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钟吼彻晓霜清,瓦釜如雷不敢鸣。欲识呼卢真彦道,试吟石鼎调弥明。
金钟吼彻晓霜清,瓦釜如雷不敢鸣。欲识呼卢真彦道,试吟石鼎调弥明。
牙签万轴撑肠满,金检千篇唾手成。堪笑韩公太多可,浪传侯喜有诗声。
牙签万轴撑肠满,金检千篇唾手成。堪笑韩公太多可,浪传侯喜有诗声。
孙觌

孙觌

孙觌dí(1081~1169)字仲益,号鸿庆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人。孝宗乾道五年卒,年八十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孙觌为人依违无操,早年附汪伯彦、黄潜善,诋李纲,后复阿谀万俟卨,谤毁岳飞,《宋史》无传。孙觌善属文,尤长四六。著有《鸿庆居士集》、《内简尺犊》传世。 ▶ 548篇诗文

猜您喜欢
天际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际一时红。
天际¹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际一时红。
译文:天边霞光映入水中,一时间水天相接的天际一片通红。
注释:¹天际:天边。
直须日观三更后,首送金乌上碧空。
¹²日观³三更后,首送金乌上碧空。
译文:只要在泰山日观峰等到三更以后,就会最先看到红日被送上碧空。
注释:¹直:只要。²须:等到。³日观:泰山东南山顶名日观峰,为观日出处。⁴首:第一。⁵金乌:太阳,古代神话传说太阳为三脚乌。
正值日出之时,诗人韩偓于晨间立于泰山东南山顶,天东边,朝霞映入江中,水面上好似有万条金蛇在舞动着。红日彤彤,江水澹澹,一时间,天地似乎都染成了红色。在江边观日,每当红日喷薄而出,霞光万道时,那气势,那感受,真令人心潮澎湃!

xiǎo

hán tángdài 

tiānxiáguāngshuǐzhōng shuǐzhōngtiānshíhóng 
zhíguānsāngēnghòu shǒusòngjīnshàngkōng 
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
万里西风,吹我上、滕(téng)王高阁。正槛(jiàn)¹、楚山²云涨,楚江³涛作。何处征帆木(mù)(mò)去,有时野鸟沙边落。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
译文:万里西风助我登上滕王阁,楚江波涛惊起,云层翻腾。远远望去好像船从树梢上驶过去,有时水鸟雀沙边飞落。晚上阴雨遮天,与唐时无异。
注释:¹正槛外:门外正是。²楚山:指西山又名南昌山(今湖北省西部)。古时南昌属楚地,故称西山为楚山。³楚江:指赣江。⁴作:起。⁵木末:树梢。一作“林杪”。
秋渐紧,添离索。天正远,伤飘泊。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著。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
秋渐紧¹,添离索。天正远,伤飘泊。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²。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³虽大愁难著(zhuó)。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
译文:秋天来临、气蓑悲伤,自叹十年官场浮沉,多次落职乡居。唉,算了算了,不去说它了。天地之大,却没有我落脚之地。
注释:¹紧:深,浓。秋意已深。²休休莫莫:罢休,罢了。³乾坤:指天地。⁴著:安放。⁵断送:逗引。⁶角:号角。

  上片重在写景。“万里”用得极有气势,“吹”极为生动,写出了登临高阁时的兴致。这里引用了王勃的故事。传说他往南昌途中,水神曾助以神风,使他一夕行四百余里,民谚谓“时来风送滕王阁”。这个故事更表现了作者的兴致,还自然地将目前的登临与王勃当年联结了起来。“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槛外”写出了当时居高临下凭栏四望的感觉。楚山,指西山。楚江,指赣江。“云涨”、“涛作”,景象当时壮观,可以想见词人心潮的激荡。“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这是写登高远望时所看到的景象,征帆像行驶在树梢上,野鸟有时落在沙边。“有时”,二字极为传神。“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暮雨”说明其伫望之久。正当游目骋怀、沉入遐思时,雨雾扑帘而来,真是“珠帘暮卷西山雨”,与王勃当年所见情景如此相象,也不禁临风嗟叹了。

  下片重在抒情。“秋渐紧”四句均是由景人情。秋天是易使人感伤的季节,更何况词人此刻正处于官场失意、前途渺茫之际。看远方天水相接,渺渺茫茫,思及自己年过半百,依然漂泊未定,任谁能不伤感,故而“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现在,自己岁月无多,天下虽大,无奈奸臣当道,哪里是自己的容身之所。“乾坤虽大愁难着”。乾坤之大却安放不住、也安放不下他的“愁”。这里以固态体积状愁,既给人以形之大、又给人以质之重的感觉,想象奇特。上面都是登高临景惹起的对往事的回忆和无限慨叹,往事本不堪回首,但面对此景情不自禁,由此抒发出的郁闷不平之气,亦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临近黄昏,城头的号角又吹起来了,声声入耳,又勾引起迁客无尽的羁旅愁思这正与上片“暮雨”照应,角声混合着秋风、雨意,是多么萧条悲凉的感觉。这是一个倒装句。把“城头角”放在最后,又使人觉得他的无尽愁思似乎像那声声号角一样,在广阔的秋空中,久久回荡。这又变成一个以景结情的好句。“乾坤虽大愁难着”痛愤无比,结句哀思绵绵,刚柔相济,益显其沉痛悲郁。

  全文上片写登滕王阁览景,下片借景抒情,由近及远回首往事,十年来宦海沉浮,如流年似水,去日苦短,能有作为的岁月不多了。而社稷颠危,国难深重,有志难伸,内忧外患,充满胸间。临近黄昏,城头的号角更勾引起迁客无尽的羁旅愁思。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第1953-1954页
2、 林力、肖剑.《宋词鉴赏大典 (上、中、下卷)》:长征出版社,1999年:第1535页
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
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
译文:想要杀了那爱报晓的公鸡,弹弓赶走那早早就鸣叫的乌臼鸟。
愿得连冥不复曙,一年都一晓。
愿得连冥¹不复曙(shǔ)²,一年都一晓。
译文:只愿黑夜连着黑夜永远不到天明,一年只有一个早上。
注释:¹冥:夜晚。²曙:白天。
水外轻阴,做弄得飞云,吹断晴絮。驻马桥西,还系旧时芳树。不见翠陌寻春,每问著、小桃无语。恨燕莺、不识闲情,却隔乱红飞去。
水外轻阴¹,做弄²得飞云,吹断晴絮³。驻马桥西,还(hái)(jì)旧时芳树。不见翠陌寻春,每问著(zhe)、小桃无语。恨燕莺、不识闲情,却隔乱红飞去
译文:晴天飞云、水边轻阴,在这美好境界的桥西停下了马,并且把马系在过去也曾经系过马的树上。故地昔日的芳树还在,还是那样翠绿,可是昔日故人不见了,眼前空无一人,只得漫问树梢小桃故人的消息,而小桃无语。而可恨的燕莺,不了解人的痛苦,更不那抚慰人的痛苦,却隔如雨乱红飞去。
注释:¹轻阴:淡云,薄云。²做弄:故意播弄。³吹断晴絮:风吹乱了阳光下的柳絮。⁴还:依然,仍然。⁵系:结,拴。⁶翠陌:绿草铺满的路。⁷著:助词。表示动作、状态的持续。同“着”。⁸乱红飞去:乱落的桃花随风飞去。乱红:乱落之桃花。
少年曾识春风意,到如今、怨怀难诉。魂惊冉冉江南远,烟草愁如许。此意待写翠笺,奈断肠、都无新句。问甚时、舞凤歌鸾,花里再看仙侣。
少年曾识春风意¹,到如今、怨怀难诉。魂惊冉(rǎn)²江南远,烟草愁如许³。此意待写翠笺(jiān),奈断肠、都无新句。问甚时、舞凤歌鸾(luán),花里再看仙侣。
译文:少年时的恋情失意,此时也无法诉说我的愁怨啊。已成惊弓之鸟、怕听空弦的声响的我已远离江南,笼罩着雾气的草都如同在诉说愁绪。我多想写下这时的心情,怎奈何愁绪断肠,写不出新句。试问何时才能再见故人,欢会相伴。
注释:¹春风意:指旧日恋情。²冉冉:形如时间渐渐流逝。³愁如诉:如同在诉说愁绪。⁴此意待写翠笺:想把此时的心情写进翠笺。⁵舞凤歌鸾:指欢会。

  这首词是写暮春时节,晴天白昼,游故地怀故人。

  上片开头三句是写景,晴天飞云、水边轻阴,给读者描绘出了一个美好的境界。“做弄得”是渐渐使得的意思。接着“驻马”、“旧时”点明故地重游,也是写人:词人在这美好境界的桥西停下了马,并且把马系在他过去也曾经还是那样翠绿,但是,昔日“翠陌寻春”的人不见了,而且眼前周围也没有人,只好漫问晴梢小桃故人消息,而小桃却是无语的。风景依旧,人事全非,令作者感到伤情。而可恨的燕莺,不了解词人的痛苦,更不抚慰词人的痛苦,却隔如雨乱红飞去。

  下片开头四句写感慨,好像是另笔,实际仍然是上片的“闲情”的发挥,并没有断了词意。接着两句,进一步写怨恨、写愁。前面系过马的晴上。“旧时”两字告诉读者,这是故地重游了。在故地见到昔日的芳晴还活着,只是说“怨恨”难于诉说,只是说“愁如许”,而此处则是到了“断肠”的地步了,到了要写“此意”“都无新句”的地步了,可见其怨恨之深,愁之深。最后两句以何时再见故人——仙侣作结,点明了题意。

  此词通篇白描手法,借景抒情,将词人重游故地却物是人非的感慨和怀念故人却无处寻觅的愁怨表现得淋漓尽致。

参考资料:
1、 严晓翠,余宁品.宋词三百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8
2、 熊依洪主编.宋元文学大观.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01:180-181

línglóngfàn ·shuǐwàiqīngyīn

gāoguānguó sòngdài 

shuǐwàiqīngyīn zuònòngfēiyún chuīduànqíng zhùqiáo西 háijiùshífāngshù jiàncuìxúnchūn měiwènzhe xiǎotáo hènyànyīng shíxiánqíng quèluànhóngfēi 
shàoniáncéngshíchūnfēng dàojīn yuànhuái怀nán húnjīngrǎnrǎnjiāngnányuǎn yāncǎochóu dàixiěcuìjiān nàiduàncháng dōuxīn wènshènshí fèngluán huāzàikànxiān 
春江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
春江¹浩荡暂徘徊²,又踏层峰³望眼开。
译文:短暂游览了碧波荡漾的湘江,又踏上了峰峦层叠的岳麓山,登高望远,心旷神怡。
注释:¹春江:指春天涨水的湘江。²暂徘徊:即短暂流连。暂,指畅游湘江的时间短暂。³层峰:山峰层叠,这里指的是岳麓山山峰。
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
风起绿洲¹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²
译文:远远看到橘子洲上树木摇动,长江上卷起阵阵波浪;雨从那青青原野上直向山上扑来。
注释:¹绿洲:指橘子洲,在长沙的湘江中间的一块陆地。²上山来:指山的顶峰。
尊前谈笑人依旧,域外鸡虫事可哀。
尊前¹谈笑人依旧,域外鸡虫²事可哀。
译文:好友相会,你的声音、举止、性情如旧,而想到一些为争夺个人名利用尽心机、流落海外的人,觉得可悲。
注释:¹尊前:即宴席上。尊,同“樽”,酒杯。²鸡虫:指某个大国(应该是指苏联)领导层内部的权力斗争。
莫叹韶华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
莫叹韶(sháo)¹容易逝,卅(sà)²仍到赫曦(xī)³
译文:回想三十年前事,不要感叹人生易老,今日不是又登上岳麓山的赫曦台了吗?
注释:¹韶华:美好的年华,指人的青年时代。²卅年:即三十年。毛泽东曾于1925年游历岳麓山,到此次重游旧地,恰是三十年。³赫曦台:在岳麓山的岳麓书院。南宋朱熹称岳麓山顶为赫曦,后因此山上的台为赫曦台。清代因山上台毁,将原“赫曦台”匾额悬挂于岳麓书院“前台”,由此前台更名为“赫曦台”。赫曦,光明盛大的样子。

  首联:“春江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此处“春江”的“春”,非常美丽,生机盎然。诗人喜游泳,故地重游,能跃入湘江,再显当年的豪情,再享欢乐,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一个“又”字,上接游湘江,下连登岳麓,还含“久别岳麓今又来”之意。而一个“踏”字,则使诗人藐视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跃然纸上。“望眼开”指诗人登上重重叠叠的岳麓山,登高远望,俯览湘江从衡岳而来,直奔洞庭而去的壮观,眼界开阔,心旷神怡。

  颔联承接上面的意思而来:“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远远看到湘江中绿树笼罩的橘子洲上树木摆动,长江上卷起阵阵银浪;一会儿,飘起云团,漫延山顶,洒下细雨。视野之内,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两句同三年后诗人在《送瘟神》第二首中说的“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一样,并非纯粹写景,更重要的是象征了当时国内的形势。只是后者已带有浪漫的色彩,有些想象的成分。至1959年写的《登庐山》中“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也同样是表现大好形势,但用云烟之类,意象较虚,给读者的感觉也是空中楼阁似有似无。可见,诗是思想与情绪的反映,信非虚言,当时所流露的情感、心境以至潜意识中的东西,有时连作者自己也感觉不到。总而言之,《和周世钊同志》这首诗中的景色描写真正是既反映了当时国家的繁荣气象,也真实地表现了作者的愉快心情。

  颈联是由景而及人。旧地重游,必然会想到一些人事。诗人同家乡的耆旧及老同学、老朋友相聚,觉得声音、举止、性情如旧,而想到一些为争夺个人名利用尽心机、流落海外的人,觉得可悲。这里的“可哀”,是说他们在域外混得并不满意,然而这是他们自己造成的。我们从“鸡虫”二字中可以感到诗人对这些人的鄙视。解说此诗者或以为这句诗指“国际间的某些事件像鸡虫得失一样渺小,人们为这些小事而钩心斗角是可悲的”。但此句的上下文俱未涉及国际间的事情,此句承“尊前谈笑”而来,而且“域外”是相对于“国内而言”,同“国际”的意思并不一致。所以,这一句应是指早年相识后来成为革命对立面而跑到海外的人,未必皆历史上有名的人,然大体应属于张国焘、王明、萧瑜一类。上句之“人依旧”指当时在一起的故旧,“域外鸡虫”则指某些流落海外的人。这两句中包含了很多的历史事实,很长的历史过程,也包含中国革命中阵营对立和路线分歧方面复杂斗争的种种回忆。但诗人这里表现出的是轻松、愉快,是胜利者的豪情。

  尾联:“莫叹韶华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回想三十年前都是风华正茂、正当同学少年,“莫叹”二字,体现诗人乐观、高昂的情绪,与“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有异曲同工之妙。“韶华易逝”是自然发展规律,也是诗人乐观主义精神的表现。“仍到”,与前“这种乐观高昂、奋斗不息的精神,与前面描绘的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浑然一体。

  此诗上半首写景,格调明快,用“春江”、“绿洲”、“臂野”等描绘了诗人久别的故乡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下半首写情,平易、亲切,感情真挚。情随景至,情景交融,颇具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公木.毛泽东诗词鉴赏:长春出版社,2009.8:278-283
2、 周振甫.毛泽东诗词赏:中华书局,2013.4:183-185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