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尽千金,学曼倩、善藏其术。还更向、罗浮碧海,凤芝龙术。
散尽千金,学曼倩、善藏其术。还更向、罗浮碧海,凤芝龙术。
槛外露滋金洞草,崖边云护仙舟栗。采石坛、花满不知春,羲农日。
槛外露滋金洞草,崖边云护仙舟栗。采石坛、花满不知春,羲农日。
服上药,调浮漆。星佩冷,虹霓匹。只未忘绮语,更怀铅笔。
服上药,调浮漆。星佩冷,虹霓匹。只未忘绮语,更怀铅笔。
但令毛生名纸贵,不妨潘簟生尘密。数床头、昨夜卖文钱,飘然出。
但令毛生名纸贵,不妨潘簟生尘密。数床头、昨夜卖文钱,飘然出。
董元恺

董元恺

清江苏长洲人,字舜民。顺治十七年举人。后遭诖误,际遇坎坷,故其词激昂哀怨。有《苍梧词》。 ▶ 36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
杜诗韩集¹愁来读,似倩(qìng)²麻姑³痒处搔(sāo)
译文:杜诗和韩文在愁闷时诵读,舒心爽气就像请仙女麻姑在痒处搔。
注释:¹杜诗韩集:一作“杜诗韩笔”。六朝人称散文为笔。这里指盛唐杜甫的诗和中唐韩愈的文。²倩:请人代做。³麻姑:麻姑又称寿仙娘娘、虚寂冲应真人,汉族民间信仰的女神,属于道教人物。过去汉族民间为女性祝寿多赠麻姑像,取名麻姑献寿。
天外凤凰谁得髓?无人解合续弦胶。
天外凤凰谁得髓(suǐ)?无人解合续弦胶¹
译文:谁能得到那天外凤凰的的骨髓呢?世上无人懂得配制得续弦胶,把断了的弓弦续上的。
注释:¹续弦胶:凤喙与麟角,合煎作“续弦胶”,可续弓弩的断弦。

  第一句中的杜诗韩笔,指杜甫的诗歌和韩愈的古文。“愁来”,点明诗人研读杜诗韩笔时的心绪。自安史之乱后,数十年来,藩镇割据,内战不断,导致边防空虚,民生凋敝;同时,吐蕃统治者占领河西和陇右,对京城形成威胁,河陇百姓长期受到吐蕃奴隶主的奴役压迫。这种内忧外患让诗人时刻感到忧虑。这“愁”,是诗人抱负的流露、识见的外溢和正义感的迸泻。“愁来”读杜、韩,是诗人与杜、韩思想相通的体现。

  “似倩麻姑痒处搔”中诗人从杜的沉郁顿挫和韩的精深博大中汲收了睿智、胆识和力量。理性的享受,心灵的快感,使他突发奇想,恍若古代神话中的麻姑仙女用纤长的指甲轻轻搔着自己的痒处一样。此典原意是蔡经悬想麻姑爪爬背上痒处,舒适、愉快;诗人移作搔心头痒处,酣畅、痛快。这种匪夷所思的妙喻,是诗人兴到之笔,妙在信手拈来,兴味盎然。

  第三句中诗人把杜、韩比作天外飞来的百鸟之王凤凰,赞叹和倾慕之情表露无遗。

  最后一句感慨日趋没落的晚唐社会就像是一支断弦的弓弩,颓势已定。没有人可以用凤髓制作续弦胶,将断裂的弓弦修复。不明言“愁”,但是这种愁意在诗中却十分明显。

  这首七绝宣示了诗人钻研杜、韩的心得,表达其倾慕、推重之情。诗中描叙愁中读杜、韩诗文的极度快感,而后喟叹杜、韩的杰作无人嗣响。以愁为始,以愁为结,一前一尾,一显一隐,错落有致。诗中旧典活用,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又使人回味不已。诗后两句,上句设问,下句作答,一问一答,自成呼应,饶有韵味。

参考资料:
1、 丁敏翔等.《唐诗鉴赏大全集 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8:第538页
寒翠飞崖壁,尘嚣此地分。
寒翠¹飞崖壁,尘嚣(xiāo)²此地分。
译文:长在悬崖峭壁的青松像腾空而起的蛟龙,与喧嚣繁闹的尘世分成了两个世界。
注释:¹寒翠:指松柏一类树木,这里喻指瀑流。²尘嚣:尘世的纷扰、喧嚣。
鹤行松径雨,僧倚石阑云。
鹤行松径雨,僧倚石阑(lán)¹云。
译文:仙鹤在着雨的松径里缓缓行走,僧人倚在石栏边目送着天上的流云。
注释:¹石阑:栏杆状的岩石。
竹色溪阴见,梅香岸曲闻。
竹色溪阴¹见,梅香岸曲闻。
译文:在清溪的南边,竹影摇曳,曲折的溪水边传来阵阵梅花的幽香。
注释:¹溪阴:溪的南岸。
山翁邀客饮,闲话总成文。
山翁邀客饮,闲话¹总成文。
译文:山村里的老人邀请我去做客,谈论的是与世道无关,一些平平常常的生活话语。
注释:¹闲话:指与世道无关、与人事无关,只是一些平平常常的生活话语。

  诗的首联写山村与世隔绝,一尘不染。颔联写野鹤僧人,超然物外。颈联写竹树梅花,秀丽清香。尾联写人物,志趣相投。全诗语言优美,意境幽深。表现了作者鄙薄世俗,甘居林泉的思想感情。

  诗的一二句写出山村与世隔绝,不染红尘的清雅幽深。“翠”而日“寒”,可松是松柏一类岁寒不凋、象征高洁之士的树木。一个“飞”字,化静为动,续以“崖壁”,极显松柏天矫如龙,身处悬崖峭壁而更傲岸挺拔的风姿。这“寒翠”之木,自然也是诗人耿介人格的自我写照。在山崖之外,便是尘嚣鄙伪之地,“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今日脱彼人此,真有“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欣悦。

  三四句续写山村中所松之景,表现一种悠然自得的萧散情趣。鹤缓行曲径而不飞,动中有静;僧倚石栏目注流云,静中亦有动。“松径雨”之“雨”,未必是实写,极可能是用王维《山中》“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意,状山林之苍翠欲滴。“僧倚云”则令人想到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闲爱孤云静爱僧”一语。而“石阑”亦可以推断是天然形成的栏杆状山岩。

  “竹色溪阴松,梅香岸曲闻”一联,清丽优美,活色生香,王维、孟浩然“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的佳句,可谓嗣响有人。所以顾嗣立《元诗选·周权小传》说“衡之句法,实多可观”,并举此联及其他一些句子为证。清溪南修竹曳疏影,曲岸后梅花传暗香,加之鹤行其下之松林,岁寒三友全都萃集诗中,令人生出“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之感。

  最后二句,从景物转到山村中的主人与客人。“山翁”可能是隐居岩林的高士奇人,也可能是躬耕山村的淳朴老农,不管是哪种人,不管他们僻居深山是有意还是无意,在诗人心目中,他们都是归真返朴的体道者。他们邀请偶入此中、赋性与之相近的诗人饮酒,不须谈什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不须谈什么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相松无杂言,但道桑麻长”,这平凡闲话,便是世间至文,斐然成章。一个“总”字是全诗唯一的虚字,却最实在地表达了诗人企羡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返朴归真的情愫。可以想象,诗人会像陶渊明那样与山翁一醉方休,吟出“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元诗多以唐人为宗,是对宋诗的反拨,所以颇有风神秀朗之作,此诗便是学唐而深有所得者。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元明清诗三百首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70-71
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开焉得始歌《九招》。《山海经·大荒经》
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ěr)¹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开上三嫔(pín)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开焉得始歌《九招》。《山海经·大荒经》
译文:西南海的外面,赤水的南边,流沙的西边,有一个人以两条青蛇为耳饰,乘着两条龙,名字叫夏后启。启三次上天做客,把天上的乐曲《九辩》和《九歌》带到了下界。在这高达两千仞的天穆之野上,启才得以有始演唱《九招》。
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衖。《楚辞》
¹《九辩》与《九歌》²兮,夏康³娱以自纵。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衖(xiàng)。《楚辞》
译文:夏后启创制《九辩》《九歌》,恣意寻欢以致放纵堕落。他既不顾后果,也不图谋将来,结果五个儿子招致大患。
启乃淫溢康乐,野于饮食,将将铭,苋磬以力。湛浊于酒,渝食于野,万舞翼翼,章闻于天,天用弗式。《墨子》
启乃淫(yín)(yì)¹康乐,野于饮食,将将铭,苋(xiàn)(qìng)以力。湛浊于酒,渝食于野,万舞翼翼,章闻于天,天用弗式。《墨子》
译文:夏启纵乐放荡,在野外大肆吃喝,《万》舞的场面十分浩大,声音传到天上,天不把它当作法式。
拨棹蓦山溪。月上瓜州杨柳枝。金盏玉人歌解佩。一片子。绿盖舞风轻簇水。
拨棹蓦山溪。月上瓜州杨柳枝。金盏玉人歌解佩。一片子。绿盖舞风轻簇水。
此词集合《拨掉》,《蓦山溪》、《月上瓜州》、《杨柳枝》、《金盏》、《玉人歌》、《解佩》、《一片子》、《绿盖舞风轻》、《簇水》十个词牌名而成。妙在作者不另加辞语,而文理顺遂,且亦颇具月夜拨棹、听歌临风的意趣。此体在词作中别具一格,与回文、药名、嵌字、离合等体一样,也是颇见巧思的文字游戏,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nánxiāngzi··diàomíng--gōngxiánglín

zhàoshānyuèshàngguāzhōuyángliǔzhījīnzhǎnrénjiěpèipiànzi绿gàifēngqīngshuǐ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遥夜泛¹清瑟,西风生翠萝。
译文:漫漫长夜中泛流着琴瑟的清音;凛凛西风,吹拂而过,好像有青萝蔓枝而生。
注释:¹泛:弹,犹流荡。
残萤委玉露,早雁拂金河。(委 一作:栖)
残萤(yíng)委玉露,早雁拂(fú)¹金河²。(委 一作:栖)
译文:几只残存的萤火虫,栖息在沾满白露的野草上;清秋的拂晓,一行大雁掠过朝阳初照下的泛着金光的河面。
注释:¹拂:掠过。²金河:秋天的银河。古代五行说以秋为金。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高树萤还密¹,远山晴更多。
译文:曙光初照,高大的树木依然枝叶繁茂;晴空万里,峰峦迭翠,层次格外分明。
注释:¹还密:尚未凋零。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洞庭波 一作:老烟波)
(huái)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¹
译文:淮南子有一叶落而知岁暮之句;我悟到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情。
注释:¹淮南两句:用《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暮”和《楚辞·九歌·湘夫人》“洞庭波兮木叶下”意。

  这是一首写早秋景色的咏物诗。诗人以清丽的笔调描绘了遥夜、清瑟、西风、翠萝、残萤、玉露、早雁、远山、落叶等初秋景色。在描绘过程中,诗人从听觉及视觉的高低远近着笔,落笔细致,层次清楚。无论写景还是用典,都贴切自然,紧扣“早秋”这一主题。

  诗的前四句写初秋的夜景: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漫漫长夜,荡漾着清冷的瑟音;凛凛西风,吹拂着青萝轻轻飘荡。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几只残存的萤火虫,栖息在沾满白露的野草上;清秋的拂晓,一行大雁掠过朝阳初照下的河面。
  
  诗的后四句写初秋的早晨: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曙光初照,高大的树木依然枝叶繁茂;晴空万里,峰峦迭翠,层次格外分明。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古人说“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如今见到淮南一叶飘零,我自然感觉到:洞庭湖的秋天就要来了。

zǎoqiūsānshǒu ·

hún tángdài 

yáofànqīng 西fēngshēngcuìluó 
cányíngwěi zǎoyànjīn  (wěizuò  )
gāoshùxiǎohuán yuǎnshānqínggèngduō 
huáinánxià juédòngtíng  (dòngtíngzuò lǎoyān )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