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高坡巷,翛然绝市尘。汲泉苏菜甲,编竹拥花身。
咫尺高坡巷,翛然绝市尘。汲泉苏菜甲,编竹拥花身。
歌彻江南弄,杯空白下春。高风镜川老,不是草玄人。
歌彻江南弄,杯空白下春。高风镜川老,不是草玄人。
程敏政

程敏政

(1445—1499)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11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谁向江头遗恨浓,碧波流不断,楚山重。柳烟和雨隔疏钟。黄昏后,罗幕更朦胧。
谁向江头遗恨浓,碧波流不断,楚山重。柳烟和雨隔疏钟。黄昏后,罗幕更朦胧。
桃李小园空,阿谁犹笑语,拾残红?珠帘卷尽夜来风。人不见,春在绿芜中。
桃李小园空,阿谁犹笑语,拾残红?珠帘卷尽夜来风。人不见,春在绿芜¹中。
注释:¹芜:众草丛生之处。
这首词通篇描写暮春景色,隐隐含露惜春之意,烟柳疏钟,碧波东流,风卷珠帘,桃李园空。转眼春色将尽,对此能无感触!全词清丽隽雅,委婉含蓄。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游人¹五陵(líng)²去,宝剑值千金³
译文:朱大你要到长安去,我有宝剑可值千金。
注释:¹游人:游子或旅客,此诗指的是朱大。²五陵:地点在长安,唐朝的时候是贵族聚居的地方。³值千金:形容剑之名贵。值:价值。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分手脱¹相赠,平生一片心。
译文:现在我就把这宝剑解下来送给你,以表示我今生对你的友情。
注释:¹脱:解下。

  首句“游人五陵去”“游人”,强调其浪游者的身份。“五陵”本为汉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都在长安,诗中用作长安的代称。京华之地,是游侠云集之处。“宝剑值千金”,惜别赠别乃知之所为这句诗本为曹植《名都篇》诗句,这里信手拈来,不仅强调宝剑本身的价值,而且有身无长物的意味。这样的赠品,将是无比珍贵,不可等闲视之。诗中写赠剑,有一个谁赠谁受的问题。从诗题看,本可顺理成章地理解为作者送朱大以剑。而从“宝剑”句紧接“游人”言之,似乎还可理解为朱大临行对作者留赠以剑。在送别时,虽然只能发生其中一种情况;但入诗时,诗人的著意唯在赠剑事本身,似乎已不太注重表明孰失孰得。这反而耐人寻想。

  千金之剑,分手脱赠,大有疏财重义的慷慨之风。不禁令人联想到一个著名的故事,那便是“延陵许剑”。《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受封延陵的吴国公子“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季札挂剑,其节义之心固然可敬,但毕竟已成一种遗憾。“分手脱相赠”,痛快淋漓。最后的“平生一片心”,语浅情深,似是赠剑时的赠言,又似赠剑本身的含义——即不赠言的赠言。只说“一片心”而不说一片什么心,妙在含浑。却更能激发人海阔天空的联想。那或是一片仗义之心,或是一片报国热情。总而言之,它表现了双方平素的仗义相期,令人咀嚼,转觉其味深长。浩然性格中也有豪放的一面。唐人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中称他“救患释纷,以立义表”,“交游之中,通脱倾盖,机警无匿”,《新唐书·文艺传》谓其“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那么,这首小诗所表现的慷慨激昂,也就不是偶然的了。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89-90页

sòngzhūqín

mènghàorán tángdài 

yóurénlíng bǎojiànzhíqiānjīn 
fēnshǒutuōxiāngzèng píngshēngpiànxīn 
扫西风门径,黄叶凋零,白云萧散。柳换枯阴,赋归来何晚。爽气霏霏,翠蛾眉妩,聊慰登临眼。故国如尘,故人如梦,登高还懒。
扫西风门径¹,黄叶凋零,白云萧散。柳换枯阴²,赋归来³何晚。爽气霏(fēi),翠蛾眉妩,聊慰登临眼。故国如尘,故人如梦,登高还懒。
译文:西风阵阵扫过门径,枯黄的树叶随风飘零,白云稀稀疏疏地飘浮在天空中。柳叶到了秋天衰败了,辞官归乡太晚。山中弥漫着清新的空气,苍翠的远山像美女的娥眉,还可以聊且慰藉一下我登临的双眼。故国如尘土般覆灭,亲朋友人都已失散,还有什么心思登高呢?
注释:醉蓬莱:据《渑水燕谈录》载,宋仁宗时,教坊进新曲《醉蓬莱》,柳永应制作词。双调九十七字,前后片各四仄韵。前片第一、第五、第八三句,后片第六、第九两句,皆上一、下四句法。故山:指王沂孙的故乡会稽山。¹扫西风门径:首句倒装,意即“西风扫门径”。²柳换枯阴:指柳叶经秋而枯败。³赋归来:辞官归乡。⁴爽气霏霏:山中弥漫着清新空气。霏霏:纷纷。⁵翠蛾眉妩:形容苍翠的远山像美女的娥眉。⁶故国如尘:指故国宋室江山灰飞烟灭。
数点寒英,为谁零落,楚魄难招,暮寒堪揽。步屧荒篱,谁念幽芳远。一室秋灯,一庭秋雨,更一声秋雁。试引芳樽,不知消得,几多依黯。
数点寒英¹,为谁零落,楚魄难招²,暮寒堪揽。步屧(xiè)³荒篱,谁念幽芳远。一室秋灯,一庭秋雨,更一声秋雁。试引芳樽(zūn),不知消得,几多依黯
译文:数朵菊花,为谁飘落?楚王的魂魄难以招回,晚上又寒气袭人。散步在荒凉的篱笆前,谁还念及幽远的花香?屋子里孤灯一盏,秋雨飘落,又一声秋雁叫,想以酒解愁,但又怕醉了,解不了复杂而隐微的愁绪。
注释:¹寒英:菊花。²楚魄难招:《楚辞》有招魂一篇,一般认为是屈原为招楚怀王来归而作。³步屧:漫步。屧:木板拖鞋。⁴消得:消除、消解。⁵依黯:复杂而隐微的愁绪。

  作者回到绍兴的时候正值秋季,所以此词从秋景起笔,“扫西风门径,黄叶凋零,白云萧散”。西风有知,似乎知主人归来,殷勤地扫除门径以示迎接。西风吹得黄叶凋零了,白云萧散了。凋零、萧散,其实正是作者当时的心境的反映。此番回到故乡,他并没有感受到一般应有的那种温暖与亲切。内心有着一种难以明言的隐微情绪。“柳换枯阴,赋归来何晚!”辞官四年,自无荣耀之感,却有点悔恨的意思。离开鄞县时,王沂孙曾作《齐天乐》:“正恐黄花,笑人归较晚,”两者心境相同。回归故乡时,词人悔恨出行的失计,不免自怨自艾,心里颇不是滋味。

  “萧气霏霏,翠蛾眉妩,聊慰登临眼。”此句从两个方面描写了故山秋天的美景,山中弥漫着清新空气,令人神清气萧,故山的山容像美女的眉毛一般美丽。此情此景,诚然可以使作客归来的人感到赏心悦目。但“故国如尘,故人如梦”,在登临之际,徒增愁思,意兴索然,虽美景在前,也懒于一顾了。欲登临和懒登高相对,以见其愁情之重。登高怀远,招来宋室覆亡之感慨,朋友沦替之伤悼,情难自禁,则又不如不上这山为好了。“登高还懒”,词人这种复杂的感情,和李清照“怕见夜间出去”的心绪相同。

  词的下片未作转换,仍然承接上片的抒情线索,作生发开来的描写。“数点寒英,为谁零落”,是作者的自我惋惜。“楚魄难招,暮寒堪揽”,意谓“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这几句,写法相当深刻,意味相当沉痛。至于“步屧荒篱,谁念幽芳远”二句,则是与上文的“寒英”“零落”紧相连接的,写得参差错落,显得章法变换多姿。

  “一室秋灯,一庭秋雨,更一声秋雁”是此词最精彩的笔墨,用三排比短句。描绘出了一种清冷孤寂的境界,秋灯、秋雨、秋雁,所衬托的不过是一颗秋心而已。“试引芳樽”,借酒浇愁,愁更愁,以“不知消得几多依黯”作结尾,“依黯”这个词语与“依依”和“黯黯”结合,承上“故国如尘,故人如梦”,比泛言“愁苦”,要细致,要准确,值得细细玩味用它来表示这首词所包含的复杂的情感意绪,还是很确切的。

  在这首词中,作者多处描写故乡秋季的景物,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用较为隐蔽的手法表达了他的黍离之悲。

参考资料:
1、 林力 肖剑.《宋词鉴赏大典 (上、中、下卷)》.北京:长征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924页

zuìpénglái··guīshān--wángsūn

sǎo西fēngménjìnghuángdiāolíngbáiyúnxiāosànliǔhuànyīnguīláiwǎnshuǎngfēifēicuìéméiliáowèidēnglínyǎnguóchénrénmèngdēnggāoháilǎn

shùdiǎnhányīngwèishuílíngluòchǔnánzhāohánkānlǎnxièhuāngshuíniànyōufāngyuǎnshìqiūdēngtíngqiūgèngshēngqiūyànshìyǐnfāngzūnzhīxiāoduōàn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¹彼柏(bǎi)舟,亦泛其流²。耿(gěng)³不寐(mèi),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áo)以游。
译文:柏木船儿荡悠悠,河中水波漫漫流。圆睁双眼难入睡,深深忧愁在心头。不是想喝没好酒,姑且散心去遨游。
注释:¹泛:浮行,漂流,随水冲走。²流:中流,水中间。³耿耿:鲁诗作“炯炯”,指眼睛明亮;一说形容心中不安。⁴隐忧:深忧。隐:痛。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¹(jiàn)²,不可以茹(rú)³。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sù),逢彼之怒。
译文:如心并非青铜镜,不可美丑全包容。也有长兄与小弟,不料兄弟难依凭。前去诉苦求安慰,竟遇发怒坏性情。
注释:¹匪:非,不是。²鉴:铜镜。³茹:容纳。⁴据:依靠。⁵薄言:语助词。⁶愬:同“诉”,告诉。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dài)(dài)¹,不可选²也。
译文:如心并非卵石圆,不能随便来滚转。如心并非草席软,不能任意来翻卷。雍容娴雅有威仪,决不屈挠和退让。
注释:¹棣棣:雍容娴雅貌;一说丰富盛多的样子。²选:屈挠退让貌。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忧心悄(qiǎo)¹,愠(yùn)²于群小。觏(gòu)³(mǐn)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wù)(pì)有摽(biào)
译文:忧愁重重难排除,小人恨如真可恶。碰到患难已很多,遭受凌辱更无数。静下心来仔细想,抚心拍胸猛醒悟。
注释:¹悄悄:忧貌。²愠:恼怒,怨恨。³觏:同“遘”,遭逢。⁴闵:痛,指患难。⁵寤:交互。⁶辟:通“擗”,捶胸。⁷摽:捶,打。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日居(jī)¹月诸,胡迭(dié)²而微³?心之忧矣,如匪澣(huàn)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译文:白昼有日夜有月,为何明暗相交迭?不尽忧愁在心中,好似脏衣未洗洁。静下心来仔细想,不能奋起高飞越。
注释:¹居、诸:语助词。²迭:更动。³微:指隐微无光。⁴澣:同“浣”,洗涤。

  从此诗的内容看,似是一首女子自伤遭遇不偶,而又苦于无可诉说的怨诗。其抒情口气,有幽怨之音,无激亢之语。

  全诗共五章三十句。首章以“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起兴,以柏舟作比。这两句是虚写,为设想之语。用柏木做的舟坚牢结实,但却漂荡于水中,无所依傍。这里用以比喻女子飘摇不定的心境。因此,才会“耿耿不寐,如有隐忧”了,笔锋落实,一个暗夜辗转难眠的女子的身影便显现出来。饮酒邀游本可替人解忧,独此“隐忧”非饮酒所能解,亦非遨游所能避,足见忧痛至深而难销。

  次章紧承上一章,这无以排解的忧愁如果有人能分担,那该多好!女子虽然逆来顺受,但已是忍无可忍,此时此刻想一吐为快。寻找倾诉的对象,首先想到的便是兄弟,谁料却是“不可以据”。勉强前往,又“逢彼之怒”,旧愁未吐,又添新恨。自己的手足之亲尚且如此,更何况他人。既不能含茹,又不能倾诉,用宋女词人李清照的话说,真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寻寻觅觅》)。

  第三章是反躬自省之词。前四句用比喻来说明自己虽然无以销愁,但心之坚贞有异石席,不能屈服于人。“威仪棣棣,不可选也”意思是说:我虽不容于人,但人不可夺我之志,我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尊严,决不屈挠退让。其意之坚值得同情乃至敬佩。

  第四章诗对主人公那如山如水的愁恨从何而来的问题作了答复:原来是受制于群小,又无力对付他们。“觏闵既多,受侮不少”是一个对句,倾诉了主人公的遭遇,真是满腹辛酸。入夜,静静地思量这一切,不由地抚心拍胸连声叹息,自悲身世。

  末章作结,前两句“日居月诸,胡迭而微”,于无可奈何之际,把目标转向日月。日月,是上天的使者,光明的源泉。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司马迁语),女子怨日月的微晦不明,其实是因为女子的忧痛太深,以至于日月失其光辉。内心是那样渴望自由,但却是有奋飞之心,无奋飞之力,只能叹息作罢。出语如泣如诉,一个幽怨悲愤的女子形象便宛然眼前了。对于女主人公是怎样的人以及小人指什么人等问题争议也很大,各家之说中,认为女主人公是贵族妇人、群小为众妾的意见支持者比较多。

  全诗紧扣一个“忧”字,忧之深,无以诉,无以泻,无以解,环环相扣。五章一气呵成,娓娓而下,语言凝重而委婉,感情浓烈而深挚。诗人调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喻的运用更是生动形象,“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几句最为精彩,经常为后世诗人所引用。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50-52
2、 踪凡 家安.《诗经》之奇唱 百言之《离骚》——《诗经·邶风·柏舟》赏析.阅读与写作,2001,03.

bǎizhōu

shījīng·guófēng·bèifēng xiānqín 

fànbǎizhōu fànliú gěnggěngmèi yǒuyǐnyōu wēijiǔ áoyóu 
xīnfěijiàn  yǒuxiōng  yánwǎng féngzhī 
xīnfěishí zhuǎn xīnfěi juǎn wēidàidài suàn 
yōuxīnqiǎoqiǎo yùnqúnxiǎo gòumǐnduō shòushǎo jìngyánzhī yǒubiào 
yuèzhū diéérwēi xīnzhīyōu fěihuàn jìngyánzhī néngfènfēi 
金炉香尽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金炉¹香烬漏声残²,翦(jiǎn)³轻风阵阵寒。
译文:夜深了,香炉里的香早已经燃尽,漏壶里的水也快滴完了。后半夜的轻风给人带来阵阵寒意。
注释:夜直:晚上值班。“直”通“值”。宋代制度,翰林学士每夜轮流一人在学士院值宿。这首诗《千家诗》选入,改名“春暮”。¹金炉:铜制香炉。²漏声残:指水将滴完,即天快亮。漏声古代用来计时的漏壶中滴水的声响。³翦翦:形容风轻且带有点寒意。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
春色恼人¹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²
译文:然而春天的景色却是那样的撩人,让人难以入睡,只看见随着月亮的移动,花木的影子悄悄地爬上了栏杆。
注释:¹恼人:引逗、挑动人。²栏干:栏杆。以竹、木等做成的遮拦物。

  王安石于1042年(宋仁宗庆历二年)进士及第,嘉祐三年(1059年)上变法万言书,未被采纳。直到1068年(宋神宗熙宁元年),神宗准备实行新法,才于四月才召他进京面对。经过二十六年的漫长岁月,王安石屈居下位不算,最大的憾事是变法主张未能实现。此时形势突变,遇到了赏识他主张的锐意变法的新帝,正是龙虎风云、君臣际遇的良机,大展宏图,即在目前。因此,他在值宿禁中的时候,面对良宵春色,剪剪轻风,金炉香烬,月移花影,一派风光,激起了思想上难以自制的波澜,为自己政治上的春色撩拨得不能成眠。

  这首绝句和杜甫的五言律诗《春宿左省》属于同一题材:“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这首诗的前两句相当于杜诗的前两联,都是写景。首句是视觉加听觉,以动衬静。王安石写的是春天拂晓时的景象;杜甫则因仿佛听到有人开宫门的钥匙声,和百官上朝的马铃声而睡不着,其意义相对要小些,这是由于两人的地位悬殊太大造成的。次句以触觉写出了香尽漏残、黎明破晓时分的夜寒意。第三句叙事夹抒情,诗人所追求的是杜甫所想要的“君臣已与时际会”,这激动人心的时候就要到来,他不只是像杜甫“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那样睡不着觉。但诗人留下问题:为什么“眠不得”,春色为何“恼人”,诗人故意不说原因。“恼”字在此处是反义正用,不能作恼恨的“恼”理解,应作“撩”解,杜甫诗“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中的“恼”字即是“撩”的意思,绝不是苦恼得不能成眠。最后一句以景结情:但只见月亮移动,照出花影,斜映在庭院里的栏干上。诗贵含蓄,此诗除第三句外,字字写景,情隐词外。

  这首诗的内在抒情曲折而深沉,外在表向却是春夜清幽美景,创作手法高明。诗中处处紧扣着深夜,却又没有一句直接说到夜已如何,而只写夜深时的种种景象。诗人没有正面写对人的怀念,而是通过香尽漏残、月移风寒,写出时光的推移,从而表明诗人徘徊之久和怀想之深。表面上是这庭院夜色搅乱了诗人的清梦,实际上是由于对远方的人强烈的思忆,使诗人感到眼前的春色倍加恼人,感情表达得含蓄、曲折而深沉,有着余而不尽之意。

  诗人所描写的皇宫春晓的迷人景色,和杜甫“九重春色醉仙桃”,贾至“禁城春色晓苍苍”,岑参“莺啭皇州春色阑”的用意是一样的,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大好的景色象征大好的形势。如果没有“月傍九霄多”,就不会有“花影上栏干”,由此可见,王安石是参透了杜甫《春宿左省》后才动笔的。

  所以说,这一首政治抒情诗。王安石是借用爱情诗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春风得意之情。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2(2012.7重印): 第206-207页

zhí

wángānshí sòngdài 

jīnxiāngjìnlōushēngcán jiǎnjiǎnqīngfēngzhènzhènhán 
chūnnǎorénmián yuèhuāyǐngshàngláng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