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宦频移疾,当年久索居。哀同庾开府,瘦极沈尚书。
薄宦频移疾,当年久索居。哀同庾开府,瘦极沈尚书。
城绿新阴远,江清返照虚。所思惟翰墨,从古待双鱼。
城绿新阴远,江清返照虚。所思惟翰墨,从古待双鱼。
李商隐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534篇诗文

猜您喜欢
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
故鄣(zhāng)¹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²,孤峰入汉³;绿嶂(zhàng)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yí),悟衷散赏¹⁰
译文:故鄣县往东三十里,有座青山,悬崖陡峭,连接云霄,山峰直插银河;绿色的屏障千重百叠,清清的河水千回万转。归来的鸟,比翼竞飞;喝水的猿猴,手臂相接,探头水面。秋露变为霜,春草覆盖着小路。“风雨突来时有如夜晚,鸡叫声连续不断。”我深信这些景物可使人消除疲劳,怡养性情,使人心胸开阔,得到慰藉。
注释:施从事:不详。从事,宋以前对幕僚的称呼。书:古代的一种文体。¹故鄣:古县名,在今浙江安吉县西北。²干天:直插云霄。³汉:指银河。⁴企水:口渴思饮。⁵罗:一种地衣类植物。⁶被:同“披”。⁷荡累:消除忧虑。⁸颐物:留连物态以怡养性情。⁹悟衷:开扩心胸。¹⁰散赏:散心,欣赏。

  这篇散文是作者向好友施从事描绘了故彰县附近的山景。文章首先总写勾勒全景,然后分镜头描绘山中的飞鸟归林和猿猴企水之景,春秋季节以及雨中之景,展现了山中变幻多姿的景象,流露出对美好的大自然的爱慕。全文寥寥数笔而极富情趣。

  大然对于人类永远具有无比博大的内蕴,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取了无尽的物质宝藏,也得到了刚柔并济的精神抚慰。人类如果离开了自然,那么它的生存是无法想象的。既然人类与自然有着如此不可隔离的关系,所以对自然也充满了各种感情,当人们以审美的眼光去观照自然时,自然就会展示出无限的魅力。由此人们创作出了不胜计数的文学作品来表现和赞美自然,南朝梁吴均给友人的这封小简,就是一篇出色的山水礼赞。

  这篇小品描写了浙江故彰县附近的山景,寥寥数笔而极富情趣。这座青山“绝壁千尺,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整个画面体现出刚健和秀丽相结合的美,实足令人陶醉。“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作者在这里描写了飞鸟归林和猿猴企水这两个动景,它们的存在和活动给山水增添了蓬勃的活力。

  “秋露为霜,春罗被径”,秋天和春天各有山景,无论是秋天还是春天,所显示的山景都带来一种以赏心悦目的享受。如果说上面的景色都有一种晴朗之美,那么“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这两句就是借《诗经》中的名句来点染风雨中的山水,这时的山水别具一种略显伤感的韵味。其实,山水本身是无情之物,也无所谓美感,只是有了人的介入,才产生了情愫与美感,这是人与自然相沟通后所产生的,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人们可以从自然中得到启示和慰藉。

  结尾两句说“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在清纯奇丽的大自然面前,人们内心中的忧愁苦累都会被洗涤一清,陶冶了性情,舒展了心胸。尤其当终日为俗务杂念所缠绕时,一旦面对自然的山水,就更能感受到心灵的净化。难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摆脱了污浊的官场的羁绊而回归田园时会产生由衷的愉悦,并发出“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的感叹。

参考资料:
1、 汤高才主编 沈伟麟 吉明周副主编.历代小品大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06:126

shīcóngshìshū

jūn nánběicháo 

    zhāngxiàndōngsānshí yǒuqīngshān juégàntiān fēnghàn 绿zhàngbǎichóng qīngchuānwànzhuǎn guīfēizhīniǎo qiānjìnglái shuǐzhīyuán bǎixiāngjiē qiūwéishuāng chūnluóbèijìng  fēnghuì míng  xìndànglěi zhōngsànshǎng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天秋¹月又满,城阙(què)²夜千重³
译文:秋月又一次盈满,城中夜色深浓。
注释:¹天秋:谓天行秋肃之气;时令已值清秋。²城阙:宫城前两边的楼观,泛指城池。³千重:千层,层层迭迭,形容夜色浓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还作江南会¹,翻疑²梦里逢。
译文:你我在江南相会,我怀疑是梦中相逢。
注释:¹会:聚会。²翻疑:反而怀疑。翻:义同“反”。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蛩。(泣 一作:覆)
风枝¹作暗鹊²,露草³泣寒蛩(qióng)
译文:晚风吹动树枝,惊动了栖息的鸟鹊。秋草披满霜露,伴随着悲吟的寒虫。
注释:¹风枝:风吹拂下的树枝。²作暗鹊:一作“鸣散鹊”。³露草:沾露的草。⁴泣寒蛩:指秋虫在草中啼叫如同哭泣。寒蛩:深秋的蟋蟀。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jī)¹²堪醉,相留³畏晓钟
译文:你我客居他乡,应该畅饮以排遣愁闷,留你长饮叙旧,只担心天晓鸣钟。
注释:¹羁旅:指客居异乡的人。²长:一作“常”。³相留:挽留。⁴晓钟:报晓的钟声。

  这首诗的首联和颔联写相逢,并交代了相聚的时间、地点。首联交代了时间(秋夜)和地点(长安),一个“满”字,写出了秋月之状。颔联则极言相聚的出其不意,实属难得。诗人作客在外,偶然与同乡聚会,欣喜之中竟怀疑是在梦中相遇。“还作”和“翻疑”四个字生动传神,表现了诗人的凄苦心情。这两句充分表现了诗人惊喜交集的感情。

  颈联和尾联伤别离。颈联描写秋月萧瑟的景象。这两句紧紧围绕“秋”字写景,秋风吹得树枝飘摇,惊动了栖息的鸟鹊;秋季霜露很重,覆盖了深草中涕泣的寒虫,到处都能感觉到秋的寒意和肃杀,在渲染气氛的同时也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生活的凄清,以及身世漂泊和宦海沉浮之痛;诗人借用曹操的《短歌行》中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含义深刻,写出自己与故友分别之苦,表现了诗人客居中的辛酸之情。故友的异乡羁旅生活都很凄苦,相逢不易,于是一起欢聚畅饮,长夜叙谈。尾联二句,诗人又以害怕天亮就要分手作结。这二句中的“长”和“畏”二字运用得极为恰到好处,“长”字意谓宁愿长醉不愿醒来,只有这样,才能忘却痛苦,表现了诗人的颠沛流离之苦;“畏”字意谓害怕听到钟声,流露出诗人怕夜短天明,晨钟报晓,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心情,这一切充分表现出诗人对同乡聚会的珍惜和同乡深厚的友情。全诗语言精炼,层次分明,对仗工整,情景结合,意蕴凄美。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52-253
2、 蘅塘退士 等.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长沙:岳麓书社,2004:95
3、 李 森.精译赏析唐诗三百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564-565
4、 霍松林 等.名家讲解唐诗三百首.长春:长春出版社,2008:258

rénǒu

dàishūlún tángdài 

tiānqiūyuèyòumǎn chéngquèqiānchóng 
háizuòjiāngnánhuì fānmèngféng 
fēngzhījīngànquè cǎohánqióng  (zuò  )
chángkānzuì xiāngliúwèixiǎozhōng 
兄去游东阁,才堪直北扉。
兄去游东阁¹,才堪直北扉²
注释:¹东阁:指丞相府,时秦桧任丞相。²北扉:指学士院。
莫忧持橐晚,姑记乞身归。
莫忧持橐(tuó)¹晚,姑记乞(qǐ)身归。
注释:¹持橐:即“持橐簪笔”,指近臣在皇帝左右以备顾问,或有所记事,故持袋备笔。
道义无今古,功名有是非。
道义无今古,功名有是非。
临分出苦语,不敢计从违。
临分出苦语,不敢计从违。

  此诗作于升之宫学秩满之时,在绍兴二十一、二年间,时陆游居山阴。

  钱仲联详注仲高身世,大略云:仲高,陆游从兄陆升之也。绍兴十八年(戊辰)进士,其人阿附秦桧,谄事桧党两浙转运使兼临安知府曹泳。泳为政凶酷,缙绅畏之如鬼蜮。时升之为右通直郎,与右承务郎李孟坚亲善。孟坚之父光私撰国史,语涉朝政,或多讪谤褒贬。孟坚以秘事告之,升之发之以告泳,泳检举於朝,光故得罪。後桧死,泳被贬窜新州,升之坐为秦党亦被黜。“临分出苦语,不敢计从违”一句,深有规劝之意。

  此诗直白忧碍,意思不必过多解释,仲高时往投丞相秦桧门下,故陆游在此诗中予以规儆。“道义忧今古,功名有是非”,道义是不分古今的,但凡稍有智识、操守的人都应遵守,然而功名却很难说了。当逢有道之世,求取功名而不悖于道义,或说功名与道义体现为一致性时,自当努力追取。这正是儒家传统的积极用世思想。历数中国古代士人,但凡事业有成者莫不类此,国旺家兴,名垂后世,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统统实现。但这样的世道,泱泱中华、上下五千载也只是凤毛麟角,因此多是一种理想状态。而遭逢乱世,帝王昏聩、奸佞当道,功名与道义则体现为对立的关系,这在漫长的中华历史中则是一种常态。士人往往有两类选择:一是舍道义而就功名。陆仲高年轻时正是走了这样一条路。绍兴二十年(1150),陆仲高任诸王宫大小学教授,之后阿附秦桧,以告发秦桧政敌李光作私史事(仲高为李光侄婿),擢大宗正丞。显然这样的一种选择很为时人所不耻,陆游在此诗中也正是劝他不如请求退职。另一种选择是坚决维护道义,至少是维护心中的道义原则。

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
莫道¹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²
译文:不要说秋江离别使人难堪,明日解缆开船便驶向长安。
注释:¹莫道:不要说。²是长安:就要到长安。
吴姬缓舞留君醉,随意青枫白露寒。
吴姬(jī)¹²舞留君³醉,随意青枫(fēng)白露寒。
译文:看吴姬轻歌曼舞你我尽情酣饮,不要去管青枫白露秋夜凄寒。
注释:¹吴姬:吴地的侍妾。²缓:慢。³君:李评事。⁴随:任随。

  诗写得很别致。对于友人的离去,他送过一次之后,离情别绪更加浓烈,于是就趁着友人还没起程,又摆下酒宴安排歌舞,与之“重别”。按照常情,这次相别,一定是两情相依恋恋不舍,“骊歌愁绝不忍听”。但是诗人为了减轻朋友的痛苦,却抢在前面先说:“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秋江离别”,在读书人心中,似乎早就有许多伤情的沉淀,其“难忍之情”恐怕是公认的。何况目下,又是他和李评事遇到的现实。然而诗人却不让说这些,用“莫道”一下子把话题引向他处。说你明日就踏上去往长安的路途,哪里有什么难?既然不难,当然也就不要说什么难了。这话是极巧妙的。友人明日登程,可逗留的时间很短。诗人抓庄这一点,把离别之快转换成了走得容易:把不忍分离之“难”的内涵完全抽去了。这样,“秋江离别”便无“难”可言,且以人们乐意接受的姿态出现在面前。

  “吴姬缓舞留君醉,随意青枫白露寒。”诗人以诙谐的巧言把李评事的思绪引升之后,便开始热情地劝他开怀畅饮,尽欢至醉了,说出来的都是热情话,没有吐出半个愁字。但是不言愁并不等于不存在愁。诗人所以不言,正表明他内心藏着深深的愁情,也正是因为他有愁情,才偏偏让人“莫道”,怕朋友勾起愁绪。而怕朋友愁自己就强压愁绪这种作法又使人感到了昌龄对朋友的一腔挚情。

  昌龄是一位很重友情的诗人。他在芙蓉楼送辛渐,是话别通宵。这次送李评事,是一别再别。同是相别之情,表现方法却不一样。《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先是“寒雨”、“楚云”给蒙上一层愁网,然后在感情逆转中,更显其光明磊落之心;这首“重别李评事”,则是在欢情的推进里显现抑制的别绪。近人刘拜山评论说:“别在明朝,留在今宵,而今宵之缓舞延歌,正为明朝之远别,特见缠绵至深。”这“缠编”之情,说穿了,还是首句中“秋江离别难”的那个“难”字。诗人有意压它,反使它更加明显。看来诗人是很幢得反作用这个理的。

  诗以逆振开篇,接下第二句正说“不难”.第三句因“不难”故以吴姬缓舞留醉,第四句既醉则忘情而适意。全诗借第一句逆振取势,语意顺流而下,婉曲的表达出对友人依恋之情。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05:第116页
2、 蔡干军.近代唐诗例解 第四辑 第九卷: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12:第53页

zhòngbiépíngshì--wángchānglíng

dàoqiūjiāngbiénánzhōuchuánmíngshìzhǎngān

huǎnliújūnzuìsuíqīngfēngbáihán

落日照楼船,稳过澄江一片天。珍重使君留客意,依然,风月从今别一川。
落日照楼船,稳过澄江一片天。珍重使君留客意,依然,风月从今别一川。
离绪悄危弦,永夜清霜透幕毡。明日回头江树远,怀贤,目断晴空雁字连。
离绪悄危弦,永夜清霜透幕毡。明日回头江树远,怀贤,目断晴空雁字连。

  这是一首描写离别的小令,分上下两阕,共四句。每句都有一个直指或暗示时间的词,建立了这首词时间流动的架构:黄昏——前夜——后夜——清晨,在这段时间内,空间相应变换,景物和人物感情相应变换等,浓浓的离情别绪经过逐步变换,最后化为一片清澄,为这首小令的特色。

  首句写景,观景的眼界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以“落日”起笔,既点明黄昏的时间,又烘托气氛,重点落在“楼船”,点出别离主题。后句紧接前句,“澄江”照应“船”,“稳过”照应“楼”,“一片天”照应“落日”,过渡和呼应极为妥贴、平稳。“一片天”既可是落日之实在背景,又可是江天,落日映照水中,波光粼粼,则上下相映,已成一体。“稳过”的“稳”建立了“楼船”和“江天”的关系,也流露了作者对待离别的情绪基调,则由“落日”和“江天”所构成的一片美景不会因人物的情绪波动而破坏。

  次句由景及情,点出别离的主角——使君和客。在两方的情意之间,重点在使君的“留”,“依然”使时间向过去延伸,则又交织入使君和客许多言辞之外的因缘,也就是“留意”之所以值得“珍重”。所留之意虽依然,但已不得不别,“一川”即前句的“澄江一片天”,而“别”接应“稳过”,空间距离已悄悄推开,时间也悄悄转换,“落日”转成了“风天”,时间已由黄昏过渡到前夜。

  转入下阕,着眼点由使君转为客。上阕的“留意”经“别”的过渡转为“离绪”,留别至别离,视角已转。以夜半的子时划界,夜可分前后,则“风天”当“前夜”,“永夜清霜”当后夜,景象已判然不同。“危弦”点“楼”,“幕毡”点“船”,都照应上阕,用字仍不虚设。时移情移,空间亦暗移。

  永夜是夜到深处,深处即转,即所谓黎明前的黑暗。末句立即开朗,先用“明日”点出“清晨”,后用“晴空”点出时间正在向正午进发。“明日回头江树远”是空间的进一步推移,“回头”是客的心理动作,是“离绪”的发展,但“江树远”已显出一片明朗和生机。“怀贤”点出使君和客的友谊基础为共同的志意相投,也在不自觉中流露出词作者作为忧国忧民大哲学家的身份。结句将人的视线上引于晴空,既照应首句的落日,又将感情向大境界升华。“雁字连”,是在一片清澄中显出的自然界景象,雁南飞,又将北归,人之离别,正处于自然界的物候大循环之中。

  上、下阕所描写的时间是从黄昏到清晨,但这一小段时空变换是一段更大时空变换的转折点,使君和客的相会由种种因素所造成,使君和客的相别也由种种因素所造成,一别以后即属不可知,也许永远不能再相会,这就使词作所描述的小段时空变换有了特殊的意义。词作中时空虽步步变换,但上阕点出“留”,下阕点出“连”,已自然接续成“留连”二字,则人物的感情非“别”所能致。整首小令虽描写黄昏到清晨,但由“明日”一词可知下阕所写全属设想情景,而全词的时间中心点只是“风天从今别一川”的“今”,使君和客二人的感情通过“今”而相合,则一刹那已凝住永恒。

nánxiāngzi··luòzhàolóuchuán--zhū

luòzhàolóuchuánwěnguòchéngjiāngpiàntiānzhēnzhòng使shǐjūnliúránfēngyuècóngjīnbiéchuān

qiāowēixiányǒngqīngshuāngtòuzhānmínghuítóujiāngshùyuǎn怀huáixiánduànqíngkōngyànli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