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问韩康,药肆在何许。床头本草书,门外长桑侣。
市中问韩康,药肆在何许。床头本草书,门外长桑侣。
每吟诗一篇,泠然在云天。筇穿北固雪,艇迷京口烟。
每吟诗一篇,泠然在云天。筇穿北固雪,艇迷京口烟。
六代江山好,愁来恣搜讨。兰荪本独芳,姜桂从今老。
六代江山好,愁来恣搜讨。兰荪本独芳,姜桂从今老。
去去复栖栖,河东王伯齐。年年寻杜甫,一过浣花溪。
去去复栖栖,河东王伯齐。年年寻杜甫,一过浣花溪。

zèngchùshì--yán

shìzhōngwènhánkāngyàozàichuángtóuběncǎoshūménwàizhǎngsāng

měiyínshīpiānlíngránzàiyúntiānqióng穿chuānběixuětǐngjīngkǒuyān

liùdàijiāngshānhǎochóuláisōutǎolánsūnběnfāngjiāngguìcóngjīnlǎo

dōngwángniánniánxúnguòhuànhuā

顾炎武

顾炎武

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 342篇诗文

猜您喜欢
阮籍醒时少,陶潜醉日多。
阮籍醒时少¹,陶潜醉日多²
译文:阮籍清醒的时候少,陶渊明也是醉酒的多。
注释:¹“阮籍”句:此用阮籍的典故。阮籍生活于三国时魏国末年,当时司马昭父子把持朝政,蓄谋篡位,为此,他们积极网罗人才,不肯为其效劳者则被施以重罚,甚至下狱。阮籍违心接受了司马氏的官职,既不想为其效力,又不敢明目张胆地反抗,遂每日饮酒,醉醺醺、晕沉沉地糊涂度日。²“陶潜”句:此用陶渊明的典故。陶渊明是东晋末期人,有兼济天下的抱负,却只做了享有“五斗米”的小官。他不满于当时混乱不堪的局势,挂冠归隐,回乡后终日饮酒赋诗、耕田垦地,过着“携酒去,载诗归”的诗酒人生。
百年何足度,乘兴且长歌。
百年¹何足度²,乘兴且长歌。
译文: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还是乘着酒兴,赋诗作文,来自寻快乐吧!
注释:¹百年:《列子·杨朱》:“百年,寿之大齐,得百年者千无一。”故借指人的一生。²何足度:过得很快的意思。

  中国历史上,属魏晋人士好酒如命,竹林七贤的诗歌多有提到饮酒的事迹,陶渊明也是酒中常客,有《饮酒二十首》,可见当时人对酒的喜好。王绩的这首诗开篇就将阮籍和陶渊明点出,“阮籍醒时少,陶潜醉日多”,这两人一个“醒时少”,一个“醉日多”,极言其沉湎于饮酒的情状。王绩的多首诗中都曾大肆赞美阮籍和陶潜,他们一个是蔑视世俗的行者,一个是自由清高的隐士,其言行思想都是郁郁不得志的王绩的标杆。王绩醉后赋诗仍不忘前者,足见他对这二人的身世有感同身受、同病相怜之叹。

  “百年何足度”,诗人自问自答:“乘兴且长歌。”在王绩看来,饮酒以至大醉,既能帮人纾解现实的烦恼,又能催生文思,开启诗兴。虽然诗人流露出人生苦短要及时行乐的思想,但这与他济世安邦的初衷毕竟背道而驰,这是他仕途不遇后的无奈选择。虽然他作出了归隐山林的决定,“回归到了精神贵族的行列”,但还是难以完全摆脱失意的困扰。所以,诗酒“乘兴”中未必没有仕途“败兴”。

  此诗淳朴直率,措辞朴素,鲜作修饰,脱离了六朝习气,又摆脱了当时宫廷诗的“精英”氛围,真挚而疏放,大有魏晋高风。

参考资料:
1、 丁敏翔,白雪,李倩.唐诗鉴赏大全集 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8:6-7

zuìhòu--wáng

ruǎnxǐngshíshǎotáoqiánzuìduōbǎiniánchéngxìngqiězhǎng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既具¹,未布²,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乃³,募民有能徙置北乃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xǐ)。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zhé)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译文: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商鞅)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命人)在都城市场南门前放置一根高三丈的木头,招募(能)搬到北门的人,给予十金。百姓看到后对此感到奇怪,没有人敢去搬木头。(商鞅)又说:“能搬木头的人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就给了他五十金,以此来表明没有欺骗(百姓)。最终颁布了法令。
注释:商鞅:战国中期政治家。¹令既具: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具:准备就绪。²布:公布,颁布。³国都市南乃:指城后边市场南乃。⁴怪:感到奇怪。⁵金:古代货币单位。⁶辄:就。
于时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于时太子犯法。卫鞅(yāng)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sì)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qián),黥(qíng)¹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qiè)于私斗,乡邑大治。
译文:这时太子也触犯了法律,商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施行,就在于上层人士带头违反。”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便将他的老师公子虔处刑,将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以示惩戒。第二天,秦国人听说此事,都遵从了法令。新法施行十年,秦国人都非常高兴,路上没有人将别人丢的东西据为己有,山林里也没了盗贼,家家富裕充足,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再行私斗,乡野城镇都得到了治理。
注释:¹黥:即墨刑。用刀在面额上刻字,再涂以墨。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鳌戴雪山龙起蛰,快风吹海立。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鳌(áo)戴雪山龙起蛰(zhé)¹,快²风吹海立。
译文:天光水色一片澄碧,染成一江清秋的景色,江潮涌来就像是神龟驮负的雪山,又像是蛰伏的巨龙从梦中惊起,疾风掀起海水像竖起的墙壁。
注释:¹蛰:潜伏。²快:有痛快爽快意。
数点烟鬟青滴,一杼霞绡红湿,白鸟明边帆影直,隔江闻夜笛。
数点烟鬟(huán)青滴,一杼(zhù)霞绡(xiāo)红湿¹,白鸟²明边³帆影直,隔江闻夜笛。
译文:远处几点青山像美人头上的鬟髻,弥漫着雾气青翠欲滴。一抹红霞如同刚织就的绡纱,带着汹涌的潮水迸溅的湿意。天边白鸟分明帆樯直立,入夜后隔江传来悠扬的笛声。
注释:¹红湿:晚霞红如彩绡,疑为织女机杼所成。²白鸟:白色羽毛的鸟。这里当是水鸟,鸥鹭之类。³“明边”,指天边帆影与红霞白鸟相映而言。

  这首词是题咏排山倒海的浙江大潮的。

  词上片写海潮欲来和正来之情状。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首两句说钱塘江的秋水好像染成“天水碧”的颜色,指的是潮水未来,风平浪静的观感。

  “鳌戴雪山龙起蛰,快风吹海立”。两句,写海潮咆哮着汹涌而来,好像是神龟背负的雪山,又好像是从梦中惊醒的蛰伏海底的巨龙,还好像是疾速的大风将海水吹得竖立起来一般。词人接连用了几个生动的比喻,有声有色地将钱江大潮那惊心动魄的场面,排山倒海的气势。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让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下片写潮过风息,江上又是一番景象。

  “数点烟鬟青滴,一杼霞绡红湿,白鸟明边帆影直”三句,分别描写远处、高处的景色。远处的几点青山,虽然笼罩着淡淡的烟霭,却仍然青翠欲滴。天边的红霞,仿佛是刚刚织好的绡纱,带着潮水喷激后的湿意;临近黄昏,白鸥上下翻飞,其侧则帆影矗立,说明鸥鸟逐船而飞。词人选择了一些典型的景物,构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图景,使人赏心悦目,身临其境一般。

  末句“隔江闻夜笛”,以静结动,以听觉的描写收束全词,与以前的视觉描写形成对照。全词纯写景物,此时才点出景中有人,景中有我,是极有韵味。隔江而能听到笛声,可见风平浪静,万籁俱寂。写闻笛,其实仍是写钱塘江水。

  从时间上说,全词从白昼写到黄昏,又从黄昏写到夜间;从艺术境界上看,又是从极其喧闹写到极其安静,将“观涛”前后的全过程作了有声有色的描绘,使读者仿佛观看一部拍摄生动的影片,有特写的连缀,又有场景的高迅切换,令人不由不如临其境一样。因为词人又是一位画家,故能做到“以画为词”。尤其是“隔江闻夜笛”一句,余韵无穷,似断犹连。

参考资料:
1、 俞平伯.《唐宋词选释》.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10月第一版:266-267页

wénquè ·shānguāntāo

zhōu sòngdài 

tiānshuǐ rǎnjiùjiāngqiū áodàixuěshānlóngzhé kuàifēngchuīhǎi 
shùdiǎnyānhuánqīng zhùxiáxiāohóngshī湿 báiniǎomíngbiānfǎnyǐngzhí jiāngwén 
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
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
译文:我走出城市的东门,遥望通向江南方向的路。
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
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
译文:前天在风雪中,故人从那里离去。
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
我欲渡河风,河风深无梁。
译文:我想渡过黄河风,但是河风深而广。
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
愿为双黄鹄(hú)¹,高飞还故乡。
译文:希望可以化做双飞的黄鹄,和他一起高飞回故乡。
注释:¹黄鹄:传说中的大鸟,一举千里,仙人所乘。

  这是一首早期的五言古诗,具有一种近于民歌的素朴风格,很耐人寻味。话不在多,意不在巧;平平淡淡地说来,却如一曲纯净的旋律,一往情深。

  这首诗前后分为两段。前四句似乎是一直凝住在一点上;后四句却忽然开展,高飞于千里之外;仿佛晴空丽日,山河原野,都在怀抱之中,一步紧似一步。所谓一泻千里,略无沾滞。先分析这凭空而来的力量,到底是从什么地方产生的。李白《望天门山》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直北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后二句自然是名句,然而得力之处又正在第二句上。江水浩浩东流,又生生的北折过来,这力量全在一个“直”字,全诗到此使人为之凝神沉默;而下两句的风流才得翩然无碍。一收一纵,原是文章的自然规律,但却难在如何才能有一个如此凝神沉默的时刻。“万木无声待雨来!”正是因为凝神到了极点,沉浸在毫无声息之中,所以“雨来”才有了极大的声势。一切结果都蕴藏在原因之中,而人们却往往只见到结果;一切发展都包含在一个飞跃的起点上,这便是人们为之凝神的时候。说到这里,这前面四句就反而成为全诗力量的源泉了。再看这四句,始终没有离开眼前这条路上,而只在这条路上产生了一段沉默的凝想。这是一段事实,却又是已经过去了;过去的事本来也算不了什么,可是晏几道《临江仙》词说:“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当时明月的皎洁岂不同于前日的风雪,而“故人从此去”自是从此归去也。一个如彩云般归去,一个在风雪中消逝;所不同的是明月彩云给你以清丽的陶醉,故人风雪常给人以深入的沉思;前者把美完全显示给人们,后者则把它藏在古旧的大衣里。于是更不能不深思沉默,这便是令人异常凝神的缘故。前日的路上已完成了一个故人的归去,这条路在完成了这人的归去后,便也随着那行人足迹的消失而消逝。至于今日的路呢,则还在未可知之数。所以“前日风雪中”正是连路全都埋在飘飘的积雪之中了。那么今日所见之路则不是前日所见之路。人们对于这过去的留恋,正由于人们对于这完成的赞美;“流水今日,明月前身”,水还是这条水,月还是这个月,而司空图却才是真正解人。在一切变动发展中,诗人往往正是捕捉住那最凝神的一点。“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寒鸦匆匆地飞过,那日影自然留不住。过去的总是过去了,却留下了这一点美妙的因缘;那么今日之路,还空在那里,不能不令“我欲渡河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既然发了,则直飞而去。所以一渡河水,其实就已到了故乡;未说“高飞”,早已飞向远处。“河水深无梁”一句等于是把那弓弦再扣紧一下,这支箭便夭夭的直上晴空了。

  前四句本是一段事实,却反而成为幻想;后四句原是幻想,却反而如此真实。艺术的真实性,在这里正依据着美的辩证法则,把平凡的语言,化为无尽的言说。

参考资料: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182-183页

chūchéngdōngmén

míng liǎnghàn 

chūchéngdōngmén yáowàngjiāngnán 
qiánfēngxuězhōng réncóng 
shuǐ shuǐshēnliáng 
yuànwéishuānghuáng gāofēihuánxiāng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yì)¹龙堆²路几千。
译文:莺歌燕语预报了临近新年,马邑龙堆是几千里的疆边。
注释:¹马邑:秦所筑城名,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²龙堆:白龙堆得简称,指沙漠。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层城 一作:秦城)
家住层城¹临汉苑²,心路明月到胡天。(层城 一作:秦城)
译文:家住京城比邻着汉室宫苑,心路明月飞到边陲的胡天。
注释:¹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²苑:这里指行宫。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机中锦字论长恨¹,楼上花枝笑独眠。
译文:织锦回文诉说思念的长恨,楼上花枝取笑我依然独眠。
注释:¹机中句:窦滔为苻坚秦州刺史,后谪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覆,皆成文意。论:表露,倾吐。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为问元戎(róng)¹(dòu)车骑,何时返旆(pèi)²³燕然
译文:请问你主帅车骑将军窦宪,何时班师回朝刻石燕然山。
注释:¹元戎:犹主将。²返旆:犹班师。³勒:刻。⁴燕然: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

  这首诗题为《春思》,大意是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明媚的春日里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反侵略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盛唐是社会相对安定的时期,但边境战争却并未停息。前方将士与家乡亲人相互思念之情。仍然是诗人们吟咏的重要主题。这一类诗作总的来说具有较为深刻的社会意义,内容也较为充实。由于富有真情实感.其中不乏千古传涌的佳作。

  首联“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对比鲜明,动人心弦。“莺啼燕语”,这是和平宁静的象征;新年佳节,这是亲人团聚的时辰。但是,另一方面,在那遥远的边关,从征的亲人却不能享受这宁静,无法得到这温情。上句“莺啼燕语”四字,写得色彩浓丽,生意盎然。使下句“马邑龙堆”,更显得沉郁悲壮。诗人好似信笔而下,但震撼力却很强。

  良辰美景,未必便能带来欢乐;温柔乡里,最易惹动离情。“家住秦城邻汉苑”,秦城指咸阳,汉苑指长安。诗中的女主人公虽然目睹京畿的繁华与和平,却是“心随明月到胡天”,早巳飞到丈夫的身边。关河万里,能隔断人的形体,却隔不断心灵的呼唤,而作为心灵交通媒介的,大概只有那普照万方的明月了。

  为了寄托无穷的思念,女主人公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仿照古人故事,为远方的夫君织一幅锦字回文诗。回文诗循环可读,无始无终,思妇的离恨也缠绵不尽,地久天长。“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上句一个“论”字。下句一个“笑”字,都是拟人化的写法。锦字回文诗的内容。无非离情别恨。锦字诗有多长,恨便有多长,锦字诗无穷,恨也无穷。楼上花枝本无情,然而在诗人眼中。那花团锦簇的样子,很像是在嘲笑独眠之人。

  诗的结尾笔锋一转,提出一个意义深远的问题:“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不问别人而问元戎,因为他是军中主帅:你什么时候才能得胜班师,勒石而还?女主人公对亲人的思念是痛苦而深挚的,然而她也深明大义。她当然懂得,只有彻底战胜了敌人,才会有不光自己,同时也包括普天之下所有离散家庭的重新团聚。就这样,诗中女主人公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统一起来,赋予了这首诗以比较积极的社会意义。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 .唐诗鉴赏大典(七)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103-105 .

chūn

huángrǎn tángdài 

yīngyànbàoxīnnián lóngduīqiān 
jiāzhùcéngchénglínhànyuàn xīnsuímíngyuèdàotiān  (cēngchéngzuò qínchéng )
zhōngjǐnlùnchánghèn lóushànghuāzhīxiàomián 
wèiwènyuánróngdòuchē shífǎnpèiyànr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