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霓踪迹未全消,数日山中草木焦。徒有世人祠土梗,自无神力倒天瓢。
云霓踪迹未全消,数日山中草木焦。徒有世人祠土梗,自无神力倒天瓢。
邻床并汲愁枯井,田舍相过叹槁苗。欲问天钧谁主宰,十年不听太平谣。
邻床并汲愁枯井,田舍相过叹槁苗。欲问天钧谁主宰,十年不听太平谣。

quē--lánrén

yúnzōngwèiquánxiāoshùshānzhōngcǎojiāoyǒushìréngěngshéndàotiānpiáo

línchuángbìngchóujǐngtiánshěxiāngguòtàngǎomiáowèntiānjūnshuízhǔzǎishíniántīngtàipíngyáo

蓝仁

蓝仁

蓝仁(1315-?)字静之,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崇安将村里(今福建武夷山市星村镇)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蓝仁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 4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耕人¹扶耒(lěi)²(yǔ)³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译文:山林中农夫扶着犁低声说着话,花丛外面不时落下一只白鸥。
注释:¹耕人:耕农。²耒:古代用来耕地翻土的农具。《易·系辞下》:“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耜为铲,耒为柄,称为耒耜。后用为农具的总称。³语:是谈话,是谈论林丘:又作“林邱”。树木与土丘,泛指山林。⁴鸥:鸟类的一种,头大,嘴扁平,前趾有蹼,翼长而尖,羽毛多为白色。多生活在海边,主要捕食鱼类。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欲验¹春来多少雨,野塘²漫水可回舟。
译文:想要检验春雨的雨量,只看那野塘中涨满的春水,可以自由回转一只小船。
注释:¹验:证实。²野塘:野外的池塘或湖泊。

  此诗头两句写诗人站在高处,放眼望去,一群耕农在小树林的土堆旁谈论着什么;三四句正面点题,看着眼前的景象,经诗人观察后发现一处野塘,水已溢出,虽未写春雨本身,但写了春雨后的景象和春雨带来的“喜”意。全诗朴实无华,不从正面着笔,而是侧面烘托、渲染,以景写情,画面鲜明生动。

  此诗写春雨,但诗人并未着力于雨中之景,而是写雨后情形。其所选意象亦与一般咏雨之作大异其趣,使人读后顿生清新之感。

  首句“耕人扶耒语林丘”写春雨过后,村人手扶耒,在山丘之际,互为相谈。诗人虽未有半字言及农人心情,但一“语”字,则将耕人喜得春雨之情展露无余。《诗经·大雅·公刘》写周人安居之情形,即用“于时言言,于时语语”二句形容之。此处用“语”字亦收相同之效。春季农事伊始,农田待耕,故农人“扶耒而语”。

  林丘之景叙毕,诗人又将目光投向花外水流。经春雨滋润一过,春花泛彩流红。春花之外,是流水蜿蜒。因有春花相阻,故未见春水,但时见沙鸥飞落,欲集沙洲。杜甫曾有诗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是于茫茫天地,一线长河之间,陡出一沙鸥飘飘,其苍茫之势自是工部气象。而此诗则以一“落”字出,其较野老而言,又甚有轻巧灵动的兴味。

  末二句切入正题,问雨来多少。诗人自问已毕,又自答曰“野塘漫水可回舟”。既是野塘,无人打理,想必水浅难泊,而此番春雨一过,水势大涨,竟可回舟其间,其雨势之大可以想见。都云“春雨贵如油”,亦无怪乎耕人扶耒相语,欣欣而喜了。

  全诗借春雨之事,写耕人,写沙鸥,写野塘,此三者均含世外之意。村人野老,农耕桑麻不必说,沙鸥自飘然有逸气,野塘回舟亦安然独立于尘世之外。故此诗于清新中隐隐透出一股逸气。而作者其词“奈愁极顿惊,梦轻难记,自怜幽独”(《大酺·越调春雨》)虽同写春雨,其所抒之情则迥然有别了。

参考资料:
1、 乐云主编,唐宋诗鉴赏全典,崇文书局,2011.11,第975页

chūn

zhōubāngyàn sòngdài 

gēngrénlěilínqiū huāwàishíshíluòōu 
yànchūnláiduōshǎo tángmànshuǐhuízhōu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伯牙善¹²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³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é)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lín)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zhé)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¹⁰声哉?”
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内心想着高山。钟子期赞叹道:“好啊,高耸的样子就像泰山!”伯牙内心想着流水。钟子期又喝彩道:“好啊!浩浩荡荡就像长江大河一样!”凡是伯牙弹琴时心中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够从琴声中听出来。有一次,伯牙在泰山北面游玩,突然遇上暴雨,停留在岩石下面;心中悲伤,就取琴弹奏起来。起初他弹了表现连绵大雨的曲子,接着又奏出了表现高山崩坍的壮烈之音。每奏一曲,钟子期总是能悟透其中旨趣。伯牙便放下琴,长叹道:“好啊,好啊!你听懂了啊,弹琴时您心里想的和我想表达的一样。我到哪去隐匿自己的心声呢?”
注释:¹善:擅长。²鼓:弹奏。³志:志趣,心意。⁴善:好,好的,表赞美。⁵峨峨:高耸的样子。⁶洋洋:宽广的样子。⁷得:体会。⁸卒:同“猝”,突然。⁹操:琴曲。¹⁰逃:隐藏,躲避。
问春从此去,几日到秦原。
问春从此去,几日到秦原¹
译文:请问春天从这去,何时才进长安门。
注释:¹秦原:秦地原野,这里是指长安城周围,即长安。春秋战国时属秦国领地。
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
(píng)¹还乡梦,殷(yīn)²入故园。
译文:托付给你还乡梦,恳请带我回家园。
注释:¹凭寄:托寄,托付。²殷勤:恳切;深厚。

  永州地处江南,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春天的到来,自然要比长安早,“南楚春候早,余寒已滋荣”。春天是一个充满希望地季节,带给人们的是勃勃的活力,盎然的生机。作者写早春,用早春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希望,对未来的希望。然而“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春天是美好的,可惜作者被贬在永州,有家也回不成,是“软禁”在这里,是一个“不自由”之身,因此,他借春风来寄付自己的思乡情,借春风来把希望带回故乡,恳切希望春风把自己带回故乡。然而这只是一个“梦”,是一场“春梦”啊。再美好的春梦,也会破灭的。作者写“思乡”是写在早春里,这是这首诗构思最新颖之处。这种思乡之情,不是在夜深人静,是由寂寞引起,也不是在“佳节”因孤独涌现的思念,他是在大地复苏,春意浓浓,热闹忙碌的早春中“思乡”,这种思乡之情就更浓更深了。

  这首诗最后一句“殷勤入故园”,“殷勤”一词,它写出了作者浓烈的思乡情,写出了作者殷切的期盼,写出了作者的怨愤,它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中心所在。爱与思,期盼与厚望交织在一起,这种复杂的感情,大概是他到永州之初最强烈地一种情感。作者的这首五绝诗情味蕴藉,构思新颖,目景入情,笔随意到,语言通俗明白,主题单纯,但是表达的情是复杂的,在浓浓的思乡情中,也表达了作者不可释怀的心态,爱怨交织的复杂感情,有着浓烈的诗趣,堪称以少胜多的杰作。所以读者欣赏这首诗时,一定理解把握这种复杂的感情,理解早春中的思乡是别有一番情意。这也是柳宗元文中所特有的“淡泊中的至味”。

línglíngzǎochūn

liǔzōngyuán tángdài 

wènchūncóng dàoqínyuán 
pínghuánxiāngmèng yīnqínyuán 

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¹?”对曰:“将以衅(xìn)²。”
译文:大王坐在大殿上,看见有个人牵着牛从殿下走过。大王看见这个人,问道:“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准备用它(的血)涂在钟上行祭。”
注释:¹之:往,到…去。²衅钟:古代新钟铸成,用牲畜的血涂在钟的缝隙中祭神求福,叫衅钟。 衅,血祭。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hú)(sù)¹,若²无罪而就³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
译文:大王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到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那人问)道:“那么既然这样,(需要)废弃祭钟的仪式吗?”
注释:¹觳觫:恐惧颤抖的样子。²若:如此。³就:接近,走向。⁴然则:既然如此,那么就。
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曰:“何可废也,以羊易¹之。”
译文:大王:“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来换它吧。”
注释:¹易:交换。
麦上场,蚕出筐,此时只有田家忙。
麦上场,蚕出筐,此时只有田家忙。
译文:夏麦上场,春蚕出筐,这正是田家大忙的时节。
半月天晴一夜雨,前日麦地皆青秧。
半月天晴一夜雨,前日麦地皆青秧(yāng)¹
译文:风调雨顺,半月天才下一个晚上的雨,过几天看田地的秧苗都泛青。
注释:¹皆青秧:田地的秧苗都泛青。
阴晴随意古难得,妇后夫先各努力。
阴晴随意古难得,妇后夫先各努力。
译文:天晴下雨都恰合农民的心愿,自古难得。妻子在家里,丈夫在农田雨自忙碌。
倏凉骤暖蚕易蛾,大妇络丝中妇织。
倏凉骤暖蚕易蛾¹,大妇络丝中妇织。
译文:天气很快就从凉爽变得暖和,蚕很快结茧,茧破蛾出来,大媳妇在缫丝,二媳妇在织布。
注释:¹蚕易蛾:蚕很快结茧,茧破则蛾出。
中妇辍闲事铅华,不比大妇能忧家。
中妇辍(chuò)闲事铅华¹,不比大妇能忧家。
译文:二媳妇忙里偷闲修饰打扮,和大媳妇相比,不能很好为家里操劳。
注释:¹铅华:搽脸的粉。事铅华,修饰打扮之意。
饭熟何曾趁时吃,辛苦仅得蚕事毕。
饭熟何曾趁时吃,辛苦仅得蚕事毕。
译文:大媳妇饭做熟了都不能及时吃,辛辛苦苦等到养蚕的事情忙结束。
小妇初嫁当少宽,令伴阿姑顽过日。
小妇初嫁当少¹宽,令伴阿姑²³过日。
译文:小妇刚刚过门,不好就让她辛苦,只是陪着阿婆玩笑度日。
注释:¹少:稍微。²阿姑:即小姑。³顽:嬉也。
明年愿得如今年,剩贮二麦饶丝绵。
明年愿得如今年,剩贮(zhù)二麦饶丝绵¹
译文:希望明年还有今年这样的收成,能有多余的大麦、小麦和丝绵。
注释:¹“剩贮”句:意为能有多余的大麦、小麦和丝绵。
小妇莫辞担上肩,却放大妇当姑前。
小妇莫辞担上肩¹,却放大妇当姑前²
译文:小媳妇不推辞挑起家务的担子,自己去劳动,让大媳妇在婆婆前侍奉相陪。
注释:¹担上肩:挑起家务的担子。²当姑前:在婆婆前侍奉相陪。

  这首诗描述农桑丰饶之年,一个农家各有分工共同努力从事紧张劳动的欢悦情景。诗歌刻画这家三个媳妇的不同个性及其在繁忙时刻的不同表现,并表达了农民对农业不断获取丰收的愿望,以及对改善生活的追求。全诗风调纯美,情趣盎然。

  全诗可分两个层次。

  第一层由农时人笔,写夏麦上场,春蚕出筐,这正是田家大忙的时节,恰好又是风调雨顺,“阴晴随意”。麦收过后,新秧又已泛青,只见那夫妻双双在田地里忙碌。这真是农家难得的好时光。这一层作者用夹叙夹议的笔法,写出了田家不误农时的勤劳和劳动的热情,赞叹之意已包融在字里行间。

  第二层集中笔墨写农家三妇。在蚕已作茧、蚕事正忙之时,大妇绕丝,中妇织帛。中妇年轻,忙里偷闲,不时还要用胭脂打扮一番,比不上大妇操劳顾家,忙得连吃饭都不能及时,一直辛苦到蚕事结束。小妇刚刚过门,不好就让她辛苦,

  只是陪着阿婆玩笑度日。这田家辛劳而又和美的情景,是通过家中三位媳妇各自不同的神态举止表现出来的。这里的笔法与辛稼轩《清平乐》词“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相似。辛词依次刻画人物以赞美农家的劳动生活。陈诗则从农家妇女来落笔,排行地位分明,神情各异,更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诗的情趣。第三层写对明年继续得到好收成的祝愿,“剩贮二麦饶丝绵”,农家希望辛苦劳动能结出果实。作者在全诗的结尾,又补写一笔“小妇莫辞担上肩,却放大妇当姑前。”小妇今年是新嫁娘,理当照顾,明年就应该减轻大妇的负担,让她去陪陪阿婆了。

  作者在这首古诗里反映了风调雨顺年景农民一家的辛勤劳动生活,也写出了劳动之家纯朴和美的家风,以及获得丰收的喜悦和愿望。作者的赞美田家之情是以质朴真切而又饶有情趣的笔触表现出来的。

参考资料:
1、 缪钺,霍松林,周振甫,吴调公,曾枣庄,葛晓音,陈伯海,赵昌平,莫砺锋,刘永翔.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07:第1210页
2、 王国钦.《唐宋诗词名家精品类编 云中谁寄锦书来:宋代合集卷》:河南文艺出版社,2005年02月第1版:第391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