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风涛怆梦思,故山迢递雁书迟。渡江文士成伧父,归国降人谤义师。
极目风涛怆梦思,故山迢递雁书迟。渡江文士成伧父,归国降人谤义师。
老泪纵横同甫策,雄心消耗稼轩词。月明海上劳相忆,凄绝天涯共此时。
老泪纵横同甫策,雄心消耗稼轩词。月明海上劳相忆,凄绝天涯共此时。

táizhōngyǒurén--qiūféngjiǎ

fēngtāochuàngmèngshāntiáoyànshūchíjiāngwénshìchéngcāngguīguójiàngrénbàngshī

lǎolèizònghéngtóngxióngxīnxiāohàojiàxuānyuèmínghǎishàngláoxiāngjuétiāngòngshí

丘逢甲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 1426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一曲鸾箫别彩云。燕钗尘涩镜华昏。灞桥舞色褪蓝裙。
一曲鸾箫别彩云。燕钗尘涩镜华昏。灞桥舞色褪蓝裙。
湖上醉迷西子梦,江头春断倩离魂。旋缄红泪寄行人。
湖上醉迷西子梦,江头春断倩离魂。旋缄红泪寄行人。

  “一曲”三句,上片述一位女子与郎君分别时的哀伤。“彩云”,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词有:“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句。这里据唐圭璋《宋词三百首笺注》说:“彩云,指小萍,系歌女也。”女主人公说:“自从郎君用凄哀的鸾箫声吹了一曲离别曲与我告别。在柳絮飘舞的分别处,我对郎君说:‘当你走了之后,我将不再打扮自己,从此钿钗上会因沾了灰尘而失去光泽;那铜镜也会因为不去拭拂而逐渐昏暗。’终于郎君离我而去,我久久地凝望着送郎远去,以致身上飘满了一身柳絮,将穿着的蓝裙盖得消褪了颜色,也还不忍离开这与郎君的分别处。”

  “湖上”三句,下片写女主人公盼郎忠于爱情,不生异心。此言“彩云”姑娘,去信告诫郎君:“希望郎君在西子湖畔不要沉湎在酒色之中,以致使我这个在‘江头’天天望郎归的‘倩娘’因相思而‘离魂’(即逝世),从而折断了你我俩的相思红线。”“倩离魂”,用《太平广记》中“倩女离魂”典故,并与上句“西子”映衬。又说:“随信我将把思君的胭脂泪封上,希望羁旅在外的郎君见信后能更加巩固我俩的爱情。”

  此词或是作者追忆杭妾之作。

huànshā··luánxiāobiécǎiyún--wényīng

luánxiāobiécǎiyúnyànchāichénjìnghuáhūnqiáotuìlánqún

shàngzuì西zimèngjiāngtóuchūnduànqiànhúnxuánjiānhónglèixíngrén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善射 一作:尧咨善射)
陈康肃公¹善射²,当世无双 ,公亦以³此自矜(jīn)。尝射于家圃(pǔ),有卖油翁释担立,睨(nì)之久而不去。见其发¹⁰矢十中八九,但微颔(hàn)¹¹
译文: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不在意地看着他,许久都不离开。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点点头。
注释:¹陈康肃公:陈尧咨,谥号康肃,北宋人。公,旧时对男子的尊称。²善射:擅长射箭。³以:凭借,按照。⁴自矜:自夸。⁵家圃:家里(射箭的)场地。圃,园子,这里指场地。⁶释担:放下担子。释,放。⁷而:表承接。⁸睨: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⁹去:离开。¹⁰发:射,射箭。¹¹但微颔之:只是微微对此点头,意思是略微表示赞许。但,只、不过。颔之,就是”对之颔”。颔,点头。之,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¹,但手熟尔²。”康肃忿(fèn)³曰:“尔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zhuó)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sháo)¹⁰(zhuó)油沥之¹¹,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¹²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¹³
译文: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注释:¹无他:没有别的(奥妙)。²但手熟尔:不过手熟罢了。但,只,不过。熟,熟练。尔,同“耳”,相当于”罢了。³忿然:气愤的样子。然,作形容词或者副词的词尾,相当于“的”或“地”,可译为“........的样子”。⁴尔:你。⁵安:怎么。⁶轻吾射:看轻我射箭(的本领)。轻,作动词用。⁷以我酌油知之: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以,凭、靠。酌,斟酒,这里指倒油。之,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⁸覆:盖。⁹徐:慢慢地。¹⁰杓:同“勺”,勺子。¹¹沥之:注入葫芦。沥,注。之,指葫芦。¹²惟:只,不过。¹³遣之:让他走,打发。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教材无此句)
此与庄生所谓解(jiě)牛斫(zhuó)¹者何异?(教材无此句)
译文:这与庄子所讲的庖丁解牛、轮扁斫轮的故事,有什么不同呢?
注释:¹解牛斫轮:指《庄子·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和《庄子·天道》中的“轮扁斫轮”两个寓言故事。两个寓言都说明长期从事某一专业而技术可以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本文是一篇富含哲理与情趣的小品文章,通俗易懂,意味深长,非常具有教育意义,因此多年来为中学课本必选篇目。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在于将熟能生巧这个大道理。用一个生动的小故事加以阐释,达到了发人深省、心领神会的目的。

  第一段写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看射箭。文章一开始用极简洁的语言交代了陈尧咨善射,而“当世无双”突出了他射箭技术的熟练;“以此自矜”又写出他沾沾自喜韵骄矜态度。卖油翁“释担”、“久而不去”,表明他被陈尧咨射箭所吸引,想看个究竟。看见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斗”,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睨之”、“微颔”神态的描述,准确而传神。既表示对陈尧咨熟练的射箭技术的肯定,又写出他尚有不满意的静观神情。一个是稍有成绩,就沾沾自喜,一个是看了半天,没有一句赞扬和捧场的话,表现出颇不以为意的神态。作者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初步揭示了这两个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人对待射箭技术的不同态度,这就构成了矛盾并使读者产生了悬念,由此,引出了进一步的叙述。

  第二段写卖油翁自钱孔沥油。这段一开始,通过陈尧咨和卖油翁的两组对话,进一步对照地写出两人对射箭技术的不同看法,不同态度。“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陈尧咨连着发出两句问话,显得盛气凌人,并流露出对卖油翁轻视的态度;而卖油翁的回答却是淡然一句:“无他,但手熟尔”,语气平静,表现出卖油翁的从容和自信。卖油翁的神情和语气激怒了陈尧咨,陈尧咨气呼呼地斥责卖油翁“尔安敢轻吾射”,这就进一步表现出陈尧咨的狂妄自大、咄咄逼人。老翁却仍然是坦然沉着,用冷静的语气回答:“以我酌油知之。”接着作者连用“取”,“置”、“覆”、“酌”、“沥”几个动词,井然有序地而又十分简洁,十分准确地描述了卖油翁沥油的过程,表现了他沉着镇静,从容不迫的态度。有这样的高超和熟练的技术,却仍然毫不夸饰地说:“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和陈尧咨的自矜态度相对照,卖油翁朴实、谦逊、毫不骄矜的品德不是跃然如在眼前。“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力”,这是文章画龙点睛之笔,作者两次点这句活,强调和突出了本文叙事的主旨所在,亦即强调和突出了本文的中心思想。文章的最后,用一句话交代了陈尧咨态度的转变和事情的结束。一个“笑”字,也是传神之笔,无须多加笔墨,就表示出陈尧咨从卖油翁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并心悦诚服;“笑而遣之”,这样处置,也符合陈尧咨的身份。这个结尾简洁、含蓄、发人深省。

  陈尧咨学问不小,官职做得也很大,而且是文武双全,不愿屈居人下,可是却不得不在卖油翁面前认输,因为卖油翁指出的道理辩驳不倒,只得”笑而遣之”,没有责备”犯上”的小百姓,对于”用刑惨急,数有杖死”的陈尧咨确实不大容易。”笑”,既是有所领悟,也是自我解嘲,自是”传神之笔”。

参考资料:
1、 北京教育学院语文教研室编,中学语文教材教法广播讲座 讲稿汇编,北京市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函授教育办公室,1979年07月第1版,第58-62页

màiyóuwēng

ōuyángxiū sòngdài 

    chénkānggōngshànshè dāngshìshuāng gōngjīn chángshèjiā yǒumàiyóuwēngshìdànér zhījiǔér jiànshǐshízhòngjiǔ dànwēihànzhī  (shànshèzuò yáoshànshè )

    kāngwènyuē  zhīshè shèjīng  wēngyuē   dànshǒushúěr  kāngfèn忿rányuē  ěrāngǎnqīngshè  wēngyuē  zhuóyóuzhīzhī  nǎizhì qiánkǒu sháozhuóyóuzhī qiánkǒng érqiánshī湿 yīnyuē   wéishǒushúěr  kāngxiàoérqiǎnzhī 

    zhuāngshēngsuǒwèijiěniúzhuólúnzhě  (jiàocái )

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 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之解。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
人饷(xiǎng)¹魏武²一杯酪(lào)³。魏武啖(dàn)少许, 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之解。次¹⁰杨修¹¹,修便¹²啖,曰:“公教¹³人啖一口也,复¹⁴¹⁵疑?”
译文:有人进贡给魏武帝曹操一杯乳酪,曹操吃了一点,在杯盖上写了一个“合”字给大家看,众人没人能够理解写这个字的原因。轮到杨修时,他便吃了一口,说:“主公叫我们每人吃一口,又有什么好怀疑的呢?”
注释:¹饷:用食物赠送。²魏武:指魏武帝曹操。³酪:用牛、马、羊、驼等动物的乳汁做成的半凝固食品。⁴啖:吃。⁵题:书写。⁶以:把。⁷莫:没有,不。⁸解:理解。⁹次:次序。¹⁰至:到了。¹¹杨修:东汉名士,效力于曹操。¹²便:于是,就。¹³教:让。¹⁴复:又。¹⁵何:为何。
天德悠且长,人命一何促。
天德悠且长,人命一何促。
译文:大自然永恒地运转,悠悠长存,而人生却何其短暂!
百年未几时,奄若风吹烛。
百年¹未几时,奄²若风吹烛。
译文:一百年还没过去,但倏地一下就停止了,好像风吹灭蜡烛那样毫无预兆,十分迅速。
注释:¹百年:指一生。²奄: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忽地一下就过去了。
嘉宾难再遇,人命不可赎。
嘉宾难再未,人命不可赎。
译文:嘉宾是难以再次遇到的,人的生命也不可以再次赎回。
齐度游四方,各系太山录。
¹²游四方,各系太山录³
译文:人们活着可以同样到四方游乐,但死后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了。所以趁着现在的大好年华,尽情地游览天地吧!
注释:¹齐:等同。²度:风度。³太山录:古人认为泰山之神掌握着人的生死。
人间乐未央,忽然归东岳。
人间乐未央¹,忽然归东岳(yuè)²
译文:不要等到人间的欢乐还没有享受完尽,忽然就死去了。
注释:¹未央:没有止息。²东岳:指泰山。
当须荡中情,游心恣所欲。
当须荡¹中情,游心恣(zì)所欲。
译文:就放开自己的情怀,恣意地游乐人生吧。
注释:¹荡:放肆。
《怨诗行》,属于《相和歌辞》。《怨诗行》和《怨歌行》本是一曲。这个乐府诗题的诗,无论内容如何不同,都写得很伤感。

yuànshīxíng

míng wèizhī 

tiānyōuqiěcháng rénmìng 
bǎiniánwèishí yǎnruòfēngchuīzhú 
jiābīnnánzài rénmìngshú 
yóufāng tàishān 
rénjiānwèiyāng ránguīdōngyuè 
dāngdàngzhōngqíng yóuxīnsuǒ 
新月又如眉。长笛谁教月下吹。楼倚暮云初见雁,南飞。漫道行人雁后归。
新月又如眉¹。长笛谁教月下吹。楼倚(yǐ)暮云初见雁,南飞²。漫(màn)³吹行人雁后归。
译文:又是新月弯如眉的时候,悠悠哀音,长笛月下为谁吹?独倚高楼,在暮云中第一回看到归雁正不住地向南飞去。可不要说远行的人要比雁还迟归啊!
注释:¹如眉:指月钩弯如眉状。²南飞:雁为候鸟,每年春分后往北飞,秋分后飞回南方。³漫:空,徒;又莫,勿。
意欲梦佳期。梦里关山路不知。却待短书来破恨,应迟。还是凉生玉枕时。
意欲梦佳期¹。梦里关山路不知²。却待短书³来破,应迟。还是凉生玉枕(zhěn)时。
译文:意欲梦中一相见,山重重,路迢迢,却向何处寻!只待短信解离恨,信来应是太迟迟。岁月悠悠,还是凉生玉枕时。
注释:¹佳期:相会的美好时光。²“梦里”句:化用南朝粱沈约《别范安成诗》“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意,典出南朝粱萧统《文选》李善注引《韩非子》:“六国时,张敏与高惠二人为友,每相思不能得见,敏便于梦中往寻,但行至半吹,即迷不知路,遂回,如此者三。”此处借以表达男女相思之情。³书:信。⁴破:消解。⁵恨:指离恨。⁶应:是。⁷玉枕:玉制或玉饰的枕头,亦用为瓷枕、石枕的美称。

  这是一首抒写离思的怀人之作。

  上片以时景起笔,而归结于情思。

  “新月”颇有与“故人”暗成对比的意味,“如眉”则是不圆之意,暗点离思主题,愁上眉间。“又”是此景之叹,表明她已历见多次,既状时间之长,亦隐隐透出触目经心、怎堪又见的苦涩。“谁家玉笛暗飞声”(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恍惚间,耳际晌起声声长笛。“谁教”表面上探寻的是月下吹笛的缘由,实则却在千般埋怨它的不是时候,或许是因为不忍它“与倚春风弄月明”(十牧《题元处士高亭》)的欢乐情调,也或许是因为不忍它“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的愁伤动思,无论为何,此二字一变客体为主体,显示并非她有意闻笛,而是笛声无端相扰,牵动其离愁别恨。

  “楼倚”两句写其所见极具层次感,独倚高楼,先是看到天涯尽处一片“暮云”夕景,继而苍茫云间“初见”斑黑点点,尔后逐渐清晰扩大为可识别的“雁”,继而在雁过后醒觉它们所循的方向,点破时节。“南飞”两字独为一句,语音短促似结未结,仿佛状写了、也涵括了她凝眸追踪群雁行迹的整个时间过渡,直至影踪全无。“漫道”语极失落凄婉,别说希冀行人雁前归,怕是连“行人雁后归”也是一种徒然空盼。本片先由所见引其思,旋即思绪便被声音中断;再由所闻引其思,旋即思绪又被景物中断;复由所见引其思。几经转折,悱恻渐深,最终转入沉沉的哀伤。

  下片以情思起笔,而归结于时景。

  “佳期幽会两悠悠,梦牵情役几时休”(五代顾《浣溪沙》),她已不敢奢望现实中的“佳期”,唯有寄望于托梦圆愿,“意欲”表示她退而求其次的转念,也存了但求稍解离愁的期待,可却偏偏连这小小渴望也无法得偿。人说“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李白《长相思》),而她虽不畏“关山路”苦,奈何“不知”关山路!现实梦境两头空,离恨已不可能由“佳期”来解,那么就只能再退一步等待千里之外的尺素。“短”是一退再退,不求绵绵情话,但求只言片语便于愿已足;“破”状她极欲消除、从此远离别恨,一至于要将之彻底粉碎使其无法重拼再生;“却”又是一个满怀希望的期待之辞。然而“应迟”,这短书必是迟米的肯定判断,似乎出于她过去的经验。“簟凉枕冷不胜情”(顾《浣溪沙》(雁响遥天玉漏清)),等到那“短书来”,又已然是秋意深重寒侵闺衾的“凉生玉枕”时了。至此退无可退,“还是”两字,萧冷无边,思量无尽,幽怨无限,神伤无已。

  该词的一大特色,在于隐括大量前作前事,或诗境、或词句、或意象、或典故,但又不将之凝用一处,而散融于全篇,彼此呼应,互为伏笔,息息相关却又不着于形,而其佳妙处,更在以虚字点化、提挈全篇,紧松敛放之间,不仅使前人兴象浑化如一、浑化盘如己,更曲尽心念情绪之婉折深绵,抑扬顿挫,味中有味。(郭思韵)

参考资料:
1、 刘石主 清华大学《宋词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宋词鉴赏大辞典:中华书局,2011.08:第280页

nánxiāngzi··xīnyuèyòuméi--yàndào

xīnyuèyòuméizhǎngshuíjiàoyuèxiàchuīlóuyúnchūjiànyànnánfēimàndàoxíngrényànhòuguī

mèngjiāmèngguānshānzhīquèdàiduǎnshūláihènyīngchíháishìliángshēngzhěnshí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