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霄碧海眇高鶱,厌直承明却自论。宝马十年听漏箭,扁舟一雨看潮痕。
丹霄碧海眇高鶱,厌直承明却自论。宝马十年听漏箭,扁舟一雨看潮痕。
侍臣相忆松门远,归客还怜菊径存。清润要非山泽相,又烦一札下云根。
侍臣相忆松门远,归客还怜菊径存。清润要非山泽相,又烦一札下云根。

sòngwāngzhòngjiādàizhìfèngguīmíngfēnyùnlùn--fànchéng

dānxiāohǎimiǎogāoxiānyànzhíchéngmíngquèlùnbǎoshíniántīnglòujiànbiǎnzhōukàncháohén

shìchénxiāngsōngményuǎnguīháiliánjìngcúnqīngrùnyàofēishānxiāngyòufánzháxiàyúngēn

范成大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 2060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三万六千顷,玉壶天地寒。庾岭封的皪,淇园折琅玕。漠漠梨花烂漫,纷纷柳絮飞残。直疑潢潦惊翻,斜风溯狂澜。
三万六千顷,玉壶¹天地寒。庾岭²封的皪(lì)³,淇园折琅(láng)(gān)。漠漠梨花烂漫,纷纷柳絮(xù)飞残。直疑潢(huáng)(liáo)惊翻,斜风溯(sù)狂澜。
译文:一望无际的广袤土地,大雪纷飞使天地天地皆寒。使梅岭封住光鲜的美景,淇园翠绿的竹子都失色。似片片梨花在空中烂漫,像细小柳絮在空中纷飞。像地上流淌的雨水一样翻滚,斜风迎接着这狂澜。
注释:¹玉壶:比喻雪后天地。²庾岭:地名,在今江西、广东交界处,张九龄曾督属下在此筑路种植梅花,故又称梅岭。³的皪:光亮鲜明的样子。⁴淇园:周朝卫国的皇家园林,以产竹闻名。⁵琅玕:指青翠象玉一样的竹子。⁶梨花、柳絮:比喻雪花。前者因为岑参《白雪歌送吴判官归京》有云:“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而来。后者因谢道韫有“柳絮因风起”而来。⁷潢潦:地上流淌的雨水。⁸溯:迎,向。
对此频胜赏,一醉饱清欢。呼䣔童翦韭,和冰先荐春盘。怕东风吹散,留尊待月,倚阑莫惜今夜看。
呼䣔(suǒ)童翦(jiǎn)¹,和冰²先荐春盘³。怕东风吹散,留尊待月,倚阑莫惜今夜看。
译文:对这样的胜景甚是赞叹,愿为这种快乐饱醉一顿。呼喊童子一起欢饮享味,附和着冰雪先祭献春盘。怕东风吹散这飞雪,停杯待月,依靠着栏杆,怕自己不舍今夜的美景。
注释:¹翦韭:古人以初春早韭为美味,故以剪春韭为食饮的谦词。²冰:这里指玉制的酒壶。³春盘:古代风俗,立春日以韭黄、果品、饼饵等簇盘为食、馈赠亲友。帝王也于立春前一日以春盘并酒赐近臣。⁴尊:同“樽“,酒杯。
此乃咏雪上乘佳作。上片,词人大手笔开篇,“三万六千顷”,漫天飞雪,摄人心魄,只使梅岭封景,淇竹失色;下片,美景当餐,词人喜雪、恋雪,呼童引酌,欢饮尽赏。一“怕”字绘尽词人之恋雪深情。
战罢秋风笑物华,野人偏自献黄花。
战罢秋风笑物华¹,野人偏²自献黄花³
译文:我在秋风中酣战方休,笑看周围的美景。乡村的人民偏偏送给我一束黄花。
注释:野人:居住在乡间的百姓。²饷(xiǎng):赠送。¹物华:美好的事物。²偏:偏偏。³黄花:菊花。
已看铁骨经霜老,莫遣金心带雨斜。
已看铁骨¹经霜老,莫遣(qiǎn)²金心³带雨斜。
译文:我看那菊花的枝茎虽饱经风霜但仍象铁骨那样的坚硬,它护卫着花朵不受风雨袭击而偏斜。
注释:¹铁骨:这里指菊的枝茎。²莫遣:不要让。³金心:这里指菊的花朵。

  这是一首咏物诗。古人咏菊之作很多,但此诗为作者一念触发,灵感倏至而作。

  头二句写作诗缘起,乡居野处的百姓出于对隐居的英雄的敬佩,相赠菊花。首句“战罢秋风笑物华”,起势不凡,一个“战”字,一个“笑”字,使横戈疆场而又乐观坚贞的民族英雄形象跃然纸上。次句“乡人偏自献菊花”,是对抗清英雄的崇高礼赞。诗的一、二句创造了赏菊的感情环境。

  后两句则笔势急转,“已看铁骨经霜老,莫遣金心带雨斜”是全诗最铿锵有力、动人心魄的诗句。诗人由对自身的抒写转入对菊花的描绘。野菊挺秀的枝茎和灿然如火的黄花激发许多联想。花茎虽已经霜,仍不失挺拨咄咄之势;“铁骨”一词拟化出不畏风霜的菊花的伟岸不群的品格。诗人以怜惜的笔调写出对不畏风雨的菊花的爱护。后二句虽然字面上全为咏叹菊花的字句,但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野菊经霜不老的傲岸实为诗人自身凛凛正气的象征。无疑,后两句仍是在抒写诗人自己的豪情气概。

  前两句是叙述,叙述中充满诗情,后两句借景抒情。“骨”与“心”都将菊花拟人化,赋予菊以人的性格。“骨”用“铁”字修饰,“心”用“金”字限定,既写出了菊花的凌霜贞姿,又写出了诗人的英雄品格。全诗写菊,又是写人,是写景,又是抒情,菊与人,景与情,洽合无间,融为一体。

  此诗严格说来,不是纯粹的咏物诗,因为诗人的感情、精神时时介入其间,不过借菊花象征而已。但野菊的自然情态处处与涌荡于诗人胸中的奔逸之情相合,所以诗人才得以借菊花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就实质而言.作者描绘菊花的诗句已创造出一种艺术形式,从而将主体感情固着其中,菊花成为诗人情感的一个对等物。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05:1375
2、 奚少庚 赵丽云.历代诗词千首解析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05:1158

rénxiǎngyǒugǎn--zhānghuángyán

zhànqiūfēngxiàohuárénpiānxiànhuánghuā

kàntiějīngshuānglǎoqiǎnjīnxīndàixié

去年秋,今年秋,湖上人家乐复忧。西湖依旧流。
去年秋,今年秋,湖上人家¹乐复忧²。西湖依旧流。
译文:去年秋天,到今年秋天,西湖边上的人家(指贾似道家)从极乐变成了忧愁,可西湖水依旧。
注释:¹湖上人家:特指贾似道。他在西湖葛岭筑有“半闲堂”。²乐复忧:指乐忧相继,言其祸福无常。
吴循州,贾循州,十五年前一转头。人生放下休。
吴循州¹,贾循州²,十五年前一转头。人生放下休。
译文:当年吴潜贬循州,如今你贾似道也贬循州,十五年间转了个圈,人生就是这样啊!
注释:¹吴循州:指吴潜。²贾循州:指贾似道。

  本首词上片写贾似道误国害人的可耻下场;下片道出吴贾两人被贬循州的本质区别。词中表现出对奸臣贾似道陷害忠良、坏事干绝而终无好下场的庆幸,也含有人事无常的感叹。全词短小精悍,口语化极强,语言质朴生动,极富节奏感,和浓愈的民歌风味,其中包含讽古喻今的现实主义色彩也极为难能可贵。

  该词上片,“去年秋,今年秋”言时光年复一年。“湖上人家乐复忧”,看去似乎泛指西湖一带人民生活变化,实际上是指贾似道,他生长在西湖,长期在这里为官,且有别墅“后乐园”在这里。往日,他青云直上,终日荒淫,得意、专横,何其乐也,今天,他竟遭可耻可悲的下场,又何其忧也,所以云“乐复忧”。接着用“西湖依旧流”作为反衬,大自然江山依旧,然而人事全非,显示历史无情。

  该词下片,“吴循州,贾循州”,南宋末年同时在朝的两丞相,一个是坚持抗元的忠臣,一个是恶贯满盈的奸相,却先后贬徙同一循州,死于边远,时间仅仅相隔十五年。看来是一种偶然巧合,实际上,吴之贬谪循州,由于贾之陷害,贾之贬谪循州是他陷害忠良、恶事作绝后所得报复。十五年前蒙冤惨死的吴潜,今日追复原官,得到昭雪,虽死犹存。当年作威作福的贾似道,今天活活被人锤死,遗臭万年。

  “十五年前一转头”,时光何其速也,转瞬之间,命运向相反的方向作了转化,对这种恶人遭恶报,好人得昭雪的转化,时人拍手称快,庆幸欢欣。贾似道若早知今天的下场,当初何必那么残狠。“人生放下休”是从“十五年前(间)一转头”的历史变迁中申发出来的感慨。“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人事无常,为人不可狠毒,不要得意忘形,人生又切不可太认真,所以说“放下休”。放下休,即放下吧,休是语气词。“人生放下休”与“西湖依旧流”前后照应,既表明江山依旧,历史无情,又有人事无常的慨叹。

  诗言志,词言情。然而这首词却独树一帜,以词进行讽刺,在唐宋词也极为鲜见,但在讽喻中不见尖酸刻薄,艺术表现力极强,是一朵散发异香的奇葩。这首词讽喻当时世道。南宋景定年间,奸臣贾似道当权,其谗毁宰相吴潜,使之被贬循州,并其后将其毒死。贾似道继为宰相,终日淫乐,不料事有偶然,德祐元年,贾与元军作战失利逃跑,也恰恰被罢贬循,且也是在漳州被县尉郑虎臣锤杀于木棉庵。前后十五年如此巧合,因此作者抓住这点对贾似道的鞭挞。嘲讽和对弄权者的正色告诫,语言含蓄,但语意却是极其尖锐的。

参考资料:
1、 刘文忠,张燕瑾选释,宋词精品选释,研究出版社,2005.10,第402页

zhǎngxiāng··niánqiū--míng

niánqiūjīnniánqiūshàngrénjiāyōu西jiùliú

xúnzhōujiǎxúnzhōushíniánqiánzhuǎntóurénshēngfàngxiàxiū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yì)¹龙堆²路几千。
译文:莺歌燕语预报了临近新年,马邑龙堆是几千里的疆边。
注释:¹马邑:秦所筑城名,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²龙堆:白龙堆得简称,指沙漠。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层城 一作:秦城)
家住层城¹临汉苑²,心路明月到胡天。(层城 一作:秦城)
译文:家住京城比邻着汉室宫苑,心路明月飞到边陲的胡天。
注释:¹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²苑:这里指行宫。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机中锦字论长恨¹,楼上花枝笑独眠。
译文:织锦回文诉说思念的长恨,楼上花枝取笑我依然独眠。
注释:¹机中句:窦滔为苻坚秦州刺史,后谪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覆,皆成文意。论:表露,倾吐。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为问元戎(róng)¹(dòu)车骑,何时返旆(pèi)²³燕然
译文:请问你主帅车骑将军窦宪,何时班师回朝刻石燕然山。
注释:¹元戎:犹主将。²返旆:犹班师。³勒:刻。⁴燕然: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

  这首诗题为《春思》,大意是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明媚的春日里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反侵略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盛唐是社会相对安定的时期,但边境战争却并未停息。前方将士与家乡亲人相互思念之情。仍然是诗人们吟咏的重要主题。这一类诗作总的来说具有较为深刻的社会意义,内容也较为充实。由于富有真情实感.其中不乏千古传涌的佳作。

  首联“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对比鲜明,动人心弦。“莺啼燕语”,这是和平宁静的象征;新年佳节,这是亲人团聚的时辰。但是,另一方面,在那遥远的边关,从征的亲人却不能享受这宁静,无法得到这温情。上句“莺啼燕语”四字,写得色彩浓丽,生意盎然。使下句“马邑龙堆”,更显得沉郁悲壮。诗人好似信笔而下,但震撼力却很强。

  良辰美景,未必便能带来欢乐;温柔乡里,最易惹动离情。“家住秦城邻汉苑”,秦城指咸阳,汉苑指长安。诗中的女主人公虽然目睹京畿的繁华与和平,却是“心随明月到胡天”,早巳飞到丈夫的身边。关河万里,能隔断人的形体,却隔不断心灵的呼唤,而作为心灵交通媒介的,大概只有那普照万方的明月了。

  为了寄托无穷的思念,女主人公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仿照古人故事,为远方的夫君织一幅锦字回文诗。回文诗循环可读,无始无终,思妇的离恨也缠绵不尽,地久天长。“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上句一个“论”字。下句一个“笑”字,都是拟人化的写法。锦字回文诗的内容。无非离情别恨。锦字诗有多长,恨便有多长,锦字诗无穷,恨也无穷。楼上花枝本无情,然而在诗人眼中。那花团锦簇的样子,很像是在嘲笑独眠之人。

  诗的结尾笔锋一转,提出一个意义深远的问题:“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不问别人而问元戎,因为他是军中主帅:你什么时候才能得胜班师,勒石而还?女主人公对亲人的思念是痛苦而深挚的,然而她也深明大义。她当然懂得,只有彻底战胜了敌人,才会有不光自己,同时也包括普天之下所有离散家庭的重新团聚。就这样,诗中女主人公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统一起来,赋予了这首诗以比较积极的社会意义。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 .唐诗鉴赏大典(七)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103-105 .

chūn

huángrǎn tángdài 

yīngyànbàoxīnnián lóngduīqiān 
jiāzhùcéngchénglínhànyuàn xīnsuímíngyuèdàotiān  (cēngchéngzuò qínchéng )
zhōngjǐnlùnchánghèn lóushànghuāzhīxiàomián 
wèiwènyuánróngdòuchē shífǎnpèiyànrán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¹何事转²凄然³
译文:旅馆里透着凄冷的灯光,映照着那孤独的迟迟不能入眠的客人。这孤独的旅人是为了什么事情而倍感凄然呢?
注释:¹客心:自己的心事。²转:变得。³凄然:凄凉悲伤。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霜鬓 一作:愁鬓)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bìn)¹明朝(zhāo)²又一年。(霜鬓 一作:愁鬓)
译文:今夜故乡的人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新增一岁。
注释:¹霜鬓:白色的鬓发。²明朝:明天。

  高适素以边塞诗人著称,诗风浑厚雄放,这首《除夜作》却诗风平易自然,全诗没有一句生僻字句和华丽词藻,也没有塞外风景和异城奇观,都是浅近的口语,表达除夕夜的平常感受;却将他乡游子真实的感受写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

  “旅馆寒灯独不眠”,诗的首句所包涵的内容非常丰富而且启人联想,点明作者在除夕仍羁旅天涯,可以想见,诗人眼看着外面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欢聚一堂,而自己却远离家人,身居客舍。两相对照,不觉触景生情,连眼前那盏散发光和热的灯,竟也变得“寒”气逼人了。“寒灯”二字,渲染了旅馆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孤寂。除夕之夜寒灯只影自然难于入眠,而“独不眠”自然又会想到一家团 聚,其乐融融的守岁的景象,那更是让人心情悲凉。因此这一句看上去是写眼前景、眼前事,但是却处处从反面扣紧诗题,创造出一个孤寂清冷的意境。

  第二句“客心何事转凄然”,这是一个转承的句子,用提问的形式将思想感情更明朗化,因身在客中,故称“客”。诗中问道:“是什么使得客人心里面变得凄凉悲伤?”原因就是他身处除夕之夜。晚上那一片浓厚的除夕气氛,把诗人包围在寒灯只影的客舍之中,他的孤寂凄然之感便油然而生了。此句中“转凄然”三个字写出了在除夕之夜,作者单身一人的孤苦;对千里之外故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之快的感叹。

  “故乡今夜思千里。”“故乡”,是借指故乡的亲人;“千里”,借指千里之外的诗人自己。意思是说:“故乡的亲人在这个除夕之夜定是在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想着我今夜不知落在何处,想着我一个人如何度过今晚。”其实,这也正是“千里思故乡”的一种表现。诗人并没有直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而是表达的更加含蓄委婉。

  “霜鬓明朝又一年”,“今夜”是除夕,所以明朝又是一年了,由旧的一年又将“思”到新的一年,这漫漫无边的思念之苦,又要在霜鬓增添新的白发。沈德潜说:“作故乡亲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唐诗别裁》)之所以“愈有意味”,就是诗人巧妙地运用“对写法”,将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曲折含蕴。这三、四两句是对一、二两句的回答说明“独不眠”和“转凄然”的原因一是思乡心切,二是伤老大无成,岁月无情。

  明代胡应麟认为,绝句“对结者须意尽。如……高达夫‘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添著一语不得乃可”(《诗薮·内编》卷六)。所谓“意尽”,是指诗意的完整;所谓“添著一语不得”,也就是指语言的精炼。“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正是把双方思之久、思之深、思之苦,集中地通过除夕之夜抒写出来了,完满地表现了诗的主题思想。因此,就这首诗的高度概括和精炼含蓄的特色而言,已经收到了“意尽”和“添著一语不得”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1、 王永成编 .唐诗鉴赏大典 上 :金城出版社 ,2002 :387-388 .
2、 萧涤非等撰写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4 :396-397 .

chúzuò

gāoshì tángdài 

guǎnhándēngmián xīnshìzhuǎnrán 
xiāngjīnqiàn shuāngbìnmíngzhāoyòunián  (shuāngbìnzuò chóubìn )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