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峰嵯峨互相依,九龙跳跃万马随。苍松怪石倚天碧,岚气日夕沾人衣。
群峰嵯峨互相依,九龙跳跃万马随。苍松怪石倚天碧,岚气日夕沾人衣。
幽花野草香涧谷,山中寒暑自四时。孝标当年隐其内,劲节上与山争奇。
幽花野草香涧谷,山中寒暑自四时。孝标当年隐其内,劲节上与山争奇。
纷纷馀辈方进取,谁能退缩山之陲。困来和云卧白石,醒后冲烟登紫微。
纷纷馀辈方进取,谁能退缩山之陲。困来和云卧白石,醒后冲烟登紫微。
古今名利天下重,此子似欲一手提。白头老僧好事者,泛览景物裁为诗。
古今名利天下重,此子似欲一手提。白头老僧好事者,泛览景物裁为诗。
使我一读重叹息,玩味展转忘其疲。世途扰攘吾已厌,便欲命驾寻荒祠。
使我一读重叹息,玩味展转忘其疲。世途扰攘吾已厌,便欲命驾寻荒祠。
左骖白鹿右黄鹄,与子相从不尔离。
左骖白鹿右黄鹄,与子相从不尔离。

yùnlíngyuánwéitángshàngrényóujiǔlóngshān--yóng

qúnfēngcuóéxiāngjiǔlóngtiàoyuèwànsuícāngsōngguàishítiānlánzhānrén

yōuhuācǎoxiāngjiànshānzhōnghánshǔshíxiàobiāodāngniányǐnnèijìnjiéshàngshānzhēng

fēnfēnbèifāngjìnshuínéng退tuìsuōshānzhīchuíkùnláiyúnbáishíxǐnghòuchōngyāndēngwēi

jīnmíngtiānxiàzhòngzishìshǒubáitóulǎosēnghǎoshìzhěfànlǎnjǐngcáiwèishī

使shǐzhòngtànwánwèizhǎnzhuǎnwàngshìrǎorǎngyàn便biànmìngjiàxúnhuāng

zuǒcānbái鹿yòuhuángzixiāngcóngěr

叶颙

叶颙

(1296—?)元明间金华府金华人,字景南,一字伯恺,自号云𩕢天民。元末隐居不出,至正中自刻其诗,名《樵云独唱》。入明,举进士,官行人司副。后免官家居,授徒甚众。 ▶ 457篇诗文

猜您喜欢
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
¹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wà)²凌波³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
译文:道路留香不吝惜美女的脚步,久久敛束着丝罗袜如在水波上走。只见她那舞步如旋风,都不留下步履踪迹。
注释:¹涂:道路,通途。²罗袜:丝罗制的袜。³凌波:起伏飘浮于波涛之上。⁴风:旋风。⁵行处踪:行经场所的踪迹。
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
¹穿宫样²稳,并立双趺(fū)³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
译文:暗暗地穿着宫廷样式的鞋适合走路稳健,而并立两脚行路就困都。你说纤细美妙到何种程度,该是很都。要说“纤妙”,必须把妇女托在手掌上去看她的脚。
注释:¹偷:暗暗地。²宫样:宫廷样式的衣裳,这里借指小鞋。³双趺:脚。⁴纤妙:纤细美妙。⁵应:该。

  上片描绘侍妓或歌妓的小脚步态。“审美理想渗透于审美感受之中,主宰着一定民族、一定时代、一定阶级的审美趣味、风尚和趋向。。”苏轼写作该词所带的审美倾向也不例外。“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特写侍妓或歌妓轻飘的步姿。莲上“承步”,“罗袜凌波”,如洛水女神飘在水面上。中国古代爱恋民歌就是承袭这种小脚美的审美观来吟咏“莲承步”,“罗袜凌波”的。“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特写轻飘的舞姿。正因为脚小舞起来就显得轻盈多了。飞舞起来如“回风”一般,且不留下脚印。对于这种迅疾轻盈的舞姿,苏轼是带着赞美的态度来评判的。

  下片描叙侍妓或歌妓的小脚的痛苦与慰藉。“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描写侍妓或歌妓缠足所带来的痛苦。即是暗暗地想换穿宫廷贵夫人鞋,合适是合适,但不能并立站起来,走路更困难。宋代这种残忍的缠足审美观,使很多妇女痛苦一生,苏轼毫不回避地披露了这种痛苦与困难。“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纤妙是指人们以习惯的审美观为准绳,脚是缠得越小越“纤妙”。“说应难”,意思是用语言难以表达。“须从掌上看”,反映了苏轼虽然反对妇女缠足,但是存在着时代的局限性与审美上的局限性。

  该词是苏轼站在欣赏的角度和批判的立场上,通过写侍妓、歌妓,披露缠足给妇女带来痛苦,对北宋社会这一陋习表示不满。该词有些庸俗,近乎游戏文字,不完全是 “恶谑、恶趣”之词。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132-135

mán··yǒng--shì

xiāngliánchéngzhǎngchóuluólíngzhǐjiànhuífēngdōuxíngchùzōng

tōu穿chuāngōngyàngwěnbìngshuāngkùnxiānmiàoshuōyīngnáncóngzhǎngshàngkàn

青山不识我姓字,我亦不识青山名。
青山不识我姓字¹,我亦²不识青山名。
译文:青山不知道我的姓名,我也不知道这座青山的名字。
注释:¹姓字:就是姓名。字:名字。²亦:也。
飞来白鸟似相识,对我对山三两声。
飞来白鸟¹²相识,对我对山三两声。
译文:飞来的白色鸟儿好像认识我们,对着我和青山叫了两三声。
注释:¹白鸟:鸥鹭之类长着白色羽毛的鸟。²似:似乎,好像。

  此诗前两句写诗人是初来乍到,互不认识,冷眼相觑,气氛尴尬而又沉闷;后两句转而写似曾相识的白鸟突然飞来,热心地出面介绍,使情景顿时活跃起来,对耸立幽僻的青山的畏惧感随即消失,变得亲切可爱起来。这首小诗将山行时,环境由生疏到熟悉,情绪由寂寞而愉快的微妙变化,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全诗明白如话,既天真又风趣;写法特别,情调隽永。

  首二句就让人眼前一亮,心中一奇。可以想象,诗人在山中独行,而且,这是个陌生的地方。他不知道这山叫什么名称。因为初来乍到,被他人格化了的山固然也不知道这位新游客叫什么名字。他把山写活了。“青山不识我姓字,我亦不识青山名。”“我亦不识青山名”可以理解,而“青山不识我姓字”则只可理解幽默诙谐了。这就是让读者眼亮心奇的地方。也许这山景色秀丽,诗人很欣赏它。但心中感到遗憾:这山不认识我。或者是遗憾:我该早来游这里的山,观这里的景。如果那样的话,我们就是老朋友了。我与这样秀美的山做老朋友真好。可现在,我们相互都感到陌生。它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它。如果是老朋友,就会相互感到亲切,而现在,我们之间好像有些陌生和冷漠。

  末二句打破了首二句“山”与“我”之间的僵局。这僵局,是由那只悠然而来的不知叫什么名的浑身有着白羽毛的“白鸟”打破的。看得出来,白鸟是这山中的常客了,与“山”似乎早就“相识”。它们是老朋友了,鸟鸣是无意无心的,或是在呼叫同伴,或许它也太感寂寞因此而自鸣。而诗人却捕捉到了这一霎那间的变化,欣喜地想,这白鸟不是在自鸣,而是在“对我对山三两声”。一下子,这白鸟的鸣叫将“山”与“我”乃至将“山”、“我”、“白鸟”的距离都拉近了。他和山成了朋友,和山中的白鸟也成了朋友。诗人郁郁独行山中的寂寞与无聊一下子冰释了,心中顿生喜悦。山也亲了,鸟也亲了。有着这样的心情再来看山观景,一定会比刚才更美了:景美心更美了。

  人最怕寂寞。寂寞时,一声鸟鸣,一声兽吼,一阵水响声,一阵风声……都会让人舒眉展眼,心胸开阔。这首小诗,非常别致有趣地表达了这种人性的需要。

  这首七言绝句,在构思、立意和表现手法上都有点特别,乍读费解,仔细吟咏,却能从中体察出一种意境,领略到一种情韵。写法特别,情调隽永。此诗与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格调近似:“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李诗侧重表达在静观中“天人合一”,而叶诗主要写动态中协调沟通。

参考资料:
1、 傅德岷,李元强,卢晋主编,宋诗鉴赏辞典,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07,第411页
2、 费振刚主编,永嘉四灵暨江湖派诗传(下),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07,第214页

shānxíng

yīn sòngdài 

qīngshānshíxìng shíqīngshānmíng 
fēiláibáiniǎoxiāngshí duìduìshānsānliǎngshēng 
浊水心易倾,明波兴初发。
浊水心易倾,明波兴初发。
译文:混浊的水会使人心情低落,澄澈清明的水能激发人们探索的兴致。
思逢海底人,乞取蚌中月。
思逢海底人,乞取¹(bàng)中月。
译文:幻想着能遇到那生活在海底的鲛人,向他求取蚌中吸取月光精华的珍珠。
注释:¹乞取:求得;请求采取。
此兴若未谐,此心终不歇。
此兴若未谐¹,此心终不歇。
译文:这样的心愿如果没能实现,一定会念念不忘,终身牵挂。
注释:¹谐:办妥;办成。

yǒng怀huáizuòyǒngqíngzuògǎn--mèngjiāo

zhuóshuǐxīnqīngmíngxìngchūfénghǎirénbàngzhōngyuè

xìngruòwèixiéxīnzhōngxiē

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
击筑(zhù)¹饮美酒,剑歌易水湄(méi)²
译文:像高渐离一样在燕市击筑饮酒,像荆轲一样在易水上弹剑悲歌。
注释:¹筑:一种古代的弦乐器。其状似琴而大。头安弦。以竹击之,故曰筑。²湄:岸边。
经过燕太子,结托并州儿。
经过燕太子¹,结托并州儿²
译文:应结识像燕太子丹这样的爱贤之士,要结交像并州侠士一般的朋友。
注释:¹燕太子:名丹,燕王喜之太子。²并州儿:并州一带重义气轻生死的青年男子。儿,指年轻人。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译文:少年身负壮志,将来自有奋发激烈之时。
因击鲁勾践,争博勿相欺。
因击¹鲁勾践(jiàn)²,争博³勿相欺。
译文:若再遇到像鲁勾践这样的侠士,应该事先自报家门,若有争博之时,请多多包函,幸勿相欺啊。
注释:¹击:一作“声”。²鲁勾践:人名,赵国之侠客。³争博:因赌博而相争。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五陵¹年少金市²东,银鞍(ān)白马度春风。
译文:在长安金市之东,五陵的贵公子骑着银鞍白马,满面春风。
注释:¹五陵:本指汉朝五个皇帝的陵墓所在,为当时豪家贵族的聚居地。此泛指家居长安的豪贵之家。²金市:唐代东都洛阳有金市。此系指长安西市,因可兑换金银,故名。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¹酒肆(sì)中。
译文:他们在游春赏花之后,最爱到哪里去呢?他们常常笑入到胡姬的酒肆中饮酒寻乐。
注释:¹胡姬:泛指当时西域及外国的少女。当时长安多有胡人开酒肆者,店中多胡姬歌舞侍酒。

  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尽管专门吟咏少年的诗数量不及模山范水、状物言志之作,但这类诗大都写得富有诗味,颇具特色。李白的《少年行二首》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第一首用五古的形式,迹近咏史,实是抒情,写一个少年的信念和追求。诗开头运用荆轲的典故,表现少年对荆轲事迹的向往和憧憬。对英雄人物的追慕,是青少年们所共有的心理特征。整首诗从易水饯饮落笔,但不脱不粘,若即若离,从对荆轲的身世感慨跳跃到对自己的身世感慨,把由荆轲身上所焕发出来的豪情壮志,注入到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凝结成一种激扬奋发的豪情与坚定的人生信念:“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接着写鲁句践。鲁句践是战国时代的人,和当时的荆轲在邯郸下棋赌博,最后却互相争吵起来。这里仍然以荆轲的故事抒情达意,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少年的心理特征。

  第二首用七绝的形式,描摹刻画,情态毕露。三言两语就勾画出一个任气逞能的豪侠少年形象。“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说明他的家世豪贵,生活豪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显示其豪放、倜傥、爽朗、率真,展示其无限的青春活力。在春风得意之际,这些五陵侠少驰骋着骏马,沐浴着明媚的阳光,出入于花海酒肆,无拘无束,在欢歌笑语中忘怀了一切,不知什么叫时光与金钱,不知什么是愁苦与忧思。这里没有明显的是非褒贬,也没有暗示出什么微言大义。这些青少年,是幸福的。从这些青少年的身上,似乎可以让人感受到盛唐的国威给这些时代的幸运儿带来的狂欢与激情,似乎也可以感受到诗人在其中倾注的人生理想。

  李白的《少年行二首》,刻划的是豪爽倜傥的少年形象,因而,诗中写少年紧扣其个性特点下笔。敲打着乐器喝着酒,背着宝剑唱着歌,骑着白马踏着落花,风流豪爽的少年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从中,读者不难窥见任气逞能的少年李白的影子。这是李白对自己年轻时候的一种回忆,也只有李白才会写出这样的诗句。全诗语言豪迈俊爽,寓刚于柔,刚柔并济,浑然天成。

参考资料:
1、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55-60
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15-217

shàoniánxíngèrshǒu

bái tángdài 

zhùyǐnměijiǔ jiànshuǐméi 
jīngguòyàntài jiētuōbìngzhōu 
shàoniánzhuàng fènlièyǒushí 
yīngōujiàn zhēngxiāng 

língniánshàojīnshìdōng yínānbáichūnfēng 
luòhuājìnyóuchù xiàojiǔzhōng 

山又水,行尽吴头楚尾。兄弟灯前家万里,相看如梦寐。
山又水¹,行尽吴头楚尾²。兄弟灯前家万里,相看如梦寐(mèi)³
译文:越过一座座山,穿过一条条河,走遍这古代吴国和楚国交界的地方,兄弟俩默默地对坐在灯前,想到万里之远的家乡,互相对望着犹如在梦中一样。
注释:¹山又水:万水千山,指路程艰远。²吴头楚尾:指如今的江西省北部,因为其地在春秋时为吴、楚两国交界处,故称“吴头楚尾”。³梦寐:此借指兄弟团聚。
君似成蹊桃李,入我草堂松桂。莫厌岁寒无气味,余生今已矣。
君似成蹊(xī)桃李¹,入我草堂松桂²。莫厌岁寒³无气味,余生今已矣。
译文:你本来才华出众,名实相符,犹如桃李芬芳吸引众人来观赏,而今却服随我忍受寂寞与荒凉。不要怕寒冬来临,没有了芳香,我的生命历程已快走完,即将自由解放。
注释:¹成蹊桃李:谓实至名归,无须凭借官职地位而得到人们的尊重。²草堂松桂:代指隐居。³岁寒:一年的严寒时节。⁴无气味:大乘佛教。

  全词以兄弟相见为脉络,充满对知命的赞扬,同时也感伤叹喟,表现了兄弟情深。

  上片叙述知命不远万里前来贬所看望词人,兄弟秉烛相对,恍若梦寐,流露出抑制不住的惊喜之情。“山又水,行尽吴头楚尾。”这两句是说,你携着我的妻儿一路跋山涉水,穿越那古代吴、楚两国的边界,千里迢迢来看我,真是不容易啊。开首两句极言路途之坎坷遥远,对弟弟不因自己遭贬而稍移兄弟之情,不远万里前来看望自己流露出深深的感激之情。“吴头楚尾”的说法含蓄别致,足见词人在遣词造句上的讲究。“兄弟灯前家万里,相看如梦寐。”兄弟二人别后在离家万里的黔州重逢,且在作者遭贬之际,当两人秉烛相对时,真像在梦中一样。此情此景,真不是是两人所曾预料到的。这两句流露出词人对兄弟重逢的惊喜之情。“他乡遇故知”本是人生一大喜事,更不必说是手足情深了。而且此时的词人无故遭贬,思想极度苦闷孤独,所以当看到兄弟妻儿出现在自己眼前时,竟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下片触景生情,向兄弟敞开心扉,对未来的生活表现出悲观失望的情绪。“君似成蹊桃李,入我草堂松桂。”成蹊桃李,这里借用来称赞其弟黄叔达。两句是说:如今的你品行高洁、才华出众,如同那虽不夸耀自己却艳丽芬芳的桃李一样,备受时人赏识和推重;哪像我,仿佛那幽居深山草堂的松桂。词人以“松桂”自喻,表现了其遭远谪的处境,而且因“松”为“岁寒三友”之一,“桂”花虽不艳,其香却馥郁,它们都有君子才美不外现之品,以之喻己,于萧瑟中亦含少许自许和不平。“莫厌岁寒无气味,余生今已矣。”如今的两人,处境和精神面貌都迥然不同,一个春风得意,一个心如槁灰;一个如阳春的桃李,一个如寒冬的松桂。作者希望弟弟不要嫌自己心灰意懒,情绪低落,因为他对将来的前途已不抱什么希望了。词人在莫名其妙地以“诬毁”先朝之罪被贬谪黔州后,自言“身如槁木,心如死灰”,号其所居为“槁木寮”、“死灰庵”,可见其心境之消沉落寞。如今面对自己的亲兄弟,满腹悲愤和辛酸涌上了心头,故能敞开心扉,流露出深深的悲观情绪。

  这首词语短情深,生动地展现了两位患难与共的同胞兄弟的深挚情意,其中蕴涵着深深的人生沧桑之感,读来颇能引发共鸣。作者运用其作诗的遒劲笔法,放笔直抒天伦情谊,质朴浑厚,为宋词中之少见。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783-784
2、 丁敏翔.宋词鉴赏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85

jīnmén··shìzhīmìng--huángtíngjiān

shānyòushuǐxíngjǐntóuchǔwěixiōngdēngqiánjiāwànxiāngkànmèngmèi

jūnshìchéngtáocǎotángsōngguìyànsuìhánwèishēngjī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