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左山阴道路赊,一尊邂逅聚天涯。最怜满座思归客,翻送愁人远去家。
江左山阴道路赊,一尊邂逅聚天涯。最怜满座思归客,翻送愁人远去家。
细雨深孤新菡萏,离筵惭对野榴花。欲知别后相思处,班马嘶风落日斜。
细雨深孤新菡萏,离筵惭对野榴花。欲知别后相思处,班马嘶风落日斜。

liáodōngzuòshàngjǐnjiāngzhèréngǎnérliúzèng--dàihēng

jiāngzuǒshānyīndàoshēzūnxièhòutiānzuìliánmǎnzuòguīfānsòngchóurényuǎnjiā

shēnxīnhàndànyáncánduìliúhuāzhībiéhòuxiāngchùbānfēngluòxié

戴亨

戴亨

戴亨,字通乾,号遂堂,汉军旗人。康熙辛丑进士,官齐河知县。有《庆芝堂诗集》。 ▶ 946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昔吾亡妻,能孝于吾父母,友于吾女兄弟,知夫人之能教也。粗食之养,未尝不甘,知夫人之俭也;婢仆之御,未尝有疾言厉色,知夫人之仁也。癸巳之岁,秋冬之交,忽遘危疾,气息掇掇,犹日念母,扶而归宁。疾既大作,又扶以东。沿流二十里,如不能至。十月庚子,将绝之夕,问侍者曰:“二鼓矣?”闻户外风淅淅,曰:“天寒,风且作,吾母其不能来乎?吾其不能待乎?”呜呼!颠危困顿,临死垂绝之时,母子之情何如也!甲午、丙申三岁中,有光应有司之贡,驰走二京,提携二孤,属之外母。夫人抚之,未尝不泣。自是每见之必泣也。呜呼!及今儿女几有成矣,夫人奄忽长逝。闻讣之日,有光寓松江之上,相去百里,戴星而往,则就木矣。悲夫!吾妻当夫人之生,即以遗夫人之悲,而死又无以悲夫人。夫人五女,抚棺而泣者,独无一人焉。今兹岁輤车将次于墓门。呜呼!死者有知,母子相聚,复已三年也。哀哉!尚享。
昔吾亡妻¹,能孝于吾父母,友于²吾女兄弟³,知夫人之能教也。粗食之养,未尝不甘,知夫人之俭也;婢仆之御,未尝有疾言厉色,知夫人之仁也。癸巳之岁,秋冬之交,忽遘(gòu)危疾,气息掇(duó),犹日念母,扶而归宁。疾既大作,又扶以东。沿流二十里,如不能至。十月庚子,将绝之夕,问侍者曰:“二鼓¹⁰矣?”闻户外风淅(xī)淅,曰:“天寒,风且作,吾母其不能来乎?吾其不能待乎?”呜呼!颠危困顿¹¹,临死垂绝之时,母子之情何如也!甲午、丙申三岁¹²中,有光应有司¹³之贡,驰走二京¹⁴,提携二孤¹⁵,属(zhǔ)¹⁶之外母¹⁷。夫人抚之,未尝不泣。自是每见之必泣也。呜呼!及今儿女几有成矣,夫人奄(yǎn)忽长逝¹⁸。闻讣之日,有光寓松江¹⁹之上,相去百里,戴星而往,则就木²⁰矣。悲夫!吾妻当夫人之生,即以遗夫人之悲,而死又无以悲夫人。夫人五女²¹,抚棺而泣者,独无一人焉。今兹岁²²(qiàn)²³将次²⁴于墓门²⁵。呜呼!死者有知,母子相聚,复已三年也。哀哉!尚享²⁶
译文:我已去世的妻子,能孝敬我的父母,和我的姐妹友爱相处,因而知道岳母是很有教养的人。妻子和我粗茶淡饭的过日子,从来没有说过不好,因而知道夫人是很节俭的;妻子管理家里的奴婢仆人,从来没有过说话尖刻脸色不好看的时候,因而知道夫人是很仁慈的人。嘉靖十二年,秋冬交替的时候,妻子忽然患上严重的疾病,气色十分的疲惫,但仍然每天思念着母亲,因而回娘家去。疾病发作的厉害了,仍向东走。又走了近二十里,却不能如期到家。农历十一月初二日,临死之前,问服侍的人:“二更了吗?”听到窗外风声淅淅,说:“天冷风又大,我的母亲不能来吗,我等不到那个时候了吗?”唉!极端的危难困苦临死的时候,还想着母亲,母子之间的感情是多么深厚啊!嘉靖十三年到十五年的三年中,我应试被选为有司,奔走在南京和北京之间,我带着两个孩子,把他们托付给外祖母。夫人您抚摸着他们,泣不成声。自此以后,每次见面都要哭泣。呜呼!到现在我的儿女差不多长大成人了,夫人却突然去世了。听到讣告的时候,我正住在松江县,距离数百里,披星戴月的赶过去,却已装殓完毕了。悲伤啊!我的妻子是夫人生的,去世时夫人为之悲痛,却无法来为夫人悲伤。夫人共生了五个女儿,扑在棺木上痛哭流泣的人中,独少了这一个女儿啊。今年装着灵柩的车子停在的墓门外,安葬的事已经结束了。呜呼!去世的人如果泉下有知,母子会相聚吧,到现在也已三年了。哀哉!安息吧!
注释:¹亡妻:指归有光的原配魏氏,为南京光禄寺典簿魏庠的次女,嘉靖七年(1528)嫁到归家,嘉靖十二年(1533)冬十月卒。归有光写此文时,其前妻已去世十六年。²友于:兄弟友爱之义。语本《尚书·君陈》:“惟孝友于兄弟。”³女兄弟:指归有光的姐妹。⁴御:管理。⁵癸巳之岁:即嘉靖十二年(1533)。⁶遘:遭遇。⁷掇掇:疲惫的样子。掇通惙。⁸归宁:已婚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称归宁。⁹十月庚子:按嘉靖十二年农历十月无“庚子”日,庚子日当为该年农历十一月初二日。¹⁰二鼓:即二更,相当于现代的九时至十一时。¹¹颠危困顿:极端的危难困苦。¹²甲午、丙申三岁:即嘉靖十三年秋,归有光赴应试(南京)乡试下第;嘉靖十五年,应选贡赴北京廷试,入南京国子监。¹³有司: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¹⁴二京:明代永乐十九年(1421)以后,迁都北京,但南京仍保留一套中央机构。二京即指南京与北京。¹⁵二孤:指归有光的长女如兰与长子䎖孙。¹⁶属:通“嘱”,托付意。¹⁷外母:即岳母。¹⁸奄忽长逝:指突然死亡。奄忽,倏忽,疾速。¹⁹松江:县名,今属上海市。²⁰就木:即入棺,指装殓完毕。²¹夫人五女:据《外舅光禄寺典簿魏公墓志铭》:“女五人:适郑若曾、归有光、姚员、孺人出;适顾梦谷、晋骕,他姬出。”²²今兹岁:今年。²³輤车:装载灵柩和车子。²⁴次:停驻。²⁵墓门:墓道上的门。全句言安葬事。²⁶尚享:或作“尚飨”,即享用祭品,是古代祭文结尾的惯用套语。
蕙草生山北,托身失所依。
(huì)¹生山北,托身失所依。
译文:蕙草生长在大山的北面,无依无靠,孤苦伶仃。
注释:¹蕙草:香草名,又名熏草、零陵香,俗名“佩兰”,绿叶紫花,有清香味,魏武帝(曹操)以之为香烧之,俗习以为佩带它可以除臭避疫。
植根阴崖侧,夙夜惧危颓。
植根阴崖¹侧,夙(sù)²惧危³(tuí)
译文:蕙草生长在背阳的高峰上,日夜担忧唯恐坠落下来。
注释:¹阴崖:背阳的山崖。²夙夜:朝夕,日夜。³危:原指危险,这里是高处之意。⁴颓:坠落。
寒泉浸我根,凄风常徘徊。
寒泉浸我根,凄风常徘(pái)(huái)¹
译文:冰冷的泉水浸泡着我的根,寒冷的风随时吹打着我的身躯。
注释:¹徘徊:回旋往返,意为随风摇摆。
三光照八极,独不蒙余晖。
三光¹照八极²,独不蒙(méng)³余晖(huī)
译文:日、月、星的光辉能普照大地,然后由于山崖的阻隔,蕙草只能承受到一点微弱的光线。
注释:¹三光:指日、月、星的光芒。²八极:八方之极远之地,极言其远。³蒙:蒙受,承受。⁴余晖:傍晚的阳光,这里指微弱的光线。
葩叶永雕瘁,凝露不暇晞。
(pā)¹叶永雕瘁(cuì)²,凝露不暇(xiá)³(xī)
译文:花和叶子一直都很枯槁,身上也一直披着露霜。
注释:¹葩:花。²瘁:同“悴”,憔悴,枯萎,枯槁。³暇:闲暇。⁴晞:消失,逝去。
百卉皆含荣,己独失时姿。
百卉(huì)¹皆含荣²,己独失时姿³
译文:百花盛开之季,而蕙草却独独发育迟缓而显得与季节不合。
注释:¹百卉:百花。²荣:花木的花。³时姿:时节下的姿态。
比我英芳发,鶗鴂鸣已衰。
¹我英芳发,鶗(tí)(jué)²鸣已衰。
译文:待到蕙草开花的时候,已是暮春时节,百花凋零了。
注释:¹比:等到。²鶗鴂:杜鹃鸟。杜鹃鸟常常暮春时鸣叫,因而它的叫常常是花落时节的象征。

  在古代的咏兰诗中,大多是赞美兰花的高洁品性的,然而该首咏兰诗与一般咏兰诗不同,它咏叙了兰花因托身非地而遭遇的不幸。

  全诗可分为两个部分。从“蕙草生山北”至“独不蒙馀晖”为第一部分。写兰花所生长的环境。“蕙草生山北,托身失所依”是总写,兰花生长山的北面,生非其地。接下来“植根”六句,是具体描写这一恶劣的环境。

  在这恶劣的环境中,幼小的生命怎么生活。诗的后半部分就着重描述了在险恶环境中的蕙草是怎样顽强抗争的。但任凭环境再恶劣,蕙草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芳香,尽管百花都已开过,蕙草也在最后一个发出了动人心魄的芳香,即使这芳香姗姗来迟,却显示了一种精神,一种顽强的、百折不挠的精神。但是蕙草刚刚发出芬芳,却又到了百花凋谢的季节,对于花草来说,开花吐香是其一生最辉煌的时期,然后蕙草的辉煌是如此的短暂。诗到这里,黯然而收,透出一种不言而伤的情调,诗人对此寄予了深深的同情与惋惜。

  诗人身处东汉末年,当时各个势力割据,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诗作也正是反映了一部分中下层文士的极端苦闷又不甘沉沦的情绪,诗中那个阴冷凄清的环境正是东汉社会黑暗的一个侧面写照。

  全诗采用“比兴”的手法,“怨而不怒”的态度,并用叙事体第一人称的口气,以形象的语言把咏物与身世之慨结合的天衣无缝,表现的感情有时哀怨动人,生动形象。

参考资料:
1、 俞为民编选.《深谷幽香·兰花》: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08月第1版:第16页
豆子山,打瓦鼓。
豆子山¹,打瓦鼓。
译文:在豆子山着听瀑布的流声好像是在打瓦鼓,
注释:绵州:今为绵阳市,属四川省。¹豆子山:即豆圌山,在绵州。
扬平山,撒白雨。
扬平山,撒白雨。
译文:在扬平山看到飞落的瀑布好像在下白雨。
下白雨,取龙女。
下白雨,取龙女。
译文:那瓦鼓声热闹喧天,好像是在迎娶天上的龙女做新娘;
织得绢,二丈五。
织得绢,二丈五。
译文:那从山上垂挂下来的瀑布,好像是新娘子织成的绢,
一半属罗江,一半属玄武。
一半属罗江¹,一半属玄武²
译文:瀑布的水流一半流到罗江县,一半流到玄武县。
注释:¹罗江:县名,在四川省北部。又是水名,在罗江县东。²玄武:县名,即今四川省中江县。
本篇运用各种主动形象的比喻来形容一条瀑布。先写瀑布的来路。在豆子山能听到溪涧里的流水声象打鼓似的,到扬平山就见到流水冲击石块,溅起的水点象下雨一样。由鼓声联想到娶新妇,由下雨联想到龙女,由龙女引出织绢,织出的绢,便是这条瀑布。最后交代瀑布的去向,一半流到罗江县,一半流到玄武县。全诗想象丰富,用的比喻非常质朴,表现出民歌独特的风趣。

miánzhōu--míng

dòuzishān

yángpíngshānbái

xiàbáilóng

zhījuànèrzhàng

bànshǔluójiāngbànshǔxuán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晚岁¹迫偷生²,还家少欢趣³
译文:人到晚年了,还要苟且偷生,被迫还家只觉了无欢趣。
注释:¹晚岁:即老年。²迫偷生:国难当头,却回家过日子,是苟且偷生;但这是唐肃宗下令让他回家的,本非自愿,可以说出于被迫。³少欢趣:正因为杜甫认为当此万方多难的时候却待在家里是一种可耻的偷生,所以感到“少欢趣”。少字有分寸,不是没有。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娇儿不离膝(xī),畏我¹²却去³
译文:孩子整日缠在我膝旁,寸步不离,害怕我回家没几天又要离开。
注释:¹畏我:是说娇儿见我不高兴,有点怕我。²复:又。³却去:步步退却地离开,显出娇儿面对杜甫的害怕而不理解的神态。一说此句当在“畏”字读断,是上一下四的句法,“却”字作“即”字讲,却去,犹即去或便去,是说孩子们怕父亲回家不几天就又要走了,因为他们已发觉父亲的“少欢趣”。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忆昔¹好追凉²,故绕池边树。
译文:回想起前一年六七月间为了纳凉,故意绕着池边树漫步的情景,不禁忧从中来,百感交集。
注释:¹忆昔:回想去年在此地安家时,正是暑夏六七月间。²追凉:寻找凉快的地方。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萧萧¹北风劲,抚事²煎去虑³
译文:一阵凉风吹来,更觉自己报国无门,百感交集,备受煎熬。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
赖知禾黍(shǔ)收,已觉糟床¹²
译文:幸好秋收已毕,虽然新酒未曾酿出,却计日可待,似乎可感到它从糟床汩汩流出。
注释:¹糟床:即酒醡。²注:流也,指酒。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如今足斟(zhēn)(zhuó)¹,且²³慰迟暮
译文:现在这些酒已足够喝的了,姑且用它来慰藉年老的自己吧。
注释:¹斟酌:酒倒在酒杯里慢慢喝。²且:姑且。³用:用来。⁴迟暮:指老年。

  这首诗写诗人得还家以后的苦闷和矛盾心情,表达出作者身处乱世有心报国而不甘心苟且偷生的心态。

  对于一个忧乐关乎天下的诗人来说,相逢时的喜悦是短暂的。“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居定之后,诗人的报国壮志重新高涨,对大唐江山的忧患渐渐冲淡了相逢的喜悦。正值国难当头,民不聊生之际,诗人却守着一方小家庭,诗人意识到这种现状无异于苟且偷生。作者曾经豪情满志地立下“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志向,在金戈铁马、烽火狼烟中淹没,壮志未酬的苦闷使诗人的脸庞上不再有笑容,日子久了,连孩子也察觉父亲的变化。“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看着父亲日渐愁苦的脸,懂事的孩子知道父亲又在操虑国事了,担心父亲为了理想再度离家而去,于是,孩子们每日守护在父亲左右,珍惜和父亲在一起的每时每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诗人用今昔对比来寄托胸中苦闷,叙事中穿插写景。“萧萧北风”大大添加了悲苦的氛围,也强化了“百虑”的深沉,其中一个“煎”字,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文人,当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无法解决时,诗人内心开始变得极度焦灼不安,诗人需要寻求一个突破口来倾泄胸中郁结的情绪。千百年来,无数失意文人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诗中,杜甫也不约而同地发出感慨:“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诗人名在写酒,实为说愁。它是诗人百般无奈下的愤激之辞,迟暮之年,壮志难伸,激愤难谴,“且用”二字将诗人有千万般无奈与痛楚要急于倾泻的心情表达了出来,这正应了李白的那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63-465
入夏偏宜澹薄妆,越罗衣褪郁金黄,翠钿檀注助容光。
入夏偏宜澹(dàn)¹妆,越罗衣褪郁金²黄,翠钿(diàn)(tán)注助容光³
译文:时节刚刚入夏,合时的装束应该的穿上淡薄的衣裳,越地丝绸做成的衣衫褪去了郁金草染成的金黄,翠色钗钿和红色胭脂更加增添了美艳的容光。
注释:¹澹薄:即淡薄。澹,一作“淡”。²郁金:草名,可制黄色染料,多年生草本,高二三尺,与百合科郁金香不同。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³翠钿句:意思是翠色钗钿,红色胭脂,更加增添了她美艳的容光。檀注:涂口红。李后主(李煜)《一斛珠》词:“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
相见无言还有恨,几回判却又思量,月窗香径梦悠飏。
相见无言还有恨,几回判却¹又思量,月窗香径梦悠飏(yáng)²
译文:回想相见的时候不知道说什么,心里还有一些遗憾;想要与之断绝,几番思量后又没有说出口。明月满窗,花径幽幽,思念悠长恰似做梦一样。
注释:¹判却:抛弃。意思是赌气要与之断绝。判,一作“拚”。²梦悠飏:梦境迷离,有飘飘然之感。

  这首词写女子对恋人怀念的心情。虽然作者的先世是波斯人,但此词看不到丝毫的异国情调,全词体现的都是秾艳香软的“花间”情调。

  此词上片写初夏时分女主人公淡薄的妆束和美丽的容颜,重点描绘的是女子的衣着和首饰。“罗衣”“翠钿”这些都是花间词人常用的意象。下片刻画了女主人公的矛盾心理状态。她回想,与情人相郁了,原来准备许多要说的话又无从说起,而内心里还有一些离别的怨恨;几次想与情人断绝关系,但情丝总把他们缠在一起。最后情景合写,表现了她月夜窗下思念情人的迷离之状。

参考资料:
1、 作品韵译及赏析部分内容由朝阳山人编写提供

huànshā··xiàpiāndànbáozhuāng--xún

xiàpiāndànbáozhuāngyuèluótuìjīnhuángcuìdiàntánzhùzhùróngguāng

xiāngjiànyánháiyǒuhènhuípànquèyòuliàngyuèchuāngxiāngjìngmèngyōuyá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