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浪摇春渚。浸虚檐、蒲萄滉漾,翠绡掀舞。委曲经过台下路,载取落花东去。问花亦、漂流良苦。花不能言应有恨,恨十分、都被春风误。同此恨,有飞絮。
人生聚散元无据。尽凭阑、一尊相对,苹州春暮。嫉色冲冲空怅望,泪尽世间儿女。君不见、千金求赋。飞燕婕妤今何在,看粘云、江影伤千古。流不云,断魂处。
碧浪摇春渚。浸虚檐、蒲萄滉漾,翠绡掀舞。委曲经过台下路,载取落花东去。问花亦、漂流良苦。花不能言应有恨,恨十分、都被春风误。同此恨,有飞絮。
人生聚散元无据。尽凭阑、一尊相对,苹州春暮。嫉色冲冲空怅望,泪尽世间儿女。君不见、千金求赋。飞燕婕妤今何在,看粘云、江影伤千古。流不云,断魂处。
严仁

严仁

严仁(约公元1200年前后在世)字次山,号樵溪,邵武(今属福建)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庆元末前后在世。好古博雅。杨巨源诛吴曦,安丙惎而杀之,仁为作长愤歌,为时传诵。与同族严羽、严参齐名,人称“三严”。仁工词,有《清江欸乃集》不传,《文献通考》行于世。存词30首。 ▶ 4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皎(jiǎo)¹兮,佼(jiǎo)²人僚(liáo)³兮。舒(yǎo)(jiǎo)兮,劳心兮。
译文:月亮出来多明亮,美人仪容真漂亮。身姿窈窕步轻盈,让我思念心烦忧。
注释:¹皎:谓月光洁白明亮。²佼:同“姣”,美好。“佼人”即美人。³僚:同“嫽”,娇美。⁴舒:舒徐,舒缓,指从容娴雅。⁵窈纠:形容女子行走时体态的曲线美。⁶劳心:忧心。⁷悄:忧愁状。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懮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liǔ)¹兮。舒懮(yǒu)受兮,劳心慅(cǎo)²兮。
译文:月亮出来多洁白,美人仪容真姣好。身姿窈窕步舒缓,让我思念心忧愁。
注释:¹懰:体态轻盈的样子。《埤苍》作“嬼”,妖冶。²慅:忧愁,心神不安。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¹兮。舒夭绍²兮,劳心惨(cǎo)³兮。
译文:月亮出来光普照,美人仪容真美好。身姿窈窕步优美,让我思念心烦躁。
注释:¹燎:明也。一说姣美。²夭绍:形容女子风姿绰绝。³惨:当为“懆(cǎo)”,焦躁貌。《集传》:“惨当作懆,忧也。”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为先秦时代陈地汉族民歌。是一首歌月怀人的诗。这诗描写一个月光下的美丽女子。每章第一句以月起兴,第二句写她的容色之美,第三句写行动姿态之美,末句写诗人自己因爱慕彼人而慅然心动,不能自宁的感觉。《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月出皎兮”,天上一轮圆月洒着皎洁的银辉,这夜色显得格外的美丽。这是写景,也是写情。这句交待了诗人活动的背景是在一个月光明丽的夜晚,这本身就富有很大的魅力和诱惑力,容易使人对景生情,发出许多美好的联想。同时,结合下句,这句又有着比兴的作用,以月光的美来比喻所爱人的美,是很恰贴的。

  “佼人僚兮”反映出这时在诗人的眼前,出现了一个娇美的女子,引起他无限的爱慕和情思。天上有着皎洁的月光,地上有着娇美的女子,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花好月圆,天惬人意。

  “劳窈纠兮”一句写诗人仔细端详女子时的感觉。在月光下,她不但显得容貌皎好,而且身材那么苗条、秀美,真让人神颠魄荡;而更吸引人的,是她还有一种气质美,她举止劳缓,雍容大方,性情安静,而这气比外表更富有魅力。“劳心悄兮”,此句是诗人自言其心情的烦闷。月光美,人更美,那窈窕的身姿象那雍容的举止,使得诗人一见钟情,而又无从表白,因而生发出无限的忧愁和感慨。

  这首诗的景色描写很有特色,“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柔美的月光本身就有无限的情意,而让它作为背景来衬托,则女子的倩影愈发显得秀美。同时,月光朦胧下,一个线条优美的女子在缓缓起步,更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有一种朦胧美的韵味。所以,这一景色很富有画意,而画意又渗透了无限的诗情。

  《月出》的意境是迷离的。诗人思念他的情人,是从看到冉冉升起的皎月开始的。也许因为月儿总是孤独地悬在无垠的夜空,也许因为它普照一切,笼盖一切,所谓“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月下怀人的作品总给人以旷远的感觉。作者的心上人,此刻也许就近在咫尺,但在这朦胧的月光下,又似乎离得很远很远,真是“美人如花隔云端”(李白《长相思》)。诗人“虚想”着她此刻姣好的容颜,她月下踟躅的婀娜倩影,时而分明,时而迷茫,如梦似幻。

  《月出》的情调是惆怅的。全诗三章中,如果说各章前三句都是从对方设想,末后一句的“劳心悄兮”、“劳心慅兮”、“劳心惨兮”,则是直抒其情。这忧思,这愁肠,这纷乱如麻的方寸,都是在前三句的基础上产生,都由“佼人”月下的倩影诱发,充满可思而不可见的怅恨。其实这怅恨也已蕴含在前三句中:在这静谧的永夜,“佼人”月下独自地长久地徘徊,一任夜风拂面,一任夕露沾衣,她也是在苦苦地思念着自己。这真是“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月出》的语言是柔婉缠绵的。通篇各句皆以感叹词“兮”收尾,这在《诗经》中并不多见。“兮”的声调柔婉、平和,连续运用,正与无边的月色、无尽的愁思相协调,使人觉得一唱三叹,余味无穷。另外,形容月色的“皎”、“皓”、“照”,形容容貌的“僚”、“懰”、“燎”,形容体态的“窈纠”、“懮受”、“夭绍”,形容心情的“悄”、“慅”、“惨”,可谓一韵到底,犹如通篇的月色一样和谐。其中“窈纠”、“懮受”、“夭绍”俱为叠韵词,尤显缠绵婉约。

  望月怀人的迷离意境和伤感情调一经《月出》开端,后世的同类之作便源源不断,李白《送祝八》“若见天涯思故人,浣溪石上窥明月”,杜甫《梦太白》“落月满屋梁,犹疑见颜色”,常建《宿王昌龄隐处》“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王昌龄《送冯六元二》“山月出华阴,开此河渚雾,清光比故人,豁然展心悟”,此类甚多,大抵出自《陈风》。不管它们如何变换着视角,变换着形式,变换着语言,但似乎都只是一种意境,一种情调,即迷离的意境,怅惘的情调。这种意境与情调,最早也可以追溯到《月出》。这些滥觞于《月出》的望月怀人诗赋作品,总能使人受到感动与共鸣,这也正如月亮本身,终古常见,而光景常新。

参考资料:
1、 骆玉明等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第275-277页

yuèchū

míng xiānqín 

yuèchūjiǎo jiǎorénliáo shūyǎojiǎo láoxīnqiǎo 
yuèchūhào jiǎorénliǔ shūyǒushòu láoxīncǎo 
yuèchūzhào jiǎorénliǎo shūyāoshào láoxīncǎo 

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
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
译文:海角崖山斜成一线,现在也不属于中华之地了。
更无鱼腹捐躯地,况有龙涎泛海槎?
更无鱼腹捐躯地,况有龙涎泛海槎?
译文:如今我们(明朝将要灭亡)却没有投水自尽的机会,何况波浪之间还有船只来往。
望断关河非汉帜,吹残日月是胡笳。
望断关河非汉帜,吹残日月是胡笳。
译文:一眼望去,明朝的城关山河已经没有汉人的旗帜,凄厉的音乐响彻日月,却已经不是汉族的乐器。
嫦娥老大无归处,独倚银轮哭桂花。
嫦娥老大无归处,独倚银轮哭桂花。
译文:嫦娥想要回来也无处可回了,只能孤零零地在月轮上伴着桂花哭泣。

hòuqiūxìngzhīshísānshǒu··èr--qiánqiān

hǎijiǎoshān线xiànxiécóngjīnshǔzhōnghuá

gèngjuānkuàngyǒulóngxiánfànhǎichá

wàngduànguānfēihànzhìchuīcányuèshìjiā

chángélǎoguīchùyínlúnguìhuā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¹
译文:大江日夜奔流不息,骚客内心悲愤不已。
注释:¹未央:未尽。
徒念关山近,终知反路长。
徒念关山¹近,终知反²路长。
译文:只是想到离京城路程已近,终于明白回西府道路更长。
注释:¹关山:指京城近郊的山。²反:通“返”。
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
秋河¹(shǔ)(gěng)²,寒渚夜苍苍。
译文:秋夜星空已泛动微微念色,水边寒渚还是那夜色苍茫。
注释:¹秋河:秋夜的银河。²耿耿:明亮。
引领见京室,宫雉正相望。
引领¹见京室,宫雉(zhì)²正相望。
译文:借念光伸长脖颈远望京城,城内宫墙正与我遥遥相望。
注释:¹引领:伸颈。²宫雉:宫墙。
金波丽鳷鹊,玉绳低建章。
金波¹²(zhī)³,玉绳低建章
译文:月光洒落在宫殿之上,星辰垂挂在宫殿下方。
注释:¹金波:月光。²丽:附着,照耀。³鳷鹊:汉观名,借指金陵宫殿。⁴玉绳:星名。⁵建章:汉宫名,亦是借指金陵宫殿。
驱车鼎门外,思见昭丘阳。
驱车鼎(dǐng)¹外,思见昭丘²³
译文:驰车来到京城南门之外,却想再看见荆州的太阳。
注释:¹鼎门:相传周成王定鼎于郏鄏(今河南洛阳西),名南门为定鼎门。这里借指金陵南门。²昭丘:楚昭王墓。在荆州当阳县东。³阳:太阳。
驰晖不可接,何况隔两乡?
驰晖(huī)¹不可接,何况隔两乡?
译文:飞转的太阳尚不可聚见,何况与众同僚分隔两乡。
注释:¹驰晖:指太阳。
风云有鸟路,江汉限无梁。
风云有鸟路,江汉限无梁¹
译文:风云之间鸟儿还能展翅飞翔,江汉阻隔却没有可走的桥梁。
注释:¹梁:桥梁。
常恐鹰隼击,时菊委严霜。
常恐鹰隼(sǔn)¹击,时菊委²严霜。
译文:小鸟儿常怕遭受鹰隼的袭击,正像那秋菊怕严霜摧残一样。
注释:¹鹰隼:两种猛禽。这里比喻谗佞邪恶势力。²委:枯萎,凋零。
寄言罻罗者,寥廓已高翔。
寄言罻(wèi) 罗者¹,寥廓²已高翔。
译文:告诉那张网捕鸟的小人吧,我已经高飞到寥廓的天上。
注释:¹罻罗者:张设罗网的人。指恶语中伤者。²寥廓:指广阔的天空。

  诗人从旅途中截取了最后一段行程来写。新林,离诗人此行目的地南齐的京城金陵(今南京市)西南不远。距目的地将到未到之际,在艺术表现上乃是一个“包含最丰富的时刻”,因为此时诗人的心潮恰值高峰,意最难平。选择这样的时刻,有助于诗情的激荡和集中抒发。题面中的“暂使”二字,已经流露出“疲马恋故轩”的依依之情;而“赠西府同僚”又明言此诗是呈献给知己故人的,因而自不妨披肝沥胆直抒胸臆而无所避忌。

  与一般记述行旅的诗作不同。诗人不从交代本事人手,而是劈头便将汹涌而来的诗情喷薄吐出。首二句如奇峰突起,气势非凡。“大江流日夜”写出了舟行在水天茫茫之际,惟有以江流为伴的旅思,其中不无王命急宣、昼夜兼程的况味。“客心悲未央”则突如其来将无尽的悲感推出。这两句一写物象,一写人情,两者本不相涉,作者把它们同时组合在诗篇的发端处,却使之产生了一种张力,一种若无却有此呼彼应的联系。在这里,滔滔不息的江流构成了“外景”,激荡不已的客心则构成了“内景”。一内一外互相生发又互相映衬,突出了诗人风波失所的主要感受,为全篇定下了悲怆的基调。五代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构想和此诗相近,就传统的表现手法说,李词用的是“比”,这首诗用的是“兴”,“兴”较之“比”常具有更直接的感发性和涵咏回味的象征意蕴。诗一开头就以壮观的画面和强烈的激情形成先声夺人的磅礴气势。

  诗的三、四两句顺“悲”字而下,把行程中的千头万绪归结到一点。即身心两违的思想矛盾和痛苦。按身之所在言,东行至此,离目的地已经日益迫近;就心之所系言,却反而愈见其远。地域上的远近和心理上的距离适好相反,故不因去路多而喜,却因返路已长而忧,行程未终而归思已生。作者旨在抒写郁结于心的情愫,原非泛泛吟咏一般的旅思。这两句是维系全篇之纲,以此为枢纽领起下文。

  “秋河曙耿耿”以下六句,围绕第三句的“关山近”而展开。作者将最后一段旅程次第写来:由郊外的“寒清”写到城郭,又由城墙写到城里的宫阙,这是位置的移近。随着苍茫夜色的隐退、曙色的渐明一切物事由朦胧变为清晰,巍峨的宫殿楼台也在绚烂的月光和星光辉映下呈露出雍容华美的气象,这又是由光线变化产生的视觉上的贴近感。“金波丽鳷鹊,玉绳低建章”两句,曾为历来诗家所激赏,除了对仗的工整,还与取景方式有关。诗人写的是宫殿的夜景,而其绚丽华贵的气派竞胜于白昼,说明了诗人的独具慧眼。

  “驱车鼎门外”以下六句,围绕第四句的“返路长”而生发。“鼎门”和“昭丘”分别用典故代指金陵和荆州。两者都用春秋时的地名称代实际处所,以求典雅。在构思上,“驱车”句是写实承上,“思见”句已是神游启下。这两句一平实,一突兀,实际是以顿挫之笔再次鸣响了身心两违的主旋律。如果说前面三、四两句中的“徒念”、”终知”,尚是理念上对事实的无可奈何的默认;那么,这时的“思见”已是情感上不可遏止的迸发了。接下来四句顺流而下,直抒对西府僚友的怀想。人生贵在相知,相聚时尚恐岁月流逝,良辰不再,何况如今遥隔天涯,相见无日。自然界风云险仄处,尚有鸟道可通。人世间却每多阻隔而无由相通。在这不无哀惋的慨叹中自表现出诗人对故友深情绵渺的拳拳之心。

  诗的最后四句以比兴手法坦陈了自己对时局和个人安危的思索。“常恐鹰隼击,时菊委严霜”两句,透露出对风云诡谲、杀机四伏的政局的巨大隐忧和惶恐心理,是为自己戒,也是为朋友戒。“寄言罻罗者,寥廓已高翔”两句,典出《喻蜀父老》:“犹鹪鹏之翔乎寥廓之宇,而罗着犹视乎薮泽。”同时亦似暗用曹植《野田黄雀行》诗意,意谓投雀之罗,今已飞摩苍天矣。这两句既是告慰于友人,又对谗邪之徒极尽嘲讽之能事,轻蔑之情溢于言表。这四句均以比兴手法出之,概括了诗人刚刚经历的一段难以明言的情事,也表现了诗人向黑暗抗争的倔强个性。全诗以大江奔流起兴,以翱翔寥廓作结,虽写忧患之感而终不作向隅之泣,遂使诗的境界振拔于萎靡之中,在清俊中自具风骨。清人施补华评述谢脁诗时不独称之为“秀气成采”,且拈出其“骨干坚强”(《岘佣说诗》)的特征。证之此诗,可谓允当。

参考资料:
1、 黄岳州.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 上卷:华语教学出版社,2013年:404-405

zànshǐ使xiàxīnlínzhìjīngzèng西tóngliáo

xiètiǎo nánběicháo 

jiāngliú xīnbēiwèiyāng 
niànguānshānjìn zhōngzhīfǎncháng 
qiūshǔgěnggěng hánzhǔcāngcāng 
yǐnlǐngjiànjīngshì gōngzhìzhèngxiāngwàng 
jīnzhīquè shéngjiànzhāng 
chēdǐngménwài jiànzhāoqiūyáng 
chíhuījiē kuàngliǎngxiāng 
fēngyúnyǒuniǎo jiānghànxiànliáng 
chángkǒngyīngsǔn shíwěiyánshuāng 
yánwèiluózhě liáokuògāoxiáng 

远林暑气薄,公子过我游。
远林¹暑气薄²,公子过³我游。
译文:我住的地方在郊野林间暑气轻微,于是公子前来与我交游。
注释:¹远林:即远郊的林子。²薄:稀少,稀薄,指远林暑气稀薄,可以避暑。³过:拜访,探问。
贫居类村坞,僻近城南楼。
贫居类村坞(wù)¹,僻近²城南楼。
译文:贫寒的居室像农家房舍,僻静地靠近在城南楼。
注释:¹村坞:村庄。村外筑土形成的小土堡叫做“坞”。²僻近:靠近。
旁舍颇淳朴,所须亦易求。
旁舍颇淳朴,所须亦易求。
译文:我的邻居十分淳类,所缺之物也容易向他们求助。
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否?
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否?
译文:隔着墙壁呼唤西邻:“请问你家有没有酒?”
墙头过浊醪,展席俯长流。
墙头过浊醪(láo)¹,展席俯长流。
译文:邻居从墙头递过一坛浊酒,于是开席,俯身畅饮不休。
注释:浊醪:浊酒。
清风左右至,客意已惊秋。
清风左右至,客意已惊秋。
译文:清风从左右吹进屋里,客人惊讶不已以为到了初秋。
巢多众鸟喧,叶密鸣蝉稠。
巢多众鸟喧(xuān)¹,叶密鸣蝉稠²
译文:抱歉的是檐下鸟儿太多争斗不止,院中林叶太密蝉鸣太稠。
注释:¹喧:声音杂乱。²稠:众多。
苦遭此物聒,孰谓吾庐幽?
苦遭此物¹(guō)²,孰谓吾庐幽?
译文:这繁杂的吵噪声一定使您苦恼,唉,谁说我的茅屋寂爽清幽?
注释:¹此物:指蝉。²聒:吵闹。
水花晚色净,庶足充淹留。
水花¹晚色净,庶足充淹留²
译文:幸而池中的莲花晚来清丽,希望凭着这点景致足以把您挽留。
注释:¹水花:莲花。²淹留:长期逗留。
预恐樽中尽,更起为君谋。
预恐樽(zūn)¹中尽,更起为君谋。
译文:唯恐坛中酒尽您还不能尽兴,请允许我起身另为您寻求。
注释:¹樽:酒杯。

  这首诗是杜甫写景中的佳作。全诗层次鲜明,结构严谨,更为惊奇的是此诗部分所写只见顿挫而不见沉郁。此诗描写的是农家风光,盛夏作者在农舍邀请李炎畅饮。

  “远林”与下文“僻近”相互呼应,说明此处离闹市甚远,幽远深静。并点明李公来游的原因是为了贪凉。此处虽是贫居,但“淳朴”,有“浊醪”,有美景,有乐音,杜甫极力邀请客人留下饮酒,有挽留之意。“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否。”这里写的比较有意思,作者居住此地,知此处有酒,实有“故弄玄虚”之感。下句“墙头过浊醪,展席俯长流。”酒从墙头过,展席畅饮美酒,与上句结合,也展现了杜甫少有的浪漫之意。前句很有意思。一来显得是贫居,墙低,故酒可以打墙头递过来;二来也显得邻家的淳朴,为了顾全主人家的面子,不让贵客知道酒是借来的,所以不打从大门而打从墙头偷偷地送过来。杜甫之憎富人,爱穷人,是有他的生活体验作基础的。

  杜诗有“语不惊人死不休”之特点,而“清风左右至,客意已惊秋。”而真正让我们惊得恰恰是“惊”字,秋好像人一样知道了客人的意愿,刮起了习习清风,可谓顿挫到了极致。下两句用对偶句描写了林间鸟儿斗架、蝉鸣,为下句铺垫。“苦道此物聒,孰谓吾庐幽。”这两句是说:我不禁“苦恼”的埋怨道这些东西吵闹,谁说我的草庐幽静呢?杜甫此时的苦恼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苦恼”,而是假意的苦恼,这中“苦恼”正是作者得意之处。最后四句是说:因为村野僻远,没有什么好东西可以拿来款待客人,只好将此问美好的景色充作留客之物。西家的酒,也许没有了,不能不更想个办法,总之委屈不了你。从这里也显示了杜甫的淳朴、豪爽。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41-42
2、 张忠纲.杜甫诗选:中华书局,2005:55-56
地胜遗尘事,身闲念岁华。
地胜¹²尘事³,身闲念岁华
译文:身处景物美好的地方,能使人忘却纷扰的凡尘俗事;身心悠闲时,便会记挂起四季的美好景物。
注释:¹胜:风景优美。²遗:忘也。³尘事:世俗交际之事。⁴岁华:年华,亦指美好景物。
晚晴风过竹,深夜月当花。
晚晴风过竹,深夜月当¹花。
译文:晴朗的夜空中,风儿吹过竹林;深夜时分,清朗的月光映照在花儿上。
注释:¹当:对,映照。
石乱知泉咽,苔荒任径斜。
石乱知泉咽,苔(tái)荒任¹径斜。
译文:山泉在乱石中流淌,声音幽咽。小路斜斜,上面布满了苔藓。
注释:¹任:任凭。
陶然恃琴酒,忘却在山家。
陶然¹(shì)²琴酒,忘却在山家。
译文:我无比畅快地寄情于琴韵酒兴,忘记了自己身处深山人家。
注释:¹陶然:舒畅快乐的样子。²恃:倚赖。

  首联“地胜遗尘事,身闲念岁华。”“遗”字极佳,与诗题“自遣”相互呼应,与下文中的“念”字形成掎角之势,暗寓诗人面对春秋代序,生发出迟暮之感的喟叹。

  颔联与颈联主要描写春日的宁静之美。神秘的夜幕下,万籁俱寂的大自然宁静却不死寂,它有泉声、风声,亦有月光的流动,它与白日一样蕴含着无限的生机。“任”字有气韵,一写听任自然之妙,二写诗人的萧散和闲适。

  尾联“陶然恃琴酒,忘却在山家。”陶然幽居“恃琴酒”,可以暂时忘却红尘俗事。“忘却在山家”,表面上看,诗人摆脱了世事纷乱,从而内心从容、恬静、舒适、安详。

  这首诗层次分明,围绕诗题层层展开。诗中虽处处见隐者风貌,然诗题中“自遣”二字却暴露出诗人并非甘心情愿地置身红尘之外,景物的幽静更彰显心境的苍凉。竹影风声,月夜花香,幽泉潺潺,径斜苔荒,在幽境与琴酒间颇有悠然自得之趣。但因“地胜”而暂忘“尘事”,因“琴酒”而“陶然”山家,这种“自遣”是所谓举杯浇愁,并非真能超然物外。

参考资料:
1、 (唐)李商隐著.李商隐集 (第二版):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年01月第2版:第80-81页
2、 刘学锴,李翰撰.李商隐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2:第68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