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多士起明经,年少如君学行成。春日慈乌勤返哺,秋风丹桂久遗荣。
建安多士起明经,年少如君学行成。春日慈乌勤返哺,秋风丹桂久遗荣。
暂因乐育栖邻邑,又应贤良赴上京。自古移忠须就孝,天颜咫尺更陈情。
暂因乐育栖邻邑,又应贤良赴上京。自古移忠须就孝,天颜咫尺更陈情。

sòngwèishàngxiū--lánrén

jiànānduōshìmíngjīngniánshǎojūnxuéxíngchéngchūnqínfǎnqiūfēngdānguìjiǔróng

zànyīnlínyòuyīngxiánliángshàngjīngzhōngjiùxiàotiānyánzhǐchǐgèngchénqíng

蓝仁

蓝仁

蓝仁(1315-?)字静之,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崇安将村里(今福建武夷山市星村镇)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蓝仁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 4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君寻腾空子,应到碧山家。
君寻腾空子,应到碧山家。
译文:老婆去寻李林甫的女儿——道士李腾空,应该去她在庐山上的茅庐。
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
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
译文:她正在用水舂提炼云母以炼丹药,茅庐傍边一定还种有石楠花。
若爱幽居好,相邀弄紫霞。
若爱幽居云,相邀弄紫霞。
译文:你如果喜爱她的幽静居处,就不妨住下,与她一道修炼。
多君相门女,学道爱神仙。
多君相门女,学道爱神仙。
译文:贤妻是宰相的后代,也喜欢学道修炼神仙术。
素手掬青霭,罗衣曳紫烟。
素手掬青霭,罗衣曳紫烟。
译文:洁白的纤手掬弄青霭,绣花的衣裳飘曳紫烟。
一往屏风叠,乘鸾着玉鞭。
一往屏风叠,乘鸾着玉鞭¹
译文:你一到庐山屏风叠,就可以手摇白玉鞭和腾空道长一起乘鹤飞天了。
注释:¹着玉鞭:一作“不着鞭”。

  李白从世俗的喧嚷中走出,来到山碧林翠的庐山屏风叠。“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就是一幅精美的山水画,将行程添上几番神秘,几番秀气。诗人情感由豪放变成和缓,表现出“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的从自然而来,返归自然的艺术心态。所以他毫不晦隐地写道:“若恋幽居好,相邀弄紫霞。”

  李腾空是唐相李林甫之女,她才智超人,又极有姿色。然而她不慕荣华富贵,却痴心学道,自京都长安来庐山隐居,过着清苦的生活,说明唐代朝野崇尚道家风气之浓。“素手掬青霭,罗衣曳紫烟”,寥寥数笔点化出一位心地纯白、无浊秽之气的相门女子具备的不为世俗情欲所沦丧的本性和清静的道士形象。一个人如果对世欲荣利无所追求,其归宿最好就是“一往屏风叠,乘鸾着玉鞭”。李白的妻子也是相门之后,因此也有人认为第二首“多君相门女”指的是李白的妻子。李白夫妻与李腾空一样,所企慕的就是“青莺子千岁,而千岁化桃子”(关尹子《釜》)的与世无争,长生不老的仙界生活,并以“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庄子《人间世》)定为自己的处世态度。

sòngnèixúnshāndàoshìténgkōngèrshǒu

bái tángdài 

jūnxúnténgkōng yīngdàoshānjiā 
shuǐchōngyúnduì fēngsǎoshínánhuā 
ruòàiyōuhǎo xiāngyāonòngxiá 

duōjūnxiāngmén xuédàoàishénxiān 
shǒuqīngǎi luóyān 
wǎngpíngfēngdié chéngluánzhuóbiān 

万里金波照眼明,布帆十幅破空行。
万里金波¹照眼明,布帆十幅破空行。
译文:月光照在宽阔的水面上,波光粼粼,眼前一片光亮,船行江面犹如置身仙境,破空而行。
注释:夜月:即月夜。¹金波:指月光照映水面时的波光。
微茫欲没三山影,浩荡还流六代声。
微茫¹欲没三山²影,浩荡还流六代³声。
译文:江天隐约模糊吞没了镇江金山、焦山和北固山的身影,洪波卷起六朝的千年古音在回荡。
注释:¹微茫:隐约模糊。²三山:江苏镇江的金山、焦山和北固山。³六代:即六朝,建都于南京的东吴、东晋、宋、齐、梁、陈。
水底鱼龙惊静夜,天边牛斗转深更。
水底鱼龙¹惊静夜,天边牛斗²转深更。
译文:鱼龙等水族潜水的响声打破这寂静夜空,牛斗二星转移,沉沉夜色未央。
注释:¹鱼龙:泛指水族。²牛斗:牛宿和斗宿二星。
长风瞬息过京口,楚尾吴头无限情。
长风瞬息过京口¹,楚尾吴头²无限情。
译文:长风破浪,瞬间已渡过镇江,我却仍心系着那里,情意绵长。
注释:¹京口:即镇江。²楚尾吴头:楚、吴均为春秋时古国名,镇江处于两国交界处,故称。

  此诗写在镇江渡江时所见所感,宛如一幅清幽淡远的月夜渡江图。首联直接进入诗题,写满天的月色、波涛翻滚的大江和扯满风帆的行船;颔联承前景而展开,写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及联想;颈联则展示了水底鱼龙和天上星斗的两幅图画;尾联写船过镇江后诗人心中的复杂情感。全诗几乎都是写景,只有后一句最后三个字才落实到言情上,但景中都渗透着情感。

  首句“万里金波照眼明,布帆十幅破空行。”白帆十幅,点缀于天空与水面之间。“破空行”三字下得极妙,堪称神来之笔。水天一色,眼空无物,船行江面犹如天上,置身仙境,和杜甫《小寒食舟中作》的诗句“春水船如天上坐”意境很相似。

  接下来的“微茫欲没三山影,浩荡还流六代声。”两句承前景而展开,气象显得十分雄阔,写眼中所见,是现实。随着船行,诗人放眼望去,一切都笼罩在夜幕之中。“欲没”二字用得准确,写出夜中景物隐约难辨的特点。对句写耳中所闻,含有想象成份。这一句不仅写出了长江的声势,也写出了长江生命。尽管六朝金粉早已荡涤罄尽,人事几经沧桑,而长江依然不舍昼夜,流向大海。诗人取杜甫“不废长江万古流”之意,含有一种寓意深刻的理趣。

  三联遥应诗题“月夜”,向人们再展示两幅画图:“水底鱼龙惊静夜,天边牛斗转深更。”这两句在写法上,都是以动衬静,通过水底鱼龙和天上星斗的“惊”和“转”,暗示夜晚的宁静,使得两幅画面呈现出安谧、和谐之美,蕴含着微观的“变”与宏观的“不变”的道理。

  尾联“长风瞬息过京口,楚尾吴头无限情。”融叙述、写景、抒情为一体,结得言有尽而意无穷。“长风”一词,颇受诗家的青睐,不论是在北朝萧悫的口中,还是在唐代李白的笔下,都是宏图大志的象征。因此,作者在这里是语兼双关,既用它形容疾风送舟的快速,又用它表现自身亢奋的心情。而“无限情”三字,则是对这次夜月渡江心态的总概括。

参考资料:
1、 衣殿臣编著,历代山水诗 下,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03,第528-529页
2、 张秉成 萧哲庵主编,清诗鉴赏辞典,重庆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第520页
千步球场爽气新,西山遥见碧嶙峋。
千步球场¹爽气新,西山²遥见碧嶙(lín)(xún)³
译文:迎着秋天雨后新气,我来到成都军队检阅的校场,远看周围的众多山峦,一片青碧险峻。
注释:大阅:对军队的大检阅。¹球场:指阅兵的校场。校场在练兵讲武之余,也可作蹴鞠用,故以‘球场”称之。²西山:指盘亘成都北部和西南部的岷山山脉的众多山峦。³嶙峋:形容山石一层层地重叠不平的样子。
令传雪岭蓬婆外,声震秦川渭水滨。
令传雪岭蓬婆¹外,声震秦川²渭水³滨。
译文:将士们的号令声仿佛传到雪岭、蓬婆山之外,他们的声音足以威震秦川平原、渭水河畔。
注释:¹雪岭、蓬婆:山名,此处泛指岷山主峰一带的山峰。²秦川:原指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地带。³渭水:指横贯今陕西省的渭河。
旗脚倚风时弄影,马蹄经雨不沾尘。
旗脚倚风时弄影,马蹄经婆不沾尘。
译文:风吹而旗影闪动,马蹄在雨后经尘不染。
属櫜缚裤毋多恨,久矣儒冠误此身。
属櫜(gāo)¹缚裤²毋多恨,久矣儒冠误此身³
译文:我穿着军装乐亦在此,儒生的衣冠束缚我好长时间了吧!
注释:¹属櫜:佩戴箭囊。²缚裤:骑马打仗时将裤脚束缚住。³儒冠误此身:做读书人误了自己的前程。

  这一首诗里,诗人以戎装参加阅兵,符合他的志趣,故情主喜悦。但当时朝政腐败,军事废弛,阅兵场面无法过分铺张,喜悦之情只能以闲淡、冷静的笔触来描写。然而,阅兵事件触动了诗人的理想与愿望,所以闲淡中又着一联富有激情的雄壮笔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最终在喜悦中又不免带出感慨。

  第一联写大阅的时令和环境。“千步球场”,写阅兵校场的阔大,这里在练兵讲武之余,也作踢球用,故以球场称之。诗不明点“秋”字,“爽气”二字写出秋季特征,即是点秋。“新”字既接“爽气”,写其新鲜;从第六句看,又兼写雨后,因为雨后的秋气尤其新鲜。第一句从近处写,第二句转写远处。“碧嶙峋”写出山势峻峭,山色青碧。这一联用笔轻淡,却已把大阅的时令、环境写得鲜妍可爱,烘托出诗人参加大阅的愉快心情,远近俱到,景中有情。

  中间两联写大阅的情况。颔联承第二句向远处开拓。“令传雪岭蓬婆外”,似是写实,因为这一带地区当时名义上属四川制置使统辖,而又带有理想和愿望,因为实际上地为吐蕃所占据。长安是汉、唐故都,当时被金人占据。陆游于乾道八年(1172年)到南郑任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之后,时时向往于收复关中失地;同时他又认为收复长安与关中,是恢复中原的根本条件,愿望更为迫切。他诗中常提到这种愿望,如《山南行》:“会看金鼓从天下,却用关中作本根。”《送范舍人还朝》:“公归上前勉画策,先取关中次河北。”诗中的“声震秦川渭水滨”,是用夸张手法抒写理想与愿望,因为成都阅兵的号令之声,根本无法传到这些地区。这一联用理想与激情,渲染阅兵声势的盛大,笔调雄壮,气势一扬。颈联则转入写实,写风吹而旗影闪动,用“倚”字、“弄”字,见风势不大。“马蹄”能“不沾尘”,一是明指“经雨”之故,即雨后尘埃不扬;一是暗指士兵训练有素,驰马轻捷。这一联从动态中反映校场中的宁静、整齐、严肃的气氛,是对大阅的赞美,笔调精细、疏淡。

  结联抒情。“属囊缚裤”,写自己身着军装;“毋多恨”,写乐意为此。乐意的原因是诗人久抱从戎壮志,恨“儒冠”的“误此身”,这一句乃化用杜甫《奉赠韦左丞丈》“儒冠多误身”句。这一联在喜悦中带有感慨余音。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陆游诗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03:第59页
幸与松筠相近栽,不随桃李一时开。
幸与松筠(yún)¹相近栽,不随桃李一时开。
译文:幸亏与松竹同处一起栽,不愿随着桃李花一时开。
注释:¹松筠:松与竹。因其材质坚韧,经冬不凋,常用以比喻节操坚贞。
杏园岂敢妨君去,未有花时且看来。
杏园¹岂敢妨(fáng)君去,未有花时且看来。
译文:杏园哪里敢妨碍你离去,没有花之时你再且看来。
注释:¹杏园:园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郊大雁塔南。秦时为宜春下苑地。唐时与慈恩寺南北相直,在曲江池西南,为新进士游宴之地。

  “幸与松筠相近栽,不随桃李一时开。”欲写迎春,却落墨于松竹、桃李,曲笔有致。松竹皆岁寒不凋、翠叶常青。迎春则能“带雪冲寒折嫩黄”(韩琦语),最先点缀春色。因而它友于松竹,与纷艳一时的桃李不能同日而语。自古来文士都视松竹为坚贞高洁的象征。陶潜谓:“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白居易则“植竹窗前,日日观照。”(《竹窗》)说迎春欣喜自得为松竹近邻,实是赞人的高风亮节、卓然独立。唐人爱牡丹,最不喜桃李。刘禹锡《杨柳枝词》道:“城东挑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更以桃花讽刺显赫一时的满朝新贵。白居易曰迎春花“不随桃李一时开”,是麻姑手搔到了刘禹锡心头的痒处。语似平易,实则痛快淋漓。

  “杏园岂敢妨君去,未有花时且看来。”杏园,据说那里是“花卉环周,烟水明媚”。唐代每年科举放榜后,新登进士多游宴于此(见《松窗杂录》)。这是个众芳斗撼 热闹非凡之处。然而迎春花却自有佳处,它先于群芳,应春傲然怒放。迎春花热情地邀请刘禹锡在桃、李、杏等花未开时,不妨来看一看。其超群拔俗的品格,得到了进一步的表现。两句紧扣诗题“招”,极为贴切。“岂敢”二字下得遒劲、有力,“且”字用得玩皮、冷峻。联系刘禹锡的生平事迹看,这两句显然是借花喻人。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政治革新失败后,刘禹锡、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一一遭贬。十年后,刘、柳等应召人京,待起用。谁知刘禹锡不肯改悔,游玄都观时作《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讥刺权贵,因之刘、柳等又再度被谗毁、出贬。十四年后,刘禹锡仍然不易初衷,从洛阳一回到长安就旧地重游,并以诙谐、嘲笑的笔调作了《再游玄都观》。诗云:“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这不像是渡尽劫波人的口气,倒是有一种坚持立场、九死不悔的战斗精神和胜利后的豪放风度。这正是诗人笔下迎春花的气派。

  刘、白交往数十年,相知甚深。故此诗虽然只就普通的迎春花着笔,却点活了人物的神采,含蓄地写出了刘禹锡的政治倾向、铮铮铁骨和倜傥风流。此可谓是善于小中见大,超然物外。作为一首咏物赠人小诗,非莫逆至交者,写不得这么深致。

参考资料:
1、 谢思炜.白居易诗选:中华书局,2005:138
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39

dàiyíngchūnhuāzhāoliúlángzhōng--bái

xìngsōngyúnxiāngjìnzāisuítáoshíkāi

xìngyuángǎnfángjūnwèiyǒuhuāshíqiěkànlái

春光冉冉归何处,更向花前把一杯。
春光冉(rǎn)¹归何处,更向花前把一杯。
译文:春光柔媚美好却不知道要去哪里,只有在花儿的面前把酒一杯。
注释:¹冉冉:柔媚美好。
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
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
译文:整日询问花儿是为谁而开又为谁而败,然而花儿却一直不说话。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