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自古少合并,邻并应烦数送迎。戎马艰危犹旅食,儒衣漂泊负才名。
人生自古少合并,邻并应烦数送迎。戎马艰危犹旅食,儒衣漂泊负才名。
有钱可买归山隐,无酒难为待客情。伤心世事苦偪侧,可能白发对河清。
有钱可买归山隐,无酒难为待客情。伤心世事苦偪侧,可能白发对河清。

jiǎnxuējūn--lánrén

rénshēngshǎobìnglínbìngyīngfánshùsòngyíngróngjiānwēiyóushípiàocáimíng

yǒuqiánmǎiguīshānyǐnjiǔnánwèidàiqíngshāngxīnshìshìnéngbáiduìqīng

蓝仁

蓝仁

蓝仁(1315-?)字静之,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崇安将村里(今福建武夷山市星村镇)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蓝仁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 4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细把君诗说。恍余音、钧天浩荡,洞庭胶葛。千尺阴崖尘不到,惟有层冰积雪。乍一见、寒生毛发。自昔佳人多薄命,对古来、一片伤心月。金屋冷,夜调瑟。
细把君诗说。恍余音、钧(jūn)¹浩荡,洞庭胶葛(gě)²。千尺阴崖³尘不荡,惟有层冰积雪。乍一见、寒生毛发。自昔佳人多薄命,对古来、一片伤心月。金屋冷,夜调瑟。
译文:待我仔细品评你的诗作:它们像雄伟浩荡的钧天广乐的遗音,又像是复杂多变的洞庭《成池》之乐的逸响。有如纤尘不染的千丈阴崖,但见满眼雪积冰封,使人乍见之下。不禁毛发森然。哎,从来才华出众的人。遭际都往往坎坷不幸。因此对着天上那片亘古不变的明月,他们难免会感伤身世;或者躲进华丽冷清的屋子里,借弹奏锦瑟打发夜晚的无聊。
注释:¹钧天:广阔的天空。²胶葛:指意境高远。³阴崖:朝北的山崖。⁴佳人:指杜叔高。
去天尺五君家别。看乘空、鱼龙惨淡,风云开合。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销残战骨。叹夷甫、诸人清绝。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
去天尺五君家别。看乘空¹、鱼龙惨淡,风云开合。起望衣冠²神州路,白日销残战骨。叹夷甫、诸人清绝。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zhēng)铮、阵马檐(yán)间铁³。南共北,正分裂。
译文:您五兄弟虽说也是杜家,但与那过去长安世家大族杜家却是天差地别。你瞧瞧天空上风云变幻,仿佛连翱翔的鱼龙都因之惨然变色。再登高遥望当年北方家族避难南迁的道路。多少死难者的尸骨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无人掩葬,已经朽烂不存了。可恨把持朝政的那些当代王衍们。他们一味清谈,确实“清”到了家!夜半失眠,我常常引吭高歌,但觉悲风四起,檐前的铁马铮铮作响,仿佛又回到了杀敌的战场。请记住吧,我们的南方和北方。至今还是分裂的!
注释:¹乘空:飞上天空。²衣冠:指士大夫。³檐间铁:屋檐下挂着的铁制风铃,称为”铁马”或“檐马”。

  上片开端五句,评价友人之诗,言其音韵和谐美妙,意境清峻。“佳人”以下,赞美其高洁的品德,以及壮志难酬的痛苦。下片希望友人着眼大局,挺身报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夜半”二句,遥想金戈铁马战场厮杀之情景,回荡现实却又是无比的痛苦。结句点明恨如潮水,正是由于国土分裂,简短有力,精悍异常。

  上片首句至“毛发”数句评价叔高的诗作。词人评点得很细致,语言优美,比喻新颖,想象奇特,极富诗情画意。接下至“调瑟”数句哀叹叔高的萧索境况。以古今美女多遭遗弃隐喻才士常被埋没;“金屋冷,夜调瑟”则借汉武帝皇后阿娇失宠,进一步说明被遗弃的痛苦。运用比兴手法,以虚写实,其艺术效果反而更好。

  下片写叔高之怀才不遇而转及其家门昔盛今衰。长安杜家曾是大族,门望尊崇,但叔高一家与之有别,朝中众臣尔虞我诈、争权夺利。虽然叔高五兄弟都有才能,却因不会钻营而不能有所作为。接下来作者又对祖国分裂产生悲叹:曾经衣冠相继的中原路上,如今却是一片荒凉,遍地战骨渐渐销蚀。统治者大兴清谈之风,借以掩盖他们的无能和懦弱。但词人的爱国热情依旧高涨:“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此时词人好像又回荡了年轻时与金兵作战的大年代,但这毕竟只是幻觉,取而代之的是无以复加的痛苦。末句“南共北,正分裂”便是造成作者如此痛苦的根源。

  全词词人擅用比兴,设喻新异,想像独荡,词中称赏的诗境之美,高冷绝俗,亦可看作词人所追求的某种美学境界。

参考资料:
1、 (南宋)辛弃疾著,辛弃疾词 插图版,万卷出版公司,2009.06,第175页
2、 郑小军编著,众里寻他千百度·辛弃疾词,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01,第120页
杀气凝不流,风悲日彩寒。
杀气¹凝不流,风悲日彩²寒。
译文:一路上到处弥漫着肃杀凄凉之气,空气好像凝固了似的,一会儿悲风四起,落日的余晖似乎被笼上了一层寒意。
注释:¹杀气:指秋天的肃杀萧条之气。²日彩:指太阳的光辉。日:一本作“月”。
浮埃起四远,游子弥不欢。
浮埃起四远¹,游子弥(mí)不欢。
译文:四周的空气中弥漫着浮动的尘埃,这使得行走在路上的游子心情更加抑郁不乐。
注释:¹四远:周围。弥:一本作“迷”。
依然宿扶风,沽酒聊自宽。
依然宿扶风,沽酒聊自宽。
译文:于是跟往常一样,晚上依然留宿在扶风这个地方,买酒独自消遣。
寸心亦未理,长铗谁能弹。
寸心亦未理,长铗(jiá)¹谁能弹。
译文:没想到几杯酒下肚,心中的愁绪却更加难以排解,竟忍不住发出了“长铗归来乎”的感叹。
注释:¹长铗:用冯谖客孟尝君典故,见《战国策·齐策四》。
主人就我饮,对我还慨叹。
主人就¹我饮,对我还慨叹²
译文:扶风主人走过来和我一起举杯共饮,闲聊之中流露出颇多感慨。
注释:¹就:靠近。²叹:一本作“然”。
便泣数行泪,因歌行路难。
便泣数行泪,因歌行路难¹
译文:他忍不住流下了几行眼泪,悲慨之中竟然唱起了那令人闻而生悲的《行路难》。
注释:¹行路难: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多为叙述离别悲伤,世路艰难之意。
十五役边地,三四讨楼兰。
十五役(yì)边地¹,三四讨楼兰²
译文:扶风主人说他从十五岁就去边境当兵,曾经多次参加了讨伐异族的战争。
注释:¹地:一本作“城”。²楼兰:汉代西域国名,在今新疆若羌和罗布泊一带。
连年不解甲,积日无所餐。
连年不解甲,积日无所餐。
译文:边境战事频繁,一年之中兵甲常备,有时作战紧张,一连几天都吃不上一顿饭。
将军降匈奴,国使没桑乾。
将军降匈奴,国使没桑乾(qián)¹
译文:在最后那次恶战之中,我军寡不敌众,弹尽粮绝,最后军中统帅被迫投降,朝廷派去求和的使节投河自尽。
注释:¹桑乾:水名,在今河北西北部和山西北部。
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
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
译文:当时一起出征的几十万人马,现在只有我自己一人活着回到了长安。
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
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
译文:你要是不相信沙场征战的艰苦,请你看看我这满身的伤痕。
乡亲悉零落,冢墓亦摧残。
乡亲悉零落,冢墓亦摧残。
译文:回到长安后,乡里亲朋都已四处分散,而祖上的坟墓也早已破败不堪。
仰攀青松枝,恸绝伤心肝。
仰攀青松枝,恸绝伤心肝。
译文:面对此情此景,禁不住拉着松枝,仰天恸哭,悲痛之情撕心裂肺,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禽兽悲不去,路旁谁忍看。
禽兽悲不去,路旁谁忍看。
译文:如此凄惨的情景竟然使禽兽都不忍离去,路过此地的人哪还能忍心目睹这凄惨的一幕。
幸逢休明代,寰宇静波澜。
幸逢休明¹代,寰(huán)²静波澜。
译文:幸好赶上现在这样一个政治清明的时代,普天之下一片祥和安宁,四海升平,老百姓安居乐业。
注释:¹休明:指政治清明。²寰宇:即海内,天下。
老马思伏枥,长鸣力已殚。
老马思伏枥,长鸣力已殚。
译文:自己虽然还想为国出力,但无奈已年老体衰,希望能好好休养。
少年兴运会,何事发悲端。
少年¹兴运会,何事发悲端。
译文:你现在正赶上这样一个好的时运,为什么还这样闷闷不乐呢?
注释:¹少年:指诗人。
天子初封禅,贤良刷羽翰。
天子初封禅¹,贤良刷羽翰(hàn)²
译文:当今皇上任用贤能,励精图治,正是才智之士奋飞得志的好时机。
注释:¹封禅:指古代帝王到泰山筑坛祭祀天地。²刷羽翰:指贤良才智之士奋飞得志。
三边悉如此,否泰亦须观。
三边¹悉如此,否泰亦须观。
译文:现在边境的情况也都是这样,将士用命,众志成城,这些都是好兆头啊!时运变迁,世事通塞需要精心地体察,你自己好好把握吧。
注释:¹三边:泛指边境地区。

  “主人就我饮”四句为过渡句,引出了扶风客舍的主人——一位久经沙场的老战士。

  从“十五役边地”到“路旁谁忍看”是扶风主人自述其军旅生涯。这里明显化用了古诗《十五从军征》的句意:“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战地归来,家园零落,满目凄凉,虽然满心酸楚,但想到“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心里还是有几分庆幸。这在行文上为下文抒写珍惜太平盛世的生活感慨作了过渡,转承显得十分自然。

  “幸逢休明代”以下四句是扶风主人抒发欣逢盛世及年老体衰的感慨。

  收尾六句是扶风主人对诗人的劝慰勉励之词,语重心长,感情真挚。

  全诗写景叙事,有条不紊。其间颇多转折,如九九回廊,迂回曲致。老人之言语带沧桑,但终不流于伤感,感人至深。此诗从风格上看,虽有几分沉郁,但仍是盛唐气象的回响,内容和形式结合巧妙,谋篇布局颇见匠心,不失为一首优秀的边塞诗作。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74-75页

dàifēngzhǔrén--wángchānglíng

shāníngliúfēngbēicǎihán

āiyuǎnyóuzihuān

rán宿fēngjiǔliáokuān

cùnxīnwèizhǎngjiáshuínéngdàn

zhǔrénjiùyǐnduìháikǎitàn

便biànshùxínglèiyīnxíngnán

shíbiānsāntǎolóulán

liánniánjiějiǎsuǒcān

jiāngjūnjiàngxiōngguó使shǐméisānggān

shísānshíwànháizhǎngān

xìnshāchǎngjūnkàndāojiànbān

xiāngqīnlíngluòzhǒngcuīcán

yǎngpānqīngsōngzhītòngjuéshāngxīngān

qínshòubēipángshuírěnkàn

xìngféngxiūmíngdàihuánjìnglán

lǎozhǎngmíngdān

shǎoniánxìngyùnhuìshìbēiduān

tiānzichūfēngchánxiánliángshuāhàn

sānbiānfǒutàiguān

阳生大弟:吾比以家贫亲老,时还故郡。在本县之西界,有雕山焉。其处闲远,水石清丽,高岩四匝,良田数顷。家先有野舍于斯,而遭乱荒废,今复经始。即石成基,凭林起栋。萝生映宇,泉流绕阶。月松风草,缘庭绮合;日华云实,旁沼星罗。檐下流烟,共霄气而舒卷;园中桃李,杂松柏而葱蒨。时一牵裳涉涧,负杖登峰,心悠悠以孤上,身飘飘而将逝,杳然不复自知在天地间矣。若此者久之,乃还所住。孤坐危石,抚琴对水;独咏山阿,举酒望月。听风声以兴思,闻鹤唳以动怀。企庄生之逍遥,慕尚子之清旷。首戴萌蒲,身衣缊袯,出艺粱稻,归奉慈亲。缓步当车,无事为贵,斯已适矣,岂必抚麈哉!
阳生大弟¹:吾比²以家贫亲老,时还故郡³。在本县之西界,有雕山焉。其处闲远,水石清丽,高岩四匝(zā),良田数顷。家先有野舍于斯,而遭乱荒废,今复经始。即石成基,凭林起栋。萝生映宇,泉流绕阶。月松¹⁰风草¹¹,缘庭绮合¹²;日华(huā)¹³云实¹⁴,旁(bàng)沼星罗¹⁵。檐下流烟,共霄气而舒卷;园中桃李,杂松柏¹⁶而葱蒨(qiàn)¹⁷。时一牵裳¹⁸涉涧¹⁹,负杖登峰,心悠悠以孤上²⁰,身飘飘而将逝,杳(yǎo)²¹不复自知在天地间矣。若此者久之,乃还所住。孤坐危石,抚琴对水;独咏山阿(ē),举酒望月²²。听风声以兴思,闻鹤唳(lì)以动怀²³。企²⁴庄生²⁵之逍遥²⁶,慕尚子²⁷之清旷²⁸。首戴萌蒲,身衣缊(yùn)(bó)²⁹,出艺³⁰粱稻,归奉慈亲。缓步当车,无事为贵³¹,斯已适矣,岂必抚麈(zhǔ)³²哉!
译文:阳生大弟:我近来由于家中贫困亲人年老,经常返归范阳。在本县的西面地界,有一座雕山。那里僻静遥远,流水山石清澈绚丽,高高的岩壁四面围绕,肥沃的农田数顷。家中原先有茅屋在这里,遭遇动乱已经荒废,现在又开始修建经营。就着山石建成地基,靠着林木横起屋梁。女萝攀生映入屋内,泉水流淌绕着石级。月下的松、风中的草,沿着庭院罗绮般地相合;向阳的花,云间的果,依着池沼繁星般地罗列。屋檐下飘出的炊烟,和山间云气一起升腾舒卷;小园内生长的桃李,间杂松柏更觉葱翠鲜美。时常一人手提衣裳跋涉过涧,拄着手杖登上山峰,心中悠悠似独自飞升,身子飘飘如将要远去,幽远浩渺已不再觉得自己在天地之间了。像这样待久了,便回到住所。一个人坐在兀立的石上,面对泉水手抚琴弦;独自在山间吟咏,举起酒杯抬头望月。听到风声思绪萌发,耳闻鹤鸣情怀涌动。企望庄子那样的逍遥自在,羡慕尚君那样的清闲旷达。头上戴着竹编的斗笠,身上穿了麻制的狡衣。出门种植高粱稻麦,回家侍奉父母双亲。缓步而行就当作车驾,没有是非就是富贵。这样已经很适宜了,何必还要摆弄麈尾空谈呢!
注释:阳休之(503—582):北朝文学家,历魏、齐、周、隋四代。字子烈,右北平无终(今天津蓟州)人。北魏时为员外散骑侍郎,入齐历散骑常侍、中书侍郎、中山太守诸官,齐末为尚书右仆射。齐亡,历周入隋,官至上开府,和州刺史,卒于洛阳。¹阳生大弟:即阳休之。大弟,对朋辈中年龄小于己者的亲切称呼。²比:近日,近来。³故郡:指涿郡范阳(治所在今河北涿州)。⁴“其处”二句:《宋书·隐逸传论》:“岩壑闲远,水石清华。”闲远,僻静遥远。⁵匝:围绕。⁶顷:古代以百亩为顷。⁷经始:开始测量营建。语本《诗经·大雅·灵台》:“经始灵台,经之营之。”⁸栋:房屋的正梁,这里指造房。⁹萝:女萝,野生藤本植物。¹⁰月松:月下之松。¹¹风草:风中之草。¹²缘庭绮(qǐ)合:指松、草萝生庭中如锦绣。绮,有花纹的丝织品。此喻松草宛然妙合。¹³日华:阳光下的花朵。华,通“花”。¹⁴云实:生于山巅多云处的果实。¹⁵旁沼星罗:依傍池沼像星辰一样散布。旁,同“傍”。一作“傍”。¹⁶松柏:一作“椿柏”。¹⁷葱蒨:草木青翠茂盛貌。¹⁸牵裳(cháng):撩起下衣。一作“褰(qiān)裳”。¹⁹涧:两山间的流水。²⁰孤上:犹孤高。²¹杳然:幽远深广的样子。²²“独咏”二句:《晋书·王徽之传》载徽之“尝居山阴,夜雪初霁,月色清朗,四望浩然,独酌酒咏左思《招隐》诗”。山阿,山的曲折处。²³“听风声”二句:《晋书·谢玄传》记前秦苻坚在淝水被东晋军击败,“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此借言情怀为自然声响所动。又晋陆机为人所陷,临死前有“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之叹。事见《晋书·陆机传》。鹤唳,鹤鸣。²⁴企:盼望,希望。²⁵庄生:战国宋人庄周,中国古代哲学家。²⁶逍遥:自由自在,无牵无挂。《庄子·让王》:“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又庄子作有《逍遥游》,讲述“顺万物之性,游变化之涂”(郭象注)的道理。²⁷尚子:《后汉书·逸民列传》:“向(《高士传》作“尚”)长字子平,河内朝歌人也。隐居不仕,性尚中和,好通《老》《易》。贫无资食,好事者更馈焉,受之,取足而反其余。”²⁸清旷:清明旷达。²⁹“首戴”二句:语本《国语·齐语》:“首戴茅蒲,身衣袯襫,沾体涂足,暴其发肤。”萌蒲:新生竹皮制成的斗笠,也作“茅蒲”。缊袯:麻制蓑衣。³⁰艺:种植。³¹“缓步”二句:语本《战国策·齐策》颜斶曰:“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³²抚麈:指手执拂尘凭空谈玄。麈,一种似鹿而大的动物,尾毛可作拂尘,为魏晋人清谈时常备之物。“抚麈”一作“抚尘”,指在尘世中忙碌。
而吾子既系名声之缰锁,就良工之剞劂。振佩紫台之上,鼓袖丹墀之下。采金匮之漏简,访玉山之遗文。敝精神于丘坟,尽心力于河汉。摛藻期之鞶绣,发议必在芬芳。兹自美耳,吾无取焉。尝试论之:夫昆峰积玉,光泽者前毁;瑶山丛桂,芳茂者先折。是以东都有挂冕之臣,南国见捐情之士。斯岂恶粱锦、好蔬布哉!盖欲保其七尺,终其百年耳。今弟官位既达,声华已远,象由齿毙,膏用明煎。既览老氏谷神之谈,应体留侯止足之逸。若能翻然清尚,解佩捐簪,则吾于兹,山庄可办。一得把臂入林,挂巾垂枝;携酒登巘,舒席平山,道素志,论旧款,访丹法,语玄书。斯亦乐矣,何必富贵乎?去矣阳子,途乖趣别。缅寻此旨,杳若天汉。已矣哉!书不尽言。
而吾子¹²系名声之缰锁³,就良工之剞(jī)(jué)。振佩紫台之上,鼓袖丹墀(chí)之下。采金匮(guì)之漏简¹⁰,访玉山¹¹之遗文。敝精神于丘坟¹²,尽心力于河汉¹³。摛(chī)¹⁴期之鞶(pán)¹⁵,发议必在芬芳¹⁶。兹自美¹⁷耳,吾无取焉。尝试论之:夫昆峰¹⁸积玉,光泽者前毁;瑶山¹⁹丛桂,芳茂者先折。是以东都有挂冕(miǎn)之臣²⁰,南国见捐情之士²¹。斯岂恶粱锦²²、好蔬布²³哉!盖欲保其七尺²⁴,终其百年²⁵耳。今弟官位既达,声华²⁶已远,象由齿毙²⁷,膏用明煎²⁸。既览老氏²⁹谷神之谈³⁰,应体留侯³¹止足之逸³²。若能翻然³³清尚³⁴,解佩³⁵捐簪(zān)³⁶,则吾于兹,山庄可办³⁷。一得³⁸把臂入林³⁹,挂巾垂枝;携酒登巘(yǎn)⁴⁰,舒席平山⁴¹,道素志⁴²,论旧款⁴³,访丹法⁴⁴,语玄书⁴⁵。斯亦乐矣,何必富贵乎?去矣阳子,途乖趣别⁴⁶。缅(miǎn)⁴⁷寻此旨⁴⁸,杳(yǎo)⁴⁹若天汉⁵⁰。已矣哉!书不尽言。
译文:而你已经被名声束缚,身受能工巧匠的刀雕斧凿,在紫禁宫上摇动玉佩,在红色石阶下拂拭衣袖。收集金匮藏书遗漏的书简,寻访玉山策府未收的文籍,钻研《九丘》《三坟》耗竭精神,追求文如银河费尽心力。铺陈词藻希望能像印囊上的刺绣,发表议论务必使人如嗅芳香。这些都是你自己的爱好,对我来说并不足取。曾经试着对此这样议论:那昆冈上堆积的玉石,光泽闪亮的早被开采;瑶山中丛生的桂树,芳香茂盛的先被采摘。所以东都洛阳有挂冠而去的朝臣,南方泽国出现了为情捐躯的志士。我这样难道是厌恶佳肴锦缎、偏爱蔬菜粗布吗?那全是为了要保全这七尺之躯,尽享人生百年啊。现在贤弟官位已经通达,声誉也已远播。然而大象由于象牙珍贵而弊命,油膏因为能照明而受煎熬。既然已读了老子有关谷神的议论,应当体味留侯知足而止的旷达。如果能幡然以清闲自重,解下玉佩拿去发簪,则我在这里,山庄可以办妥。一旦能挽着手臂同入山林,可把头巾挂在低垂的枝上;带着村酒共登峰峦,将席铺在平坦的山间。彼此叙说生平志向,共同谈论往日的情意,探讨炼丹的方法,讲述玄妙的书籍。这样也是很快活的啊,何必一定要求富显贵呢?我走了啊阳君,道路相背意趣不同。远远追寻这种人生旨趣,却像银河那样遥遥无期。就这样吧,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
注释:¹吾子:指阳休之。一作“吾生”。²既:已经。³缰锁:缰绳枷锁,喻指束缚、牵累。《汉书·叙传》:“贯仁义之羁绊,系名声之缰锁。”⁴良工:能工巧匠,喻指从学之师。⁵剞劂:刻镂用的刀凿。⁶佩:指贵族身上佩戴的玉器。⁷紫台:犹紫宫,古称帝王所居。⁸丹墀:古代宫殿前涂红色的石阶。⁹金匮:代指古代国家藏书之所。¹⁰漏简:指遗失的文书。简,竹片,战国至魏晋为书写的主要材料。¹¹玉山:群玉山,相传为西王母所居。¹²丘坟:传说中的古代典籍《九丘》《三坟》的简称,后泛指典籍。¹³河汉:东汉王充《论衡·案书》:“汉作书者多,司马子长、扬子云,河汉也,其余泾渭也。”此指文章辞赋。¹⁴摛藻:铺陈辞藻,意谓施展文才。¹⁵鞶绣:绣花囊,古代官吏用以盛印绶。西汉扬雄《法言·寡见》:“今之学也,非独为之华藻也,又从而绣其鞶帨。”后以“鞶绣”形容事物绚丽华美。¹⁶芬芳:喻指美好动听。一作“芬香”。¹⁷自美:自以为美。《庄子·山木》:“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¹⁸昆峰:即昆冈,传说中的产玉之山。《尚书·胤征》:“火炎昆冈。”孔安国传:“山脊曰冈,昆山出玉。”¹⁹瑶山:传说中的仙山。²⁰“是以”句:《后汉书·逸民传》:“逢萌字子康,北海都昌人也。家贫,给事县为亭长。时尉行过亭,萌候迎拜谒。既而掷楯叹曰:‘大丈夫安能为人役哉!’遂去之长安,学通《春秋经》。时王莽杀其子宇,萌……即解冠挂东都(指洛阳)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后世遂以“挂冕”比喻辞官。²¹“南国”句:用战国楚大夫屈原怀忠见谗,被放逐投汨罗江自沉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捐情,舍弃私欲。²²粱锦:指精美的衣食。²³蔬布:指粗略的衣食。²⁴七尺:指身躯。古代成人一般身长七尺,故称。²⁵百年:一生,终身。²⁶声华:美好的名声。²⁷“象由”句:象因为象牙珍贵而被人击毙。语本《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后以“象齿焚身”比喻以财宝招祸。²⁸“膏用”句:油膏因能照明而受煎熬。《庄子·人间世》:“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喻人因有才能或有财产而得祸。膏,油脂。用,因为。²⁹老氏:即老子,春秋时楚人,中国古代哲学家。³⁰谷神之谈:指《老子》六章所谓“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老子把“道”形容为谷神。“谷”为山谷,取其空虚;“神”则有变化莫测之意。老子认为“道”变化莫测,永恒不变。³¹留侯:汉代谋臣张良,汉六年(前)封留侯(因始见刘邦于徐州沛县东南之留城而求封)。³²止足之逸:《史记·留侯世家》载萧何为相,张良辞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候,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³³翻然:又作“幡然”,形容转变迅速。³⁴清尚:清高自重。³⁵解佩:脱去朝服。佩,古代文官朝服上的饰物。³⁶捐簪:犹挂冠散发,意谓辞官。簪用于束发系冠。³⁷办:置办,筹措。³⁸一得:一旦得以。³⁹把臂入林:谓与友人一同归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谢公道:‘豫章若遇七贤,必自把臂入林。’”⁴⁰巘:大小两截的山。⁴¹舒席平山:铺陈的座垫与山齐平,意谓在山巅坐卧。⁴²素志:生平志向。⁴³旧款:旧情。款,情意。⁴⁴丹法:炼丹的方法。⁴⁵玄书:指道家典籍。⁴⁶途乖趣别:道路不同,趣味有别。乖,违背,背离。⁴⁷缅:遥远的样子。⁴⁸此旨:归隐的意旨。⁴⁹杳:深远。⁵⁰天汉:指银河。

  南朝文受宫体习染,多风花雪月,吴侬软语,而风格轻靡,姿态婉娈。入北朝,则稍涉清刚之气,江河山川,沟陇田园,往往藏锋露颖,渐见风力。读祖鸿勋此文,可略见一斑。

  开篇先叙述作者归隐后的林泉之乐,他以欣赏的笔触去描绘故乡的山野风光,说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心悠悠以孤上,身飘飘而将逝,杳然不复自知在天地间矣”。接下来,作者笔锋一转,直截了当地告诫阳休之不要被名缰利锁所牵缠,又以历史教训为鉴。作者想象如果阳休之能幡然醒悟,与他一同把臂入林,携酒登山,该是多么快乐。但是,作者又不得不意识到人各有志,不可强求,感慨“缅寻此旨,杳若天汉”,戛然而止,却余音无穷。全篇层次清晰,语言清朗,以比喻和对比手法说理论事,理随文而成,挥洒随意,流转自然,全无雕琢之气,在六朝骈文中不失为上乘之作。沟陇田园,往往藏锋露颖,渐见风力。读祖鸿勋此文,可略见一斑。

  此文是祖鸿勋辞官归里后写给阳休之的信,共分两个部分。作者先叙述陶冶山水,逍遥自在的隐居生活,后规劝阳休之急流勇退,知足而返。作者为人耿介,不与世俗同流,虽入仕朝廷,常心寄霄汉。他位至高阳太守,而在官清廉朴素,妻子不免寒馁,时议颇以为清高。所以他最终辞官归里,完全是适心应性而发展的必然结果。由此来看开头第一句“吾比以家贫亲老,时还故郡”,纯粹是托辞而已。所以作者仅用一笔带过,立即转入对家乡山庄田园风光的描写。先写居处环境:雕山地处闲远,水清石丽,四周有重峦叠嶂相拥,中间有数顷良田相伴;家有野舍于斯,虽遭荒废,而经过修复,已焕然一新。作者以十分欣赏的心情描绘他的“野舍”:依山就势,即石成基,援木为梁,凭林起栋。上有萝蔓攀援,高映屋宇;下有清泉潺暖,环绕石阶。庭中有月松婆娑,绿草生翠,溪边有日华浮动,云光徘徊。时有流烟飘过,随云气氤氲而舒卷汗漫;再看园中桃李,共香椿翠柏而比丽争姿。短短几十字,就将其雕山野舍的大好风光描摹出来,运笔幽峭简劲,清丽而生动,令人不胜企羡。

  至此,作者转换笔法,变客观描绘为主观介入。作者果然耐不住山川风光的吸引,尽情陶醉了。当他不时褰裳涉水、拄杖登攀的时候,不禁产生了“心悠悠以孤上,身飘飘而将逝”的感觉,仿佛不是立足人间,而已置身仙山琼阁,羽化而登仙了。“若此者久之,乃还所住”一句,直将作者误把人间作仙境,盘桓其间流连忘返的心情和神态,勾画得出神入化,宛然若现。所以,他余兴未尽,归来仍“孤坐危石,抚琴对水,独咏山阿,举酒望月”。“举酒望月”,不但勾勒出了作者寄情山水、啸傲江湖的潇洒形象,还暗寓了时间的流程,表明作者从褰裳涉水到举杯望月,已在山间徜徉了一天,时已至晚了。眼观之景渐已朦胧隐去,惟耳聆之声与心想之象,则络绎奔会,粲然成章。所以接下来“听风声以兴思”四句,既暗寓了时间的流程,也揭示了作者心理变化的过程:观景—聆声—兴想。这样,文章从写景到抒情的转合也就顺理成章地完成了。其笔法之老练纯熟,可见一斑。随后八句,则从这具体的情境中跳出来,略写归隐后的生活。戴斗笠,穿蓑衣,躬自耕耘,奉养双亲,以散步代车马,以无事为和贵。他认为这是人间最为适意快心的事了,连挥麈清谈的风雅也难以与之媲美。“岂必抚麈哉”,把作者身居山间、心性俱足的感情和盘托出了。

  第二部分掉转笔锋,直指阳休之本人。据《北齐书·阳休之传》记载,阳休之“俊爽有风概,少勤学,爱文藻,弱冠擅声,为后来之秀”。可见他出名很早,且仕途通达。但在作者看来,名声之事不过缰锁而已,为其所累,就像一块天然好料,被木工左砍右凿,削刮得面目全非。所以他转过来第一句话就是“而吾子既系名声之缰锁,就良工之剞劂”,直截了当,切中要害。接着八句描绘阳休之官场得意、文坛擅名之状,用语精丽,文辞华美,俨然歌颂褒扬的口吻。但归为八字,甚具振聋发聩之响:“兹自美耳,吾无取焉。”这不过是阳休之的自鸣得意,作者根本就看不上。这段文字很值得玩味。以腴词裹讥意,用颂调唱哀声,仿佛先要让阳休之高兴一下,然后当头棒喝,使之猛省。这种先扬后抑、明褒实贬的欲擒故纵之法,运用得非常成功,颇具奇峰突起、耳目顿开之效。然后再展开正面论证,而获水到渠成之势。作者先以积玉光泽者前毁,丛桂芳茂者先折为喻,再以历史教训为鉴,反复开导,多方引证,告诫阳休之应注意敛锋藏迹,免遭“象由齿毙,膏用明煎”的命运。他还拈出老子的虚无之道,奉为圭臬,举出张良的急流勇退,作为楷模,希望阳休之能够幡然悔悟,悬崖勒马。他竟禁不住把假设悬想为现实,憧憬起二人归隐山林的生活:把手入林,携酒登山,天为被,地为床,昼论道,夜谈玄,摅心志,畅胸怀。人生得此足矣,“何必富贵乎?”一语既出,表明了作者对于这种生活的倾心向往和追求,同时又把自己从热烈的遐想拖回到了清冷的现实。他不得不认识到,人各有志,不可力强而致,所以最后忍不住以感慨作结。其中既有埋怨、责怪,也有希望、期待,蕴含丰富而复杂。“若能”以下一段,以想象设辞,再以“去矣阳子”的棒喝拦截,悬想滔滔,戛然而止,笔法颇与此前的先扬后抑相类似。

  全文在结构上截然分为上下两段。上段写己,写归隐,写山川风光,写愉情快性;下段写人,写在朝,写名缰利锁,写跼蹐蹭蹬。两相对照,效果强烈,泾渭分明。且以高尚映低卑,用委琐衬潇洒,二者互为比照,高者愈见其高,低者愈显其低。这是此文的艺术特色。另外,此文虽取骈文形式,但文思清省,运笔简洁,虽有风花雪月之姿,而无轻软丽靡之质。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 古文鉴赏辞典 魏晋 南北朝[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746-750.

yángxiūzhīshū

hóng鸿xūn nánběicháo 

yángshēng jiāpínqīnlǎo shíhuánjùn zàiběnxiànzhī西jiè yǒudiāoshānyān chǔxiányuǎn shuǐshíqīng gāoyán liángtiánshùqǐng jiāxiānyǒushè érzāoluànhuāngfèi jīnjīngshǐ shíchéng pínglíndòng luóshēngyìng quánliúràojiē yuèsōngfēngcǎo yuántíng huāyúnshí bàngzhǎoxīngluó yánxiàliúyān gòngxiāoérshūjuǎn yuánzhōngtáo sōngbǎiércōngqiàn shíqiānchángshèjiàn zhàngdēngfēng xīnyōuyōushàng shēnpiāopiāoérjiāngshì yǎoránzhīzàitiānjiān ruòzhějiǔzhī nǎihuánsuǒzhù zuòwēishí qínduìshuǐ yǒngshānē jiǔwàngyuè tīngfēngshēngxīng wéndònghuái怀 zhuāngshēngzhīxiāoyáo shàngzhīqīngkuàng shǒudàiméng shēnyùn chūliángdào guīfèngqīn huǎndāngchē shìwéiguì shì zhǔzāi 

    érmíngshēngzhījiāngsuǒ jiùliánggōngzhījué zhènpèitáizhīshàng xiùdānchízhīxià cǎijīnguìzhīlòujiǎn fǎng访shānzhīwén jīngshénqiūfén jìnxīnhàn chīzǎozhīpánxiù zàifēnfāng měiěr yān chángshìlùnzhī kūnfēng guāngzhěqiánhuǐ yáoshāncóngguì fāngmàozhěxiānzhé shìdōngyǒuguàmiǎnzhīchén nánguójiànjuānqíngzhīshì liángjǐn hàoshūzāi gàibǎochǐ zhōngbǎiniáněr jīnguānwèi shēnghuāyuǎn xiàngyóuchǐ齿 gāoyòngmíngjiān lǎnlǎoshìshénzhītán yīngliúhóuzhǐzhī ruònéngfānránqīngshàng jiěpèijuānzān  shānzhuāngbàn lín guàjīnchuízhī xiéjiǔdēngyǎn shūpíngshān dàozhì lùnjiùkuǎn fǎng访dān xuánshū  guì yáng guāibié miǎnxúnzhǐ yǎoruòtiānhàn zāi shūjìnyán 

乐心儿比目连枝,肯意儿新婚燕尔。画船开抛闪的人独自,遥望关西店儿。黄河水流不尽心事,中条山隔不断相思。当记得夜深沉,人静悄,自来时。来时节三两句话,去时节一篇诗,记在人心窝儿里直到死。
乐心儿¹比目²连枝³,肯意儿新婚燕尔。画船开抛(pāo)闪的人独自,遥燕关西店儿。黄河水流不尽心事,中条山隔不断相思。当记得夜深沉,人静悄,自来时。来时节三两句话,去时节一篇诗,记在人心窝儿里直到死。
译文:成一对比目鱼,做一双连理枝,心里该多么的甜。像新婚夫妇那样恩爱缱绻,更是称心合愿。可画船毕竟驶开了,把我一人抛留在这边,我只能竭力远望,想望见那关西的旅店。黄河水滔滔不绝,流不尽我心中的思念;中条山高耸入云,隔不断相思绵绵。我常忆起夜深时分,万籁俱静,他来到我的跟前。见面时诉几句温柔的情话,离开时留一首诗篇。这一切永远牢记在我心里,直到死的一天。
注释:¹乐心儿:使人心情快乐。²比目:即鲽鱼,旧说此鱼必须两两相并才能游行。³连枝:异根而枝干通连的树。⁴肯意儿:合意。⁵燕尔:新婚夫妇相悦的样子。⁶关西:潼关以西。⁷中条山:山脉名,在山西省南部、黄河北岸,全长约三百公里。

  作者任职山东佥宪(司法长官)时,爱慕当地的一位名妓金莺儿,两人如胶似漆。后来改任陕西行台御史,不得已分别,就写了这支散曲寄赠给她,而内容则是代金莺儿立言。旧时妇女识字不多,由文人代为捉刀写情诗是常有的事。但本篇将金莺儿对自己的思念写得如此细腻,也可见两人相知非比一般。

  上支〔醉高歌〕起首两句写两心相悦的快乐,反衬出下文离别的痛苦。“比目连枝”是两人的盟誓,“新婚燕尔”是两人的憧憬,难怪当离别骤然来临,画船载着心上人前往遥远的任所时,女主人公不甘心相信“人独自”的现实,要遥望千里之外的“关西店儿”了。“人独自”与“比目连枝”、“新婚燕尔”成一对照,“抛闪”的痛苦滋味自不言而喻。而女主人公首先想到的是关心男方沿途的起居,这种感情只有在心心相印的恋人间才会产生。

  由“遥望”二字,引出了下支〔红绣鞋〕的“黄河水”、“中条山”,这正是“画船”一路经过的途程。对于女主人来说,水远山长却另有一番意味。“黄河水流不尽心事,中条山隔不断相思。”天造地设的自然屏障,竟催生了天造地设的相思名句!前句是刻骨铭心永在的柔情,后句是海枯石烂不改的信念。

  唯因山水阻隔而思情不断,望不见情人的踪影,女主人公才会堕入了深沉的回忆,借助往事的追怀来排遣寂寞。也是在自己独个儿冷清的情形下,夜深人静,他悄悄来到了身边。“来时节三两句话”,是因为两情脉脉,用不着多余的语言。“去时节一篇诗”,是因为两心欢悦,止不住爱的喷涌。这两句回应起首的“比目连枝”、“新婚燕尔”,却因别离的既成事实,而显得既甜蜜,也苦涩。女主人公却发了狠,“记在人心窝儿里直到死”,因为这是她唯一珍贵的慰藉了。这一步步细腻而缠绵的感情,当得上“柔肠百转”的评语;而全曲均以脱口而出的家常语言表出,便更觉情真意真,贴近生活,因而更能打动人心。

  乔吉有《水仙子·手帕呈贾伯坚(贾固,字伯坚)》:“对裁湘水縠波纹,援皱梨花雪片云,束纤腰舞得春风困。衬琼杯蒙玉笋,殢人娇笑韫脂唇。宫额润匀香汗,银筝闲拂暗尘,休染上啼痕。”可见贾固是位绮罗丛中的风流郎君。但这并不妨碍他对金莺儿的倾心相爱,据《青楼集》记载,他正因作了这首《醉高歌过红绣鞋》而遭到弹劾丢了官。一个御史对青楼女子这般忠诚不贰,又写出如此纯情的曲子,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顺便一说,贯云石有《红绣鞋》曲:“返旧约十年心事,动新愁半夜相思。常记得小窗人静夜深时。正西风闲时水,秋兴浅不禁诗,凋零了红叶儿。”本篇中的《红绣鞋》,“心事”、“相思”、“时”、“诗”的用韵次序都与之相同,“常记得夜深沉人静悄自来时”更与贯作相似,当非偶然的巧合。作者风流情种,青楼常客,对情词小曲不会陌生,作此篇时忆及酸斋乐府,借作依傍,是并不奇怪的。又《梨园乐府》载无名氏《红绣鞋》一首:“长江水流不尽心事,中条山隔不断情思。想着你夜深沉人静悄自来时。来时节三两句话,去时节一篇词。记在你心窝儿里直至死。”全同本篇,最明显的差别不过是“黄河”改成了“长江”,“诗”改作了“词”。这显然是在民间流传中,好事者记录时的差错。由此也可见出本篇在社会上的广远影响。

参考资料:
1、 天下阅读网.醉高歌过红绣鞋·乐心儿比目连枝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gěng)¹秋灯秋夜长。
译文:秋天花草凋零,微明的灯光使秋夜显得更加漫长。
注释:¹耿耿:微明的样子。另一义是形容心中不宁。这里字面上是前一义,要表达的意思上兼有后一义。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kān)风雨助凄凉¹
译文:已经睡醒窗外是无尽的秋色,哪能忍受秋日的风雨使秋天更加凄凉。
注释:¹助凄凉:《红楼梦》庚辰本另笔涂去“凄”字,添改作“秋”,当是为复叠“秋”字而改,有损文义,不从。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¹
译文:秋天的风雨来的何其迅速,惊破了梦中的绿色。
注释:¹秋梦绿:秋夜梦中所见草木葱笼的春夏景象。《红楼梦》程高本作“秋梦续”,“续”与“惊破”相反,又与下句“不忍眠”矛盾。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抱得秋情¹不忍眠,自向秋屏(píng)移泪烛²
译文:怀着秋日的感伤无法入眠,向着屏风移动流泪的蜡烛。
注释:¹秋情:指秋天景象所引起的感伤情怀。²泪烛:融化的蜡脂如泪,故名。也是以物写人。“移”,《红楼梦》程高本作“挑”,灯草才用“挑”,烛芯只用“剪”。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泪烛摇摇¹(ruò)²短檠(qíng)³,牵愁照恨动离情。
译文:晃动的烛焰点燃了短柄的灯台,牵动了愁怨和离别的情绪。
注释:¹摇摇:指烛焰晃动。²爇:点燃。³檠:灯架,蜡烛台。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¹
译文:谁家的庭院没有秋风侵入,那里秋日的窗外没有雨声?
注释:¹“谁家”二句: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小说中所谓拟其格,这类句法最明显。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罗衾(qīn)¹不奈²秋风力,残漏³声催秋雨急。
译文:丝绸的被子无法抵挡秋风的力量,秋夜将尽的更漏声催来更急的雨声。
注释:¹罗衾:丝绸面子的被褥。²不奈:不耐,不能抵挡。³残漏:夜里将尽的更漏声。
连宵霢霢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连宵¹(mài)²复飕(sōu)³,灯前似伴离人泣。
译文:整夜连绵的秋雨,就像陪伴着即将离别的人哭泣。
注释:¹连宵:整夜。²霢霢:细雨连绵。³飕飕:状声词,形容风声。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寒烟¹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lì)²
译文:庭院在秋日雨雾笼罩下更加萧条,窗前稀疏的竹叶上时有水珠滴落。
注释:¹寒烟:秋天的细雨或雾气。²滴沥:水珠下滴。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译文:不知风雨何时才能停止,泪已经打湿了窗纱。

  小说中,林黛玉病卧潇湘馆,秋夜听夜声淅沥,灯下翻看《乐府杂稿》,见有《秋闺怨》、《别离怨》等词,“不觉心有所感,亦不禁发于章句,遂成《代别离》一首,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词曰《秋窗风夜夕》。”《春江花月夜》系初唐诗人张若虚所作,是一首写离愁别恨的歌行。这首诗在格调和句法上都有意模仿它。“代别离·秋窗风夜夕”,前者是乐府题。代,如同“拟”,仿作的意思。用“代”字的乐府题,南朝诗人鲍照的集中特多。一般情况下,乐府诗不另外再加题目,这里因为又仿初唐歌行《春江花月夜》而作,所以又拟一个字面上与唐诗完全对称的、更具体的诗题。

  《秋窗风夜夕》的作意,如果不加深求,可以说与《葬花吟》一样,都可以看作是林黛玉伤悼身世之作,所不同的是它已没有《葬花吟》中那种抑塞之气和傲世态度,而显得更加苦闷、颓伤。这可以从以下的情况得到解释:林黛玉当时被病魔所缠,薛宝钗对她表示关心,使她感激之余深自悔恨,觉得往日种种烦恼皆由她自己多心而生,以至自误到今。林黛玉本来脆弱,在病势加深的情况下,又加上了这样的精神负担,就变得更加消沉。但是,如果读者认为作者写此诗并非只为了一般地表现林黛玉的多愁善感,要细究其深意,那么也就会发现一些问题。首先,无论是《秋闺怨》、《别离怨》或者《代别离》这类题目,在乐府中从来都有特定的内容,即只写男女别离的愁怨,而并不用来写背乡离亲、寄人篱下的内容。此时林黛玉双亲都已过世,家中又别无亲人,诗中“别离”、“离情”、“离人”等等用语更是用不上的。再从其借前人“秋屏泪烛”诗意及所拟《春江花月夜》原诗来看,也都是写男女别离之思。可见,要说“黛玉不觉心有所感”感的是她以往的身世遭遇是很难说得通的。这首诗只能是写一种对未来命运的隐约预感,而这一预感恰恰被后半部佚稿中贾宝玉获罪被拘走因而与林黛玉生离死别的情节所证实(参见《红楼梦曲·枉凝眉》、《葬花吟》等诗鉴赏),曹雪芹的文字正有这种草蛇灰线的特点。《红楼梦曲》中写林黛玉的悲剧结局是:“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脂砚斋所读到的潇湘馆后来的景象是:“落叶萧萧,寒烟漠漠。”这些也都在这首诗中预先作了写照。

  小说中林黛玉刚写完诗搁下笔,贾宝玉就进来了,下面所描写的主要细节是:林黛玉先说贾宝玉像渔翁,接着说漏了嘴,又把她自己比作“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因而羞红了脸。对此,用心极细的脂砚斋用批语揭示作者这样写的用意说:“妙极之文!使黛玉自己直说出夫妻来,却又云‘画的’,‘扮的’,本是闲谈,却是暗隐不吉之兆,所谓‘画中爱宠’是也。谁曰不然?”这一批语,对帮助读者理解作者写这首诗的用意,是很有启发的。

参考资料:
1、 蔡义江评注,中华书局出版的《红楼梦诗词》第188到189页

dàibié ·qiūchuāngfēng

cáoxuěqín qīngdài 

qiūhuācǎndànqiūcǎohuáng gěnggěngqiūdēngqiūcháng 
juéqiūchuāngqiūjìn kānfēngzhùliáng 
zhùqiūfēnglái jīngqiūchuāngqiūmèng绿 
bàoqiūqíngrěnmián xiàngqiūpínglèizhú 
lèizhúyáoyáoruòduǎnqíng qiānchóuzhàohèndòngqíng 
shuíjiāqiūyuànfēng chùqiūchuāngshēng 
luóqīnnàiqiūfēng cánlòushēngcuīqiū 
liánxiāomàimàisōusōu dēngqiánbànrén 
hányānxiǎoyuànzhuǎnxiāotiáo shūzhúchuāngshí 
zhīfēngshíxiū jiàolèichuāngshāshī湿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