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姹金婴围绕簇。玉蕊金莲清骨目。金光笼罩玉鳞龙,玉泉浇灌金棱竹。
玉姹金婴围绕簇。玉蕊金莲清骨目。金光笼罩玉鳞龙,玉泉浇灌金棱竹。
玉锋鸣胜曲。玉楼金殿金间玉。玉金交、玉炉金鼎,焰迸青黄缘。
玉锋鸣胜曲。玉楼金殿金间玉。玉金交、玉炉金鼎,焰迸青黄缘。
玉饭金浆非世禄。玉兔金乌常往覆。玉山玉海玉乾坤,玉人玉性无淋漉。
玉饭金浆非世禄。玉兔金乌常往覆。玉山玉海玉乾坤,玉人玉性无淋漉。
玉蟾明匪烛。玉乌蟠桃仙果熟。玉京丹、玉阳服了,不被诸仙辱。
玉蟾明匪烛。玉乌蟠桃仙果熟。玉京丹、玉阳服了,不被诸仙辱。

guīcháohuān--wángchù

chàjīnyīngwéiràoruǐjīnliánqīngjīnguānglóngzhàolínlóngquánjiāoguànjīnléngzhú

fēngmíngshènglóujīn殿diànjīnjiānjīnjiāojīndǐngyànbèngqīnghuángyuán

fànjīnjiāngfēishìjīnchángwǎngshānhǎigānkūnrénxìnglín

chánmíngfěizhúpántáoxiānguǒshújīngdānyánglebèizhūxiān

王处一

王处一

(1142—1217)金宁海东牟(今山东乳山)人,道士,字玉阳,号全阳子,一说号华阳子。从王重阳学道,修真于昆崳山烟霞洞。人称“跌脚仙人”。章宗承安中,曾被召见。元世祖时赠玉阳体元广度真人。 ▶ 98篇诗文

猜您喜欢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度临洮。
金带¹连环²³战袍,马头冲雪度临洮(táo)
译文:扎紧战袍,系上红缨大刀,打马前行,雪夜渡过洮水河。
注释:¹金带:大刀柄上系的红绸子。²连环:一种刀。³束:捆。⁴临洮:古县名,隶属于甘肃省定西市,因境内有洮河而得名。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juǎn)¹夜劫²单于帐,乱斫(zhuó)³胡兵缺宝刀。
译文:旗子高扬,连夜冲入单于帐内,砍杀胡兵,宝刀都残缺破损了。
注释:¹卷旗:指急行军,军旗高高飘扬。²劫:劫持,冲杀。³斫:读,砍。⁴缺:破损。

  这首诗犹如一幅出征图,给人以强烈的感召力。

  “金带连环柬战袍,马头冲雪度临洮。”这两句写全副武装的将士们出征杀敌。上句写军中将领的装束。诗人不说其头盔铠甲,也不说其长短兵器,只言其腰带,色为金色,质为金属,紧束腰间,提携战袍,仅此一句,就写出一个英武将军的雄姿。下句写骑兵部队出征突出的场景。从“马头冲雪”四字看出,大雪纷飞,唐军赴战之艰辛,骑兵队列,奔腾如潮,直赴敌阵,透出此战必胜的勃勃雄心。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儿缺宝刀。”这两句写夜袭敌军营的情景。上句的一“劫”字,写出唐军将士在军旗率领下,直捣敌军最高统帅的营帐,大有出其不意,石破天惊之感,表现了唐军作战的机智和勇敢。“卷旗”,表明将军旗卷在旗杆上,悄然指向敌军兵帐;“夜袭”,是说这次战斗是实行的夜间突袭,看出这场战斗是出其不意,奔袭敌营。下句写唐军闯进匈奴兵营,挥刀舞剑,东杀西砍,敌人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这句把诗的激情推向高潮。一“乱”字写出唐军与敌作战的情景,见敌就杀,将宝刀左右挥舞,写出将士饱满的战斗精神。一“缺”字非常传神,写出唐军因砍杀敌兵过多,刀剑竟然为之缺豁卷刃,表明与敌人战斗的激烈和惨重。

  这首诗除具有一般边塞诗那种激越的诗情和奔腾的气势外,还很注重语言的精美,并善于在雄壮的场面中插入细节的描写,酝酿诗情,勾勒形象,因此全诗神定气足,含蓄不尽,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1、 朱枝富编.边塞军旅: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
2、 余正松编选.边塞诗选:凤凰出版社,2012.04

chūsài

dài tángdài 

jīndàiliánhuánshùzhànpáo tóuchōngxuělíntáo 
juǎnjiéchánzhàng luànzhuóbīngquēbǎodāo 
谢傅门庭旧末行,今朝歌管属檀郎。
谢傅¹门庭旧末行,今朝歌管属檀郎²
译文:我在王家门庭的诸子婿中排列最末,今天的歌舞宴饮之乐只能归韩瞻摹用。
注释:王十二兄:是指其岳父王茂元之子,畏之即李商隐连襟韩瞻。悼亡日近:指李商隐的妻子去世不久。¹谢傅:东晋大臣谢安,死后赠太傅,这里以谢傅门庭借指岳父王茂元家。商隐娶的是王茂元之小女,故称“旧末行”。²檀郎:晋潘岳小字檀奴,貌美,人称檀郎,唐人常以此谓为女婿。在此作者似指韩瞻。
更无人处帘垂地,欲拂尘时簟竟床。
更无人处帘垂地,欲拂尘檀簟(diàn)¹竟床。
译文:无人的空室帷帐静静地拖到地上,想要擦一下灰尘却发现床上只有长竹席。
注释:¹簟:竹席。
嵇氏幼男犹可悯,左家娇女岂能忘?
(jī)氏幼男¹犹可悯,左家娇女²岂能忘?
译文:儿子尚小实在让人觉得可怜,女儿娇小更是不能忘怀。
注释:¹嵇氏幼男:晋代嵇绍,为嵇康之子,十岁丧母。在此指李商隐的儿子衮师。²左家娇女:晋代大诗人左思有二女,作有《娇女诗》。此处借指李商隐的女儿。
秋霖腹疾俱难遣,万里西风夜正长。
秋霖(lín)腹疾¹俱难遣,万里西风夜正长。
译文:连绵不断的秋季苦雨淅淅沥沥,西风阵阵黑夜是那么久长。
注释:¹秋霖腹疾:语本《左传》昭元年“雨淫腹疾”。原指淫雨引起的腹泻。

  这是一首悼亡诗。诗的首联写诗人心绪不佳,无心参与宴饮。颔联承上,说室内空寂,绝无人迹。颈联写王氏去世后,留下幼小的儿女,深为哀悯怜念。尾联通过描绘凄冷黑暗的环境,凸现出自己内心的痛苦。这首诗语言平易,却蕴含丰富情感。

  “谢傅门庭旧末行,今朝歌管属檀郎。”两句是说,过去我在王家门庭之中,曾忝居诸子婿行列之末,参与过家庭的宴会,而今天的歌吹宴饮之乐,却只能属于韩瞻了。李商隐娶的是王茂元的幼女,故谦称“末行”。不过他最得茂元的喜爱。如果说,“旧末行”的身份所引起的是对往昔翁婿夫妇间家庭温馨气氛怅然若失的怀想,那么,“今朝歌管”所带给诗人的就只有无边的孤孑与凄凉了。“歌管属檀郎”,“属”字惨然。诗人感到,自己与家庭宴饮之乐已经永远断绝了。

  颔联“更无人处帘垂地,欲拂尘时簟竟床。”顶上“歌管属檀郎”,掉笔正面抒写悼亡。对句化用潘岳《悼亡诗》“展转眄枕席,长簟竟床空;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句意。两句以重帘垂地、长簟竟床和清尘厚积来渲染室空人亡、睹物思人。这原是悼亡诗中常用的手法和常有的意境,但此处却不给人以蹈袭陈旧之感,写得别具新意,极富神韵。诗人在恍惚中,感到妻子还在室内,不觉寻寻觅觅,下意识地到处搜寻那熟悉的身影,却发现已是人迹消逝的空房,不禁发出“更无人处”的悲伤叹息。正在这时,眼光无意中落到悄然垂地的重帘上,若有所失。看到床上积满了灰尘,过去拂拭,但定睛一看,但却是一张除了铺满的长席之外别无所有的空床。这后一个举动,不但突出了诗人目击长簟竟床时的惊悸之感,而且表现了诗人面对空床委尘而不忍拂拭的心理,似乎那会拂去对亡妻的亲切回忆。句首的“欲”字,正传出这种欲拂而未能的意态。

  颈联“嵇氏幼男犹可悯,左家娇女岂能忘?”写幼女稚子深堪悯念。这里分别以“嵇氏幼男”、“左家娇女”借指自己的幼子衮师和女儿。失去母亲怜爱的孩子是可怜的,自己孑然一身,在寂寞凄凉中稍感慰藉的,也只有幼男娇女,身在幽冥的妻子,想必更加系念留在人间的幼男娇女,经受着幽显隔绝无缘重见的痛苦,两句又好象是对幽冥中的妻子所作的郑重表白和深情安慰。怜念子女、自伤孤孑、悼念亡妻,这几方面的感情内容都不露痕迹地表达出来了。

  尾联“愁霖腹疾俱难遣,万里西风夜正长。”在秋雨西风、漫漫长夜的背景下进一步抒写因悼念亡妻而触发的深长而复杂的内心痛苦。李商隐一生的悲剧遭遇和他的婚姻密切相关。由于他娶了王茂元的女儿,遭到朋党势力的忌恨,从此在仕途上坎坷曲折。这种遭遇使得诗人的婚姻笼罩着一层悲剧的阴影,造成他心灵上深刻的创伤和无法解脱的痛苦。如今王氏虽已去世,这种悲剧阴影仍在继续。绵绵秋雨,万里西风,茫茫长夜,包围着他的是无边无际、无穷无尽的凄冷和黑暗,内心的痛苦也和这绵延不绝的秋雨一样无法排遣,和这茫茫长夜一样未有穷期。“西风”而说“万里”,“夜”而说“正长”,都写出了在黑暗的夜晚,外界环境作用于诗人的听觉、感觉所引起的感受。

  这首诗对亡妻的悼念深情与其对身世的自伤融为一体,和盘托出。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165-1167
土反其宅,
土反¹其宅(zhái)²
译文:风沙不要作恶,泥土返回它的原处。
注释:¹反: 通“返”。²宅: 河流的堤岸。
水归其壑,
水归其壑(hè)
译文:河水不要泛滥,回到它的沟壑。
昆虫毋作,
昆虫毋(wú)¹
译文:昆虫不要繁殖成灾。
注释:¹作:兴起。
草木归其泽!
草木归其泽¹
译文:野草丛木回到沼泽中去,不要生长在农田里。
注释:¹泽:水草地、沼泽地。

  这首上古歌谣《蜡辞》选自《礼记·郊特牲》,伊耆氏,就是神农氏,是掌管祭祀的官吏。

  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开始出现了原始农业,随之而来也就有了为农业进行祝祷的宗教祭祀活动。这首《伊耆氏蜡辞》便是一个叫伊耆氏(有说即神农氏)的部落首领“腊祭”时的祝辞。“蜡辞”即“腊辞”。蜡辞:周代十二月蜡(腊)祭祝愿之辞,古人每年十二月祭祀百神,感谢众神灵一年来对农作物的福佑并为来年的丰收祈福,称作“腊祭”。由于我国社会长期停滞在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阶段,腊祭的习俗至今还在我国农村的一些地方保留着。

  这是一首古老的农事祭歌,属于中国远古时期的歌谣。《礼记·郊特牲》所载伊耆氏时代的《蜡辞》,是一首具有明显咒语性质、带有浓厚巫术色彩的祝辞。《礼记·郊特牲》中《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相传为伊耆氏时代的作品。伊耆氏,即神农氏,一说指帝尧。蜡,是古代一种祭礼的名称。周代在12月举行祭祀百神之礼,称为蜡礼,蜡礼上所用的祷辞,即称蜡辞。从这首短歌命令的口吻看,实际是对自然的“咒语”。 大水泛滥,土地被淹没,昆虫成灾,草木荒芜,眼看收获无望,在原始宗教意识的支配下,原始人企图靠着这种有韵律的语言,来指挥自然,改变自然,使它服从自己的愿望。

  它集中反映了原始先民面对地质灾害、洪水灾害、动物灾害、植物灾害等众多自然灾害侵袭时的复杂矛盾心理状态。四句诗,句句既是祈求,也是命令;既是祝愿,也是诅咒。全诗既反映了原始先民饱受自然灾害侵袭的深重苦难,也反映了他们相信利用巫术咒语能够消除自然灾害的乐观心理。

  强烈期望自然顺逐人意的祭歌里,仍然会让我们想起早期社会中那种人和自然温情相处的景象。但是,祭歌背后的信息,告诉我们那时的人和自然也有不和谐。因为在人只能通过宗教手段,向自然发出“命令式”祈愿的时候,这间接暗示,自然力在人力面前的强大,不可控制,人改造自然手段的贫乏。那时的人们无法像现在这样大规模干预自然环境。我相信,先人们并不是不愿意改造环境,而是他们想改造环境却没有手段,无奈之下,他们只能用宗教形式来向自然祈求和谐!

  这篇祝辞从农业生产的角度分别从土、水、昆虫、草木四个方面提出祝愿,每一句正好说着一个方面。

  先说“土”,希望“土反其宅”。“反”,同“返”;“宅”,居住的地方,这里指原地。全句说,土返回它的原地,是希望田土不流失的意思。一说是祈求用于蓄水与障水的堤防安稳、牢固的意思。

  次说“水”,希望“水归其壑”。“壑”,这里指洼地。全句说,水流向它的洼地,是希望水流不要泛滥成灾的意思。

  再次说“昆虫”,希望“昆虫毋作”。“昆虫”,指螟、蝗等农作物的害虫;“毋”,不要;“作”,兴起。这一句是希望昆虫不生,免除虫灾。

  最后说“草木”,希望“草木归其泽”。“草木”指危害庄稼的稗草、荆榛等植物。这一句希望草木返回它们的沼泽地带,不再危害庄稼。

  所举土、水、昆虫、草木四物,与农业生产的好坏关系至为密切。原始部落生产力低下,对于这四物的灾害难以控制,但又觉得非要控制不可。这种矛盾心理就体现在虔诚庄严的“蜡辞”形式中。四句诗,句句都是愿望,又都是命令;既都是祝辞,又都是咒语。一种原始人心灵深处的动荡、不平衡,通过这四句歌谣被表达了出来。阅读这首祝辞,读者的眼前仿佛闪现出一群原始人,他们正在旷野之中举行庄严肃穆的祝祷仪式。当读者设身处地、神思飞越地逐一念起这一句又一句的祝辞时,在心灵深处似乎也能感受到中华民族的祖先当年有过的那种动荡和不平衡的感情,并由此获得了艺术美的享受。

shìzhà

míng xiānqín 

fǎnzhái 
shuǐguī 
kūnchóngzuò 
cǎoguī 
长忆梁王逸兴多,西园花尽兴如何。
长忆梁王¹逸兴²多,西园花尽兴如何。
译文:常常回忆自己当初与您相处时的意兴勃发,此时正值西园里百花凋零,不知令狐相公意兴如何?
注释:令狐相关:诗人旧友令狐楚,当时身居要职。¹梁王:西汉梁孝王刘武。他曾建梁园,常在这里狩猎、饮酒赋诗、宴饮宾朋。天下文人雅士如枚乘、司马相如等云集在此,为座上宾。此处用梁王拟比令狐楚。²逸兴:超逸豪放的意兴。
近来溽暑侵亭馆,应觉清谈胜绮罗。
近来溽(rù)¹侵亭馆,应觉清谈胜绮罗。
译文:近日遭遇暑天,室内也觉得酷热难耐,令狐大人应该感觉高朋们在一起轻松地畅谈,胜过繁华奢侈的生活。
注释:¹溽暑:盛夏气候潮湿闷热,指暑湿之气。
境入篇章高韵发,风穿号令众心和。
境入篇章高韵发,风穿号令众心和。
译文:您的大作格调高雅,每次拜读之后都会觉得精神振奋;您的号令整肃,众人都齐声应和,积极响应。
承明欲谒先相报,愿拂朝衣逐晓珂。
承明欲谒先相报,愿拂朝衣逐晓珂。
译文:我非常渴望拜谒皇上,希望您能先行通报,我愿意追随您同赴早朝,等待皇上的宣召。

xiàxuānlíngxiànggōng

liú tángdài 

chángliángwángxìngduō 西yuánhuājìnxìng 
jìnláishǔqīntíngguǎn yīngjuéqīngtánshèngluó 
jìngpiānzhānggāoyùn fēngchuān穿hàolíngzhòngxīn 
chéngmíngxiānxiàngbào yuàncháozhúxiǎo 
齐人谏(齐策)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言之。”对曰:“君不闻海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军之水也;君长有齐阴,奚以薛为?失齐,虽隆薛之臣到于天,犹之无益也。”君曰:“善。”乃辍城薛。
齐人谏(jiàn)(齐策)靖郭君¹将城薛²,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yè)³:“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qū)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bǐ)臣不敢以¹⁰死为¹¹戏!”君曰:“亡¹²!更¹³言之。”对曰:“君不闻海大鱼乎?网不能止¹⁴,钩不能牵¹⁵;荡¹⁶而失水,则蝼蚁得意¹⁷焉。今夫齐,亦军之水也;君长有齐阴¹⁸,奚以薛为?失齐,虽隆薛之臣到于天,犹之无益也。”君曰:“善。”乃辍(chuò)¹⁹城薛。
译文:靖郭君田婴准备在封地薛修筑城防工事,(因为会引起齐王猜疑)不少门客去谏阻止他。田婴于是吩咐传达人员不要为劝谏的门客通报。有个门客请求接见田婴,他保证说:“我只说三个字就走,要是多一个字,愿意领受烹杀之刑。”田婴于是接见他。客人小步快走到他跟前,说:“海大鱼。”然后转身就跑。田婴赶忙问:“先生还有要说的话吧?”客人说:“我可不敢拿性命当儿戏!”田婴说:“不碍事,先生请讲!”客人这才回答道:“您没听说过海里的大鱼吗?鱼网钓钩对它无能为力,但一旦因为得意忘形离开了水域,那么蝼蚁也能随意摆布它。以此相比,齐国也就如同殿下的‘水’,您一直受着齐国的庇荫,还要在筑薛城干什么呢?而你如果失去了齐国,即使将薛邑的城墙筑得跟天一样高,又有什么作用呢。”田婴称赞说:“对。”于是停止了筑城的事。
注释:¹靖郭君:即田婴。²将城薛:将要修薛城的城墙。³谒者:主管传达通报的官吏。⁴无为客通:不要给纳谏的人通报。⁵三言:三个字。⁶益:通“溢”,超过。⁷臣请烹:我情愿接受烹刑。⁸因:于是。⁹有于此:留于此,犹言留在这里继续说。¹⁰以:把。¹¹以……为:把……当作……。¹²亡:通“无”,不。¹³更:再。¹⁴止:捕获。¹⁵牵:牵引,犹言钓住。¹⁶荡:放。¹⁷得意:满意。¹⁸阴:庇护,荫庇。¹⁹辍:停止。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