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何年始种桃,仙源深处不容舠。一林晓色丹霞散,双涧飞泉锦浪高。
道士何年始种桃,仙源深处不容舠。一林晓色丹霞散,双涧飞泉锦浪高。
烟火自应尘世隔,犁锄还共野人劳。采花食实年年事,住向名山几伐毛。
烟火自应尘世隔,犁锄还共野人劳。采花食实年年事,住向名山几伐毛。

zèngtáoyuánsūnān--lánrén

dàoshìniánshǐzhǒngtáoxiānyuánshēnchùróngdāolínxiǎodānxiásànshuāngjiànfēiquánjǐnlànggāo

yānhuǒyīngchénshìchúháigòngrénláocǎihuāshíshíniánniánshìzhùxiàngmíngshānmáo

蓝仁

蓝仁

蓝仁(1315-?)字静之,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崇安将村里(今福建武夷山市星村镇)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蓝仁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 4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伤心误到芜城路,携血泪,无挥处。半月模糊霜几树。紫箫低远,翠翘明灭,隐隐羊车度。
伤心误到芜城路,携血泪,无挥处。半月模糊霜几树。紫箫低远,翠翘明灭,隐隐羊车度。
鲸波碧浸横江锁,故垒萧萧芦荻浦。烟水不知人事错。戈船千里,降帆一片,莫怨莲花步。
鲸波碧浸横江锁,故垒萧萧芦荻浦。烟水不知人事错。戈船千里,降帆一片,莫怨莲花步。

  “吊古”是古典文学中的常见题材,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几乎又没有纯粹的“吊古”。绝大多数吊古的文字都是“借力打力”,真实目的在于“伤今”。徐灿身际乱世,这首《青玉案》中“伤今”之意尤其明显,其中的“芜城”、“伤心”、“血泪”、“人事错”等字样饱蕴沧桑。这首词应注意两点:第一,词中的“芜城”指扬州,有鲍照传世名篇《芜城赋》可以为证。从“羊车”典故(《晋书·后妃上》:“(晋武帝)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宴寝。宫人乃取竹叶插户,以盐汁洒地,而引帝车。”)、“横江锁”典故(晋武帝时,王濬水军东下平吴,吴人在西塞山横江装设铁锁阻挡船舰)及化用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诗意来看,主要又凭吊金陵。扬州为长江天堑之门户,史可法守城失败后,发生了惨绝人寰的“扬州十日”屠城事件,而南京又为明初都城和为南明弘光政权首都,在明清之际是牵动人心的两处“要穴”。所以,徐灿的“吊古”就格外具有着“当下性”,从而引起知识群体血泪交迸的同感,自然也就“为世传诵”(张德瀛《词徵》)。

  第二,单只题材选择的得当尚不足以令这首词成为一首名作,其成功的奥秘还在于作者交织多种意象、笔法,构建出绮丽而沉郁、细腻而大气的多元审美境界。简单说来,词上片以婉约伤感为主,而“芜城”、“半月模糊”等意象又颇沉挚开阔;下片铸语沉雄,情致悲郁,“烟月”、“莲花步”之点染又见出细腻深邃的历史情怀,因而别具一种撼人的力度。倪一擎《续名媛词话》评价此词“跌宕沉雄”、“不似绣箔中人语”也应该是着眼于此的。

qīngàn··diào--càn

shāngxīndàochéngxiéxuèlèihuīchùbànyuèshuāngshùxiāoyuǎncuìqiàomíngmièyǐnyǐnyángchē

jīngjìnhéngjiāngsuǒlěixiāoxiāoyānshuǐzhīrénshìcuòchuánqiānjiàngfānpiànyuànliánhuā

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悦之,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岂不悲哉?三石实也,九石名也。宣王说其名而丧其实。
宣王好(hào)¹射,说²³之谓能用强弓也。其所用不过三石¹⁰。以¹¹¹²左右¹³,左右皆¹⁴¹⁵¹⁶¹⁷,中关¹⁸¹⁹²⁰。皆曰:“此不下²¹九石,非大王孰(shú)²²能用是²³?”宣王悦之²⁴,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²⁵终身²⁶自以为九石。岂²⁷不悲²⁸哉?三石实也,九石名²⁹也。 宣王说其名而丧其实。
译文:齐宣王爱好射箭,喜欢别人夸耀他能够拉开强弓,但其实他使的弓只用三石的力气就能够拉开了。 他把这张弓交给左右的人传看。身边的人都试着拉,但只把弓拉到一半,就装着拉不动的样子,恭维地说:“这张弓没有九石的力气拉不开。除了大王以外,谁还能够使用这张弓呢?” 齐宣王听了非常高兴。其实,齐宣王使用的弓不过三百多斤,可是他却一辈子以为自己能拉一千多斤的弓。这难道不是悲哀吗?三石是真实的,九石是徒有其名,齐宣王喜欢的是徒有虚名,却失去了真实的水平。
注释:¹好:喜爱 。²说:同“悦”,高兴,喜欢。³之:助词,无实意。⁴谓:说,这里指对……夸耀。⁵己:自己。⁶强:强弓,硬弓。⁷其:指齐宣王。⁸实:实际。⁹过:超过。¹⁰石:重量单位,一石为一百二十斤。¹¹以:把。¹²示:给……看。¹³左右:手下的大臣。¹⁴皆:都。¹⁵引:拉弓。¹⁶试:尝试。¹⁷之:代这把弓。¹⁸中关:关,同“弯”,指拉满弓。中关,指弓半满。¹⁹而:表承接。²⁰止:停止。²¹不下:不少于。²²孰:谁,哪一个。²³是:这。²⁴之:代指左右的话;的情:实情。²⁵而:但是。²⁶终身:一生。²⁷岂:难道。²⁸悲:可悲。²⁹名:名义。
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垒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
登百丈山三里许¹,右俯绝壑(hè)²,左控³垂崖,垒(lěi)石为磴(dèng),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
译文:登上百丈山三里来路,向右边俯视,是又深又险的山沟,路的左边靠着陡峭的山崖,路面是垒起来的石磴,上了十几个台阶才过去了这段险区。百丈山的胜景,从此开始了。
注释:¹许:表示约数。²绝壑:又深又险的山沟。³控:临。⁴垂崖:陡峭的山崖。⁵度:渡过,过去。
循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门内跨池又为石梁。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庵才老屋数间,卑庳迫隘,无足观。独其西阁为胜。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乃壁其后,无所睹。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
¹磴而东,即得²小涧(jiàn)。石梁³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cóng)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kàn)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门内跨池又为石梁。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ān)¹⁰。庵才¹¹老屋数间,卑庳(bì)¹²迫隘(ài)¹³,无足观。独其西阁为胜¹⁴。水自西谷中循石罅(xià)¹⁵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阁据¹⁶其上流,当水石峻激¹⁷相搏处,最为可玩¹⁸。乃壁其后,无所睹。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chán)¹⁹。久而益悲,为可爱耳。
译文:顺着石磴往东走,遇到一条小涧。一座石桥横跨在它上面。两旁都是苍青色的藤条和古老的树木,即使是盛夏的正午,也没有一点热气。涧水全是清澈见底,从高处流下来,发出“溅溅”的声响。走过石桥,沿着两旁都是山崖的小路曲曲折折地登上去,遇到了一座寺院的大门。有三间小房子,连十来个人也容纳不下来,但是前面可以俯视涧水。大门的后面临着石池,风从两旁的山峡间吹来,整天不断。大门里边,又有一座石桥横跨在石池上。过了石桥往北走,踩着石梯,上几级就到了尼姑庵。尼姑庵仅有几间旧房子,房子又矮又窄,没有什么值得观看的地方。只有西阁美好。溪水从西面山谷中顺着裂缝从西阁下面象箭射一般飞奔流出,向南与东面山谷中的水一块注入石池中。水从石池中再流出来,就形成了前面所说的那条小涧。西阁座落在它的上游,在激流和峻石相搏击的地方,最值得欣赏。后面是一座石壁,没有什么可看的。一个人晚上躺在西阁里面,枕头和卧席下面整夜都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越听得时间长越感到悲哀,但也很有意思。
注释:¹循:顺。²得:遇见。³梁:桥。⁴亭午:正午。⁵淙:流注,灌注。⁶溅溅:水流声。⁷山门:佛教寺院的大门。⁸瞰:俯视。⁹蹑:踏,踩。¹⁰庵:尼姑的寺庙。¹¹才:仅仅。¹²卑庳:低矮。¹³迫隘:狭窄。¹⁴胜:美好。¹⁵罅:裂缝。¹⁶据:通“倨”,踞坐,蹲坐,这里作“座落”解。¹⁷水石峻激:为合叙句,拆分开来为“水激,石峻”。¹⁸玩:欣赏,品味。¹⁹潺潺:象声词,溪水流动的声音。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目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迭,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mèi)¹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fèn)²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目光烛³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yī)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迭(dié),不可殚(dān)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¹⁰,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¹¹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¹²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¹³焉。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¹⁴矣。
译文:从寺院的大门出来往东走十来步,遇到一座石台。石台下临陡峭的崖岸,幽深昏暗极其险峻。从草木丛生的地方向东南望去,见一瀑布从前面的岩穴中喷涌而出,又从几十尺的高空中投下来。溅起的水沫象散落的珍珠,又象喷射的雾气,被阳光一照,光彩耀眼,不能正眼去看。石台在山西南的缺口处,它的前面对着芦山,有一座特别秀丽的山峰出现在眼前,而远近几百里高低不同的峰峦也都一个个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太阳迫近西山了,余光横射过来,紫色和翠绿色重重叠叠,数也数不完。早晨起来往山下望去,白云铺满平野,就象一起一伏的大海波涛一样。而远远近近从云中露出来的山峰,都象来来往往飘飞浮动一样,有的涌出,有的沉没,转眼之间千变万化。石台往东的小路断绝了,当地的人凿出些仅能容下脚的石磴来通过,并在东面建了一座神祠,遇到水涝或旱灾就到那里去祈祷。害怕危险的人有的就不敢过去。而山上可观赏的景致,到这里也就没有了。
注释:¹昧:昏暗。²瀵涌:喷涌。³烛:照。⁴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⁵夺目:光彩耀眼。⁶揖:如人作揖,这里是“对”的意思。⁷历历:一个个清清楚楚的。⁸薄:迫近。⁹殚:尽。¹⁰川:平野,平地。¹¹飞浮:飘飞浮动。¹²径:小路。¹³祷:祈祷。¹⁴穷:尽。
余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游之。既皆赋诗以纪其胜,余又叙次其详如此。而其最可观者,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也。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
余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游之。既皆赋诗以纪¹其胜,余又叙次²其详如此。而其最可观者,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也。因各别为小诗³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
译文:我同刘充父、刘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到这里来游览。已经把山上的胜景都写诗记述过了,我又按照次序这样详细记述下来。山上最值得观赏的地方是石磴、小涧、寺院大门、石台、西阁和瀑布。因此分别作了短诗来描述这些地方,并呈送给了一同来游览的人。现在又写了这篇游记,用它来告诉那些想去游览而未能去的人。
注释:¹纪:通“记”。²叙次:按照次序记叙。³各别为小诗:各个另外作了几首短诗。按:所作小诗是六首五绝,见《朱文公文集》卷六《百丈山台咏》。⁴夫:远指代词,那些。

  作者没有把笔墨花在记述出游的时间、行程等方面,而是着力于描写百丈山的优美风景。文章开门见山,文尾映照题目,从“山之胜盖自此始”写起,到“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结束了基本部分的内容,首尾呼应,一气呵成,显得十分集中、紧凑。有选择地落笔于六处景致,分为两组:第一组叙述踏石磴、过涧水、入山门而至西阁,主要描写西阁环境的优美和夜宿听泉的感受;第二组中由石台引出,主要描写瀑布、夕照与云海,叙次分明,铺排得当,重点突出,引人入胜。

  第一段,从“登百丈山三里许”直接切入,前面的上山经过,所见所闻,一概略而不提,笔锋直逼描述中心:“山之胜盖自此始”。“左俯绝壑,右控垂崖,叠石为磴,十余级及得度”,一“俯”一“控”,写出地势险要,得叠石为台阶才能通过。作者在这里表现了对险奇美的欣赏。

  第二段,描述循水游览,详写涧水美的形貌和作者由此萌生的审美情趣。这一段山门前后诸景点虽历历如绘,以“跨”、“度”、“上”等行为动词,展示过程,一笔不漏地描述了游览经过和诸多景象,但其详写重点则放在幽静美的描绘上。作者以“涧”为中心,贯穿着水的描写。“苍藤古木”的掩映,伴和着“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声色并茂。“盛夏亭午无暑气”,“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点染了清幽的氛围和清冽的感受。第二段一开始先略提小涧,再谛听水声溅溅,再瞰涧水流淌,再写“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出”,探寻了水源,再以“乃为前所谓小涧者”,照应前文,并以“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表达了作者的欣赏态度,最后归结为“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的描述,显露了自己的审美趣味和情调。

  第三段,先写壮美的瀑布,后又写了美姿美态的山峰。

  先写瀑布。如果说第二段写出了百丈山的幽美的话,那么第三段写瀑布则重在表现壮美。先以“下临峭岸,深昧险绝”的险奇美作映衬,再写出“于林薄间东南望”的瀑布景象。“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凌空而泻,气势非凡。“沫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壮丽异常。然后写山峰。作者先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从缺口中遥望远山,“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然后作者又以一峰挺拔高出和群山逶迤而去相组合,形成了一幅主次层次感丰富的图画。“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接着作者以固定的景点,用傍晚和清晨两个不同时间的景观,构思两幅图画,进一步渲染了壮美的特征。“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突出的是色彩绚烂美;清晨“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凸现的是云海的变幻美。这样,在作者详尽描述的百丈山景中就兼具了险奇、幽静、五彩、飞动、变幻等诸种美的形态。

  最后一段,点明了写作此文的目的:导游,引导人们去游览百丈山的胜景。“而其最可观者,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也”,这一句是作者游后的结论,也是对全文内容的总括。

  这篇游记和一般平铺直叙的游记不同,作者处处留意对重点景观进行介绍、描写。如开头就直接写“石磴”,而舍去了关于登山历程的冗长叙述。又如写小涧,仅从客观方面写到了“苍藤古木”、“水皆清澈”以及涧水飞溅而下的淙淙声,和“盛夏亭午无暑气”这一游人的主观感受,笔墨无多,就点染出了此地环境的清幽宜人。作者在介绍自然景观时,还擅于运用先抑后扬的笔法。即先叙述该处属平常景观,然后从中找出可供游人欣赏或可能使游人感兴趣的某一侧面、景点来进行介绍。如写山中六景之一的山门,仅有一“不能容十许人”的小屋,殊无可观,而作者用一转折语气,以“然”字领起,指出此地亦别有情趣。因为它“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倘若炎夏登临,峡风拂面,定当十分畅快,就使读者不禁心向往之了。又如写到山庵时,以为它“才老屋数间”,且狭小低湿,自然无可欣赏,而作者用一“独”字领起,指出庵之西阁却为一胜景,特别结合自己的身世遭遇,叙述了夜卧其上,下听泉声潺潺,所引起的悲凉之感。百丈山中最吸引游人的,是石台和石台周围的景色。从“下临峭岸”的石台上,既可于“林薄间”望见前岩岩穴中喷涌而出,“投空数十尺”的瀑布;又可远眺“数百里峰峦高下”的壮观景色。还有变化万千的云海、冉冉西沉的夕阳。真是美不胜收,令人留连忘返。为了突现石台及其周围景色之美,作者多次运用了恰切而生动的比喻,如说瀑布飞沫“如散珠喷雾”,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云海中诸山“若飞浮往来”等,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那描写瀑布飞沫为日光所照时的景象的一段文字,虽为直叙,但由于能为山水传神,其技巧也不能不令人叹服。

参考资料:
1、 臧维熙.《中国游记鉴赏辞典》:青岛出版社,1992

bǎizhàngshān

zhū sòngdài 

    dēngbǎizhàngshānsān yòujué zuǒkòngchuí lěishíwéidèng shínǎi shānzhīshèng gàishǐ 

    xúndèngérdōng xiǎojiàn shíliángkuàshàng jiēcāngténg suīshèngxiàtíngshǔ shuǐjiēqīngchè gāocóngxià shēngjiānjiānrán shíliáng xúnliǎngzhéérshàng shānmén xiǎosānjiān néngróngshírén ránqiánkànjiànshuǐ hòulínshíchí fēngláiliǎngxiájiān zhōngjué ménnèikuàchíyòuwéishíliáng érběi nièshí shùān āncáilǎoshùjiān bēiài guān 西wéishèng shuǐ西zhōngxúnshíxiàbēnshèchūxià nándōngshuǐbìngzhùchízhōng chíérchū nǎiwéiqiánsuǒwèixiǎojiànzhě shàngliú dāngshuǐshíjùnxiāngchù zuìwéiwán nǎihòu suǒ shàng zhěnzhīxià zhōngchánchán jiǔérbēi wéiàiěr 

    chūshānménérdōngshí shítái xiàlínqiàoàn shēnmèixiǎnjué línjiāndōngnánwàng jiànqiányánxuéfènyǒngérchū tóukōngxiàshùshíchǐ nǎisǎnzhūpēn guāngzhúzhī cuǐcànduó zhēngshì táidāngshān西nánquē qiánshān fēngxiùchū érshùbǎijiānfēngluángāoxiàjiēzàiyǎn 西shān guānghéngzhào cuìchóngdié dānshù dànxiàshì báiyúnmǎnchuān hǎi éryuǎnjìnzhūshānchūzhōngzhě jiēruòfēiláiwǎng huòyǒnghuò qǐngwànbiàn táidōngjìngduàn xiāngrénzáoshíróngdèng érzuòshéndōng shuǐhàndǎoyān wèixiǎnzhěhuògǎn ránshānzhīguānzhě zhìshìqióng 

    liúchōng píng shūjìng biǎozhōubīnyóuzhī jiēshīshèng yòuxiáng érzuìguānzhě shídèng xiǎojiàn shānmén shítái 西  yīnbiéwéixiǎoshīzhìchù chéngtóngyóuzhūjūn yòugàowǎngérwèinéngzhě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蒙冲 一作:艨艟)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¹巨舰一毛轻²。(蒙冲 一作:艨艟)
译文: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大船就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
注释:¹蒙冲:古代攻击性很强的战舰名,这里指大船。²一毛轻: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向来¹枉费推移力²,此日中流³自在行。
译文: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漂流。
注释:¹向来:原先,指春水上涨之前。²推移力:指浅水时行船困难,需人推挽而行。³中流:河流的中心。

  本诗借助形象喻理。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其中的“蒙冲”也写作“艨艟”。因为“昨夜”下了大雨,“江边春水”,万溪千流,滚滚滔滔,汇入大江,所以本来搁浅的“蒙冲巨舰”,就如羽毛般那浮了起来。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说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此时春水猛涨,巨舰却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蕴含的客观意义是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艺术要基本功夫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个问题,经过学习忽然有了心得后写下来的。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117-1119

guānshūyǒugǎn ·èr

zhū sòngdài 

zuójiāngbiānchūnshuǐshēng méngchōngjiànmáoqīng  (méngchōngzuò méngchōng )
xiàngláiwǎngfèituī zhōngliúzàixíng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危楼¹高百尺²,手可摘星辰(chén)³
译文:山上寺院好似有百丈之高,站在上边仿佛都能摘下星辰。
注释:¹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危:高。²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³星辰:天上的星星统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不敢高声语¹,恐²³天上人。
译文:不敢高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注释:¹语:说话。²恐:唯恐,害怕。³惊:惊动。

  这是一首纪游写景的短诗。诗的内容记录了李白夜游寺庙的有趣经历。全诗没有一个生僻字,从头到尾用“夸张”的手法,形象而又逼真地写出了山寺之奇高,星夜之奇妙。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两句是写山寺之高。第一句正面描绘寺楼的峻峭挺拔、高耸入云。发端一个“ 危 ”字,倍显突兀醒目,与“高”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组合,就确切、生动、形象地将山寺屹立山巅、雄视寰宇的非凡气势淋漓尽致地描摹了出来。次句以极其夸张的技法来烘托山寺之高耸云霄。字字将读者的审美视线引向星汉灿烂的夜空,非但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感慨,反给人旷阔感,以星夜的美丽引起人们对高耸入云的“危楼”的向往。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两句,“不敢”写出了作者夜临“危楼”时的心理状态,从诗人“不敢”与深“怕”的心理中,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的相距之近,这样,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

  诗人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山寺的高耸,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山上的这座楼好像有一百尺高,诗人站在楼顶就可以用手摘下天上的星星。在这儿都不敢大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此诗语言自然朴素,却形象逼真。全诗无一生僻字,却字字惊人,堪称“平字见奇”的绝世佳作。诗人借助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把山寺的高耸和夜晚的恐惧写的很逼真,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摘星辰、惊天人,这些仿佛是童稚的想法,被诗人信手拈来,用入诗中,让人顿感情趣盎然,有返璞归真之妙。

  李白的诗风豪放雄健,想象极其丰富,语言自然婉转,音律富于变化而又和谐统一,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此诗寥寥数笔,就酣畅淋漓地表现出了人在高处的愉悦、豪放、可爱、率直。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17
2、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79-80

宿shān

bái tángdài 

wēilóugāobǎichǐ shǒuzhāixīngchén 
gǎngāoshēng kǒngjīngtiānshàngré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