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¹
注释:¹尔曹:你们。指学童们。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少小般勤学,文章可立身¹
注释:¹立身:自立成人。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满朝朱紫¹贵,尽是读书人。
注释:¹朱紫:指达官显贵。唐制,官员五品以上穿红色的官服,三品以上穿紫色官服。故诗文中常以朱紫色代指高官。
学问勤中得,萤窗¹万卷书;
注释:¹萤窗:晋人车胤,家贫无钱买灯油,就捕捉许多萤火虫放在丝囊中,供夜读时照明。后世便常以萤窗、萤案比喻刻苦读书。
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三冬¹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注释:¹三冬:像三春、三秋一样,指三年。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朝为田舍郎¹,暮登天子堂;
注释:¹田舍郎:农夫、村夫。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将相本无种¹,男儿当自强。
注释:¹“将相”句:意谓当将相之人并非生来就是。语出《史记陈涉世家》。
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
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¹
注释:¹席上珍:宴席上的珍品。比喻儒生具有美善的才德。语出《礼记儒行》。
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
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
莫道儒冠误,诗书不负人;
莫道儒冠¹误,诗书不负人;
注释:¹儒冠:古代读书人所戴的一种帽子。借指以读书为业。
达而相天下,穷则善其身。
达而相天下¹,穷²则善其身³
注释:¹相天下:当宰相治理天下。²穷:事业不发达。³善其身:使本身具有良好的修养。语出《孟子尽心上》。锦轴:用锦缎装饰的卷轴,指华丽的文书。古代书籍不分页,而用轴卷成一卷来展读。千文:即南朝梁人周兴嗣所作的《千字文》,是现存的较早的启蒙读物。间出:相间出现(在《千字文》中)。发:启发。蒙童:智慧还没有得到开发的幼童。
遗子满赢金,何如教一经;
遗子满赢金,何如教一经;
姓名书锦轴,朱紫佐朝廷。
姓名书锦轴,朱紫佐朝廷。
古有千文义,须知学后通;
古有千文义,般知学后通;
圣贤俱间出,以此发蒙童。
圣贤俱间出,以此发蒙童。
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
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¹
注释:¹惹春风:引来春风。
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
未去朝天子,先来谒¹相公²
注释:¹谒:谒见。正式会见。²相公:宰相。
年纪虽然小,文章日渐多;
年纪虽然小,文章日渐多;
待看十五六,一举便登科。
待看十五六,一举便登科¹
注释:¹登科:也称登第,指在科举考试中考试及第。此指县试中考取秀才。
大比因时举,乡书以类升;
大比¹因时举,乡书²以类升;
注释:¹大比:明清两代,每隔三年,各县、州、府的生员集中在省会考试,称乡试,亦称大比。考取者称举人。²乡书:周代制度,乡大夫等地方官每隔三年献当地贤明者的书给周王,供周王挑选授职。因此后代称乡试中选为登乡书或登贤书。
名题仙桂籍,天府快先登。
名题仙桂籍¹,天府²³先登。
注释:¹仙桂籍:即桂籍的美称。明清两代,举人在京城会试中选的,称进士;考中进士犹如月中折桂,所以进士的名册被称为桂籍。²天府:天宫。这儿比喻皇宫。明清两代,考中进士后还得在皇宫参加殿试,以定名次。³快:喜悦。
喜中青钱选,才高压俊英;
喜中青钱选¹,才高压俊英²
注释:¹青钱选:古时的铜钱以色青为贵,故人挑选铜钱都先选青钱。这里比喻科举考试时文章写得好,每次都被选中。²俊英:指文才出众的人。
萤窗新脱迹,雁塔早题名。
萤窗新脱迹¹,雁塔²早题名。
注释:¹脱迹:超脱,摆脱。²雁塔:即大雁塔,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四公里大慈恩寺内。唐代,每年新考中的进士都在大雁塔题上姓名,作为一种荣耀,故后世常称考中进士为雁塔题名。
年小初登第,皇都得意回;
年小初登第,皇都得意回;
禹门¹三级浪,平地一声雷。
注释:¹禹门:即龙门。在今山西稷山县西北黄河流经处,相传是大禹在治水时开凿。此处水流湍急,相传鱼若逆水游上就能变成龙。唐代以后将科举考试中选比喻为登龙门。三级浪:三次跃出波浪。比喻在乡试、会试、殿试中屡次中选。比喻考取进士引起的震动。
一举登科日,双亲未老时;
一举登科日,双亲未老时;
锦衣归故里,端的是男儿。
锦衣归故里,端的¹是男儿。
注释:¹端的:果然。
玉殿传金榜,君恩赐状头;
玉殿传金榜¹,君恩赐状头²
注释:¹金榜:公布科举及第者姓名的布告。因贯用黄纸,故称。²状头:即状元,进士中的第一名。
英雄三百辈,附我步瀛洲。
英雄三百辈¹,附我步瀛洲²
注释:¹三百辈:三百人。明清科举制度,每次会试录取三百名进士。²瀛洲:传说中东海里神仙所栖之三座仙山之一。唐太宗设立文学馆,被延聘的人全国仰慕,称为“登瀛洲”、“步瀛洲”
慷慨丈夫志,生当忠孝门;
慷慨丈夫志,生当忠孝门;
为官须作相,及第必争先。
为官般作相,及第必争先。
宫殿召绕耸,街衢竞物华;
宫殿召绕耸,街衢¹竞物华²
注释:¹衢:四通八达的街道。²物华:万物之精华。此指各种各样精美的货物。
风云今际会,千古帝王家。
风云今际会¹,千古帝王家。
注释:¹“风云”句:指明君贤臣会合的大好时机。语出王褒《圣主得》。
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
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¹
注释:¹“日月”二句:陈后主《入隋侍宴应诏》中的诗句。
太平无以报,愿上万年书。
太平无以报,愿上万年书¹
注释:¹万年书:使国家能长治久安、永远兴盛的施政方案。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土脉阳和动,韶华满眼新;
土脉¹阳和²动,韶华³满眼新;
注释:¹土脉:土地的脉络。²阳和:温暖和畅之气,即春气。³韶华:春光,春天的景象。
一支梅破腊,万象渐回春。
一支梅破腊¹,万象渐回春。
注释:¹梅破腊:梅花初放,冲破了寒冬腊月,迎来了新春正月。腊:本是古代岁末祭祀众神之名。汉代起于农历十二月腊祭众神,故称之为腊月。
柳色浸衣绿,桃花映酒红;
柳色浸¹衣绿,桃花映酒红;
注释:¹浸:在这儿是染、映的意思。
长安游冶子,日日醉春风。
长安¹游冶²子,日日醉春风。
注释:¹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汉、唐代等朝,都建都于此。此被用作京都的代称。²游冶:也作冶游,在春天外出游玩。雨刚停不久,又飘洒下几点雨来。寒食:古代节日,在清明节前一、两天。节日期间,家家熄火种,不得举火,故名寒食。古代神话传说,蜀国国王杜宇,死后化为杜鹃,鸣声凄厉如泣,啼至血出乃止。杜鹃花色红如血,相传是社鹃的血泪染成的。
淑景余三月,莺花已半稀;
淑景余三月,莺花已半稀;
浴沂谁氏子,三叹咏而归。
浴沂谁氏子,三叹咏而归。
数点雨余雨,一番寒食寒;
数点雨余雨,一番寒食寒;
杜鹃花发处,血泪染成丹。
杜鹃花发处,血泪染成丹。
春到清明好,晴天锦绣纹;
春到清明好,晴天锦绣纹;
年年当此节,底事雨纷纷。
年年当此节,底事雨纷纷。
风阁黄昏夜,开轩内晚凉;
风阁¹黄昏夜,开轩内晚凉;
注释:¹凤阁:四面开窗,夏天用以纳凉的楼房。
月华在户白,何处递荷香?
月华在户白,何处递荷香?
一雨初收霁,金风特送凉;
一雨初收霁¹,金风²特送凉;
注释:¹霁(jì):雨止放晴。²金风:秋风。
书窗应自爽,灯火夜偏长。
书窗应自爽,灯火夜偏长。
庭下陈瓜果,云端闻彩车;
庭下陈瓜果,云端闻彩车;
争如郝隆子,只晒腹中书。
争如郝隆子,只晒腹中书。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北帝方行令,天晴爱日和;
北帝¹方行令,天晴爱日和;
注释:¹北帝:指主管冬季的天神。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¹
注释:¹纳嘉禾:庄稼丰收。冬至日太阳最为偏南,过后就一天比一天升高一些。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
登台观气象,云物¹喜呈祥。
注释:¹云物:天上的云彩。古人以为云彩的颜色能预报天下的吉凶,在冬至那天有登上高台观察云色的礼仪。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
冬天更筹¹尽,春附斗柄²回;
注释:¹更筹:古代在夜间用来计时的竹签,亦名更签。²斗柄:北斗七星状若斗勺,其第五至第七之三星似斗勺之柄,称斗柄;北斗星随季节的推移在空中转动,周而复始,每年立春时,斗柄正指向东方;立秋时指西方。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
寒暄¹一夜隔,客鬓两年催²
注释:¹暄:温暖。²“客鬓”句:除夕之夜隔开寒暖新旧两年,旅客离乡在外,过此一夜就经历了两个不同的年份,思乡之情更加急迫,催人老去,以上四句是宋人李福源《岭外守岁》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¹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注释:¹解:懂得,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
枝缀霜葩¹白,无言笑晓凤;
注释:¹霜葩:色白如霜的花。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
清芳谁是侣,色间¹小桃红。
注释:¹色间:花色间杂在一起,即承上句说李花与桃花结为伴侣。以上四句诗形容李花。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
临轩一赏后,轻薄¹万千花。
注释:¹轻薄:看轻,瞧不起。以上四句描写牡丹花。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
春水满泗泽¹,夏云多奇峰;
注释:¹泗泽:河流和沼泽。泗即泗河,在今江苏省北部。此泛指河流。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¹
注释:¹秀孤松:孤立的苍松一株独秀。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¹天;
注释:¹风花雪月:古人以夏季的风、春季的花、冬季的雪、秋季的月作为四季风光的典型事物,故常以“风花雪月”来概括四季的景象。
有名闲富贵,无事散神仙。
有名闲富贵,无事散神仙¹
注释:¹散神仙:道教传说中不在神仙世界担任官职的神仙。比喻悠闲自在。
道院迎仙客,书道隐相儒;
道院¹迎仙客²,书道隐相儒;
注释:¹道院:有道之士所居住的院落。²仙客:像仙人一样高雅脱俗的宾客。
庭栽栖凤竹,池养化龙鱼。
庭栽栖凤竹¹,池养化龙鱼²
注释:¹栖凤竹:竹的美称。相传凤凰以竹实为食物。²化龙鱼:鲤鱼的美称。相传鲤鱼跃过龙门就变化为龙。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
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
秋饮黄花¹酒,冬吟白雪诗。
注释:¹黄花:菊花。

shéntóngshī

wāngzhū sòngdài 

tiānzhòngyīngháo wénzhāngjiàoěrcáo 
wànbānjiēxiàpǐn wéiyǒushūgāo 
shàoxiǎoqínxué wénzhāngshēn 
mǎncháozhūguì jìnshìshūrén 
xuéwènqínzhōng yíngchuāngwànjuànshū 
sāndōngjīnyòng shuíxiàokōng 
xiǎoduōcáixué píngshēngzhìgāo 
biérénhuái怀bǎojiàn yǒudāo 
cháowéitiánshèláng dēngtiāntáng 
jiàngxiàngběnzhǒng nánérdāngqiáng 
xuénǎishēnzhībǎo wéishàngzhēn 
jūnkànwéizǎixiàng yòngshūrén 
dàoguàn shīshūrén 
érxiàngtiānxià qióngshànshēn 
mǎnyíngjīn jiàojīng 
xìngmíngshūjǐnzhóu zhūzuǒcháotíng 
yǒuqiānwén zhīxuéhòutōng 
shèngxiánjiānchū méngtóng 
shéntóngshānduǎn xiùchūnfēng 
wèicháotiān xiānláixiànggōng 
niánsuīránxiǎo wénzhāngjiànduō 
dàikànshíliù biàn便dēng 
yīnshí xiāngshūlèishēng 
míngxiānguì tiānkuàixiāndēng 
zhōngqīngqiánxuǎn cáigāojùnyīng 
yíngchuāngxīntuō yànzǎomíng 
niánxiǎochūdēng huánghuí 
ménsānlàng píngshēngléi 
dēng shuāngqīnwèilǎoshí 
jǐnguī duāndeshìnánér 
diàn殿chuánjīnbǎng jūnēnzhuàngtóu 
yīngxióngsānbǎibèi yíngzhōu 
kāngkǎizhàngzhì shēngdāngzhōngxiàomén 
wéiguānzuòxiàng zhēngxiān 
gōngdiàn殿zhàoràosǒng jiējìnghuá 
fēngyúnjīnhuì qiānwángjiā 
yuèguāngtiān shānzhuàng 
tàipíngbào yuànshàngwànniánshū 
jiǔhànfénggān xiāngzhī 
dòngfánghuāzhú jīnbǎngmíngshí 
màiyángdòng sháohuámǎnyǎnxīn 
zhīméi wànxiàngjiànhuíchūn 
liǔjìn绿 táohuāyìngjiǔhóng 
chángānyóu zuìchūnfēng 
shūjǐngsānyuè yīnghuābàn 
shuíshì sāntànyǒngérguī 
shùdiǎn fānhánshíhán 
juānhuāchù xuèlèirǎnchéngdān 
chūndàoqīngmínghǎo qíngtiānjǐnxiùwén 
niánniándāngjié shìfēnfēn 
fēnghuánghūn kāixuānnèiwǎnliáng 
yuèhuázàibái chùxiāng 
chūshōu jīnfēngsòngliáng 
shūchuāngyīngshuǎng dēnghuǒpiāncháng 
tíngxiàchénguāguǒ yúnduānwéncǎichē 
zhēnghǎolóng zhīshàizhōngshū 
jiǔlóngshānyǐn huánghuāxiàozhúchén 
zuìkànfēngluòmào àiyuèliúrén 
zuódēnggāo jīncháozàishāng 
huātài zāoliǎngzhòngyáng 
běifāngxínglìng tiānqíngài 
nónggōngxīnzhù tiānqìngjiā 
yánwàisāngān竿 xīntiānxiàn线cháng 
dēngtáiguānxiàng yúnchéngxiáng 
dōngtiāngèngchóujìn chūndǒubǐnghuí 
hánxuān bìnliǎngniáncuī 
jiěluòsānqiū néngkāièryuèhuā 
guòjiāngqiānchǐlàng zhúwàngānxié 
rénzàiyànyángzhōng táohuāyìngmiànhóng 
niánniánèrsānyuè shìxiàochūnfēng 
yuànluòchénchénxiǎo huākāibáixuěxiāng 
zhīqīngdài lèishī湿guìfēizhuāng 
zhīzhuìshuāngbái yánxiàoxiǎofèng 
qīngfāngshuíshì jiānxiǎotáohóng 
qīngguó姿róngbié duōkāiguìjiā 
línxuānshǎnghòu qīngbáowànqiānhuā 
qiángjiǎozhīméi línghánkāi 
yáozhīshìxuě wéiyǒuànxiānglái 
gānjīnshí xīnjiānnàisuìhán 
píngshēngshuíjiéyǒu gòngzhúsōngkàn 
jūn jiāoqíngnàisuìhán 
chūnfēngpíndòngchù bàopíngān 
chūnshuǐmǎn xiàyúnduōfēng 
qiūyuèyángmínghuī dōnglǐngxiùsōng 
shījiǔqín fēnghuāxuěyuètiān 
yǒumíngxiánguì shìsǎnshénxiān 
dàoyuànyíngxiān shūdàoyǐnxiàng 
tíngzāifèngzhú chíyǎnghuàlóng 
chūnyóufāngcǎo xiàshǎng绿chí 
qiūyǐnhuánghuājiǔ dōngyínbáixuěshī 

注释

注释

尔曹:你们。指学童们。

立身:自立成人。

朱紫:指达官显贵。唐制,官员五品以上穿红色的官服,三品以上穿紫色官服。故诗文中常以朱紫色代指高官。

萤窗:晋人车胤,家贫无钱买灯油,就捕捉许多萤火虫放在丝囊中,供夜读时照明。后世便常以萤窗、萤案比喻刻苦读书。

三冬:像三春、三秋一样,指三年。

田舍郎:农夫、村夫。

“将相”句:意谓当将相之人并非生来就是。语出《史记陈涉世家》。

席上珍:宴席上的珍品。比喻儒生具有美善的才德。语出《礼记儒行》。

儒冠:古代读书人所戴的一种帽子。借指以读书为业。

相天下:当宰相治理天下。

穷:事业不发达。

善其身:使本身具有良好的修养。语出《孟子尽心上》。锦轴:用锦缎装饰的卷轴,指华丽的文书。古代书籍不分页,而用轴卷成一卷来展读。千文:即南朝梁人周兴嗣所作的《千字文》,是现存的较早的启蒙读物。间出:相间出现(在《千字文》中)。发:启发。蒙童:智慧还没有得到开发的幼童。

惹春风:引来春风。

谒:谒见。正式会见。

相公:宰相。

登科:也称登第,指在科举考试中考试及第。此指县试中考取秀才。

大比:明清两代,每隔三年,各县、州、府的生员集中在省会考试,称乡试,亦称大比。考取者称举人。

乡书:周代制度,乡大夫等地方官每隔三年献当地贤明者的书给周王,供周王挑选授职。因此后代称乡试中选为登乡书或登贤书。

仙桂籍:即桂籍的美称。明清两代,举人在京城会试中选的,称进士;考中进士犹如月中折桂,所以进士的名册被称为桂籍。

天府:天宫。这儿比喻皇宫。明清两代,考中进士后还得在皇宫参加殿试,以定名次。

快:喜悦。

青钱选:古时的铜钱以色青为贵,故人挑选铜钱都先选青钱。这里比喻科举考试时文章写得好,每次都被选中。

俊英:指文才出众的人。

脱迹:超脱,摆脱。

雁塔:即大雁塔,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四公里大慈恩寺内。唐代,每年新考中的进士都在大雁塔题上姓名,作为一种荣耀,故后世常称考中进士为雁塔题名。

禹门:即龙门。在今山西稷山县西北黄河流经处,相传是大禹在治水时开凿。此处水流湍急,相传鱼若逆水游上就能变成龙。唐代以后将科举考试中选比喻为登龙门。三级浪:三次跃出波浪。比喻在乡试、会试、殿试中屡次中选。比喻考取进士引起的震动。

端的:果然。

金榜:公布科举及第者姓名的布告。因贯用黄纸,故称。

状头:即状元,进士中的第一名。

三百辈:三百人。明清科举制度,每次会试录取三百名进士。

瀛洲:传说中东海里神仙所栖之三座仙山之一。唐太宗设立文学馆,被延聘的人全国仰慕,称为“登瀛洲”、“步瀛洲”

衢:四通八达的街道。

物华:万物之精华。此指各种各样精美的货物。

“风云”句:指明君贤臣会合的大好时机。语出王褒《圣主得》。

“日月”二句:陈后主《入隋侍宴应诏》中的诗句。

万年书:使国家能长治久安、永远兴盛的施政方案。

土脉:土地的脉络。

阳和:温暖和畅之气,即春气。

韶华:春光,春天的景象。

梅破腊:梅花初放,冲破了寒冬腊月,迎来了新春正月。腊:本是古代岁末祭祀众神之名。汉代起于农历十二月腊祭众神,故称之为腊月。

浸:在这儿是染、映的意思。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汉、唐代等朝,都建都于此。此被用作京都的代称。

游冶:也作冶游,在春天外出游玩。雨刚停不久,又飘洒下几点雨来。寒食:古代节日,在清明节前一、两天。节日期间,家家熄火种,不得举火,故名寒食。古代神话传说,蜀国国王杜宇,死后化为杜鹃,鸣声凄厉如泣,啼至血出乃止。杜鹃花色红如血,相传是社鹃的血泪染成的。

凤阁:四面开窗,夏天用以纳凉的楼房。

霁(jì):雨止放晴。

金风:秋风。

北帝:指主管冬季的天神。

纳嘉禾:庄稼丰收。冬至日太阳最为偏南,过后就一天比一天升高一些。

云物:天上的云彩。古人以为云彩的颜色能预报天下的吉凶,在冬至那天有登上高台观察云色的礼仪。

更筹:古代在夜间用来计时的竹签,亦名更签。

斗柄:北斗七星状若斗勺,其第五至第七之三星似斗勺之柄,称斗柄;北斗星随季节的推移在空中转动,周而复始,每年立春时,斗柄正指向东方;立秋时指西方。

暄:温暖。

“客鬓”句:除夕之夜隔开寒暖新旧两年,旅客离乡在外,过此一夜就经历了两个不同的年份,思乡之情更加急迫,催人老去,以上四句是宋人李福源《岭外守岁》诗。

解:懂得,会。

霜葩:色白如霜的花。

色间:花色间杂在一起,即承上句说李花与桃花结为伴侣。以上四句诗形容李花。

轻薄:看轻,瞧不起。以上四句描写牡丹花。

泗泽:河流和沼泽。泗即泗河,在今江苏省北部。此泛指河流。

秀孤松:孤立的苍松一株独秀。

风花雪月:古人以夏季的风、春季的花、冬季的雪、秋季的月作为四季风光的典型事物,故常以“风花雪月”来概括四季的景象。

散神仙:道教传说中不在神仙世界担任官职的神仙。比喻悠闲自在。

道院:有道之士所居住的院落。

仙客:像仙人一样高雅脱俗的宾客。

栖凤竹:竹的美称。相传凤凰以竹实为食物。

化龙鱼:鲤鱼的美称。相传鲤鱼跃过龙门就变化为龙。

黄花:菊花。

汪洙

汪洙

汪洙,字德温,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元符三年(1100)进士,官至观文殿大学士。其幼颖异,九岁能诗,号称汪神童。父,汪元吉,曾任鄞县县吏。在王安石任鄞县县令时,因看重汪元吉的为人,特把汪元吉推荐给转运史,叫汪元吉负责明州府的法律方面(司法参军)的事务。 ▶ 6篇诗文

猜您喜欢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朝烟 一作:春烟)
桃红复含宿雨¹,柳绿更带朝(zhāo)²
译文:红色的桃花还含着隔夜的新雨,碧绿的柳丝更带着淡淡的春烟。
注释:¹宿雨:昨夜下的雨。²朝烟:指清晨的雾气。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花落家童¹未扫,莺啼(tí)山客²犹眠³
译文:花瓣凋落家中的小童没有打扫,黄莺啼叫闲逸的山客犹自酣眠。
注释:¹家童:童仆。²山客:隐居山庄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³犹眠:还在睡眠。

  诗中写到春“眠”、“莺啼”、“花落”、“宿雨”,与孟浩然的五绝《春晓》相似。两首诗写的生活内容有那么多相类之处,而意境却很不相同。彼此相较,最易见出王维此诗的两个显著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绘形绘色,诗中有画。这并不等于说孟诗就无画,只不过孟诗重在写意,虽然也提到花鸟风雨,但并不细致描绘,它的境是让读者从诗意间接悟到的。王维此诗可完全不同,它不但有大的构图,而且有具体鲜明的设色和细节描画。写桃花、柳丝、莺啼,捕捉住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这里,桃、柳、莺都是确指,比孟诗一般地提到花、鸟更具体,更容易唤起直观印象。通过“宿雨”、“朝烟”来写“夜来风雨”,也有同样的艺术效果。在勾勒景物基础上,进而有着色,“红”、“绿”两个颜色字的运用,使景物鲜明怡目。读者眼前会展现一派柳暗花明的图画。“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加上“杨柳依依”,景物宜人。着色之后还有进一层渲染:深红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的雨滴,色泽更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冉冉花香;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经过层层渲染、细致描绘,诗境自成一幅工笔重彩的图画;相比之下,孟诗则似不着色的写意画。一个妙在有色,一个妙在无色。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先见人,后入境。王诗正好相反,在入境后才见到人。因为有“宿雨”,所以有“花落”。花落就该打扫,然而“家童未扫”。未扫非不扫,乃是因为清晨人尚未起的缘故。无人过问满地落花的情景,别有一番清幽的意趣。这正是王维所偏爱的境界。“未扫”二字有意无意得之,毫不着力,浑然无迹。末了写到“莺啼”,莺啼却不惊梦,山客犹自酣睡,这正是一幅“春眠不觉晓”的入神图画。但与孟诗又有微妙的差异,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其实人已醒了,所以有“处处闻啼鸟”的愉快和“花落知多少”的悬念,其意境可用“春意闹”的“闹”字概括。此诗最后才写到春眠,人睡得酣恬安稳,于身外之境一无所知。花落莺啼虽有动静有声响,只衬托得“山客”的居处与心境越见宁静,所以其意境主在“静”字上。王维之“乐”也就在这里。崇尚静寂的思想固有消极的一面,然而,王维诗难能可贵在它的静境与寂灭到底有不同。他能通过动静相成,写出静中的生趣,给人的感觉仍是清新明朗的美。唐诗有意境浑成的特点,但具体表现时仍有两类,一种偏于意,如孟诗《春晓》就是;另一种偏于境,如此诗就是。而由境生情,诗中有画。是此诗最显著优点。

  第二个特点是对仗工致,音韵铿锵。孟诗《春晓》是古体五言绝句,在格律和音律上都很自由。由于孟诗散行,意脉一贯,有行云流水之妙。此诗则另有一工,因属近体六言绝句,格律极精严。从骈偶上看,不但“桃红”与“柳绿”、“宿雨”与“朝烟”等实词对仗工稳,连虚字的对仗也很经心。如“复”与“更”相对,在句中都有递进诗意的作用;“未”与“犹”对,在句中都有转折诗意的作用。“含”与“带”两个动词在词义上都有主动色彩,使客观景物染上主观色彩,十分生动。且对仗精工,看去一句一景,彼此却又呼应联络,浑成一体。“桃红”、“柳绿”,“宿雨”、“朝烟”,彼此相关,而“花落”句承“桃”而来,“莺啼”句承“柳”而来,“家童未扫”与“山客犹眠”也都是呼应着的。这里表现出的是人工剪裁经营的艺术匠心,画家构图之完美。对仗之工加上音律之美,使诗句念来铿锵上口。中国古代诗歌以五、七言为主体,六言绝句在历代并不发达,佳作尤少,王维的几首可以算是凤毛麟角了。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唐代绝句赏析续编》.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5:30-32

tiányuánshǒu ·liù

wángwéi tángdài 

táohónghán宿 liǔ绿gèngdàizhāoyān  (zhāoyānzuò chūnyān )
huāluòjiātóngwèisǎo yīngshānyóumián 
殷仲文风流儒雅,海内知名。世异时移,出为东阳太守。常忽忽不乐,顾庭槐而叹曰:“此树婆娑,生意尽矣!”
殷仲文¹风流²儒雅³,海内知名。世异时移,出为东阳太守。常世世不乐,顾庭槐而叹曰:“此树婆娑(suō),生意尽矣!”
译文:殷仲文英俊多才,温文尔雅,声名传遍天下。当晋朝末年世道时局发生变化的时候,把他外放为东阳太守。他因此而感到很不得志,常常怏怏不乐,曾顾视庭前的槐树而叹息说:“这棵树的枝干分散剥落,看来是毫无生机了!"
注释:¹殷仲文:字仲文,陈郡(今河南淮阳)人。东晋大臣、诗人。少有才藻,美容貌。为新安太守。东晋元兴元年(402年),桓玄入建康(今江苏南京),仲文弃郡投玄,被用为咨议参军。二年(403年),桓玄废晋安帝,立国号楚,仲文以佐命(辅政)亲贵。三年(404年),桓玄败,仲文随玄西走,至巴陵(今湖南岳阳),叛玄,因奉二后(永安皇后何氏、皇后王氏)投义军,而为镇军长史,转尚书。东晋义熙三年(407年),与桓胤、骆球等谋反,被刘裕所杀。《晋书》卷九十九有传。²风流:英俊。³儒雅:风度温文尔雅。⁴世异时移:桓玄称帝,以殷仲文为咨议将军。后桓玄为刘裕所败,晋安帝复位,仲文上表请罪。此句指此事。⁵东阳:郡名,在今浙江金华。⁶世世:恍惚,失意的样子。殷仲文复归晋朝,自认为素有名望,必当朝政,结果只做到大司马咨议,而且和他平日所看不起的谢混等人比肩同列,所以常感到怏怏不得志。后来又出为东阳太守,就更加怨愤。见《晋书》本传。⁷庭:院子。⁸婆娑:本指舞蹈时婉转倾侧的样子,引申为人的偃息纵弛之貌,这里用来形容槐树枝干分散剥落。⁹生意:生机。
至如白鹿贞松,青牛文梓。根柢盘魄,山崖表里。桂何事而销亡,桐何为而半死?昔之三河徙植,九畹移根。开花建始之殿,落实睢阳之园。声含嶰谷,曲抱《云门》。将雏集凤,比翼巢鸳。临风亭而唳鹤,对月峡而吟猿。乃有拳曲拥肿,盘坳反覆。熊彪顾盼,鱼龙起伏。节竖山连,文横水蹙。匠石惊视,公输眩目。雕镌始就,剞劂仍加。平鳞铲甲,落角摧牙。重重碎锦,片片真花。纷披草树,散乱烟霞。
至如¹白鹿²贞松³,青牛文梓。根柢(dǐ)(páng)(bó),山崖表里。桂何事而销亡,桐¹⁰何为而半死¹¹?昔之三河¹²徙植¹³,九¹⁴(wǎn)¹⁵移根。开花建始¹⁶之殿,落实睢(suī)阳之园¹⁷。声¹⁸含嶰(jiè)¹⁹,曲²⁰²¹《云门》。将²²雏集²³凤,比翼巢²⁴²⁵。临风亭²⁶而唳(lì)²⁷,对月峡²⁸而吟猿²⁹。乃有拳曲³⁰拥肿³¹,盘坳(ào)³²反覆³³。熊彪³⁴顾盼,鱼龙起伏。节³⁵竖山连,文³⁶横水蹙(cù)³⁷。匠石³⁸惊视,公输³⁹眩目⁴⁰。雕镌⁴¹始就⁴²,剞(jī)(jué)⁴³仍加。平鳞铲甲,落角摧牙⁴⁴。重重碎锦,片片真花。纷披⁴⁵草树,散乱烟霞。
译文:譬如白鹿塞坚贞的古松,雍州南山神奇的梓树,根深叶茂,气势磅礴,与山崖内外结成一体。但桂树却枯死了,梧桐也凋败了,这又是因为什么呢?原来它们当初是从很远的地方(三河),从很广阔的园田里移植而来的。它们虽然在汉魏帝王的建始殿前开花,在睢阳梁孝王的东苑里结果。它们虽然能随风发出嶰谷乐器般的声响,枝条拂动而形成《云门》似的舞姿;虽然有凤凰携带幼雏聚集于树上,有鸳鸯围绕左右比翼双飞,不过它们临风怀想,难以忘记故乡的鹤鸣;对月叹息,又好像是听到了三峡的猿啼。也有些弯曲结疤,上下缠扭的树木,树干粗短得如同蹲在地上的熊虎,枝条柔弱得好像出没嬉水的鱼龙。然而这样无用的树木却被用来制作山形的斗拱,藻绘的梁柱,使匠石看了大吃一惊,公输见了迷惑不解。初步雕凿成型后,竟还要用刻刀做进一步加工,或雕上有鳞有甲的祥龙,或刻成有角有牙的瑞兽。一层层灿烂如碎锦,一片片娇艳如真花。色彩纷呈的花草树木,散布成一团团的云霞。
注释:¹至如:发语词。下文“乃有”、“若夫”、“若乃”同此。²白鹿:指白鹿塞,在今甘肃敦煌。³贞松:松历寒不凋,故喻其品格为坚贞。贞,坚。⁴青牛文梓:唐徐坚等辑《初学记》引《录异传》载,春秋时秦文公砍伐雍州南山文梓树,断树,有一青牛从中出来,走入泮(pàn)水中。又古人以为树万岁化为青牛。⁵柢:树木的本根。⁶盘魄:同“磅礴”,盛大。⁷山崖表里:以山崖为表里,形容上句所说根柢的牢固。⁸桂:桂树。⁹销亡:枯死。¹⁰桐:梧桐。¹¹半死:凋残。¹²三河:汉时称河东、河内、河南三郡为三河,相当于今河南西北部、山西南部地区。¹³徙植:迁徙移植。¹⁴九:虚数,泛指多。¹⁵畹:古代三十亩为一畹。九畹,指大面积移植。¹⁶建始:洛阳宫殿名,于建安二十五年(220年)为曹操所建。¹⁷睢阳之园:指汉梁孝王刘武所建的梁园,方三百里,在今河南商丘。¹⁸声:指树木在风雨中发出的声音。¹⁹嶰谷:传说在昆仑山北,黄帝曾派伶纶至此地取竹制作乐器。这里指乐曲。²⁰曲:指似乐曲的树中风声。²¹抱:怀有。²²将:带领。²³集:群鸟停落在树上。²⁴巢:筑巢。²⁵鸳:鸳鸯。²⁶风亭:指风。²⁷唳鹤:鹤叫。²⁸月峡:明月峡,巴郡三峡(明月峡、广德峡、东突峡)之一,在今重庆市东北八十里,峡壁有圆孔,形如满月。这里指月。²⁹吟猿:巴东三峡(广溪峡、巫峡、西陵峡)水路艰险,行人至此往往起怀乡之感,有渔歌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呜三声泪沾裳。”³⁰拳曲:即弯曲。³¹拥肿:同“臃(yōng)肿(zhǒng)”,树木瘿(yǐng)节多而不平。³²盘坳:盘曲扭结的样子。³³反覆:指缠绕交错。³⁴彪:小虎。³⁵节:树的枝干交接处。³⁶文:花纹。³⁷蹙:皱。³⁸匠石:古代有名的木匠,名石。³⁹公输:春秋时鲁国的能工巧匠,姓公输名班,也称鲁班。⁴⁰眩目:眼光惑乱。⁴¹雕镌:雕刻。⁴²就:成。⁴³剞劂:雕刻用的刀子。⁴⁴平鳞铲甲,落角摧牙:平、铲、落、摧,义同,指砍掉,铲平。鳞、甲,指树皮。角、牙,指树干的疙瘩节杈。⁴⁵纷披:散乱的样子。
若夫松子、古度、平仲、君迁,森梢百顷,槎枿千年。秦则大夫受职,汉则将军坐焉。莫不苔埋菌压,鸟剥虫穿。或低垂于霜露,或撼顿于风烟。东海有白木之庙,西河有枯桑之社,北陆以杨叶为关,南陵以梅根作冶。小山则丛桂留人,扶风则长松系马。岂独城临细柳之上,塞落桃林之下。
若夫松子¹、古度²、平仲³、君迁,森梢百顷,槎(chá)(niè)千年。秦则大夫受职,汉则将军坐焉。莫不苔埋菌压,鸟剥虫穿。或低垂于霜露,或撼顿¹⁰于风烟。东海¹¹有白木之庙¹²,西河¹³有枯桑之社¹⁴,北陆¹⁵以杨叶为关¹⁶,南陵¹⁷以梅根作冶¹⁸。小山¹⁹则丛桂留人²⁰,扶风²¹则长松系马²²。岂独²³城临²⁴细柳²⁵之上,塞落桃林²⁶之下。
译文:说到松子、古度、平仲、君迁这类树木,茂盛挺拔,动辄有百顷之多,砍倒复生,往往有千年的树龄。有的树在秦朝曾受封过大夫的官职,有的树在汉朝曾与将军的名字连在一起。但不论是哪种树,它们无不受到苔藓和蕈菌的遮压,无不受到鸟雀和害虫的剥啄。在霜露的侵袭下它们不得不低眉垂首,在风烟的围剿中它们又不得不震颤乃至倒仆。东海一带有座神庙前种着白皮松,西河地区有棵枯干的桑树被奉为社神。北方用杨叶作为关塞的名称,南国又用梅根称呼冶铸的场所。淮南小山的辞赋讲过桂枝遭人攀折,刘琨的《扶风歌》也写过在松树下系马。又何止是在细柳设立过城防,在桃林修建过关塞。
注释:¹松子:指松树,子可食。一说作“松梓”,松树与梓树。²古度:树名,不华而实,子从皮中出,大如石榴。³平仲:树名,实白如银。⁴君迁:树名,实如瓠(hù)形。⁵森梢:指枝叶繁盛茂密。⁶槎枿:树木砍后重生的枝条。斜砍为槎,砍而复生为枿。⁷大夫受职:受封大夫之职。这里指松。⁸将军坐焉:《后汉书·冯异传》载,东汉将领冯异辅佐刘秀兴汉有功。诸将并坐立功,他常独坐树下,军中称其为“大树将军”。此句指树。⁹苔埋菌压,鸟剥虫穿:指枯树埋没于青苔,上面寄生菌类,被飞鸟剥啄、蛀虫蠹(dù)穿。¹⁰撼顿:摇撼倒地。¹¹东海:指东部沿海地区。¹²白木之庙:相传为黄帝葬女处的天仙官,在今河南密县。此地有白皮松,称“白木之庙”。白木,指白皮松。¹³西河:西方黄河上游地区。¹⁴社:古代祭祀土地神的地方。¹⁵北陆:泛指北方地区。¹⁶以杨叶为关:以“杨叶”为关卡之名。¹⁷南陵:泛指南方地区。¹⁸梅根作冶:以梅树根作冶炼金属时用的燃料。¹⁹小山:即淮南小山,汉淮南王刘安的门客,姓名不详,今存辞赋《招隐士》。²⁰丛桂留人:淮南小山《招隐士》:“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攀援桂枝兮聊淹留。”²¹扶风:指《扶风歌》,乐府诗篇名。²²长松系马:晋刘琨《扶风歌》:“据鞍长叹息,泪下如流泉。系马长松下,发鞍高岳头。”长松,高松。²³岂独:难道只有。²⁴临:看。²⁵细柳:即细柳城,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南渭河北岸,西汉周亚夫屯军于此,称细柳营。城临细柳,即临细柳城。²⁶桃林:即桃林塞,约当今河南灵宝以西、陕西潼关以东地区,其地有函谷关古道。春秋时晋文公命詹嘉守桃林之塞,即指此地。塞落桃林,即落桃林塞。
若乃山河阻绝,飘零离别。拔本垂泪,伤根沥血。火入空心,膏流断节。横洞口而敧卧,顿山腰而半折,文斜者百围冰碎,理正者千寻瓦裂。载瘿衔瘤,藏穿抱穴,木魅睒睗,山精妖孽。
若乃¹山河阻绝²,飘零³离别。拔本垂泪,伤根沥血。火入空心,膏流断节。横洞口而敧(qī)卧,顿山腰而半折,文¹⁰斜者百围¹¹冰碎¹²,理¹³正者千寻¹⁴瓦裂¹⁵。载瘿(yǐng)衔瘤(liú)¹⁶,藏¹⁷穿¹⁸¹⁹²⁰,木魅²¹(shǎn)(shì)²²,山精²³妖孽(niè)²⁴
译文:至于山水隔绝,流落在异地他方。被移动的大树流着眼泪,受伤的树根鲜血淋漓。枯死的空心老干时常起火,断裂的节疤处树脂横溢。有的树歪歪斜斜地横卧在山洞口,有的树从中间拦腰折断仰倒在半山坡。纹理偏斜的极粗的树像冰块一样破碎了,纹理端正的极高的树也像瓦片一般断裂了。树身上下长满疙瘩肿瘤,树身内外满是乌窝虫穴。丛林中有树怪出没闪烁,山野里有鬼魅游荡作祟。
注释:¹若乃:至于。²阻绝:阻断。³飘零:漂泊,流落。⁴拔本垂泪,伤根沥血:拔本、伤根,指拔掉树根,损伤树根。垂泪、泣血,指大树因受到损伤而痛哭流涕。⁵火入空心:即空心入火,把干空心的树放入火中。入,放入。空心,树枯朽心空。⁶膏流断节:指树脂从断节处流出来。膏,树脂。⁷横:横放。⁸敧:倾斜。⁹顿:倒下。¹⁰文:同“纹”,指树纹。¹¹百围:形容树干粗大。围,两臂合抱的长度。¹²冰碎:像冰一样被敲碎。¹³理:树的纹理。¹⁴千寻:形容树木高大。寻,古代八尺为一寻。¹⁵瓦裂:像瓦一样被吉裂。¹⁶瘿、瘤:树木枝干上隆起似肿瘤的部分。¹⁷藏:指在树上的虫子。¹⁸穿:咬穿。¹⁹抱:环绕。代指整天环绕树木飞行的飞鸟。²⁰穴:作窝。藏穿,指虫穴。抱穴,指鸟窝。²¹木魅:树妖。²²睒睗:目光闪烁的样子。²³山精:山妖。《玄中记》:“山精如人,头长三四尺,食山蟹,夜出昼藏。”²⁴妖孽:动词,为妖作孽。
况复风云不感,羁旅无归。未能采葛,还成食薇。沉沦穷巷,芜没荆扉,既伤摇落,弥嗟变衰。《淮南子》云:“木叶落,长年悲。”斯之谓矣。乃歌曰:“建章三月火,黄河万里槎。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桓大司马闻而叹曰:“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况复风云¹不感²,羁(jī)³无归。未能采葛,还成食薇。沉沦穷巷,芜(wú)(jīnɡ)(fēi),既伤摇落,弥(jiē)¹⁰变衰。《淮南子》云:“木叶落¹¹,长(zhǎng)¹²悲。”斯之谓矣。乃歌曰:“建章¹³三月火¹⁴,黄河万里槎(chá)¹⁵。若非金谷¹⁶满园树,即是河阳¹⁷一县花。”桓大司马¹⁸闻而叹曰:“昔年种柳,依依¹⁹汉南²⁰。今看摇落,凄怆²¹江潭²²。树犹如此,人何以堪²³!”
译文:更何况像我这样机运不佳,生逢国难,出使不归,羁旅异朝的人。不能吟咏思人深切的“采葛”诗篇,又怎能如伯夷、叔齐的食薇不辱?身居陋巷,荒草掩门。看到草木的凋谢自然会伤心,看到草木的衰老枯死更要哀叹不已。《淮南子》说:“树叶落了说明一年又要过去了,这是使老年人最感伤心的事。”这些话所说的意思正和我现在的心情是一样的啊。于是我作歌唱道:“建章宫的栋梁毁于大火,黄河里的木筏烂在水中。如果不像金谷园中的柏树那样人去园空,也会像河阳县里的桃花那样枯萎不存。”桓大司马听了我的歌恐怕还会大发感慨:“当年栽种的柳树,繁茂可爱。现在看到它们枯败凋零,不能不令人凄伤。在短短的时间里树都老得不成样子了,人又怎么能经受得了年龄的催迫!”
注释:¹风云:比喻社会局势。²感:振奋。³羁旅:寄居作客。⁴采葛:完成使命。⁵食薇:周武王灭殷,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野草)而食,有人告诉他们薇也属周朝所有,他们便宁肯饿死。见《史记·伯夷传》。这里指在北朝做官。⁶沉沦、芜没:指沦落潦倒。⁷穷巷、荆扉:指平民百姓的住处。⁸摇落:喻衰老。⁹弥:更加。¹⁰嗟:叹息。¹¹木叶落,长年悲:引自《淮南子·说山训》,今本作”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故桑叶落而长年悲也“。¹²长年:指老年人。¹³建章:西汉宫殿名,汉武帝时修建。¹⁴三月火:指东汉建武二年(26)建章宫被焚之事。¹⁵槎:木筏。传说黄河与天河相通,有人乘浮槎上犯牵牛、织女星。¹⁶金谷:即金谷园。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为晋石崇所筑。¹⁷河阳:晋河南孟州市西北。晋潘岳为河阳令,命满城栽桃树。¹⁸桓大司马:指东晋桓温,字元子,晋简文帝时任大司马。¹⁹依依:繁盛貌,又指杨柳随风飘扬,似有眷恋之意。²⁰汉南:汉水之南。²¹凄怆:凄惨悲伤。²²江潭:江水深处,此指江汉一带。²³堪:忍受。

  《枯树赋》是一篇骈赋,通篇骈四俪六,抽黄对白,词藻络绎奔会,语言清新流丽,声律婉谐,虽多次换韵,读之仍然音韵铿锵,琅琅上口。全赋以人喻树,以树喻人,借树木由荣到枯,喻自己由少壮到风烛残年的生活体验和心理感受,苍凉深婉,老练浑成。从而使得“枯树”这一形象成为庾信人北之后内心最为生动的表述。

  《枯树赋》开头一段,借殷仲文之事以发端,兼切赋题,并有两重用意。首先,殷仲文的身世经历与庾信有相似之处,所以虽是历史人物,却是以作者代言人的身份出场。其次,殷仲文对枯树的慨叹,沉痛而隽永,是早已载入《世说新语》的佳话。以此发端,既显得自然平易,又为全篇奠定了悲凉的抒情基调。第一段在全赋起了序文的作用。

  从“至如白鹿贞松”至“散乱烟霞”为第二段。此段写了各种各样的树木,其中有《十三州志》所记的白鹿塞的古松,有《搜神记》所写的“青牛大梓树”等。尽管它们盘根广大,结体山崖,到头来有的消亡了,有的半死不活。本段紧要之处在于“桂何事而销亡,桐何为而半死”这一疑问。这里既有同类的反衬,更有今昔的对比,而关键在于后者。通过北方贞松、文梓的郁勃生机,自然引发出对桂树、梧桐的萧瑟枯萎的惋惜和疑问。当桂树、梧桐从原产地移植到帝王之乡,皇宫苑囿时,可谓备极尊宠:“开花建始之殿,落实睢阳之园”,但它们又是不幸的,因为它离开了故土。它们发出的声音如上古乐曲,引来凤凰鸳鸯等象征吉祥的禽鸟。尽管备极荣华,在它们的意识中,始终不能忘却故乡,风朝月夕,不免悲吟。心灵的折磨,使嘉树失去了生机。这几句隐寓作者本是梁朝之臣,而今流落北朝,飘零异地,不觉年老,像枯树一样,已失去生意。下文转笔写各种不材之木,其中有弯曲臃肿的,也有节疤横生的,加工这种树木,使能工巧匠也望而生畏;但经过一番雕刻砍削之后,居然能雕出诸如“重重碎锦,片片真花;纷披草树,散乱烟霞”之类的美丽图案。无材之木偏偏有用,与此相反,便出现了“材大难为用”的反常现象。

  “若夫松子古度”以下至“塞落桃林之下”为第三段。此段写了名目繁多的树木,如松子、古度,平仲、君迁,还有在人事上,秦始皇曾封松树为五大夫,后汉冯异有“大树将军”之号;传说中,有白木之庙,枯桑之社;地理图标出了杨叶、梅根的字样;文学领域更有淮南小山丛桂留人的深情、两晋之交刘琨长松系马的豪迈,以及由于战争而著称的细柳营、桃林塞。但它们的最终结局,终不免“苔埋菌压,鸟剥虫穿”,枯萎于霜露与风烟之中。惟有以树命名的庙、社、关、冶、塞、营,却能名存后世。这里隐寓着人的年寿有时而尽,荣华止乎其身,惟有名存青史,才可永垂不朽。在洞悉了嘉树与恶木都必然朽落的命运之后,庾信将眼光投向更辽远广阔之处,去书写树木的历史与空间。树木荫蔽着人类,所以人类的历史也留下了树的印痕。

  “若乃山河阻绝”至“山精妖孽”为第四段。此段较明显地引入己身的遭遇。世间万般悲苦,莫过于生离和死别;死别则死者长已矣,生离却是漫延剥蚀,一生无法痊愈的伤口。所以“山河阻绝”一段,血泪纵横,火殛膏流,残毁碎裂,妖孽舞蹈,是庾信笔下最惊心动魄的景象。意象诡怪可怖,写法富于象征性,而一韵到底的文字,也分外予人以激烈却又无比压抑的感受。

  最后一段,由象征回到自身,代言变为自言,是更明显的自身遭际的感叹。这里有羁旅不归的悲哀,有屈节仕北的惭耻。激烈之后渐归于平静,但平静并非淡泊,而是对命运的承受,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忍受。“风云不感”以下六句,对个人经历做了简短的概括后,以“既伤摇落,弥嗟变衰”八字总结了自己的心境,可以看作是全赋的提要。《淮南子》上所说的“木叶落,长年悲”,引起作者的共鸣,引文意有未尽,作者又自作歌四句:“建章三月火,黄河千里槎。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这四句歌虽句句用典,却句句暗落己身,昔日的繁华已成过眼云烟,剩下的只有飘泊羁旅的孤独与凄凉和无穷无尽的哀伤而已。最后在桓温的几句哀叹中结束了全篇。“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既与赋首的“此树婆娑,生意尽矣”相呼应,又是全篇以树形人的致意之点,读之令人辄唤“奈何”。

  全篇的“文眼”,即陆机所说的“一篇之警策”,是“生意尽矣”四字。人至暮年,死亡的阴影无时不在,而早年国破身辱,生活流离的经历,更会加剧心灵的折磨,无材补天而只能沦为玩物的恶木,正是庾信的自我写照。所以赋中流露出悲伤到绝望的的情调,不是偶然的。我们可以说这种情调是不理智甚至偏执的,但若设身处地,就能理解,并进而同情、欣赏这种无理而有情的文字境界。传说,天鹅临终时发出的鸣声最美也最凄厉,《枯树赋》就是庾信的天鹅之歌。

  《枯树赋》名为咏树,实为咏怀,赋中的许多艺术描写,与他后半生的经历密不可分。赋末由树及人,将写树与喻己有机地结合起来。该赋将简单的叹喟变成丰富具体的形象,并用了很多艺术手段来写树,写各种各样的树,其中有环境的烘托,也有气氛的渲染,写树的遭遇,也写它们拔本伤根的悲哀,语言形象鲜明。作者使用了很多典故,他的典故汇彼多方,屡变屡新,有些用典使人不觉,多数典故,运用得灵活自如,似出己口。

  从《枯树赋》可以看出,这时的庾信,眼界宽广、思路开阔,把宫廷、山野、水边、山上的树,名贵的、普通的树都写到了,又把和树有关的典故、以树命名的地方,也都写了出来。庾信善用形象、夸张的语言,鲜明的对比,成功地描写出了各种树木原有的勃勃生机与繁茂雄奇的姿态,以及树木受到的种种摧残和因为摧残而摇落变衰的惨状,使人读后很自然地对树木所受到的摧残产生不平,感到惋惜。

  庾信由南入北,在与北朝文化的冲突抵牾中,在江南风气渐去渐远的羁旅之恨中,心中出现了强烈的文化失根之感,而江陵焚书更是一次空前的文化浩劫,在庾信心中留下巨大创痛。“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庾信暮年发出的这一声哀号,也正是其“拔根”、“伤根”之痛的自然反应。

参考资料:
1、 郭书村著.《诗赋宗师:庾信》:太白文艺出版社,2011.01:第249-251页
2、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古文鉴赏辞典珍藏本(中)》.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01:第965-967页

shù

xìn nánběicháo 

    yīnzhòngwénfēngliú hǎinèizhīmíng shìshí chūwéidōngyángtàishǒu cháng tínghuáiértànyuē  shùsuō shēngjìn  

    zhìbái鹿zhēnsōng qīngniúwén gēnpán shānbiǎo guìshìérxiāowáng tóngwéiérbàn zhīsānzhí jiǔwǎngēn kāihuājiànshǐzhīdiàn殿 luòshísuīyángzhīyuán shēnghánxiè bào yúnmén  jiāngchúfèng cháoyuān línfēngtíngér duìyuèxiáéryínyuán nǎiyǒuquányōngzhǒng pánàofǎn xióngbiāopàn lóng jiéshùshānlián wénhéngshuǐ jiàngshíjīngshì gōngshūxuàn diāojuānshǐjiù juéréngjiā pínglínchǎnjiǎ luòjiǎocuī chóngchóngsuìjǐn piànpiànzhēnhuā fēncǎoshù sǎnluànyānxiá 

    ruòsōng  píngzhòng jūnqiān sēnshāobǎiqǐng chánièqiānnián qínshòuzhí hànjiāngjūnzuòyān táimáijūn niǎochóngchuān穿 huòchuíshuāng huòhàndùnfēngyān dōnghǎiyǒubáizhīmiào 西yǒusāngzhīshè běiyángwéiguān nánlíngméigēnzuò xiǎoshāncóngguìliúrén fēngchángsōng chénglínliǔzhīshàng sàiluòtáolínzhīxià 

    ruònǎishānjué piāolíngbié běnchuílèi shānggēnxuè huǒkōngxīn gāoliúduànjié héngdòngkǒuér dùnshānyāoérbànzhé wénxiézhěbǎiwéibīngsuì zhèngzhěqiānxúnliè zàiyǐngxiánliú cángchuān穿bàoxué mèishǎnshì shānjīngyāoniè 

    kuàngfēngyúngǎn guī wèinéngcǎi huánchéngshíwēi chénlúnqióngxiàng jīngfēi shāngyáoluò jiēbiànshuāi  huáinán yún  luò chángniánbēi  zhīwèi nǎiyuē  jiànzhāngsānyuèhuǒ huángwànchá ruòfēijīnmǎnyuánshù shìyángxiànhuā  huánwénértànyuē  niánzhòngliǔ hànnán jīnkànyáoluò chuàngjiāngtán shùyóu rénkān  

五月鲥鱼已至燕,荔枝卢橘未应先。
五月鲥(shí)¹已至燕²,荔枝卢橘³未应先
译文:五月的鲥鱼已从江南运到北京,荔枝和卢桔也未能抢先。
注释:¹鲥鱼:产海洋中,春夏之交为产卵期,方溯河而上,南方江河中多有之,以江苏镇江市之金山、浙江之桐庐县等处所产为最有名。²燕:指北京,明成祖永乐十九年,(1421年)自南京迁都于此。³卢橘:《文选》注为枇杷。《本草纲目》李时珍注为金橘。此应指枇杷。⁴先:抢先。
赐鲜徧及中珰第,荐熟谁开寝庙筵。
赐鲜¹徧及²中珰(dāng)³,荐熟谁应寝庙
译文:皇帝赏赐的时鲜食品遍及到宦官宅第,时鲜祭品已熟有谁来主持宗庙的筵席。
注释:¹鲜:时鲜食品。²及:到。³中珰:宦官。珰,冠饰。⁴第:宅第,府第。⁵荐:无牲而祭曰荐,指时鲜祭品。⁶应:设,此指主持。⁷寝庙:即宗庙,前为庙,后为寝。⁸筵:筵席。
白日风尘驰驿骑,炎天冰雪护江船。
白日风尘¹²驿(yì)骑,炎天冰雪护江船³
译文:送鲥鱼的驿骑奔驰在路上,扬起阵阵尘土,遇上炎热的天气就在江上送鱼船里用冰雪护着鲥鱼。
注释:¹风尘:风沙。²驰:奔驰。³江船:江中之船,此指送鱼船。
银鳞细骨堪怜汝,玉筯金盘敢望传。
银鳞细骨堪怜汝,玉筯(zhù)金盘¹²³
译文:白色的鱼鳞细嫩的鱼刺实在令人喜爱,又岂敢盼望皇帝赏赐那玉箸金盘。
注释:¹玉筯金盘:皇帝赐臣下食物所用器物。筯,同“箸”。²敢:岂敢。³望:盼望。⁴传:颁赐,赏赐。

  此诗通过咏鲥鱼,讽刺君王重口体之养而劳民伤财,重宦官小人而忘祖宗远君子。诗以颔联为中坚,首联写鲥鱼被帝王看重,颈联写营运时情况,尾联抒发感叹,都为鲥鱼入宫后赐宦官而不及荐祖庙而铺设。全诗咏鲥鱼,但不是一般的咏物,而是重在讽刺,对比之中深含讽刺,讽刺中寓对比,相互照应。

  “五月鲥鱼已至燕,荔枝卢桔未应先。”两句写江南鲥鱼,五月就运到北京。第一句点出了五月间船经过许多地方,才把这鲜美的鲥鱼运到北京。此时正是鲥鱼最鲜美的时候。但这时连南方的荔枝,卢橘都未能运到北京,可见鲥鱼之鲜。诗人运用对比,揭露了封建帝王的生活需要已达到穷奢极欲的地步。

  “赐鲜遍及中珰第,荐熟谁开寝庙筵。”三四句写赐鲥鱼给宦官而不祭宗庙。这里用“中珰”来代称宦官。皇帝把新鲜的鲥鱼赏赐给宫廷中每一个宦官之家,从中可知“皇恩浩荡”,说明宦官地位很高,备受恩宠。从中也可知道鲥鱼的贵重、也反衬了宦官的地位和权势。各地贡给京都的时鲜土特产,封建帝王竟置宗庙于脑后,而先赏赐宦官,说明了封建统治者所标榜的孝道是多么虚伪。此联亦是下句同上句对照,讽刺意义鲜明。

  “白日风尘驰驿骑,炎天冰雪护江船。”五六句写陆路水路送鱼忙。尽管是满天风沙,送鲥鱼的驿骑,仍日夜奔驰。在炎热的暑天,江上送鱼船里就用冰雪护着鱼,以保持其鲜味。鲥鱼运到北京其间历经千辛万苦。白天信使骑着马在风尘中奔驰,一路上不知累倒了多少匹健壮的马匹。一个“驰”字、“护”字,就足以说明封建帝王为享乐腐化的生活而不惜劳民伤财。

  结尾两句写受赐无望的愤懑。鲥鱼白鳞细骨很可爱,但只有那些“玉筯金盘”才有希望得到宫中传来的赏赐。由鱼论及朝政,表示了作者对明中叶宦官专横当道的莫大讽刺,亦表示诗人自己受赐无望。以此作结,既说明了诗人的愿望,也说明了诗人的不满。

  全诗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以突出主题。作者将讽刺性放在对比之中,用鲥鱼之鲜对比宦官之贵,用不祭祖先却先赐鲥鱼对比皇帝同宦官的关系,再用运鱼进京的千辛万苦对比宦官正举着玉箸夹吃金盘中的鲥鱼,对比之中深含讽刺,讽刺中寓对比,相互照应,因而构成了这首诗深刻的讽刺意义。

参考资料:
1、 王烈夫编著,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注解析译 第4册 明朝、清朝,武汉出版社,2016.07,第20页
2、 田军 王洪等主编,金元明清诗词曲鉴赏辞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年08月第1版,第461-462页

shí

jǐngmíng míngdài 

yuèshízhìyān zhīwèiyìngxiān 
xiānbiànzhōngdāng jiànshúshuíkāiqǐnmiàoyán 
báifēngchénchí驿 yántiānbīngxuějiāngchuán 
yínlínkānlián zhùjīnpángǎnwàngchuán 
离乱从头说。爱吾民、金缯不爱,蔓藤累葛。壮气尽消人脆好,冠盖阴山观雪。亏杀我、一星星发。涕出女吴成倒转,问鲁为齐弱何年月。丘也幸,由之瑟。
离乱¹从头说。爱吾民、金缯(zēng)²不爱,蔓藤累(lěi)³(gé)。壮气尽消人脆好,冠盖阴山观雪。亏杀我、一星星发。涕出女吴成倒转,问鲁为齐弱何年月。丘也幸,由¹⁰之瑟。
译文:天下为什么如此离乱不息,我们还是从头开始说吧。 病根就在于那种说爱百姓而不惜钱帛财货的冠冕堂皇的无耻叛卖,这样一来,治丝愈棼,情况就越发糟糕,纠缠不清了。人的脸色虽然越发脆嫩爱看了,但奋发有为的壮气却消磨殆尽了。出使金国沟使臣虽然仪仗盛美,但无所成事,唯知借机去阴山观赏雪景。自己盼望恢复,连头发都等白了。南宋向金国求和的现象是反常的,试问你宋朝因金的兴起而转弱的这种尴尬局面,到底何年何月才得改变?孔门有仲由这样的雄壮瑟音,实在是孔丘的荣幸。
注释:贺新郎:词牌名,原名《贺新凉》,又名《金缕曲》等,双调一百十六字,上下片各十句六仄韵。¹离乱:由于金统治者发动战事,致使人民转辗流离。²缯:丝织品。³累:缠绕牵连。⁴冠盖:这里借指南宋使臣。⁵阴山:泛指中原群山。⁶亏杀:辜负。辜负了我头上星星白发。意谓盼望北伐把我头发都等白了。⁷涕出女吴:春秋时,齐君怕吴国来攻打而流着泪把女儿嫁到吴国,希望吴国不要出兵。女吴:把女儿嫁给吴国,女是动词。⁸成倒转:齐国本来强于吴国,所以这样说。⁹丘:孔丘。¹⁰由:仲由,字子路,孔子学生,性刚勇,弹起瑟来有“杀伐之声”。
斩新换出旗麾别。把当时、一桩大义,拆开收合。据地一呼吾往矣,万里摇肢动骨。这话霸、只成痴绝。天地洪炉谁扇鞴,算於中、安得长坚铁。淝水破,关东裂。
斩新¹换出旗麾(huī)²³。把当时、一桩大义,拆开收合。据地一呼吾往矣,万里摇肢动骨。这话霸、只成痴绝。天地洪炉谁扇¹⁰(bèi)¹¹,算於中、安得长坚铁。淝水破¹²,关东裂。
译文:我们现在应该打出完全不同的崭新的抗战旗帜来。把鹅湖之会时我们所商议的那桩大义反反复复地广予宣传阐述。只要我们据地振臂一呼,那么就会八方响应,奋起抗金的战斗呼声震撼山河大地。可是这些却反成了人家笑为痴狂的话柄。国中无入主率、谋划恢复中原的宏业,犹如洪炉无入扇鞴‘样。想此中哪能有永远不化的顽铁。金国并非永远坚如铁板一块。只要君振臣励,上下齐心,努力共事恢复,那么就会有敌军破败,饥地分裂的大胜一日。
注释:¹斩新:同崭新。²旗麾:旗帜。³别:别树一帜。⁴一桩:一件。⁵大义:指抗金这一正义事业。⁶拆开收合:比喻反复的加以说明。⁷摇肢动骨:大显身手。⁸话霸:话柄。⁹痴绝:极端的痴心妄想。¹⁰扇:拉动。¹¹鞴:炼铁风皮囊。¹²淝水破:指前秦苻坚于三八三年被东晋大败于淝水。

  上片是回顾宋朝屈辱的历史。也许作者出于对前首词所提及的“后死无仇可雪”问题的担忧,这首词开头第一句“离乱从头说”似乎就有意提出人们早已忘却的往事,以引起回忆。“爱吾民、金缯不爱,蔓藤累葛”是追述自宋初以来长期的耻辱外交。早在北宋第三代皇帝真宗赵恒时,便以“澶渊之盟”向辽国岁赠白银十万两,绢缯二十万匹,换取中原的暂时和平,首开有宋以来向外族纳贡的先例。其子仁宗赵祯时,向辽国岁贡银绢又各增十万两、匹。此后,辽亡金兴,北宋朝廷又转而向金纳贡,数额有增无减。但是,这种作法不仅没有换来“和平”,反而更引起对方的觊觎,得寸进尺。于是河洛尽失,而宋室乃不得不南渡,以求苟安。最令人吃惊的是,南宋统治者竟至把屈辱说成是爱民。如仁宗所宣称的:“朕所爱者,土宇生民尔,斯物(指银缯)非所惜也。”(见魏泰《东轩笔录》)真是以罪为功,恬不知耻!陈亮在这里说:“爱吾民、金缯不爱”,即刺此事。虽然作品并未罗列上述史实,只用“蔓藤累葛”四字,已足将百余年来宋室历次丧权辱国、妄冀苟安的罪责揭露无遗。

  下一句“壮气尽消人脆好”进而再揭露统治者多年来在“爱吾民、金缯不爱”的幌子掩护下推行投降政策所造成的恶果。就全局来看,南宋形势是“壮气尽消人脆好”,以这样温顺脆弱销烁殆尽的民气、士气,去对付对方的进逼,其结果就只有“冠盖阴山观雪”——珠冠华盖的堂堂汉使到金廷求和。可是,他们的交涉不能取得任何胜利,惟有陪侍金主出猎阴山,观赏北国雪景而已。作者想到这里,不禁感叹道:“亏杀我、一星星发!”痛惜自己把头发都等白了,等到的竟是如此耻辱的现实。下面再借用历史故事来批判现实:春秋时,中原大国齐的国君景公畏惧处于南夷之地的吴国,只有流涕送女与之和亲;还有鲁国也曾因遭受强齐欺凌而不予反抗,遂日衰一日。往事可鉴,对照今日宋朝屈服于金,甘受凌辱而不加抵抗这一违反常理的怪事,后果如何,不问而知。这里所谓“问”,并非有疑而问,乃是用肯定语调发出的谴责和质问。

  写到此,话题和情绪同时一变,以重新振作之态,写出‘丘也幸,由之瑟’六字。《论语·述而》载有孔子语:“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又,孔子的学生子路弹瑟发勇武之音,被认为是不合雅、颂,孔子曾说:“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论语·先进》)作者各取此二语中的前三字为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今日幸有如吾二人这样坚毅的志士,虽举国均以举兵北伐为过,但我俩迄今坚持不懈。以此结束了上片,并为下片定下基调。乍一看,这两句话来得突兀,似乎显得生硬,其实不然。这是陈亮一贯的词风。他好为“硬语盘空”,这种风格,恐怕与他在南宋那一片黑暗之中努力焕发起斗争到底的精神密切相关。

  下片是写设想中的救国行动。《新唐书·李光弼传》曾记大将李光弼代郭子仪统兵之事,云:“其代子仪朔方也,营垒、士卒、麾帜无所更,而光弼一号令之,气色乃益精明。”辛弃疾早年曾建立过有名的“飞虎军”,金人为之震慑。作者设想,若由弃疾带兵,定会出现“斩(崭)新换出旗麾别”的新局面。

  这种设想,也许早在上饶鹅湖之会时二人就商议过,因此,这里所谓“把当时、一桩大义,拆开收合”,可能就指的是这件事。“拆开收合”,即解剖分析。基于此,“据地一呼吾往矣,万里扑肢动骨”便是作者想象投奔这支抗金新军后大显身手的兴奋情景。因留恋鹅湖之会、向往二人共同描绘的理想图景而产生上述设想,这是很自然的。继而,语势却忽然一落千丈,接一句“这话霸(即话柄)、只成痴绝”,明说这一切只不过是幻想。这种语气的跌宕起伏,恰恰说明作者情绪大起大落。他虽然残酷地宣告自己幻想的破灭,却又极其冷静地指出了真实。“只成痴绝”四字虽然饱含作者的失望和痛苦,却又是他理智的反映。“天地洪炉谁扇鞴?算于中、安得长坚铁!”是发自幻灭之后的感叹。他有感于《庄子·大宗师》中所谓天地是大熔炉的说法,想到人生犹如铁在洪炉之中,扇鞴(鼓风吹火的皮袋)鼓风,火力顿炽,顷刻即将消熔。

  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之势。不过,作者的这种幻灭感,却又并非对理想产生了什么怀疑和失望,而是深为人生有限而感到惋惜。但他又不是单纯留恋人生,而是深憾于不能亲见理想的实现。关于这点,在结尾的“淝水破,关东裂”二句中可以得到印证。这里,作者再一次用了他在《念奴娇·登多景楼》一词中已用过的谢安于淝水之战中大破苻秦八十万大军入犯的典故,但这不是雷同,正说明这个对历史了如指掌的爱国志士对英雄业绩的向往和对胜利的憧憬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忘怀的。他的这些话是说给好友辛弃疾听的,自然不是只谈他自己的志气与渴望,而是表达了他们两人共同的心声。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译文: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fù)(lǒng)¹
译文: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注释:¹覆陇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陇: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妇姑¹(hè)(dān)²,童稚(zhì)携壶浆(jiāng)³
译文: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水。
注释:¹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²荷箪食:用竹篮盛的饭。荷:背负,肩担。箪食:装在箪笥里的饭食。《左传·宣公二年》:“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³童稚携壶浆: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与水。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品,有时也可以指米酒或汤。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相随饷(xiǎng)¹去,丁壮²在南冈(gāng)
译文:相互跟随着到田间送饭,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
注释:¹饷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²丁壮:青壮年男子。南冈:地名。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足蒸暑土气¹,背灼炎天光。
译文:他们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上烤晒着炎热的阳光。
注释:¹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力尽不知热,但¹惜夏日长。
译文: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注释:¹但:只。惜:盼望。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¹旁,
译文: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
注释:¹其:指代正在劳动的农民。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右手秉(bǐng)遗穗¹,左臂悬²(bì)³
译文:右手拿着捡的麦穗,左臂挂着一个破筐。
注释:¹秉遗穗: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秉,拿着。遗穗,指收获农作物后遗落在田的麦穗。²悬:挎着。³敝筐:破篮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听其相顾言¹,闻者²(wèi)悲伤³
译文: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
注释:¹相顾言:互相看着诉说。顾:视,看。²闻者:白居易自指。³为悲伤:为之悲伤(省略“之”)。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家田输税(shuì)¹尽,拾此充饥肠。
译文: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
注释:¹输税:缴纳租税。输,送达,引申为缴纳,献纳。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今我¹何功德?曾(céng)不事农桑²
译文: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
注释:¹我:指作者自己。²曾不事农桑:一直不从事农业生产。曾:一直、从来。事:从事。农桑:农耕和蚕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lì)(lù)三百石(dàn)¹,岁晏(yàn)²有余粮,
译文: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注释:¹吏禄三百石:当时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年的薪俸大约是三百石米。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吏禄:官吏的俸禄。²岁晏:一年将尽的时候。晏,晚。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念此¹私自愧,尽日²不能忘。
译文:想到这些暗自惭愧,整日整夜念念不忘。
注释:¹念此:想到这些。²尽日:整天,终日。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诗人三十六岁。周至县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诗人想到自己四体不勤却饱食禄米,内心十分惭愧。于是直抒其事,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可是谁又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呢?

  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婆婆、儿媳妇担着饭篮子,小孙儿提着水壶,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床后先忙家务,而后做饭;小孙子跟着奶奶、妈妈送饭时一齐到地里。她们是要在饭后和男人们一道干下去的。你看这一家忙不忙呢?"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呀!舍不得浪费。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之语,"愿"字的用法与此处"惜"字的用法正同。

  笫三层八句,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她被捐税弄得破了产,现时只能以拾麦穗为生,这是比前述阖家忙于收麦者更低一个层次的人。你看她的形象:左手抱着一个孩子,臂弯里挂着一个破竹筐,右手在那里捡人家落下的麦穗。这有多么累,而收获又是多么少啊!但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是收麦的时候,还有麦穗可捡,换个别的时候,就只有去沿街乞讨了。而她们家在去年、前年,也是有地可种、有麦可收的人家呀,只是后来让捐税弄得走投无路,把家产,土地都折变了,至使今天落到了这个地步。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

  作品的题目叫《观刈麦》,而画面上实际出现的,除了刈麦者之外,却还有一个拾麦者,而且作者的关心也恰恰是更偏重在后者身上。他们二者目前的贫富苦乐程度是不同的,但是他们的命运却有着紧密的联系。今日凄凉可怜的拾麦穗者是昨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又安知今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明日不沦落成凄凉可怜的拾麦者呢?只要有繁重的捐税在,劳动人民就永远摆脱不了破产的命运。作者在这里对当时害民的赋税制度提出了尖锐批评,对劳动人民所蒙受的苦难寄寓了深切的同情。而且不是一般的同情,是进而把自己摆进去,觉得自己和劳动人民的差别太大了,自己问心有愧。这时的白居易的诗歌确实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绪,呼出了劳动人民的声音。

  这首诗写作上的基本特点是不带任何夸张地、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场景。他选取了举家忙碌和凄凉拾穗这两个镜头,使之构成强烈对比。前者虽然苦、虽然累,但他们暂时还是有希望的,至于后者,则完全是断梗浮萍,朝不保夕了。两个镜头所表现的场面、气氛、形象、心理都很好。

  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段抒情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它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白居易写讽谕诗,目的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在这首诗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农民和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作鲜明对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谓用心良苦。

参考资料:
1、 贾文昭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53-854

guānmài

bái tángdài 

tiánjiāshǎoxiányuè yuèrénbèimáng 
láinánfēng xiǎomàilǒnghuáng 
dānshí tóngzhìxiéjiāng 
xiāngsuíxiǎngtián dīngzhuàngzàinángāng 
zhēngshǔ bèizhuóyántiānguāng 
jìnzhī dànxiàcháng 
yǒupínrén bàozàipáng 
yòushǒubǐngsuì zuǒxuánkuāng 
tīngxiāngyán wénzhěwèibēishāng 
jiātiánshūshuìjìn shíchōngcháng 
jīngōng céngshìnóngsāng 
sānbǎishí suìyànyǒuliáng 
niànkuì jìnnéngwà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