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衣乌帽老沧浪,留客开樽食有鲂。欸乃一声山月白,不知身世在羲皇。
短衣乌帽老沧浪,留客开樽食有鲂。欸乃一声山月白,不知身世在羲皇。

yǐnjué--shěnbīn

duǎnmàolǎocānglàngliúkāizūnshíyǒufángāinǎishēngshānyuèbáizhīshēnshìzàihuáng

沈彬

沈彬

[约公元八五三年至九五七年间在世]字子文,(五代诗话作子美。此从唐才子传)筠州高安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宣宗大中七年至周世宗显德四年间在世,年约九十岁左右。少孤,苦学。应举不策。乾符中,(公元八七七年左右)南游湖、湘,隐云阳山数年。又游岭表,约二十年,始还吴中。与僧虚中、齐己为诗友。时南唐李升镇金陵,旁罗俊逸儒宿。彬应辟,知升欲取杨氏,因献画山水诗云:“须知笔力安排定,不怕山河整顿难”。升大喜,授秘书郎。保大中,以吏部侍郎致仕。归,徙居宜春。时年八十余。李璟以旧恩召见,赐粟帛官其子。彬著有诗集一卷,《唐才子传》传于世。 ▶ 28篇诗文

猜您喜欢
冷烟轻澹傍衰丛,此夕秦淮驻断蓬。
冷烟轻澹(dàn)¹傍衰丛²,此夕秦淮³(zhù)断蓬
译文:清冷的烟雾笼罩着衰败的树丛,今夜漂泊的船只行至秦淮河岸边停靠。
注释:金陵:古邑名。今江苏省南京市的别称。战国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灭越后在今南京市清凉山(石城山)设金陵邑。¹轻澹:即轻淡。澹:一作“霭”,一作“雨”。²衰丛:衰败的树丛。³秦淮:河名。流经南京,是南京市名胜之一。⁴断蓬:犹飞蓬,比喻漂泊无定。此指船。
栖雁远惊沽酒火,乱鸦高避落帆风。
(qī)¹远惊沽(gū)²火,乱驻高避落帆风。
译文:几处酒店夜火,惊起了水边栖雁;风帆下落,昏鸦纷纷惊叫着高飞躲避。
注释:¹雁:一作“鸟”。²沽酒:卖酒。
地销王气波声急,山带秋阴树影空。
地销王气¹波声急,山带秋阴树影空。
译文:山上那摇落的树干仿佛正在倾听那挟带着三百年金陵王气的涛声,消逝在远方的夜空。
注释:¹王气:旧指象征帝王运数的祥瑞之气。
六代精灵人不见,思量应在月明中。
六代¹精灵²人不见,思量³应在月明中。
译文:那些曾经在秦淮河身边风流一世的六代人物,如今都在哪里?想来应在这清冷的月光中。
注释:¹六代:指东吴、东晋以及南朝的宋、齐、梁、陈六个朝代,都在建康(即金陵)建都,因唐朝人许嵩在《建康实录》一书记载了这六个朝代而得名。六:一作“数”。²精灵:精灵之气。指显贵人物。³思量:考虑;忖度。

  冷烟、薄霭、衰丛,诗一开始就以愁惨之墨,描绘出一幅惨淡的秦淮秋暝图。在这令人惆怅的伤心之夜,一只旅船缓缓地向河岸靠去。首联在写景叙事中点出“夜泊金陵”诗题。其中“断蓬”二字用得极巧妙,秋蓬根断,随风飘荡,来去无所,正喻诗人身不由己的飘泊生涯,而“蓬”音与船篷之“篷”相同,驻蓬,犹言驻篷,即泊船,故“蓬”字用,在一石二鸟,既叙事,又写情,富于形象。

  中间两联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夜色初临,河岸上刚点燃的几处酒店夜火,惊起了水边草丛中栖息的征雁,传来阵阵凄唳的鸣叫和鸟翅扑打声。旅船靠岸,风帆下落,盘旋在桅杆四周的昏鸦纷纷惊叫着高飞躲避。在这阒寂的秋夜中,远处大江的涛声显得格外清楚、格外急促。秋阴遮盖下的山上,那摇落的树干一枝枝孤零零地伸向朦胧的夜空,仿佛正在倾听那急促的涛声挟带着三百年金陵王气,消逝在远方的夜空。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感慨万千:啊,昔日歌吹动地,灯火彻夜的秦淮河,如今竟成了征雁寒鸦的世界!秦淮河啊!秦淮河,自古以来,你伴着这虎踞龙蹯的金陵,审视着人间的沧桑变化,那些曾经在你身边风流一世的六代人物,如今都在哪里?在白日喧嚣的阳光下,人们难以寻找他们的踪迹,想来在这清冷的月光下,他们的精灵正和你一起,静听着寂寞的潮水拍打眼前这座空城,凝视着月色朦朦的大地吧。

  在金陵这块土地上,产生过许多杰出的怀古之作,刘禹锡的《金陵怀古》、杜牧的《夜泊秦淮》等诗,千古为人咏唱不衰,这些作品将诗人心中那一股故国萧条悲叹之感融入金陵山水,它们与金陵同在。罗隐这首《金陵夜泊》,受前辈诗人风格熏染,但它能够在被白居易称为“后之诗人无复措词”的刘禹锡《石头城》之后,跻身金陵怀古诗精英之列,这不仅得力于为人激赏的“六代精灵人不见,思量应在月明中”的名句,更在“罗隐一生身”的个性特色,即“篇篇皆有喜怒哀乐心志去就之语,而终不离乎一身”(《桐江诗话》)。正因为罗隐身当末世,所以他有深沉的盛衰兴亡的历史意识;正因为他处于军阀混战,兵火遍地的乱世,所以他的生命价值感更加激烈;又因为他一生坎坷、感遇辄发,为人忌恨,所以他对人生的凄凉体会更深。这些充满人世忧愁的情感熔铸在诗歌意象中,使全诗意境悲凉凄清。

  诗人选择了若干与自己悲凉身世可能建立同构关系的意象,来表现其潦倒落魄之情,在这样一种创作思想支配下,昔日繁华富贵的金陵,在诗中就以冷月寒烟、空山急浪围绕笼盖的面目出现,充斥其中的是枯树衰草,征雁暮鸦,升腾在夜空中的是那些为悲剧命运哀泣的六朝亡灵。自然意象、人事意象和幻想意象交织反射出诗人凄苦的心态。

  罗隐诗固多讥刺,但在辛辣尖刻的讽刺和强烈的抨击中,也处处流露出乱世中不得志的伤感和种种忧患,说他是讽刺诗人固然可以,也可以说他是感伤诗人,此诗即可证明。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665-666

jīnlíng--luóyǐn

lěngyānqīngdànbàngshuāicóngqínhuáizhùduànpéng

yànyuǎnjīngjiǔhuǒluàngāoluòfānfēng

xiāowángshēngshāndàiqiūyīnshùyǐngkōng

liùdàijīnglíngrénjiànliàngyīngzàiyuèmíngzhōng

虚舟纵逸棹,回复遂无穷。
虚舟¹纵逸²(zhào)³,回复遂无穷。
译文:时光流逝如同飞舟,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注释:¹虚舟:空船,这里可解释为“轻舟”。²逸:快疾、迅速的意思。³棹:长的船桨,是划船的工具。
发岁始俯仰,星纪奄将中。
发岁¹始俯仰²,星纪³奄⁴将中⁵。
译文:刚过开年俯仰之间,忽然又到一年之中。
注释:¹发岁:开岁,一年之始。²俯仰:形容时间短暂。俛,同“俯”。³星纪:星次名,这里指癸丑年(413年)。古代星岁纪年法,把周天划为十二分次,每分次有一专名,星纪即其中之一。岁星运行一个分次,就是一年。⁴奄:通“淹”,忽然的意思。⁵将中:将到年中,指五月。
南窗罕悴物,北林荣且丰。
南窗罕¹(cuì)²物,北林荣且丰³
译文:南窗罕见憔悴枯木,北面树林一片繁荣。
注释:¹罕:罕见,稀少。²悴:憔悴,这里是枯萎的意思,指干枯之物。³荣且丰:繁荣茂盛。荣和丰,都有茂盛的意思。
神萍写时雨,晨色奏景风。
神萍¹²时雨,晨色奏³景风
译文:雨神及时泻下甘雨,清晨吹拂祥和南风。
注释:¹神萍:雨师。一作“萍光”,一作“神渊”。²写:同“泻”,倾注。³奏:通“凑”,聚集。⁴景风:古代指祥和之风。
既来孰不去?人理固有终。
既来孰不去¹?人理²固有终。
译文:人既生来谁能不死?人生规律必然有终。
注释:¹来、去:喻指生、死。²人理:人生的道理。
居常待其尽,曲肱岂伤冲。
居常待其尽¹,曲肱(gōng)²岂伤³
译文:生活清贫等待命尽,弯臂作枕何妨道隆。
注释:¹居常待其尽:安于贫困,等待命终。²曲肱:“曲肱而枕之”的省略,即弯曲胳膊作枕头。³岂伤:哪里妨害。⁴冲:虚,淡泊,指道的最高境界。
迁化或夷险,肆志无窊隆。
迁化¹或夷²³,肆志无窊(wā)
译文:时运变化有顺有险,纵心任性没有穷通。
注释:¹迁化:指时运的变化。²夷:平坦。³险:险阻。⁴肆志:随心任性。肆,是放肆、放纵的意思。⁵窊隆:谓地形洼下和隆起,引申为起伏,高下。窊,是低洼、低下;隆,是隆起、突出。
即事如已高,何必升华嵩。
即事¹如已高,何必升华嵩²
译文:倘能遇事达观视之,何必攀登嵩华高峰。
注释:¹即事:就事,对眼前事物的认识。²华嵩:华山和嵩山,传说为神仙所居之地。

  “虚舟纵逸棹”,纵是操纵,这里可以理解为是被动用法,被“逸棹”所操纵。逸棹,就是把船划得很快;结合前面的“虚舟”来理解:在轻舟上,飞快地划着船桨,说的是速度之快。这只是字面的意思。“回复遂无穷”,回复,是说循环反复,循环反复以至于无穷无尽。诸家注本都说,这里说的是时间,“时光不停,迅速流逝,四季循环,无穷无尽”。

  上面两句是虚写,写大的概念,时间流逝极快,且循环反复至于无穷。接着两句,具体地写。在日常生活中,一天天、一年年,很快就过去了。“发岁始俛仰”,发岁,是说一年刚开始;俛仰,通“俯仰”,俯是低头,仰是抬头,在这样的抬头与低头之间,一年才刚开始,马上就到五月了,马上就要过去半年了。“星纪奄将中”,星纪,简单的理解就是天上的日月星辰,一年;奄,表示时间之快;将中,将到正中,指年中;在一俯一仰之间,马上就要到年中了。《离骚》中说,“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说的是时间匆匆而过,不为人们而停留,在眨眼之间,春天走了,秋天来了,循环反复。

  这首诗写的时间是五月。上面也说了,时间过的很快,俯仰之间,马上就到年中了,就到五月了。紧接着写的,就是在五月的时候,自然万物是什么样的情况。“南窗罕悴物,北林荣且丰”,不论是南窗还是北林,花草树木都生机盎然。这里是互文。互文的特点,是互相呼应,互相补充。比如这句,不能说南窗没有枯萎的花草,北边的树木很茂盛。不能这么分开说。它们是一个整体,是在描述这个季节的自然景象。这两句写树木,下面两句写风雨。“神萍写时雨,晨色奏景风”,“萍”一作“渊”,意思是天渊。下大雨的时候,天空乌云密布,望过去就好像是深渊一样,同时,它又是在天上的,天上的东西在古人看来,都是神灵一样的东西,都需要有敬畏之心,所以称为“神渊”。“写”通“泻”,和下面的“时雨”连起来理解,“时雨”是应时应季的雨。在五月份的时候,天上下着应时的雨。“晨色”是清晨的景色,清晨的时候,万物都很美好;在这时候,还伴随着五月的和暖的南风。此时正是五月份,又有温暖的南风吹过来,真是好时节。

  以上四句,花草树木也好,风和雨也罢,陶渊明在这里不只是要写大自然的这样一种美好,他是在说,什么样的季节,有什么样的自然景象,它们是应时而来的;季节一过,它们也就会消失了。“既来孰不去”,紧接着,他就说了,“既来”,南窗北林的那些花草树木,现在都生长的很茂盛,天上下着应时的雨,还有那温暖的南风,这些,在五月这样的季节,它们都来了,都应时地出现了,但是,“孰不去?”这是问句,其实是明知故问的,它们是肯定要去的,要离开的,这是自然规律,有来必有去。这样的道理,和人生是一样的,有生必有死。“人理固有终”,人这一辈子,和大自然的花草树木是一样的道理,有繁盛美好的时候,也会有凋落的时候,“固有终”,本来就有终了的时候,就是“人固有一死”的意思,是不可抗拒的。

  春秋的时候,有一个人叫荣启期,他和孔子有过对话。有一回,孔子去泰山游玩,在路上碰到了荣启期。当时,荣启期穿的很破,书上说是“鹿裘带索”,裘是大衣,鹿裘不是说用鹿皮做的皮衣,而是指一种较为粗糙的外衣,古时候是丧服或者是隐士穿的衣服,“带索”,说的是在腰间随便用绳索系上。即使是这样穷苦,荣启期依然是“鼓琴而歌”,他一边弹琴一边快乐地吟唱着。孔子就问他,你为什么这么高兴呢?荣启期回答说,我高兴的原因有很多。然后他就列举了三方面的原因:天地之间,人为贵,而我是人,这是一乐;男尊女卑,世间以男为贵,而我是男的,这是第二乐;有的人没活几岁就夭折了,而我现在已经活到九十岁了,这是第三乐;这样,我还不应该高兴吗?说完这三乐,荣启期总结说,“贫者,士之常也”,穷苦是读书人经常会面对的;“死者,民之终也”,死亡的事情大家都一样,这是所有人最后的结局,那么,我现在,“居常以待终”,我安心处于平常状态,等待和大家都一样的结果,这有何不快乐呢?这是荣启期的故事。

  前面说,“人理固有终”,人这一生,肯定是有终了的时候,所有人都一样,都会死的。那么人们能做的就是“居常待其尽”,就坦然地面对,安心地生活吧,死亡是终究会来的。这个意思,和荣启期所说的“居常以待终”,意思是一样的。对于读书人来说,生活上的清贫是常事,人要坚守得住,不要因为生活贫困,就轻易改变人生准则,就去曲意逢迎或者自怜自哀;至于死亡,则是所有人都会面对的,没什么值得害怕。那么,能够认清楚这一点,再苦的生活都不算什么,人照样可以每天快快乐乐的。安心处于平常状态,等待和大家都一样的结果,这有何不快乐?“曲肱岂伤冲”,有一个成语,叫“曲肱而枕”,把胳膊弯起来,枕着睡觉。《论语·述而》上说,吃粗粮,喝冷水,弯起胳膊当作枕头,这样的生活也很有乐趣的。陶渊明在这里说,这样的生活,“岂伤冲”,怎么会有损于“冲虚之道”呢?冲虚之道,简单地说,是那种淡泊的、恬淡的生活。另一层意思,这个“冲”、“虚”,是道教里经常出现的字眼。到这里可以看出,这个戴主簿大概是个学道求仙一类的人,而陶渊明写这首唱和诗,来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时间循环反复至于无穷,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是会终了的,那么就要“居常待其尽”,坦然地面对,安心地生活,即便吃粗粮喝凉水,枕着胳膊睡觉,也不失为人生乐事,不必去求长生、去求仙问道。

  “迁化或夷险,肆志无窊隆”,日月星辰是不断在变换的。大自然如此,人生也一样。在这样不断的迁移变化当中,总不免有顺利的时候、也会有艰难险阻的时候。这里的“或夷险”,是或夷或险,有时候平坦有时候艰难。人生是这样的,不会是一帆风顺。那么,“肆志”就好了,只要能做到纵心任性,能够保持心志的自由,那就无所谓“窊隆”了。说的是心灵要自由,不要总惦记着富贵,惦记着长生不老那些事情,那样心会被束缚住的。窊隆,这里引申为“穷通、贵贱”。心志只要是自由的,是纵心任性的,那么就无所谓穷通贵贱了。

  所以,最后陶渊明就说,“即事如以高”,对于这些事情,自然变化、生与死、穷困与富贵,等等这些,如果有很高明的,很通达的认识的话,那么,“何必升华嵩”,何必去寻仙,何必上华山、上嵩山去修炼呢?华山和嵩山,是人们寻道修佛的地方。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结。

  这首唱和诗,它所唱和的,大抵是戴主簿这个人,乐衷于寻仙访道,或者,彼此间有过类似的交流,在这里,陶渊明就用这首诗来阐述自己的人生观。这首诗的口气非常坚定,可以看得出来陶渊明归隐之后的决心。生与死、贫穷与富贵这些问题,他用平常心去对待,恬然自得。他就认定了人生应该这样。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77-79
2、 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北京:中华书局,2003:122-125
关中险固冯三辅,陇右勾连接四川。
关中险固冯三辅,陇(lǒng)右勾连接四川。
译文:关中险要牢固全倚仗于三辅,陇右蜿蜒曲折连接着四川。
簇簇楼台悬日月,盈盈花草烂云烟。
(cù)¹楼台悬日月,盈盈²花四烂云烟。
译文:楼台簇拥如同日月一般高悬,花草丰盈像云烟一样灿烂。
注释:¹簇簇:丛列成行的样子。²盈盈:充盈。
飚回海上沙飞雪,雨足江南水拍天。
(biāo)¹海上沙飞雪,雨足江南水拍天。
译文:狂风吹到海上卷起的沙尘如雪,大雨浸没江南水涨到可以拍天。
注释:¹飚回:混乱,动荡不定。
可笑华山陈处士,风流文彩却贪眠。
可笑华山陈处士,风流文彩却贪眠。
译文:可笑的是华山的陈处士,才华出众却那么爱睡觉。
浩然坐何慕,吾蜀有峨眉。
浩然坐¹何慕,吾蜀有峨眉²
译文:思绪飞扬因为爱慕什么?我们蜀中有一座峨眉山。
注释:¹坐:因为。²峨眉:峨眉山,位于四川省南部、乐山市西北部。
念与楚狂子,悠悠白云期。
念与楚狂子¹,悠悠白云期。
译文:想与楚国那位狂人交游,期约在那悠悠白云之间。
注释:¹楚狂子:楚人。昭王时,政令无常,乃披发佯狂不仕,时人谓之楚狂也。后常用为典,亦用为狂士的通称。《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时哉悲不会,涕泣久涟洏。
时哉悲不会,涕泣¹久涟洏(ér)²
译文:时世啊不能遇合真悲哀,伤心哭泣很久涕泪满面。
注释:¹涕泣:哭泣,流泪。²涟洏:流泪的样子。
梦登绥山穴,南采巫山芝。
梦登绥山穴,南采巫山芝。
译文:睡梦之中登临绥山洞穴,到了南边采摘巫山芝草。
探元观群化,遗世从云螭。
探元观群化,遗世从云螭(chī)¹
译文:探索自然观察万物变化,抛弃俗世随螭龙遨游云间。
注释:¹螭:传说中一种无角之龙。
婉娈时永矣,感悟不见之。
婉娈(luán)¹时永矣,感悟不见之。
译文:神龙飞腾将长久离去了,醒来它的踪影已经遍寻不见。
注释:¹婉娈:形容感情缠绵深挚,一说形容龙飞的样子。
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
二庭¹归望断,万里客心²愁。
译文:在边庭上望不见归处,客居万里心中充满忧愁。
注释:次:在途中停留。蒲类津:渡口名,在唐庭州蒲类县,今属新疆。¹二庭:指匈奴的南庭、北庭。²客心:旅人之情,游子之思。
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
山路犹南属¹,河源自北流。
译文:山中之路依然向南断续绵延,黄河之源从北面流来。
注释:¹南属:向南延伸。
晚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
晚风连朔(shuò)¹,新月照边秋²
译文:晚风中夹杂着寒气,弯月照耀着边塞的秋景。
注释:¹朔气:北方的寒气。²边秋:秋天的边塞。
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
灶火通军壁¹,烽烟²上戍(shù)³
译文:火灶通向军营的墙壁,报警的烽火飘上嘹望楼。
注释:¹军壁:军营周围的防守工事。²烽烟:烽火台报警之烟。³戍楼:边防驻军的嘹望楼。
龙庭但苦战,燕颔会封侯。
龙庭¹但苦战,燕颔(hàn)²会封侯。
译文:在边疆只要奋力作战,就会像班超一样得到封侯。
注释:¹龙庭:即龙城,汉代匈奴的政治中心。这里借指边塞突厥族的政治中心。²燕颔:形容相貌威武,有封侯之相。颔:下巴。
莫作兰山下,空令汉国羞。
莫作兰山¹下,空令汉国羞。
译文:不要作兰山下投降的李陵,平白地让大汉帝国蒙受羞辱。
注释:¹兰山:兰皋山。

  诗歌以低沉的慨叹开头:“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说明此次战争进展的不顺利,未能旗开得胜,不能凯旋;归期遥遥,不能不令人哀愁。这里的“愁”不仅仅是个人的思亲念友恋乡,更主要是战争的发展形势无法令人乐观。敏感而富有侠气的诗人,不能不为国家和民族而担忧哀愁。“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这两句并不完全是状物写景,而兼有比兴之意,内涵极其丰富复杂。自南来的山路还条条路着中原土地,通往京城。而离家万里的征人,眼望着归路不能归,却还要像北去的流水一样不断向前开拔;另一方面黄河源头的水流千里,据说还潜行地下,但终归流向了中国的腹地。征人们的心也如同这流水一般,不论奔赴哪里,始终系念着祖国家园,这是天性使然。诗人浮想联翩,构思奇特,措词朴实自然。“晚风路朔气,新月照边秋”,抒写的是征人眼中的景色,渲染出一种边塞战场特有的悲凄、肃杀气氛。“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这里利用细节描写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行军的路上,灶火路成一片,营垒相接,声势浩大。这里没有直接写人的活动,但千军万马已跃然纸上。传递战报的烽烟直逼戍楼,一个“上”字,战火之紧急不言而喻。这两句诗照应题目,描绘出蒲类津宿营的真实状况。“龙庭但苦战,燕颔会封侯”,写交战前夜诗人的情感。汉班超曾在蒲类津打过仗,在西域立下不朽的功勋。诗人渴望能出现班超式的英勇人物,克敌制胜,赢得功名利禄。结尾“莫作兰山下,空令汉国羞”是借汉李陵战败投敌之事表示宁死不屈的气概。按《旧唐书·薛仁贵传》记载,将军郭待封尝为鄯城镇守,但为耻居薛仁贵之下,不听从薛仁贵指挥,以致贻误战机,一败涂地。这首诗也有影射此事之意。

  诗人产生的愁苦情怀,不仅是思归念家的情愫,更是对国家边塞境况的忧虑以及由此而激发的奋起迎敌、苦战到底的决心,不无针砭现实的意义。这首五言诗,以其积极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历来被诗论家所称道。其次诗人善于用典,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诗人崇尚勇武、渴望建功、不耻降低职务等复杂而丰富的思想感情。全诗情感强烈,笔势波澜起伏,大笔勾勒与工笔刻画相得益彰。

参考资料:
1、 林力 肖剑主编.唐诗鉴赏大典 (上、中、下册):长征出版社,1999.11 第1版:第34页

lèijīn--luòbīnwáng

èrtíngguīwàngduànwànxīnchóu

shānyóunánshǔyuánběiliú

wǎnfēngliánshuòxīnyuèzhàobiānqiū

zàohuǒtōngjūnfēngyānshàngshùlóu

lóngtíngdànzhànyànhànhuìfēnghóu

zuòlánshānxiàkōnglìnghànguóxi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