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与君别来,几见芙蓉花。盈盈隔秋水,若在天一涯。
思与君别来,几见芙蓉花。盈盈隔秋水,若在天一涯。
欲涉不得去,茫茫足烟雾。汀洲多芳草,何心采蘅杜。
欲涉不得去,茫茫足烟雾。汀洲多芳草,何心采蘅杜。
青鸟翱云间,锦书何时还。君心虽匪石,秪恐凋朱颜。
青鸟翱云间,锦书何时还。君心虽匪石,秪恐凋朱颜。
朱颜不可仗,那能不惆怅。何如双翡翠,飞去兰苕上。
朱颜不可仗,那能不惆怅。何如双翡翠,飞去兰苕上。
赵孟頫

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 469篇诗文

猜您喜欢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相和悲鸣。后游郢楚,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闻之,咨嗟惋叹。既阕,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山人默然而反。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¹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指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gǔ)²,相和悲鸣。后游郢(yǐng)³,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ǎo)闻之,咨(zī)(jiē)惋叹。既阕(què),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xù)为业。今客鼓此,酷类¹⁰其声耳。”山人默然而反。
译文:在开国初年,有个乔山人善于弹琴。他弹琴的指法很精湛,曾经得到过高人传授。他常常在荒山野岭,多次地弹奏,使飞鸟感到凄凉,使鹘鸟感到寒冷,一起应和着悲哀地鸣叫。后来(他)游历到楚国,在旅店独自弹奏洞庭曲。隔壁的一位老妇人听了琴音,非常感动,不禁感叹惋惜。(曲子)已经弹奏完了,(乔山人)叹息道:“我弹琴大半辈子,没想到在这里遇见了知音!”(乔山人)敲门问她,老妇人说道:“我的丈夫活着的时候,是把弹棉花当作职业的。现在听见你在这里弹的琴声,极像我老伴弹棉花的声音罢了!"乔山人一句话都没说地走开了。
注释:徐珂(1869-1928),原名昌,字仲可,浙江杭县人。光绪年间(1889年)举人。后任商务印书馆编辑。参加南社。¹尝:曾经。²鹘:一种凶猛的鸟。³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⁴媪:老妇人。⁵阕:止息,终了。⁶款扉:款,敲;扉,门。⁷扣:问,询问 。⁸絮:棉花。⁹鼓:弹奏。¹⁰类:像。
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相和悲鸣。”通过侧面描写烘托,表现出乔山人技艺之高超,连鸟禽都为之悲伤。表达了对民间艺术的赞叹,和《口技》都从侧面和正面进行描述的,侧面更能突出乔山人琴技超群,也表现出了乔山人因知音难寻的伤心心情。
齐景公游少海,传骑从中来谒曰:“婴疾甚,且死,恐公后之。”景公遽起,传骑又至。景公曰:“趋驾烦且之乘,使驺子韩枢御之。”行数百步,以驺为不疾,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以马为不进,尽释车而走。《韩非子》
齐景公游少海,传骑¹从中来谒(yè)²曰:“婴³疾甚,且死,恐公后之。”景公遽(jù)起,传骑又至。景公曰:“趋驾烦且之乘,使驺(zōu)韩枢御之。”行数百步,以驺为不疾,夺辔(pèi)代之御;可数百步,以马为不进,尽释¹⁰车而走。《韩非子》
译文:齐景公在渤海边游玩,驿使从国都跑来进见说:“晏婴病得很重,快要死了,恐怕您赶不上见他了。”景公急忙起身,又有驿使到达。景公说:“赶快驾上烦且拉的车,叫马车官韩枢驾车。”车才跑了几百步,景公认为韩枢赶得不快,夺过缰绳,代他驾车;车又往前行了几百步路,景公认为马不往前奔,就干脆丢下车子,自己向前奔跑。
注释:¹传骑:骑马传递公文的人。²谒:进见。³婴:齐国大夫晏婴。⁴遽:急忙。 ⁵趋:急速。⁶烦且:良马的名字。⁷乘:马拉的车。⁸驺子:古代管车马的官。⁹辔:绳。¹⁰释:放弃。
我劝髯张归去好,从来自己忘情。尘心消尽道心平。江南与塞北,何处不堪行。
我劝髯(rán)¹归去好,从来自己忘情。尘心消尽道心平。江南与塞北,何处不堪行。
译文:我劝张弼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不要担忧前路,安心回杭州吧。我心中没有波澜了。世俗之念我已经消除了,心已经平静淡泊了。不论是江南还是塞情,都可以居住、任职。
注释:¹髯张:张弼,字秉道,杭州人,苏轼的友人。
俎豆庚桑真过矣,凭君说与南荣。愿闻吴越报丰登。君王如有问,结袜赖王生。
(zǔ)¹庚桑²真过矣,凭君说与南荣。愿闻吴越³报丰登。君王如有问,结袜赖王生
译文:我真的不值得受杭州百姓的如此之厚的爱戴啊,还请你把这话转告杭州百姓。希望听到杭州传来丰收的消息。皇帝如果问起我在杭州的政绩,请说全赖百姓的爱戴。
注释:¹俎豆:俎和豆,古代祭祀、宴会时盛肉类等食品的两种器皿,亦泛指各种礼器。这里借指杭州人民对苏轼的爱戴。²庚桑:复姓,此处为庚桑楚,老子的弟子。庚桑楚治理地区受人民爱戴,而自认为无功。这里借指苏轼自己。由此说:“真过矣”南荣:庚桑楚的弟子。此处指杭州百姓。³吴越:杭州位于吴越一带,此处指杭州。⁴结袜赖王生:化用王生结袜典故。出自《汉书·张释之传》。西汉处士王生为成全张释之尊老礼贤的名声,曾有意在公卿集合时命廷尉张释之为自己结袜。此处谦称治理杭州之功并不属于自己。
八月渡长湖,萧条万象疏。
八月¹渡长湖²,萧条万象疏³
译文:八月里乘船渡过鄱阳,见到万物景象都呈现出萧条零落的样子。
秋风片帆急,暮蔼一山孤。
秋风片帆急,暮蔼(ǎi)一山孤¹
译文:劲急的秋风下,单舟扬帆急驶;淡淡的暮气中,孤山独峙。
注释:¹一山孤:指鄱阳湖中的大孤山。
许国心犹在,康时术已虚。
许国¹心犹在,康时²术已虚³
译文:报国之志犹存,救时之策已成空。
岷峨家万里,投老得归无。
(mín)(é)¹家万里,投老²得归无。
译文:岷峨故乡越来越远已是万里之遥,临老能否归去?

  这首诗的首联写诗人南康登望湖亭眺望,先入目是万象萧条的一派衰秋之大景;颔联写到秋风紧急,吹饱了船帆,暮霭沉沉,笼罩着一座孤零零的山头;后两联发慨叹,颈联说的真情,尾联却是发的牢骚,借秋天的景色,寄托自己的身世之感;全诗通篇笼罩着一股愁云惨雾,但作者忧国忧民的崇高的志趣,通过沉郁颓丧的情绪的烘托,得到充分表现。

  八月秋高,苏轼南下,舟渡长湖,在南康登望湖亭眺望。先入目是万象萧条的一派衰秋之大景;再细看,就见到秋风紧急,吹饱了船帆,暮霭沉沉,笼罩着一座孤零零的山头。这种萧疏的秋景,和他万里投荒的心境,已经融化为一,读者也不知是秋色触发了他的愁思,还是他的心头的寒风吹饱了征帆,胸间的乌云笼罩着孤山。景与情已经结合成了诗的意象,荡漾出无尽悲凉的气氛,浸染着读者的心绪。

  从这一股氛围里,终于霜钟一样撞出了他撼人心胸的慨叹:“许国心犹在,康时术已虚。”报国之志犹存,而济世已经乏术了。前句是说的真情,后句却是发的牢骚。苏轼有许国之心,也有康时之术,如《除夜直都厅囚系皆满日暮不得返舍因题一诗于壁》之哀囚徒,《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之刺官吏,《异鹊》之斥酷吏等。可惜不被重用,报国无门,心中极愤然。用一“虚”字,看似自谦自责,其实是体现着“怨而不怒”的君子气度,而它所传达出来的复杂感情,却更耐人寻味。

  苏东坡是四川眉州人。在他投老之年,投荒万里之外,必会想到越离越远的家乡,亦必会想到自己这把骨头将来还想回到岷山峨嵋那一带。

  总之,这是一篇伤秋之作。借秋天的景色,寄托自己的身世之感,通篇笼罩着一股愁云惨雾。但作者忧国忧民的崇高的志趣,通过沉郁颓丧的情绪的烘托,相反得到充分表现。读此诗很像洗照片,浸浇一遍,底影就显出来了。

参考资料:
1、 丁芒著,丁芒文集 理论批评卷 下,江苏文艺出版社,2001.12,第530-531页
重阳初启节,无射正飞灰。
重阳初启(qǐ)¹,无射正飞灰。寂寞风蝉(chán)至,连翩(piān)霜雁来。
注释:¹启节:古代使臣出行,执节以示信。后因谓侍从引驾或高级官吏起程为“启节”。
寂寞风蝉至,连翩霜雁来。
山棠红叶下,岸菊紫花开。今日桓公座,多愧孟嘉¹才。
注释:¹孟嘉:东晋时大将军桓温的参军。
山棠红叶下,岸菊紫花开。
山棠红叶下,岸菊紫花开。
今日桓公座,多愧孟嘉才。
今日桓公座,多愧孟嘉才。
阴行先这一首有名的五排,其妙处在于,诗人以雄劲的笔触,描写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的艺术概括。他通过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以及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