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景催人,还又是、西风吹袂。青镜里、满簪华发,不堪憔悴。
光景催人,还又是、西风吹袂。青镜里、满簪华发,不堪憔悴。
一月几逢开口笑,十年滴尽伤时泪。倩一尊、相对说清愁,花前醉。
一月几逢开口笑,十年滴尽伤时泪。倩一尊、相对说清愁,花前醉。
初未识,名为累。今始觉,身如寄。把閒情换了,平生豪气。
初未识,名为累。今始觉,身如寄。把閒情换了,平生豪气。
致主安民非我事,求田问舍真良计。看野云、出岫却飞回,元无意。
致主安民非我事,求田问舍真良计。看野云、出岫却飞回,元无意。
段成己

段成己

段成己,字诚之,号菊轩。段克己弟。稷山人(今属山西)。与兄克己以文章擅名,赵秉文成为“二妙”。金正大年间中进士。金亡后与兄避地龙门山中。元世祖召其为平阳府儒学提举,坚不赴任,闭门读书。与兄段克己所作诗合刊为《二妙集》,词有《菊轩乐府》一卷。 ▶ 25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沉沉¹(gēng)²急,渐渐人声绝³
译文:远处传来断断续续的更鼓声,忙碌的人们陆续入睡,市井的吵闹声慢慢平息下来。
注释:¹沉沉:指从远处传来的断断续续的声音。²更鼓:旧时一夜分成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晚上派专人巡夜,打鼓报道时刻,叫做“打更”,打更用的鼓叫“更鼓”。³绝:这里是消失的意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译文:吹灯入睡发现房间更加明亮,原来是月光与白雪交相映照在窗上,使房间显得更加明亮。

  这首诗描绘一幅了夜深人静,但更鼓声声,吹灯欲睡,月照雪映,窗更明的幽冷夜景。全诗简洁晓畅、清新可喜。这首诗形象地写出了夜之静,雪之明,表现出诗人孑然一人夜中赏雪景的独特感受。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制造了更深人转静的环境气氛。“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它以“更鼓”、“人声”的一急一绝,形成对照,更深人静的过程,借助“沉沉”“渐渐”四叠字便生动形象地传达出来,使人仿佛听到夜神走动的脚步声。它又以两散行句结束,特意突出后二句雪映月增明的绝妙景致。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写雪映月愈明的景色。“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白。”灯本以照明,吹灯而窗更明,是因为夜空正高悬明月,大地又洒满白雪。末句不言雪而雪自见。诗人这时也许已和衣上床,却又欹枕待月。一年最后一个“十五”,既有明月当空,又有白雪洒地,很可能是诗人一生少遇的良宵。这时一盏寒灯,显已成为多余。不由起坐吹灯,临窗赏玩。由于白雪映衬,月光显得分外皎洁。真是天上地下,照耀如同白昼。

  “月照一天雪”五字,准确地表现出诗人映雪赏月的独特感受,既写了实景,又传出真情,全诗就因有了此句而大增光彩。这两句的艺术灵感,也许是受张九龄“灭烛怜光满”的诗意的诱发,但它不是“望月怀远”,而是映雪赏月,则显属诗人的创造。它也不像韩愈、苏轼因有谪迁经历,而生发“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的情思,只是直写这年最后一个“十五夜”雪中看到的月色。

  此诗由于使用了对偶、散行句式交替出现的艺术手法,而收到了语言清新简净的效果。此诗所写腊半雪夜赏月的景致,可能会给人“幽冷”的印象,但它与柳宗元“孤舟”独钓的“孤独”心态迥然不同,因为作者并无柳氏南迁后的幽禁遭遇。它乃是一个生活安定的诗翁,十二月十五夜映雪赏月的真实感受,可以用诗人“景是众人同,情乃一人领”(《老莫作诗》)的艺术自来说明。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元明清名诗鉴赏.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1018
2、 清诗观止编委会.清诗观止.上海:学林出版社,2015:150

shíèryuèshí

yuánméi qīngdài 

chénchéngēng jiànjiànrénshēngjué 
chuīdēngchuānggēngmíng yuèzhàotiānxuě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管子¹曰:“仓²(lǐn)³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未之尝闻¹⁰。古之人¹¹曰:“一夫¹²不耕,或¹³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生之有时¹⁴,而用之亡¹⁵¹⁶,则¹⁷物力¹⁸必屈(jué)¹⁹。古之治天下,至²⁰(xiān)²¹至悉²²也,故其畜²³积足恃²⁴。”背本而趋(qū)²⁵,食者甚众,是²⁶天下之大残²⁷也;淫(yín)(chǐ)之俗²⁸,日日以²⁹(zhǎng)³⁰,是天下之大贼³¹也。残贼公行³²,莫³³³⁴³⁵止;大命³⁶³⁷³⁸,莫之振救³⁹。生之者⁴⁰甚少,而靡(mí)⁴¹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jué)
译文:管子说:“粮仓充足,百姓就懂得礼节。”百姓缺吃少穿而可以治理得好的,从古到今,没有听说过这事。古代的人说:“一个男子不耕地,有人就要因此挨饿;一个女子不织布,有人就要因此受冻。”生产东西有时节的限制,而消费它却没有限度,那么社会财富一定会缺乏。古代的人治理国家,考虑得极为细致和周密,所以他们的积贮足以依靠。现在人们弃农经商(不生产而)吃粮的人很多,这是国家的大祸患。过度奢侈的风气一天天地滋长,这也是国家的大祸害。这两种大祸害公然盛行,没有人去稍加制止;国家的命运将要覆灭,没有人去挽救;生产的人极少,而消费的人很多,国家的财富怎能不枯竭呢?
注释:¹管子:即管仲。后人把他的学说和依托他的著作,编辑成《管子》一书,共二十四卷。²仓:贮藏谷物的建筑物。³廪:米仓。⁴实:充实,满。⁵而:同“则”,就,连词。⁶礼节:礼仪法度。⁷不足:指衣食不足,缺吃少穿。⁸治:治理,管理。⁹及:到。¹⁰未之尝闻:即“未尝闻之”,没有听说过这回事。未尝,不曾。副词。之,指“民不足而可治”,代词在否定句中作宾语,一般要前置。¹¹古之人:亦指管子,以下四句引自《管子·轻重甲》,与原文略有出入。¹²夫:古代对成年男子的通称。¹³或:有的人,代词。¹⁴生之有时:生产有时间的限制。之,指物资财富,代词。¹⁵亡:同“无”。¹⁶度:限制,节制。¹⁷则:那么,连词。¹⁸物力:指财物,财富。¹⁹屈:竭,穷尽。²⁰至:极,副词。²¹孅:通“纤”,细致。²²悉:详尽,周密。²³畜:同“蓄”,积聚,储藏。²⁴恃:依赖,依靠。²⁵背本趋末:放弃根本的事,去做不重要的事,此处是指放弃农业而从事工商业。古代以农桑为本业,工商为末业。背,背离,背弃。²⁶是:这,代词,作主语。²⁷残:害,危害,祸害。²⁸淫侈之俗:奢侈的风气。淫,过分,副词。²⁹以:连词。³⁰长:增长。³¹贼:害,危害,祸害。³²公行:公然盛行。即“莫或止之”,没有人去稍微制止它一下。³³莫:没有人,代词。³⁴之:代词,指“残贼公行”之事。是“止”的宾语,前置。³⁵或:副词,有“稍微”、“稍稍”之意。³⁶大命:国家的命运。³⁷将:将要,副词。³⁸泛:通“覂”,翻覆,覆灭。³⁹振救:拯救,挽救。⁴⁰生之者:生产粮食、财物的人。⁴¹靡:耗费。
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
汉之为汉¹,几²四十年矣,公私³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¹⁰不入¹¹,请卖爵(jué)¹²,既¹³闻耳¹⁴矣。安¹⁵有为¹⁶天下阽危¹⁷者若是¹⁸而上¹⁹不惊者?世之有饥穰(ráng)²⁰,天之行也²¹,禹(yǔ)、汤被之²²矣。即²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²⁴之旱,国胡以²⁵²⁶(xù)²⁷?卒然²⁸边境有急²⁹,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kuì)³⁰之?兵³¹旱相乘³²,天下大³³³⁴,有勇力者聚徒³⁵而衡击³⁶;罢(pí)³⁷夫羸(léi)³⁸老易³⁹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⁴⁰⁴¹也,远方之能⁴²疑者⁴³,并⁴⁴⁴⁵而争起⁴⁶矣。乃⁴⁷(hài)⁴⁸而图⁴⁹之,岂⁵⁰将有及乎?
译文:汉朝从建国以来,快四十年了,公家和个人的积贮还少得令人痛心。错过季节不下雨,百姓就将忧虑不安,年景不好,百姓纳不了税,就要请求卖掉自己的爵级和孩子。这样的事情皇上已经耳有所闻了,哪有治理国家已经危险到这种地步而皇上不震惊的呢?世上有灾荒,这是自然界常有的现象,夏禹、商汤都曾遭受过。假如不幸有纵横二三千里地方的大旱灾,国家用什么去救济灾区?如果突然边境上有紧急情况,成千上万的军队,国家拿什么去发放粮饷?假若兵灾旱灾交互侵袭,国家财富极其缺乏,胆大力壮的人就聚集歹徒横行抢劫,年老体弱的人就互换子女来吃;政治的力量还没有完全达到各地,边远地方敢于同皇上对抗的人,就一同举兵起来造反了。于是皇上才惊慌不安地谋划对付他们,难道还来得及吗?
注释:¹汉之为汉:意谓汉朝自从建立政权以来。这是个主谓短语,“之”是用于短语主、谓之间的助词。为,成为,动词。²几:将近,副词。³公私:国家和个人。⁴犹:还,仍然,副词。⁵可哀痛:指积蓄少得使人痛心。⁶失时:错过季节。⁷雨:下雨,动词。⁸且:将,副词。⁹狼顾:狼性多疑,行走时常回头看,以防袭击,比喻人有后顾之忧。此处形容人们看到天不下雨的忧虑不安。¹⁰岁恶:年景不好。恶,坏。¹¹不入:指纳不了税。“入”是“纳”的意思。¹²请卖爵子:指卖爵级又卖子。¹³既:已经,副词。¹⁴闻耳:闻于耳,指上述严重情况传到了皇帝的耳中。¹⁵安:哪里,副词。¹⁶为:治理。¹⁷阽危:危险。阽,临近。¹⁸若是:如此,像这个样子。¹⁹上:皇上,皇帝。²⁰饥穰:荒年和丰年。此处为偏义复词,只指荒年。饥,灾荒。穰,庄稼丰熟。²¹天之行也:是自然界的固有现象。天,大自然。行,常道,规律。²²禹、汤被之:禹,传说中古代部落联盟领袖。原为夏后氏部落领袖,奉舜命治水有功,舜死后继其位。汤,商朝的开国君主。被:遭,受。之:代词,指“饥穰”。传说禹时有九年的水灾,汤时有七年的旱灾。²³即:如果,假如,连词。²⁴方二三千里:纵横各二三千里。²⁵胡以:何以,用什么。胡,代词。以,介词。²⁶相:副词,兼有指代接受动作一方的作用,此处指“方二三千里”的灾区。²⁷恤:周济,救济。²⁸卒然:突然。卒,通“猝”。²⁹急:紧急情况,指突然爆发的战争。³⁰馈:进食于人,此处指发放粮饷,供养军队。³¹兵:兵灾,战祸,战争。³²乘:因,趁。³³大:非常,十分,副词。³⁴屈:缺乏。³⁵徒:同伙。³⁶衡击:横行劫掠攻击。衡,通“横”。³⁷罢:通“疲”。³⁸羸:瘦弱。³⁹易:交换。⁴⁰毕:完全,副词。⁴¹通:达。⁴²能:是衍文。⁴³疑者:指对朝廷反抗的人。疑:同“拟”,指与皇帝相比拟,较量。⁴⁴并:一同,副词。⁴⁵举:举兵。⁴⁶争起:争先起来闹事。⁴⁷乃:才,副词。⁴⁸骇:受惊,害怕。⁴⁹图:谋划,想办法对付。⁵⁰岂:难道,副词。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
¹积贮(zhù)者,天下之大命²也。苟³(sù)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¹⁰而不至!”殴¹¹民而归之农¹²,皆著¹³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¹⁴,末技¹⁵游食之民¹⁶,转而缘南亩¹⁷,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¹⁸矣。可以¹⁹²⁰富安天下²¹,而²²²³²⁴此廪(lǐn)²⁵也,窃²⁶²⁷陛下²⁸惜之。
译文:积贮,是国家的命脉。如果粮食多财力充裕,干什么事情会做不成?凭借它去进攻就能攻取,凭借它去防守就能巩固,凭借它去作战就能战胜。使敌对的人归降,使远方的人顺附,招谁而不来呢?现在如果驱使百姓,让他们归向农业,都附着于本业,使天下的人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工商业者和不劳而食的游民,都转向田间从事农活,那么积贮就会充足,百姓就能安居乐业了。本来可以做到使国家富足安定,却竟造成了这种令人危惧的局面!我真替陛下痛惜啊!
注释:¹夫:助词,用在全句之前,表示一种要阐发议论的语气。²大命:大命脉,犹言“头等大事”。³苟:如果,假如,连词。⁴粟:此处泛指粮食。⁵何为:做什么事。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为,动词。⁶以:凭,靠,介词,后面省略宾语“之”。⁷则:就,连词。⁸怀敌:使敌对者来归顺。怀,归向,使动用法。⁹附远:使远方的人顺附。附,使动用法。¹⁰招:招抚。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¹¹殴:通“驱”,驱使。¹²归之农:使动双宾语,使之归农。¹³著:“着”的本字,附着。¹⁴食其力:靠自己的劳力吃饭。¹⁵末技:不值得重视的技能,此处指与“本业”相对的“末业”,即工商业。¹⁶游食之民:游手好闲,不劳而食的人。游食,坐食,不劳而食。《荀子·成相》:“臣下职,莫游食。”杨倞注:“游食谓不勤于事,素餐游手也。”¹⁷缘南亩:走向田间,从事农业。缘,因,循,此处有趋向之意。南亩,泛指农田。¹⁸乐其所:以其所为乐,即乐于从事自己的本业(农业)。乐,以……为乐,意动用法。所,名词。¹⁹可以:助动词。²⁰为:做到。²¹富安天下:使天下富足安定。富安,使动用法。富,指食用充足;安,指政治安定。²²而:但,却,连词。²³直:竟然,副词。²⁴为:造成,动词。²⁵廪廪:同“懔懔”,危惧的样子。指令人害怕的局面。²⁶窃:私下,副词,表示自谦。²⁷为:替,介词。²⁸陛下:对帝王的尊称。
节自《汉书·食货志》
节自《汉书·食货志》

  这篇奏疏,是贾谊针对西汉初年在经济上所面临的严重危机,提出的要注意积贮的重要论文。它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加强积贮对国计民生的重大意义,表现出一个地主阶级政治家思想家的远见卓识。他提出的主张,对于维护汉朝的封建统治,促进当时的社会生产,发展经济,巩固国防,安定人民的生活,都有一定的贡献,在客观上是符合人民的利益的,在历史上有其进步的意义。同时,他的重视发展农业,提倡积贮的思想,即使至今,也仍有借鉴的价值。

  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了“仓廪实而知礼节”这一观点,既而引用古人有关不耕不织、用之无度给人民带来的危害性的言论,对照当时社会食者众、靡者多、积蓄少的现象,提醒当权者必须慎重正视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

  接着文章论及灾害的必然性,谈到禹、汤受此之苦,并在此基础上接连设问:如果我们也遇到灾害,“国胡以相恤”?如果边境有敌人入侵,“国胡以馈之”?不仅如此,文章更具体揭示了旱荒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一一勇者行劫,老弱者易子而食,政治未毕通等。

  最后从正面归结到“夫积贮者, 天下之大命也”, 指出“苟粟多而财有余, 何为而不成”、“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的大利。同时,进一步提出了“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的具体办法。

  贾谊在文章中还毫不隐讳地揭露了当时人民备受饥寒的困苦生活,对统治阶级骄奢淫逸、挥霍无度提出严厉的批判,言辞犀利激切。

  本文理论结合实际,紧密围绕“积贮”的论题,从正反两面逐层深入地来论证中心论点。文章第一段,首先引用管子之言和古人深知民足致治的事实,对古之治天下,重积贮的理论和经验进行了总结,阐明积贮与国计民生的关系,从正面论证了积贮的重要。接着由古及今,联系实际,针对当前生产少,消费多,淫侈之风滋长,不重视积贮,国家有覆亡可能的危险形势,说明不重积贮的危害,从反面论证了积贮的重要意义。这样通过古今对比,理论和形势的分析,从正反两面对中心论点进行了有力的论证。第二段,则就应付自然灾害和战争两个方面,从国家存亡攸关的高度阐明不积贮的危害,从反面进一步论证了积贮的重要。至第三段,则在前面充分阐述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归纳出“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的中心论点,并与第二段及第一段的有关部分进行对比论证,阐明积贮之利是关系国家富强的根本大计,重视农业生产,是加强积贮的根本措施,从正面更深入一层论证了积贮的重要意义。文章这样围绕中心论点,引古证今,理论结合实际,进行正反对照,并以确凿的论据,严密的逻辑,层层深入进行论证,把道理说得清楚透彻,有条不紊,令人信服。

lùnzhùshū

jiǎ liǎnghàn 

    guǎnyuē  cānglǐnshíérzhījié  mínérzhìzhě jīn wèizhīchángwén zhīrényuē  gēng huòshòuzhī zhī huòshòuzhīhán  shēngzhīyǒushí éryòngzhī  zhīzhìtiānxià zhìxiānzhì shì jīnbèiběnér shízhěshènzhòng shìtiānxiàzhīcán yínchǐzhī zhǎng shìtiānxiàzhīzéi cánzéigōngxíng zhīhuòzhǐ mìngjiāngfěng zhīzhènjiù shēngzhīzhěshènshǎo érzhīzhěshènduō tiānxiàcáichǎnjué 

    hànzhīwéihàn shínián gōngzhī yóuāitòng shīshí mínqiěláng suìè qǐngmàijué wéněr ānyǒuwéitiānxiàdiànwēizhěruòshìérshàngjīngzhě shìzhīyǒuráng tiānzhīxíng  tāngbèizhī xìngyǒufāngèrsānqiānzhīhàn guóxiāng ránbiānjìngyǒu shùqiānbǎiwànzhīzhòng guókuìzhī bīnghànxiāngchéng tiānxià yǒuyǒngzhěérhéng léilǎoéryǎo zhèngzhìwèitōng yuǎnfāngzhīnéngzhě bìngérzhēng nǎihàiérzhī jiāngyǒu 

    zhùzhě tiānxiàzhīmìng gǒuduōércáiyǒu wéiérchéng gōng shǒu zhànshèng huái怀yuǎn zhāoérzhì jīnōumínérguīzhīnóng jiēzhuóběn shǐ使tiānxiàshí yóushízhīmín zhuǎnéryuánnán érrénsuǒ wéiāntiānxià érzhíwéilǐnlǐn qièwéixiàzhī 

    jié hànshū ·shíhuòzhì 

日落沧江晚,停桡问土风。
日落沧(cāng)¹晚,停桡(ráo)问土风²
译文:夕阳隐没苍茫的江水,天色已晚,停船探问当地乡俗土风。
注释:¹沧江:泛指江水。²土风:乡土歌谣或乐曲。
城临巴子国,台没汉王宫。
城临巴子国¹,台没汉王宫²
译文:城楼面临着古代的子爵巴国,高台乃是那湮没的蜀汉王宫。
注释:¹巴子国:古国名。²汉王宫:指永安宫,蜀汉先主刘备卒于此。
荒服仍周甸,深山尚禹功。
荒服仍周甸(diàn)¹,深山尚禹(yǔ)²
译文:这荒远地区仍属周朝的领域,深山里至今推崇大禹的丰功。
注释:¹周甸:周朝甸服之国,意指周朝的领域。²禹功:指夏禹治水的功绩。
岩悬青壁断,地险碧流通。
岩悬青壁¹断,地险碧流通。
译文:山岩陡峭好像青青墙壁中断,地势险峻下临清碧江水流通。
注释:¹青壁:青色的山壁。
古木生云际,归帆出雾中。
古木¹生云际²,归帆出雾中。
译文:高大的古树挺立在白云边上,归来的船帆出现在浓浓雾中。
注释:¹古木:一作“古树”。²云际:云中。言其高远。
川途去无限,客思坐何穷。
川途去无限,客思坐¹何穷。
译文:水行的旅途一去便无限遥远,旅客的愁思因此更无尽无穷。
注释:¹坐:因为。

  根据诗题,此诗应为怀古诗,其实称之以“旅游诗”可能更恰当。此诗描写了这位年轻的西部人第一次进入中国中心区域(虽然仅在南方边缘)的旅程。他不断地回顾“巴”(四川),细心地寻访“周甸”(不包括四川),寻访“禹功”所覆盖的地区。他反复提到那些广泛的地理名称,仿佛这些名称本身就具有某种神奇的意义。他为这些地区的历史和古迹所倾倒。他在白帝城怀古,所缅怀的既不是历史事件,也不是盛衰过程,而是集中于与中国文化的中心区域相联系的古迹本身。

  由怀古而产生的忧伤很容易转换成孤独及思乡的情绪。与较老练诗人的修辞练习不同,陈子昂这首诗更多地与情绪的激发有关,而不是与技巧有关。他的旅行诗并不像王勃、卢照邻、骆宾王的同类诗,而更接近李百药的诗。诗中对句的排列比王勃、卢照邻的诗较不板滞。他的风格离开骆宾王的风格更远。骆宾王的怀古旅行诗用了高度矫饰的语言,即使最真诚的感情也会黯然失色,从而彻底破坏诗的情调。

  陈子昂描写自然景物的对偶句不似上官仪那样复杂,可是在这首诗中,这些对句也一铺到底,破坏了诗篇的流畅。此外,诗人还隐喻性地运用动词描写直观景象,表现了宫廷诗的一定影响。

参考资料:
1、 王 岚.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72-73

báichénghuái怀

chénáng tángdài 

luòcāngjiāngwǎn tíngráowènfēng 
chénglínguó táihànwánggōng 
huāngréngzhōudiàn shēnshānshànggōng 
yánxuánqīngduàn xiǎnliútōng 
shēngyún guīfānchūzhōng 
chuānxiàn zuòqióng 
齐有富人,家累千金。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
齐有富人,家累¹千金。其二甚甚愚,其父又不教之。
译文:齐国有一富人,家累千金,财产无数,但是他的两个儿子甚是蠢笨,儿子的父亲又不教导他们。
注释:¹累:积攒、拥有。
一日,艾子谓其父曰:“君之子虽美,而不通世务,他日曷能克其家?”
一日,艾甚谓其父曰:“君之甚虽美,而不通世务,他日曷(hé)¹能克²其家?”
译文:一天,艾子对他们的父亲说说:“您的儿子虽然很好,但不通事务,日后怎么能够持家呢?”
注释:¹曷﹕何,怎能。²克:胜任。
父怒曰:“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岂有不通世务者耶?”
父怒曰:“吾之甚敏¹而且恃²多能³,岂有不通世务者耶?”
译文:富人大怒道:“我的儿子,聪明并且具有各种本领,怎么会不了解世间的各种事务呢?”
注释:¹敏:灵敏,聪明。²恃:依靠,指具有。³多能:多种本领。
艾子曰:“不须试之他,但问君之子,所食者米,从何来?若知之,吾当妄言之罪。”
艾甚曰:“不须试之他,但问君之甚,所食者米,从何来?若知之,吾当妄言¹之罪。”
译文:艾子说:“不如试一试他,只要问你的儿子,所吃的米是从哪里来的?如果知道,我愿承担造谣的罪名。”
注释:¹妄言:乱说,造谣。
父遂呼其子问之。其子嘻然笑曰:“吾岂不知此也?每以布囊取来。”
父遂呼其甚问之。其甚嘻然笑曰:“吾岂不知此也?每以¹布囊取来。”
译文:富人就叫他的儿子来问他,儿子笑嘻嘻地说:“我怎么会不知道呢?米是从布袋里取来的。”
注释:¹以:从。
其父愀然改容曰:“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来?”
其父愀(qiǎo)然改容¹曰:“甚之愚甚²也!彼米不是田中来?”
译文:富人神情变得严肃,改变面容说:“儿子你真是愚笨!难道不知道米是从田中来的吗?”
注释:¹愀然改容:神色变得严肃。改容,改变面色。²甚:十分,很。
艾子曰:“非其父不生其子。”
艾甚曰:“非其父不生其甚。”
译文:艾子说:“有其父必有其子,不是他这样的父亲就不会有愚不可及的儿子。”
讽刺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教育方法,更说明了有其父必有其甚的道理,孩甚不可以娇生惯养,否则对他很不利,因此教育方法也很重要。
水榭风微玉枕凉。牙床角簟藕花香。野塘烟雨罩鸳鸯。
水榭(xiè)¹风微玉枕凉。牙床²角簟(diàn)³藕花香。野塘烟雨罩(zhào)鸳鸯。
注释:¹水榭:临水楼台。²牙床:雕饰精致的小床。³角簟:以角蒿编织的席子。
红蓼渡头青嶂远,绿萍波上白鸥双。淋浪淡墨水云乡。
红蓼(liǎo)渡头青嶂远,绿萍波上白鸥双。淋浪¹淡墨水云乡。
注释:¹淋浪:笔墨酣畅淋漓。
这是一首题画小词。它以形象化的文字,再现了原画的色彩、布局和意境,使未睹其画的读者,犹如身临画前。末句点题,绾结入妙。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