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修苦节学神仙,九转功成别有传。倾盖犹思山市语,画图遥寄草堂悬。
清修苦节学神仙,九转功成别有传。倾盖犹思山市语,画图遥寄草堂悬。
一天星斗斟明水,几处风雷送有年。拟过苍峰看修竹,开门不惜煮春泉。
一天星斗斟明水,几处风雷送有年。拟过苍峰看修竹,开门不惜煮春泉。

zèngdàoshì--lánrén

qīngxiūjiéxuéshénxiānjiǔzhuǎngōngchéngbiéyǒuchuánqīnggàiyóushānshìhuàyáocǎotángxuán

tiānxīngdòuzhēnmíngshuǐchùfēngléisòngyǒuniánguòcāngfēngkànxiūzhúkāiménzhǔchūnquán

蓝仁

蓝仁

蓝仁(1315-?)字静之,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崇安将村里(今福建武夷山市星村镇)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蓝仁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 4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昨夜斗¹回北²,今朝岁起³
译文: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转向东方,今天早晨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注释:¹斗:指北斗星。²回北:指北斗星的斗柄从指向北方转而指向东方。古人认为北斗星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指南,天下皆夏;指西,天下皆秋;指北,天下皆冬。³起:开始。⁴东:北斗星斗柄朝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我年已强仕¹,无禄²³忧农。
译文:我今年已经四十岁了,虽然没有官职但仍担心着百姓。
注释:¹强仕:强仕之年,即四十岁。²无禄:没有官职。禄:官吏的薪俸。³尚:还。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桑野¹²(gēng)³,荷(chú)随牧童。
译文:靠近在种满桑树的田野里耕作的农夫,扛着锄头和牧童一起劳作。
注释:¹桑野:种满桑树的田野。²就:靠近。³耕父:农人。⁴荷:扛,担。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田家占(zhān)¹气候²,共说此年丰。
译文:农家人推测今年的自然气候,都说这一年是丰收年。
注释:¹占:推测; 占。²气候:根据自然气候推测一年收成的好坏。

  诗的首联写斗转星移,岁月不居,昨晚除夕还是寒冷的隆冬,今朝大年初一起来年已经是和煦的春天。这两句通过斗柄指北向东转动的快速过程显示时间的推移,节序的更替,暗点了题中的“元日”。

  颔联写诗人已进入四十岁的壮年时期,本应出仕,大有作为,但未曾得到一官半职,虽然如此,他对农事还是非常重视,非常关心。这一联概述了诗人仕途的遭际,表露了他的农本思想,体现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可贵品质。诗人既初隐于鹿门,不仅结交了大批淳朴善良的农夫野老;同时又直接参与了田事劳作。自然有了对农村的深厚的感情,忧喜以共,苦乐同心。但另方面,作为一个有理想的知识分子,不能叫他完全没有奋飞冲天的幻想,正是这样,在诗句里才有“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的叹息。时代的隐者都有远大的志趣。所以无论他的出山或其后的再次归田,都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农村乡土真挚的爱恋。

  颈联展示的是一幅典型的田园牧歌图。白天。在田间,诗人和农父一起扶犁耕作;傍晚,在路上,诗人荷锄伴牧童一道回归村庄。由此,人们仿佛可以看到诗人与农父并肩劳动,促膝休息,“但道桑麻长”的情景;仿佛可以听到诗人与“短笛无腔信口吹”的牧童应和的笛音歌声,从而深深地体味到田园风光的美好,田园生活的快乐。

  尾联扣题,明确点题,写田家元日之际凭借占卜纷纷预言今年是一个丰收年。显然,这首诗没有状写辞旧迎新的热闹,没有抒发节日思亲的情感,而是将诗人自身恬淡,惬意的情趣水乳般交融于节日气氛之中,令人读来自觉有一种和谐自然之美。

  诗中首尾两联反映了我国古代农民非常重视观测天象,注意气候、节令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其中虽有某种程度的迷信色彩,但更多的是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有一定的科学价值。中间两联叙写了自已的隐居生活内容,其中隐隐透露了作者不甘隐居躬耕的心情,说明他的鹿门隐居只是为了取得清高的声望,以便得到引荐达到入仕的目的。这首诗既叹自己的不遇,惜壮志之难伸;又复悲天悯人,忧农收之不丰,隐然有一心以天下为己任的怀抱。本来,士各有志,人各有愿;而在总的希望的水中,九派百支,主流总趋于一个定向:愿年年月圆花好,愿岁岁人寿年丰。只不过表现的形式不同而已。

  这首诗叙写了诗人新年伊始的心绪。前四句写时光匆匆,又一年开始了,自己已届四十,仍未做官,不禁产生淡淡的哀伤。后四句写自己与牧童、农人一起推测气候、年成,不觉又有一丝自适之情。全诗没有明显的起伏,语调平和,而静味深长。尾句“共说此年丰”当有双重含义:一是指农田耕种的丰收,二是企盼即将去长安赴试有一个好的结果。

参考资料:
1、 傅如一、姜剑云.唐宋诗词三十家 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诗精选: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年12月:90
2、 谭蔚.中国古代田园诗赏析: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11月:42-43
3、 王远国.中华传统节日诗赏析: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35-36

tiánjiāyuán

mènghàorán tángdài 

zuódǒuhuíběi jīnzhāosuìdōng 
niánqiǎngshì shàngyōunóng 
sāngjiùgēng chúsuítóng 
tiánjiāzhànhòu gōngshuōniánfēng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¹,今上岳阳楼²
译文:以前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终于如愿登上岳阳楼。
注释:¹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国第二淡水湖。²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在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吴楚¹东南坼(chè)²,乾坤³日夜浮
译文: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隔开来,整个天地仿似在湖中日夜浮动。
注释:¹吴楚: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²坼:分裂。³乾坤:指天、地。⁴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亲朋无一字¹,老病²有孤舟³
译文: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年老多病只有一只船孤零零的陪伴自己。
注释:¹无一字:音讯全无。字:这里指书信。²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³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戎马¹关山北²,凭轩³涕泗(sì)
译文: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
注释:¹戎马:指战争。²关山北:北方边境。³凭轩:靠着窗户。⁴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反映了其关心民生疾苦的风格。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首联叙事,颔联描写,颈联抒情,尾联总结。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伟,风格雄浑渊深,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之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蔡绦《西清诗话》说:“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题之者众矣,……然未若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气象雄张,如在目前。至读杜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

  全诗纯用赋法,从头到尾都是叙述的笔调。以往一些学者认为诗用赋法,没有形象,没有诗味。事实上,赋法是诗歌形象化的重要手法,其特点是不注重诗的语言和局部事物的形象化,而着力创造诗的总体意境。《登岳阳楼》正是运用赋法创造艺术形象的典范。它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已经使人不觉得有艺术方法的存在,甚至不觉得有语言的存在,只觉得诗人的思想感情撞击着心扉。

  全诗以自叙和抒情为主,真挚感人;写景只是三,四两句,既是实写,又想象,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

dēngyuèyánglóu

 tángdài 

wéndòngtíngshuǐ jīnshàngyuèyánglǒu 
chǔdōngnánchè qiánkūn 
qīnpéng lǎobìngyǒuzhōu 
róngguānshānběi píngxuānliú 
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
吾希¹段干木²,偃(yǎn)³藩魏君
译文:我仰慕段干木,使秦国偃旗息鼓不敢进犯魏国。
注释:¹希:仰望。²段干木:战国初年魏国人时人赞他有文有才,怀君子之道,声驰千里。但他隐居陋巷,不肯为官。魏文侯请他出任宰相,他不肯接受。魏文侯乘车到他门口,都俯身在车的横木上向他致敬。³偃息:仰卧、安卧。⁴藩魏君:保卫了魏君。
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
吾慕¹鲁仲连²,谈笑却秦军。
译文:我仰慕鲁仲连,谈笑之间使秦军撤退。
注释:¹慕:仰慕。²鲁仲连:战国时齐人。很有正义感。曾周游列国,为人排难解纷但功成之后,以受赏为耻,高风亮节卓尔不群。
当世贵不羁,遭难能解纷。
当世¹²不羁(jī)³,遭难能解纷。
译文:可贵的是在世上不受富贵笼络,在人家遭难时替人家排难解忧。
注释:¹当世:那时的天下之士。²贵:指高贵。³不羁:不受约束。
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
功成耻受赏,高节卓¹不群²
译文:立了大功却不受赏赐,高尚的气节与众不同。
注释:¹卓:崇高。²不群:超群。
临组不肯绁,对珪宁肯分。
¹²不肯绁(xiè)³,对宁肯分。
译文:交给他们官印不肯接受,难道还肯接受圭璋?
注释:¹临:面对。²组:丝织的绶带。当官的印氧通常挂在绶带上,系于腰间。³绁:系住的意思。⁴对:面对。⁵珪:同圭。古代帝王、诸侯举行礼仪时所用的板状玉器,上尖下方。
连玺曜前庭,比之犹浮云。
连玺(xǐ)¹(yào)前庭,比之犹浮云。
译文:对于他们来说同时佩两枚官印光耀门庭的事,与自己却好像浮云一样。
注释:¹连玺:同时佩两枚官印。

yǒngshǐshǒu ·sān

zuǒ wèijìn 

duàngān yǎnfānwèijūn 
zhònglián tánxiàoquèqínjūn 
dāngshìguì zāonànnéngjiěfēn 
gōngchéngchǐshòushǎng gāojiézhuóqún 
línkěnxiè duìguīnìngkěnfēn 
liányàoqiántíng zhīyóuyún 
小园寒尽雪成泥,堂角方池水接溪。
小园寒尽雪成泥,堂角方池水接溪。
译文:园中冬寒退尽,雪融成泥,院角积雪的水池水已满与那溪水相接连。
梦觉隔窗残月尽,五更春鸟满山啼。
梦觉(jué)¹隔窗残月尽,五更春鸟满山啼。
译文:从梦中醒来,隔窗而望,只见窗外残月渐尽,才五更鸟儿已经满山啼鸣。
注释:¹觉:醒。

chāngguānshè

zhānglěi sòngdài 

xiǎoyuánhánjìnxuěchéng tángjiǎofāngchíshuǐjiē 
mèngjuéchuāngcányuèjìn gēngchūnniǎomǎnshān 
春风骄马五陵儿,暖日西湖三月时,管弦触水莺花市。不知音不到此,宜歌宜酒宜诗。
春风骄马五陵(líng)¹,暖日西湖三月时,管弦触水²(yīng)花市³。不知音不到此,宜歌宜酒宜诗。
译文:春风轻拂五陵子弟骑着马儿游逛,正是西湖三月风和日暖之时,到处莺花盛开,管弦弹奏的乐声在湖上飘荡。不是知音不要到这里来,尽情地唱歌、饮酒、吟诗。
注释:¹五陵儿:指豪贵子弟。五陵,指长安郊外五座汉代皇帝的陵墓,即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和平陵,为豪富聚居之地区,因建陵时迁豪富与其地故得名。²管弦触水:指管弦弹奏的乐声在湖上飘荡。管弦,管乐和弦乐。³莺花市:指莺啼花开的春色迷人之处。
山过雨颦眉黛,柳拖烟堆鬓丝,可喜杀睡足的西施。
山过雨颦(pín)眉黛¹,柳拖烟堆鬓(bìn)²,可喜杀睡足的西施。
译文:阵雨过后,春山妩媚得好像西施颦眉,柳絮纷飞远看有如垂柳托着烟霭,好像西施蓬松的鬓发,美丽的西湖啊,就像睡足初醒的西施那样娇柔。
注释:¹颦眉黛:形容远处的雨后春山,好像西施皱着的青黑丽眉。²鬓丝:鬓发。

  写西湖之春的诗词曲可谓汗牛充栋,然此曲别是一番情调。前三句写西湖繁华,抓住了游人在春风暖日中徜徉之感受,突出一个“闹”字,管弦、莺歌,更有花团锦簇;“不知音”二句乃言西湖春景之“宜”,即所谓“宜晴宜雨”,“宜酒宜诗”等等一西湖无时不美,无处不美;

  最妙自然还在末三句,作者感受之细微与独到,是极饶创造性的。特别是末句,更是令人叹为观止!春之西湖与睡足了的西施醒来之比并,真可谓神来之笔,大可玩味。

参考资料:
1、 任中敏,卢前;王星琦注评 .元曲三百首注评.南京:凤凰出版社,2005年:45

shuǐxiān ·chūnfēngjiāolíngér

zhìyuǎn yuándài 

chūnfēngjiāolíngér nuǎn西sānyuèshí guǎnxiánchùshuǐyīnghuāshì zhīyīndào jiǔshī 
shānguòpínméidài liǔtuōyānduībìn shāshuì西sh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