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闲上郁孤台,鼓咽谯楼角更哀。病叶满山难独扫,狂花一树为谁开。
清晨闲上郁孤台,鼓咽谯楼角更哀。病叶满山难独扫,狂花一树为谁开。
泉枯石井狮空吼,雨暗荒池凤不来。欲向江东问仙老,海风吹浪驾舟回。
泉枯石井狮空吼,雨暗荒池凤不来。欲向江东问仙老,海风吹浪驾舟回。

zhàodōngshíshuàidìnggànpànèr--yáoyōng

qīngchénxiánshàngtáiyànqiáolóujiǎogèngāibìngmǎnshānnánsǎokuánghuāshùwèishuíkāi

quánshíjǐngshīkōnghǒuànhuāngchífèngláixiàngjiāngdōngwènxiānlǎohǎifēngchuīlàngjiàzhōuhuí

姚镛

姚镛

姚镛(1191~?)(生年据集中《继周圹记》‘馀年将四十而鳏’推定),字希声,号雪篷,又号敬庵,剡溪(今浙江嵊县)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进士,理宗绍定元年(1228)为吉州判官。六年,以平寇功,擢守赣州。因忤帅臣,贬衡阳。嘉熙元年(1237)始离贬所。景定五年(1264)掌教黄岩县学。镛工诗词,有《雪篷集》一卷,《绝妙好词笺》传于世。 ▶ 42篇诗文

猜您喜欢
高柳春才软,冻梅寒更香。暮雪助清峭,玉尘散林塘。那堪飘风递冷,故遣度幕穿窗。似欲料理新妆。呵手弄丝簧。
高柳春才软,冻梅寒更香。暮雪助清峭(qiào)¹,玉尘²散林塘³。那堪雪风递冷,故遣度幕穿窗。似欲料理新妆。呵手弄丝簧(huáng)
译文:春天的柳树枝条开始变柔,冬天的梅花愈加芳香。夜幕中的雪让梅花更加清冷峭厉,像玉般的雪散落在树林中和池塘中。那回旋的风也逐渐的变得寒冷,寒冷的风越过窗帘,穿透窗缝透着寒气。想要整理新的妆容,呵暖双手拨弄乐器。
注释:红林檎近:此调由周邦彦始创。陈本注“双调”,无题。《花草粹编》作“冬雪”。¹清峭:清冷峭厉。²玉尘:喻雪。³林塘:树林和池塘。⁴雪风:回旋的风。⁵递冷:传送寒气。⁶度幕穿窗:越过帘帷,穿透窗缝。⁷料理:安排、整理。⁸丝簧:即弦管,泛指乐器。
冷落词赋客,萧索水云乡。援毫授简,风流犹忆东梁。望虚檐徐转,回廊未扫,夜长莫惜空酒觞。
冷落词赋客¹,萧索²水云乡³。援毫授简,风流犹忆东梁。望虚檐(yán)徐转,回廊未扫,夜长莫惜空酒觞(shāng)
译文:漂泊的赋词之人,萧条、冷落的漂泊住所。挥动毛笔,书写书简,犹记得当年在粱园献《汴京赋》被神宗擢为太学正的风流往事。看见雪花缓慢地回旋飘于屋前檐下,回廊积满了积雪,在漫漫长夜不要错过这美好的饮酒赏雪的机会。
注释:¹词赋客:指司马相如,亦作者自指,作者曾献《汴京赋》。故云。²萧索:萧条,冷落、雪花雪落状。³水云乡:水云弥漫处,多指隐者所居之处。此指作者所在的江南水乡漂泊。⁴毫:指毛笔。⁵简:古人书写用的狭长竹片。⁶东梁:指粱园,一称兔园。汉粱孝王刘武建,亦名“粱苑”。故址在今河南商丘东。⁷虚檐徐转:形容雪花缓慢地回旋雪于屋前檐下。⁸酒觞:酒杯。

  上片起首四句,勾绘一幅梅柳林塘春雪图,清峭而疏淡。高柳春才软,冻梅寒更香。暮雪助清峭,玉尘散林塘——先点明是春雪,雪中梅放,艳丽无比。梅香雪色,韵胜格雅,纯洁坚韧,历代词客骚人,常常借以托言喻志。周邦彦从“玉尘”之典取意,重在写景。那堪飘风递冷,故遣度幕穿窗。似欲料理新妆,呵手弄丝簧。词人似转入写人。以下“那堪”四句,写出内庭寒冷之状。飞舞的雪花,穿窗度幕,随风飘进室内,犹如料理新妆,手弄丝簧。拟人新颖,联想生动。

  下片对景抒怀,由人及己,写出了词人宦游他乡、对酒销愁的情感。面对雪景,不禁思念故园,援笔授简,却又想起梁园旧事。昔日的司马相如对雪作赋,人虽已没而余韵流风宛在;词人自己虽也曾汴京献赋,而今却是如此的凄清落寞,失意沉沦。借典运事,曲书胸臆,显得蕴藉深厚。结尾三句由虚而实,从沉思中回归雪景,顾影自怜,谓聊且长夜痛饮,自我慰藉,不致辜负了这场风雪。“虚檐”的空虚与“凹廊”的曲折,恰似词人此时此刻的思想感情。词人在冷落、萧索中,执笔挥写,多少往事萦绕心头,多少愁思难以平静,在凌空的房檐下徘徊,也无心打扫回廊,只有“莫惜空酒觞”了。端起盛满酒的杯子,一杯一杯,自斟自饮,一醉方休。

  全篇索物寄意,融心境与外物为一体,深得离合之妙。

参考资料:
1、 (宋)周邦彦著;谢永芳注评,周邦彦词,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05,第133页
2、 (宋)周邦彦著;孙安邦,孙蓓解评,周邦彦集,山西古籍出版社,2007.02,第154页

hónglínqínjìn··gāoliǔchūncáiruǎn--zhōubāngyàn

gāoliǔchūncáiruǎndòngméihángèngxiāngxuězhùqīngqiàochénsànlíntángkānpiāofēnglěngqiǎn穿chuānchuāngshìliàoxīnzhuāngāshǒunònghuáng

lěngluòxiāosuǒshuǐyúnxiāngyuánháoshòujiǎnfēngliúyóudōngliángwàngyánzhuǎnhuílángwèisǎozhǎngkōngjiǔshāng

风光紧急。三月俄三十。拟欲留连计无及。绿野烟愁露泣。
风光紧急。三月俄三十。拟欲留连计无及。绿野烟愁露泣。
倩谁寄语春宵。城头画鼓轻敲。缱绻临歧嘱付,来年早到梅梢。
¹谁寄语春宵。城头画鼓轻敲。缱(qiǎn)(quǎn)临歧嘱付,来年早到梅梢。
注释:¹倩:叫人代为。音“请”去声。城楼定时击鼓,为城门坊门启闭之节。每日击二次,五更三筹击后,听人行,昼漏尽击后,禁人行。每次击数百下,曰鼕鼕鼓。

  唐贾岛《三月晦赠刘评事》诗云:“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命意新奇,女词人朱淑真因其意而用之于词,构思更奇。

  词的起句便奇突。风光通常只能用秀丽、迷人写来形容,与“紧急”搭配很是奇特。留春之意已引而未发。紧补一句“三月俄三十”,此意则跃然纸上。这两句属于倒置,比贾诗从月日说起,尤觉用笔跳脱。

  一般写春暮,止到三月,点出“三十(日)”,更见暮春之“暮”。日子写得如此具体,读来却不板滞,盖一句之中,已具加倍之法。而用一“俄”字渲染紧急气氛,比贾句用“正当”二字,更有生气。在三月三十日这个临界的日子里,春天就要消逝了。“拟欲留连计无及”,一方面把春天设想为远行者,另一方面又俨有送行者在焉,“拟欲留连”者究竟是谁?似是作者自谓,观下句则又似是“绿野”了。暮春时节,红瘦绿肥,树木含烟,花草滴露,都似为无计留春而感伤呢。写景的同时,又把自然景物人格化了。上两句与下两句,一催一留,大有“方留恋处,兰舟催发”的意趣,而先写紧催,后写苦留,尤觉词情叠宕。

  上片已构成一个“送别”的局面。催的催得“紧急”,留的“留连无计”,只好抓紧时机作临别赠言罢。

  故过片即云“倩谁寄语春宵”。上片写惜春却未露一个“春”字,此处以“春宵”出之,乃是因为这才是春光的最后一霎,点睛点得恰是地方。春宵渐行渐远,需要一个称职的使者追及传语的。“倩谁”?——“城关画鼓轻敲”,此句似写春宵这境,同时也就是一个使者在自告奋勇。读来饶有意味,隐含比兴手法。唐宋时城楼定时击鼓,为城坊门启闭之节,日击二次:五更三筹击后,听人行。昼漏尽击后,禁人行。叫做“咚咚鼓”。鼓声为时光之友伴,请它传语甚妙。“敲”上着一“轻”字,便带有微妙的感情色彩,恰是“缱绻”软语的态度。“临歧”二字把“送别”的构思表现得更加明显。最末一句即“临歧嘱咐”的“缱绻”的情话:“来年早到梅梢。”不道眼前惜别之情,而说来年请早,言轻意重,耐人寻味。“早到梅梢”尤为妙笔生花之语。盖百花迎春,以凌寒独放的梅花为最早,谓“早到梅梢”,似嫌梅花开的还不够早,盼归急切,更见惜春感情的强烈。把春回的概念,具象化为早梅之开放,又创出极美的诗歌意象,使全词意境大大生色。整个下片和贾岛诗相比,实在是别开生面,更有异彩。

  贾岛诗只是诗人自己寄语朋友,明表惜春之意。而此词却通篇不见有人,全用比兴手法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的送别场面:时间是三月三十日,行者是春天,送行愁泣是“绿野”,催发者为“风光”,寄语之信使为“画鼓”,……俨然是大自然导演的一出戏剧。而作者本人惜春之意,即充溢于字里行间,读之尤觉妙趣横生。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334-1335页

qīngpíng··fēngguāngjǐn--zhūshūzhēn

fēngguāngjǐnsānyuèésānshíliúlián绿yānchóu

qiànshuíchūnxiāochéngtóuhuàqīngqiāoqiǎnquǎnlínzhǔláiniánzǎodàoméishāo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译文:一切艰难险阻,在我看起来,就如天上漂浮的一朵朵白云,不应停滞于心中,而天空的颜色,是洁净湛蓝的。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xī)¹下天风²
译文:夜深人静时,我思考着国家的命运,思考着自己的人生经历,尽是大起大落,如海中波涛一般。我将乘天地之正气,秉光明的心地,去接受任何的人生艰难险阻的挑战。
注释:¹飞锡:锡杖,即和尚的禅杖。多指和尚云游,作者借此表达他淡然世间荣辱的洒然心态。²天风:天地之正气的意思。

  《泛海》这首诗意态潇洒,有一股正义的豪情,表达了王阳明淡然世间荣辱的洒然心态。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哲学思想家和教育家,由他主张的“心学”和开创的阳明学派在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王阳明的学说打破了当时理学家们对于“人”的钳制,解放了一大批人的心灵世界,渐渐成为思想界的一种风尚。

  诗歌头两句“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原”说明人世一切的艰难挫折,诗人原本就不放在心中,万物的变化只不过如同浮云掠过太空一样,在心中留不下任何痕迹。尽管这海上风云变色、巨浪滔天,只要我心不为所动,这大浪又算得了什么?这两句诗,充分表现了王守仁坚毅无畏的品质,同时也反映了王守仁的哲学观:“戒慎不睹,恐惧不闻,养得此心纯是天理”,便自然能达到心灵的纯明境界。

  在诗歌的三、四两句中,诗人更进一步地描写了自己心中此时的感受:“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说在这“静谧”而辽阔的大海上,自己就好像手拿着锡杖(高僧手持的一种法器),驾着天风,在月光下飞越“海涛三万里”,这惊涛骇浪中命悬一线的惊险航程,在诗人笔下竟成了如此富有诗意的一次旅行。说到“静”字,还有一个故事:唐代禅宗高僧惠能有一次听两人辩论说风幡动,一个说是风动,一个说是幡动,惠能却说,都不是,是你们的心在动。王守仁的“心学”中也有类似的论述,他说,“可知充天塞地中间,只有这个灵明,人只为形体自间隔了。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天地鬼神万物离却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了。”(王守仁《王阳明全集》)。

  从《泛海》的创作背景看,《泛海》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洒脱的心胸和强烈的自信,以及诗歌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哲理。章太炎评价王阳明心学时曾说过四个字“自尊无畏”,这四字从《泛海》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参考资料:
1、 根据百家讲坛《传奇王阳明》系列讲座04(锦衣卫的追杀)整理

fànhǎi--wángshǒurén

xiǎnyuánzhìxiōngzhōngyúnguòtàikōng

jìnghǎitāosānwànyuèmíngfēixiàtiānfēng

浮生共憔悴,壮岁失婵娟。
浮生共憔(qiáo)(cuì)¹,壮岁²失婵(chán)³
译文:这一生与妻子共同分担着国难的痛苦以至于让人憔悴,正值壮年却又遇上丧妻之痛。
注释:灵筵:供亡灵的几筵。人死后,生者为祭奠死者而设立的几案,用以供奉灵位、衣物与酒食。¹憔悴:忧戚,烦恼。²壮岁:这里指李煜丧妻时的二十八岁。³婵娟:泛指形态美好的女子。这里指大周后。
汗手遗香渍,痕眉染黛烟。
汗手遗香渍(zì),痕眉染黛(dài)¹
译文:手巾上犹可嗅到妻子生前所用香膏的气味,画眉的黛烟也在手巾上留下了点点斑痕。
注释:¹黛烟:青黑色的颜料,古时女子用以画眉。

  灵筵,即供奉亡灵的几筵。《梁书·止足传·顾宪之》:“不须常施灵筵,可止设香灯,使致哀者有凭耳。”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终制》:“灵筵勿设枕几,朔望祥禫唯下白粥清水乾枣,不得有酒肉饼果之祭。” 王利器 集解:“灵筵,供亡灵之几筵,后人又谓之灵牀,或曰仪牀。”

  李后主十八岁时,纳绝代佳人、多艺才女昭惠为后,其婚姻之美满,伉俪之情深,才子佳人之意切,都是令人艳羡的。然而这对多愁善感的伴侣,在夫妻生活之外,却也有着因时移世变、国祚日衰而带来的诸多不顺心之事,当然也就难免“共憔悴”了。而尤其是年值“壮岁”,按常理,夫妻俩正当精力充沛,正该琴瑟调和,相依相傍,谁知竟疫从天降,绝症袭来,无情地夺走了与自己朝夕相处、形影相随的“婵娟”。“壮岁失婵娟”,中年丧偶,已是人生的大不幸,更何况所失的又是自己十分倾心的可人爱妻呢!接下来,“汗手遗香渍,痕眉染紫烟”,则是由昭惠皇后的遗物——眼前灵筵上的手巾触发哀感。凝神细看,巾上还留有爱妻生时轻抹香靥的“香渍”,细描眉黛的烟痕。可目下是“香渍”犹在,烟痕尚存,而“婵娟”已失,这就更令人不能不倍增切腹之痛了。全诗至此煞笔,余哀不尽。

shūlíngyánshǒujīn

 dài 

shēnggòngqiáocuì zhuàngsuìshīchánjuān 
hànshǒuxiāng hénméirǎndàiyān 
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
飞来双白鹄(hú),乃从西北来。十十五五,罗列成行。妻卒(zú)被病¹,行不能相随。五里一返顾,六里一徘徊。“吾欲衔(xián)汝去,口噤(jìn)²不能开;吾欲负汝去,毛羽何摧颓(tuí)³。乐哉新相知,忧来生别离。躇(chú)(chú)群侣,泪下不自知。”“念与君别离,气结不能言。各各重自爱,道远归还难。妾当守空房,闭门下重关。若生当相见,亡者会黄泉。”今日乐相乐,延年万岁期。
译文:双双白鹄由西北向东南方飞去,罗列成行,比翼齐飞。突然一只雌鹄因疲病不五再相随。雄鹄不舍分离,频频回顾,徘徊不已,“我想衔你同行,无奈嘴小张不开;我想背你同去,无奈羽毛不够丰满,无力负重。相识的日子我们那么快乐,今日离别,真是无限忧伤,望着身边双双对对的同伴,我们却要憾恨相别,悲戚之泪不自禁地淌了下来。”雌鹄答道:“想到要与你分离,心情抑郁得说不出话来,各自珍重吧,归途茫茫,恐难再相聚了。我会独守空巢,一生忠于你。活着我们终当相会,死后也必在黄泉下相逢。”
注释:¹妻卒被病:雌鹄突然染病。妻,雌鹄,此为雄鹄口吻。卒,同“猝”,突然,仓促。²噤:闭口,嘴张不开。³摧颓:衰败,毁废,即受到损伤而不丰满。⁴躇蹰:犹豫不决、恋恋不舍的样子。⁵顾:回头看。⁶气结:抑郁而说不出话的样子。⁷关:此处指门闩。
十十五五,罗列成行。
十十五五,罗列成行。
妻卒被病,行不能相随。
妻卒被病,行不能相随。
五里一反顾,六里一徘徊。
五里一反顾,六里一徘徊。
吾欲衔汝去,口噤不能开;
吾欲衔汝去,口噤不能开;
吾欲负汝去,毛羽何摧颓。
吾欲负汝去,毛羽何摧颓。
乐哉新相知,忧来生别离。
乐哉新相知,忧来生别离。
躇踌顾群侣,泪下不自知。
躇踌顾群侣,泪下不自知。
念与君离别,气结不能言。
念与君离别,气结不能言。
各各重自爱,远道归还难。
各各重自爱,远道归还难。
妾当守空房,闭门下重关。
妾当守空房,闭门下重关。
若生当相见,亡者会黄泉。
若生当相见,亡者会黄泉。
今日乐相乐,延年万岁期。
今日乐相乐,延年万岁期。

  这是一首歌颂坚贞爱情的民歌。写夫妻远别,借描写一对白鹄顾恋不舍的别离情景,抒发了患难夫妻被迫分离缠绵哀伤的情态。诗中的夫妻感情甚笃,丈夫不忍别妻远行而又不得不离别,当是为生活所迫或外出服役。全诗分“正曲”和“趋”两段,运用比兴手法,以哀怨缠绵的笔调,状雄鸟之情深义重,感人肺腑。

  诗的前段以雄鹄的口吻,是魏晋大曲歌辞的主曲,也称正曲。后段以雌鹄口吻,是魏晋大曲中的趋。最后是大曲的乱。魏晋大曲的结构形式是一个四段式,即“艳—曲—趋—乱”的组合式。“艳”指的是楚歌,当时人有“荆艳楚舞”之说;“曲”指的是清商三调曲,它的音乐素材来自流行于中原的汉代相和歌;“趋”指的是吴歌,当时吴地歌曲便称为“吴趋”;“乱”也是楚歌,《楚辞》中已常用“乱”来作为卒章之节。在这个四段式中,曲辞是主体部份。或者说,魏晋大曲是以流传于中原的相和歌为核心,以之结合来自南方的艳、趋、乱而形成的。曲前应有艳,是一支楚地风格的器乐曲,无歌辞。

  这首诗的主要特征可以归纳为表演性、音乐性和民间性,其艺术风格其实就是这些特征的体现。例如:这篇诗歌的前四解用一种比兴手法,很生动地刻划了一个被迫弃妻的男子的形象;后一解则用展示内心感情的方式,细腻地描写了一位女子思念亲人、渴望团聚的悲哀。两种表现手法与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相配合,收到了相互映衬、相互对比的良好效果。这同诗歌的组合方式——前四首来自中原相和歌,后一首来自吴地歌曲——是分不开的。又如:诗歌中用“十十五五,罗列成行”的形象描写,暗示了并翼齐飞的美好生活,由此反衬出雌雄离散时的凄凉;又用“五里一反顾,六里一徘徊”“吾欲衔汝去……吾欲负汝去”的排比手法,很有力地渲染了雌雄离别时的依依不舍。这些表现方法,则是由于歌辞同民歌的亲缘关系而产生的。总之,尽管全诗杂采了多种民歌作品,里面有拼凑的痕迹,但由于它服从于一个完整的音乐主题,并由于它按表演需要造成了由聚而分、由男而女这样的情节变换,读者仍然可以从诗篇中得到一个整体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在一些非音乐的作品中反而是难以得到的。

参考资料:
1、 赵光勇.汉魏六朝乐府观止[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16-118
2、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117-120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