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挂新蒲,背家山未远,又认吾庐。琴尊双鹤管,风月一船租。
帆挂新蒲,背家山未远,又认吾庐。琴尊双鹤管,风月一船租。
南湖抛却换西湖。廿年往来,天涯酒徒。鸥邻好,任占得、画桥闲住。
南湖抛却换西湖。廿年往来,天涯酒徒。鸥邻好,任占得、画桥闲住。
迟暮。成倦旅。孤棹冷烟,客燕栖何处。柳影低门,杏梢深巷,花落可怜焦土。
迟暮。成倦旅。孤棹冷烟,客燕栖何处。柳影低门,杏梢深巷,花落可怜焦土。
无奈啼鹃,尚声声、隔江催唤人归去。南屏钟,乱乡愁、满地秋雨。
无奈啼鹃,尚声声、隔江催唤人归去。南屏钟,乱乡愁、满地秋雨。

huàncháoluánfèngjiāzhōucúngōngtiánhángzhōuhéngqiáowèibīngguòjiāngwèishùjiùshìshíjué--jiǎngchūnlín

fānguàxīnbèijiāshānwèiyuǎnyòurènqínzūnshuāngguǎnfēngyuèchuán

nánpāoquèhuàn西廿niànniánwǎngláitiānjiǔōulínhǎorènzhànhuàqiáoxiánzhù

chíchéngjuànzhàolěngyānyànchùliǔyǐngménxìngshāoshēnxiànghuāluòliánjiāo

nàijuānshàngshēngshēngjiāngcuīhuànrénguīnánpíngzhōngluànxiāngchóumǎnqiū

蒋春霖

蒋春霖

蒋春霖(1818~1868)晚清词人。字鹿潭,江苏江阴人,后居扬州。咸丰中曾官两淮盐大使,遭罢官。一生潦倒,后因情事投水自杀(一说仰药死)。早年工诗,中年一意于词,与纳兰性德、项鸿祚有清代三大词人之称,所作《水云楼词》以身遭咸丰间兵事,特多感伤之音,诗作传世仅数十首,称《水云楼賸稿》。 ▶ 234篇诗文

猜您喜欢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鳌戴雪山龙起蛰,快风吹海立。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鳌(áo)戴雪山龙起蛰(zhé)¹,快²风吹海立。
译文:天光水色一片澄碧,染成一江清秋的景色,江潮涌来就像是神龟驮负的雪山,又像是蛰伏的巨龙从梦中惊起,疾风掀起海水像竖起的墙壁。
注释:¹蛰:潜伏。²快:有痛快爽快意。
数点烟鬟青滴,一杼霞绡红湿,白鸟明边帆影直,隔江闻夜笛。
数点烟鬟(huán)青滴,一杼(zhù)霞绡(xiāo)红湿¹,白鸟²明边³帆影直,隔江闻夜笛。
译文:远处几点青山像美人头上的鬟髻,弥漫着雾气青翠欲滴。一抹红霞如同刚织就的绡纱,带着汹涌的潮水迸溅的湿意。天边白鸟分明帆樯直立,入夜后隔江传来悠扬的笛声。
注释:¹红湿:晚霞红如彩绡,疑为织女机杼所成。²白鸟:白色羽毛的鸟。这里当是水鸟,鸥鹭之类。³“明边”,指天边帆影与红霞白鸟相映而言。

  这首词是题咏排山倒海的浙江大潮的。

  词上片写海潮欲来和正来之情状。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首两句说钱塘江的秋水好像染成“天水碧”的颜色,指的是潮水未来,风平浪静的观感。

  “鳌戴雪山龙起蛰,快风吹海立”。两句,写海潮咆哮着汹涌而来,好像是神龟背负的雪山,又好像是从梦中惊醒的蛰伏海底的巨龙,还好像是疾速的大风将海水吹得竖立起来一般。词人接连用了几个生动的比喻,有声有色地将钱江大潮那惊心动魄的场面,排山倒海的气势。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让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下片写潮过风息,江上又是一番景象。

  “数点烟鬟青滴,一杼霞绡红湿,白鸟明边帆影直”三句,分别描写远处、高处的景色。远处的几点青山,虽然笼罩着淡淡的烟霭,却仍然青翠欲滴。天边的红霞,仿佛是刚刚织好的绡纱,带着潮水喷激后的湿意;临近黄昏,白鸥上下翻飞,其侧则帆影矗立,说明鸥鸟逐船而飞。词人选择了一些典型的景物,构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图景,使人赏心悦目,身临其境一般。

  末句“隔江闻夜笛”,以静结动,以听觉的描写收束全词,与以前的视觉描写形成对照。全词纯写景物,此时才点出景中有人,景中有我,是极有韵味。隔江而能听到笛声,可见风平浪静,万籁俱寂。写闻笛,其实仍是写钱塘江水。

  从时间上说,全词从白昼写到黄昏,又从黄昏写到夜间;从艺术境界上看,又是从极其喧闹写到极其安静,将“观涛”前后的全过程作了有声有色的描绘,使读者仿佛观看一部拍摄生动的影片,有特写的连缀,又有场景的高迅切换,令人不由不如临其境一样。因为词人又是一位画家,故能做到“以画为词”。尤其是“隔江闻夜笛”一句,余韵无穷,似断犹连。

参考资料:
1、 俞平伯.《唐宋词选释》.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10月第一版:266-267页

wénquè ·shānguāntāo

zhōu sòngdài 

tiānshuǐ rǎnjiùjiāngqiū áodàixuěshānlóngzhé kuàifēngchuīhǎi 
shùdiǎnyānhuánqīng zhùxiáxiāohóngshī湿 báiniǎomíngbiānfǎnyǐngzhí jiāngwén 
故人昔有凌云赋,何意陆沉黄绶间。
故人昔有凌云赋¹,何意陆沉²黄绶(shòu)³间。
译文:老朋友以前就写过壮气凌云的辞赋,哪里想到会沉埋在低微的官职中。
注释:柳通叟、王文通:二人事迹不详。故人昔有凌云赋:谓王文通文才出众,却任职低微。¹凌云赋:据《汉书》卷五十七记载,司马相如作《大人赋》献汉武帝,武帝读之,“飘飘有凌云之气”。²陆沉:出于《庄子·则阳》:“方且与世违,而心不屑与之俱,是陆沉者也。”诗中比喻生活在人世间而实际过着避世的生活。³黄绶:汉代的县丞,官职卑微,佩黄色的绶带。
头白眼花行作吏,儿婚女嫁望还山。
头白眼花行作吏¹,儿婚女嫁望还山。
译文:现在头发花白眼睛昏花还要仕途奔走,待到儿婚女嫁之后,才可能回到家中。
注释:¹行作吏:担任吏职。
心犹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颜。
心犹未死杯中物¹,春不能朱镜里颜。
译文:只有对杯中美酒心还未死,纵使是充满生机的春天也不能恢复镜里的朱颜。
注释:¹杯中物:指酒。
寄语诸公肯湔祓,割鸡今得近乡关。
寄语诸公肯湔(jiān)(fú)¹,割鸡²今得近乡关。
译文:我想寄语当权的诸公:如果你们肯荐拔的话,那就请让他在离家乡的地方任县官之职吧。
注释:¹湔祓:洗手去秽。²割鸡:指任县官之职。

  这首诗的首联大大赞扬好友的才华,感慨其官职卑微,不得其用;颔联赞扬好友高尚品格的赞扬,对其贫寒处境表示理解与同情;颈联则刻画出好友放旷不羁的性格与时光流逝的伤感;尾联透露出才士沉沦的悲愤。全诗造句生新峭拔,章法开阖动荡,步步曲折,前后顿挫,语言明净而生动贴切。

  “故人昔有凌云赋”这一句诗,是诗人借司马相如的故事来写老友的才华横溢。但接下来“何意陆沈黄绶间”,笔锋一转,这一句以疑问形式出之,更能表现愤懑之情,它是慨叹,但更是责问,是对执政者的谴责。这一句既写出了人才的遭受埋没,也是暗写友人的亦官亦隐。首联将高才与不遇相对比,一是“凌云”,一是“陆沉”,有转折跌宕之势。

  颔联写友人“头白眼花”本应是儿孙绕膝、安度余年的时候,却还有奔走仕途。待到“儿婚女嫁”之后,才可望挂冠归去,终老家山。“儿婚女嫁”用《后汉书·逸民列传》中向子平的典故,写友人的为官,实是迫于生计,非其本愿,见出他不慕荣利的品格。“心犹未死杯中物”,饮酒的豪兴尚不减当年,但“春不能朱镜里颜”,春天能使万物复苏,但不能恢复他青春的红颜。

豪兴犹在,盛年不再,颈联又是一个转跌,在豪放旷达中含无限感慨。即以“心犹未死”一句而论,貌似放达,内里却有种种牢骚抑郁。诗人一反中间二联装点景物的传统,以拗硬之笔,写奇崛之态。颔联以“头白眼花”对“儿婚女嫁”,在上下相对中,每句又自成对偶,有着往复回环的效果。颈联却奇峰突起,以不合正常节奏的散文句式构成对偶,原来每句前半部分双音节的两个音步变成了“一——三——三”的节奏,这样就成为:“心——犹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颜。”读来拗崛顿挫,生动地传达出牢骚不平的情怀。这种奇句拗调,力盘硬语,构造奇特。

  尾联则为友人向执政诸公吁请,希望他们能够多多荐拔友人,让他能在离家乡近的地方任职。”肯,即“肯不肯”,出语宛转,但仍包含怨愤不平之意。“割鸡”则呼应首联的才高位卑,表现出诗人组织的绵密。

  诗人入仕之后,强烈地不满现实政治,尤其对那班暴发的新贵投以蔑视,而对被埋没的才识之士则倾心相交,视为知音。在正因为诗人与他们遭际相似,品格相类,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所以描写其形象也就分外真切。诗中人物的贫贱自守、兀傲奇崛、放旷不羁、愤世嫉俗,也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诗人为其坎坷遭遇大鸣不平,抗议世道的不公,实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这首诗像一幅写意人物画,笔触简练,风格奇拗。作为律诗,这首诗无论在风格还是在语言上,都显出诗人的独创性。

参考资料:
1、 缪钺,霍松林,周振甫,吴调公,曾枣庄,葛晓音,陈伯海,赵昌平,莫砺锋,刘永翔等撰写.宋诗鉴赏辞典 新1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07:第565-566页
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¹
译文:绢帕、麻菇、线香等土特产,本来应该是老百姓自己享用的,却被官员们统统搜刮走了,反而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注释:¹殃:祸害。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lǘ)(yán)¹话短长。
译文:我两手空空进京去见皇上,免得被百姓闲话短长。
注释:¹闾阎:指平民。

jīng--qiān

juàn线xiànxiāngběnmínyòngfǎnwèiyāng

qīngfēngliǎngxiùcháotiānmiǎnyánhuàduǎnzhǎng

暮春别乡树,晚景低津楼。
暮春别乡树¹,晚景低津(jīn)²
译文:暮春时满眼是异乡的草木,晚景中看到那渡津的夷楼。
注释:¹别乡树:指岑参在长安的居处。²津楼:指风陵津楼。
伯夷在首阳,欲往无轻舟。
伯夷¹在首阳²,欲往无轻舟。
译文:伯夷曾住过的首阳山,想去瞻仰却没有过河的轻舟。
注释:¹伯夷:商末士君子。²首阳山:即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济县南。首阳山与华山为黄河所隔。
遂登关城望,下见洪河流。
(suì)登关城¹望,下见洪河²流。
译文:于是登上了潼夷城头眺望,俯瞰着黄河滔滔奔流。
注释:¹关城:指潼关城墙。²洪河:指黄河。
自从巨灵开,流血千万秋。
自从巨灵¹开,流血²千万秋。
译文:自从黄河把大山分开,从此此地征战不休,血流成河。
注释:¹巨灵:指河神,此处指黄河。²流血:言自古以来此地征战不休,鲜血染红了黄河水。一作“流尽”。
行行潘生赋,赫赫曹公谋。
行行潘生¹(fù),赫(hè)赫曹公²谋。
译文:潘岳在此作下行行名赋,赫赫曹公于此显奇谋。
注释:¹潘生:指西晋文人潘岳。他曾西来长安,作《西征赋》。²曹公:即三国曹操,曹操曾西征韩遂、马超,过关斩将,立下赫赫战功。
川上多往事,凄凉满空洲。
川上多往事,凄凉满空洲。
译文:大河上经历了多少往事,如今只见一片凄凉笼罩着空空的河洲。

  “暮春别乡树,晚景低津楼,伯夷在首阳,欲往无轻舟”此四句写诗人于暮春离开长安,东归途中的所见所感。西去的夕阳徘徊在津楼上久久不下,漫漫归程缥缈在前方,使游子产生一种无所归依感,商末“不食周粟,饿死首阳”的伯夷、叔齐二君子忽然浮现在眼前,多想一睹他们的高风亮节、铮铮铁骨,可在对岸的首阳山无轻舟可济,只能望洋兴叹,空发幽情。

  “遂登关城望,下见洪河流,自从巨灵开,流血千万秋。”此四句写关城落照中,诗人往登城楼,高处远望,但见奔流不息的黄河水卷夹着沉重的人类历史伤痕,吞噬着无数英魂的悲咽和哀叹,滔滔东流去。

  “行行潘生赋,赫赫曹公谋。川上多往事,凄凉满空洲。”此四句写诗人睹奔流不息的黄河水发思古之幽情,仰慕千古流传的潘岳之赋,缅怀赫赫战功的曹公。自古多为兵家征战之地的潼关,因为有了这份历史的厚重,诗人落寞无聊赖的心绪也变得更加凄凉怅惘。

  诗人献书阙下,对策落第,心绪不佳。东归途中,登高远望,睹奔流万年的黄河水,思古人征战杀伐的累累战绩,叹自己茫然无着的仕途。语言平易浅近,脱口而出,有自然天成的浑圆美,亦可见出岑参早年艺术功底尚不深湛,有偏于浅近平淡之感。诗写一种愁绪,而寄怀于思古之幽情,篇终“川上多往事,凄凉满空洲”,从怀古转到诗人,含蓄浑涵,耐人寻味,直有阮籍《咏怀诗》之深婉不迫、蕴藉思深的风格。

参考资料:
1、 阮堂明 解评.岑参集.太原:山西古藉出版社,2010:1-5
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
¹亡子房²奋,秦帝鲁连耻³
译文:韩国灭亡了张良奋起报仇,秦灭六国鲁仲连觉得羞耻。
注释:临川:地名,临川(即今江西抚州市)郡是临川王刘义庆的封地。收:逮捕。¹韩:战国时韩国。²子房:即张良,后辅佐汉高祖刘邦定天下者。奋:奋起报仇。³鲁连耻:鲁仲连觉得羞耻。
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
本自¹江海人²,忠义感君子³
译文:本来都是不在朝政之人,忠义能让君子感动。
注释:¹本自:本来都是。²江海人:不在朝政之人。即《庄子》所谓“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的那种人。³感君子:能让君子感动。

  这首诗前两句,诗人以张良、鲁仲连自比,表示自己原是晋臣,也应与张良、鲁仲连一样,将耻为宋臣而要奋起反抗。后两句是说写自已因耻为宋臣,故终日游山玩水,今天起兵为晋主尽忠,这将使天下志士为之感奋。这首诗比喻用得相当准确和自然,语言慷慨激昂。

  诗的首句“韩亡子房奋”,说的是西汉张良之事。次句“秦帝鲁连耻”,说的是鲁仲连义不帝秦之事。诗人以张良、鲁仲连自比,比喻用得相当准确和自然。而且明确表示:刘宋代晋,犹如秦灭六国,自己原是晋臣。也应与张良、鲁仲连一样,将耻为宋臣而要奋起反抗。

  三、四两句,就张良、鲁仲连二人事迹发表议论。谢灵运认为张良与鲁仲连都曾浪迹四方,是放情江海之人,却干出了一番大事业。他们的忠义行为深深地感动后世的君子。当然,诗人本人也在被感动的君子之列。诗中,流露出作者对张良、鲁仲连忠义之举的钦佩,要以他们为榜样,做一个忠义之士。

  这首诗所表现的内容并非是虚假之辞,而是发自内心的愤激之语。诗在慷慨激昂之间,又隐含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感慨。

参考资料:
1、 蔡清富,吴万刚等著.毛泽东与中国古今诗人:岳麓书社,1999年08月:91

shī--xièlíngyùn

hánwángzifángfènqínliánchǐběnjiānghǎirénzhōnggǎnjūnz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