深。
鸟爱碧山远,鱼游沧(cāng)¹海深。
译文:飞鸟热爱渺远的青山,鱼儿在深邃的沧海游荡。
注释:¹沧:沧一作“江”。
呼鹰过上蔡,卖畚向嵩岑。
呼鹰过上蔡,卖畚(běn)¹向嵩(sōng)(cén)²
译文:呼唤雄鹰经过上蔡,卖掉畚箕行往嵩山。
注释:¹卖畚:卖畚箕,用典于东晋十六国时的王猛,少时以卖畚箕为主,有大志。²嵩岑:即嵩山。
他日闲相访,丘中有素琴。
他日闲相访,丘中有素琴¹
译文:待到他日得闲来访,隐居的山林中必已备下素琴一张。
注释:¹“丘中”句:古代隐士大多喜欢弹琴。素琴:没有弦和徽的琴。此句化用于左思《招隐》:“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

  此诗用典、化典颇多,开篇三联便接连用典,但在用典的同时也叙述了古人的精神品质,并将其延伸到自己身上,可谓一妙手。

  “苍山容偃蹇,白日惜颓侵”一联有对景致的描写,但又不全然是景物,更透露着诗人的感情。下一联直白的表达了诗人自己想要建功立业的想法,但与“愿一佐明主,功成还旧林”一联同看起来便少了功利多了报国的衷心。

  “西来”句至“卖畚”句三联在表明了诗人此行的目的与胸中所怀的大志向的同时,又再一次提及景物将作者实际上想要归隐的感情含蓄的穿插其间。

  诗人在最后一联展望未来,又一次表达了自己归隐的愿望。“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后人爱用李白的话评价李白的诗,是很有见识的。

  这首诗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李白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伤感之情。

  在这首诗里,他演绎庄子的乐生哲学,表示对富贵的藐视。而在自然中,实则深含怀才不遇之情。全诗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李白“借题发挥”抒发自己的愤激情绪。

  诚然,李白即兴赋诗,出口成章,显得毫不费力。他感情奔放,直抒胸臆,天真自然,全无矫饰,而自有一种不期然而然之妙。正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种功夫是极不易学到的。这首《留别王司马嵩》就体现了李白这种自然高妙的诗风。

参考资料:
1、 叶树发、杜华平主编,江西师大文学院古典文学教研室共同撰写.《诗词曲赋鉴赏》: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27

liúbiéwángsōng--bái

liánmàitánxiàoshìqiānjīn

táozhūsuīxiāngyuèběnyǒuxīn

nányángzishíwèiliángyín

cāngshānróngyǎnjiǎnbáituíqīn

yuànzuǒmíngzhǔgōngchéngháijiùlín

西láisuǒwèijiàntuōzhīyīn

niǎoàishānyuǎnyóucānghǎishēn

yīngguòshàngcàimàiběnxiàngsōngcén

xiánxiāng访fǎngqiūzhōngyǒuqín

执鼠无功元不劾,一箪鱼饭以时来。
执鼠无功元不劾(hé)¹,一箪(dān)鱼饭以时来。
译文:你捉不到老鼠我根本就不追究你,每天的一瓢加鱼饭都会按时送来。
注释:¹劾:检举揭发。
看君终日常安卧,何事纷纷去又回?
看君终日常安卧,何事纷纷去又回?
译文:我就是想看着你整天趴着那里陪伴我,可你为什么又忙忙碌碌地来来回回?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