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法休嗤次律房,茂材曾举郭汾阳。世间名实真须副,展卷令人忆范郎。
阵法休嗤次律房,茂材曾举郭汾阳。世间名实真须副,展卷令人忆范郎。
程敏政

程敏政

(1445—1499)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11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¹育蚌(bàng)珍。
译文:目之所及的淮海海水就好似银子般泛着白光,彩色的光芒下,蚌孕育着珍珠。
注释:¹万道虹光:引用民间传说。传说月圆之时,蚌才育珠。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天上若无修月户¹,桂枝撑损向西轮。
译文:天上的月如果没有人为他修治,桂树枝恐怕会撑破月亮。
注释:¹修月户:传说月亮是由七宝合成的,人间常有八万二千户给它修治。

  这首诗引用了两个民间传说,一是民间传说珍珠的育成与月的盈亏有关,月圆之时蚌则孕珠;二是民间传说月由七宝合成,人间常有八万二千户给它修治。这样借传说咏月,又为中秋之月增添了神话的色彩,使中秋之月更为迷人。

  铁瓮城高耸入云,邻近青天,百尺高的望海楼好像飞上了铁瓮城与青天相连。挥毫赋诗时江水携带着涛声流到了笔下,不禁想起了三峡,举杯豪饮时点点帆影映入了酒杯,令人思念六朝。一阵阵号角声好像催促太阳落山,江面上无缘无故升腾起白色雾气。坎坷的往事忽然涌上心头,哪里的景色能让我赏心悦目呢?不论面对春风还是面对秋月,我的心头却感到茫然。

zhōngqiūdēnglóuwàngyuè

 sòngdài 

qiónghuáihǎimǎnyín wàndàohóngguāngbàngzhēn 
tiānshàngruòxiūyuè guìzhīchēngsǔnxiàng西lún 
华萼楼头日初堕,紫衣催上宫门锁。
华萼楼¹头日初堕,紫衣²催上宫门锁。
译文:花萼楼头的太阳刚刚落下,宦官便已经在催促锁上宫门。
注释:明皇:即唐玄宗李隆基。¹花萼楼:唐玄宗于兴庆宫西置,名花萼相辉,简称花萼楼。²紫衣:指宦官。
大家今夕燕西园,高爇银盘百枝火。
大家¹今夕燕西园,高爇(ruò)²银盘百枝火。
译文:皇上今天晚上在西园设宴,高高燃起银门上的百枝火烛。
注释:¹大家:指皇帝。²爇:燃烧。
海棠欲睡不得成,红妆照见殊分明。
海棠¹欲睡不得成,红妆照见殊分明。
译文:喧哗热闹得连贵妃都睡不安稳,灯光照着红妆显得更加分明。
注释:¹海棠:一说指杨贵妃。
满庭紫焰作春雾,不知有月空中行。
满庭紫焰作春雾,不知有月空中行。
译文:整个庭院灯火辉煌像春雾一样,看不见空中还有月亮。
新谱霓裳试初按,内使频呼烧烛换。
新谱霓(ní)(cháng)¹试初按,内使频呼烧烛换。
译文:刚谱成的霓裳羽衣舞正尝试弹奏,内使不断呼唤着更换蜡烛。
注释:¹霓裳:即《霓裳羽衣曲》。
知更宫女报铜签,歌舞休催夜方半。
知更宫女¹报铜签²,歌舞休催夜方半。
译文:负责时间的宫女报告铜签,歌舞正欢不要催促才夜半。
注释:¹知更宫女:宫中专管更漏,报告时间的宫女。²铜签:铜铸的更签。
共言醉饮终此宵,明日且免群臣朝。
共言¹醉饮终此宵,明日且免群臣朝。
译文:皇上说今夜要通宵醉饮,明天暂且让大臣不用上朝。
注释:¹共言:唐明皇说。共,敬词,以示恭敬或荣幸。
只忧风露渐欲冷,妃子衣薄愁成娇。
只忧风露渐欲冷,妃子衣薄愁成娇¹
译文:只是担忧风露渐冷,妃子受寒而现出令人爱怜的娇姿。
注释:¹愁成娇:害怕杨妃受寒而现出令人爱怜的娇姿。
琵琶羯鼓相追逐,白日君心欢不足。
琵琶羯(jié)¹相追逐²,白日君心欢不足。
译文:琵琶羯鼓各种乐器竞相演奏,皇上白天欢乐不会满足。
注释:¹羯鼓: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²相追逐:指各种乐器竞相演奏。
此时何暇化光明,去照逃亡小家屋。
此时何暇化光明,去照逃亡小家屋¹
译文:这个时候还有什么时间化成光明烛,去照耀逃亡百姓的小屋。
注释:¹“此时”二句:化用聂夷中《田家》诗:“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姑苏台上长夜歌,江都宫里飞萤多。
姑苏台¹上长夜歌,江都宫²里飞萤多。
译文:想当年夫差在姑苏台上长夜欢歌,隋炀帝在江都宫里放飞萤火。
注释:¹姑苏台:在苏州城外姑苏山上。²江都宫:隋炀帝在江都郡(今扬州市)的行宫。今扬州古迹仍有隋萤苑。
一般行乐未知极,烽火忽至将如何?
一般¹行乐未知极,烽火²忽至将如何?
译文:这是一样的行乐不知道节制,战乱突然发起那又该怎么办呢?
注释:¹一般:一样。诗中说唐玄宗与前代因荒淫亡国的夫差、隋炀帝一样。²烽火:本指古代报警的信号,后指战乱。
可怜蜀道归来客,南内凄凉头尽白。
可怜蜀道归来客¹,南内²凄凉头尽白。
译文:可怜皇上成了蜀中的归来客,在兴庆宫内晚景凄凉头发全白。
注释:¹蜀道归来客:指唐玄宗。长安收复后,玄宗自蜀中回京,故称。²南内:即兴庆宫,以其在蓬莱宫之南,故名。明皇自蜀归后居于此。
孤灯不照返魂人,梧桐夜雨秋萧瑟。
孤灯不照返魂人¹,梧桐夜雨秋萧瑟²
译文:孤灯再照也见不到返魂人,深秋夜里雨滴打着梧桐显得更加萧瑟。
注释:¹返魂人:指杨贵妃。²“梧桐”句: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句意。

  这首题画诗分两大部分,从开头到“白日君心欢不足”写图上的宴乐情况,剩余部分为诗人就画面所发的感慨。

  第一部分按游前、游时、游后的时间顺序组织题材,写得流光溢彩、声沸人迷,把明皇的荒淫之状作了全景曝光。

  写游前,紧扣着个“急”字,表现唐明皇的急不可耐,宫人们的急于应承。“花萼楼头日初堕,紫衣催上宫门锁。”诗人落笔于花萼楼,因该楼在兴庆宫之西,系落日的方向,且该楼署为“花萼相辉之楼”,为诸王作乐寻欢之所。“日初堕”,时值傍晚,紫衣宦者就“宫门锁”,明皇的急切、宦者的匆忙,从这时间与动作的紧迫上透露了出来。于叙事之中写人物心理,由其行而见其心,言简意丰,事明意显。写游时,一以灯火渲染气氛。夜游西园,灯火辉煌是一明显特点。诗人写园中灯火,先行直叙“高爇银盘百枝火”,“百枝”言其多;“银盘”承托,映其光;“高爇”显得场面大。写烛多光亮,既表现了夜游的场景,又烘托了游乐的气氛。再从两个侧面写灯光,一是从“亮”的角度说:“海棠欲睡不得成,红妆照见殊分明。”此句通常注释都引《冷斋夜话》中《杨妃外传》中的一段记载:“明皇登沉香亭,诏妃子,妃子时卯酒未醒。命力士从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韵残妆,钗乱鬓乱,不能再拜。明皇笑曰:‘是岂妃子醉耶? 海棠睡未足耳。’”照此,海棠系指杨贵妃。海棠如醉美人的粉面飞霞,或贵妃似海棠红晕泛光,形象固然很美,比拟也熨贴。可是这却和“海棠欲睡不得成”不合。红烛高烧,杯盘交错,丝竹并作,轻歌曼舞之时,正是贵妃兴酣之际,岂会“欲睡”?这里“海棠”仍以指花为妥。以拟人化方法说海棠欲睡,而游人喧闹使之“欲睡不得成”,反衬欢腾声势之烈。高启诗中以海棠睡不成显示黑夜如白昼,同时又以“红妆照见殊分明”点染了园中景色。一是从“雾”的角度言,“满庭紫焰作春雾,不知有月空中行”。春雾固然有实写之意,而诗人说是“满庭紫焰”化成的,“百枝火”所以成了“紫焰”,则侍众之多可见。《新唐书·车服志》:“以紫衣为三品之服。”《宦者传序》:“开元天宝中,宦者黄衣以上三千员,衣朱紫千余人。”诗中先写“紫衣催上宫门锁”,这里讲“紫焰”,足见侍者犹如团团紫雾了。诗人由灯火的“亮”、人影的“雾”把夜游图上的热烈气氛和盘托出。

  二是写游时,以时久烘托情浓。唐明皇耽于玩乐,经久不衰,通宵达旦。夜愈深他们兴愈酣,时愈久他们情愈浓,“内使频呼烧烛换”,蜡烛要频频更换,这时还只是“新谱霓裳试初按”,可见持续时间之长。“知更宫女报铜签”,掌管更漏的宫女把报更的铜签铿然掷地,已是“夜方半”,还说不要催促歌舞,已是风露渐欲冷了,妃子愁衣薄,不胜晓寒,仍无罢意,“共言醉饮终此宵,明日且免群臣朝。”活画出唐明皇耽色误国的荒淫生活。诗人就是这么彩绘了明皇的行乐图。以上是诗人把《明皇秉烛夜游图》平面的画面立体化,无声的画面有声化,含意的画面明朗化,以语言手段描绘了一幅明皇秉烛夜游图。

  诗的后面部分是议论。高启谴责唐明皇的沉酣酒色,忘怀国事,引用适切的古人古事来作议论,文字承接榫合,比拟熨贴合度,警人眼目,发人深省。“此时何暇化光明,去照逃亡小家屋。”晚唐聂夷中《咏田家》诗:“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诗人反其意而用之,说明皇醉饮终宵,哪有心思想到贫苦受难的老百姓呢。“姑苏台上长夜歌,江都宫里飞萤多。”吴王夫差筑姑苏台,立春宵宫作长夜饮,结果为越所亡;隋炀帝于江都宫里放萤火取乐,也以覆亡告终。唐明皇如此豪饮娱色,荒政误国,自然免不了乱起奔蜀,酿成悲剧。诗人将唐明皇和夫差、杨广相比,指出“一般行乐未知极”必然导致国破家亡。

  这首题画诗,也是咏史诗。诗人以古人古事作为后人的鉴戒,说明了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只求自己享乐,乐极必然生悲。清代吴乔说:“古人咏史但叙事而不出己意,则史也,非诗也。”(《围炉诗话》)此诗作者的旨意全由最后的论中托出。叙与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叙是论的基础,论是叙的升华,叙为论用,论从叙出,由感性到理性,从形象到议论,结合得紧密无罅。

参考资料:
1、 高濯缨.明诗三百首.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4:48-49
2、 黄岳洲.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下卷).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13:1082-1083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死去元知¹万事空²,但³不见九州
译文: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
注释:¹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来。²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³但:只是。⁴悲:悲伤。⁵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⁶同:统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王师¹北定²中原³日,家祭(jì)无忘告乃翁(wēng)
译文: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
注释:¹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²北定:将北方平定。³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⁴家祭:祭祀家中先人。⁵无忘:不要忘记。⁶乃翁:你们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是一个通假字;“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平常,但就全诗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元”、“空”二字更加强劲有力,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

  “但悲不见九州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此句诗意是诗人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为“不见九州同”。“悲”引擢文盟字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哀、遗憾之情。

  “王师北定中原日”,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诗人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

  “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已经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你的父亲。表达的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参考资料:
1、 李承林.中华句典 中华文典: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03:第531页-第532页
2、 杨桂华.古诗文全解: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05:第160页-第164页

shìér

yóu sòngdài 

yuánzhīwànshìkōng dànbēijiànjiǔzhōutóng 
wángshīběidìngzhōngyuán jiāwànggàonǎiwěng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只有天在上,更(gèng)无山与齐¹
译文:华山的上面只有青天,世上更是找不到和它齐平的山。
注释:¹与齐:与之齐的省略,即没有山和华山齐平。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举头¹红日近,回首²白云低。
译文:在山顶抬头就能看到红色的太阳有多近,回头看甚至觉得白云都很低。
注释:¹举头:抬起头。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²回首:这里作低头,与“举头”相对应。

  《华山》是寇准七岁时的咏诗。寇准,是北宋时期的一个稀世神童,他聪慧过人,才思敏捷,出口成章。据史书记载,寇准小时候,其父大宴宾客,饮酒正酣,客人请小寇准以附近华山为题,作《咏华山》诗,寇准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一步、二步,到第三步便随口吟出了这首传为千古佳话的五言绝句。这是一首即景即情之作,每一句都突出了华山的高峻陡峭,气势不凡,显得贴合山势,准确传神,可谓是难能可贵的佳作。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这两句诗意思是说,比华山高的只有蓝天,也没有任何一座山峰能与之平齐,极写华山巍峨高耸之非常。其中“只有”一词说明了华山极高,再比华山高的就只有那蓝天了;“更无”说明华山是唯一最高的山峰,再没有任何一座山峰能与之平起平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这两句意思是说,当你站在高高的山顶的时候,抬起头来仰望苍穹,红日仿佛就在你的头顶上;低头俯瞰脚下,蒸腾的云雾正在半山腰缭绕弥漫。“红日”后之“近”字,“白云”后之“低”字,都极有力地衬托了华山的高耸与陡峭。

  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两点值得我们借鉴,一是对仗工整、严谨,没有一丝一毫的刀斧痕迹。二是炼字精准,不着任何痕迹地衬托了华山的高耸、巍峨与陡峭,如前两句中的“只有”、“更无”和后两句中的“近”、“低”,都用得十分精准,十分巧妙。无论是对仗修辞手法的运用,还是遣词炼字的功力,都说明了绝非等闲之辈所能为之,教人不敢相信它竟然出自于一个七岁孩童之口。

yǒnghuáshān--kòuzhǔn

zhǐyǒutiānzàishànggèngshān

tóuhóngjìnhuíshǒubáiyún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颜氏家训》
古之学者为己¹,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²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³,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颜氏家训》
译文:今人学习是为了充实自己,用来弥补自身的不足;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向他人炫耀夸说。今人学习是为了别人,即推行自己的主张,为社会谋利;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自己,即提高自己的学问修养,以谋取官位。学习就像种树,春天观赏它的花朵,秋天收获它的果实;讲述、谈论文章,这就好比观赏春花;修身养性为社会谋利,这就好比收获秋天的果实。
注释:¹己:自己。²说:炫耀夸说。³华:同“花”,花朵。⁴登:同“得”,摘取。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