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谁知己,深秋倍郁陶。风霜摧劲节,兰蕙悴盲飙。
举世谁知己,深秋倍郁陶。风霜摧劲节,兰蕙悴盲飙。
大业愁担荷,名山正寂寥。抗怀期尚友,乐道有箪瓢。
大业愁担荷,名山正寂寥。抗怀期尚友,乐道有箪瓢。

qiū怀huáigǎnshísān--dàihēng

shìshuízhīshēnqiūbèitáofēngshuāngcuījìnjiélánhuìcuìmángbiāo

chóudānmíngshānzhèngliáokàng怀huáishàngyǒudàoyǒudānpiáo

戴亨

戴亨

戴亨,字通乾,号遂堂,汉军旗人。康熙辛丑进士,官齐河知县。有《庆芝堂诗集》。 ▶ 946篇诗文

猜您喜欢
爱菊高人吟逸韵,悲秋病客感衰怀。
爱菊高人吟逸韵¹,悲秋病客感衰怀。
译文:你是那爱菊的雅士吟咏着高逸的风韵,我是那悲秋中的病人客居伤感。
注释:¹逸韵:指高逸的风韵。
黄花助兴方携酒,红叶添愁正满阶。
黄花助兴方携酒,红叶添愁正满阶。
译文:你携酒对黄花兴致正起,我对着满阶红叶愁绪满怀。
居士荤腥今已断,仙郎杯杓为谁排。
居士荤腥今已断,仙郎杯杓¹为谁排。
译文:我如今已断了荤腥,你满桌酒杯为谁准备?
注释:¹杯杓:亦作“杯勺”。亦作“桮杓”。亦作“桮勺”。酒杯和杓子。
愧君相忆东篱下,拟废重阳一日斋。
愧君相忆东篱下,拟废重阳一日斋。
译文:惭愧于你在东篱下依然忆起我,我打算废弃一日的斋戒与你共饮。
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
怜君孤秀¹植庭中,细叶轻阴²满座风。
译文:我喜爱这庭院中孤傲秀拔的小松,枝叶细小树荫轻淡带来满座清风。
注释:¹孤秀:孤傲秀拔。²轻阴:指松树覆盖下的树荫。
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
桃李盛时¹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²
译文:桃李争芳吐艳时你虽然默默无闻,但满雪降下后却生长得郁郁葱葱。
注释:¹盛时:这里是指春天桃花和李花盛开的时候。²青葱:形容松树充满了生命活力的长势。
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
一年几变¹²³事,百尺方资(zhù)石功
译文:随着季节生长枯萎,待到它长成百尺苍松之时,即可成就其栋梁之功了。
注释:¹一年几变:指非常绿植物的生态和长势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²枯:指草木之花凋谢,草木枯萎。³荣:指草木开花。⁴百尺:形容高大,是就小松将来的发展而言。⁵方资:正可用作。⁶柱石功:栋梁之材的功用。
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
为谢¹西园²车马客³,定悲摇落尽成空。
译文:告诉乘车去西园游赏的人们,等到雪飞满落的季节,百花纷纷凋零,你们将感到悲哀失望了。
注释:¹为谢:因为这个原因而相告。谢,是告诉、相告的意思。²西园:泛指一般园林。³车马客:指乘车马去西园游赏的人们。⁴摇落:凋谢,衰败。

  这首咏物诗热情赞颂了松树不畏严寒,不惧满雪淫威,刚劲挺拔,四季葱翠的高尚品格,对艳丽一时花开易谢的桃李给予辛辣的讽刺,寄寓了诗人高远的政治抱负,表达了对社会上庸俗浅薄之徒的鄙视。此诗虽非上乘,但仍清新隽永,颇有韵味。

  诗人同情小松的“寂寞”:在阳春三月桃李争艳的季节,它孤独地挺立在庭院中,被人冷落。诗人又赞赏它的无私:在盛夏炎日中,它默默地以“细叶轻荫”给人们带来满座的清风。诗人更欣赏的是在那满雪凛冽的严冬,它非但没有枯黄,倒愈显得郁都葱葱。

  开篇这四句,通过对小松四时遭际的描绘,写出了它坚贞挺拔、不随流俗、傲满斗雪的风姿。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咏的不是繁叶如云盖,老枝似盘虬的老松,而是一株枝叶未茂的小松,因此诗人很精心地用一“秀”字来形容它,令人想到其枝干的纤细,柔韧,犹如一位英俊少年亭亭玉立于庭院之中。同样,以“细”状其叶,以“轻”状其荫,都是抓住了小松不同于老松的特征而加以刻画的。从“秀”、“细”、“轻”这几个字眼中,不难体会到诗人的爱怜之情。

  后面的四句写诗人对小松的殷切期待:百花虽盛,但好景不长。花开花落,“一年几变枯荣事”。而小松独耐寂寞,不管春风秋雨、夏炎冬寒,锤炼其坚贞之性。待到它长成百尺苍松之时,即可成就其栋梁之功了。百花本是“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而诗人在这里却说“一年几变”。这是夸大百花“枯荣”之易来强调小松成材之难,以百花之“变”来反衬小松之坚定。

  最后,诗人对那些不知“怜”松、只会赏花的“西园车马客”说:“等到雪飞满落的季节,百花纷纷凋零,你们将感到悲哀失望了。”语气间充满了对小松必定成材的信心,“怜”松之情溢于言表。

  在表现手法上,此诗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对比手法的运用。诗中以桃李春日之盛来衬托小松的“孤秀”,以桃李冬日之“摇落”来衬托小松的“青葱”,以桃李的“枯荣事”来衬托小松的“柱石功”,使小松的刚劲挺拔、生动勃勃表现得格外鲜明,给人以深刻印象。

  清代王士祯说:“咏物之作,须如禅家所谓不粘不脱,不即不离,乃为上乘”(《带经堂诗话》)。此诗全篇八句,未着一“松”字,却句句写松,不仅写小松的形貌,还写了小松的品格、精神,更妙的是还通过写松来写人。反复吟诵,字里行间仿佛挺立着一个抱志守节,傲岸不屈的正人君子的身影,在他的周围是一群趋炎附势的西园赏花客。“怜”松即怜人也。似彼似此,不即不离,正是此诗艺术表现的高妙之处。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三李诗鉴赏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954-955

xiǎosōng

shāngyǐn tángdài 

liánjūnxiùzhítíngzhōng qīngyīnmǎnzuòfēng 
táoshèngshísuī xuěshuāngduōhòushǐqīngcōng 
niánbiànróngshì bǎichǐfāngzhùshígóng 
wèixiè西yuánchē dìngbēiyáoluòjìnchéngkōng 
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人谋克壮,索虏岂能吞噬。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
长江千里。限¹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yú)²,人谋³克壮,索虏(lǔ)岂能吞噬(shì)。阿坚百万南牧,倏(shū)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yí)¹⁰
注释:淝:淝水,在今安徽省寿县境内。¹限:界。²逾:越。³人谋:指大臣的谋略。⁴索虏:南北朝时,南朝骂北朝人为索虏。⁵吞噬:吞食。⁶阿坚:即秦王苻坚。⁷南牧:侵占南方的土地。⁸倏忽:极快的意思。⁹谢公:指东晋宰相谢安,采取了积极抗敌的战略措施。¹⁰颐指:形容指挥进退皆如人意。颐:面颊。
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庇烝民,周雅何曾专美。
奇伟。淝(féi)水上,八千戈甲¹,结阵当蛇豕(shǐ)²。鞭弭(mǐ)³周旋,旌(jīng)旗麾(huī),坐却北军风靡(mí)。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zuò),庇烝(zhēng)¹⁰,周雅¹¹何曾专美。
注释:¹八千戈甲:指晋军前锋都督谢玄等将领带精兵八千,争渡淝水,击杀秦兵。²蛇豕:大猪和长蛇,比喻贪暴残害者。³弭:弓末梢,用骨头做的,用来助驾车者解开辔结。鞭弭:指驾车前进。⁴周旋:辗转相从,这里是交战的意思。⁵麾动:这里指战旗招展。⁶北军:秦兵。⁷鸣鹤:即风声鹤唳。⁸王师:东晋的军队。⁹晋祚:东晋的皇位。¹⁰烝民:众多的百姓。¹¹周雅:指周宣王命大臣征西戎、伐猃狁(音险允,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使周室中兴。

  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383年),北方的前秦苻坚率领百万大军南下,气焰嚣张,妄图消灭东晋,统一南北。东晋只有八万军队,不到苻坚的十分之一。而淝水一战,晋师大败苻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保住了晋国的安全,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这对南宋有重大的历史借鉴意义。

  上片首先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长江形势图,眼前只看到长江雪浪,滚滚滔滔,千里奔腾,一泻而下,阻隔南北。据传三国时魏国的曹丕在观望长江时,曾感叹地说:“此天之所以限南北也。”他两次伐吴,都未成功,长江阻隔,是其重要原因。如此天险,北方的金兵是难以逾越的。高宗如果稍有恢复中原之志,就应利用天险,加强设防,固守长江,以遏强虏。当然,天险难逾,并不等于绝对不可逾。三国时东吴孙皓,仅凭天险御敌,终于招致“一片降幡出石头”。所以李纲强调天险难逾,还必须加上“人谋克壮”,天险可凭,而又不可仅凭天险,重在人谋。有天险可凭,又加上人的深谋远略,北方索虏,岂敢吞噬我们的土地?索虏是南北朝时南方人对北方敌人的蔑称。这里既是指前秦,也是指金兵。这段描写兼论述为下文写晋师以少胜多提供了依据。下文很自然地转入到对淝水之战的记述。

  苻坚率百万之众“倏忽长驱吾地”。倏忽,言其神速;长驱,言其势猛。这句极言秦兵强大,乃为后面秦兵失败作反衬。欲抑先扬,以突出晋军胜利其意义重大。

  当苻坚南侵,大敌当前之时,谢安作为东晋宰相,其主要作用有二:一是决定大政方针:坚决抵抗,决不妥协;二是运筹帷幄,用人得当。他以谢石为征虏将军、征讨大都督,统率全军。以谢玄为前锋都督。还有辅国将军谢琰,西中郎将桓伊,龙骧将军胡彬等,协同作战。谢安深信他们的谋略将才,放手让他们发挥主动作用,自己不插手,不直接干预军事,指挥若定,镇静自如。《通鉴》载:“谢安得驿书,知秦军已败。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可见他胸有成竹,料事如神。故词中称赞:“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颐指”,即指挥如意。

  晋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确为历史奇迹,故换头以“奇伟”领起,对这次战争的胜利作了生动的铺叙。谢玄等以“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戈甲,代指军队;蛇豕,封豕长蛇之简称。《左传·定公四年》:“吴为封(大)豕长蛇,以荐食上国。”封豕长蛇,比喻强大的贪暴残害者。此借指苻坚。“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弭,弓之末梢,用骨质制成,用以助驾车者解开辔结。谢玄、谢琰、桓伊等指挥数千之众,直渡淝水,击退北军,使北军望风披靡。苻坚等登上寿阳城,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军。在败逃路上,夜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军追杀过来。弃甲曳兵,亡魂丧胆,惊慌失措,狼狈北逃。词以十分快意的笔调赞扬晋军出奇制胜、力挫强敌,保住了东晋的江山和人民,免遭“索虏”吞噬。其功业之伟大,虽“周雅”所歌颂的周宣王中兴也不得专美于前了。《诗·小雅》中的《六月》、《采芑》等诗记述周宣王任周尹吉甫、方叔等率军北伐 狁,南惩荆蛮,使西周得以中兴。淝水之捷,其功不亚于此。

  全词从长江天险写起,指出既凭天险,又重人谋,何惧“索虏”!接着以主要篇幅描述了淝水之战晋胜秦败的过程及其值得借鉴的历史意义:强大的敌人并不可怕,是可以被打败的。只要弱小的一方敢于斗争,人谋克壮。词还突出了东晋宰相谢安“从容颐指”的作用。曾担任高宗宰相的李纲多么希望自己能起类似谢安那样的作用,可惜他没会机会。他写这首词,意在讽谕高宗以古为鉴,须知少可以胜多,弱可以胜强,强敌不足畏,全在“人谋克壮”。应痛下决心,北伐中原,收复失地,作者的用心是很明显的。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202-203
七十而致仕,礼法有明文。
七十而致仕,礼法有明文¹
译文:官员到了七十岁就应该退休,这在有关规章制度里是有明文规定的;
注释:¹明文:明确的文字记载。
何乃贪荣者,斯言如不闻?
何乃贪荣者,斯言如不闻?
译文:为什么贪图荣华富贵的人像听不到这个规定一样呢?
可怜八九十,齿坠双眸昏。
可怜八九十,齿坠双眸昏。
译文:可怜已经是八九十岁的人了,牙齿都脱落了,老眼昏花。
朝露贪名利,夕阳忧子孙。
朝露贪名利,夕阳忧子孙。
译文:生命已经像晨露一样短促还在贪图名利,拥有的时光已经像夕阳一样所剩无几还在为子孙的利益操心。
挂冠顾翠緌,悬车惜朱轮。
挂冠¹顾翠緌(ruí)²,悬车³惜朱轮。
译文:本应退休,却舍不得丢下官帽上的装饰物;本应交还公家配给的车辆,却舍不得红色车轮而不愿交车。
注释:¹挂冠:挂起管帽,表示辞官不干。²緌:古代冠带结在下巴下面的下垂部分。³悬车:吊起车子不再使用,表示辞官家居。
金章腰不胜,伛偻入君门。
金章¹腰不胜,伛(yǔ)(lǚ)²入君门。
译文:他们老得连腰都支撑不住表示官阶的金章标志了,却还硬撑着弯着腰挣扎着到朝廷上班。
注释:¹金章:指贵重的官服标志。²伛偻:曲背弯腰。
谁不爱富贵?谁不恋君恩?
谁不爱富贵?谁不恋君恩?
译文:天下谁不爱荣华富贵呢?谁不喜欢沾公家的便宜呢?
年高须告老,名遂合退身。
年高须告老,名遂合退身。
译文:但人年纪大了就必须告老退休,功成名遂就应该退下来。
少时共嗤诮,晚岁多因循。
少时共嗤(chī)(qiào)¹,晚岁多因循。
译文:许多人年轻时对不按时退休的人都是加以讥讽责备的,可是当他们年老时却因循前例而拒不退休。
注释:¹嗤诮:讥笑。
贤哉汉二疏,彼独是何人?
贤哉汉二疏¹,彼独是何人?
译文:汉朝主动退休的两位姓疏的高级官员是多么贤明啊!他们究竟是怎样高尚的人呢?
注释:¹二疏:指汉宣帝时名臣疏广与兄子疏受。
寂寞东门路,无人继去尘。
寂寞东门路,无人继去尘。
译文:令人叹息的是像这样主动按时退休的道路,却没有人跟着走!

zhìshì--bái

shíérzhìshìyǒumíngwén

nǎitānróngzhěyánwén

liánjiǔshí齿chǐzhuìshuāngmóuhūn

cháotānmíngyángyōuzisūn

guàguāncuìruíxuánchēzhūlún

jīnzhāngyāoshènglóujūnmén

shuíàiguìshuíliànjūnēn

niángāogàolǎomíngsuì退tuìshēn

shǎoshígòngchīqiàowǎnsuìduōyīnxún

xiánzāihànèrshūshìrén

dōngménrénchén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君知否 一作:公知否)
渡江天马¹南来,几人真是经纶(lún)²手。长安父老,新亭风景³,可纶依旧。夷甫(fǔ)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rú)事、君知否。(君知否 一作:公知否)
译文:自从高宗皇帝南渡之后,有几个人能真正称得上是治国的行家里手?中原沦陷区的父老乡亲期盼北伐,翘首眺望,南渡的士大夫们也慨叹山河破碎,国土沦陷,半壁河山至今依旧。而那些清谈家们面对大片国土丧失,何曾把收复失地、挽救危局、统一国家放在心上?算起来,我为平定金兵,戎马倥惚,已征战了万里之遥。横枪立马把金人赶走,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留名青史,这才是真正读书人的事业。韩元吉啊,你是否明白这一点呢?
注释:¹渡江天马:原指晋王室南渡,建立东晋,因晋代皇帝姓司马,故云天马,此指南宋王朝的建立。²经纶:原意为整理乱丝,引伸为处理政事,治理国家。³新亭风景:在今南京市南,三国时吴所建。此指南宋人们对河山废异的感慨。⁴夷甫:西晋宰相王衍的字。他专尚清淡,不论政事,终致亡国。⁵沉陆:也说陆沉,指中原沦丧。⁶平戎万里:指平定中原,统一国家。戎,指金兵。
况有文章山斗。对桐阴、满庭清昼。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况有文章山斗¹。对桐阴²、满庭清昼(zhòu)。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绿野³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待他年,整顿乾(qián)坤事了,为先生寿。
译文:你的文章可以与韩愈齐名,被人视为泰山、北斗,你的家世尊贵显赫,门庭前的梧桐成荫,浓密清幽,一定会招来金凤凰。你生来就志在四方。今请看:若生逢其时,遭遇明主,你就回叱风云,显露头脚,大展身手。现在你虽然辞官在家,寄情于绿野堂的景色与平泉庄的草木,纵情于东山上的歌舞诗酒,但古代名相的志趣并未丢,为国捐躯的壮志也并未减。等到将来,有朝一日,你再出山重整社稷,收复中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之后,我再来为你举杯祝寿。
注释:¹山斗:泰山、北斗。²桐阴:韩元吉京师旧宅多种梧桐树,世称桐木韩家。元吉有《桐阴旧话》记其事。³绿野:唐宰相裴度退居洛阳,其别墅曰绿野堂。⁴平泉:唐宰相李德裕在洛阳的别墅名平泉庄。⁵东山:在今浙江省上虞县。东晋谢安寓居东山,常游赏山水,纵情歌酒。

  词一起两句如高山坠石,劈空而来,力贯全篇。《晋书》卷六《元帝纪》载:西晋亡,晋元帝司马睿偕西阳、汝南、南顿、彭城四王南渡,在建康建立东晋王朝,做了皇帝。时童谣云:“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此借指宋高宗南渡。“经纶”,整理丝缕,理出丝绪叫经,编丝成绳叫缕。引申为筹划治理国家。王安石《祭范颍州文》:“盖公之才,犹不尽试。肆其经纶,功孰与计?”南渡以来,朝廷中缺乏整顿乾坤的能手,以致偏安一隅,朝政腐败。此二句为全篇之冒,后面的议论抒情全由此而发。

  接“长安父老,新亭风景”,连用两典:一见《晋书》卷九十八《桓温传》:桓温率军北征,路经长安市东(古称霸上,即咸阳),“居人皆安堵复业,持牛酒迎温于路中者十八九,耆老感泣曰:‘不图今日复见官军’”!此指金人统治下的中原人民。一见《世说新语·言语篇》:东晋初年,“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北宋沦亡,中原父老盼望北伐;南渡的士大夫们,感叹山河变异“可怜依旧”。这就是宋室南迁近六十年来的社会现实!宋高宗在位三十五年,这是个彻头彻尾的投降派,“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文征明《满江红》)。任何屈膝叩头的事都做得出来,只求保住自己的小朝廷皇位。宋孝宗初年还有些作为,后来又走上老路。

  继指责朝廷中一些大臣清谈误国:“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夷甫即王衍,西晋大臣,曾任宰相。“衍将死,顾而言曰:……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晋书》)卷四十三《王戎传》附王衍)。后桓温自江陵北伐,“过淮泗,践北境,与诸僚属登平乘楼,眺瞩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晋书》卷九十八《桓温传》)。这里借桓温对王夷甫的批评,斥责南宋当权者使中原沦陷,不思恢复。

  通过上述种种有力的议论,于是指出:“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戎”,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泛称之一。这里指金人。辛弃疾在带湖闲居,提出“平戎万里”这样严肃的政治问题,既是对韩南涧的期望,更表现出他身在江湖,心存魏阙,对国事的关怀。

参考资料:
1、 鲁金波 .治国诗词殷鉴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7-12 .

shuǐlóngyín ·jiǎchénsuìshòu寿hánnánjiànshàngshū

xīn sòngdài 

jiāngtiānnánlái rénzhēnshìjīnglúnshǒu chángānlǎo xīntíngfēngjǐng liánjiù zhūrén shénzhōuchén cénghuíshǒu suànpíngróngwàn gōngmíngběnshì zhēnshì jūnzhīfǒu  (jūnzhīfǒuzuò gōngzhīfǒu )
kuàngyǒuwénzhāngshāndǒu duìtóngyīn mǎntíngqīngzhòu dāngniánduò érjīnshìkàn fēngyúnbēnzǒu 绿fēngyān píngquáncǎo dōngshānjiǔ dàinián zhěngdùnqiánkūnshǐliǎo wèixiānshēngshòu寿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