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绂归来岁月过,清閒殊胜吏分窠。人思狡兔藏三窟,我愿白鸥同一波。
投绂归来岁月过,清閒殊胜吏分窠。人思狡兔藏三窟,我愿白鸥同一波。
棋局何妨烂樵斧,印章终欲博渔蓑。人间万事俱尘土,醉倒尊前奈我何。
棋局何妨烂樵斧,印章终欲博渔蓑。人间万事俱尘土,醉倒尊前奈我何。

jiě--liúyíng

tóuguīláisuìyuèguòqīngxiánshūshèngfēnrénjiǎocángsānyuànbáiōutóng

fánglànqiáoyìnzhāngzhōngsuōrénjiānwànshìchénzuìdàozūnqiánnài

刘迎

刘迎

刘迎(约1144—1180)曾为唐州幕官。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以荐书对策为当时第一,次年登进士第,授豳王府记室,改任太子司经,颇受金世宗第二子显宗允恭的亲重。大定二十年“从驾凉陉”,因病去世。 ▶ 78篇诗文

猜您喜欢
唱得凉州意外声,旧人唯数米嘉荣。
唱得凉州¹意外²声,旧人唯数³米嘉荣。
译文:能够唱出《凉州》绝妙的歌声,老相识中就数你米嘉荣。
注释:米嘉荣:中唐著名的歌唱家。¹凉州:乐曲名,即《凉州曲》。²意外:料想不到;意料之外。³唯数:一作“唯有”,一作“难数”。
近来时世轻先辈,好染髭须事后生。
近来时世¹轻先²辈,好染髭(zī)³后生
译文:近来的风气是轻视老前辈,看来老人只好把白胡子染黑了去伺候年轻人了。
注释:¹时世:一作“年少”。时髦、风气,世俗。²先:一作“前”。³髭须:嘴上边的胡子。⁴事:侍奉,伺候。⁵后生:少年,小伙子。

  现存刘禹锡诗中有两首提到米嘉荣,另一首的题目写作《米嘉荣》,是此诗的初稿。《与歌者米嘉荣》,从反面落笔,于温柔敦厚中透愤懑不平,工巧新颖,深得风人之旨。

  本首诗语言诙谐,写久负盛名的老歌手米嘉荣 年老了不受年轻一代重视的境遇,以需染胡须来迎合时尚戏之,隐含了诗人对朝中先辈受新贵排挤的激愤之意。

  “唱得《凉州》意外声,旧人唯数米嘉荣。”句中《凉州 》是曲调名,原是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 )民歌,由唐玄宗时的西凉府都督郭知远进献朝廷。据记载,《凉州》在唐代宫廷中演出时,有人反对,说能引起“悖动之事”、“播迁之祸”,但也有人大声欢呼。可见,《凉州 》是具有意外之声、奇特之调的曲子。《凉州》曲调的不寻常,衬托着米嘉荣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技艺。“旧人唯数”,又从正面突出米嘉荣。因为,米嘉荣的技艺越高超,就越能赢得人们对他被冷落的同情。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突出题旨。米嘉荣一身绝技,理当受人敬重,可社会上流行的风气是轻先辈重后生。诗中说:时世如此,您还是将就点,将白了的胡子染染黑,去伺候那些年轻人吧。劝慰之中,暗含着无限辛酸和诗人自己的愤世之情。被时人视作“宰相之器”的刘禹锡,由于政见不同而遭贬逐或投闲置散。如果要争取进用,就得放弃自己正确的政见,这就正像身怀绝技的老艺人“染髭须”去“事后生”。刘禹锡反对“时世轻先辈”,却奉劝人们“染髭须事后生”,这是忍着愤怒的温存,含着泪水的笑意,而自隐藏着讽刺的锋芒。这种手法,即所谓“正言若反”,于正中见反,于平和中见激荡,能使人体会到诗人的委屈,能激起人们更多的同情。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正说,有急切直率之嫌;反说,有尖锐泼辣之忌。只有这种正反结合的“ 正言若反”,可以化尖锐泼辣为含蓄蕴藉,化急切直率为委婉淳厚,使诗意更为隽永深长。

参考资料:
1、 汤贵仁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45
秋日凄且厉,百卉具已腓。
秋日凄且厉¹,百卉(huì)²具已腓(féi)³
译文:秋天的景象凄清而且萧肃,百草都已经枯萎衰颓。
注释:王抚军:王弘,义熙十四年(418年),王弘以抚军将军监江州、豫州之西阳、新蔡二郡诸军事,任江州刺史。客:指庾登之和谢瞻。庾登之:原任西阳太守,此次征人为太子庶子、尚书左丞。谢瞻:原任相国从事中郎,此次赴任豫章大守,途经得阳。¹凄且厉:凄凉而且肃杀。²百卉:百草。³腓:草木枯萎。
爰以履霜节,登高饯将归。
(yuán)¹以履(lǚ)霜节²,登高饯(jiàn)³将归
译文:于是在霜露降落的九月,登高饯别送友人去外地上任。
注释:¹爰:于是。²履霜节:指九月。³饯:设酒食送行。⁴归:将要离去之人,指庾登之、谢瞻。
寒气冒山泽,游云倏无依。
寒气冒¹山泽,游云倏(shū)²无依。
译文:肃肃的寒气笼罩着山涧,游云飘忽不定无所依傍。
注释:¹冒:覆盖。²倏:忽然,疾速。
洲渚四缅邈,风水互乖违。
洲渚(zhǔ)¹四缅(miǎn)(miǎo)²,风水互乖违³
译文:遥望水中洲渚似乎是很缥缈的景象,风向与水流的方向相违背。
注释:¹洲渚:水中陆地。²缅邈:遥远的样子。³风水互乖违:风向与水流方向相反。乖违:违背,分离。
瞻夕欣良宴,离言聿云悲。
(zhān)¹欣良宴²,离言³(yù)云悲。
译文:眺望暮景又很欣喜逢见这样的盛筵,离别的话语使人感到伤悲。
注释:¹瞻夕:傍晚。²欣良宴:宴会中的气氛令人高兴。³离言:离别之辞。⁴聿:语助词。
晨鸟暮来还,悬车敛馀辉。
晨鸟暮来还,悬车¹敛馀辉²
译文:早晨飞去的乌儿傍晚已经飞回来了,太阳渐渐收敛起余下的光辉。
注释:¹悬车:黄昏之前。²敛余晖:夕阳渐收余光。
逝止判殊路,旋驾怅迟迟。
逝止¹²殊路,旋驾³怅迟迟
译文:过去的人和留下的人道路完全不同,调转我的车马,无限惆怅地缓缓走在回去的路上。
注释:¹逝止:谓行者与留者留。²判:判然,分别。³旋驾:回车。⁴迟迟:缓慢的样子。
目送回舟远,情随万化遗。
目送回舟¹远,情随万化²(yí)³
译文:眼看归去的小船越行越远,心情随着万物的变化而变化,紧紧相随。
注释:¹回舟:归去之舟。²万化:宇宙自然之变化。³遗:遗落,消失。

  “秋日凄且厉,百卉具已腓。爰以履霜节,登高饯将归”,陶渊明于秋天的诗常常是豁达的,独在此诗中的秋天显得格外凄凉肃杀,细究其原委,也能略知其一二。陶渊明此次参加王弘的宴请时本来就面色苍白,身体虚弱,席间又婉拒王弘以名贵药材相赠的好意。强支病体送客是其心境萧疏的一个原因,虽然是送他们为官赴任,但渊明所重的是彼此间的友情。重要的还有这是刘宋新朝的第一个秋天,在陶渊明看来,自然是凄风苦雨。“寒气冒山泽,游云倏无依。洲渚四缅邈,风水互乖违。瞻夕欣良宴,离言聿云悲”,在双重感伤的压力下,陶渊明的心情黯淡,看着山涧中的寒气云蒸而起,孤独的游云四处飘荡,无所依傍,水中洲渚虽寄托了无尽的缅邈情思,无奈终将人各两地,丰盛的送别晚宴上,浸满了离别的哀伤。最后写到清晨飞出的鸟儿陆续回巢,夕阳渐渐收起最后一抹余辉。离别时间已到,最终席中之人“醉不成欢惨将别”,各奔前程。“目送回舟远,情随万化遗”,注目行舟渐行渐远,最终也不过是这份感情随着自然变化而暗淡以趋于消亡。尽管此时心情颇为沉重,但诗人性格中达观的一面又在结尾处表现出来,在一个连死都不以为意的达观者那里,更不会为离别所累。

  这首诗层次秩然,共四层:时间(兼点题)、地点、宴会、离别。前八句景语,后八句情语,淡而有味。诗人将诗中将凄厉肃杀的秋景同感伤悲愁的别绪融为一处,层层渲染,情感真挚,既表达又惜别之情,也传达出诗人旷达的情怀。

参考资料:
1、 (晋)陶渊明著;夏华等编译.陶渊明集 图文版:万卷出版公司,2013.01:第82-84页
2、 陈庆元,邵长满注评.陶渊明集:凤凰出版社,2011.01:第84-85页
自君之出矣,懒妆眉黛浓。
自君之出矣,懒妆眉黛(dài)¹浓。
译文:我的夫君,你知道么?自从你出门远去,我百无聊赖,再也提不起精神来梳妆打扮。
注释:¹眉黛:黛是古代女子用来画眉的颜料,因称眉为眉黛。
愁心如屋漏,点点不移踪。
愁心¹如屋漏,点点不移踪。
译文:我的愁像什么?是了,就像那破旧的屋子漏下来的雨水,一滴接着一滴,绵绵不绝,总是滴在那同一个地方。
注释:¹愁心:忧愁之心。

  “自君之出矣”是古乐府杂曲歌辞名,写女子思念丈夫。诗起于徐干《室思》:“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无有穷已时。”自后,诗的结构,均是前两句实写,表示离别后对丈夫的思念;后两句用比喻虚写,表达自己的情意。如梁范云诗:“自君之出矣,罗帐咽秋风。思君如蔓草,连延不可穷。”唐李康成诗:“自君之出矣,梁尘静不飞。思君如满月,夜夜减容辉。”徐照这首诗采取的也是这一约定的写法。

  诗前两句写丈夫出门后,她再也没有心思化妆了。女子爱美,可她因为丈夫不在,连天天要做的梳妆打扮都撂下了,可见她对丈夫思念的程度,以及如今独自一人的孤寂愁苦。诗拈取了平时生活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一件事予以说明,很有说服力,丈夫不在,懒于画眉,便反衬出夫妇团圆时的恩爱情况,离别后的伤感就加倍突出了。后两句说自己的愁心好比屋漏,一点点一滴滴都落在固定的地方。这个比喻很新颖。屋子漏了,象征着美满的生活出现了缺陷,隐指丈夫远出;屋漏不绝,是愁心不绝的写照;屋漏不移踪,又表示了她的愁心是那么的专一,她对丈夫的思念是那么的执著不移。

  诗明白如话,带有浓重的民歌意味,置于南朝民歌中,毫不逊色。“永嘉四灵”的作者,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给人以细腻新鲜的感觉,这首小诗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以雨滴不移喻愁心不变,杨万里的《细雨》也曾用过。杨诗云:“孤闷无言独倚门,梅花细雨欲黄昏。可怜檐滴不脱洒,点点何曾离旧痕。”两首诗可以合起来参看。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5月1日:第266-267页
万马不嘶,一声寒角,令行柳营。见秋原如掌,枪刀突出,星驰铁骑,阵势纵横。人在油幢,戎韬总制,羽扇从容裘带轻。君知否,是山西将种,曾系诗盟。
万马不嘶(sī),一声寒角,令行柳营。见秋原如掌,枪刀突出,星营铁骑¹,阵势纵横。人在油幢(zhuàng)²,戎韬(tāo)总制³,羽扇从容(qiú)带轻。君知否,是山西将种,曾系诗盟。
译文:演习场上,军纪严明,军容肃整,万马齐喑。随着一声号角声响,全军立即开始行动。秋日的平原如同手掌,而那枪林刀丛则像手指一样突出挺立其上,队队铁骑奔营,速度快如流星; 队形纵横,变化莫测。而检阅官张路分正端坐在油幢军帐之中,他按照兵法指挥着外面的千军万马,手执羽扇,神态从容,身着轻裘缓带,大有儒将之风。诸君可否知道,此人(张路分)不但是天生的将种,还颇富文才诗情。
注释:沁园春:词牌名,又名《寿星明》、《洞庭春色》等。双调一百十四字,平韵。¹星营铁骑:带甲的骑兵如流星般奔营。²油幢:油布制的帐幕。³戎韬总制:以兵法来部勒指挥。戎韬指的是兵法。⁴羽扇从容:三国时诸葛亮常手执羽扇,从容指挥战事。⁵裘带轻:即轻裘缓带,用羊祜故事。⁶山西将种:古人认为华山以西之地是出将才的地方。
龙蛇纸上飞腾。看落笔四筵风雨惊。便尘沙出塞,封侯万里,印金如斗,未惬平生。拂拭腰间,吹毛剑在,不斩楼兰心不平。归来晚,听随军鼓吹,已带边声。
龙蛇¹纸上飞腾。看落笔四筵(yán)风雨惊。便尘沙出塞,封侯万里,印金如斗,未惬(qiè)²平生。拂拭腰间,吹毛剑³在,不斩楼兰心不平。归来晚,听随军鼓吹,已带边声。
译文:他文思敏捷,诗才横溢,书写时笔走龙蛇,落笔后则风雨为之惊,四座为之倾。他征战沙场,立下赫赫战功,万里封候,印金如斗,但这些并不足以平心意。他时时在拭擦腰间的宝剑,决意要驱散金兵,将那金人首领拿下斩首,否则就心意不能平。傍晚归来,那随军乐队所演奏的鼓乐,听起来却已经带上了那沙场上的边声。
注释:¹龙蛇:喻书法。²惬:满足,畅快。³吹毛剑:指锋利的剑。⁴楼兰:此指金统治者。

  刘过虽终身未仕,但对北伐甚为关心,一直期盼全国统一。该词即是作者这种心境的最好体现。词的开篇从听觉角度对“秋阅”开始前和刚开始的景象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万马不嘶”,足以让人联想到当时整肃的军容以及严明的军纪。随即,“一声寒角”陡然响起,嘹亮之极。“寒”字用得妙,既与词题中的“秋”字呼应,又烘托出战场上的肃杀气氛。 “枪刀突出”三句,又从视觉的角度,在不同侧面描绘了演兵场上的盛况;“人在油幢”三句,从士兵写到将领,描绘了张路分指挥千军万马的仪态:只见他“羽扇从容裘带轻”,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君知否”三句,点出张路分“曾系诗盟”,即参加过诗人集会,展现出这位善于用兵治兵的统帅的另一面,使人物形象愈加丰满、完整。

  下片“龙蛇纸上飞腾”三句承接上片,写张路分文采飞扬、才思敏捷的一面,进一步强调了将军的能文能武。“便尘”以下几句写张路分的内心世界。通过描写拂拭佩剑的动作,表现了其不甘于平凡的志向。末三句写秋阅结束时的情景以及作者的感慨。“归来晚”一句,表明演习时间之长。“随军鼓吹”,听起来也好似“边声”,足见作者北伐抗金的迫切心情以及期望朝廷尽早出兵的急切心情。

  全词风格豪放,极具画面感,是宋词中描写军事场面的优秀词作。

参考资料:
1、 《线装经典》编委会编.宋词鉴赏辞典:云南教育出版社,2010.01:第270页
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
胡风吹朔(shuò)雪,千里度龙山。
译文:胡地寒风裹挟着北方的瑞雪吹越龙山,落到帝都。
注释:龙山:即逴龙山,因地处极北,天气严寒。后遂用为咏雪之典。
集君瑶台上,飞舞两楹前。
集君¹瑶台²上,飞舞两楹(yíng)前。
译文:皑皑的白雪静静地落积在高台之上,风吹过后,雪花在殿前空中飘动飞舞。
注释:¹君:国君。²瑶台:指巍峨而洁白的宫殿。美玉砌的楼台。亦泛指雕饰华丽的楼台。
兹晨自为美,当避艳阳天。
¹²自为美,当避艳阳天。
译文:然而洁白的雪啊,在春天的阳光下也无处躲避。
注释:¹兹:这个。²晨:清晨。
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
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
译文:春天本是桃李争研斗艳之时,哪有冰清玉洁的白雪容身之处呢?

  该诗以北国皎洁的冬雪自喻。全诗八句,四句为一节,而一节中的每两句各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从结构看,简括而谨严,没有枝蔓,没有铺排,十分凝炼。诗意也极醒豁,一望可知,毫无隐曲;然而层次井然,转折分明。虽属摹仿前人,在鲍照诗集中却是精心刻意之作。

  开头两句写远在北方的雪被胡地寒风吹越龙山(即逴龙山,古代传说中北方的一座冰山),落到帝都所在。三四两句写雪的形象美观动人,“集君瑶台上”写静止的雪,“飞舞两楹前”写动荡的雪,笔意虽平淡朴实,却把雪的丰姿写得十分具体。“君”即国君,“瑶台”字面用屈原《离骚》“望瑶台之偃蹇兮”,指巍峨而洁白的宫殿。试想,皑皑的白雪静静地落积在高台之上,自然很壮观。《文选》李善注引郑玄《礼记》注云:“两楹之间,人君听治正坐之处。”可见“两楹前”即皇帝的正殿之前。雪花在殿前空中飘动飞舞,景象也很美。这两句虽说是景语,实涵“比”的成分。说详下。

  夫用雪自喻,较易理解。其洁白晶莹,正象征人品的高尚纯洁。北国多雪,本属自然现象;但作者为什么要写它从阴寒幽僻的朔漠吹到帝王的殿堂之上呢?这就隐寓着作者本人的身世之感。鲍照出身于微贱的寒门,想在朝廷上占一席之地是很不容易的;正如雪虽皎洁却来自遥远的荒漠,不可能轻易进入帝王所居之地。所以作者于此诗的第三、四句,特意把下雪的场面安排在以帝王宫殿为背景的地方,这实际上寄托了鲍照希望跻身朝廷、与豪门权贵分享政权的理想,当然其中也不无追名逐势往上爬的庸俗成分。但读者从诗人以雪自喻这一点来体会,至少会感到鲍照虽“心存魏阙”,却还没有低声下气到对权贵豪门摧眉折腰的地步。

  然而这第一节只是表达了作者的主观愿望。下面四句突然一个转折,跌入了另一境界。即春日一旦来临,在艳阳天气里,只允许桃李争妍斗胜;而这时的雪,纵使高洁得一无尘滓,也没有容身之地了。此诗好就好在:“艳阳天”和“桃李妍”,原是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一般人心目中,它应该属于值得肯定的良辰美景的范畴;然而作者却把它当作高洁无滓的白雪的对立面。于是这明媚春光。桃李缤纷的场景一下子便成为名利场中趋炎附势的象征,使读者在强烈的对比下竟对绚丽妍美的“艳阳天”产生了庸俗尘下之感。这就是诗人不同凡响的大手笔了。正由于这样的写法,才更加显出豪门权贵的炙手可热,也自然体会到寒士阶层命运的可悲和身世的凄凉。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鲍照之学刘桢,乃是形神兼备地学,学得有血肉、有筋骨。诗中所体现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仍是刘宋时代的鲍照而非建安时代的刘桢。这种摹仿与学习,实际上是由继承而求得发展,而不是照葫芦画瓢的每况愈下。悟彻此理,始可与言诗也已。

xuéliúgōnggànshǒu ·sān

bàozhào nánběicháo 

fēngchuīshuòxuě qiānlóngshān 
jūnyáotáishàng fēiliǎngyíngqián 
chénwéiměi dāngyànyángtiān 
yànyángtáojié jiǎojiéchéngy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