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随班下斑墀,精光九出射晴曦。
看来不是文章瑞,似是梅花恨杀伊。
才子随班下斑墀,精光九出射晴曦。
看来不是文章瑞,似是梅花恨杀伊。
李龙高

李龙高

李龙高诗,据《永乐大典》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 68篇诗文

猜您喜欢
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
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
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
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
芦花深泽静垂纶,月夕烟朝几十春。
芦花深泽静垂纶(lún)¹,月夕²烟朝³几十春。
译文:在芦花丛中,深泽之滨,一位老者在静静地垂钓,这位垂钓的老人已经历了几十个春秋的烟朝月夕。
注释:¹纶:钓丝。²月夕:月明之夜,即指夜晚。³烟朝:炊烟缭阳之早晨,即言早晨。
自说孤舟寒水畔,不曾逢著独醒人。
自说孤舟寒水畔(pàn)¹,不曾逢著独醒人²
译文:说自己在孤舟上、寒水畔、几十年来未遇到过屈原这样的独醒之人。
注释:¹畔:旁边。²不曾逢著独醒人:战国时屈原被放逐,遇见渔父,渔父问他何以至此?

  这首诗为七言绝句,除“深”“逢”平仄不拘外,完全符合平起首句入韵格律。因为“垂纶”即垂钓,所以这首诗描写的正足孤独的垂钓者。钓者独处静谧之地,长潜烟雨之中,不与人世相通。诗名《赠渔父》,自然要赞美渔父。全诗通过环境描写,虚拟对话,刻画了与地无争的老者形象。

  第一句的正面环境描写勾勒了山泽野趣,而第三句是其补充。芦花盛开,一江皆白,蔚为壮观。芦苇一般九月开花,北方降温,故称“寒水”。杜牧另一首《泊秦淮》也曾写过“烟笼寒水夜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三国魏刘桢《赠从弟》曾曰“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深泽”与“水畔”化用了战国屈原《渔父》的“游于江潭,行吟泽畔”。本句中,风来苇曳,鱼去纶摇,而一个“静”字反衬出了渔父娴熟的技巧和沉稳的心态。

  第二句由空间转换到了时间。“月夕烟朝”是指晚上的月光和清晨的薄雾。由于夜钓和雾钓时能见度较低,垂钓肯看不清鱼漂,所以此句暗示渔父技艺高超。又由于所写时间是夜间,所以此句也暗示渔父昼伏舟中,离群索居。渔父隐逸自处,已非一日,而是“几十春”,彰显了坚定的意志和脱俗的境界。明儒杨慎《临江仙》的”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与此格局相类,因置于《三国演义》开篇而脍炙人口。

  第三、四句由描写转入记叙。秋冬岸边,喃喃自语。横舟独钓,皆遇醉人。“孤舟寒水”的意象化用了柳宗元《江雪》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独醒人”取自屈原的《渔父》,文中三闾大夫屈原解释自己被流放的原因正是“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未逢拔俗之士,说明他自己深悟归隐之道;老者向作者诉说岸边际遇,也暗示作者自训为世外高人。

  这首诗诗意象明确,节奏舒缓,格调清幽,境界深远,是一首刻画江边隐士的佳作。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杜牧诗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12:79-81
中斋上元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
中斋(zhāi)¹上元²客散感旧,赋(fù)《忆秦娥》见属(zhǔ)³,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
译文:邓剡在上元节客散后怀念起往事,作一首《忆秦娥》词赠予我,我读过之后顿感凄凉,便按照原韵和了一首,不禁觉得非常悲痛。
注释:¹中斋:即邓剡,号中斋。词人之友。²上元:正月十五为上元节,又称元宵节。³见属:赠送。
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
烧灯¹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²人绝。
译文:过去每逢元宵,成千上万的朝京士女,拥进城里观灯闹元宵。如今皇上太后都被掳到北方去了,京城已不复存在,进京朝拜的路上,行人断绝,有的只是满天风雪。
注释:¹烧灯:燃灯。正月十五夜各处挂出花灯。²朝京:通往京城的路。
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
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fà)¹
译文:刚才还是盛极一时,文恬武嬉,载歌载舞,极尽奢靡,转眼便成凄凉瓦砾焦土。唯有当年的明月,仍然永恒地照着人间,照着流泪的蜡烛,照着大家已经花白的头发。
注释:¹梅发:指花白的头发。

  这首词从上元节临安道上行人稀少,引发了他的亡国之恨,词情凄苦,表现了一个士大夫对故国的忠贞。

  上片触景生情,写上元节凄凉景象。南宋都城临安,上元节多繁华热闹,《梦梁录》曾有这样的记载:“深坊小巷,绣额珠帘,巧制新装,竞夸华丽。公子王孙,王陵年少,更以纱笼喝道,将带佳人美女,遍地游赏。人都道玉漏频催,金鸡屡唱,兴尤未已。”这样的通宵欢乐,词人是记忆犹新的,就引起了与当今的对比。如今的上元节风雪交加,遮天盖地,故都内外,一片苍凉。词人起笔,就以故都烧灯节极度的繁华欢乐与现实中的风雪酷寒、无限凄凉进行强烈的对比,烘托出严酷冷寂的气氛。“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这里的“风和雪”,不单是自然景象的实写,更成了元蒙统治下那种严酷气氛的象征。正因如此,“风和雪”的再次复述,既是适应词牌格式的需要,更是词人着意的强调。有了这着意的强调,作者一腔亡国之痛就顺势而出了。“江山如旧”的“如”字,已蕴含着“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世说新语》)的深哀大痛;“朝京人绝”的“绝”字,又秦寓着故都易主、人心绝望的深仇大恨。字里行间,充满了悲苦凄怆的情调。

  上片写景,景以引情,描写元宵之夜故部路上风雪交加行人断绝的凄凉景象;下片抒情,景以衬情,抒发物是人非、怀念故国的悲苦心情。

  “百年”二句,承上生发,直抒胸臆,感慨系之。人生百年,本已十分短暂,偏又经受了国破家亡、生离死别的深哀大痛;尽管人们都不再去故都观灯欢度佳节了,自己却还要跟知己好友面对故国的明月“感旧”“秦情”。使词人锥心泣血的“兴亡别”,不仅指“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永遇乐》)的一去不返,更指南宋覆亡之后“无花只落空悲”(《汉宫春》)的眼前处境。江山剧变,明月如故,只能对月凭吊,秦怀故国了。一个“犹”字,既表达了永念故国的执着深情,也流露出莫可奈何的悲凉心境。词意发展到此,可谓沉痛至极。词人面对着“当时月”,故国情景,纷拥而来,眼前处境,却无比悲凉。这里的“当时月”,当然也不仅是适应词牌格式的需要,更是词人着意的强调,突出了他对故国的耿耿丹心和对元蒙统治的强烈厌恶。词人对月凭吊,秦情故国,“当时月”又在默默地照人如烛之泪,照人如梅之发。这两句对仗工整,情景交融,把“当时月”之善解人意和词人之悲凄坚贞交织起来了,意境苍凉,余味绵绵。

  全词辞情哀苦,音调悲怆,表达了深沉的兴亡之感,体现了宋亡后遗民作家的惨痛心情,是《须溪词》中的名篇。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113-2114
2、 刘尊明 朱崇才.宋词鉴赏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335
3、 喻朝刚 周航.分类两宋绝妙好词.北京: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2015:237
4、 徐培均.唐宋词小令精华.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458

qíné ·shāodēngjié

liúchénwēng sòngdài 

zhōngzhāishàngyuánsàngǎnjiù  qíné jiànzhǔ rán suíyùnqíng juébēishèn 

shāodēngjié cháojīngdàoshàngfēngxuě fēngxuě jiāngshānjiù cháojīngrénjué 
bǎiniánduǎnduǎnxīngwángbié jūnyóuduìdāngshíyuè dāngshíyuè zhàorénzhúlèi zhàorénméi 

近来愁似天来大,谁解相怜。谁解相怜。又把愁来做个天。
近来愁似天来大,谁解¹相怜。谁解相怜。又把愁来做个天。
译文:近来我的愁苦像天一样大,谁能够了解我同情我呢?正是没有谁能够了解我同情我,我又只好把愁闷痛楚比着天一样大。
注释:¹解:了解。
都将今古无穷事,放在愁边。放在愁边。却自移家向酒泉。
谁将今古无穷事,放在愁边。放在愁边。却自移家向酒泉¹
译文:人们都喜欢将古代和今天无穷无尽的事儿,放置在愁苦之中。我虽然也有许多悲愁,但我更愿意用畅饮美酒来消解愁闷。
注释:¹移家向酒泉:杜甫《饮中八仙歌》:“恨不移封向酒泉。”酒泉:郡名,以城下有泉,味如酒,乃名。

chǒuér··jìnláichóushìtiānlái--xīn

jìnláichóushìtiānláishuíjiěxiāngliánshuíjiěxiāngliányòuchóuláizuòtiān

dōujiāngjīnqióngshìfàngzàichóubiānfàngzàichóubiānquèjiāxiàngjiǔquán

玉露金风报素秋,穿针楼上独含愁。
玉露¹金风²报素秋³,穿针楼上独含愁。
注释:¹玉露:指晶莹的露水。²金风:秋风。西方为秋而主金,故秋风曰金风。³素秋:秋季。古代五行说,以金配秋,其色白,故称素秋。又秋至则草木渐雕,因以素秋比喻人生晚暮。此处作者兼用二义。⁴穿针楼:旧俗七夕时妇女多登楼望月穿针,互比灵巧。此处仅指楼,作者未必真会穿针引线也。
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
双星¹何事今宵(xiāo)会,遗我庭前月一钩²
注释:¹双星:指牵牛星、织女星。²一钩:指月亮,七月初七日乃上半月,月形如钩。
《七夕》是由两首七言绝句组成的组诗,此诗为第一首。七夕为农历七月初七之夜。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相会。后附入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寿等活动。此俗甚古,汉、晋、南北朝书中均有记载。在此纯粹的妇女风俗节日来临之际,德容作此七言绝句,记述自己的感想,抒发自己的情怀。任何风俗风景,其观感体验皆因人而异。旧俗此时,妇女尤其是未婚少女,尽皆欢天喜地,满怀憧憬地聚集欢会,祈祥祷福。德容无此心境,她疑惑牵牛织女为什么要此夕相会。她留心的不是牛女的团聚,而是团聚之后的断肠离别。这自然与她的家破国亡,流落异乡的特殊遭遇有关。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